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退化现状及措施
浅析我国基本农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析我国基本农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aa99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a.png)
浅析我国基本农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摘要:分析我国基本农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不仅要重视数量的保护,更要重视质量的保护。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本农田、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1概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2基本农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本农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和农民切身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以下五类用地被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1)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3)蔬菜生产基地;(4)农业科研、科学实验田;(5)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我国目前基本农田的现状总结如下:(1)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农田具有以下特点:人均基本农田占有数量少。
而且农业条件好的地区人均占有量比农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占有量要少。
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基本农田总体质量明显下降。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耕地坡地在25度以上逐步退耕。
而且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造成农田耕作困难。
(3)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不足。
剩余耕地的后备资源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通过复垦、工程恢复等方式来恢复耕地。
造价太高且耕地质量也相对不高。
城市郊区是优质耕地集中布局的地区,但也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首选地区,更是农地非农化程度和建设用地需要旺盛的地方,将城镇周围平坦肥沃的良田征用后,再开垦劣质的耕地,虽然耕地的数量减少,但是耕地质量却严重退化。
耕地减退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耕地减退情况汇报材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aaf5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d.png)
耕地减退情况汇报材料范文近年来,我国耕地减退的情况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耕地资源严重匮乏。
以下是我对耕地减退情况的汇报材料:一、耕地面积减少。
根据国家土地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减少。
主要原因包括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占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不当规划和管理,导致部分耕地被非农业项目占用,使得耕地面积减少日益严重。
二、土地质量下降。
除了耕地面积减少外,土地质量的下降也是当前耕地减退的一个重要表现。
农业生产中过度施肥、过度耕作、土地沙化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一些地区的土地受到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影响,土壤酸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耕地资源匮乏。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量的耕地资源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不当规划和管理,导致部分耕地被非农业项目占用,使得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
四、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耕地减退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非农业项目占用耕地。
其次,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肥力,保护好土地资源。
五、结语。
耕地减退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每一寸耕地资源,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能共同努力,为保护耕地资源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我对耕地减退情况的汇报材料,请大家认真研究,共同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保护好我国的耕地资源。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1cb04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9.png)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河南省生态农业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口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河南省的生态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田土壤退化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土壤污染也较为普遍。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严重,不仅造成了粮食品质下降,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许多农田存在缺水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了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在当前形势下,河南省急需加大生态农业发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种种问题,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绿色、有机转变。
1.2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生态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河南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增加保障。
河南省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加强生态农业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水质量和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发展生态农业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实施生态农业政策,推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意识培养,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对于河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逐渐受到污染,水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中过度放牧、过度疏伐和乱砍滥伐等现象也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恶化。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ec87e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3.png)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传统的耕种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耕地过度利用、农药、化肥滥用、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污染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对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
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污染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探讨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转变耕种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种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问题现状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压力巨大,导致许多地区的耕地长期以来被过度开垦和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药、化肥的滥用问题也是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的重要挑战。
