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主要是就文学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制制度来说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就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来说的,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呢?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

由于意识形态一词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因而与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形成了复杂的联系。论析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必须从○1文学与话语○2文学与社会○3文学与反映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文学与话语

在讲这一标题之前,有必要把话语、语言、言语、文本辨析一下。

语言:是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应的语音、词汇系统和语法体系,它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它超越和支配着言语,而又在言语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存在。

言语:是指在具体日常情境中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

语言和言语虽然相互依存,但决不能混为一谈,这种关系,就像象棋游戏中的那一套下棋规则同一盘盘具体棋局的关系一样。每一盘棋局必须遵守规则;规则超越棋局却又只能在每盘棋局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形式。

话语: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行动为或活动,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这个概念里面有五个关键词要注意

A、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作家)

B、受话人(接受者,读者)

C、本文(text 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它是作家创作的产品,其自身具有召唤结构,具有潜在多释的可能性,但其意义和价值并未实现。

D、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

E、语境,就是使用评议的环境,是话说人和受话人的语话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见书,语境:本诗写于作者每一次辞去宰相职务后南归时他看到了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要再接再厉,再度回朝执政,继续推行

新法的意志。

为什么说话含有意识形态性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话语作为一种言说活动,其实并非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块禁地,只不过我们在这块禁地里生活久了,没有意识到罢了,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其实任何社会对话语的生产和流通都是控制着的,有三种方式:

A、排斥,也就是所谓言语和词语的禁止,比如,在古典时代性就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再比如,中国封建社会也有许多言语的禁忌和避讳等,(名词不能与皇帝,父亲,长辈相同)

B、区分,正确/谬误,真实/虚假,善/恶,美/丑

“偷东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给予不同的价值判断,还如“吃羊”

C、制定一系列内在的规则,它们涉及到一系列的分类,组织和流通原则,如注解,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许多文本都被后人所注解阐释。(经学)其实在此注解过程就是个添加意识形态的过程,注解就是给予人们一个去说原初文本以外的东西的机会。

D、话语的社会征用。如教育体制对话语的传播和限制,就是一种社会对话语的征用,因为它教育人们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实际上把各种话语规则传输给受教育者,这就形成了对话语的社会控制。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话语的社会体制化。

所以说话语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听、说、读、写活动,而是隐含着深层的意识形态性。

2、文学与社会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也表现在,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呢?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文学话语的社会性(为什么说文学话语是社会的产物)见课本

首先,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各种要素,无论是语词,格律,节奏,原型,比喻等,还是主体的相应的审美“感觉”都是社会的产物。

再次,文学话语的发展与变化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文学话语的演变本身就是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的一部分。

②、文学是人学

社会是由无数个单个的人组成的,文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在此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人数的根本研究对象是人,此话不假,但文学研究人与其它学科不一样:

科学研究,其实是被“肢解”了的人,即人的各别侧面,如物理学研究人的骨骼硬度,

肌肉韧性等;生理学研究人体的组织器官的构成与功能等;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人类对心理活动的共同因素和一般规律……这些确能加深对自身的了解,然而,即使将它们的相关成果集合起来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的理念。

诚然哲学是研究整体的人,但多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是人的最基本的特性,哲学家家们将“人”定义为“劳动动物”或“理性的动物”“等号的动物”等,竭尽抽象概括之能事。

但文学所探索,所描绘的是具体的,有鲜活生命的,完整的人,这个人有思想与情感,有灵魂的冲突和理想追求,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人。

怎样理解文学是人学呢?

第一,人始终居于文学所表现的一切生活现象的中心,文学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的意蕴。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好,抒情文学中的自然景观也好,在文学的世界里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尽管文学世界的构成绝对不能缺少它们。

在叙事作品里,故事的叙述和生活矛盾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的命运,是为了揭示人的思想和感情何以发生,何以冲突的原因。

同样,在描绘自然景象的作品里,文学也不以纯粹的自然为对象,其描绘自然景观也是为了表现人的感情,寄托人的思绪,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妨把文学视为一个双层结构体

感性现象层,它由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体系所构成,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诗人笔下的山川景物等,对于文学来说这个现象层面不可缺少,否则无以构成文学世界所必要的具象形态

人生意蕴层,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层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上述两个层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即在艺术地再现感性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又超越了它,把人们带进一个更为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

文学是人学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唯有文学才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人的性格、命运、思想、感情,乃至潜意识作丰富,复杂,多样的表现,也就是说,“人学”的研究必须靠文学来解决。

其实许多文学理论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文学对人与人生的表现有异于非文学对人和人生经验的理解。

清人叶燮就曾说过:“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