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实用参考】
统计学第2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第2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1f8f9ce419e8b8f67c1cb91d.png)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1. 数量(总量)指标
作用: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以绝对数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工资总额等) 分类 总体单位数、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第二节 数据整理
三、统计指标
搜集数据的两条途径:统计调查 + 实验 统计调查 —— 调查数据;实验 —— 实验数据 1. 确定调查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 确定调查项目 4. 调查表格和问卷设计(一览表、单一表,要求简明扼要) 5. 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时间、调查期限) 6. 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上限不在内
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等距分组
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 优点:便于计算、绘制统计图 适用场合
异距分组
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 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品质分组 单项式分组 间断组距式分组 数量分组 组限 连续组距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等距式分组
6组:530 530 530 540 620 620 620 620 720 720 7组:720 720 630 630 630 630 620 620 620 620
8组: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提问:从上述资料中,同学们能否直接看出该车间总的生产完成
类型分组
“日产量”分组
500以下 500 500以上 合计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6e9151ccbff121dc368338.png)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用于三方面:(1>;<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变量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b5E2RGbCAP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p1EanqFDPw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2.为了反映我国经济中所有制成份的构成情况需要进行( >A经济成份分类B登记注册类型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 D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A组数较多 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 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 D分组体系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某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标志 B总体单位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16.用组中值与次数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曲线图 D折线图17.按字母的顺序或笔画数的多少顺序排序的统计数据一般是( >A定类型数据 B定距数据C定比数据 D定序数据18.多指标的图示方法是(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行图 D雷达图19.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A分组标志和指标B分组标志和次数C数量分组标志数值和频数D品质分组标志属性和频数20.下列哪一种资料,适合编制单项数列< )A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比较均匀B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的种类数较少C连续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型变量且各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21.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主要应用有(>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C分组数列 D组距数列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E平衡检查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包括( >A数据分类 B数据筛选C数据审核 D数据订正E数据排序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D复合表 E综合表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D适用性 E代表性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0.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分组有( >A经济成分分组 B登记注册类型分组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三次产业分类E机构部门分类11.某厂100名工人按工资额分为800以下、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 数据的整理及图表展示
![统计学 数据的整理及图表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cc0f58ab767f5acfa1c7cdfa.png)
表3-5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140
4
8
合计
50
100
等距分组表
(使用开口组)
表3-7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
4.满意;
5.非常满意。
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频数分布
甲城市
回答类别
户数 百分比 (户) (%)
向上累积 户数 百分比 (户) (%)
向下累积 户数 百分比 (户) (%)
非常不满意 24
8
24 8.0 300 100.0
不满意
108 36 132 44.0 276 92
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 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多少的图形
★ 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也 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
★ 对比条形图(复式条形图): 显示分类 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差异或 变化
其他广告 招生招聘广告
房地产广告 金融广告 服务广告 商品广告
0
5 8 9 9
10
条形图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23388d95a0116c175f0e48ff.png)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统计学课件 第三张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学课件 第三张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83d5796758fafab069dc02d1.png)
1. 2.掌握3.掌握 4.用Excel5.§3.1数据的预处理3.1.1 数据审核3.1.2 数据筛选3.1.3 数据排序1.错误2.符合条件3.升序和降序4.按需要汇总(raw data)完整性准确性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数值型数据,计算检查)(second hand data)1.适用性2.时效性3.确认(data filter)1. 2.不符合明显错误剔除符合筛选出来,而不用Excel 进行数据筛选8名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data filter)(data rank)1.一定顺序2.有助于3.排序本身就是分析的目的4.借助于计算机(方法)1.分类数据 字母型习惯上用升序汉字型首位拼音字母笔画多少2.数值型–递增递增–递减x (2)>…>x (n)数据透视表(pivot table )1.复杂提取有用 2.重要信息汇总和作图3. 4.首行列标题拖至区域,将需要汇总的“变【向导—3步骤之3】对,即可输出数据透视表§3.2 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2.1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2.2 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基本问题)1.弄清数据类型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分类整理3.数值型数据分组整理4.适合于低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合于高层次的数据;但适合于高层次数据的整(基本过程) BAEDC比率百分比比例频数分类(可计算的统计量)1.个数2.一类别全部数据3.4.不同类别制作频数分布表(bar Chart )1.宽度相同高度或长短2.单式复式3.分类数据频数分布4.条形图可以横置或纵置汇源果汁露露品牌(side - 1.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2.差异或变化趋势688563328247戴尔电脑品牌1.频数多少排序2.分类数据不同品牌饮料的帕累托图百事可乐露露汇源果汁品牌(pie Chart)1.圆形及圆内扇形的角度2.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结构性问题3.绘制圆形图时,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用圆内的各个扇形角度表示,这些扇形的中心角度,是按各部分数据百分比占不同品牌饮料的构成旭日升冰茶22%分类数据显示图例(可计算的指标)频数逐级累加频率(百分比)的逐级累加☺☺☺☺☺☺———100.092562510276168753044.075.090.0100.0132225270300乙城市回答类别100.093.060.034.012.7300279180102387.040.066.087.3100.0211201982623007.033.026.021.312.72199786438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百分比(%)户数(户)百分比(%)户数(户)向下累积向上累积百分比(%)户数(户)乙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频数分布(243001322252700100200300400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累积户数(户)(a)向上累积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b)向下累积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累积频数分布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累积频数分布(annular chart)1. 2.同时绘制多个总体3. 4.环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和顺序数据满意非常满意§3.3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3.3.1 数据分组3.3.2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等距分组等距分组异距分组异距分组(要点)一个变量值离散变量值较少的情况☺☺☺☺(要点)1.一个区间2.连续变量3.变量值较多4.“不重不漏”5.等距不等距☺~ ☺☺~ ☺☺~ ☺☺~ ☺☺~ ☺(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上限与下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统计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几个概念)(例题分析)【例】某电脑公司2005年前四个月各天的销售量数据(单位:台)。
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0a8b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7.png)
统计学中的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导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数据整理和分析是统计学的两个核心环节,它们对于获取有效信息、发现规律和做出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清洗、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回归分析等。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决定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实验观测、抽样调查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删除、纠错和变换等操作,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数据清洗方法包括去重、填补缺失值、平滑处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等。
