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全面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1705d1b52acfc788ebc9a7.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有学生实验,所以按两课时来完成,同时内容又比较连续所以我的处理是将两节课一起上用“大课”一次完成。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部分,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难易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先学习“蒸发”后探究“沸腾”。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自然现象和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https://img.taocdn.com/s3/m/3cc009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b.png)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汽化热、分析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等。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汽化的定义、类型(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类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4.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如热量、温度等。然而,他们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汽化和液化(蒸发 说课)
![汽化和液化(蒸发 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ad679ae304a1b0717fd5ddac.png)
§4·2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简析教材“汽化和液化”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安排,该节内容分3个课时,本说课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蒸发的特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液体蒸发要吸热。
前面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些知识还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学生难以合理解释其它物态变化,更难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学习“汽化和液化”,这样对物态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整个物态变化体系更加完整,为今后学习“分子的运动”内容奠定了宏观方面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区别汽化和液化,知道蒸发的特点。
②能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
③确认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借助实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②正确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必要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汽化现象,树立节约用水观。
3.教学重点、难点蒸发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汽化现象,探究蒸发的规律,确认蒸发要吸热,对学生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①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②确认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需要用到对照和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操作难度较大,在课堂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生成,所以该实验的探究将成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法、抛锚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的教学方法,设计“情景”导入新课,借助“抛锚”导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生成蒸发快慢的因素。
多种方法的有效组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说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结合前一节“熔化和凝固”的学习经验,本节课的学习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以控制变量为导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2、设计方案,开展探究;3、互动交流,归纳总结;4、完成学案,知识生成。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3711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8.png)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新.ppt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新.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b9bbc0d4d8d15abe234efe.png)
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实验探究:
认真观察实验,水沸腾前,沸腾时气泡的 变化,及水沸腾时的特点,条件。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总结
交流括展
分析总结
沸腾特点
液体沸点
达到一定温 度,在内部 和表面同时 发生,十分 剧烈。
液体沸腾 时确定的 温度叫沸 点。
认
能
知
力
水
水
平
平
学生认知水平: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阶段。
• 学生的能力水平:
• 已经了解一些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例 子
• 已经学过熔化和凝固,学习过逆向思 维的方法和类比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两者是互为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条件。 知道蒸发的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过程当 中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以及交 流合作。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1、实验探究法;2、以情景、问题、实 验、结论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学法:以观察、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进 行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液体温度
压强
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 成液态叫做液
化
小结
物质从液态变 成气态叫做汽
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思考: 你经历了什么? 感知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991c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4.png)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是化学领域关于物质相变的重要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次说课将对《汽化和液化》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认识与之相关的物质的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相变现象,理解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讲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热水会变成水蒸气?为什么沸水放在冰箱里会变成液态?”2. 知识讲解:a. 首先对汽化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指出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需要供热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逐渐克服分子间引力,最终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b. 接着对液化进行讲解。
液体分子由高温高能态转变为低温低能态,需要释放热量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态分子之间引力增强,使得分子逐渐减少动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
c.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是什么意思,并解释液体分子蒸发和凝结的动态平衡。
3. 示范实验:通过进行溶质和溶剂加热实验,观察溶质溶解时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空气或空心硫酸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回答:“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汽化和液化?”并总结出发生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地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 示范实验: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液化与汽化》说课稿
![《液化与汽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8ab7dd28ea81c758f57813.png)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这节课接着继续学习“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一些生活现象的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本学期第一章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蒸发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一步加深与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并学会观察、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现象,进一步完善观察能力。
2.区别并说出沸腾、蒸发的现象与特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水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方法。
2.经历小组讨论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合作、讨论、总结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乐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水的沸腾;2.深刻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难点: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二 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看不见为看见,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探究教学法: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的科学的方法。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4949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6.png)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7af9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7.png)
除了以上书籍,学生还可以上网查找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学生可以关注一些与物理科学相关的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阅读上面的科普文章和资讯,了解最新的物理研究成果。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物理科学讲座、竞赛等活动,与其他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物理奥秘》:一本介绍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科普读物,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现象,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蒸发和沸腾的机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例如,当我们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3. 两种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a. 烧水时,水温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沸点,此时水开始沸腾。
b. 夏天,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照射下逐渐蒸发。
两种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c.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窗户玻璃凝结成水滴。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c4967dbd64783e09122bbf.png)
三、汽化和液化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六、教学流程: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
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11ad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e.png)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合作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验探究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此外,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温度计、烧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能量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设备,提高课堂互动性,方便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总结规律,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
3.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10.3汽化和液化
![10.3汽化和液化](https://img.taocdn.com/s3/m/2134b2c4336c1eb91a375dc8.png)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说课人:陈金飞单位:张巷中学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第四章第三节,该节的2种物态变化是最贴近生活的物理知识之一。
物理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内容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思路,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实验,它与生活和自然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目的是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象。
教材还参插一些“资料”2.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沸腾现象和特征,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液体沸腾的特点。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汽化、液化的概念,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PPT课件教师演示用: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多媒体、。
学生每组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纸盖、钟表(学生自带)二.教学方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
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教学过程本课按“设问置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通过“图片:黄山云海”美景引入新课①老师设问:云是怎么形成的?②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5904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b.png)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物理原理等关键知识点。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等。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概念阐述: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实例。
2.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酒精灯加热、冷却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分析背后的物理原理。
3.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如分子间作用力、热力学原理等。
4.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冰块融化、热水壶烧水等,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清晰、有条理的风格,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同时作为视觉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在课前精心准备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准确无误;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2)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
(3)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教学难点:
(1)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特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热力学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3)培养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汽化和液化说课
![汽化和液化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f90995643323968011c92c8.png)
❖ 按《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旧教材将汽化 和液化的内容分为3节课进行:蒸发、观察水的 沸腾、液化,通过三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准 确表达所学到的知识。而新教材则把它们放在一 节课,正是遵照新课程标准精神:在义务教育阶 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 密性。只要抓住它们的最明显的特征,让学生好 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 程
做? ❖ 出示课件讲解并让学生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
因素。(板书)
思考:怎样让湿衣服干得快些?
