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版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幻灯片
合集下载
最新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教学讲义PPT课件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事物 的能力就是观察力。观察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适应生活有重要的 意义,特别是观察图画和文字能力的发展,对于入学准备更是十分 必要的。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 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几个方面。
(二)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
三、触觉
(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 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 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
(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 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 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 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
(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 的个别差异
(五)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与培养
1、避免噪音污染:45—60分贝的噪音,便会产生中度干扰,夜 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80—90分贝的噪音,对听觉会有中度程度的 损害;90分贝以上,便是危害;120分贝,可致人暂时耳聋。2、创 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 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 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 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感知过程 是对刺激物的最初的分析和综合,这种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是很低的。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 ▼ 由于语言发展的限制,婴儿常常是按照事物的明显特征辨认物体, 还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属性,所以思维的概括要随着语言和思维 的发展而逐步产生。
(二)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
三、触觉
(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 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 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
(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 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 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 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
(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 的个别差异
(五)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与培养
1、避免噪音污染:45—60分贝的噪音,便会产生中度干扰,夜 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80—90分贝的噪音,对听觉会有中度程度的 损害;90分贝以上,便是危害;120分贝,可致人暂时耳聋。2、创 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 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 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 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感知过程 是对刺激物的最初的分析和综合,这种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是很低的。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 ▼ 由于语言发展的限制,婴儿常常是按照事物的明显特征辨认物体, 还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属性,所以思维的概括要随着语言和思维 的发展而逐步产生。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ppt课件
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婴幼 儿的深度知觉是随着经验的丰富逐步发展。 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 发展。
(二)时间知觉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 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 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 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 躁、不安、甚至大哭。
3、12-13岁达到高峰
三、触觉
(一)作用 婴幼儿早期(依恋、认识外界事物) (二)发生 出生时就有(抓握反射,吮吸反射) (三)发展 1、探索活动 (1)口腔 3个月的婴儿在吮吸时,对熟悉的物体吮吸的速度逐渐减低 6个月以后的婴儿看见了东西往往抓住放进嘴里 1~2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也要往嘴里送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自我分析:教师出示红色的苹果让学生观察。 提问: 1.请你描述一下苹果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帮助幼儿认 识苹果?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怎样 进行的?
坎波斯和兰格采用更灵敏的技术研究婴儿 的深度知觉。他们选取了2~3个月,甚至更小 的婴儿。结果发现把幼小的婴儿放在深滩 边时,婴儿的心率会减慢,而放在浅滩边 则不会有此现象。
这表明,婴儿是把悬崖作为一种好奇的刺激 来辨认的。但如果把9个月的婴儿放在悬崖 边,婴儿的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经验已 经使得他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31213岁达到高峰三触觉一作用婴幼儿早期依恋认识外界事物二发生出生时就有抓握反射吮吸反射三发展1探索活动1口腔3个月的婴儿在吮吸时对熟悉的物体吮吸的速度逐渐减低6个月以后的婴儿看见了东西往往抓住放进嘴里12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也要往嘴里送有观察发现当婴儿的手无意地碰到东西如被子的边缘时他会沿着边缘抚摸被子
(二)时间知觉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 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 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 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 躁、不安、甚至大哭。
3、12-13岁达到高峰
三、触觉
(一)作用 婴幼儿早期(依恋、认识外界事物) (二)发生 出生时就有(抓握反射,吮吸反射) (三)发展 1、探索活动 (1)口腔 3个月的婴儿在吮吸时,对熟悉的物体吮吸的速度逐渐减低 6个月以后的婴儿看见了东西往往抓住放进嘴里 1~2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也要往嘴里送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自我分析:教师出示红色的苹果让学生观察。 提问: 1.请你描述一下苹果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帮助幼儿认 识苹果?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怎样 进行的?