三、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统计方法,旨在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频数等。
通过描述统计,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四、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在有限样本的基础上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判断的统计方法。
通过推断统计,我们可以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进行假设检验以及进行置信区间估计等。
常见的推断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五、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建立因果关系模型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它们可用于预测、控制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六、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转化为图形或图表来传达信息和展示结果的方法。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箱线图等。
结论:数据整理与分析是统计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为我们理解数据、发现规律和做出准确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ec6b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a.png)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在统计师工作中,数据收集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对于完成统计报告、分析数据趋势和做出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统计师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呢?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师可以设计和发放问卷,通过收集受访者的回答来获取数据。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和类型,确保问题清晰明了,并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答案。
此外,还需要制定有效的答题规则和选择题的选项,并设置必填项或选答数量的限制。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统计师通过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观察某些现象、过程或行为的情况。
通过观察,统计师可以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尤其是在实地调研或对于实验数据的收集。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记录下所观察到的内容和数据,并尽量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三、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是一种将总体数据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
通过抽样,我们可以更高效、更经济地收集数据。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比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同时,还需要控制好样本数量和样本质量,确保代表性和可靠性。
四、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指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获取历史数据、背景资料或者特定领域知识的情况。
在进行文献资料调研时,需要选择权威、可靠的来源,并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献资料的时效性和适用性,避免使用过时或不相关的资料。
五、网络调查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调查成为一种便捷、快速的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在线调查表格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来进行网络调查。
在进行网络调查时,需要确保问卷的可用性、信息保密性和回答者的真实性。
同时,还需要针对网络调查的特点,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六、数据整理方法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统计师还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工作。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058d70561252d381eb6e03.png)
普查的规定
• • • • 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周期 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表,性别、年龄、 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截止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 人口普查的周期是10年,2000年,2010年
频率
fi
fi
fi :第i组频数
32
(2)频率的性质 (A )
0
fi
1 fi
(B ) (3)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消除异距分组对频数影响) (A) (2.7)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B) (2.8)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 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9
组数的确定(H.A.Struges经验公 式)
•
n = 1 + 3.3logN
N – 24 – 44 – 89 – 170 – 359 n 5 6 7 8 9
(斯特杰斯)
• • 15 • 25 • 45 • 90 • 180 • 组距=
30
四、频数(次数)分布
1.频数分布的基本理论
(1)频数分布的定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 归类排列,并计算其相应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零乱的、 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 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即分布数列。
10
• 概率抽样的特点: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 选样的影响。 2、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作出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适用场合
《统计学》教学课件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
![《统计学》教学课件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0cb4b5b307e87100f69618.png)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 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 调查等是常见的统计调查 方式,其中普查即全面调 查,其余的为非全面调查。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以收集研究对象的全面资料。
目前,我国组织实施的普查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 农业普查三种。
缺然点后:通过典细型致单分析位典的型选单位取以受认人识总为成功经验、找出失败 现(一3)定突的出倾选典向式性。,突出且选典典型式是调指查选结择总体教中训的或先观进察单新位生、事后物进的单情位况或。新生事 果物不作宜为典用型以单推位,算进全行面深入数细据致。的调查。
2.报告法
3.采访法
又称凭证法,指要求调查 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进
对象以原始记录、台帐和 行采访,根据被调查者的
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 答复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包括面谈访问、电话访问、
邮寄访问 和网络访问等。
4.登记法 指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制法规规定,在开展某些活动或 发生某事时,主动到有关机构进行登记,填写有关表 格,提供有关统计信息。
④滚雪球抽样。是一种针对稀疏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 先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然后通过这些调查单位找到更多 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以此类推,样本如同滚雪球般由小变大,直 至达到要求的样本数为止。
⑤流动总体抽样。流动总体抽样是采用“捕获—放回—再捕获”的方式 来估计总体。
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对数据收集对象总体 中的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观测的统计调查方式。
频数(人) 频数(%)
30岁以下
39.3
30-40岁
37.9
40-50岁
统计学原理-数据的整理
![统计学原理-数据的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249c0590c69ec3d5bb759c.png)
向下累积 户数 (户) 300 279 180 102 38 — 百分比 (%) 100.0 93.0 60.0 34.0 12.7 —
பைடு நூலகம்
提取甲 乙百分比 及回答 类别共 3列 列
非常不满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合计
主要是分组整理 三,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主要是分组整理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主要是分组整理)
– 完整性审核
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 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
– 准确性审核
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检查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计算是否正确等 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 审核数据准确性的方法
– 逻辑检查 从定性角度,审核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 从定性角度,审核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 各项目或数字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 主要用于对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审核 – 计算检查 检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上有无 错误 主要用于对定距和定比数据的审核
单变量值分组表
(实例)
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零件数 (个)
107 108 110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频数 (人)
1 2 1 2 1 1 1 3 3
零件数 (个)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频数 (人)
1 2 1 4 4 3 2 2 3
主要是分类整理 二,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主要是分类整理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主要是分类整理)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基本过程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基本过程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基本过程)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d6a2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9.png)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统计学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并介绍常用的统计方法。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学中的第一步,它是指获取和记录原始数据的过程。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例如,一个环境科学家可以亲自前往污染区域,记录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数据。
