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的外周和中枢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的外周和中枢作用

组胺又称组织胺(Histami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自体活性物质。组织中的组胺主要与蛋白质、肝素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一定浓度。

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均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其常见的因素包括:①IgE介导的抗原反应;②补体C3a,C4a,C5a;③P物质;④鸦片样物质,内啡肽;⑤物理因素,如振动,寒冷,加压;⑥组胺释放活性物质或组胺释放因子,这种因子可来源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等;⑦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结缔组织激活肽Ⅲ等。

组胺及其受体既存在于外周也存在与中枢,但有其各自的生物学效应,同时也相互影响,现从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外周作用】

在外周,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可产生众多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等。组胺的受体有三个亚型,即H1R,H2R,H3R(详细作用见下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⑴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H2R直接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cAMP↑→正性肌力作用

⑵对血管的影响:

①H1R、H2R激动→小A、V扩张→回心血量↓;

②激动H1R→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水肿和全身血液浓缩;

③人类脉管有H1R和H2R受体,两者功能平衡障碍可致冠状动脉痉挛。

注射大剂量的组胺,可发生强而持久的降压,甚至发生休克。皮内注射小量组胺,可出现

“三重反应”,即红斑,红斑上形成丘疹,丘疹周围红晕。麻风患者“三重反应”常不完全。

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膜上存在H1R、H2R

①H1R激动→激活PLA2→介导花生四烯酸释放→调节细胞内Ca2+水平→血小板聚集

②H2R激动→血小板内cAMP↑→对抗血小板聚集

最终的结果视两者的功能平衡变化而定

2、对腺体的作用:激动胃壁细胞H2R→激活PLA2→细胞内c AMP↑→激活H+—K+—A TP 酶→胃酸分泌↑,较弱的唾液、肠液、支气管腺体分泌↑。

3、对平滑肌的作用:对血管外的平滑肌主要是兴奋作用,引起平滑肌收缩,有种属差异和组织差异。

【中枢作用】

脑内组胺含量很低,主要分布于组胺能神经和肥大细胞中,少量存在脑内血管内皮细胞。组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于下丘脑乳头核,其神经纤维广泛投射到丘脑、边缘叶、大脑皮质等脑区。脑内组胺受体主要包括H1、H2和抑制组胺合成和释放的H3。

组胺在许多中枢神经活动中起着主要调节作用,许多研究已证明组胺同时作为局部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体调节、饮食摄食调节、体温调节、学习记忆、觉醒—睡眠、运动及攻击行为等相关。

1、H1R与磷酸肌醇通路相耦联,通过第二信使使Ca2+动员,对外周及中枢的微血管均有很强的舒张作用。组胺H1R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保持清醒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解释经典的抗组胺药物的镇静作用。

2、H2R与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相关,以环腺苷单磷酸作为第二信使,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发现在突触后膜同时有H1、H2受体存在。

3、H3R的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中枢,是存在于突触前膜的自受体,对神经末梢组胺的合成和分泌起着副反馈调节的作用。除此,它对外周循环系统和胃肠道的功能也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体外实验证明组胺能引起前庭中核神经元去极化,并促进这些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H3R被认为与此作用有关,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末梢组胺的释放,对前庭神经元的放电起下调作用。

综上,组胺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无论在外周还是中枢都有其重要而广泛的生物学作用,临床中多应用各类抗组胺药阻断其不同受体的生物学效应,用以治疗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