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新奥法原理及施工要点

新奥法原理及施工要点

新奥法原理及施工要点摘要:新奥法原理修建隧道已成为一种主要施工方法。

尤其在施工场地受限制、地层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复杂等情况下用新奥法施工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新奥法原理及其施工要点。

关键词:隧道新奥法施工Abstract: the new Austrian law principle to build a tunnel has become a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 Particularly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restricte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 form complex of New Orleans with construction meth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Austrian law principle and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Key words: New Orleans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一、隧道设计施工的两大理论(1)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撑。

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

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

(2)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

由以上可以看出,前一种理论更注意结果和对结果的处理:而后一种理论则更注意过程和对过程的控制,即对围岩自承能力的充分利用。

由于有此区别,因而两种理论体系在过程和方法上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新奥法施工工艺

新奥法施工工艺

新奥法施工工艺标题:新奥法施工工艺一、引言新奥法,全称为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NATM),是一种以岩体的地质力学为基础,强调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进行隧道开挖和支护的施工方法。

它不仅在欧洲被广泛采用,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新奥法的主要特点1. 动态设计:新奥法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设计,即根据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实际状态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工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2. 强调围岩的自稳能力:新奥法认为围岩是隧道的一部分,可以承受一部分荷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充分利用其自稳能力。

3. 小断面开挖:新奥法采用小断面开挖,减小了对围岩的破坏,有利于围岩的稳定。

4. 边开挖边支护:新奥法要求在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防止围岩变形过大。

三、新奥法的施工流程1. 勘察设计: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测量,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施工设计方案。

2. 开挖:采用小断面分段开挖的方式,同时注意观察围岩的状态。

3. 支护:在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

4. 检测监控:通过监测仪器对隧道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5. 衬砌施工:当隧道达到一定的稳定程度后,进行衬砌施工,完成隧道的最后封闭。

四、新奥法的应用及优势新奥法由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地铁等各类隧道工程中。

它的主要优势有:1. 安全性高:新奥法强调围岩的自稳能力和动态设计,能够有效保证施工安全。

2. 工期短:由于采用了小断面开挖和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新奥法的施工效率较高,工期较短。

3. 经济效益好:新奥法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

五、结论新奥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以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高效的施工工艺,在国内外的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奥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岩体自身承载能力:新奥法认为岩体是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施工中应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其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

2. 控制岩体变形: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

这样可以使得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得到改善,并尽快闭合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

3. 现场量测监控: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需要进行现场量测监控,及时提供可靠的数量足够的量测信息。

4. 复合式衬砌:为了铺设防水层,承受锚杆锈蚀、围岩性质恶化、流变、膨胀等引起的后续荷载,可以采用复合式衬砌。

5. 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
的,这使得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

简述新奥法施工原理

简述新奥法施工原理

简述新奥法施工原理新奥法施工原理是指采用新奥法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的原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模板与混凝土的化学反应,将混凝土与模板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这种施工方式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率高等优点,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新奥法施工原理概述1.1 新奥法技术简介新奥法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建筑施工技术。

它通过使用特殊材料和设备,将混凝土浇注在预制好的模板中,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将混凝土与模板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这种施工方式可以大幅度缩短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1.2 新奥法施工原理基本流程新奥法施工原理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模板: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模板。

这些模板可以是钢制、木制或者其他材料制作而成。

(2)涂刷防粘剂:在模板表面涂刷一层防粘剂,以免混凝土与模板黏连。

(3)浇注混凝土: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用振动器震动以排除空气和水分。

(4)加压固化: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使用特殊的加压装置对模板进行加压,使其与混凝土结合更紧密。

(5)拆卸模板: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拆卸模板。

1.3 新奥法施工原理优点新奥法施工原理具有以下优点:(1)速度快:新奥法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建筑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2)质量高:使用新奥法技术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3)环保节能:新奥法技术可以降低建筑施工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二、新奥法施工原理详解2.1 模板制作在新奥法施工中,模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制作好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平整度。

同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与模板黏连,模板表面需要涂刷一层防粘剂。

2.2 混凝土浇注在模板制作完成后,需要将混凝土浇注到模板中。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使用振动器震动以排除空气和水分。

