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研究
山西省人才聚集环境的系统研究
2013 年第 2 期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7695. 2013. 2. 027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 No. 2
山西省人才聚集环境的系统研究
王忠奎,郭丽芳,游 雅
(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
[3 ] 效应 ; 徐茜认为二者存在相互催生和驱动的经济 [4 ] 关系 ; ( 三 ) 从对人才聚集环境划分的角度。 罗 洪铁等认为人才环境功能由宏观、 中观和微观环境 [5 ] 功能 三 个 层 次 的 功 能 构 成 。 实 证 研 究 主 要 有: ( 一) 李倩对北京中央商务区 ( CBD ) 人才聚集环 [6 ] 境效应的研究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简单描述统 计方法,这些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掌握的优点, 但无法揭示人才聚集环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 系; ( 二 ) 马立恒对吴中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人才 [7 ] 流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 这种方法在分析人才聚集环境指标体系时造成了三 个问题: 一是主成分 ( 主因子 ) 的命名问题; 二是 提取出的各主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很好地 反映它们的互动关系; 三是已有文献的分析数据大 多是截面数据, 能反映人才聚集环境的过去但不能 预测未来。本文把人才聚集环境指标体系看作一个 离散动态系统,分析了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用 GA - PSO 混合规划算法进行了模型求解, 并基于
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人 才规 模
人 才 结 构
的效用 。本文论述的人才 聚集效应主要是 指经 济效应 ,具体 表现为信息共享效应 、知 识溢出效应 、创新效应 、集体 学 习 效应 、激励 效 应 、时 间 效 应 、区 域 效 应 和 规 模 效 应 8个
方 面 。
人 才 流 动
人 才 分 布
显得 尤 为重 要 。
环境 、经济环境 、激励 机制等等 。通过对前人研究 成果 的检 索和对南京航 空航 天大学 、山东科技 大学各 位教授 的咨询 , 本文最终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确定 了 l 个主要影响要素 ,分别 1 是人 才规模 ( 1 、人才品质 (() x) ) 、人才结构 (【) 2 ) 、人才 3 分布 ( 4 、人才 流动 ( 5 、组织 目标 ( 6 、激励 机制 X) x ) x) ( 7 、组织文化 ( 8 、经 济环境 ( 9 、组织 沟通 ( 0 x) X) x) X1 ) 以及 组织 凝 集 力 ( 1 ) 在 关 键 成 功 要 素 初 步 提 炼 的 基 础 x1。 上 ,进行 了问卷设 计 ,并对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 、山东科技大 学 、太原理工大学以及其他从事人 才工作和研究 的教授 、学 者 、实际工作 者进行 了问 卷调查 。共 发放 问卷 4 5份 ,收 回 3 9份 ,问卷 回收率 为 8. %。在 问卷信度 方面 ,通过 Co. 67 r n b c l a ahAp 系数检验 ,各变量的 d值均大于 07 h . ,表明问卷信 度可 以接 受 。 根据调查结果 ,本文尝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 l 项主要影 l 响要 素进行分类 ,以达 到降维 的 目的 ,从 而筛 选出影响人才 聚集效应的关键成功要 素。利用 ssl. ps30选用类 间平均链锁 法 ( e eng u s i ae B t e r p n g )对 3 w o lk 9个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 得到如 图 1 所示 聚类谱系图。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支持系统研究
在 市场机 制作 用下 。科 技 型人 才 由于追 求个 人
收益 最 大化会 在地 域空 间流 动 ,人 才 的流动 必然 引
起 科技 型人 才 的聚 集 ,形 成 科 技 型人 才 聚集 现 象 。 所谓 科技 型人 才聚集 现 象是 指在 一定 的时间 内 ,随 着人 才 的流动 .大量 同类 型 或相 关人 才按 照 一定 的
科 技 型人 才 聚 集效 应 是 一个 复 杂 系统 ,总是 处
于一 定 的环 境 中 ,与 环境 因素 密切 相关 。建设 人 才
才 聚集 效应 ,进 而推动 社会 经济 的和谐 发展 。科 技
型人才 聚集效 应 的实现 是一 个 复杂 的过 程 ,它受 诸
聚集 支 持 系统 是科 技 型 人才 聚 集效 应 系统 实 现 的重 要条 件 ,并 对科 技 型人 才 聚集 效应 的积 累和 提 升起 着 一 定 的支 配 和制 约 作用 。因 此 ,要加 快 科 技 型人 才 聚集 效应 的产 生 和 发展 ,加 强支 持 系统 建设 就 十
效 应 ,将不经 济效 应确 定 为科技 型人才 聚集 的负效
应 。科 技型人 才 聚集效 应 是指 在一 定 的时 间 和空 间
件 。经 济 健康 、持 续 、快 速 发展 ,能够 为科 技 型 人 才 提供 许 多机 会 ,并 由此 产 生对 人 才聚 集 的迫 切 需 求 ,同时 只有 具 备雄 厚 的经济 实 力 ,才 有 能力 增 加 教育 、科研 投 资 ,改善 科研 环 境 ,以 良好 的学 术 氛
制度 。完善健 全 知识 产权保 护 制度 就 能够保 护科 技 型人 才 的合 法权益 ,能够 激励 他们 专 注于知 识创 新
人才聚集效应分析
人力资源人才聚集效应分析辛建(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上海200051)摘要:人才聚集有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两种模式,人才聚集可能产生经济效应和不经济效应两种相反的效果。
要重视推进人才之间的横向交流,引导企业和人才加强创新,重视对人才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才聚集模式;人才聚集效应+言息共享效应;人才激励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 —3157(2019)02 —0078 —02人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推动力,能否 人才,成 否赢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一。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 ,首先要 :人才、留住人才。
因此,推动人才 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所以,分析人才 效 建设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聚集的模式人才 是指 定时期内,在人才自由流下,某一区域范围内有一定规模的有关人才在某些行业的集 中。
人才 有三大 :区中性、专业才能性和数量 性。
人才 有 本 '記置人才 和政府主导型人才 &1.市场配置型模式人才 正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 中。
完 人才 主要中在西方发达国家。
在以美国为代 西方发达国家,人才使用和流 化,人才 生发展是人才 要和职业前景 考量而形成的。
人才聚是人才 要 &(1) 人才集聚地拥有资源优势。
市场配置型人才集聚地产生 主要来源于资源禀赋上的先天优势。
资源禀赋上的优 发了产业 ,产业 发展使人才环境逐渐 ,对人才 不断增强。
而人才一 了产业 ,两者相互促进,使人才 中t终形成 天 。
(2) 制度环境优越。
市场配置型人才集聚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经济高度发达,经济发展 ,拥有发达的市经济,生 要 发达,有 完 人才 制风险投资机制。
这一 国家多是 。
