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元件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元件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基本模拟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模拟电路的测试方法,包括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阻抗测量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阻元件:电阻元件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其特性表现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其斜率即为电阻值。

2.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的特性表现为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其斜率与电容值和电压值有关。

3.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特性表现为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

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其斜率与电感值和电流值有关。

4. 电路测试方法: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为在电路中施加一定的电压,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然后绘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

阻抗测量方法为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的阻抗。

三、实验器材1. 电阻元件:R1、R2、R3(不同阻值)2. 电容元件:C1、C2、C3(不同容量)3. 电感元件:L1、L2、L3(不同电感值)4. 直流稳压电源5. 电压表6. 电流表7. 示波器8. 电路实验板四、实验步骤1. 测量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阻元件R1、R2、R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测量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容元件C1、C2、C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容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3. 测量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感元件L1、L2、L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感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4. 测量电路阻抗(1)将待测电路接入电路实验板,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路的阻抗。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模拟电路作为电子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电路实验,并将在本报告中详细记录和总结这些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二极管特性测量本实验旨在研究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以及其稳定工作区间。

首先,我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直流电压源和电阻串联连接二极管。

通过调整电压源的电压,记录了不同电压下二极管的电流,并绘制了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从实验结果中我发现,二极管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且在正向偏置条件下,电流急剧增加,而在反向偏置时,电流非常微小。

这表明二极管可以作为电路中的开关元件使用。

实验二: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测试本实验主要研究了放大电路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性能测试方法。

我首先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要求,选择了适当的放大电路拓扑结构,并设计了必要的电路参数。

然后,我搭建了实际的放大电路,使用函数发生器提供输入信号,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我分析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该放大电路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实验三:滤波电路设计与特性分析滤波电路是模拟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用于滤除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本实验中,我设计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电路。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我测试了滤波器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特性,并绘制了频率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滤波器在截止频率以下具有较大的增益,而在截止频率以上则有较小的输出信号。

这证实了滤波电路能够将高频信号滤除保留低频信号。

实验四: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直流稳压电源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基于稳压二极管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我将不同输入电压应用于电路,测量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纹波系数。

结果显示,该直流稳压电源在不同负载条件下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输出电压,并且纹波系数较小。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大学模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模拟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和模拟电路设计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基本放大电路: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共基放大电路等。

2. 运算放大器:包括反相比例放大、同相比例放大、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等。

3. 滤波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多用表5. 绝缘导线6. 插头四、实验步骤1. 搭建共射放大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共射放大电路。

- 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 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入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2. 搭建运算放大器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运算放大器电路。

- 输入不同电压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3. 搭建滤波电路:- 根据实验指导书,连接滤波电路。

- 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观察输出波形。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输出信号频率为1kHz,放大倍数为20。

-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频率为10kHz,放大倍数为10。

2. 运算放大器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输入电压为1V,输出电压为-2V。

-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输入电压为1V,输出电压为2V。

- 加法运算电路:输入电压分别为1V和2V,输出电压为3V。

- 减法运算电路:输入电压分别为1V和2V,输出电压为-1V。

3. 滤波电路:- 低通滤波器: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5V;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1V。

- 高通滤波器: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1V;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输出信号幅度为0.5V。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成绩:__________学生姓名:李发崇学号指导教师:陈志坚学院名称:专业:年级:实验时间: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器件和模拟电路试验箱;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公发射极电路特性;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按图连接好电路:(1)用万用表判断试验箱上三极管的好坏,并注意检查电解电容C1,C2的极性和好坏。

(2)按图连接好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

(注:接线前先测量电源+12V,关掉电源后再连接)2.静态测量与调试按图接好线,调整Rp,使得Ve=1.8V,计算并填表心得体会:3.动态研究(一)、按图连接好电路(二)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调到f=1kHz,幅值为500mVp,接至放大电路A点。

