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制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及基本操作方法

现在制作课件,比较流行的制作软件是Flash、Authorware等,Powerpoint似乎是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owerPoint作为常用的演示设计工具。这是因为PowerPoin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是它多媒体的功能也是比较强大的,内置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外部图片、动画、声音、影片等众多文件,完全能够满足辅助日常教学要求。再者,PowerPoint无需特别安装,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

PPT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经验之塔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如图:经验之塔

(1)做的层次,包括: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

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包括:

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

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电视和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

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更高一些)

(3)抽象的经验

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等。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

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符号。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解释:在“经验之塔”中,我们看到,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提供一些媒体来呈现这些事件),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者,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但不是说获去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化分阶层是为了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他把人们探求真理的智力简单化、经济化。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编辑本段其用途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很多老师制作PPT课件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层次不清晰、幻灯片中加入很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图片和动画、选用了不恰当的模板和色彩搭配等等,以致很多学生起初觉得多媒体授课很花哨,但不久后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怀念以前的“黑板”。(说到这儿,我想多说两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什么形式,搞什么样的活动,都必须与讲授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像魏书生老师课前练气功让学生入静,就很受钱梦龙等老师非议,我觉得也不可取。有些年轻教师想鼓励学生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设计一套非常繁琐的拍手操在课堂上充作褒奖学生的方式,一节课上反复多次,着实是太浪费时间。)PPT课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几个原则。

(一)结构要清晰

在黑板时代,一节45分钟的课程,教师的版书一般是两到三版。而相同的时间内PPT 幻灯片要用到15—20张,甚至更多,PPT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丰富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巨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记录课堂笔记也很困难。

要做到结构清晰,首先课件中的文字要精练,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阐述不必在课件中重复出现,即使要出现,也尽量浓缩,以浅显、精练的文字归纳出要点。其次,在课件中可多次重复目录页,每讲完一个大问题,都重复播放目录页,使走神的学生也能追上课程的思路;还有就是整个课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要统一,并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以方便学生做笔记。

(二)内容要突出

不用与授课内容无关的多媒体素材和动画。

很多老师制作课件的时候,喜欢把手头搜集的图片、动画、声音等,不管与课程内容有没有关系,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统统堆砌在课件之中,甚至一些“获奖”的课件也是如此。

课件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过多、过于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学校教务处曾经组织一个对比测试,两个水平差不多的班级,A班教学课件中对课文内容使用的是几幅朴实无华的简单的图片示例,B班使用的是一个“精彩”的flash动画。上课结束后的随堂测验表明,A班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的掌握好于B班。对学生的访谈也表明,B 班的很多学生只记得那个flash中的卡通人物和视觉效果,而真正重要的知识却没有留意太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