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我国外债风险研究
重高, 币种单一等是外债运行 中的主要 问题。
关键词 : 外债 ; 外债风 险; 外债结构风险 ; 外债规模风 险
外 债 的 定 义及 其作 用
一
、
表 2 1 9 0 5年我国外债规模风险指标( ) 420 9 % 年度/ 还本付 息与 短期外债 比 出的比率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年 9 3 18 年拉美国家都超 过了这一 指标 。 如表二的数据 。6年一 5 9 O
该超 过 10 0 %。当债务超 过 10 0 %时 , 明国外 债余额过 大 , 说 外汇
收入难 以满 足对外还债 的需要 。从上表 1中可 以看 出 1 8 9 2年一
18 9 3年 , 拉美 国家 的债 务率远远 高于 国际安全界 限 , 都在 20 5 %
以上。 世界银行建议我 国该指标警戒值为 7 %。 2 5 表 数据说明 ,6 9 年~ 5年 , O 十年间我国的债务率都维持在 7 %以下 , 5 而且 2 0 年 01
以来下降较快 , 这说 明十年间我国外债余额 的增速小 于出 口收入 的增速 , 可用来偿还外债 的外汇收入是有保 障的 。 ( ) 二 我国外债 的结构风 险分析
国对外举 债能力 和对外清偿能力 。国际上通 常认 为 , 该指标不应
(- g债规模风险分析 。外债是一把双刃剑 , 一 )b 利用 的好可 以 加快 国家经济发展进程 , 利用不好就要招来 国家的金融危机 。国 家在外债管理上 , 要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 , 规避外债风险 , 我国 使 经济快速平稳 发展 。 1负债率分析 。 、 负债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 G P之 比。 D 这一 指标通 常被用来考察一 国对 外负债与整个 国民经济发展状 况的关系 , 比值的高低反映一国 G P对外 负债 的能力 。 其 D 国际上 指定 的安全线是 2 %, 国是 1%。从 图表一 中, 0 我 5 我们看到 1 8 92
化解政府债务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债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二、调研背景1. 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70.77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30.03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形势严峻。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大、风险等级高,容易造成风险隐患。
同时,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此次政府债务化解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理论和实践。
2. 实地调研法。
赴部分地方政府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具体情况。
3. 访谈法。
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开展访谈,了解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难点和问题。
四、调研结果(一)政府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
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短期债务,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 债务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地区债务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存在薄弱环节。
4. 部分地区融资收益平衡能力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盈利能力较弱,融资收益难以覆盖债务成本。
(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难点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难度大。
债务风险涉及多个领域,识别难度较大。
2. 债务化解政策落实难度大。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难以落地,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我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及对策
我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及对策我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及对策引言:随着中美两国经济与贸易的日益紧密,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
截至2021年9月,我国已经超过 1.0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然而,巨额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并提出对策。
一、我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1. 外汇风险:我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意味着我国需要大量的美元进行购买和支付。
如果美元贬值,我国将遭受巨大的外汇损失。
此外,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外汇战略。
2. 利率风险:美国国债利率是影响全球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美国国债利率上升,我国的资金成本也将上升,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美国国债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 国际政治风险:由于美国国债作为美国政府的债务,我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使得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的债权国,从而与美国的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密切联系。
如果中美两国之间出现重大的政治冲突或贸易争端,我国有可能面临财政风险和政治风险。
此外,美国政府可能通过制裁等方式对我国施加压力。
二、应对巨额美国国债持有风险的对策:1. 多元化投资:为了分散风险,我国应该加大对其他国家的债券和金融产品的投资,减少对美国国债的过度依赖。
同时,应该鼓励国内企业拓展对外投资,提高海外资产配置比例,降低对美国国债的持有。
2. 加强对美国经济的研究:我国应该加强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研究,紧密关注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同时,应该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共同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3. 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我国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要加强对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督,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应对美国国债持有风险的变化。
中国外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债规模不断扩大。
外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外债规模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对中国外债的年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特点、风险及应对措施。
二、外债规模及构成1. 外债规模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09万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长6.5%。
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42万亿美元,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7万亿美元。
2. 外债构成(1)金融机构外债: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为2.26万亿美元,占外债总额的73.6%。
其中,银行外债余额为1.42万亿美元,占比46.9%;证券公司外债余额为0.15万亿美元,占比5.0%;保险公司外债余额为0.05万亿美元,占比1.6%。
(2)非金融机构外债:截至2023年末,非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为0.83万亿美元,占外债总额的26.4%。
其中,企业外债余额为0.68万亿美元,占比22.0%;其他非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为0.15万亿美元,占比5.0%。
(3)政府外债:截至2023年末,政府外债余额为0.00万亿美元,占比0.0%。
我国政府外债规模较小,对外债风险影响较小。
三、外债特点1. 外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债规模也随之增长。
2. 外债结构优化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中长期外债占比逐渐提高,短期外债占比有所下降。
这有利于降低外债风险,提高外债的稳定性。
3. 外债成本下降近年来,我国外债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下降,有利于降低外债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四、外债风险及应对措施1. 外债风险(1)汇率风险:外债本息偿付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汇率风险是外债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2)利率风险:外债利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增加外债风险。