观察Vi和Vo端的波形,并比较相位。

(三)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输出幅度,观察Vo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基本结论及心得:Q点至关重要,找到Q点是实验的关键,(四)、保持Vi=5mVp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 L,在改变Rc,R L数值的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实验总结和体会:输出电阻和输出电阻影响放大效果,输入电阻越大,输出电阻越小,放大效果越好。

(1)、输出电阻的阻值会影响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阻值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连在三极管集电极的电阻越大,电压的放大倍数越大。

(五)、Vi=5mVp,增大和减小Rp,观察Vo波形变化,将结果填入表中: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信号失真的时候找到合适Rp是产生输出较好信号关键。

(1)Rp只有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很好的放大输入信号,如果Rp阻值太大,会使信号失真,如果Rp阻值太小,则会使输入信号不能被放大,反而出现信号减弱的情况。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加深对电子线路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的设备有: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三、实验原理电子线路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元件组合而成。

在电子线路中,电源提供电流,电流通过线路中的元件实现信号的处理和传递。

电阻限制电流的流动,电容储存电荷,电感储存磁场,二极管具有导通(正向偏置)和截止(反向偏置)的特性。

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的实验(1)利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不同电阻值的电阻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值和标称值之间的差异;(2)在电路中连接不同的电阻,并观察并分析串联和并联对电阻阻抗的影响。

2.电容的充放电实验(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将方波信号传到一个电容上进行充放电;(2)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容充放电波形,分析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3.二极管的直流分压和交流放大实验(1)利用电源和电阻构建一个二极管直流分压电路,通过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2)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通过二极管放大电路增大信号幅度,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放大后的信号。

五、实验结果1.电阻的测量和串并联的实验经测量,不同电阻的测量值与标称值相差较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串联电阻的总阻抗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阻的总阻抗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2.电容的充放电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放电过程是指电容器通过一个电阻将储存的电荷逐渐释放,电压逐渐下降的过程;充电过程是指电容器内的电压逐渐增加,直到与输入信号的幅度相等,并保持恒定的过程。

3.二极管的直流分压和交流放大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二极管直流分压电路的输出近似为输入信号的一半。

在交流放大实验中,增加了二极管和电容,使得输入信号的幅度得以增大,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完整word版)模电实验 模拟运算电路

(完整word版)模电实验 模拟运算电路

实 验 报 告一、 实验目的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仪器1、THM-3A 模拟电路实验箱2、SS-7802A 双踪示波器3、MVT-172D 交流数字毫伏表4、数字万用电表5、集成运算放大器μA741×16、电阻10K ×4;100K ×3;1M Ω×17、电容器10μ×1三、原理摘要本实验采用的集成运放型号为μA741(或F007),引脚排列如图8-1所示,它是八脚双列直插式组件,②脚和③脚为反相和同相输入端,⑥脚为输出端,⑦脚和④脚为正、负电源端,①脚和⑤脚为失调调零端,①⑤脚之间可接入一只几十千欧的电位器并将滑动触头接到负电源端。

⑧脚为空脚。

图8-1 μA741管脚图1.集成运放在使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输入信号选用交、直流量均可, 但在选取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时,应考虑运放的频响特性和输出幅度的限制。

做线性运算电路实验时,要注意输入电压的取值应保证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运放工作在线性区与输入电压有关;运放只有工作在深度负反馈时才工作在线性区;当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保持不变,其值取决于电源电压,且略小于电源电压。

μA741的输出最大值约在12-13V 左右。

(2)调零。

调零时,将输入端接地,调零端接入电位器R W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 0,细心调节R W ,使U 0为零(即失调电压为零)。

(3)消振。

一个集成运放自激时,表现为即使输入信号为零, 亦会有输出,使各种运算功能无法实现,严重时还会损坏器件。

在实验中,可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

2.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 A ud =∞、 输入阻抗 r i =∞、 输出阻抗 r o =0、 带宽 f BW =∞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会使用测试仪器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3. 掌握常见的模拟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 实验仪器准备: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2.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搭建所需的模拟电路。

例如,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或滤波电路。

3. 测试电路:先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确定电路正常工作。

4. 测量电压和电流: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5. 记录测量数据:将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记录下来,作为实验数据。

