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痉挛型四肢瘫的运动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6)促通脊柱伸展和两上肢支持能力1:治疗师将患 儿保持伸展位的两上肢拿到其身后,并使前臂呈旋后位双 手支撑于长条凳上(即支撑时两手指尖朝向后方)。这时 治疗师可将控制关键点移至患儿两肩部,施以压迫手法, 防止再次出现屈肌痉挛模式。
28
(7)促通脊柱伸展和两上肢支持能力2:在(6)操 作的基础上,治疗师将控制关键点移至患儿两肘部,握 持两肘部并用力向下方加压,确 保患儿用两手掌支持体 重,防止肘关节再度屈曲。
11
2.诱导髋关节内收肌群和屈肌群进行伸长运动 操作方法:当通过诱导躯干小分节运动手法出现了正常的 伸长运动反应之后,要进行诱导过度紧张的髋关节内收肌 群和屈肌群向伸长方向活动的操作手法。方法是缓慢地将 滚筒向一侧转动,使患儿体重向侧方移动,通过躯干侧方 对体重的负荷来缓解上述部位肌肉的痉挛。操作时要同时 仔细地观察患儿远离骨盆部位的两上肢肌群和胸大肌群的 活动情况,要在确认这两部位肌肉紧张得以缓解后再进行 操作。另外还要注意不要使滚筒滚动幅度过大,以避免给 予过度刺激。同时,向侧方移动体重的操作手法要与患儿 呼吸节律相结合,患儿每进行一次呼吸或两次呼吸进行一 次滚筒的滚动。
14
4.缓解下肢肌肉痉挛的操作方法 (1)患儿仰卧于三角垫上,治疗师使其一侧下肢外展、 外旋,并固定之。然后,用一只手扶持患儿的另一侧大腿 或膝部,另一只手扶持患儿的足底部,使踝关节呈背屈位。 使这侧下肢被动地进行外展、外旋活动和屈曲、伸展活动, 反复地进行两侧交替的操作可缓解下肢肌痉挛和抑制踝关 节跖屈,为将来立位姿势做准备,同时进行屈曲、伸展活 动。
并要在促通姿势紧张正常化的同时进行操作。
4
4.上肢功能障碍 肩与肘关节的可动范围受限以及脊柱肌肉缺乏向伸展方 向的活动,导致上肢许多运动范围受限,如伸向前方、上 举和外展、外旋以及前臂旋后等活动困难。因此使患儿在 空间中应用手的动作发生困难。另外,由于联合反应的出 现,当患儿主动或被动地做某一动作时会与全身的肌紧张 亢进结合在一起,更使两手的操作动作发生困难。同时, 也缺乏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12
缓慢地将滚筒向一侧转动,使患儿体重向侧方移动, 通过躯干侧方对体重的负荷来缓解髋关节内收肌群和屈肌 群的痉挛。
13
3.缓解骨盆周围肌肉痉挛的操作方法:使患儿从 滚筒上移行于床上仰卧于体位,双膝呈屈曲位,治疗师 坐于患儿脚的下方。用双手握持其骨盆处,诱导患儿进行 骨盆的前倾和后倾的运动,即抬起臀部和放下臀部的运动 (桥式运动)。患儿自己进行有困难时也由治疗师被动地 操作这一运动,这样操作方法可以起到缓解骨盆周围肌肉 的痉挛的作用。
29
(8)促通脊柱伸展和两上肢支持能力3:治疗师移动 到患儿侧方,将控制关键点移向一侧肘关节。图中治疗师 移动至患儿左侧,将自己右侧上肢从患儿左侧腋下穿过, 从患儿背后去扶持其右侧肘关节。当患儿骨盆保持垂直位 时,髋关节可自然地屈曲、外展,使内收肌痉挛得以缓解。 这时治疗师要一只手扶持患儿一侧肘关节,另一只手使其 两下肢外展,两足底部着地支持下半身的体重。这一操作 中注意要确保患儿脊柱伸展和两上肢的支持性。