农民出于追求高产量和利润,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残留的化学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地污染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生态耕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3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生态耕种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耕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耕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及防治
![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5310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5.png)
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评价及防治土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退化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现状、原因、评价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现状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沙漠化等多种形式。
这些现象对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流域的典型代表,该省土地退化问题非常突出,大面积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社会交通、灌溉用地、城市建设等诸多不便。
二、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原因长江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过度开垦、林木滥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放牧等行为,这些行为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土地的退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气候变化、地震等地质灾难等,这些都会导致土地的不稳定和土地利用的恶劣情况。
三、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评价长江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评价主要从退化程度和退化类型两个方面考虑。
退化程度可以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等,而退化类型则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沙漠化等多种类型。
评价土地退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上问题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早防止或减轻土地退化过程。
四、长江黄河流域土地退化的防治对策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由于长江黄河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已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广循环利用、多元化、生态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土地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a8cd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d.png)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cd71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8.png)
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水资源不足:农田灌溉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资源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提高灌溉设施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效率,减少水的损失和浪费。
b. 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制定水资源使用计划,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
2. 土壤退化:过度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和水logging,从
而造成土壤退化。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实施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确定适宜的灌溉时机、灌溉量和灌溉方式,避免过度灌溉。
b.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提高作物对盐碱土壤的抗性。
c. 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例如施用有机肥料、石灰和石膏,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
3. 能源消耗较高:灌溉系统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例如电力或燃油。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推广和使用节能的灌溉技术和设备,例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
b.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来支持灌溉系统的能源需求。
4. 管理和维护不到位:部分农田灌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和效率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加强农田灌溉系统的管理,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系统的运营和维护。
b. 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修复损坏的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解决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水资源管理、科学灌溉制度、土壤改良、节能技术以及良好的管理和维护等多种手段,从而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土地退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土地退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b068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5.png)
土地退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在长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后,土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一种现象。
土地退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土地退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土地退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土地质量下降导致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恶化,土地的肥力减退,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得土地的保水性能和排水能力明显下降,降雨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土地退化还导致了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的加剧,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土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 农作物减产土地退化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作物产量减少。
土地肥力的下降使得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产量降低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
而且,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使得部分地区的农田难以耕种,进一步削弱了粮食生产的潜力。
2. 粮食供应不稳定土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的不稳定,给粮食供应带来了压力。