这些都人才 地的发展提供了 制度环 。
(3) 政府发挥重要 。
人才集聚模式虽然 制起主导 和主要 ,但是,政府不 视。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常以修 民法政策、打 社会环境、提供 等这只“看得”的手促进海外优秀人才流入国内。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刍议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刍议摘要: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
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形成了科技型人才的聚集,其聚集现象则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本文主要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其优化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下,相关的科技型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
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渐进的过程,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 各种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1.1 经济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规模和实力是影响人才流动、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环境的发展为科技型人才聚集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产生人才聚集效应提供基础保障。
优良的经济环境能吸引人才集聚,形成科技型人才的聚集效应。
我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凭借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聚集了大量高科技型人才。
1.2 科技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条件科技环境主要包括科技政策、科技投入、科技条件、科技人才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要素。
对于科技型人才来说,良好的科技环境不仅能使科技型人才工作顺畅,还能更深层地挖掘科技型人才的潜力,有效地激发人才之间的竞争,形成科技型人才的不断流动,汇成不断创新的思维源泉,导致汇集创新的合力。
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联盟由于其良好的科技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科技型人才的聚集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3 制度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保障(1)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体系是制约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首要制度环境。
(2)利益分配机制薪资待遇(含激励制度、职称评定制度、人才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制度)是制度体系主要成分。
(3)知识产权和科技研究成果保护是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1.4 生活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基础生活环境因素主要指城市各类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生活服务软件的完善程度等。
6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每段结尾处括弧中的红色字体是学生对段落的理解或者对某些名词的解释。
每段中的红色字体是每段的重点句子、短语。
下划线是对红色字体的解释。
以下是正文: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第1期)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牛冲槐,崔静,高风莲(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之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能出现l+1>2的正效应(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l+1<2的负效应(消极效应)。
在分别对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机理作用过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关键词:人才流动;聚集效应;作用机理(关键词与题目中的划出的三个词是想对应的,关键词的选取是需要从题目下手的。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节人才需求与供给、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产生人才聚集效应的基本途径。
(首段便直接引出了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直截了当。
)早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提出人才集聚是一个点的问题而不是面的问题。
马歇尔以后,西方理论界对人才集聚的研究根据集聚的机理可以划分为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分析。
其中,在人才集聚的经济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艾伦-斯科特(Alien Scott),他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人才集聚的初始诱因。
在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构分析方面,泰勒(Taylor)区别了五种人才集聚的推动力,认为“人才集聚能够培育产业、企业家能力和有利的商业环境,进而进一步促进人才集聚”。
帕雷沃斯(Pali-vos)提出了人才集聚的主要的向心力。
从国外的研究现状看,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论证。
高端人才聚集的内外要素分析
用得 到充分发挥 , 并 且具有很 明显的 团队特 征 , 形成 通 过学 习和共 享后创造 出的价值远远 大于它 隐藏 于
聚集环境不理想 等。 先 看 高端人 才 的流动性 。一 般 而言 , 人 才 自由
集体学 习效应 。集 体学 习效应 是知识溢 出效应 是人 才流动性 不 足 、 人 才之 间 内聚力较 差 以及人才 通 过集体学 习形式 , 相互交换 和共 享知识 , 从 而使整
体 知识 水平 得 以提高 。知 识不 同于一 般物 品 , 不会 流动能 促进人 才个 人素质 能力 的提 升 , 促 进 人力资 在 使用 和交换 中被消耗 , 反 而通 过共享 扩 大知识 范 源 的合 理 配 置 , 进而 产 生 、 放 大人 才 聚集 效 应 。 目 围。 因此 , 在 高端人 才聚集 的条件下 , 我们要努 力形 前 , 劳动力市场分 割是一个普遍性 问题 , 是制 约劳动 成一 种 良好 的沟通环境 , 使 每个 隐性 知识显性化 , 进 力 流动 的一个 直接 障碍 。具体 到高端 人才 , 市 场分 而促进群体共 同进 步和社 会整体发展。
高端 人才 的规模 良好 的 内部环境 ; 相反, 负效应 ( 不经济效应 ) 更多地 个 人或 群体 时的 价值 。一般 而言 ,
聚集程 度越高 , 知识 溢出的收益也越大 。 表现 为人才 聚集 的消极方 面。 由于负 面因素使系统 越 大 ,
无 法正 常运行 , 高 端人 才聚集 程度 越高 就越存 在 问