1.诱导躯干小分节运动的操作方法:让患儿沿大
滚筒长轴仰卧于其上,治疗师跪坐在患儿脚处,用两手分 别地、确实地扶持住患儿两骨盆部位,并用自己的下肢和
前臂固定患儿下肢。首先要对患儿予以语言安慰和诱导, 在确认其心理上处松弛状态后操作。
10
治疗师慎重地将滚筒向一侧滚动,使患儿身体体重移 动向一侧。然后将负荷体重侧骨盆向下肢方向牵拉,将非 负荷体重侧骨盆向头部的方向推动,进行将骨盆向侧方倾 斜的运动。操作后再将园滚向另一侧滚动,在患儿身体的 两侧方向上分别进行上述操作,如此两侧交替地、反复地 进行此手法的操作。
26
(5)促通体重左右移动:在(4)操作体位上,向一 侧牵拉患儿一侧上肢,将其体重移向牵向侧坐骨结节之上, 然后恢复由两侧坐骨结节负荷体重,之后再牵拉另一侧上 肢进行上述同样的操作,两侧反复进行,促通体重在左右 坐骨结节上移动。当体重移动到一侧时,该侧躯干侧方产 生了最大伸长活动,同时也诱导头部进行向对侧的矫正活 动。要注意结合体重向左右两侧移动,增强患儿下肢伸展、 外展、外旋模式。在体重向左、右侧移动之际,负荷体重 侧躯干与负荷体重同时,产生抗重力伸展活动,这种伸展 活动是坐位平衡的基础,一定要反复、认真地两侧交替操 作这一手法,直至患儿抗重力伸展活动得以明显改善。
7
7.挛缩与变形 此型患儿多发生变形和挛缩,变形和挛缩在脊柱主要表 现为侧弯、拱背,在上肢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和前臂旋前, 在下肢会出现髋、膝关节屈曲挛缩、髋关节脱位和尖足变 形,随着年龄增长,有时易发生骨折。 治疗原则: (1)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如指导患儿和家长要 避免引起挛缩和变形的坐姿和卧姿,如尽量避免W坐位 、仰卧位的ATNR体位等。 (2)在手法操作时注意多给予用上、下肢负荷体重 的机会,同时要确保患儿进行各种姿势转换动作以及相应 的运动量。 (3)对已经发生的挛缩和变形,要积极与外科医生 配合,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25
(4)促通脊柱伸展:控制关键点转移至两肘关节处, 治疗师首先握持患儿两肘关节部位,使两上肢保持水平伸 展位,然后一边被动地使患儿体轴进行小范围回旋活动, 一边向上牵拉他上半身使其原来后倾的骨盆呈垂直位。治 疗师口头吩咐并诱导患儿自己进行伸展脊柱、使头部保持 在正中位、抬头、竖颈等活动。治疗师也可以将自己一侧 下肢放于长条凳上,用屈曲的膝部顶住患儿胸腰椎移行部, 被动地伸展患儿的脊柱,并进行上肢伸展、外展的练习, 有能力的患儿可在治疗师指导下自己进行。
2
2.呼吸睡眠障碍 因胸廓运动受限而形成特有的桶状胸廓,导致
发声和呼吸能力低下,以及睡眠节律和排泄等生活
节律的障碍。
治疗原则 :
促通肩胛带周围和胸廓的运动功能,改善呼吸
能力,调节生活节律。
3
3.联合反应
患儿身体中肌肉痉挛的分布常有左右差异,因此
常见有非对称体征。因此,临床表现可见障碍轻的一 侧活动多于障碍重的一侧,并可因此而引起联合反应,从 而使全身性的异常肌肉紧张性更加增强。 治疗原则: 治疗师在进行手法操作时以及诱导患儿进行自发运动时, 不要使患儿过分的努力,操作与诱导自发运动都要阶段性 地进行,尽可能应用不能引起肌紧张亢进的抑制性手法,
19