在农作物减产的同时,土地退化也增加了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农田的影响,比如洪涝、干旱、虫害等问题更容易引发粮食供应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3. 粮食质量下降土地退化还直接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由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少,农作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导致粮食营养不均衡。
此外,土地退化还会引起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农产品中农残和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三、应对土地退化的措施1. 可持续土地管理与农业实践可持续土地管理是解决土地退化问题的关键。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合理轮作、有机耕种、水土保持措施等,可以减缓土地退化的进程,提高农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2. 土壤修复和改良针对已经受到退化的土地,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改良。
这包括补充有机质、调整土壤酸碱度、修复土壤结构等措施,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能。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ec0e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a.png)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地不当利用、过度耕作、水土流失、化学物质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土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土壤保持、水土保持、有机肥料利用以及作物种植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探讨有效的土壤退化防治措施。
一、土壤保持措施1. 植被保护:植被能够有效地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持水性和抗风化性。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尤其是在丘陵和山区的脆弱土壤地区,对于预防和减轻土壤退化至关重要。
2. 施加覆盖物:在农田种植过程中,覆盖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并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雨蚀的侵害。
因此,合理安排覆盖物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土壤退化。
二、水土保持措施1.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和充沛,是防治土壤退化的重要措施。
因此,通过修建灌溉系统、水库和复合式水利工程,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对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减少农药使用: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地减轻土壤退化问题。
三、有机肥料利用1. 增加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
因此,农民应该积极采用有机肥料,尽量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以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并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伤害。
2. 增施磷肥和钾肥:磷和钾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对防治土壤退化具有积极意义。
四、作物种植管理1. 种植轮作: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避免作物连续种植引发的土壤退化。
通过轮作不同类型的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并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作物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的养分失衡和环境污染。
黄河下游的农田土地退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黄河下游的农田土地退化状况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9980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1.png)
黄河下游的农田土地退化状况及原因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但近年来,黄河下游的农田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农田土地退化是指农田生产力下降的一系列现象,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
在黄河下游地区,这些问题愈发突出。
首先,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内蒙古、山西和河南等省份。
大量农田被风沙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难以支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其次,水土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田被大量开垦,地势起伏大,雨水容易直接冲刷土壤,导致流失现象普遍发生。
加上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农田的土壤肥力逐渐降低。
那么,造成黄河下游农田土地退化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过度开发是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口增加,农田被大规模开垦,这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其次,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的耕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农业耕种方式应运而生。
然而,许多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缺乏科学的土地管理,这加速了土地退化的进程。
此外,缺乏适当的防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黄河下游地区,农民往往缺乏相关技术和意识,对土地保护没有足够的认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如何解决黄河下游农田土地退化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地保护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土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其次,应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耕种方式。
政府可以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另外,加强土地治理工作也是关键。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土地治理体系,对农田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外,黄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土地退化问题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48badcdbb4cf7ec4afed0c7.png)
现 代农 业科 技Leabharlann 21 0 2年 第 7期
滁 州市 农 田土 壤 质 量 退化 现 状 及 对 策
梁 建 余 - 柴 文 北
( 徽省滁州市南谯区财政局 , 徽 滁州 2 90 滁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 安 安 30 0;
摘 要 介 绍 了滁 州 市农 田土壤 质 量退 化现 状 , 出土壤 改 良对策 。 提 以期促 进 该 市土壤 质量 的提 升 。 关 键 词 农 田土壤 质 量 ; 化 ; 良; 状 ; 策 ; 徽 滁 州 退 改 现 对 安 中图 分类 号 S5 . 1 81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9 2 1 )7 0 8 — 2 0 7 5 3 (0 2 0 — 2 8 0
为 7 29k/mz为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4 . gh ) 1 9倍 , 9 . gh , 4 40k /m2的 . 7
万 t纯 养 分量 , 同 ) 高 到 3 . ( 下 提 15 7万 t增加 了 1 .0倍 。 , 11 其
中, 氮肥 由 20 .7万 t 高 到 1 .7万 t磷肥 由 03 提 02 ; .2万 t 高 提
据估 计 , 州 市海拔 4 以上 的丘 陵 岗地面 积 为 9 . 滁 0I l l 27 9
万 h 左右 , m。 占国土 总面 积的 (3 .8万 h 6 .%。 中 , 1 32 m )96 其 海
拔 1 0m 以 上 的 丘 陵 区 土 地 面 积 3 .6万 h , 0 00 m2 占国土 总面
积 的 2 .%。 据 第 二次 土 壤普 查统 计 , 州 市 丘 陵 区 农 田 26 根 滁