我国外债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我国外债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作者:赵智慧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4期我国外债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赵智慧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外债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本文首先通过近些年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及长短期债务比例等指标对我国外债现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外债规模合理、风险可控但短期外债比例过大、增长过快。
其次,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最后,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国际债务危机,提出了加强我国外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债务危机;短期外债;短期资本流动;外债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6-0-03随着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企业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的签订,加上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未来五年经济建设仍旧是中国政经改革的重点。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于经济建设的外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位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前列。
然而,大规模外债若利用不当极易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如何妥善管理我国外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一、外债及债务危机含义1.外债外债作为弥补一国资金不足的手段,属于国债的一部分,国债中对外(如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外国商民等)筹集的资金即成为外债。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债的定义是:居民对非居民用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2.债务危机及外债指标外债虽然可以有效地帮助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经济增长,但如果认识和利用不当,极易引发债务危机,八十年代的拉美国际债务危机就是例子。
债务危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指债务国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债务国及相关地区的金融市场波动所发生的金融危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显示 ,截至 2 0 0 9年 5月末 ,全国地 方政府 的负债超 过 5万亿 另有规定外 , 方政府不得发 行地方政府债券 。 ” 地 根据 这条规
元 , 他 一 些 数 据 大多 是 学 者 的 个 人 估 算 。 考 虑 到 地 方 政 府 债 定 , 方 政 府 原 则 上 不 能独 立 发 行 政 府债 券 。因 此 , 国政 府 债 其 地 我 务及 其 可 能 带 来 的 风 险 , 年 国务 院 第 四 次 全 体会 议 就 把 “ 今 尽 券都是 以中央政府名义发行, 国 ’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即“ 馈
界很容易获知相关信息 。隐性债务, 是指政府基于公众期 望或 体制结算的拖 欠。这些债 务就其来源而言 , 包括地方政府直接
一
定的政 治压力 、 义务 , 在法律上未能完全 明确的债务负担 。 这 向个人和金 融企业的借款 、拖 欠的公务 员或中小学教师 的工 套的资金 以及粮食企业 的长年亏损挂账等 。这些地方政府债务
我 国地 方政府 债务风 险及 其 防 范对 策
卢 晓峰
( 中共烟 台市委党校 , 山东 烟 台 24 0 ) 6 0 0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我 国目前的地 方政府债务难以准确统计 , 其形成有一定的历 史原 因和现 实原 因。地方政府 债务的风 险大体上可以
分为 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根据 不同的风险 , 应采取不 同的防范对 策。 【 关键词】地方政 府债 务; 风险; 防范; 对策
否取 决于特定事件的发生与否 。具体来说 , 相对 于政府而言 , 如 第三 , 地方政府的“ 财政 ” 性债 务。这部分地方政府债 务的 不 果债 务必 然 发 生 , 属 于 直 接 债 务 , 之 则 属 于或 有债 务 。 据 形成根源在于我 国现行 的财政体制 。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下, 就 反 根 鉴于我 国尚未 债务 的表现程 度 ,地方政 府债务又可 分为显性债 务和隐性债 同区域 的地方政府 可支配 的财政资源 差别较大 。
化解债务调研(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全面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债务风险成因,探索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本调研报告对全国范围内多个省份的债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赤字为5.8万亿元,专项债券余额为25.7万亿元。
从债务规模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以政府债券为主,其中,专项债券占比最大。
然而,专项债券投向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加剧了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债务负担率过高。
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超过100%,甚至超过150%,债务风险较大。
(2)偿债压力较大。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三、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政策因素(1)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支出,但税收收入来源有限,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2)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2)产业结构调整。
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导致地方经济增长乏力。
3. 管理因素(1)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违规举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国家债务的风险分析
国家债务的风险分析摘要:国家债务是由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向本国内或国际借贷和债券融资产生的。
不同于一国国民的债务总量,国家债务只是指一国中央政府的债务。
那么国家应不应该举债,国家债务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是安全的,又存在哪些风险,本文力求全面的分析这些问题,以便读者能对当前国内外主权国家债务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国家债务危机;结构性债务风险; 制度性债务风险一、国家债务问题的由来债务按借贷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债务、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
按国界分又可分为外债和内债。
狭义上国家债务是由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向本国内或国际借贷和债券融资产生的。
公共债务是指地方政府的上述行为产生的。
私人债务是指私人和企业等借贷行为产生的。
广义上的国家债务包括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以及政府担保的企业债务。
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上的国家债务。
国家债务有两种:国家内债和国家外债。
国家内债即一国向本地区发行融资债券或向本国非中央银行的商业银行直接借贷;国家外债又称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国家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或是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了解这一点对于看清不同国家的国家债务问题是否会引发危机很重要。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借债?一是用来弥补扩张性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带来的赤字或是用来还债(新债还旧债)。
既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为什么要举债呢?为什么不增加税收来收支平衡或为国家活动筹资呢?在增加国家收入来源以弥补支出不足这个问题上,政治家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债的方式。