坎波斯和兰格采用更灵敏的技术研究婴儿 的深度知觉。他们选取了2~3个月,甚至更小 的婴儿。结果发现把幼小的婴儿放在深滩 边时,婴儿的心率会减慢,而放在浅滩边 则不会有此现象。
这表明,婴儿是把悬崖作为一种好奇的刺激 来辨认的。但如果把9个月的婴儿放在悬崖 边,婴儿的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经验已 经使得他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31213岁达到高峰三触觉一作用婴幼儿早期依恋认识外界事物二发生出生时就有抓握反射吮吸反射三发展1探索活动1口腔3个月的婴儿在吮吸时对熟悉的物体吮吸的速度逐渐减低6个月以后的婴儿看见了东西往往抓住放进嘴里12岁的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也要往嘴里送有观察发现当婴儿的手无意地碰到东西如被子的边缘时他会沿着边缘抚摸被子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精品】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3)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 色数,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 色数,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 同而有差异。
(5)幼儿辨认色彩发生错误,可能由于辨认颜色的 能力没有很好的发展。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不认真仔细的区分辨别等原因。
(6)幼儿对某些颜色不能辨认或不善于辨认,主要 是因为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也没有做有意识的 指导。
2、颜色视觉
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1、婴儿的颜色视觉
测定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 研究方式:注视时记录脑电活动的特点 2、1~6岁儿童的颜色视觉 研究方法:配对——指认——命名 结论: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 于中间色、混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 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样可以掌握。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 体知觉、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 动知觉
错觉和幻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对不存在的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听”、“幻视”。 “疑神疑鬼”“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
精神病患者和身体高度虚弱的病人、精神 高度紧张的人容易产生。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 2、激发观察的兴趣 ▪ 3、交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 4、运动多种感官观察
四、教育和训练能促进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的教育,无不把发展其感知能力放在首 位。“耳聪目明”不仅仅是天生的,与出生后的教 育和训练也分不开。
“超早期”教学做法。人为的进行强制性的早期 学习,人为的加速儿童的发展。
人们总是把接近的、相似的、相同的对 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 色数,因年龄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 同而有差异。
(5)幼儿辨认色彩发生错误,可能由于辨认颜色的 能力没有很好的发展。也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不认真仔细的区分辨别等原因。
(6)幼儿对某些颜色不能辨认或不善于辨认,主要 是因为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也没有做有意识的 指导。
2、颜色视觉
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1、婴儿的颜色视觉
测定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 研究方式:注视时记录脑电活动的特点 2、1~6岁儿童的颜色视觉 研究方法:配对——指认——命名 结论: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 于中间色、混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 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样可以掌握。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 体知觉、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 动知觉
错觉和幻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对不存在的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听”、“幻视”。 “疑神疑鬼”“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
精神病患者和身体高度虚弱的病人、精神 高度紧张的人容易产生。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 2、激发观察的兴趣 ▪ 3、交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 4、运动多种感官观察
四、教育和训练能促进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的教育,无不把发展其感知能力放在首 位。“耳聪目明”不仅仅是天生的,与出生后的教 育和训练也分不开。
“超早期”教学做法。人为的进行强制性的早期 学习,人为的加速儿童的发展。
人们总是把接近的、相似的、相同的对 象知觉为一个整体。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77页PPT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最新复旦大学版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 2)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 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 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 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简单性(simply):人们倾向于以最简单的图形来 知觉事物。
复旦大学版第三章 学前儿童 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关 系。 2、理解感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3、了解感觉、知觉的种类。
视觉大师艾舍尔
本章概要:
•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 人如何知道物体的大小远近? •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
(一)空间知觉 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 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
• 1、方位知觉 •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
动进行方向定位。
•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知觉整体性
• 把部分知觉为整体
2、知觉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1)整体优先; (2)部分依赖于整体; (3)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 整体优先
(2)部分依赖于整体
(2) 部分依赖于整体
(3)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整体性的组织原则
(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 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感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完整PPT
二、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视觉的发展 (2)感觉是构成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知觉,但知觉比感觉复杂的多,不能把知觉归结为感觉的机械总和,各种感觉一经构
成知觉,便会有机的发生联系,也就是说,知觉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3)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3. 二)(视觉一的发展)视觉的发生
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约出生后两个月,视觉集中明显、频繁 第一阶段:(5—7岁)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观察力。
★(二整)学个前学儿前童期★空,间约儿知童觉三的(视方个力位不、月断距增离时长)。,更加集中灵活,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感感知知觉 过在程幼的儿效★心率理不六活断动提个中高仍月占主后导地,位 可对准焦点,调整姿势以便看清物体。 吉布森(的视1觉)悬崖新实验生儿的理想的视距约20厘米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表现: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