基于灰色聚类的人才聚集效应评价研究——以我国中部六省为例
( 太原理 工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山西太原
0 3 0 0 2 4 )
摘要 :以人 才聚集 效应 的影 响 因素为研究对 象构建 区域人 才聚集效 应评价指 标体 系。利用熵权 法和灰 色聚类 理 论 ,建立基于灰 色聚类 的人 才聚 集效 应评价 模 型 ,并且 以我 国 中部 六省数 据 为样 本进 行 实证分析 。结果表 明: 我 国中部六省人才聚 集效应 呈现 出不平衡 性和层 次性的特 点 ,各省 制约人 才聚集效 应增 强的指标 有差异 。该研 究 为 我 国 中部 六省 人 才 聚 集 效应 的 增 强提 供 决 策 依 据 ,为 人 才聚 集 效 应 的定 量 化 评 价 提 供 一 种 新 的模 型和 方 法 。
—
T a k i n g S i x Pr o v i n c e s o f Ce n t r a l Ch i n a a s a n Ex a mp l e
MU Xi a o x i a,N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h o n g h u a i
( C o l l e g e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 T a i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2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le a n t a c c u mu l a t i o n e f f e c t i n lu f e n c e f a c t o r s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i e c t ,t h e a r t i c l e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r e g i o n a l t a l e n t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什么是人才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指的是一定范围内,聚集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高素质人才,雇主和跨国公司等会因此而促进劳动力的更快速更经济的匹配。
在另一方面,这些高素质人才会形成强大的对外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往这个地区,形成人才集聚现象。
人才聚集效应通常表现为:1. 聚集经济化就是随着人才聚集,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活力得到了提升。
2. 技术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才聚集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3.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人才聚集会促进创业公司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引领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如何评判人才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的评判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人才数量和质量一个地区吸引的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是我们评判人才聚集效应的首要指标之一。
只有人才数量、质量越高,聚集效应也会越好。
2. 产业发展人才聚集效应会直接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水平和重要性也是评判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指标。
当然,创新力、技术水平、企业生产规模等因素都要纳入考虑。
3. 人才流动和留存率人才在某个地区聚集,如果这些人才可以在这里获得好的生活条件和留存,那么聚集效应也会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4. 城市环境和政治环境一个地区的城市环境和政治环境,尤其是政治、社会、文化开放度和公民权利保障程度,也是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环保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5. 教育和科研环境当地的教育和科研环境,包括学校、科研机构的数量、质量、能力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也是评判人才聚集效应的重要指标。
结论综上所述,人才聚集效应对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评判人才聚集效应的各项指标,对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人才聚集效应是 指在一定 的时 间和空 间范 围 内, 在和 谐环 境下 , 相关 人 才按照 一定 的相 互联 系相 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 自独立作用的效应。
与 自然 现 象 一 样 , 人才 按 照 一 定 内在 联 系 以类
质 变时 , 会 产 生人 才 聚集 效 应 。从 人 才 聚集 现 象入 手 , 真研 究人 才聚 集 现 象与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的 关 系 , 学确 定 就 认 科 人 才聚 集 效 应 的 概 念 及 特 征 , 我 国人 才 的合 理 流 动 、 分 发 挥 人 才作 用具 有 积 极 的意 义 。 时 充 [ 键 词 】人 才 ; 才 聚 集 现 象 ; 才 聚 集效 应 关 人 人 [ 图分 类 号 ]C 6 [ 献 标 识 码 ]A 中 9 文 [ 章 编 号 】1 0 6 8 ( 0 6 0 O 1 0 文 0 8— 2 5 2 0 ) 2一 0 6— 4
当今社会 , 人才是第一经济要素 的观点 , 已被人 们所公认 , 类似的研究成果也不少 , 但对人才的合理 流动及所产生的聚集效应的研究却处于探索阶段。
一
内才可能有效率地完成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 。 2 聚类性。人才聚集现象既有人才数量上的集 . 中, 也有人才汇集 中的“ 聚类” 表现为在某一地 区 , ( 物理空间) 或者某一行业 ( 虚拟空 间) 中集 中了大 量同类型人才。人才聚集现象即体现出按类集聚的 聚类 特 征 。
从我国人才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健人才流动是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没全我国人才交流市场的重点是完善人才市场的信息有人才的流动就很难形成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的获取与反馈功能人才交流的服务功能使人才交流人才聚集规模即不会产生人才的聚集现象没有人和聚集有一个顺畅的渠道
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在当今时代,城市经济的竞争已经进入了高端人才争夺的新时代,各地纷纷加强对高端人才的招引,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高端人才聚集于此,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圣地亚哥、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都拥有高速、创新、经济发展,正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人才、经济的联系使得城市经济有了腾飞的空间和机会。
一、高端人才聚集的原因高端人才聚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原因可能是人才选拔机制。
在这些城市里,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方式比较灵活,人材的心理和技术素质都得到充分考虑,使得高端人才在选拔中更容易进入候选人视线。
