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栽培蘑菇的方法亦不断改进,只有采用和掌握先进、简易的栽培管理方法,才有可能夺取理想的产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蘑菇优质、高产、省工、省料,高效栽培的新技术。

一、蘑菇生长需要的主要环境条件

蘑菇(常规品种AS2796)是一种中低温出菇型的腐生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2℃,最适22—26℃;子实体生长(即出菇)的温度范围为6—23℃,适宜出菇温度为10—20℃,最适12—18℃。蘑菇性喜阴凉,好气(氧)。整个生长期适宜在阴凉、清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下生长。

二、栽培蘑菇需要的主要原料

栽培蘑菇可采用的原料很多,一切新鲜晒干、黄净、无霉变的禾本科、豆类等农作物的秸秆,一切畜、禽、蚕粪肥,一切麸饼肥及大部分的化学肥料等均可用来配制栽培蘑菇,只要配制发酵得当,均可获得高产。培养料配方(按100米2用量计)如下:

1、粪草培养料
2、综合培养料

干稻草等秸秆
1500公斤
干稻草等秸秆
2000公斤

正丰生态肥
50公斤
正丰生态肥
50公斤

尿 素
20公斤
尿 素
20公斤

碳酸氢铵
20公斤
碳酸氢铵
50公斤

干 畜 粪
500公斤
干 畜 粪
200公斤

(或禽、蚕粪)
干250公斤

或湿500公斤
禽、蚕粪
干250公斤

或湿250公斤公斤



花 生 麸
50公斤

石 灰 粉
50公斤
(或 菜 麸)
(75)公斤

过磷酸钙
50公斤
过磷酸钙
50公斤

石 膏 粉
50公斤
石 膏 粉
50公斤

碳、氮比值(C/N)≈31:1
尿 素
20公斤




栽培蘑菇的原料可因地制宜任意选择组合配用,但牛、马粪不宜用湿粪,宜晒干打碎使用,其他粪可提前自然堆积一段时间后使用,也可晒干使用。

为了易于记忆的方便计算,培养料配方也可采用1 2 3 3 3 3 3方案配方:即每100公斤草料加1公斤尿素,2公斤碳铵,3公斤正丰生态肥,3公斤过磷酸钙,3公斤花生麸,3公斤石膏粉,3公斤石灰粉,若能再加30公斤干粪肥更好。

蘑菇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可分为碳素与氮素两大类,碳源可来自稻草等秸秆、麸饼肥、有机肥等,氮源来自有机、无机肥。

要获得最理想的产量,最好采用二次发酵技术或增温剂发酵技术相结合。

三、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方法

堆制季节:覃塘区9月中旬起即可开始堆料,直至11月上旬为适期。

堆制发酵方法:近年的新技术,前期先分组堆制。草料、氮素化肥(即尿素、碳铵)及石灰粉为一组,其它的粪肥、正丰生态肥、过磷酸钙、石膏粉、麸饼肥等为一组,待草料第一次翻堆时(即6天左右)再混合堆制。



具体方法:1、草料堆。草料提前1—2天预湿透、然后建堆,按配比一层湿草一层石灰粉、一层湿草一层氮素化肥(注:石灰与化肥不能同一层),如此层层相夹,直至1.5米高。每层草料厚为15—20厘米,料堆宽2米,高1.5米,长度按数量而定,每100平方米用料(即1500—2000公斤草料)堆长8—10米。堆顶呈龟背状、四周围垂直整齐成长方体料堆;建堆至一定高度时(50厘米左右),每层要适量浇水,堆好的次日料堆周围有少量水流出为宜。

2、粪肥堆。粪肥(即畜、禽、蚕等一切粪肥)干、湿混合充分拌匀,用粪水或清水调适水分(手握成团、撒下能散),含水量60%左右,调适水分后加入过磷酸钙、石膏粉等再充分拌匀,在草堆的一头建粪肥堆,视数量的多少堆成圆堆形或长堆形,高1米以上,3天后翻堆一次,麸饼肥(粉碎)则在混堆时,先拌入粪肥中即可。粪肥比重大,数量少,堆形较小,草料堆形较大,因此,一般也称为大堆和小堆。(如果粪肥较多,特别以以湿粪为主的粪肥则应比草料提前数天堆制。相反,如果粪肥较少或无粪肥。则无需另外堆制,可与麸饼肥、过磷酸钙、石膏粉等辅料待混堆时,即草料第一翻堆时,混合拌匀后分层加入草料中即可)。