征税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借债是一种商业信用关系,因而用借债来代替征税就是用自愿的选择代替了强制性的资源分配,从而导致帕累托改进(增加税收既降低投资又打击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在减税情况下举债既然有利于政府又有利于企业和居民。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政府实施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投资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增长。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外债规模庞大,外债风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中国外债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
二、中国外债概况
截至目前,中国的外债总额已经超过X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
外债主要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需求。
三、中国外债风险分析
1. 外债规模风险:中国外债规模庞大,如果外债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失和债务危机。
2. 汇率风险:中国外债主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外债偿还压力增加。
3. 利率风险:随着国际利率的波动,中国外债的利息支出可能会增加,增加债务负担。
4. 偿债能力风险: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者浮现金融危机,企业和个人的偿债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外债违约风险增加。
四、中国外债风险规避对策
1. 加强外债管理:建立健全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对外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2. 多元化外债结构: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增加其他货币的外债比重,减少汇率风险。
3.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外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
4. 提高偿债能力:加强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违约
风险。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
对外债风险。
五、结论
中国外债风险不可忽视,但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可以有
效控制和降低外债风险。
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密切关注外债动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外债风险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外债管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外债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外债管理现状1. 外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外债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债务国之一。
外债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
2. 外债结构逐步优化:我国外债结构在过去几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比重逐渐降低,债券融资比重上升。
此外,外债期限结构也逐步改善,中长期债务占比提高。
3. 外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外债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外债总量管理、外债结构管理和外债营运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二、我国外债管理问题1. 债务风险较高:随着外债规模的扩大,我国债务风险也在逐渐上升。
一旦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增大。
2. 偿债压力增大:随着外债规模的扩大和利率上升,我国偿债压力逐年增大。
这会对国家财政和外汇储备带来压力,影响经济稳定。
3. 外债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当前我国外债管理体制改革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需求,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
4. 监管协调不足:我国外债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监管机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可能导致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
三、我国外债管理对策1. 完善外债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外债管理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条件下的外债管理体制,提高外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优化外债结构:继续优化外债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提高债券融资比重,控制国际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3. 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外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外债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
4. 提高偿债能力:通过提高国家财政实力、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偿债能力。
研究外债可行性分析
研究外债可行性分析外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国外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等借入资金或通过发行国际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的行为。
外债的可行性分析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通过外债筹集资金,并且在经济和财政方面能够承受外债带来的风险。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环境、债务水平评估、还款能力分析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外债可行性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是外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贸易平衡状况等。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并且贸易平衡状况较为稳定,那么它借入外债的可行性就较高。
其次,债务水平评估是外债可行性分析的关键。
债务水平评估主要包括债务规模和债务偿还能力两个方面。
债务规模是指外债占GDP的比例。
如果外债规模过高,可能会导致债务违约的风险增加。
债务偿还能力是指国家或地区偿还外债本息的能力。
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财政收支状况、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潜力等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充裕的外汇储备,并且具备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那么其债务偿还能力就较强,能够承受外债风险。
第三,还款能力分析也是外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还款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外债收入的稳定性和外债偿还计划的可行性两个方面。
外债收入的稳定性主要考察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来源和稳定性。
外汇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稳定性能够增加还款能力。
外债偿还计划的可行性是指国家或地区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偿还外债本息。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制定合理的外债偿还计划,并且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来保障还款,则其外债可行性较高。
最后,风险管理是外债可行性分析的关键环节。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
外汇风险是指外债借款和偿还本息所涉及的汇率变动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对借款利息支出的影响。
信用风险是指外债借款方或债券投资方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风险。
为了管理这些风险,国家或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外债管理政策、控制债务规模、选择合适的偿还期限和利率类型等。
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机遇、挑战及相关建议
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机遇、挑战及相关建议韩羽来1982年1月,中信公司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境外融资的发行体。