此外,生活环境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这些城市提供了对高端人才而言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例如优质医疗资源、交通便利、以及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等。
第三,城市环境是高端人才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优越的城市环境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社会安全,这些设施的完备性能够吸引高端人才前来定居。
此外,城市文化也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力量。
城市文化包括各种美食、文化、艺术、体育、宗教、以及公共设施等等,可以满足许多高端人才的需求。
二、高端人才聚集的影响1.技术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激发出了技术创新的热情。
聚集在一起的个人与组织可以共同创新并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联合起来寻找新的途径来实现新的进步。
高端的人才可以在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经济成果高端人才的聚集不仅仅意味着一些创新性的技术进步,也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成果也会水涨船高。
高端人才的聚集会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从而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成果。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更快,这会激发其他行业的人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改进。
3.社会进步高端人才的聚集提高了整个城市的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的本质就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端人才的聚集确保了社会成员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技术上和思想上的领先地位能够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健康稳定的发展。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关 键 词 :科 技 型人 才 聚 集 效 应 ; 区域 创 新 能 力 ; 因子 分 析 法 ;相 关性 分 析 ; 因 子 分 析 定 权 法 中图 分 类 号 :f ( 、) 2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9 (0 2 1 0 6 0 0 0— 65 2 1 ) 4— 19— 5
S u n Te h l g c lTae g o e a i n f c nd Re i na nn v i n Ca b lt t dy o c no o i a lntAg l m r to Efe ta g o lI o ato pa iiy
ZHAO S u u n ,N1 o g u i h ya U Ch n h a ,HU ANG u n Ja
2)2年 第 1 【 J 4期
… …
m R … 心h
d i 0 3 6 /.sn 10 7 9 . 0 2 1 . 4 o :1 . 9 9 j i . 0 0— 6 5 2 1 . 4 0 1 s
科 技型人才 聚集效应 与区域 创新能 力研 究
赵淑渊 ,牛冲槐 ,黄 娟
Ab t a t B s d o h n e y t m ftc n l gc ltln g lme a in e e ta d r go a n o ai n c p b l y,tk sr c : a e n t e id x s se o h oo ia ae t go r t f c n e in l n v t a a i t a — e a o i o i
( 太原理 工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山西太原 002 ) 3 0 4
摘 要 :在 建 立 科 技 型人 才 聚 集 效 应 与 区域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体 系的 基 础 上 , 以全 国 3 1个 省 市 为 样 本 ,运 用 因子 分 析 法 对 科 技 型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与 区域 创 新 能 力进 行 了评 估 , 采 用 因 子 分 析 定 权 法 对 二 者 进 行 了测 度 , 利 用 S S PS 软 件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与 科技 型 人 才聚 集 效 应及 其 八 大 特 征 进 行 了相 关性 分 析 得 出 :科技 型 人 才聚 集 效 应 与 区 、 域创新能 力具 有强相关性 ;科技 型人 才聚集效应八大特征对其影响程度 不 同. 、时激发科技 型人 才的创新 力与提
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NI o g h a ,CUI n U Ch n — u i g,GAO Ji Fen —i gl an ( le f o o c n n g me t Colge o Ec n misa d Ma a e n ,Tay a ie st f Teh oo y, T i u n S a xi i u n Un v ri o c n lg y ay a h n
牛 冲槐 ,崔 静 , 高凤 莲
( 原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山西 太 原 0 0 2 ) 太 3 0 4
摘
要 :人 才 聚 集 是 人 才 流 动 的 产 物 , 当人 才 流 动 达 到 一 定 规 模 时 , 就 会 产 生 人 才 聚 集 现 象 ,
此 时 的 人 才 处 于 一 个 由诸 多因 素 构 成 的 复杂 的 开放 系统 之 中 ,各 要 素 综 合 作 用的 结果 既 可 能 出 现 1 > 2的 正 效 应 ( 极 效 应 ) +1 积 ,也 可能 出现 1 l 2的 负效 应 ( + < 消极 效 应 ) 。在 分 剐 对 人 才 流 动 与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分析 的基 础 上 ,探 讨 了 两 者 的机 理 作 用过 程 , 并提 出 了相 关 对 策 , 以 推 动
tr o s may b ihe h stv fe torne tv fe t Ba e hea l i ft l w aln s e et rt e po ii ee f c ga i ee f c . s d on t naysso he fo oft e t a h fe to ae gg e ton, t oc s her m e h nim a e e r he a d c un e — nd t e e f c f t lnta r ga i he pr e s oft i c a s w s r s a c d n o t r m e s r s w e e p o wa d i de O pu h t e s a e fow ft l n nd pr m ot h fe to a u e r utf r r n or rt s her a on bl l o a e ta o et e e fc f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等 _认 为 良好 的科 技 环 境 对 于 增 强 研 究 开 发 能 力 发 挥 6 着 积 极 的作 用 , 时 也 可 提 高 高 校 和 科 研 院 所 的科 技 同 实 力 。而 理 论 界 对 人 才 聚 集 理 论 与 科 技 环 境 关 系 的 研 究始于 20 0 2年 朱 杏 珍 在 《 业 研 究 》 刊 登 的“ 论 商 上 浅
第 2 卷 第4 9 期 2 1年2 O 2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b . 0. 4 129N 0 Fe 2 2 b. O1