土 壤 面 积 约 为 2 1万 h 由于 盲 目开 垦 , 已 有 相 当 一 . 5 m, 现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450c0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8.png)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保护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
然而,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耕地,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1 耕地面积减少首先,全球范围内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
由于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这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并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1.2 土壤退化与污染其次,土壤退化和污染威胁着耕地质量。
随着气候变化、过度灌溉和土地使用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田遭受盐碱化、酸性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造成了土壤污染。
1.3 面临生态环境压力此外,耕地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
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非目标物种的死亡和水体污染等。
同时,耕地过度利用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例如洪水和干旱。
二、对策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鼓励精细化农业管理通过推广精细化农业管理,可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其中包括科学合理施肥、定时浇水、轮作休养等措施来减少土壤退化和污染。
此外,采用现代技术如无人机遥感和智能传感器等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精确预测农作物需求,并优化耕地利用。
2.2 优先保护重要农田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优先保护重要耕地。
这些耕地可以根据其对粮食安全、生态功能和区域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
特别是,应该重点保护高产农田、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域的耕地。
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需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奖励或补贴来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的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
另一方面,支持科研机构加强与农民合作,并促进技术创新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2.4 实施严格土壤污染治理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监管并实施严格的土壤污染处理措施。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9d371e8910ef12d2af9e762.png)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滁州市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岗地和平原三大类型,丘陵、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
旱、瘦、荒、薄是该市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子。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化肥的大量投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农田土壤产出率骤增。
但是,由于施肥不科学,土壤改良与利用不合理,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明显退化,养分失衡、污染加重、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及人为剥失现象日趋严重[1-2]。
1农田土壤退化现状1.1盲目开垦,部分丘陵区农田水土流失据估计,滁州市海拔40 m以上的丘陵岗地面积为92.79万hm2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的(133.28万hm2)69.6%。
其中,海拔100 m以上的丘陵区土地面积30.0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2.6%。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滁州市丘陵区农田土壤面积约为2.51万hm2,由于盲目开垦,现已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土壤因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而不能耕种;有的虽仍在种植但农作物产量极低。
1.2施肥不合理,植物生理性病害加重据统计,1978—2009年,全市农田化肥投入量由2.61万t(纯养分量,下同)提高到31.57万t,增加了11.10倍。
其中,氮肥由2.07万t提高到10.27万t;磷肥由0.32万t提高到4.24万t;钾肥由0.22万t提高到2.29万t,复合肥由0提高到14.76万t。
同期全市绿肥种植面积则由6.67万hm2下降到不足0.13万hm2。
不合理施肥导致滁州市农田土壤养分失衡。
全市农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以1984年为基准)的114.7 mg/kg,下降到2009年的104 mg/kg,平均每年降低0.43 mg/kg。
根据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结果: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9 mg/kg,有效锌为1.24 mg/kg,有效铜为2.77 mg/kg。
田间整治实施方案
![田间整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96b0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5.png)
田间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我国许多农田面临着质量下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急需进行整治和恢复。
二、整治目标1. 提高农田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2.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3. 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整治措施1.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
2. 水土保持:采取梯田、沟壑地整治、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3. 种植轮作: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种植,减少土壤病虫害发生,保护土壤生态平衡。
4. 农田休耕:对一些长期耕种的农田进行适当休耕,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顺畅。
四、实施步骤1. 土壤检测:对农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污染情况。
2.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包括施肥方案、水土保持方案、轮作种植方案等。
3. 实施整治措施:按照整治方案,有序地实施各项整治措施,确保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监测评估:实施整治措施后,定期对农田进行监测评估,掌握整治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整治效果评估1. 农田土壤质量提高:通过土壤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评估农田土壤质量的改善情况。
2. 水土保持效果:通过水土流失监测和农田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水土保持效果。
3. 农田生产力提高:通过农田产量和农作物品质评估,评估农田生产力的提高情况。
六、总结田间整治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步骤,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重视田间整治工作,共同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努力。
浅议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
![浅议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51427d71fe910ef02df83c.png)
