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下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09月18日18:08卢婷婷点击:[30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学分:2总学时:36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建屯(副教授)、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1.课程地位作用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讲座教学大纲授课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性质:学位课学 分:2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部开课教师:张志忠教授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二、讲授提纲与内容第一部分(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与指导意义第二部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困惑2、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1、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及其伟大意义2、经济学上的科学革命和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3、两个伟大发现的关系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化和多方面的展开1、《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2、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文艺观、伦理观、宗教观、军事观3、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研究4、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探索5、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四)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1、时代的新变化及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2、伯恩施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4、法国、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五)列宁主义的产生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贡献1、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斗争2、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3、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4、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5、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六)斯大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苏联模式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2、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4、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七)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及其剧变1、苏联的改革及其“新思维”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与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2、关于毛泽东思想3、关于邓小平理论4、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关于科学发展观(九)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1、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3、苏东剧变以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第三部分(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二)正确认识与评价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野与互补问题三、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明确开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意义的同时,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绪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理论需求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来源四、自然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根据五、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六、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七、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一节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转向黑格尔二、朝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发展1、出版自由问题2、林木盗窃问题3、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第二节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一、参加青年德意志运动二、批判虔诚主义,转向无神论三、转向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四、转向黑格尔五、在思想和政治方面发展的转折点六、接近唯物主义历史观七、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第三节马克思和思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彻底转变一、对黑格尔的第一次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2.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方法论二、《德法年鉴》: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1.创办《德法年鉴》的过程、目的和任务2.马克思批驳鲍威尔的宗教观,探讨了解放和革命问题三、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1.恩格斯考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和起源2.恩格斯论述竞争和垄断的关系3.恩格斯提出消灭私有制第二章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开端: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初步完成第一节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1.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缘由2.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步解剖二、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学论证1.论述了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基础2.力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论证共产主义3.抓住了无产者和有产者之间的对立第二节马克思论异化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异化问题的由来—哲学视野二、异化问题—政治经济学视野1、货币是一种异化2、异化同对象化的区分3、产品异化与劳动异化4、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三、私有制的起源四、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地位第三节《神圣家族》: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一、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二、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三、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四、从否定劳动价值论到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转折五、为社会主义奠定唯物主义基础六、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七、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第四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确立一、清算费尔巴哈的理论准备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是实践观点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对青年黑格年派的批判,系统制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历史的前提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4、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5、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节在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中传播和发展共产主义世界观一、反对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二、批判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三、反对格律恩,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者的宗旨1、“真正社会主义者”的影响2、共产主义者的宗旨第二节在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蒲鲁东的论战中经济政治思想日趋成熟一、批判蒲鲁东的唯心主义,进一步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2、马克思提出了经济学范畴的起源与变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09月18日18:08 卢婷婷点击:[30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of Marxism、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学分:2 总学时:36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潘建屯(副教授)、刘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1、课程地位作用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与策略理论的新探究,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究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与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在不同历史时期上发展的特不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与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ﻫ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ﻫ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时安排:2学时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专题培训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和专题培训课件
李嘉图进一步分析了地租、利润和工资之间的对立,说明 了获得三种收入的三大阶级利益的对立。
4.创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初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曲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中国的 “文化大革命”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需要。——据史立论 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 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 需要。——适应形势 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 所需。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历史过程——历史学科 基本规律——理论科学 革命实践——特殊的历史科学 其他社会思潮——批判性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期的根据
帝国主义理论 一国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3.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斯大林、毛泽东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指17世纪末由威廉·配第奠 基,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完成 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 1、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批判“反动的一帮”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
9
思考与练习:
学习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 想;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观 点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哲学 基本问题理论的历史地位。
.
16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自学)
.
21
2、批判了特卡乔夫所谓在一个农业国家直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调,强调社会主义 必须具备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提出了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创造走向社会主义 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问题。
.
22
• 马克思与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之
比较:二人在东方社会理论问题上的同中 之异和异中之同,不仅不是二人思想对立 的表现,恰恰是他们的能力、知识、思想、 理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证 明;同时,从中也透射出恩格斯晚年对东 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 学习重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 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难点:《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讲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下讲课教案

8、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历史
“ 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 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 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 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 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
9、“ 真正实证的科学 ”
“ 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 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的真 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 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 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 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 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 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 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
“ 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 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 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 ” “ 当费尔巴哈 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 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 一个唯物主义者。 ”
3、“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 ”
(1)现实的个人:
“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 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 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 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 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 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 确定。 ”
(6)现实的个人如何成为其所是
“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 己也就怎样。因此, 他们是什么样的,这 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 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主义视域中的生产
“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 而开始的。”
“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 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 活过程。 ”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5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主题包括资本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解放。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扩展影响力。

此时,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在欧洲各地兴起,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主要主题包括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和学术争议。

主要主题包括无产阶级组织与策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和平与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时期(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之一是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以苏联的建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与此同时,解放运动在各个殖民地国家中崛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逐渐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主要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第五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时代”(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斯大林时代”,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并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早期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VS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 机,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 目标,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 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
资本主义危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虚拟化等趋势 ,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引发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等问题。
资本主义挑战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发展前景
面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它将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 族解放运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和演变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 不同阶段,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第二国际时期、十月革 命后的苏联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欧
洲社会主义国家。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创
新。
演变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面临 着各种挑战和批判,包括来自资 产阶级经济学、社会民主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左亚文第一讲导论大家都是学习文科的,学习文科的一方面要学习文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但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除了学习哲学史,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所以,我历来主张学好三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现在,大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只学概论,不学习思想史。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史上,我们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是如此。