6.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路的功率、增益等参数,并进行分析。

7. 总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结果:
1. 经过测量和分析,得到了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增益和频率响应等数据。

2. 绘制了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图和频率特性曲线。

3.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模拟电路在信号处理、放大和滤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掌握了模拟电路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技巧,对以后的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有很大帮助。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实验背景1.2 实验内容2. 实验原理2.1 模拟电路基本概念2.2 电阻、电容和电感3. 实验器材3.1 仪器设备3.2 元器件4. 实验步骤4.1 搭建电路4.2 施加电压4.3 测量电流电压5. 实验数据处理5.1 绘制电流电压曲线5.2 计算阻抗6. 实验结果分析6.1 对比理论值6.2 分析电路特性7. 实验结论7.1 实验总结7.2 结论和展望1. 实验目的1.1 实验背景在实验中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1.2 实验内容详细描述本次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实验要求。

2. 实验原理2.1 模拟电路基本概念解释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以及模拟电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2.2 电阻、电容和电感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的定义、特性以及在模拟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实验器材3.1 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3.2 元器件说明实验中所用到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4. 实验步骤4.1 搭建电路逐步说明如何搭建模拟电路实验中所需的电路结构。

4.2 施加电压描述如何正确施加电压源以保证实验进行顺利。

4.3 测量电流电压介绍如何进行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实验数据处理5.1 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详细说明如何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电流电压曲线图。

5.2 计算阻抗提供计算阻抗所需的步骤和公式,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6. 实验结果分析6.1 对比理论值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6.2 分析电路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模拟电路的特性,如频率响应、幅频特性等。

7. 实验结论7.1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

7.2 结论和展望总结实验结果并展望模拟电路实验对深入学习电子电路的意义和价值。

模拟闪电电路实验报告(3篇)

模拟闪电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模拟闪电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掌握模拟闪电电路的设计与搭建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模拟闪电电路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模拟闪电电路是一种模拟自然界闪电现象的电路,主要利用可控硅和电容等元件产生高电压脉冲,模拟闪电的视觉效果。

实验中,我们将采用以下原理:1. 可控硅触发原理:利用可控硅的导通特性,通过触发信号使可控硅导通,从而产生高电压脉冲。

2. 电容充放电原理: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在可控硅导通时,电容迅速放电,产生高电压脉冲。

3. 光传感器控制原理:利用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强度,控制模拟闪电电路的启动和停止。

三、实验器材1. 可控硅模块2. 电容3. 电阻4. 函数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直流电源7. 光传感器8. 连接导线9. 电路板10. 电路元件四、实验步骤1. 电路搭建:- 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将可控硅模块、电容、电阻、函数信号发生器、光传感器等元件连接到电路板上。

- 连接直流电源,确保电路板供电正常。

2. 电路调试:- 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触发信号,输入到可控硅模块的触发端。

- 调整电容和电阻的参数,使电路产生合适的高电压脉冲。

-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充放电波形,验证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3. 性能测试:- 在不同光线强度下,测试光传感器对模拟闪电电路的控制效果。

- 调整电容和电阻参数,观察模拟闪电的持续时间、亮度和频率等指标。

4. 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试数据,包括电容充放电波形、模拟闪电的持续时间、亮度和频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 当光线强度低于设定阈值时,模拟闪电电路启动,产生高电压脉冲,产生模拟闪电效果。

- 当光线强度高于设定阈值时,模拟闪电电路停止工作。

2. 实验数据:- 模拟闪电持续时间:约0.5秒- 模拟闪电亮度:根据电容和电阻参数调整- 模拟闪电频率:根据电容和电阻参数调整3. 数据分析:- 通过调整电容和电阻参数,可以控制模拟闪电的亮度和频率。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路模拟实验,加深对典型环节电路的理解,掌握电路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示波器,数字示波器。