Sc e c i n e& Te h l gyPr g e sa lc c no o o r s ndPo iy
科技环 境 与科技型 人 才聚集 效应 及 其作 用机理 研 究
D I 1 . 9 9 jis . 0 17 4 . 0 2 0 . 3 O : 0 3 6 / .s n 1 0 — 3 8 2 1 . 4 0 0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3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2 0 —1 90 1 0 —3 8 2 1 ) 40 3 —4
王 聪 , 冲槐 , 牛 李乾 坤
( 太原 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西 太 原 0 0 2 ) 山 3 0 4
摘 要 : 科技 型人 才的创 新 活动是 一项 复杂 的学 习和创 造 的 实践 活动 , 其活 力 来源 于创 新 环境 要素 及要 素
间相 互 协 调 的 能 力 。 科 技 环 境 是 一 个 庞 大 复 杂 的 环 境 系统 , 影 响 科 技 型 人 才 聚 集 的 科 技 政 策 、 制 环 从 机 境 、 技 成 果 市 场 转 化 、 资 环 境 等 方 面 , 究 了 科 技 环 境 对 科 技 型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的 影 响 ; 时 , 技 型 人 科 融 研 同 科 才 聚 集 效 应 的 提 升 也 能 促 进 科 技 型 人 才 的 聚 集 , 加 区 域 科 技 成 果 并 提 高其 转 化 效 率 。 增 关 键 词 : 技 型 人 才 , 技 环 境 , 集 效 应 , 用 机 理 科 科 聚 作
科技型人才的聚集效应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科技创新, 影响科技人才聚集 , 导致科 技进步综合水平不高,
并 引发 了一系 列 的发 展 问题 , 阻碍 了山西 的可 持 续 发 展 进 程 。 根 据 科 技 部 公布 的 { 2 0 1 O 年全国科技进 步统计监测报告》 ,
粗 放 式经 济 增长 的发 展模 式 下, 企 业科 技创 新 内生动 力不足 , 创新 水平 低 , 直接 制约 了山西 省产 业 结构 调 整 与经 济发 展 方 式 的转 变 。目前 , 山西 企 业 的科 技创 新 主 体 地 位 尚 未确 立 , 大多
科 技创 新 环 境 不够 宽松 。自然 资源 丰 富 的 国家 ( 地 区) 凭
之间的融合度提高, 并出现科技人才使用 中的加总效应 , 即科 借自身自然资源和低廉劳动力优势, 形成了以资源性初级产品
技 人 才 聚集 效 应 的产 生 。 销售 为 特征 的贸易模 式 。 资源 型经 济对 科 技 创 新具 有典 型 的挤
巨大的能源保障 , 为社会进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 是由于 其 科 技创 新 意 识 和能 力 决 定着 产 品的 科 技 水平。 其中, 科 技 型
其长 期 严 重依 赖 煤 炭 资源 , 吸 引了大 量 资金 投 入 , 从 而抑 制 了 人才又决定着企业 的科技创新水平。 长期以来, 山西省在传统
引进和培养科 技人才I 建设科技型人才队伍, 以充分发挥科 技 业核心竞争力未能有效提升。 依据 { 2 0 1 0 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
型 人 才 的 聚集 效 应 , 提 高 山西省 科 技 进 步 综 合 水平, 促 进 山西 监测 报 告 》 , 山西 省企 业 研发 经 费支 出占产 品销 售 收 入 比重 为 省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 具 有一定 理论 和 现 实意 义 。 O . 5 1 %, 高新 技 术产 业 增 加 值 占工 业 增加 值 的 比重 为 2 . 3 1 %, 新 产 品销 售 收入 占产 品 销售 收 入 的 比重 为 6 . 3 %, 山西 的 这 些 指
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环境及聚集效应研究
型人 才聚集 的主要环 境之一 。本 文在 论 述 了科技 型人 才 聚集 效 应 的概 念 及特 征 和 经 济环 境 构成的基础 上 , 运用 关联 分析 法 , 讨 经济环境 与科技 型人 才聚 集效应 的 内在联 系 , 探 旨在研 究 经 济环境对 人 才聚集效 应 的影响机理 。
与 获得成果 的情 况有 关 。如 果 组织 老 化 , 才作 人
科技 型人 才聚集 效 应 的环 境 , 主要 包 括 制度 环境 、 经济 环 境 、 场 环 境 、 会 环 境 、 技 环 境 市 社 科
和文化 环境 等 。 其 中经 济环 境 是科 技 型 人才 聚 集效应 的环境 系 统诸 要 素 中最 关键 的环 节 , 着 起
2 1 第 2期 00年 ( 总第 5 3期)
民办教 育研 究
P iae Ed c t n Re e rh rv t u ai s a c o
No 2. 1 . 20 0
S ra eilNo. 3 5
・
经济学研究・
科 技 型 人 才 聚 集 的 经 济 环 境 及 聚 集 效 应 研 究
他们 在流动过 程 中 , 往 在一 定 的 区域 或 产业 形 往
现 了一个 经 济 法 则 :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 业 结 构 就
成人 才聚集 现象 , 在 和谐 环 境 的 作 用 下 , 生 并 产
科技 型人才 聚集效应 。
的中心从 第一 产业 向第二 产业 , 向第三 产 业 转 再
一
、
引 言
会生产 、 业结构 发 展变 化 的角 度 提 出 了人才 流 产 动 、 集 的社 会 动 因。 比如 ,0世 纪 4 聚 2 0年 代 , 美 国经济学 家科林 ・ 拉克 在对 产 业进 行 分类 时 发 克
关于对人才聚集效应的思考
Liaoning Economy一、人才聚集动因文献分析与回顾所谓人才聚集,即吸引人才并确保人才稳定留存,其归属于规模经济范畴。
人才聚集离不开人口聚集这一重要支撑,同样亦是空间人口聚集的发展成果。
当前,城市化可谓朝新暮异。
人口逐步形成迁移至发达城市的趋势,这显示了网络空间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因此,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要素,将形成特定区域人才储备愈发充沛,人才聚集进而随之生成。
各国学者均对于人才聚集缘由展开细致分析。
人才聚集理论相关科研,可以追溯到1909年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具有首创性的阐释了集群经济理论,其基于经济区位理念,探究资源以及人口空间迁移范畴的核心规律。
尝试以区位原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推断出人口在不同区域范围内流动的规律,以及城市集聚的趋势。
我国围绕人才聚集展开的探究同样逐步展开,其侧重于探究产业以及人才聚集二者关联性以及差异性、人才环境、人才聚集规律与动因等。
指出产业聚集有利于人才聚集;知识、内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是人才聚集枢纽所在;相应的制度背景,持续的经济助力以及完备的科技扶持,决定着人才聚集的顺利与否;产业经济、教育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人才聚集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人才聚集对区域、企业发展及产生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区域范围借鉴对应联系类型,借助类型的形式实现人才有序聚集。
同时,保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有效作用,人才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并达到效果。
从经济学的基本角度看,人才聚集效应可以得到改善。
人才的价值得到体现,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才协同效果,并肯定企业人才聚集价值,找到更具契合度的措施应对人才规模以及应用效率方面的症结。
确保人才管理与时俱进,践行人才细分理念,建立与之对应的激励机制,真正意义上确保经济利益达成聚集效果。
如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都是通过人才聚集而发展成为高科技工业园区。
美国的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地人才的科技圣地,其繁荣的根本动力是全球人才的聚集和竞争。
