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写者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读者》中的阅读与文学欣赏教学方案

《读者》中的阅读与文学欣赏教学方案

《读者》中的阅读与文学欣赏教学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读者》杂志来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全面理解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不同文体、风格和主题作品的鉴赏能力。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和感受。

•培养学生持续阅读和追求知识的习惯。

教材选择将《读者》杂志作为主要教材,因其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章类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访谈等,能够满足学生不同阅读兴趣和水平的需求。

课程设置第一阶段:了解与分析1.第一堂课:介绍《读者》杂志的特点和历史,并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第二堂课:引导学生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并进行详细阅读。

教师提供相关指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第三堂课:分组讨论学生选择的文章,分享彼此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二阶段:深入探究4.第四堂课: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例如文体、主题、隐喻等。

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

5.第五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进行评析,并分享给全班。

教师提供指导以及评价反馈。

6.第六堂课:安排观影活动,选择一部与杂志中的某篇文章相关的电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可提供相关导读材料,并组织讨论。

第三阶段:个性发展7.第七堂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篇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

8.第八堂课:安排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评论等文学作品评价任务。

教师提供指导,并组织交流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读者写者问题课程设计说明书

读者写者问题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代码:题目:读者写者问题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开始时间:2011 年12月05日完成时间:2011 年12月25 日课程设计成绩: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20)创新(5)说明书撰写质量(45)总分(10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引言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问题的提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任务于分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程序的主要功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测试文本录入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读者优先判断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写者优先判断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程序运行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块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测试文本录入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读者优先判断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写者优先判断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系统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者与写者的课程设计

读者与写者的课程设计

读者与写者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欣赏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

2. 学生能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有逻辑、有结构的文章创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等方式,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激发创作潜能。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和包容,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方法、技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独立阅读并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

2.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3. 形成主动阅读、乐于分享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阅读理解:- 教材章节:第三单元“阅读与理解”- 内容列举: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理解、文章主旨归纳、阅读策略运用等。

2. 写作技巧:- 教材章节:第四单元“写作与表达”- 内容列举:记叙文写作技巧、说明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技巧、文章构思与布局等。

3. 语文实践:- 教材章节:第五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内容列举:小组讨论、同伴互评、创意写作、阅读分享等。

教学安排和进度:第一周:阅读理解(文章结构分析、阅读策略运用)第二周:阅读理解(作者观点理解、文章主旨归纳)第三周: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技巧、文章构思与布局)第四周:写作技巧(说明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技巧)第五周:语文实践(小组讨论、同伴互评、创意写作)第六周:语文实践(阅读分享、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结合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OS课程设计__读者写者

OS课程设计__读者写者

兰州交通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题目:进程同步(读者--写者)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12月21日目录1题目 (1)2设计概述 (1)2.1问题描述 (1)2.2采用信号量机制 (1)3课程设计目的及功能 (1)3.1设计目的 (1)3.2设计功能 (1)4总体设计思想概述 (2)4.1功能流程图 (2)4.2开发平台及源程序的主要部分 (3)4.3数据结构 (3)4.4模块说明 (3)4.5源程序 (3)5测试用例,运行结果与运行情况分析 (12)5.1测试用例 (12)5.2运行结果 (12)5.3运行结果分析 (14)6总结与心得 (15)1题目进程同步模拟设计——读者和写者问题2设计概述2.1问题描述模拟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读者和写者问题,即有两组并发进程:读者和写者,共享一组数据区,进行读写操作,要求任一时刻“写者”最多只允许一个,而“读者”则允许多个。

2.1.1要求允许多个读者同时执行读操作;不允许读者、写者同时操作;不允许多个写者同时操作。

2.1.2读者和写者的相互关系:2.2采用信号量机制1)Wmutex表示读写的互斥信号量,初值: Wmutex =1;2)公共变量Rcount表示“正在读”的进程数,初值:Rcount =0;3)Rmutex:表示对Rcount的互斥操作,初值:Rmutex=1。

3课程设计目的及功能3.1设计目的通过实验模拟读者和写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原理。