1985年6月,中国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1.5亿马克债券,自此开启了中资商业银行1境外发债历程。
至2020年1月,共有20余家中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了等值超过2100亿美元(以发行时汇率计,下同)的境外债券,涵盖美元、欧元、人民币、港元等十余个币种。
中资商业银行从国际债券市场上筹集长期资金,既对我国有效利用外资拓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自身融入国际金融规则,巩固和提升了中资商业银行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力。
下文将总结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现状,分析当前发行境外债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现状1985—2019年,中资商业银行境外债券年发行规模由等值0.49亿美元增长到等值273.62亿美元(见图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1%。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资商业银行进入境外债券市场,这与服务实体经济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促进中资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和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乃至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金融规则接轨等众多因素都密切相关。
总体来看,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85—1997年的探索发行阶段、2000—2013年的持续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的常态化快速发展阶段。
(一)1985—1997年:探索发行阶段1985—199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2等6家中资商业银行(或中资控股银行)发行了马克、美元、日元、港元四个币种的境外债券,年发行规模从等值4887万美元增长到等值8.80亿美元。
在此阶段,中资商业银行共发行境外债券21笔,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是境外发债的主体,占累计发行总量31.26亿美元的94%(见图2)。
这一阶段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资,境外发债境内使用,弥补国家建设及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金不足,促进外向型经济增长。
外债风险现状分析报告模板
外债风险现状分析报告模板一、概述外债风险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偿还外债本息时所面临的风险。
本报告对当前的外债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预测。
本报告以财政、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等多个维度,对外债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
二、财政方面1. 外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外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我国外债已达到XX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XX%。
外债规模的增加意味着我国在偿还债务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
2. 债务结构我国外债主要包括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两种类型。
短期外债相对较低风险,但长期外债则具有较高的风险。
当前,我国长期外债占比较高,这意味着在未来偿还债务时可能遇到较大的困难。
三、经济方面1. 债务偿还能力我国经济增速较快,但债务偿还能力仍存在一定压力。
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战等因素对我国债务偿还能力造成了影响。
此外,经济结构问题也可能导致我国在偿还外债时遇到困难。
2.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我国维持外债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相对较高,但存在贬值风险。
如果外汇储备贬值,将对我国偿还外债造成较大的困难。
四、政策方面1. 外债管控政策我国一直在加强外债管控政策,以降低外债风险。
例如,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监管和控制,对长期外债进行合理安排等。
政策的有效执行将有助于降低外债风险。
2. 经济转型政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债务偿还能力。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外债风险。
五、国际形势1.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贸易战、地缘政治风险等。
这些因素对我国外债风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政府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对外债风险也具有重要影响。
外资流入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但也带来了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政府应在促进外资流入的同时,加强对外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对境外放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对境外放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境外放款是指国内金融机构向境外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境外放款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境外放款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互通互联。
境外放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对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来说,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境外放款存在的问题1. 不确定的汇率风险境外放款通常以外币形式提供,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外币贷款存在着汇率风险,一旦本币贬值,就可能导致还款压力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2. 资金流动限制部分国家对境外放款实行了严格的资金流动限制,在外汇管制的影响下,境外放款的还款和资金调动可能会受到限制,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融资。
3. 法律法规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在境外放款中,可能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合同法规定、劳动法律法规等,这些都可能成为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面临的风险因素。
二、境外放款存在问题的对策探析1. 对冲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货币期货、远期外汇、货币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外汇风险对冲。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减少境外放款带来的汇率波动对资金成本和还款压力的影响。
2.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境外放款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措施等,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境外放款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
3. 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在开展境外放款业务时,需全面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保证自身业务合法性和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有效维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三、增强合作与风险分散1. 加强国际合作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境外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境外放款市场,利用对方的资源和优势,建立起健全的跨境风险管理机制,同时推动金融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境外放款的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2. 多元融资渠道借款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引入外资、海外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放款的风险分散,降低对单一金融机构、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提高自身的资金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较大,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及对策。