在这个导论里,我想主要讲这样四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基本历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本质特点;四是研究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

列宁曾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重新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恩所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任何科学都是研究规律的。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1)要联系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殊的有机体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

(2)要具体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3)研究社会历史的规律不能脱离整个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故马克思主义必然要以哲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解剖必须借助于经济学,故必然要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故必然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归宿。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的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绪论学习目的: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特点和分期,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对象。

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性质和分期根据计划学时:3学时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课题。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程,每组负责一个地区,最后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1课。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工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变革,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传播历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19世纪欧洲的社会背景,包括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接着,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重点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贡献,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最后,我会讲解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历程,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发展情况。
5.作业小结:通过布置作业小结,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写作,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及时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开场提问: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视频资料播放:播放《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创设情境: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五、案例亮点
1. 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理论体系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讲评: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讲评,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重点强调: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情感态度教育的重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理论难点,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降低理解难度。
-例如,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为何创立马克思主义,从而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涵。
4.开展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是否仍有价值”展开辩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5.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针对当前社会贫富差距、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问题,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
2.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把握其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3.评价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有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6.注重情感态度教育,通过讲述真实感人的故事、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讲述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事迹,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认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欧洲工人生活状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19世纪的欧洲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
二、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下PPT文档共95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下PPT文档共95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下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

瓦特-蒸汽机
•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是 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所造就的以机器生产体系和雇
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从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 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统 治地位,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逐步激化起 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工人运动的发展遭遇重重阻力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一)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 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 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 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 场转变。
• 在这一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发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 的初步探索,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随着 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吸收人类优秀文 化成果并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斗争的历史。
◆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曲 折中前进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而且能够联系具体实际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 义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 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有机 统一。
•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 科学社会主义史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某个组成部分 发展历史的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从整 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

奠 基 时 期
开 拓 时 期
发 展 时 期
创 新 时 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伟 大 发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体 系
奠基时期
(1840-1895)
历 史 转 折 的 理 论 分 歧

开拓时期
宁 主 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 预示了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 史发展基本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需要和需求

需要是人们基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而产 生的消费某种物质品和精神品的欲望。 需求是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从而可以实 现的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 够购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建斯 设大 的林 理关 模论于 式和社 苏会 联主 义
发展时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 50年代中叶)
主西 义方 探理学 论者 与对 索实马 践克 的思
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出围当 现绕代 的马资 思克本 潮思主 流主义 派义国 而家
创新时期
道中 路国 的对 艰社 难会 探主 索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论犹太人问题》
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
他们已经通过各自的探索,同时 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 本转变。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下)
第一讲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说了什么?
1、“ 绝对精神的瓦解 ”
“青年黑格尔派同意老年黑格尔派的 这样一个信念,即认为宗教、观念、普遍 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不过一派认为这 种统治是篡夺而加以反对,而另一派则认 为它是合法的而加以赞扬。 ” 青年黑格尔 派 实际上是“ 最大的保守分子 。”
“ 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 活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 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 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 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 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 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
7、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意识和意识形 态
(2)历史性现实中的生产
“ 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 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 定的。 ”
5、生产力 — 分工 — 所有制
(1)生产力及其 “ 发展水平的表现 ” ——分工
“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 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 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 加(例如开垦新的土地)。 ”
2、费尔巴哈批判
(1)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
“ 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 ‘ 理解 ’ 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 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
(2)费尔巴哈的问题在哪里
“ 费(尔巴哈)的错误不在于他使眼 前的东西即感性外观从属于通过对感性事 实作比较精确的研究而确认的感性现实, 而在于他要是不用哲学家的 ‘ 眼镜 ’来观 察感性,最终会对感性束手无策。 ”
“ 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 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 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 ” “ 当费尔巴哈 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 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 一个唯物主义者。 ”
3、“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 ”
(1)现实的个人:
“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 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 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 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 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 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 确定。 ”
“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 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 活过程。 ”
“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 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 性的外观。他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 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 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 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 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
8、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历史
“ 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 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 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搜集, 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 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
9、“ 真正实证的科学 ”
“ 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 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的真 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 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 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 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 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 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 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
10、资本主义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
“ 大工业通过普遍的竞争迫使所有个人 的全部精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 它首 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 它使自然科学从 属于资本 ”;“ 它造成了大量的生产力, 对于这些生产力说来,私有制成了他们发 展的桎梏。 ”
(2)人的肉体组织与自然界
“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 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 以及受Biblioteka 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 系。”
(3)人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 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 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 质生活本身。 ”
(4)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 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 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
(5)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 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 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 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 定的生活方式。 ”
(6)现实的个人如何成为其所是
“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 己也就怎样。因此, 他们是什么样的,这 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 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 的物质条件。”
4、生产与交往
(1)历史主义视域中的生产
“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 而开始的。”
“ 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 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 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 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秩序。 ”
“ 诚然,费尔巴哈比 ‘ 纯粹的 ’ 唯物主 义者有 ”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是 ‘ 感 性对象 ’。但是,他把人只看作是 ‘ 感性 对象 ’,而不是 ‘ 感性活动 ’,因为他 在这里也仍然停留在理论的领域内,没有 从人民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 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社会条件来观察人 们……”
(2)分工与所有制
“ 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 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 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 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 的关系。 ”
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 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6、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关系和 政治关系
“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 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 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