1.对光的察觉; 外部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肤觉
(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2.视觉的集中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 ★大约出生后三周起,开始具有视觉集中的现象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知觉也是人对感觉信息的 解释过程。
3.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体 (事物全貌)的反应。
联系: (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反应。 (2)感觉是构成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 知觉,但知觉比感觉复杂的多,不能把知觉归结为感觉 的机械总和,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会有机的发生 联系,也就是说,知觉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关系 和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的刺激
感受性降低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3)感觉的对比
• 发生在同一种感觉之间,最明显的是对比
现象。 同时性对比 相继性对比
明 暗 同 时 性 对 比
(4)感受性与训练 人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得 到提高的。 “感觉代偿”(盲人,聋哑人)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二)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0000赫兹可听声波 • 感受器-----科蒂氏器官 • 听觉现象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味觉
• 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 • 感受器-----味蕾
基本的味觉: 酸——舌边后部 甜——舌尖 苦——舌根 咸——舌边前部
嗅觉
• 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 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感 觉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
Ø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同一种感觉之间; 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感觉之间。
发生在多种感觉之间
• 色、香、味 •视 嗅 味
想吃 味觉能力提高
•联觉
• 例:红、橙、黄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 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 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感觉剥夺实验
• 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
实验。他们让志愿者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纸板做的套袖 和厚厚的棉手套,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除了吃饭和上 厕所),时间要尽可能的长,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当时大学 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 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 程计划。
•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
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 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 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 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 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 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反应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应事物 整体。
2、感觉是只需个别器官参与的活动。 知觉是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
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 联系。
二、感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 作用(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 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 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 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复旦大学版学前儿童的感觉和 知觉幻灯片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本章概要:
•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 人如何知道物体的大小远近? •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个别属性) 颜色 气味 形状 直接作用 味道
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 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 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 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
二、感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 作用(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 识(经验)的源泉。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 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感知觉的特性
• 1、什么是感受性? • 2、变化规律 • 感觉的相互作用:打针咬嘴唇 • 感觉的适应:拿着手机找手机、明或暗适应 • 感觉对比:西瓜和橘子先吃哪个好? • 感受性的训练:品茶师、品酒师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 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刺 激物的感受是有高低的。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视觉
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都可由 红、绿、蓝三色组成
全色盲
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
色觉缺陷和色盲
• 男性:6%色弱,2%色盲
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
• 女性:0.4%, 0.03%
眼睛 鼻子 皮肤 得出 味蕾
红色 香的 圆的 (感觉) 酸的
(一)定义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共同点: 1、均为感性认识 2、均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
反映 3、均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的反映。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 觉、冷觉、痛觉
运动感觉
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
平衡感觉
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 器官,包括耳石和三 个半规管
晕车、晕船 ——平衡器官过于敏锐
(二)知觉的种类:
1、按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分为:
•
视知觉
•
听知觉
•
嗅知觉
•
味知觉
•
触知觉
2、按知觉的对象不同,可以把知觉 分为对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温暖感
•
蓝、青、紫
—寒冷感
•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食物颜色对食欲的影响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2)感觉的适应
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 化。
适应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感觉,视觉、听觉、 肤觉、嗅觉等
适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弱刺激
感受性提高
强刺激
感受性降低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 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 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 感觉剥夺
•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