3. 信号发生器,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4. 万用表,数字万用表。

5. 电阻箱,标准电阻箱。

6. 电容箱,标准电容箱。

7. 电感箱,标准电感箱。

8. 电路板,实验用电路板。

9. 直流电桥,数字直流电桥。

三、实验内容。

1. 一阶低通滤波器。

搭建一阶低通滤波器电路,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2. 二阶低通滤波器。

搭建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3. 非线性电路。

搭建非线性电路,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研究非线性电路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 按照实验要求,搭建电路并连接好各种仪器设备。

2.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和信号频率,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 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记录数据。

4.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值。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和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一阶低通滤波器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符合一阶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2. 二阶低通滤波器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值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超过一定频率后,输出信号幅值急剧下降,呈现出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3. 非线性电路实验结果显示,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时,输出信号基本与输入信号一致;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大时,输出信号出现明显的失真现象,符合非线性电路的特性。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典型环节电路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模电技术实验报告

模电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搭建和调试方法。

3. 学习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实验技能。

4. 提高对电路性能指标的理解和测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模拟信号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技术。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晶体管放大电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作用,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用于测试电路的性能。

3. 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4. 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1)搭建共射放大电路,包括输入端、放大电路和输出端。

(2)调整电路参数,使放大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

(3)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输入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测量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和失真等性能指标。

2. RC正弦波振荡器(1)搭建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包括RC振荡网络和放大电路。

(2)调整电路参数,使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3)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4)测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幅度和相位等性能指标。

3. 差分放大电路(1)搭建差分放大电路,包括两个共射放大电路和公共发射极电阻。

(2)调整电路参数,使差分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

(3)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差模和共模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和CMRR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输入信号幅度 | 0.1V || 输出信号幅度 | 5V || 增益 | 50 || 带宽 | 10kHz || 失真 | <1% |2. RC正弦波振荡器|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振荡频率 | 1kHz || 振荡幅度 | 2V || 相位| 0° |3. 差分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 测量值 || --- | --- || 差模增益 | 20 || 共模抑制比(CMRR) | 60dB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

电路实验(仿真).doc-重庆邮电大学主页

电路实验(仿真).doc-重庆邮电大学主页

实验一RLC电路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分析RLC二阶串联电路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波形。

2.了解电路参数RLC数值的改变会产生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3种响应情况。

3.从欠阻尼情况的响应波形,读取振荡周期和幅值衰减系数。

二.原理及说明1.跟一阶RC电路实验相同,我们仍用占空率为1/2的周期性矩形脉冲波输入图1-1的RLC串联电路。

当这脉冲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很长的时候,就可认为脉冲上升沿是一个上升阶跃,而下降沿是一个下降阶跃。

由于阶跃是周期性重复现的,所以在示波器上能观察到清晰、稳定的响应波形。

图1-1 RLC串联电路2.三种阻尼状态的上升阶跃的响应和下降阶跃的响应如下表:表1-11.从表1-1中可见,电路在欠阻尼态时,电容电压对上升阶跃的响应公式是)]sin(1[0φωωωα+-=-t e A u tc , 对下降阶跃的响应公式是 )sin(0φωωωα+=-t e A u t c 。

所以我们可知阶跃响应的波形大致如图1-2所示。

为了判别这种幅值衰减振荡的衰减速度,我们看两个相邻的同向的振幅之比 值,它等于 T T tt e Ke Ke ααα=+--)(/ (1-1)这比率称为幅值衰减率,对其取对数,有T e Tαα=ln (1-2)ln 1ln 1Te T T ==αα(相邻幅值之比) (1-3)这里α称为幅值衰减系数。

图1-2 衰减的正弦振荡曲线三.实验设备安装有Multisim 软件的电脑一台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运行Multisim 软件2.计算元件参数,其中R为5KΏ的可调电阻,添加电子元件、脉冲信号源以及接地符号。

3.修改脉冲信号源占空比50%,频率为10KHz,幅高A=2V。

3.连接电路并加入虚拟双通道示波器,虚拟双通道示波器分别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Uc ,修改输出信号线颜色。

4. 调整可调电阻 R>2CL,让电路处于过阻尼状态,进行仿真,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容上电压Uc 的阶跃响应波形,并记录上、下阶跃的响应曲线。