2.3 加压固化当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要使用特殊的加压装置对模板进行加压。

这样可以使混凝土与模板结合更紧密,并提高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1. 隧道工程的背景说到隧道工程,大家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些神秘而又深邃的地下通道?没错,隧道就像一条条穿梭于大地腹中的“血管”,把城市和乡村连接得紧密无间。

而新奥法,嘿,这可是现代隧道施工的“绝活”。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原理简单,大家只要耐心听我一一道来,保证你听得明明白白,绝不会让你觉得无聊。

2.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2.1. 原理概述新奥法,全名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根据地质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底情况”,选用最适合的“打洞方式”。

比如,面对松软的土壤,可能需要用到喷射混凝土,而在坚硬的岩石中,就得用上更为坚固的工具。

这就像我们打麻将,根据手里的牌,灵活出牌,总不能一味坚持一个套路,对吧?2.2. 施工步骤这新奥法的施工步骤也很有意思,通常分为几个大步骤。

首先,开挖阶段就像是人们在深夜“挖宝”,要小心翼翼,不要惊动地层的“安眠”。

然后,喷射混凝土就像为隧道穿上保护衣,增强稳定性,避免“塌方”这种事儿发生。

接下来,支护结构的设置就像是在给隧道“打针”,加强它的承载能力,确保安全无忧。

最后,随着施工的推进,隧道内部的细节装饰也是不能少的,照明、通风这些设施可是让隧道“活”起来的关键。

3. 新奥法的优势3.1. 灵活性和适应性新奥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它能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策略。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的地质环境,像那些经常出问题的山体滑坡地区,施工难度大,但是新奥法能让你轻松应对。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野外露营,周围环境千变万化,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帐篷位置,这就能大大提升生存几率。

3.2. 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也是新奥法的一大亮点。

在隧道施工中,稳定性是头等大事。

新奥法强调施工中的实时监测,就像一个“卫士”在随时守护着施工队员的安全。

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简称NATM)是一种用于盾构和掘进隧道的先进施工技术,由奥地利工程师约翰·汉孟克(Johann Halbmayer)于1964年发明并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开始应用。

它通过动态调整地下结构和地质力学变化,使隧道更加稳定和安全。

以下是新奥法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1.隧道支护结构的选择:新奥法技术的核心是结合地质力学原理和隧道结构设计,通过调整支护结构,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变化。

根据地质情况和隧道尺寸,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拱顶、支撑杆、锚杆、喷射混凝土或压力注浆等支护结构。

2.预测地质条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岩土工程测量,以充分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力学特征。

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例如地层变形、断裂、水位等,并为随后的施工做好准备。

3.适应地质变化:一旦施工开始,隧道地质条件可能会有所变化。

新奥法技术允许根据实时地质数据和监测结果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地质变化。

这种灵活性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4.地质监测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质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这包括使用地质仪器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位移、应力、温度、湿度等参数,以及通过控制爆破、注浆等手段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5.施工过程控制:新奥法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包括根据隧道进度和地质情况调整支护结构的时间点和方式,避免过早或过晚进行支护;控制爆破和挖掘的速度和深度,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6.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新奥法技术强调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安装临时支撑、提供逃生通道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7.持续改进:新奥法技术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从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进行改进。

这需要施工团队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新奥法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要点
.1、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并尽量采用全断面、大断面或较大断面开挖,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和扰动强度。

.2、开挖后,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支护作用。

.3、坚持动态施工,随时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作密贴围岩的柔性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初期支护,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4、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坑道稳定。

..5、坚持动态设计,被复工序原则上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施作,以提高结构的安全度。

当这种“安全度”
过于偏大时,就应对原结构设计尺寸进行座缩修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经济。

.6、尽量使开挖幅员轮廓圆顺,避免出现棱角突变形成应力集中。

.7、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观察、量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始终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这里的动态设计,很大程度上更是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设计方面的“动态设计”)。

.8、在不良地质围岩施工中,要注意重点做好:系统锚杆的“系统”性,尽量使其发挥整体作用;要注意水泥砂浆锚杆的注浆饱满度;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和厚度;喷射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的紧密接触;
锚杆与钢架间的有效结合等。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新奥法的适用性很广,中国已在亚粘土和黄土隧道施工中取得成功。