由此增加对进程同步的问题的了解。

具体如下:1)掌握基本的同步互斥算法,理解读者和写者模型;2)了解windows中多线程(多进程)的并发执行机制,线程(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3)学习使用windows中基本的同步对象,掌握相应的API。

3.2设计功能利用模拟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读者和写者问题:通过用户控制读进程和写进程,反应读者和写者问题中所涉及的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操作系统课程之“读者—写者问题教学探讨

操作系统课程之“读者—写者问题教学探讨

操作系统课程之“读者—写者问题教学探讨摘要:针对操作系统教学中概念多而繁杂、容易混淆,初学者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文章提出采取类比、逐层解剖、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以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同步互斥问题中“读者-写者”问题为例,对其概念、算法进行形象启发、分层解剖的阐述,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说明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进程同步互斥问题的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其效果良好。

关键词:操作系统;分层解剖;读者-写者问题;PV原语;教学实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图1),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使得该课程的学习在整个计算机学科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具有概念多、算法较抽象的特点,同时又涉及了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思想、算法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等相关知识。

枯燥的理论讲述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难懂,进而产生厌学的思想。

尽管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对操作系统内核的分析,如Linu某操作系统,在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点的成效,但是对于初学者和教师而言,在一个学期内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完成教与学的工作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既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借助PV操作原语来验证操作系统的算法思想,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结合初学者学习的实际情况,以进程同步中“读者-写者”为例,探讨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

1问题描述“读者—写者”问题是现代操作系统中经典的进程同步互斥问题,在以C/S模式为代表的多进(线)程通信系统都可以作为该模型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着广泛的应用[1]。

该问题描述如下:一个数据文件或记录可被多个进程所共享,我们将其中只要求读该文件的进程称为读者,即“Reader进程”,其他进程称为写者,即“Writer进程”。

多个Reader进程和多个Writer进程在某个时间段内对该文件资源进行异步操作,也就是说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读一个共享对象,但绝不允许一个Writer进程和其他Reader进程或Writer进程同时访问共享对象,因此,所谓“读者—写者问题”就是指必须保证一个Writer进程和其他进程(Writer进程和Reader进程)互斥地访问共享对象的同步问题[2]。

读者-写者问题说明书

读者-写者问题说明书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读者-写者问题的实现学生姓名:李志旭学号:13740113 班级:_13级软件工程_题目类型:软件工程(R)指导教师:陈文娟、马生菊一、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该题目的设计过程,掌握读者、写者问题的原理、软件开发方法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编写程序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问题:读者-写者问题的读写操作限制(包括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写-写互斥: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读-写互斥:不能同时有一个线程在读,而另一个线程在写。

读-读允许: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读者在读。

三、设计要求1.分析设计要求,给出解决方案(要说明设计实现所用的原理、采用的数据结构)。

2.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对得到的运行结果要有分析。

3.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的心得体会。

4.文档:课程设计打印文档每个学生一份,并装在统一的资料袋中,资料袋前面要贴有学校统一的资料袋封面。

四、提交的成果1.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1) 封面(学院统一印制);(2) 课程设计任务书;(3) 中文摘要150字;关键词3-5个;(4) 目录;(5) 正文;(设计思想;各模块的伪码算法;函数的调用关系图;测试结果等)(6) 设计总结;(7) 参考文献;(8) 致谢等。

注:每一部分是单独的一章,要另起一页写。

2. 排版要求(1) 所有一级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即上面写的2~8部分,单独一行,居中)(2) 所有二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3) 所有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左对齐)(4) 除标题外所有正文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每个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5) 目录只显示3级标题,目录的最后一项是无序号的“参考文献资料”。

3. 其他要求(班长负责,务必按照以下方式建文件夹)(1) 以班级为单位刻录光盘一张,光盘以班级命名,例如:“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2) 光盘内每人一个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命名——如“10730101 陈映霞”,内容包括任务书、设计文档。

读者于写者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于写者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于写者问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读者于写者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读者反应理论和作者意图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读者和写者对于文本的影响和作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于给定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并能够就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于不同读者和写者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多元观点和包容差异的态度,增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读者反应理论和作者意图理论两个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读者反应理论:介绍读者反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分析读者的阅读过程和文本理解的影响因素。