155农业灾害研究2021,11(5)作者简介 周钢(196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规划咨询及调查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2-03浅议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现状及保护修复对策周 钢1,陈 强2,古丽亚尔·阿布都肉苏里11.新疆林业规划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2.塔城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塔城 834700摘要 新疆地形条件复杂,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结合区域特征,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基于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现状,探讨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保护修复对策。
关键词 新疆;农田防护林;退化;保护与修复中图分类号:S7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5–0155–02农田防护林具有重要的自然灾害防御作用,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农田防护林出现了严重的退化和衰败现象,如林木病虫害频发、枯稍,大面积林分退化、防护作用减弱等,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相关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找到农田防护林退化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田防护林现状,充分发挥防护林防护作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构建完善的农田防护体系[1]。
农田防护林与农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通过建设完善的农田防护体系,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效,为农作物的生长构建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环境,同时,防护林还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局部气候、平衡土壤的湿度、减弱风沙的侵袭与危害、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2~4]。
因此,技术人员应结合农田防护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善防护林体系。
1 新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意义新疆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沙漠区域分布,大多数区域常年受风沙的侵袭和影响。
近些年来,沙尘暴频发,沙尘暴对当地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间接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风沙天气是制约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乡村土地资源存在的浪费问题及解决对策
![乡村土地资源存在的浪费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f1e98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8.png)
乡村土地资源存在的浪费问题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乡村土地资源存在的浪费问题乡村土地资源存在的浪费问题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
在许多地方,农田撂荒现象严重,大量的土地被闲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农业生产功能。
与此农村土地被随意私卖,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也给农民的生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乡村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田撂荒现象严重农田撂荒是指农民放弃或不再种植耕地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村经济发展受阻。
农田撂荒现象在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人口较少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农田荒废、土地逐渐退化,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造成农田撂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收入低,种植效益低,导致农民不愿再种植耕地;二是农村劳动力外流,农田无人管理和耕种;三是缺乏有效的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
要解决农田撂荒现象,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植收益,激励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农田撂荒现象的监管和处罚,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加强乡村土地规划和利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农田撂荒现象,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农村土地随意私卖农村土地随意私卖是乡村土地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乡村土地资源的流转限制较少,导致一些农村土地随意被私人买卖,甚至存在一些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官员利用职权私自将集体土地变现为个人利益。
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益,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农村土地随意私卖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破坏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些私人买卖土地的行为往往以谋求短期个人利益为目的,忽视了土地资源的集体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甚至出现了一些乱占乱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农田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田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8bb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a.png)
农田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农田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农田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探讨农田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农田管理。
一、水资源短缺问题农田管理中最为常见但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水资源短缺。
由于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农田利用方式,许多农田地区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缺水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民的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改善灌溉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倡导农民科学合理用水,避免浪费并采取节水措施。
此外,还可以推广先进的农田排水技术,合理排除积水,避免田地因水浸而导致作物减产。
二、土地退化问题土地退化是另一个困扰农田管理的重要问题。
过度的灌溉、化肥滥用、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土地退化,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田的产出能力。
面对土地退化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强对土壤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土地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可以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并合理轮作作物,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田的精细管理,合理利用农药和农机设备,避免对土壤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三、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是当前农田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农民为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常常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禁销售假冒伪劣的农药产品,并加大对农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手段,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四、农田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d44b2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f.png)