新奥法适用范围:1、具有较长自稳时间的中等岩体;2、弱胶结的砂和石砾以及不稳定的砾岩;3、强风化的岩石;4、刚塑性的粘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5、坚硬粘土,也有带坚硬夹层的粘土;6、微裂隙的,但很少粘土的岩体;7、在很高的初应力场条件下,坚硬的和可变坚硬的岩石;在下述条件下应用新奥法必须与一些辅助方法相配合:1、有强烈地压显现的岩体;2、膨胀性岩体(要与仰拱与底部锚杆相配合);3、在一些松散岩体中,要与钢背板与之配合;4、在蠕动性岩体中,要与冻结法或预加固法等配合;在下列场合中应用应慎重1、大量涌水的岩体;2、由于涌水会产生流砂现象的围岩;3、极为破碎,锚杆钻孔、安装都极为困难的岩体;4、开挖面完全不能自稳的岩体等。

新奥法的缺点:1、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2、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3、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4、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新奥法是一种基于综合利用技术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

其基本原则包括:
1. 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创建舒适、安全、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2. 统筹协调:从整体上考虑城市规划与建设,注重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智能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5. 公众参与:重视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开放、民主、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新奥法的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 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施工、监管、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

2. 资源共享: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约。

3. 环境友好: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4. 健康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人和公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5. 高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重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摘要:一、新奥法支护的概述二、新奥法支护的施工原理三、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四、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注意事项五、新奥法支护的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正文:新奥法支护是一种先进的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隧道工程、地下矿山及城市地铁等领域。

新奥法支护以其环保、高效、安全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施工单位的认可。

本文将对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一、新奥法支护的概述新奥法支护,又称新型奥地利支护,是一种以岩石力学原理为基础,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构件组成的支护体系。

它充分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通过锚杆与围岩的牢固连接,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结构。

二、新奥法支护的施工原理新奥法支护施工过程中,首先对隧道或地下开挖区域进行测量,确定锚杆的布置位置。

然后进行锚杆孔的钻设,将锚杆插入孔内,并通过注浆使锚杆与围岩紧密结合。

接着安装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最后进行混凝土养护,使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

三、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1.锚杆施工:锚杆施工主要包括锚杆孔的钻设、锚杆安装和注浆。

钻孔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钻孔的方向、深度和孔径。

安装锚杆时,要注意保持锚杆的顺直度,避免弯曲或损坏。

注浆材料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专用注浆料,注浆过程中应保证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的稳定。

2.钢筋网制作与安装:钢筋网应根据设计尺寸和网格间距加工而成。

安装时,将钢筋网平铺在开挖面上,用锚杆或钢筋将其固定。

钢筋网与锚杆的连接应牢固,以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3.喷射混凝土施工:喷射混凝土前,应清理开挖面上的杂物,使混凝土与围岩紧密结合。

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应控制喷射速度、喷射厚度及喷射角度,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良好的支护效果。

4.混凝土养护:喷射混凝土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方法可采用喷水、覆盖塑料薄膜等。

四、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设计要求,确保各项施工参数的正确性。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

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方法摘要:一、新奥法支护的概述二、新奥法支护的施工原理1.支护结构设计2.支护材料选择3.施工工艺三、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2.锚杆施工3.钢筋网片铺设4.混凝土喷射5.施工监测四、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安全2.质量控制3.环境保护五、新奥法支护的应用实例六、新奥法支护的发展趋势正文:一、新奥法支护的概述新奥法支护(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简称NATM)是一种地下洞室支护施工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奥地利。

它采用锚杆与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种柔性、可靠的支护体系,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室、基坑等工程领域。

二、新奥法支护的施工原理1.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工程用途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布置、喷射混凝土厚度等。

2.支护材料选择:选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施工工艺:采用锚杆钻机钻孔,安装锚杆,然后利用喷射混凝土设备将混凝土喷射到锚杆周围,形成支护层。

三、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进行地质勘查,了解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情况;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

2.锚杆施工:根据设计图纸,采用锚杆钻机钻孔,安装锚杆,施加预应力。

3.钢筋网片铺设:在锚杆之间铺设钢筋网片,连接锚杆,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性。

4.混凝土喷射:利用喷射混凝土设备,将混凝土喷射到锚杆周围,形成支护层。

喷射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喷射速度和厚度,以确保支护层的质量。

5.施工监测: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进行监测,了解支护效果和施工安全。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新奥法支护的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新奥法支护的应用实例新奥法支护在我国众多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地铁、隧道、基坑等。