2.作者意图理论:讲解作者意图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探讨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3.读者与写者的互动:讨论读者和写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分析读者对于文本的影响和写者的创作意图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系统地传授读者反应理论和作者意图理论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和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读者反应理论和作者意图理论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和丰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读者反应理论和作者意图理论的知识框架。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4.实验设备:根据需要,安排适当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信号量读者写者问题

信号量读者写者问题

成绩:实验报告课程名称:Unix下C实验项目:读者写者问题姓名: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学号:指导老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3 年 12 月 22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1)二课程设计内容 (1)三总体设计 (1)四详细设计 (2)五系统实现 (3)六总结 (5)七源代码 (6)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l.用信号量来实现读者写者问题。

2.理解和运用信号量、PV原语、进程间的同步互斥关系等基本知识。

3.通过研究Linux的线程机制和信号量实现读者写者(Reader-Writer)问题并发控制。

二、课程设计内容在windows或者linux环境下编写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本次课程设计在操作系统:Linux下,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语言。

该程序运行时能创建N个线程,其中既有读者线程又有写者线程,它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测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读者/写者问题。

三、总体设计读者/写者问题的描述如下:有一个被许多进程共享的数据区,这个数据区可以是一个文件,或者主存的一块空间,甚至可以是一组处理器寄存器。

有一些只读取这个数据区的进程(reader)和一些只往数据区中写数据的进程(writer)。

以下假设共享数据区是文件。

这些读者和写者对数据区的操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读—读允许;读—写互斥;写—写互斥。

这些条件具体来说就是:(1)任意多的读进程可以同时读这个文件;(2)一次只允许一个写进程往文件中写;程访问文件;(4)写进程执行写操作前,应让已有的写者或读者全部退出。

这说明当有读者在读文件时不允许写者写文件。

四、详细设计读者-写者的读写限制1)写-写互斥,即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2)读-写互斥,即不能同时有一个读者在读,同时却有一个写者在写3)读读允许,即可以有2个以上的读者同时读将所有的读者和所有的写者分别放进两个等待队列中,当读允许时就让读者队列释放一个或多个读者,当写允许时,释放第一个写者操作。

读者写者课程设计

读者写者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目的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要求 0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内容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课程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课程设计内容ﻩ1第三章详细设计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问题描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模块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程序流程图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算法与数据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数据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算法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算法流程图 (5)第四章软件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系统的运行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运行结果 (9)第五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1课程设计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该课程概念众多、内容抽象、灵活性与综合性强,不但需要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加强操作系统实验,上机进行编程实践,故进行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精髓,真正做到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操作系统读者与写者问题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读者与写者问题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1)二、相关知识 (1)三、题目分析 (2)四、概要设计 (4)五、代码及流程 (5)六、运行结果 (11)七、设计心得 (12)八、参考文献 (12)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读者与写者问题(进程同步问题)用n 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

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

请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的读写操作限制:1)写-写互斥;2)读-写互斥;3)读-读允许;写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写者在等待访问共享资源,则该读者必须等到没有写者处于等待状态后才能开始读操作。

二、相关知识Windows API:在本实验中涉及的API 有:1线程控制:CreateThread 完成线程创建,在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上创建一个线程,以执行指定的函数;它的返回值为所创建线程的句柄。

HANDLE CreateThread(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 SDDWORD dwStackSize, // initial stack size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 // threadfunctionLPVOID lpParameter, // thread argumentDWORD dwCreationFlags, // creation optionLPDWORD lpThreadId // thread identifier);2 ExitThread 用于结束当前线程。

VOID ExitThread(DWORD dwExitCode // exit code for this thread);3Sleep 可在指定的时间内挂起当前线程。

VOID Sleep(DWORD dwMilliseconds // sleep time);4信号量控制:WaitForSingleObject可在指定的时间内等待指定对象为可用状态;DWORD WaitForSingleObject(HANDLE hHandle, // handle to objectDWORD dwMilliseconds // time-out interval);hHandle为等待的对象,也就是实现同步或者互斥的对象。

操作系统之读者与写者问题(C++)