人才集聚效应文献整理
一、人才集聚效应的界定及特征国内研究人才集聚效应成果较多的是牛冲槐(2006)教授,提出人才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
他首先解释了人才集聚现象认为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随着人才的流动, 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 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进而提出人才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与经济效应,经济效应有具有有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区域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其用层次分析法对以上八个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创新效应最为突出的结论。
陈明鹤(2017)认为人才的聚集效应是指人才在一定规模上的集聚使其发挥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加总效应,并产生吸引更多人才向本地区流动的向心力,其集聚一旦形成,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他将其分为内外两大效应,内部效应又分为群体协作效应、学习、竞争的联动效应和稳定效应。
外部效应体现在正外部性上,表现为引力场效应和品牌效应。
张樨樨(2017)认为人才集聚会引发经济性效应与消极性效应,认为经济效应具有技术效应、协同效应和综合效应三种内涵。
指出技术效应属于效应体系中的核心模块。
二、影响人才集聚效应的相关因素研究在人才集聚影响因素方面,国内相关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
唐朝永、牛冲槐(2017)从协同创新网络的角度研究,认为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异质性有助于实现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芮雪琴(2014)等认为)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只有科技人才产生聚集效应,才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反作用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促进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
徐茜(2010)从人口、经济、自然地理、生活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环境对人才集聚的影响。
我国各省人才聚集效应非均衡评价研究——基于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
中 图分 类 号 : 9 C6
文献标 识码 : A Fra bibliotek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2 1 1 30 1 0 —3 8 2 1 ) 60 0 —7
现 , 才聚集与技术创新 活动呈 现 出明显的正相关 性 , 人
模 糊 矩 阵 法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国 各 省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已 出现 4大 层 ( 才 聚 集 效 应 发 达 层 、 发 我 人 次 达 层 、 展 层 与 落 后 层 ) 9小 层 分 化 的 非 均 衡 发 展 阶 段 , 现 出信 息 共 享 效 应 、 识 溢 出 效 应 、 新 效 应 、 发 、 呈 知 创 集
国外 对 人 才 聚 集 的 研 究 始 于 人 才 流 动 , 为 人 才 认
聚 集 是 人 才 流 动 的一 种 特 殊 表 现 形 式 , 到 目前 为 止 , 但 仍 未 提 出关 于 人 才 聚 集 以 及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的 明 确 概
应 是 最 突 出 的效 应 。其 后 的 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人 才 聚 集 效 应 系 统 分 析 、 响 因 素 研 究 以 及 相 关 评 价 上 。 在 人 影 才 聚集 效 应 系 统 研 究 方 面 , 洪 潮 等 利 用 系 统 论 分 张
0 引 言
人 才 是 人 力 资 本 中 最 优 秀 的 群 体 , 们 在 流 动 中 他
表 明 人 才 聚 集 有 创 新 效 应 。 R tmb r o e eg等 对 多 个 地
区 的 实 证 研 究 表 明 : 力 资 本 积 聚 对 地 区 间 专 业 化 分 人
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
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陈楠【摘要】当人才聚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激励,使其充分发挥本身的才智并与他人较好的合作,便会产生人才群体的“群磁力”,实现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2页(P47-48)【关键词】人才聚集;群磁力;规模;效应【作者】陈楠【作者单位】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一、人才聚集效应研究综述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形成聚类现象,称为人才聚集现象。
人才聚集现象是人才流动形成的,也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结果,表现出空间性、聚类性、规模性的特征。
[1]人才聚集现象可以形成两种效应:一是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二是人才聚集的经济效应。
人才聚集达到一定的规模后,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配置以及有效的激励,可以达到1+1>2的加总效应即人才聚集效应。
[2]人才聚集效应特征主要表现是: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区域效应、规模效应。
[3]具体表现为组织的产出效率加大或组织完成了以前不能完成的工作。
人才聚集效应是所在区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加倍放大,高于集中前处于分散状态的水平。
人才聚集效应出现后,往往还具有“马太效应”特征,即人才越聚集,区域人才吸引力越大,人才聚集度越高,人才的加总效用越强,即人才聚集效应越明显。
已有学者对人才聚集效应做了很多研究,刘兵等对开发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演进规律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
[4]牛冲槐等提出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
[5]刘畅等针对阻碍人才聚集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大兴安岭功能区人才聚集的策略。
[6]程正中等认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人才聚集效应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统 科 学 学 报
第 1 4卷
22 人才聚集效应的特征 . 人才聚集效应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共享效应 :人才聚集因克服时间及空间障 碍可能导致信息成本降低 ,使得信息经营者可能推 出一些极低成本信息或者免费信息供大家共享,产 生信息共享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大部分知识本质是隐性的,我 们通常称之为经验或者直觉。隐性知识很难用间接