3.促通体轴内回旋 第一步:在使患儿脊柱充分伸展后,一名治疗师握持 患儿双侧骨盆或双侧大腿部位,并使两下肢外展、外旋。 另一名治疗师或患儿家长握持患儿双肩部、上臂或前臂, 并向前方牵拉上肢,使之伸展和上举,同时要注意使肩胛 带呈内收,肩关节外展、外旋的姿势。
20
第二步:在(1)体位上,鼓励患儿进行交替地上举
儿的两下肢之间,将患儿两下肢外展至他可承受的程度, 并用治疗师身体保持这外展位。然后将治疗师的两手放于 患儿背部,尽可能的向患儿头侧牵拉其身体,使其脊柱与 髋关节伸展。
17
(二)俯卧位操作方法 1.促通全身伸展和四肢外展、外旋活动:如果通过上述 仰卧位操作,达到了破坏患儿整体性屈曲模式的目的,使 躯干腹侧面上所分布的屈肌痉挛有某种程度减轻时,就让 患儿沿滚筒横轴俯卧其上,将操作关键点移至两足。使滚 筒沿患儿头足方向转动,同时尽可能地伸展他的脊柱和髋 关节。治疗师两手握住患儿两足内侧,使踝关节背屈,同 时抑制髋关节屈曲,给予滚筒转动的刺激,促通全身的抗 重力伸展活动。
程海波 南昌大学三附院
1
轻、中度痉挛型四肢瘫的主要问题和治疗原则 1.运动量小 全身运动量小,上、下肢运动范围小,特 别是四肢向躯干中央部牵拉运动很少,即使有也表现为定 型的运动。而且,患儿难以适应运动与维持姿势时身体体 位所发生的变化。 治疗原则: (1)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如颈部和躯干部的前屈模式, 促通躯干的抗重力伸展活动,增加患儿本身自发运动的量。 (2)改善运动的内容与质量,从而提高患儿对姿势 与运动变化的适应性。 (3)牵拉四肢使之离开躯干,在促通脊柱伸展活动 的同时扩大肩胛带内收和肩关节外展、外旋的可动范围, 抑制肩胛带向前方突出和向上方牵拉的异常模式。
治疗原则:抑制髋关节等关节的内收、内旋和踝
关节跖屈模式。促通躯干部可动性、髋关节正常屈曲和
外展与外旋运动、体轴内回旋、两下肢伸展位上负荷体
重、两足底负荷体重等能力的发育。
6
6.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低下 日常生活动作自立度低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
长,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立问题会越来越明显。
治疗原则:需要PT、OT、ST、教师、保姆等共同努 力,应用各种方法诱导和指导患儿进行各种日常生活 动作的操作,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得日常生活动作能力。
8
8.视知觉和听知觉功能障碍 视觉和听觉对刺激的反应性低下,尤其是 听觉障碍较多。 治疗原则:首先详细评定患儿对感觉刺激
的反应状态,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阶段性的给
予多样、多量的刺激,提高患儿对刺激的反应 性。
9
运动治疗基本手法
(一)仰卧位操作方法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全身都处于屈曲、内收的痉挛状态, 临床上可见患儿躯干被固定于病态的、似硬直的状态。对 于此类患儿,为了抑制其痉挛,可以按如下操作方法顺序 地进行训练操作。