实地调查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准确记录和分类数据。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通过向受访者提问来收集数据。
问卷可以设计成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和合适的样本大小。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数据收集方法,它通过设定条件和观察结果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影响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通常用于科学研究和药物试验等领域。
二、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后,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以揭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方法。
它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以及制作柱状图、饼图等可视化图表。
描述性统计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和集中趋势。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一种主观的数据探索方法,它通过可视化手段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相互关系。
例如,散点图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箱线图可以显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探索性数据分析有助于提出新的研究假设和问题。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它利用抽样和概率理论,通过估计总体参数和进行假设检验来做出推断。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7735ea0d71fe910ef12df8e8.png)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商学院 45
2.统计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 ——按表现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进行的分组 。
例如,按职工人数分组、按人口年龄分组、按工资收 入水平分组、按销售额分组等
(1)单项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值 (2)组距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区间。
2020/5/14
46
小作业:课后将课本P50的例3-1和3-2的例子演示
一遍!
2020/5/14
39
3.2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2.1 统计分组 3.2.2 频数分布及统计图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3.2.1 统计分组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1、统计分组(见P52)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 照一定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又 有联系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某单位共有1000名职工,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 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都有所不同(变异)。若该单位领导 想从总体上了解职工队伍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 等情况,则可先要通过登记方法获得每个职工的资料,对 这些描述每名职工个体特征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计 算,就可以了解该单位全部职工中有多少人未婚、多少人 已婚、多少人离婚、多少人丧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 少;也可以了解研究生、大学、中专(高中)等不同文化 程度职工的人数及比重;还可以了解职工月平均工资、各 类职工的工资水平、职工工资分布的均衡性等等,以上内 容均为统计整理的有效信息,这些统计信息对于制定企业 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2020/5/14
43
2.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 ——按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特征分组。
(2)复合分组: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 行的重叠式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 五、统计分组的方法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本 ➢第一节
章 主
➢第二节
要 ➢第三节
内 容
➢第四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统计数据分组 频数分布 数据的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997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二)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按照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可
以计算出各组数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组 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反映出总体的结构状况, 加深对现象总体的认识。
➢ 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 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 包括(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 进行分类和汇总;(2)对现成的综合统计 资料的整理。本章指的是第一种整理。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整理的意义:
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 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是 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编制 统计图表
审核
汇总
分组
统计的步骤
➢ 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第一步,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它是对资料整理工 作的各个方面各步骤做出具体的安排与规定。
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 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
(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 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 方。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2)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 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 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 分各组界限。前者主要是指品质标志分组,后者 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8—2002年,GDP年 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之年均增加 2.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8.9%和8.0%。反映在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 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从 1997年的19.1%下降到2002年的14.5%,下降了 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50%提高到51.8%,上 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30.9%提高到 33.7%,上升了2.8个百分点。它反映着我国产业 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 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 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 是“分”,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性质有别的 不同组成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它是 “组”,即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总体单 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组。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四、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 填报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 答案,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 按时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 报的现象都要及时查清。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表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发展报 告》,国家统计局2003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 表3—3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比较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四、分组的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研究现 象进行分组。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审核被调查单位的资料 是否全部收齐,填报是否缺漏与差错,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以保证资料汇总计算能顺利进行。
第三步,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 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第四步,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 表现出来。
第五步,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二)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
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 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 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 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
(1)穷尽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统计学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 三、统计分组的作用
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分现象的不同类型 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并在其发展中表
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通过统计分组,就可以 将不同类型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区分开来,并且经 过比较和研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深 刻认识总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