方法 一:升高液体的温度
思考:怎样让湿衣服干得快些?
方法 二: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思考:怎样让湿衣服干得快些?
方法 三: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 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 蒸发得越快。
自学液化,要求了解: 1、什么是液化? 2、生活中哪些液化现象? 3、液化吸热还是放热? 4、使气体液化有哪些方法?
【教学效果分析】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蒸发和沸 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相关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 可以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容量及美感,真 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直接 观察到改进前很难看到的关于水沸腾前后气泡上 升过程中不同的大小变化情况,并且他们要在课 堂上交流水和酒精沸腾的相同和不同,从而培养 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增强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生活应用
思考题: 冬天洗完头,为什么用吹风机吹头时头
发干得快?
❖ 五、探究液体的沸腾
❖ “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
❖ 出示课件提出:一杯水正在蒸发,怎样让它沸腾? 你们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是不是只要加热水 就会沸腾?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 高?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用实验来探 究液态的沸腾帮助吧。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f93b7e9b6648d7c1c74646.png)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f90a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0.png)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
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身边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浏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汽化与液化》 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ca6a4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b.png)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汽化与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与液化》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物态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和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及特点。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后续学习比热容、内能等知识都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方法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汽化和液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水的蒸发、烧开水时水的沸腾、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出汗”等。
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了解液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教学难点(1)对沸腾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设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探究其特点和规律。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汽化和液化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
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
到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
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
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
接着教师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有教师设计生活情景:冬天我们在教室里生炉子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进行,下一步是什么,学生能够自然的说出探究的下一步思维模式。
猜想: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可能会说,水面很剧烈,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水中也很剧烈等。
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
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
设计实验: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器材,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合作展开讨论,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表格。
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不全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整。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又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
此时教师也要特别强调:杯盖子一定要盖好,要选择温度高的水来加热,水量要适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以淹没为准。
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
下一步
进行实验:实验时同位分工合作,一人看表计时,一人读出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并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下一步
归纳分析:教师扶着引领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液面情况又如何?⑵、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在哪些部位发
生?接着由一、二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沸腾的定义。
接着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你们根据实验现象还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比较容易的就发现了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有一定的温度。
接着教师让学生在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继续观察你们还发现了哪些信息?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比较容易的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
这时教师要及时的对总结的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展示,向全班交流。
下一步
得出结论:接着由学生代表说出结论,不全的有其他小组的代表补充完整,也可以由教师补充完整。
下一步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学态度,给予鼓励。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及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3、接着让学生同位进行纸锅烧水的实验,这样会让学生加深对水沸腾时的条件的理解。
4、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汽化的另一种方式:蒸发。
学习蒸发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沸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蒸发的三个特点。
接着给学生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此处有教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如在夏天晒粮食时,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天气晴朗、刮着风且摊开来晒粮食呢?学生对生活中的例子非常熟悉,可以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有教师引领着学生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减慢蒸发的例子。
这样就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改精神。
5、再有教师讲解蒸发致冷的作用。
特别要跟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例如夏天,鱼贩为什么要在新鲜的海货上压上一层冰?夏天洗澡时为什么人上岸后会打冷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蒸发致冷的作用。
6、最后有教师给学生讲解液化的条件。
并且说明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举出例子:为什么100℃的水蒸汽要比着100℃得水烫伤更厉害呢?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液化的理解,也就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了新课标的精神。
7、练习:课后练习一、二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集体进行纠正。
必要时教师进行补充。
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8、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收获的方式进行。
9、布置作业:沸腾
板书设计:
汽化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
汽化和液化致冷作用
液化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