一侧上肢的运动,用一侧上肢和胸部支持体重,将另一 侧上肢尽可能地高举,两侧交替进行,促通体轴内回旋。
21
4.增加髋关节活动性:为立位准备训练 ,在俯卧位 手法操作1的基础上,让患儿用肘关Hale Waihona Puke Baidu支撑在滚筒上,用 上肢和胸部支持自己的上半身。治疗师跪坐于其脚的部位, 两手分别握持患儿两足部,将患儿两下肢分开呈外展、外 旋位,踝关节背屈位放于自己膝上。这一体位上患儿髋关 节、脊柱、四肢均伸展,踝关节背屈,是为立位的整体伸 展做准备的动作。同时,可以进行使患儿臀部上抬和落下 的运动,增加髋关节的活动性。
15
(2)患儿仰卧于三角垫上,双上肢伸展、并沿身体长 轴举向头顶方向。治疗师跪坐于其脚下方,两手握持患儿 的双足部,使踝关节背屈,并使患儿的两下肢处伸展状态 放于自己的双膝上,让患儿进行抬起、放下臀部的运动。 促通髋关节、脊柱、上下肢的伸展活动。
16
5.促通脊柱和髋关节伸展 治疗师跪坐于仰卧位患
治疗原则:促通脊柱伸展活动,同时扩大肩胛带和上肢 的运动范围。促通两上肢外展、外旋位运动和在这一体位 上负荷体重能力。教给患儿在应用手进行活动时如何将手 的活动从躯干的活动分离开来的方法,从而避免联合反应 的发生。
5
5.下肢功能障碍
屈肌紧张占优势,常呈现出躯干侧屈以及髋关节
、膝关节和两下肢内收、内旋及踝关节跖屈的模式。
24
(3)抑制躯干腹侧面整体肌肉痉挛:前一操作中,当 治疗师感觉到患儿躯干部可动性有所增加和上肢屈曲内收 抵抗减少时,可以让患儿渐渐地抬起上半身,使体重负荷 于坐骨结节之上,形成脊柱充分伸展的坐位姿势,并使患 儿坐于长条凳的一端。这时治疗师将保持患儿腰椎部的两 手移至其胸椎部,进一步使患儿练习脊柱伸展和躯干前倾 姿势。与躯干活动相配合,彻底抑制患儿两上肢屈曲、内 收模式,形成两上肢上举、两肘关节伸展模式。使躯干部 与两侧胸大肌充分伸展拉长,抑制躯干腹侧面整体肌肉痉 挛,使两肩胛带易于向后,两上肢伸展与外旋变得容易, 此手法要反复地进行操作。
22
(三)坐位操作方法 1.凳上坐位 (1)抑制肩胛带前突和上肢内收:让患儿坐于长条凳 上,治疗师站在患儿后方,两上肢从患儿两肩前方伸向下 方去分别扶持患儿骨盆,同时使自己腹部及下肢紧贴患儿 背部。两上肢向后方用力,使患儿的肩胛带向后,并抑制 两上肢内收,使之处于外展位。
23
(2)促通躯干伸展同时提高其活动性:患儿坐于长条 凳上,注意要将体重支持在坐骨结节上,同时使脊柱充分 伸展。治疗师骑跨在长条凳上坐于患儿后方。为了抑制患 儿两上肢的屈曲和内收模式,治疗师可将患儿的双上肢上 举或侧平举,并使肘关节伸展,然后将其夹于自己的两腋 下,两手放在患儿身体后方扶持其腰椎部,通过治疗师身 体反复地前后活动,使患儿反复地练习脊柱伸展和躯干前 倾活动。
18
2.增强上半身的活动性,促通抗重力伸展活动 继1之后,要强化已经促通的要素,促通患儿学习自发运 动。治疗师口头指示患儿做如下动作:将两上肢外展,即 沿滚筒长轴向两侧方伸展。这样可促通体轴内回旋运动, 通过体轴内回旋运动的改善,可以逐渐将肌肉收缩波及到 骨盆带、两下肢、两膝、两足部,进而改善各关节可动范 围。或者是令患儿在前方拍手,这样可增强上半身活动性, 促通抗重力伸展活动。治疗师要通过操作两足来控制由于 患儿自发运动而产生的肌肉痉挛再度增强和代偿模式,渐 渐使两下肢呈外旋位并保持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