隧道施工新奥法

隧道施工新奥法

隧道施工新奥法
新奥法就是应用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通过采用及时的“锚喷支护”或更进一步的喷锚预支护等联合支护手段有效的抑制围岩的松弛变形,并通过监控量测手段及信息处理,调整支护参数,从而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施工原理。

概括的说,新奥法隧道施工的三大要素实质就是“光面爆破(控制爆破)、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

新奥法施工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结合实际制订出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生产。

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前应对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核实(超前地质预报)。

(2)超前预注浆,根据工作面地质情况,拟定注浆的方案,精心布管,严格注浆工作,控制好注浆压力,密切关注注浆量,确保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3)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对不良地质地段,应适当缩短开挖进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必要时喷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并选用具有足够刚度和早强的支护设计,适当加厚喷射混凝土喷层,及早完成锚喷网联合支护,必要时采用双层钢筋网或增设临时钢支撑措施,以控制围岩变形。

(4)及时施作仰拱形成封闭结构,为保证仰拱及早受力,仰拱设计可选用早强混凝土。

(5)初期支护封闭后及时进行背后回填注浆。

(6)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监测项目,及时反馈信息,以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安全。

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培训(附简图)

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培训(附简图)

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培训(附简图)2017、11、15一、新奥法得基本概念新奥法就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与利用围岩得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与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得变形与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得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与支护得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与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得方法与原则。

新奥法施工方法包括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墙法(简称CD法)与交叉中隔墙法(简称CRD法)、双侧壁导坑法。

二、新奥法施工得要点(一)在隧道得整个支护体系中,围岩就是承载结构得一部分,施工中要合理利用围岩得自承能力,保持围岩得稳定;(二)隧道开挖时,应尽可能减轻对隧道围岩得扰动或尽可能不破坏围岩得强度。

(三)允许围岩有一定得变形,初期支护应尽量做成柔性得,以便与围岩紧密接触,共同变形与共同承载,充分围岩得自身承载作用。

(四)洞室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表面,抑制围岩体得早期变形,待围岩稳定后,再进行二次衬砌,但遇软弱围岩特别就是洞口段衬砌要紧跟。

(五)隧道得几何形状必须满足在静力学上作为圆筒结构得计算条件,因此,要尽可能使结构做得圆顺(如做成圆形或椭圆形得),不产生突出得拐角,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同时,尽早使衬砌结构闭合(封底),以形成承载环;(六)对隧道周边进行位移收敛量测就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得一个重要环节,从现场量测反馈信息及时修改设计与施工方案。

(七)对外层衬砌周围岩体得渗水,要通过足够得“排堵措施”予以解决,如在两层衬砌之间设置中间防水层等。

三、新奥法施工方法全断面法(一)全断面法得概念及适用条件全断面法全称为“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即按隧道设计断面轮廓一次开挖成型得方法,如图1所示。

全断面法常适用于Ⅰ~Ⅲ级硬岩得石质隧道,可采用深孔爆破施工。

图1 全断面施工方法1-全断面开挖;2-锚喷支护;3-模筑混凝土(二)全断面法得优缺点优点:较大得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工序少,干扰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采用深孔爆破时,可加快掘进速度,对围岩得震动次数较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新奥法

新奥法

新奥法(NATM)简介
1、新奥法概念:新奥法全名“新奥地利隧道工程法”,由奥地利工程师1948年正式提出。

新奥法不完全是一种施工方法,而是两者结合为一体的技术方法。

主要是通过发挥围岩承载环的主动作用使洞室的围岩(岩体或土层)成为承载结构部件。

就是用薄层支护手段来保持围岩强度,控制围岩变形,以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施工监控量测来指导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新奥法三个核心要点: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监控量测。

三项作业:开挖、初次支护、二次支护
(1)光面爆破:在开挖轮廓线上按设计的炮孔密集系数,布置比普通爆破较为密集的炮眼,并采用少量、不耦合装药的特殊装药结构,在主爆孔爆破后同时起爆,使被爆岩体沿开挖轮廓线爆除,并使围岩最小限度受损伤的爆破技术。

(2)锚喷支护:锚喷支护是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多个方面。

我们将从简单的概念开始,逐步展开,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原理。

同时,我们还将分享对新奥法施工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节:新奥法施工的背景介绍新奥法施工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它在建筑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

该技术是由奥法国际开发的,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式。

新奥法施工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建筑领域中备受瞩目。

第二节: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基础概念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基础概念。