一、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债务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债务信息。
地方政府在债务发行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给债务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也增加了债务风险。
2.债务审计不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存在审计标准不统一、审计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审计结果不够准确。
由于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判断和预警难以准确进行。
3.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体现在公开的债务数据中,还存在着许多隐性的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变相举债,对外借款、担保和隐性债务等问题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了隐性风险。
1.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披露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信息,包括债务规模、债务结构、还款计划等内容。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了解,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2.规范债务审计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规范和监督,完善审计标准和内容,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债务审计制度,有助于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为预防和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
3.强化隐性债务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和审计,通过各种手段发现和排查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及时制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杜绝变相举债的隐患。
4. 着力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扶持资金,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对外借款和隐性债务的需求。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降低债务风险。
国外政府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政府债务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过高的政府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风险,甚至引发债务危机。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债务化解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债务化解的背景、策略、实践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政府债务化解的背景1.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纷纷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各国政府面临着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不断上升的压力,进一步推高了政府债务水平。
3. 金融危机后财政赤字持续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三、政府债务化解的策略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控制财政支出规模:通过压缩非必要支出,降低政府债务规模。
(2)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提高税收收入(1)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2)扩大税基:加大对高收入群体、跨国公司等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收入。
3.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债务成本: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等方式,降低债务成本。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适当延长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4.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
四、政府债务化解的实践1. 欧洲债务危机自2010年以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引发全球关注。
为化解债务危机,欧洲各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实施紧缩政策: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收收入。
(2)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外债现状及风险分析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87我国外债现状及风险分析邓富娟 郝淑丽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北京 100029基金项目:201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815。
摘要:本文选取2014年~2018年我国全口径外债数据,首先介绍了我国外债规模,再从外债清偿力、结构及动态指标入手分析了我国近年外债现状、存在的风险及其形成因素,最后,提出加强我国外债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外债;外债风险;外债指标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13-0087-02近年来,我国市场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以及诱人的投资回报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资金流入形成我国外债。
外债的增长推动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如果过度依赖或不合理使用外债,很可能弱化银行部门偿债能力、增大债务风险,严重可能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因此,我国要时刻对外债现状保持警惕,注重外债流入规模的同时优化外债结构、监控贷款用途、提高盈利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一、我国外债规模现状外债是指居民对非居民用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作为弥补一国资金不足的手段,属于国债范畴。
图1展示的是近年来外债规模现状,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7799亿美元。
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受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影响,我国外债进入一个快速“去杠杆”阶段,并于2015年达到近年来低点13830亿美元,规模下降了3970亿美元,降幅超过1/5。
2017年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达17579.6亿人民币,相较2016年增长3421.6亿元,截止2018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中国怎么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化解债务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主要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对中国化解债务进行深入分析。
二、政策背景1. 债务风险上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上升。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2. 经济结构调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
3. 财政收入下降: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国际环境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摩擦加剧,对中国经济和债务风险防控带来挑战。
三、主要措施1. 调整债务限额:为防范债务风险,中国政府逐步调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018年起,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实行“余额管理”,即当年债务限额不超过上年余额。
2. 优化债务结构: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化,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融资成本。
3. 推进债务置换: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部分存量隐性债务,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债务压力。
4. 强化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和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 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化解债务提供有力支撑。