效应 。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流动的结果,是人才聚集
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人才聚集现象分为初级 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以量变为主,突出表现 为人才聚集数量的增加 ,高级阶段则以聚集效应的 出现为标志, 突出表现为人才之间的融合度提高, 并 出现人才使用中的加总作用。
收稿 日期 :20-01 041-8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 目 (03 G B 9) 20D QI 02 作者简介:牛冲槐 (96 ) ,山西夏县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5 - ,男
方式传递, 只能用直接方式传递〔, 2 而人才聚集增加 1
了彼此直接交流的机会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来
3 人才聚集效应的系统性分析
对系统的定义不同学科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 进行了界定 。恩格斯认为 ,系统就是 “ 过程的集合 体” 亦即由相互作用、 , 发展变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所 构成的整体。 苏联学者茹科夫认为: 所谓系统 , “ 指 的是这样的客体,它的特性不能完全归结为它的组 成部分的特性。它具有非附加性。[我国学者方永 ;〕 s 绥、 徐永超指出: 所谓系统的观点 , “ 就是把系统的 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看作互相联系、互相 影响、 互相制约的整体困” 本文认为, 。 系统是指由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 具有一定结构和相应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内部各 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方 式,就是系统的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 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 ,就是系统的功能。系统环 境就是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 和。可见,系统概念反映了系统与部分、系统与层
系。
常与外部环境进行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质 流等的交换 ,这样才能使之适应环境 ,保持最佳状
态。
目的性 :人才聚集作为一个系统,为实现特定 的 目的 , 它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即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人才聚集的加总作用, 形成 1 +1 >2 的效应。 32 人才聚集系统的环境构成 . 根据系统的一般理论 ,系统的环境包括能影响 其 目标发展的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因素。环境任 何时候都是由许多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力量相互作 用着。人才聚集是一个开放系统,必然受到环境的 影响,应尽力把这一影响因素引向积极方向,实现 人才聚集现象 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 人才聚集环境可以分成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 的层次 :内部环境和宏观环境。 人才聚集内部环境是存在于系统内部的环境层 次。它对人才聚集的运行有直接、特别的影响。内 部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如下。 人才聚集的相关政策 :这里所指的政策是指一 个地区或企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关于人才流动和聚 集的政策。这些政策对该区域人才聚集会产生较大
类特征 。
1 人才聚集现象
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要素 ,它在物理空间或 者逻辑空间上总会出现局部集中的特征 ,这种集中 会导致人才在这两类空间中的密度高于其他空间, 形成人才聚集现象。所谓的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 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 ,大量同类型或相关 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 ( 物理空间)或 者某一行业 ( 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人才聚集现象有以下特征。 空间性 :在人才聚集过程中,人才资源通过人 力市场不断重新配置 ,既聚集在众多企业中,又不 可避免地游离在企业之外 ,或聚集在人才市场中等 待重新配置 , 或聚集在专业性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 ,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些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无 法分离,只有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才能有效率地完成 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 聚类性 : 人才聚集现象既有人才数量上的集中, 也有人才汇集 中的 “ 聚类” 表现为在某一地区 ( , 物
次、系统与结构、系统与环境等复杂关系。 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要素,它在物理空间或
互相学习、交流各 自的经验 ,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 并产生 “ 溢出” 得以传播 , , 产生所谓的 “ 知识溢出 效应” ] [ 3 创新效应 :创新效应是知识溢出效应的联动效 应。知识溢出是隐性知识的显现和交流,与其对应 的是显性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非面对面的过程 被广泛学习,为众多人 口占有 ,对这些知识进行创 新 ,难度大,概率低。而隐性知识只能通过面对面 过程领悟 ,由于人才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差异 ,获得 这些知识的概率比显性知识低 , 也不具备广泛特征 , 反而表现为稀缺性。加上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 ,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表现 ,形成创新效应。 集体学习效应 :集体学习效应也是知识溢出效 应的联动效应。为了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人们更 愿意创造一种集体学习的机会 , 如研讨会形式等, 并 以此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放和交互力度。 激励效应 :人才聚集不但会产生个体竞争,而 且更会出现群体性竞争 ,竞争的结果必然有一部分 群体失败 ,另一部分群体获得优势或胜利,对于失 败群体来说,他们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 隐性知识溢出方式,发现 自身人力资本的缺陷,努 力提高 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 ,增强竞争能力 ,期望 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而对于胜利者群体 来说,为维持竞争优势,也会产生激励 ,努力提高 人力资本水平 ,期望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时间效应 :人才聚集效应的主体是人才,由于 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显著的时效性。故人的技能 与知识的时效性决定人才聚集效应也具有时效性 。 区域效应 :所谓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上的一定地 域空间。它是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 限空间范围,是具有 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 方面或几个同质性的地域单位 ,是人类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从世界发达国家人才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 人才只有在一定区域的有机组合才能发挥人才的加