3、混堆:草料堆制6天后与粪肥混合堆制,即草料第一次翻堆时,分层均匀加入粪肥,并调适料堆水分。以后每隔5天、4天、3天各翻堆一次,一般翻堆3—4次(含混堆),堆制发酵期18—23天左右。

每次翻堆均要把料充分抖松,并上下、内外料对调位置。一般前两次采有横式、剥顶式分层翻堆,后期采用直式、混合式翻堆。堆料期间,如遇天气干旱,料堆较干,前期翻堆可先在料堆周围浇些水后再翻堆。

料堆的水分应在前期调节好,堆制发酵中后期,(第二或第三次翻堆后)不能再加入任何东西。就像煮饭、菜一样,快熟了的饭菜不宜再加入生的。

最后一次翻堆时,用砖石垫竹木离地面15—20厘米,然后在上面堆料,并垂直预插几根粗毛竹或木筒,每隔0.8米左右一根,堆毕后第二天拔除、形成透气洞,以利增加料堆透气性和排除废气、嗅味,可大大提高培养料的质量。

若采用二次发酵:翻堆2次后,约15天左右,即可进房进行加温后发酵。

后发酵方法:培养料进房后把房内温度加温至60℃保持6—8小时进行巴氏灭菌,然后降至52℃左右保温3—4天培养有益微生物即成。

若采用增温剂发酵:则在混堆前一天把增温剂加入粪肥中充分拌匀,第二天进行粪草混合堆制即可。添加增温剂后发酵8—10天即可进房、无须再翻堆,但也可再翻堆

一次再进房。可减少翻堆2—3次,大大节
约用工,而且增产效果很好。

培养料是蘑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培养料堆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按一定的规程进行的,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堆堆沤沤就能种好蘑菇的。优质的培养料、应是腐熟、不是腐烂;草呈棕褐色,有蘑菇清香味,无臭味异味,无氨气草料有拉力和弹性,粪草疏松、腐熟均匀一致,含水量60—65%、PH值6.5—7.5。

四、栽培场所的准备

栽培蘑菇的场所可多种多样,因地、因条件选择栽培场所。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空闲地、冬闲稻田搭阴棚栽培。不论那一种,都要提前准备好,不误培养料进房、进床。否则,产量就难保证。下面介绍一个栽培100平方米的简易薄膜菇房的搭建规格及方法:宽5米,长13米,占地65平方米左右。搭床架两栋,每栋宽1.5米,长12米。搭床格3层,每层高相距65厘米,底层离地面20厘米。中间和两边留走道,中间走道宽70厘米,两边走道宽65厘米。棚顶拱形,用塑料薄膜加草帘(或茅草、蔗叶)覆盖。先搭好床架,再搭棚顶棚面,这样搭建既快又方便。床架要搭得牢固,每平方米能承受100公斤以上的重量。

菇房、床架搭好后,培养料进房前进行空房消毒一次(用杀虫、杀螨及杀菌农药混合全方位喷杀一次或熏蒸消毒一次),两天后再用3%漂白粉+5%生石灰混合液喷洒或粉涮一遍更好。

五、培养料进房与下种

培养料进房前,料堆周围喷洒一次农药消毒,培养料进房完毕,最好能再喷药消毒一次或熏蒸消毒一次。“彻底消毒为前提”

菇房培养料经消毒24小时后开门窗排除废气,料温降至28℃以下后就要及时翻格下种。料厚15—20厘米,把菌种撒在面上,再盖上1厘米厚的培养料,然后轻轻压平即可,中间要稍高。每平方米用麦粒菌种1袋或1.5瓶。

播种结束,把菇房地面、走道彻底清扫一次,保证菇房清洁,然后在菇房地面、走道泼浇一次新石灰水消毒,(注意:不能浇在料面上)既可抑制杂菌虫害发生,可以提高空气温度,促进菌丝早生快发,有事半功倍之效。