7. 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四、实施路径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化解债务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为实施路径提供法律保障。
2. 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和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我国外债风险管理微观基础薄弱,外债企业风险管理滞后。
由于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
这种模式容易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淡化。
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
本次调查中,约有12%的企业在举借外债时很少考虑外债风险问题;88%的企业在举债时考虑了外债风险,但仅有50%的企业设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外债风险管理工作。
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1.企业对外债风险管理意识淡化、重视不够,没有把外债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外债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责任心差,对国际资本市场变化不够敏感。
2.外债风险管理的措施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全面的管理。
未能就汇率、利率、币种及外债与企业的外汇收益是否匹配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不能达到优化外债结构的目的。
3.外债风险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而且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密切相关,多数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企业财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4.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目前还没有根本转变,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尚停留在简单的资金往来、会计处理上,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
运用“借低还高”手段降低外债成本比较直观,较容易得到企业决策层的支持。
但对诸如交叉货币掉期等外债保值避险工具的运用及效果就比较难于理解和评价。
(二)外债结构不合理,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债务成本高,客观上增加了偿还外债的潜在风险。
在我国借用外债的来源构成中,主要是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前两类贷款一般都具有援助性质,贷款的特点是利率比较优惠、使用期较长。
而国际商业贷款属于一般的国际信贷,利息率由市场决定,通常较高,贷款期限也以中短期为主。
因此,若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则势必增加债务成本,增大风险。
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商业贷款的增长,但在我国外债中,外国政府贷款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大的增长变化,而国际商业贷款比重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以2003年为例,国外政府贷款占约13.13%,而融资成本较高的国际商业贷款在50%以上(见表1)。
(三)外债使用效益欠佳,降低了潜在的外债偿还能力。
外债的有效、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增强其偿债能力。
关于外债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外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来衡量。
如果gdp增长速度快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高,偿债能力增强。
反之,如果gdp增长速度低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不高,偿债能力减弱。
比较我国的外债与gdp的增长速度(见表2),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扣除2001年),外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8年,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5年,这说明我国外债利用的总体效率不高,潜在的偿债能力较弱。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我国外债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等基础金融变量的波动会导致我国借用外债的单位面临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增加财务成本。
这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外债的汇率风险是指对外举债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损失。
汇率风险是通过外债币种结构来传导的。
由于外债从举债到偿债之间有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变化莫测,因而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根据汇率风险理论,外债币种结构单一的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汇
率风险较大。
我国外债主要集中于美元和日元,债务负担的风险分散没有很好地体现多元化原则,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化可能造成债务风险,增加我国的债务负担。
尤其是日元债务,因其所占比重偏高,而在我国的出口结汇中比重偏低,近年来日元汇率起伏跌宕,不确定性增加,使我国外债承受了较大的汇率风险。
例如,1990年至1992年的3年间,我国共偿还日本政府贷款161.7亿日元,若按日元对美元145:1 计算,折合1.1亿美元,比按借款时汇率折合的0.7亿美元多支付 0.4亿美元,债务负担增加了0.6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市场利率波动影响,使借用外债单位增加财务成本或损失了盈利机会。
对于借用外债的单位而言,如果在偿还债务时利率上涨,则浮动利率债务的利息成本相应上升,超出了借债时的成本预算;相反,若利率下跌,固定利率的债务无法享受到利率下跌所带来的利息减少的好处,损失了盈利机会。
(五)债务费金配置机制不合理,监督约束弱化,增大了偿债风险。
由于外债管理体制的多渠道和多部门管理,外债的立项、审批、引进、使用多头进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没有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换,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缺少应有的监督,形成了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混乱现象。
首先是外债申报、审批部门只注重向上级分管部门报项目,跑批件,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少过问,从而也谈不上监督管理。
其次是引进的外债项目,根据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专业银行和职能部门的信托投资公司,对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资金使用方向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有的地方对本地外资引进的数量和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更谈不上有效监督。
再次是项目使用单位对外债资金建设性和非建设性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缺少监督,尤其是对外债资金采购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缺少了解,也谈不上有效监督。
二、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和规避的对策
从国外金融风险防范的实践来看,对外债的风险管理必须实行双层风险控制,即政府和外债企业协调配合,双管齐下,灵活的协调外债的借人、使用和偿还,达到“成本最低、适度规模,风险最小、效益最佳,按期归还、保持信用”的外债风险管理目标。
(一)强化外债企业风险监管,提高大中型企业的外债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外债安全是国家整体外债安全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确保对外偿还,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
尽管对外债务人是财政部或金融机构,但事实上,真正的承贷和还贷主体是企业。
在我国的中长期外债中,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中资企业承担了80%以上。
而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承担的债务中,除财政部对外发债和银行调整债务结构的少量外债以外,绝大部分转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一旦企业出现偿债困难,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银行和财政,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是当前中国外债风险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