人才聚集效应系统研究
牛冲槐‘ 樊燕萍‘ 张 敏2 , ,
(.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 02 ; 1 30 4 2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 1) 650
摘 要 :人 才聚集是一个人才流动的产物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 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
现象,此时的人才处于一个由许 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 系统之 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可 能出现 1 >2的正效应 ( +1 积极效应) ,也可能出现 1 G2负效应 ( +1 消极效应) 。在分析人才聚 集现象后 ,首先提 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人才聚集效应的 8 个特征。其次研 究了人才聚集系统特性。最后提 出了优化人才聚集效应 系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人才聚集;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聚集 系统优化模型集成 中图分类号 :N 5 9 4 文献标识码 :A 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 ( 虚拟空间)中集中了大量 同类型人才。人才聚集现象即体现出按类集聚的聚
千变万化 ,人才聚集系统要想实现其 目标就必须经
人才聚集的结果。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人 才聚集现象时,人才就会处在一定的组织和复杂的 环境之中。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一定的组织 ,组织与 组织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难 免会出现不和谐的消极因素,它会导致人才聚集的 内耗增加、消极作用明显 ,即组织行为学中所谓的 “ 冲突” 。这就会制约人才聚集效应的出现。 用人机制因素:用人机制也是影响人才聚集系 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核心是因材适用 ,用最合 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 人才聚集系统的宏观环境包括如下。 政治环境因素 :包括一定政治体制下的人才理 念、 政策制度和政治形势等方面。 不同政治背景下, 国家对人才的界定、分类、用人观念无不打上政治 的烙印。也就是人才聚集既有 自然属性、也有社会 属性。人才聚集的社会属性就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 度、政治体制、人才观念、人才机制具有密切的联
总作用 ,产生人才的区域效应 。 规模效应 :规模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生质 变的临界点。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经济,同样 ,没 有一定的人才聚集规模也就没有聚集效应。一个人 在一个区域内工作,是不可能发生加总效应的。加 , 0效应的产生就是以一定的规模为条件的,有了一 定规模不一定必然发生规模效应 ,但没有一定的规 模 ,一定不会发生规模效应川。
者逻辑空间上总会出现局部集中的现象 ,这种集中 会导致人才在这两类空间中的密度高于其他空间, 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而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流动的 结果,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也就 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 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 的超过各 自独立作用的效应。可见,人才聚集效应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涉及到外部环境系统,又 涉及到内部 自身系统; 既涉及到一定的区域空间, 又 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
规模性 :人才交易成本的降低导致人才在空间 上的集中,这种活动持续进行 ,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后才会显现聚集特征[。 j l
2 人才聚集效应
2 1 人才聚集效应 . 所谓的人才聚集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 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 自独立作用的
的影响 。
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
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区域经济形势、经济发展 速度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但影响 当地的人才需求、人才环境 ,而且也引起人才聚集 的不平衡。人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 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较为旺 盛,总体的人才环境较好、机遇较多。经济发展初 期 ,人才资源通常由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 发达地区; 经济进一步发展 , 对外交往机会增加, 部 分人才就会转向较为发达的地区; 经济成长阶段 , 人 才会出现回流趋向;经济繁荣阶段 ,其他地区的人 才也会向本地区转移。 科技构成因素 :它既包括科技资源、人们的科 技素养和科技水平, 也包括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首 先, 一个区域储存的知识、 信息和技术的数量大、 质 量高、传播的速度快 ,该区域人才的知识和技术就 会增长的快 、更新的快 ,人才素质提高的也快 ,人 才资源的存量和质量也就能得到改善。其次,科技 创新能力能否快速形成和转化也对地区产业结构向 高级化演进具有决定性影响。 文化、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地理位 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域基础设施主要是指 一个地区拥有的对内对外的能源、交通、通讯、信 息、文化卫生等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不 同地域之间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国际先 进技术、 科研成果的交流, 与其他大众信息的交流。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 绿化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