模拟实验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实验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实验电路实验报告本实验通过模拟电路实验,验证并深入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元件的特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材料:1. 变压器2. 电阻器3. 二极管4. 电容器5. 电感器6. 示波器7. 多用表8. 电源9. 连线和插件实验原理:1. 二极管的特性: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2. 电容器的特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3. 电感器的特性:电感器的电流和电压关系;4. RC电路的特性: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5. RL电路的特性:RL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实验步骤:1.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2. 仪器调试:连接好电路,并调节实验仪器,保证输入输出信号幅度合适;3. 实验步骤:根据设计好的实验电路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实验;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实验现象;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6.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中的重要发现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结果:1. 二极管:验证了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即只有当正向电压超过一定值,才能导通;2. 电容器:观察并记录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并分析了充放电曲线的特点;3. 电感器:测量了电感器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并通过实验确定了电感器的电感值;4. RC电路:观察并记录了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并分析了充放电曲线的特点;5. RL电路:测量了RL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了RL电路的特性。

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电路元件的特性和电路原理;2. 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实际电路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例如电路中的噪声、电源的干扰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3. 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可能是仪器的精度或操作不准确导致的。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元件的特性。

实验过程中,我不仅熟悉了各种电路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还学会了使用仪器进行电路调试和测量。

模电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一使用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原始数据】选做思考题:观察不同频率下,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波型和幅度,并分析信号在高频和低频下失真的原因。

(10MHz档括号里的小数表明该次峰-峰值与最大一次峰-峰值的比值)1)在1Hz-1MHz档,输出的波形最大/最小的峰-峰值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10MHz档三种波的峰-峰值突都然减小。

其中三角波衰减最厉害,正弦波次之,方波衰减最少。

2)通过观察波形发现,在频率为1HZ至1MHZ左右的信号都能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正常的波形,但是在频率为10MHZ左右的方波,三角波,均不能正常显示,方波波形已经趋向正弦波,但不对称,仍保留部分陡增的特性。

三角波更趋向于正弦波。

我觉得这是由于实验室中使用的示波器采样频率有限,而输出信号频率过高。

在一个周期中,示波器要至少采集到2个点才能无失真地还原信号,但此时无法在一个周期中采集到足够样点,所以信号失真。

三角波、方波都趋向与正弦波,三角波更像。

是由于在信号发生器里,三角波和方波可根据傅里叶变化表示为基频为w倍数的多个正弦、余弦波之和。

因为本身在10MHz时,w值已经很大,频率过高(nw)的那部分正弦信号输出后,示波器采样频率不够无法还原,造成失真,使方波、三角波趋向于正弦波样式。

由于三角波傅里叶变换后频谱比方波分散,三角波更像前面一部分正弦波的波形,更趋向。

二.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上AMPL、OFFSET、DUTY的功能,测量按下ATT-20dB键后信号的变化,并计算实际衰减值。

1、AMPL:信号幅度微调,逆时针,(转向MIN),幅度减小,顺时针(转向MAX)幅度增加。

拔出,信号衰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衰减20dB);数据如下:2、Offset:当Offset拔出后:在直流耦合下,波形位置会发生变化,随着Offset移动,波形上下移动,但是不变形。

3、DUTY:对称性(占空比)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输出波形的对称度。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

实验三:差动放大器分析与设计1. 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3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加深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3)通过仿真,体会差分放大电路对温漂的抑制作用。

2.实验电路3.实验步骤(1)直流工作点分析:Vbe=-2.35+588=0.6V>0,Vbc=-2.35-5.85=-8.2V<0,说明三极管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因此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放大倍数304/2.35=130。

(2)如图,电流表串接于镜像电流源的输出端,选择直流档,读数为722.394uA。

理论值应为12V/16KOhm=750uA.(3) 测量输入电阻:用交流表分别测量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两者之商即为输入电阻值。

