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单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知识重组
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世界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长和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
力决定的。
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认识:改革不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与原则;注意农轻重协调发展;实行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开始: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发展:19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
3. 加快(规范化):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4.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
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的特殊地位逐渐丧失。
(3)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化在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全球化的影响要坚持辩证观点,全面分析。总体来讲,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有利的,对发展中国家则既有利又有弊。
误区警示
1.二战后西方国家大都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并不排斥市场经济。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同时,也在保障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而且其根本仍然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美苏两极格局中,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
4.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表现。换言之,经济区域集团化正是以区域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同时又促进经济全球化。因此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深化提升
1、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1)过程:①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②最终确立: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的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②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多极化趋势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从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走向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在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争霸,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
(5)多极化趋势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4.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
1、联系:(1)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2、区别:(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及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劣,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吸引外资,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最大限度获
益
2、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和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方针,增强经济实力,维护经济安全
5、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走向世界,保护知识产权,修改与世界贸易规则不相适应上午法规条例,积极应对倾销指控等
5.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四个阶段
(1)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世界经济格局。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上存在包括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在内的多种力量;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西欧争夺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地区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迅速加强,同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在迅速加强;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正在替代工业经济。
6、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自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发达国家的优势是资本、技术和规则的制定,劣势是劳动力成本高;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劣势是资本、技术薄弱,环境恶化,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无话语权。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占有优势。
7、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