操作系统之读者与写者问题(C++)
ReleaseMutex(s);//释放互斥信号量
printf("第%d位读者正在读。。。\n", myid);
Sleep(2000);//模拟读操作
printf("第%d位读者已完成\n", myid);
WaitForSingleObject(rc_mutex, INFINITE);//对rc互斥访问
ReleaseMutex函数的功能是释放互斥对象的控制权,可以理解为使一个特定的内核对象变为已通知状态。
4.测试及实验结果
4.1 实验结果
图4-1 第一次运行结果图
图4-2 第二次运行结果图
4.2 结果分析
根据图4-1的运行结果来分析,当第二位读者和第二位写者同时存在时,先运行的是写者进程,只有当写者进程完成操作后才能进行读者进程,根据图4-2的运行结果来分析,第一位读者进入后需等第四位写者完成写操作后才能开始读操作。总得来看,该程序得读者与写者得优先级其实是一样的,谁先创建的就谁先运行,但必须等上一个进程完成后才能运行下一个进程。
6.参考文献
[1]张玉生、刘炎、张亚红. C语言程序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陆丽娜.计算机操作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3]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向群,向勇等. 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第二版)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rc -= 1;//读者数减1
if (rc == 0)
ReleaseMutex(w);//释放写互斥信号量
ReleaseMutex(rc_mutex);//释放互斥信号量rc_mutex
return 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读者-写者问题的实现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读者-写者问题的实现

*******************实践教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2年秋季学期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读者-写者问题的实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目录摘要 (2)1.设计思想 (3)2.各模块的伪码算法 (4)3. 函数关系调用图 (6)4.程序测试结果 (7)设计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本设计的读者写者问题,是指一些进程共享一个数据区。

数据区可以使一个文件、一块内存空间或者一组寄存器。

Reader进程只能读数据区中的数据,而writer进程必须与其他进程互斥地访问共享对象的同步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可以这样的描述, 有一群写者和一群读者, 写者在写同一本书, 读者也在读这本书, 多个读者可以同时读这本书。

但是,只能有一个写者在写书, 并且,读者必写者优先,也就是说,读者和写者同时提出请求时,读者优先。

当读者提出请求时需要有一个互斥操作, 另外, 需要有一个信号量S来确定当前是否可操作。

本设计方案就是通过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对读者写者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模拟演示,形象地阐述记录型信号量机制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共享对象,互斥,同步,信号量1.设计思想本设计借助C语言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的经典问题--读者写者问题,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同步程序,以加深对进程同步机制的理解。

通过用C 语言模拟进程同步实现,加深理解有关进程同步和互斥机制的概念及P、V操作的应用。

学生通过该题目的设计过程,掌握读者、写者问题的原理、软件开发方法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 Windows环境下,创建一个包含n个线程的控制台进程。

用这n个线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

程来表示 n 个读者或写者。

请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将所有的读者和所有的写者分别放进两个等待队列中,当读允许时就让读者队列释放一个或多个读者,当写允许时,释放第一个写者操作。

读者写者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写者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写者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读者写者问题”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2. 掌握解决“读者写者问题”的同步机制,如互斥锁、读写锁等;3. 了解“读者写者问题”在并发编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并发程序,解决“读者写者问题”;2. 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并优化程序性能;3.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检测并发程序中的潜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编程领域的欲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发编程中的“读者写者问题”,掌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实际编程能力。

课程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解决并发编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并发编程基本概念:复习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2. 读者写者问题引入:介绍读者写者问题的背景、定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同步机制:- 互斥锁:讲解互斥锁的概念、用途及实现方式;- 读写锁:介绍读写锁的原理,比较其与互斥锁的优缺点。

4. 读者写者问题解决方案:- 经典算法:讲解Peterson解法、Rachlin解法等;- 现代并发库:介绍Java并发库、C++11标准库等在解决读者写者问题中的应用。

5. 实践环节:- 编写并发程序:指导学生编写简单的读者写者问题解决方案,并运用互斥锁、读写锁等同步机制;- 性能分析与优化: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并发程序性能问题及优化方法。

6. 调试与测试:- 介绍调试工具:如GDB、Visual Studio等;- 演示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