首先,我们将讨论混凝土搅拌和输送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模板系统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将探讨新奥法施工中各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节:新奥法施工的步骤和流程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奥法施工的步骤和流程。

首先,我们将讨论基础工作的准备和施工计划的制定。

其次,我们将介绍具体的施工步骤,包括基础浇筑、墙体施工和楼板浇筑等。

最后,我们将谈论新奥法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节:新奥法施工的优势和挑战在本节中,我们将评估新奥法施工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将探讨其施工速度和质量的优势。

其次,我们将讨论新奥法施工在环保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潜力。

最后,我们将提及一些可能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节: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分享个人对新奥法施工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将总结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将强调新奥法施工对未来建筑行业的潜在影响。

结论: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多个方面。

我们了解了其背景和基础概念,探讨了施工步骤和流程,评估了其优势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分享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新奥法施工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必将在未来建筑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原理

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原理

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原理今天来聊聊新奥法施工工艺技术原理的事儿。

我最初接触新奥法的时候,就觉得这名字特别神秘。

其实呢,新奥法就像是在给咱们的地下工程,比如说隧道,进行一种特殊的“包扎”过程。

咱们先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说起吧。

你看,要是我们的皮肤受伤了,创口不大的时候,我们不会把伤口死死地包起来,让空气一点都进不去,而是会用那种透气的创可贴。

这就有点像新奥法的理念。

新奥法呢,它强调利用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这就好比人受伤后的自我愈合能力一样,围岩它自己也有一定的力量来承受外界的压力。

在隧道施工里,新奥法主要就是先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开挖。

比如说,挖一块,就像我们吃西瓜一块一块地切开一样。

然后,立刻进行支护。

这个支护就很有趣了,就像是给刚开始有点松动的围岩搭一个小架子,扶住它,不让它垮掉。

这里的支护不是像传统方法那样完全把围岩和外界隔开,而是用锚杆、喷射混凝土这些手段。

这个锚杆就像是扎进围岩里的小针,把松散的部分连接起来,让围岩变得更结实。

喷射混凝土呢,就像给围岩披上一层薄薄的盔甲,不仅能保护它,还能和它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外部的压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开挖,什么时候支护呢?这就需要大量的测试和计算啦。

就像我们盖房子要知道用多少水泥沙子一样,工程师们要测围岩的压力、变形这些情况。

我在学习这个新奥法的时候,一开始也不明白为啥不像传统方法那样直接把隧道四周围起来就好了呢?其实这是有实际教训的。

就像我们有时候给植物浇水太多,把植物给涝死了一样。

如果过度支护,把围岩的应力都限制死了,没有发挥它自身的承载能力,反而会出问题。

比如说,在某某山区的隧道工程中,就采用了新奥法。

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师们严格根据围岩的类型和状态,计算每一步的开挖量和支护强度。

在遇到软岩地段的时候,他们减小开挖尺寸,增加锚杆的密度,喷射的混凝土也加厚一些。

而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施工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在使用新奥法施工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哦。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
新奥法施工是一种以人类视角进行创作的建筑施工方法。

在新奥法施工中,注重避免使用网络地址、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以确保文章的独一性和准确性。

同时,文章也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和明晰的段落,使用适当的标题来增强阅读流畅性。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是基于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情感,并让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准确无误的中文来描述,并避免使用歧义或误导的信息。

为了确保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避免让读者感觉像机器生成的文章,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

同时,也应该避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不必过多自我介绍。

新奥法施工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建筑施工方法,它注重以人类视角进行创作,使文章具有独一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遵循以上要求,可以确保文章内容的质量和阅读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2011年09月22日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赣龙项目部摘要:以隧道新奥法的概念和设计原理为参量,推导出新奥法的施工原理和技术要点;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经验的总结,对新奥法施工中的难点、要点、和易错的部位予以说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奥法的概念设计原理技术要点喷射混凝土锚杆一、概述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写为NATM;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L.V.Rabcewicz)教授于1963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施工“方法”(注:新奥法不单纯是一种施工方法,它的实质是一种现代先进的隧道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必然要引起围岩坍塌掉块,开挖面积越大,坍塌的范围越大;因此,传统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是将围岩看成是必然要松弛塌落,而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则是将隧道断面分割成若干个小块进行开挖,随开挖随用刚才或木材支护,然后,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砌筑刚性衬砌;但是随着岩石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机械和岩体力学方面的发展,人们对开挖隧道过程中所出现的围岩变形、松弛、坍塌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才有了我们熟知而又常新施工方法“新奥法”。