六、播种后至复土前的管理

下种后至复土前(约15—20天)这段时间重点是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发生。主要工作是控制好室(棚)温及抓好适当的通风换气。室(棚)温尽量控制在22—26℃之内。室(棚)温在26℃以上(特别在28℃以上)易发生鬼伞危害。通风应由少到多,逐渐加大;阴、雨天多通风。后期加大通风,使料面干燥,促使菌丝往料内中下部生长。无特殊情况,下种后至复土之前,不能在料

面喷水。另外是准备好复土用的泥土。

七、复土及复土后至出菇前的管理


正常情况下,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到培养料的三分之二时就可复土。

要夺取蘑菇优质高产,复土用的土质选择很重要,一般选用水稻田壤土、沙壤土为好,要求团粒结构好,毛孔细多,富含腐殖质,持水性好。如用泥炭土或人工改良土更好。复土时,先把料面喷湿润,并喷一次杀虫农药,然后复土。近年来为了省工,一般采用复混合土,即不分大小,不过筛,打粹后拌入1%石灰粉或浇入适量石灰水拌匀后直接复土,如果土质差,可拌入部分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经石灰水消毒的谷壳更好,以提高土层养分及增加透气性。也可谷壳混和牛粪发酵后使用更佳。复土厚度3.5—4厘米为宜。

复土后立即喷一次透土水,透土水一定要透,来回反复调喷至土层底部粗土无白心,面土捏得扁、搓得圆,但不粘手为宜,(未添加石灰或石灰水的,可用2%石灰清水调喷)。喷足透土水后大通风数小时或一个晚上,然后减少通风,控温保湿、培育土层菌丝(前期称吊菌丝),停水几天以后视土层水分、菇房保湿度及天气情况等,可适度轻喷,土层发菌中期,保持土层稍湿润、不干的即可,菌丝未发好前不宜喷重水。

复土调水后的通风同样由少到多。土层菌丝爬到一定高度后(土层的三分之二),加大通风,防止菌丝冒面,促使其横向健壮生长。

土层菌丝发好后(约复土调水后15天左右),土层菌丝浓密、粗壮后,及时喷结菇水(即喷1—2天稍重的水)。

八、产菇期间的管理工作(水分调节·通风换气·控温保湿)

1、水分调节:正常情况下,复土调水后20天左右就可出菇。产菇前期(1—4潮菇),每潮菇菇蕾即将大量冒出土面时,喷1—2次重水(出菇水),喷重水后停水1—2天;每潮菇基本采完时,喷一次中等重水(转潮水),喷转潮水后停水1天。平时视床面菇的多少,土层水分及天气情况轻喷、适量喷。菇少时,保持面土捏得扁、搓得碎即可。产菇前期如果气温偏高(18℃以上)时,喷水应在早晚或夜间温度较低时进行。

产菇中后期(4潮菇后)气温低,出菇少,用水量也要相应减少。在转潮期间床面无菇或菇少时适量喷些1—2%的石灰清水,再喷正丰生态液肥或四季丰,浓度应是每小包兑水1桶,气温较低时(10℃以下时),喷水应在的白天或中午进行。

“合理用水最关键”水分管理是蘑菇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水喷少了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水喷多了会损伤菌丝,死菌丝,造成低产甚至失败。

2、通风换气 产

菇期间,每天均要适量通风,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人进入菇房要感到阴凉舒适,没有闷热的感觉。无风及阴、雨天要多
开门窗,有风时开背风窗。 “通风换气要良好” ,通风少了,氧气不足,菇小柄长,病虫杂菌易发生,菌丝易老化、死亡,未老先衰,后期无产量。

3、控温保湿: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过高过低均不利子实体生长,最适13—16℃;床面菇多时,空气湿度要提高并保持在85—90%。过低可在菇房空中喷雾。

采菇与规格:蘑菇是连续地成批发生的,每批(潮)约一星期左右,间歇几天后再出第二批。采菇要讲究方法,以求采收一批、不影响下批的出菇;采收要及时,不要留过大,以免影响质量及下一潮菇的发生。采后及时销售。规格按客户要求。

采后要巧施叶面肥。

九、病虫害防治

蘑菇病虫害的防治,唯事先之预防远胜于事后之补救。即使补救有效产量也受影响。因此应防重于治。“彻底消毒为前提”,蘑菇生产防治虫害的常用适用农药:敌敌畏、乐果等,防治病害常用适用农药: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漂白粉、甲醛、克霉灵、石灰水、石灰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