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我国土地退化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下降,失去原有的生产能力,无法维持农业生产或其他经济用途的过程。
目前,我国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方面。
土地退化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土地退化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的讨论。
我国土地退化的主要现状之一是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原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酸化和盐碱化现象日益加剧。
此外,因为长期不合理的围垦和开垦,造成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等情况,加速了土地退化的进程。
其次,土壤侵蚀是我国土地退化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土地侵蚀是指水力、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壤表层被冲刷、剥蚀、风化和沉积等现象。
土地侵蚀严重剥夺了土壤养分和有机质,使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迫使农民采取过度开垦和丘陵间作等劣质的农业措施,使局部土地质量进一步恶化。
导致我国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大量的人口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过度耕作,而缺乏合理的轮作和休耕措施,导致土地质量恶化。
其次,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
此外,在一些地方,围垦和破坏湿地等活动也对土地退化起了推动作用。
为了应对我国土地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控制土地利用总量,实行土地拘束政策,确保农田耕地的保护。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和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加强土地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f48a2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c.png)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田被占用2.工业化农业的发展,大规模耕地转化为农业园区3.乱占乱用耕地,非法建设等行为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问题二:土地质量下降1.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2.过度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3.土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问题三:土地承载力不足1.过度开垦土地,破坏生态平衡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3.土地资源过度利用,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建议措施措施一:加强土地保护意识1.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3.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用于耕地保护工作的投入和补偿措施二: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1.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位下降3.实施轮作休耕制度,恢复土壤肥力,提高土地质量措施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1.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2.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保护耕地生态功能,加强农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措施四:加强监测和评估1.建立耕地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耕地面积和质量变化情况2.加强耕地质量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耕地保护指标体系3.定期发布耕地保护的监测和评估结果,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结论耕地保护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和土地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我们应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现代农林复合系统
研究案例
——哈尔滨
• 哈尔滨市农地现状
• 政府政策——“农田退化土壤综合治理”项目 • 科技研究
哈尔滨农地现状
• 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近些年来哈尔滨市农 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用养失 调,理化性状恶化(包括容重增加、孔隙减少、结构性变差、 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害物质增加等)导致土壤日趋板结、 耕性变差、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 恶化,直接的结果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白然灾害频繁发生。 目前,哈尔滨市农田土壤面积:2566万亩(包括八区十一县), 占全省的17%,其中旱地约占市耕地80%,易涝面积490万 亩。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25%,其中哈尔滨市退化土壤面 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5%,平均粮食产量在4500公斤/公顷以 下,其中包括积涝干旱型、痔薄型、缺水型、积涝水田型、 水土流失坡耕地型、盐碱、风沙型,这些退化土壤严重影 响了哈尔滨市粮食产量,同时也是哈尔滨市粮食增产最大 的潜力所在。
农田退化现状及措施
——以哈尔滨市为例
• • • • • • •
退化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中国农地退化现状 国内外研究概况 农田退化防治措施 案例——哈尔滨 结语
退化生态系统
• 退化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 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 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 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 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 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 退化原因包括:植被的破坏与减少 、侵蚀、 荒漠化、石漠化、土壤贫Biblioteka 化、污染等农田退化防治措施
• 土地资源开发布局利用合理化,强调可持续发 展的生态规划,加强农村聚落生态规划、建设、 管理 • 强化农民生态意识,农田周围建立缓冲林区选 择适合的耕作方式、顺序,采用合理的灌溉方 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 •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治理成效,完善相应法律法 规制度 • 科学技术开发研究,退化农田生态恢复技术 (种植业生态工程)的应用
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 基本属性
• • • • • 生物种群结构退化 环境质量退化 生产力低下 可持续性不强 管理不善
(综合指标体系评估诊断)
中国农地退化的基本态势
截止二十世纪末期
• (1)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106km2,占国土面积的38.2%。 更为甚者,水土流失每年还在以10 000km2的速度递增。 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水土流失使得中国累计减少耕 地2.66*106hm2,每年平均6*104hm2以上,每年流失土壤约 5.0*108t,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 • (2)土壤荒漠化。我国荒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 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和有季节性干旱的半湿 润区。全国已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达8.37*105km2,占国 土面积的8.7%;已经荒漠化的土地和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 地合计达2.25*106km2,占国土面积的23.4%。在20世纪 50~70年代,我国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1 560km2;进入 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2 100km2;而目前荒漠化土地则以 每年2 460km2的速度发展。