新奥法的定义: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手段,必要时架设格栅钢架,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从新奥法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⑴围岩是隧道结构中的主要承载单元,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松弛变形;一方面允许形变,是围岩中能形成自身的承载环,即就是自然拱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的形变,是围岩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自身的承载能力;所以在施工中,支护时间的迟早必然大大的影响围岩压力的数值,因此,一般宜尽快的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围岩。

⑵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在施工中应尽快的使之闭合,而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另外,隧道断面要尽可能的圆顺,以避免棱角处的应力集中。

⑶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现场围岩量测,提出准确可靠的测量信息,如隧道拱顶的下沉,周边的收敛等,并且要及时反馈用来指导地下工程的施工。

上述新奥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把新奥法的基本原则扼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

二、新奥法要点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新奥法不单纯是一种施工方法,也不能笼统的认为喷锚支护就是新奥法;这是极其错误的概念。

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的隧道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方法,只有喷锚结构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进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我们才能认为符合新奥法。

1、施工与设计相结合⑴作为一名合格的地下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要充分理解并掌握新奥法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新奥法的设计应以工程类比法为主,结合拟建或已建工程的围岩等级与工程结构的尺寸条件,直接确定喷锚参数与施工的方法,必要时可辅以理论计算以及实验数据确定支护参数,进行地下工程的设计。

所以我们把地下工程的设计称为施工前的预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很难详细的掌握地质资料,故我们只有通过施工中的围岩量测来调整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

所以在隧道建设中按照设计施工的这种思想是不正确,也是不可取;我们要以实际情况为主,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围岩级别,以及以往施工中的经验总结,做到岩变我变、岩不变我也变,及时调整喷锚支护参数和预留沉降量,使地下工程施工带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安全性。

⑵现场的施工人员就是要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将设计图纸变成实际的建筑物,而在这个过程中民工对设计的落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怎么能规范有序、严谨、简单的将设计图纸上的东西交给我们一线的施工人员,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更进一步的了解设计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制图已改用电脑CAD绘图,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员必须懂得一定的科学技术,同时也使我们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懂得了投机取巧、有了麻痹大意的思想,认为设计就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合理性;在技术交底时,直接套用设计院的设计图纸,致使我们的工程屡次出错,增加施工成本。

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技术员不仅要熟悉CAD制图,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二次制图其实就是更细致的复核图纸的几何尺寸以及工程数量,同时也使自己对施工中的细节、难点、重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等于对我们对隧道做了二次的设计,也才能更好的使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也才能更清楚把技术交底下发给一线的施工人员。

2、新奥法中的喷锚支护在新奥法的概念中明确提出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的支护手段,必要时架设格栅钢架;而在我们的实际施工中,由于我们工程技术员施工经验匮乏,以及对新奥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在遇到围岩变化时就盲目的架设格栅钢架,不注重系统锚杆的质量,更有甚的事去掉系统锚杆,只施作锁角锚杆,(注:锁角锚杆就是系统锚杆,但是不能用锁角锚杆代替系统锚杆)这就等于扔掉西瓜去搬玉米,从根本上违背了新奥法的施工理念,也只会给我们的工程增加成本,埋下安全隐患。

⑴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一般是针对抗压强度和厚度进行设计;它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惨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经过喷枪喷嘴射到岩石表面上,使之粘附于岩面的施工方法。

采用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衬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①施工速度快、支护及时安全;②强度高,混凝土的压实效果好;③施工简单,可以缩短工期。

同样喷射混凝土也具有一定的缺点:①钢架支护背面的空隙;②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气孔;③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回弹料和粉尘;④速凝剂添加量的不均匀;在这要特别说明:现在的隧道施工中,速凝剂均是靠人工用手或者某种容器直接加到喷射机中,然后通过高压空气和混凝土一起喷出,在空气中分散的混凝土与添加剂混合;这样做的效果就是速凝剂的添加量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混凝土回弹量,增加喷射混凝土的时间、成本;但是遗憾的是,在速凝剂的添加、搅拌、混合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将具有急速促进硬化效果的速凝剂添加混合到新拌混凝土中而不使管内产生堵管等故障的搅拌机,所以只能采用上述方法。