输入电阻(没接负载):R i=7.071mV/205.085nA=34.5 KOhm测量输出电阻:a.在输出端补接1千欧负载,并接交流电压表,测得U1;b.不接负载,测得U2;c.用公式Ro=RLU2/U1-1)所以Ro= 1000*(41.005/19.897-1)=1.06 KOhm(单端输出,双端输出要乘以2)(4)测量差模放大倍数:a.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Ui;b.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输出负载两端电压Uo;c.放大倍数Ad=Uo/Ui;所以差动放大倍数Ad=19.889/7.071=2.8(单端输出,带载)。

(若不带载,则Ad=41.005/7.071=5.8)(5)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a.用波特仪:b.用交流分析:(6)对以上差动放大电路进行温度扫描:(0~100°C)对相同静态工作点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下:Vbe=0.585V,Vbc=-5.3V,Ib=2.31uA,Ic=296uA,工作点大致相同。

对该电路进行温度扫描:对比得出结论:差动放大电路比单管放大电路对温度的稳定性好,受温度影响小。

电脑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电脑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脑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电脑模拟电路的仿真方法和技巧;3. 分析电脑模拟电路的性能指标,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脑模拟电路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电路进行模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搭建电路模型,可以预测电路的性能,优化电路设计。

实验中主要使用到的软件是Multisim。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路搭建以一个简单的RC低通滤波器为例,搭建电路模型。

首先,在Multisim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电路,然后按照电路图添加电阻、电容和电源等元件。

将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设置为实验所需的值。

2. 仿真设置在仿真设置中,选择合适的仿真类型。

本实验选择瞬态分析,观察电路在时间域内的响应。

设置仿真时间,本实验设置时间为0-100ms。

设置仿真步长,本实验设置步长为1μs。

3. 仿真运行点击运行按钮,观察仿真结果。

在Multisim软件的波形窗口中,可以看到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 数据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观察电路的频率响应、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本实验中,观察RC 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等性能指标。

5. 结果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电路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值来改变截止频率,通过调整电阻值来改变通带增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频率响应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RC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3.18kHz。

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在截止频率以上,电路的幅度衰减明显。

2. 幅度响应在通带内,RC低通滤波器的增益约为-20dB。

在阻带内,增益约为-40dB。

3. 相位响应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的相位变化约为-90°;在截止频率以上,相位变化约为-180°。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电脑模拟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2. 掌握了Multisim软件在电路仿真中的应用;3. 分析了电路性能指标,提高了电路设计能力。

实验报告模板模电(3篇)

实验报告模板模电(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此处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公式、电路图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模拟电子实验箱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2.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相关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等;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值的信号;4.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分析电路性能;5.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波形变化;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7.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此处列出实验数据,包括测量结果、波形图等。

)1. 电路参数测量结果:(列出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测量值)2. 电路输出波形分析:(分析电路输出波形,如幅度、频率、相位等)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对比:(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分析误差原因)六、实验结论1.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3. 对实验电路进行改进,提高电路性能;4. 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实验技能。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仪器与设备;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与分析;6. 实验结论;7. 参考文献。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操作实验仪器时,轻拿轻放,避免损坏;3. 严谨实验态度,认真记录实验数据;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归还实验器材。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要求请根据实际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第2篇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是针对模拟电路的搭建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掌握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了不同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应用所学知识。

1. 实验一:直流电路在直流电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阻的基本特性以及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首先,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了几个不同电阻的电阻值,以了解电阻器的工作原理和阻值的计算方式。

随后,我们在电路板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一块电池、若干个电阻、开关和一个小灯泡。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我们能够计算出每个电阻元件所承载的电压和电流,并且成功点亮了小灯泡。

2. 实验二:交流电路在交流电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正弦波信号的基本特性以及如何使用电容和电感元器件搭建交流电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弦波信号的周期、频率、幅值等基本特性,并且学习如何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信号。

随后,我们在电路板上搭建了一个RLC电路,包括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电容、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我们能够计算出电阻、电感及电容元件对电路的影响,理解了物理系统中的振动和共振现象。