读者写着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问题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读者写着问题”的概念,明确其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分析并评价一篇作文中的“读者写着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能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结合“读者写着问题”进行创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读者写着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与他人合作完成一篇作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篇作文进行修改和润色,提升文章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认识到“读者写着问题”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3.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关注读者需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语文写作教学实际,以“读者写着问题”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写作任务,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读者写着问题”的定义与作用- 不同文体中的“读者写着问题”特点- 如何在写作中关注读者需求,提高文章吸引力2. 实践训练:- 分析优秀作文中的“读者写着问题”应用- 学生现场写作,运用“读者写着问题”方法- 小组合作修改作文,提升文章质量3. 教学案例:- 以教材中相关章节的课文为例,分析“读者写着问题”的应用- 选取学生习作,进行课堂讲评,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4.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读者写着问题”概念,分析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第二课时:优秀作文案例分析,学生现场写作实践-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修改作文,总结“读者写着问题”在写作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读者与学者课程设计

读者与学者课程设计

读者与学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核心概念,如作者意图、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如小说、诗歌和戏剧。

3. 学生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3.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接触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热爱。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多元文化。

3.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文学素养,对文学作品充满好奇心,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深度解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三种文体,结合课本章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 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的解读。

- 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哲理等方面的赏析。

- 戏剧的角色、冲突、舞台表现等方面的分析。

2. 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度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包括:- 对文本进行提问、分析、评价的能力。

- 针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阅读策略与技巧:结合课本内容,教授以下阅读策略和技巧:- 速读、细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

- 如何利用上下文、注释、词典等辅助工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和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概述,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介绍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案例。

4.第四章:XX学科的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XX学科的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实验设备和相关材料,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

读者写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词义,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型及语法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各段落大意。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提高作文质量。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 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评价和赏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热爱母语,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2.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表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阅读与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阅读和写作有一定兴趣,但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为基础,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1. 阅读理解:选取《语文园地》中的经典文章,如《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等,分析文章结构、词句运用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积累:学习本章节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积累并运用好词佳句。

3. 写作训练:以《语文园地》中的写作练习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 语法知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型及语法结构,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5.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秋天的雨》,分析文章结构,学习生字词,总结文章主题。

读者写者问题 课程设计

读者写者问题 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1)一引言 (1)1.1 问题的提出 (2)1.2任务与分析 (2)二设计思路 (3)2.1读者优先 (3)2.2 写者优先 (4)3程序调试运行和使用平台 (5)3.1运行平台 (5)3.2具体操作如下: (5)4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9)4.1临界区 (10)4.2定义线程结构 (10)4.3 互斥对象 (10)4.4 创建读者线程 (11)4.5 等待函数 (11)4.6 函数结构 (11)5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核心算 (12)5.1读者优先结果 (12)5.2写者优先结果 (12)5.3数据结构以及核心算法 (13)6 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4)附录 (15)摘要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在计算机中所存储的大量程序和数据;或者说,文件系统的管理功能,使通过把它所管理的程序和数据组织成一系列文件来实现的。

文件系统负责管理在外存上的文件,并把对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等功能调用提供给用户。

不仅方便了用户,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还可有效的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而且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对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真正理解。

本课程设计中的题目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关键性技术,它的设计与实现体现了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的精髓。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课程那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历来为计算机及信息学科所重视。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正是该课程时间环节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可使学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概念、原理、设计及算法,同时也可培养软件开发所应有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软件工程素养。

关键词: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功能调用1 引言1.1 问题的提出在Windows2000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此进程包含n个线程。

用这n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

读写课课程设计

读写课课程设计

读写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点,如:时态、主谓一致等;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逻辑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包括描述、叙述和简单论证。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快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文字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3.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信、自主和批判性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读写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年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对英语读写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需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选取教材中关于自然科学的文章一篇,涵盖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难度适中,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语法点讲解:结合阅读文章,讲解时态、主谓一致等语法点,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3. 写作技巧:以教材中的写作任务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描述、叙述和简单论证的写作技巧。

4. 词汇拓展:根据阅读文章,拓展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阅读文章,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学习文章中的词汇和短语。