种植业生态工程设计流程图
研究区的本底调查
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技术系统
项目确定
种植业生态工程评价 种植业生态工程设计 空间结构设计 时间结构设计
效益分析 跟踪调控 目标测定
模式
种植业生态工程的类型
• 农作物系统
• 1、农作物系统
① 间作、套作:适宜的作物搭配,合理的种植结构,采 取适宜的栽培技术; ② 复作 ③ 轮作 ④ 作物布局:作物品种布局,作物种类布局,熟制布局
种植业生态工程
• 种植业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在同自然合作的 前提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各种自然资源, 栽培各种农作物、药用和观赏植物,生产 食物、饲料、工业原料以及其他产品的技 术与工艺流程。
种植业生态工程设计原则
• 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结合,经济效益、生 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 • 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结合 • 物质和生物多层次利用 • 扬长避短分步建设 • 注重种群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国内研究概况
• 中国的土壤退化类型复杂多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土壤 退化类型有相应的治理对策,综合防 • 治土壤退化的对策主要有: • 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严禁陡坡开垦种植,大力种 草造林,提高耕地肥力与单产; • 黄淮海平原应提高土壤肥力与复种指数; • 南方丘陵山地在防治水土流失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及果树,实行农、林、牧全面发展; • 北方农牧交错带应禁止盲目毁草造田,采用乔灌相结合、 轮牧等方法培植人下草地,改善自然草地等措施治理风沙, 防止土壤退化; • 热带地区应加强自然保护,禁止盲目毁林造田,注意立体 垂直布局和多种经营;
退化农田生态恢复技术
• 一般程序包括:研究、分析、实验、土壤 与作物品种改良、污染控制等 • 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修复 • 工程措施主要有: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土 壤改良与培肥工程、农田污染预防与修复 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 • 防止农田退化的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
• (详见课本P 137-155)
中国农地退化的基本态势
截止二十世纪末期
•
•
•
(5)土壤污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化学农业的发展,土壤中有 害元素的含量也不断增加,土壤性质恶化,污染严重。目前,受农药 严重污染的面积超过1.6*107hm2,加上工业和乡镇企业污染的面积 合计达2.19*107hm2。 (6)粗放经营。长期以来对土地重用轻养或只种不养,特别是耕作粗 放、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土地的地区,土壤肥力明显下降。从第 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1 403个县的汇总资料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 低于0.6%的耕地占10.6%;耕地总面积的52.6%缺磷,23%缺钾,14%磷、 钾皆缺。 (7)非农业建设用地滥占浪费。20世纪80~90年代,因城镇面积急剧 扩大而致使耕地锐减的问题日益突出。1996年全国城市用地面积 比1978年扩大了94.5%,1996年建制镇用地面积比1985年扩大了 30.9%。一部分耕地被征用以后的浪费现象严重,仅1997年全国闲 置未用的非农业用地就有1.17*105hm2。
农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 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 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 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 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 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 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 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 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 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治理意义
• 如果加大对退化土壤改造的力度,尤其是加 强退化土壤综合治理的研究,改善土壤障碍 因子,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措施,通过农业的 配套技术和技术的集成应用,将会使粮食产 量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年增产粮豆4.8 亿公斤“实现以粮食为主农业综合生产力 的稳定增长,达到哈尔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稳压器的作 用”。
中国农地退化的基本态势
截止二十世纪末期
• (3)土壤盐渍化、潜育化。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为 8.18*107hm2,占国土面积的8.5%,另外还有潜在盐渍土 1.73*107hm2。盐渍土地主要呈斑点状分布于中国北方 内陆河流流域以及沿海地带;次生盐渍土通常发生于农 业灌溉地区,特别是西北干旱区绿洲灌区和北方半湿润的 平原灌区,共计6.3*104hm2。此外,南方还有潜育化水稻 土4.2*106hm2。 • (4)土壤酸化。1993年酸雨面积达2. 80*106hm2;受害地 区从80年代仅限于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 地区为中心的华南、西南酸雨区向以长沙、南昌为中心 的华中酸雨区和以厦门、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沿海酸雨区 以及以青岛为中心的北方酸雨区扩展。目前酸雨影响面 积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在几个重酸雨区,酸化土壤 面积约为2.0*106hm2。
国外研究概况
• 国际上土壤退化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l)从土壤退化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影响因子(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 综合角度,研究十壤退化的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与评价方法体系; • 2)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入手,研究土壤退化 的过程与本质及机理; • 3)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定位动态监测,研究各类土壤退化的演变过程 及发展趋向和速率,并对其进行模拟和预测; • 4)侧重人类活动(特别是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退 化和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并将土壤退化的理论研究与退化土壤的治理 和开发相结合,进行土地更新技术和土壤生态功能保护的试验示范和推 广; • 5)注重传统技术(野外调查、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测试、 定位观测试验等)与高新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面定位系统、 模拟仿真!专家系统等)的结合; • 6)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研究土壤退化对土壤质量及其生产力的影响。
农地退化
• 农地退化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些不利自然 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用土地生态平衡遭到破 坏,土壤质量变劣、再生能力衰退、可塑性变 差、承载力变弱的动态过程,农地退化具有质 和量的双重涵义。因此,所有导致农地环境质 量和数量下降的现象和过程都属于农地退化。 从这个角度考虑,农地退化主要包括土壤侵蚀 (在湿润地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在干旱地 区主要表现为土壤荒漠化)、盐渍化和次生盐 渍化、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酸化、土壤 污染、非农业建设滥占浪费、粗放经营等。
农田生态系统特点
• • • • • 目的性 开放性 高效性 易变性 脆弱性与依赖性
农田生态系统
• 农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生态系 统之一,它与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 一样,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但是,与其它生态系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在 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具备了许多特殊的 功能,如兼具正负双重环境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