3. 实验三:放大电路在放大电路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放大器的分类方法,并利用运算放大器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即如何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我们还学习了放大器的分类方法,如按输入输出信号类型分类、按工作模式分类等。

随后,我们在电路板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非反向运算放大器电路,并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了不同幅值的输入信号,成功放大了输出信号。

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点,掌握了搭建电路和分析电路的技能。

我们相信本次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实验一单极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②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Av,Ii,Io的方法,了解共射级电路特性。

③掌握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箱TD-AS三、实验原理1、单电源供电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按图连接电路,注意:本实验箱的地线已经全部连接好,不需要将地线另外接入各实验单元,而各实验单元的电源要另外接入。

图1-1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按图1-1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 电源,交流U i 信号接地,断开电源后再连线)。

接线完毕后仔细检查,将恒压源中的+12V 电源接入到CC V ,确定无误后接通电源。

调节滑动变阻器Rp ,使Uc =5V 左右,三极管处于放大区内,用万用表测量完成表1-1. 测算参考公式:1/)(,/,,C C CC C C B E C CE E B BE R U V I I I U U U U U U -=≈-=-=β根据所测值利用公式E T bb be I V r r /)1('β++=其中mV V I I T C E 26,≈≈注:本实验中所用三极管的β为200左右,'bb r 为200Ω左右。

3、 放大倍数的测量1) 将信号发生器调到 f=500HZ ,幅值为10mv 左右(实验中交流信号的幅值均为峰值),接到放大器输入端Vi ,用示波器观察Vi 和V o 端的波形并比较相位,保证输出不失真情况下计算放大倍数i o V V V A /= 。

2) 将测量值与估算值比较,完成表1-2。

估算参考公式:be C V r R A /1β-=注意:输出波形毛刺、文波等干扰较大,测量时可以在输出端对地接入0.01uF 的电容进行滤波,但当输入信号频率大于1KHz 时不能采用此方法;由于输入信号幅值非常小,测量时容易引入干扰,可以采用示波器的探笔串接一个1千欧左右电阻后再进行测量。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和R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URRRU+≈U CE=U CC-I C(R C+R E)CEBEBEIRUUI≈-≈电压放大倍数beL C V r R R βA //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成绩:__________ 学生姓名:李发崇学号指导教师:陈志坚
学院名称:专业:年级:
实验时间: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器件和模拟电路试验箱;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
响;
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公发射极电路特
性;
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试验箱上三极管的好坏,并注意检查电解电容
C1,C2的极性和好坏。

(2)按图连接好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

(注:接线前先
测量电源+12V,关掉电源后再连接)
2.静态测量与调试
按图接好线,调整Rp,使得Ve=1.8V,计算并填表
心得体会:
3.动态研究
(一)、按图连接好电路
(二)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调到f=1kHz,幅值为500mVp,接至放大电路A点。

观察Vi和V o端的波形,并比较相位。

(三)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输出幅度,观察V o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
基本结论及心得:
Q点至关重要,找到Q点是实验的关键,
(四)、保持Vi=5mVp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 L,在改变Rc,R L数值的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体会:
输出电阻和输出电阻影响放大效果,输入电阻越大,输出电阻越小,放大效果越好。

(1)、输出电阻的阻值会影响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阻值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连在三极管集电极的电阻越大,电压的放大倍数越大。

(五)、Vi=5mVp,增大和减小Rp,观察V o波形变化,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
信号失真的时候找到合适Rp是产生输出较好信号关键。

(1)Rp只有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很好的放大输入信号,如果Rp阻值太大,会使信号失真,如果Rp阻值太小,则会使输入信号不能被
放大,反而出现信号减弱的情况。

(2)、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集电极端的电压和发射极的电压趋于相等。

4、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1)、输入电阻ri的测量:
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串接一个5.1k的电阻,如图。

测量Vs和Vi,即可计算ri。

(2)、输出电阻的测量
在输出端接入可调电阻作为负载,选择合适的RL值使放大电路输出不失真,测量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Vl和空载时V o,计算出ro。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实测输入电阻(设R=5.1k)测量输出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