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现象、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韩愈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古之学者
..必有师:
④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⑦吾从.而师之:
⑧今之众人
..:
⑨小学
..而大遗:
⑩则群.聚而笑之:
⑪吾师.道也:
⑫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⑬吾从而师.之:
⑭孔子师.郯子:
⑮小.学而大.遗:
⑯吾未见其明.也:
⑰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⑲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⑳惑.而不从师:
.
㉒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一词多义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 吾从而师之:
④ 吾师道也:
传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 道相似也:
惑
① 惑之不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 惑而不从师:
乎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
而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吾从而师之:
④择师而教之:
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⑥小学而大遗:
⑦则群聚而笑之:
⑧如是而已:
之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⑦圣人之所以为圣:
⑧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⑪郯子之徒:
⑫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⑬作师说以贻之:
其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其皆出于此乎:
⑤其可怪也欤:
于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于其身也:
④皆出于此乎:
⑤不拘于时:
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可怪也欤:
4、判断文言句式: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④不拘于时:
⑤而耻学于师: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不拘于时,学于余: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⑩吾从(之)而师之:
⑪(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
⑫(师)位卑(者)则足羞: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三、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
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
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时: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