第二课时:讲解语法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第三课时:学习写作技巧,分析教材中的写作任务,进行仿写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目的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要求 0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内容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课程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课程设计内容ﻩ1第三章详细设计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问题描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模块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程序流程图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算法与数据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数据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算法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算法流程图 (5)第四章软件使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系统的运行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运行结果 (9)第五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1课程设计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该课程概念众多、内容抽象、灵活性与综合性强,不但需要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加强操作系统实验,上机进行编程实践,故进行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精髓,真正做到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之由抽象到具体;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次课程设计给学生更多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机会,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读者写者同步问题的实现,在熟练掌握进程同步原理的基础上,利用C程序设计语言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模拟实现读者写者同步问题的功能,一方面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根据已有原理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行系统软件开发和针对实际问题提出高效的软件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要求在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于选定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先确定设计方案,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设计每个模块的处理流程。

要求设计合理,编程序实现系统,要求实现可视化的运行界面,界面应清楚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结果,确定测试方案,对系统进程测试,运行系统并要通过验收,讲解运行结果,说明系统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内容2.1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1)为每个读者/写者产生一个线程,设计正确的同步算法;2)读者应有3个以上,写者应有有两个以上;3) 必须包含读者优先唤醒和写者优先唤醒两种算法。

2.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1)设计题目与要求;2)总的设计思想及系统平台、语言、工具等;3)数据结构与模块说明(功能与流程图);4)运行结果与运行情况。

2.2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是实现读者写者的同步与互斥问题,要求实现读者与读者可以共享资源,读者与写者互斥,写者与写者互斥,要求编写出完整的代码,并截取运行结果截图。

第三章详细设计说明3.1问题描述所谓读者写着问题,是指保证一个writer进程必须与其他进程互斥地访问共享对象的同步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可以这样的描述,有一群写者和一群读者,写者在写同一本书,读者也在读这本书,多个读者可以同时读这本书,但是,只能有一个写者在写书。

为实现读写同步,需要使用信号量机制。

信号量机制是支持多道程序的并发操作系统设计中解决资源共享时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机制,而读者写者则是这一机制的一个经典范例。

对利用信号量来解决读者—写者问题的描述如下:1)写-写互斥,即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2)读-写互斥,即不能同时有一个读者在读,同时却有一个写者在写;3)读读允许,即可以有2个以上的读者同时读。

本次课程设计中,在处理读者写者等待队列的请求时,用到了两种唤醒进程算法:读者优先唤醒算法和写者优先唤醒算法。

读优先:当一个读者与若干写者同时处于等待队列中时,并且此时并无写操作进行时,读者优先进行读。

写优先:当一个读者与若干写者同时处于等待队列中时,并且此时并无写操作进行时,写者优先进行写。

3.2模块设计1.程序由三部分组成:1)主程序:显示主菜单,调用各个子菜单;2)读者优先唤醒:写者释放资源时,优先唤醒等待队列中的读进程;3)写者优先唤醒:写者释放资源时,优先唤醒等待队列中的写进程。

图3-1模块划分图3.3程序流程图图3-2为本次课程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其中choice为一整型变量,由使用ﻩ图3-2程序流程图3.4算法与数据结构3.4.1数据结构1.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读者等待队列,其元素为用来存放读进程的数组reader[200],用来指示等待队列中读进程个数的整型变量index:struct rqueue{ﻩint readers[200];ﻩint index;}rq;2.定义另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写者等待队列,其元素为用来存放写进程的数组writers[200];用来指示等待队列中写进程个数的整型变量index:struct wqueue{ﻩintwriters[200];intindex;}wq;3.4.2算法描述1.定义一个数据缓存buffer及用于实现同步互斥的信号量w。

2.定义一个读者函数:1)当有写者在占用buffer时,读者应该等待,直到写者不再使用该buffer;2)当有其他读者在占用buffer时,读者可对buffer进行读取操作;3)当buffer中有数据时,则从其中读取一个数据,并显示然后退出;4)当buffer中没有数据时,应等待,直到buffer中有数据可读,用变量sign指示,为1时才能读;为0时需要等待写者写数据。