所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我认为在施工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喷射混凝土必须在有足够照明的基础上进行,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性;②喷嘴要经常保持与喷射面呈直角状态,还要保持适当的喷射距离和喷射压力;③喷射混凝土要采用“S”形方式,由下至上反复喷射,直至达到所定的厚度;按照“新奥法”设计原理,喷射混凝土厚度超过25厘米,对于加强支护的作用很小;在有设置钢架支撑的地方,围岩与钢架之间不能产生空隙,而且必须使喷射混凝土和钢架成为整体,在超挖部位严禁回填片石等杂物,应用喷射混凝土回填,若超挖超过60厘米,应当埋设注浆管,以备后续注浆回填密实;④喷射混凝土表面,除特别需要的情况外,只能通过喷射混凝土来完成。

⑵锚杆的施作锚杆很早就已经作为隧道和地下洞室等支护结构使用了,根据锚固方式的不同,锚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前端锚固方式、全面粘结方式、组合方式。

本文只对隧道中常用的全长粘结式的水泥砂浆锚杆予以说明。

一般的砂浆锚杆的施工顺序:①钻孔及清扫孔;②关注砂浆;③打入锚杆;④用下支座垫板、螺母固紧锚杆在施工中,为了锚杆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效果,在锚杆孔钻孔时,首先要在钻孔处画线定位,使锚杆孔要尽可能的与岩面垂直,这样便于锚杆尾端剪应力和轴力的分解,并且钻孔时要尽可能选用不能大于锚杆直径的25毫米的钻头为宜,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钻头可以适当的予以调整,一般都采用φ42~45mm的十字形钻头和32H的六角形钻头等;成孔以后要排出孔内的石屑很重要,其目的为了使接头部位没有石屑的堵塞,然后装入锚固材料,即就是锚固剂,它的主要成分就砂浆,通过在水里短时间的浸泡之后装入锚杆孔内,锚固剂转入量=成孔的体积—锚杆的体积。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每根锚杆的抗拔力不小于170KN,则每平方米的初期支护不少于2根锚杆,这个隧道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下沉和坍塌,所以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锚杆的质量,通过拉拔实验调整锚杆的支护参数,使锚杆能够有效地组成锚固组合拱。

锚杆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⑴不要在意何种材料,重点是适应围岩,保证锚固力不小于170KN;⑵锚杆务必以垫板与钢架焊接连接,且其强度不小于150KN抗拉力(如果以其它方式焊接,但必须保证焊接强度不小于170KN抗拉力)⑶正常情况下确保初期支护不小于170KN/m²的侧向力;锚杆作业前应进行工艺拉拔实验,以确定锚杆间距、长度、材料等参数,锚杆的抗拔试验值不低于126KN;⑷锚固剂首选早强锚固剂,饱满度不低于设计的85%;如果相邻的两个锚杆锚固质量均未达到要求,则必须补设锚杆;⑸由于开挖断面底脚处应力集中且围岩塑性较大,故加强底脚锚固,底脚处的系统锚杆2根,且锚杆最小间距不能小于50厘米;所有锚杆原则上按隧道断面法线方向布置,如果施工有困难可以调整,但是必须保证有效地锚固深度。

三、施工中易出错的地方1、要正确理解新奥法施工原理,不要误以为喷锚支护就是新奥法施工;2、要认真复核设计图纸,并且做好各项技术交底,要充分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新奥法的设计理念;3、再遇到围岩变化时不要盲目的架设格栅钢架,要通过围岩量测的数据,科学有序调整支护参数;4、喷锚支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施工一定要注重喷射混凝土和系统锚杆的质量,且不可抓住玉米扔掉西瓜;5、不要把隧道的拱顶下沉、开裂、坍塌寄托与仰拱闭合以及二衬的施作,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危险性、并且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隧道施工中出现大面积的拱顶下沉、开裂,就及时的施作仰拱使其闭合成环,二衬紧跟,那么,地下工程还有什么困难可言吗?一次模筑二次衬砌所需11到12天的时间,而支护压力较大,容易下沉坍塌的必然是软岩隧道,如果围岩变形的速率过大,甚至可以达到 20mm/d,则在准备衬砌至衬砌前变形达20cm以上,这时,如果还盲目的施作二衬,其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