3.定义一个写者函数:1)当有读者在占用buffer时,写者应该等待,直到所有的读者都退出为止;2)当有其他写者占用buffer时,该写者应该等待,直到占用buffer的写者退出为止;3)当buffer有空闲时,写者应该在buffer中写入一个数据并退出。

4.定义主函数,在其中可以任意创建读者与写者。

可根据用户输入创建读者或写者进程(线程)。

3.4.3 算法流程图1)读操作算法流程图如图3-3所示:图3-3读者算法流程图注:Rcount表示正在进行读操作的数目;w表示一个信号量,为1时表示无进程操作,缓冲区空闲,为0时表示有进程占用;sign表示缓冲区是否有数写入,只有缓冲区中有数才能进行读操作,为1表示有数,为0表示没有;Rq.index 表示读操作等待唤醒队列进程数;2)写操作算法流程图如图3-4所示:图3-4写者算法流程图注:w含义同上;Wq.index表示写操作等待唤醒队列进程数。

3)读者优先唤醒算法流程图如图3-5所示:读者优先唤醒是指当写者释放其占有的资源时,当读者和写者同时有进程等待,优先处理读进程。

图3-5注:Rcount.w.Wq.index含义同上;reader_wait是布尔型变量,为真时表示有读者等待,反之没有读者进程等待。

4)写者优先唤醒算法流程图如图3-6所示:写者优先唤醒是指当写进程释放其占有资源时,当读者和写者同时有进程等待,优先处理写进程。

图3-6注:Rcount,w,Wq.index含义同上;write_wait是一个布尔型变量,为真时表示有写进程等待,反之没有。

ﻩ图3-5读者优先唤醒算法流程图图3-6 写者优先唤醒算法流程图第四章软件使用说明4.1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代码实现:C语言程序开发工具:Mcrosoft Visual C ++ 6.0运行环境:windows 74.2系统的运行说明对读者写者问题系统的运行说明如下:按照显示菜单说明,输入数字对菜单进行选择,一个菜单即是一个功能实现,可以实现读者写者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

4.3 运行结果1.系统主菜单及读者优先唤醒子菜单,按菜单提示选择1是读者优先唤醒算法,运行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主菜单及子菜单2.在子菜单中选择1创建读进程,由于此之前并无写者向缓冲区中写数,所以缓冲区为空,此时不可读,将读者加入到等待唤醒队列,读者队列数目加1,运行结果如图4-2所示:图4-2 创建读进程3.在子菜单中选择2创建写进程1,由于并无进程占用缓冲区,所以写者1不必等待可以直接写数,运行结果如图4-3所示:图4-3 创建写进程4.在子菜单中选择1创建读者进程,由于已有写进程占用所以将读者进程加入到读者等待唤醒队列;选择创建写者进程2,由于写者与写者互斥,将写者2加入到写者等待唤醒队列,运行结果如图4--4所示:图4-4创建读进程和写进程5.选择3写者1释放资源,由于此为读者优先唤醒算法,所以优先唤醒读者,进行读进程操作,运行结果如图4-5所示:图4-5写者释放占有资源优先唤醒读者6.选择1创建读进程,读者与读者之间不互斥,所以不必等待;选择2创建写进程3,由于读进程占用资源,所以写者必须等待,将写者加入等待队列,运行结果如图4-6所示:图4-6 创建读进程和写进程7.选择3读者释放资源,写者2被唤醒进行写操作,运行结果如图4-7所示:图4-7 读者释放占有资源8.返回到主菜单并选择写者优先唤醒算法,运行结果如图4-8所示:图4-8写者优先唤醒算法9.选择3释放当前进程,等待队列中的写者唤醒,运行结果如图4-9所示:图4-9释放写者2,写者3占有资源10.创建两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者进程,由于写者3占有资源,所以它们都要加入各自等待唤醒队列中,运行结果如图4-10所示:图4-10 创建读进程和写进程11.释放当前写者占有资源,由于本算法使用的是写者优先唤醒算法,所以写者4优先被唤醒占用资源,进行写操作,读者进程依然等待,运行结果如图4-11所示:图4-11写者释放资源优先唤醒等待队列中的写者第五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这次课程设计是操作系统中读者与写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