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大众哲学有感23页PPT

合集下载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目录第一章绪论2 一哲学并不神秘2 二哲学的真面目8 第二章本体论(世界观)13三两大类的世界观13四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21五客观的东西是什么26六不如意的事31七牛角尖旅行记35第三章认识论40八用照相作比喻40九卓别麟和希特勒的分别46十抬杠的意义52十一由胡桃说起59十二我们所能认识的真理64第四章方法论71十三“天晓得!”71十四不是变戏法77十五追论雷峰塔的倒塌83十六“没有了!”89十七思想的秘密95十八青年就是青年103 十九两种态度111 二十七十二变118 二十一笑里藏刀125 二十二规规矩矩132 二十三在劫者难逃140 二十四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148 关于《哲学讲话》156 著者第十版序1641大众哲学(原名《哲学讲话》)*第一章绪论一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哲学的踪迹可在哲学对干社会生活的关系,始终都是很日常生活里找到密切的。

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都有哲学的踪迹出现,但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习惯了,所以就不觉察,不反省。

假如我们有一个朋友,因为到别处去谋生,或其他原因,与我们离别了五六年,忽然有一天又相见了。

那时我们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的不同。

或者是更苍老了,或者是在知识上有什么进步了。

见面之后,大家自然攀谈攀谈,各人把自己所经过的事件叙述一番,这————* 《哲学讲话》,最早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连载,1936年1 月出版单行本,同年6 月出第四版时,改名为《大众哲学》。

1978年10月三联书店印行新版时,选用的是作者1950年的修改稿。

为了使读者了解《大众哲学》的原貌,现在选用的是第一版。

解放前出过的三十二版中,作过较大修改的是第四版和第十版,现将这两版的序言附在后面。

2时就更有很多的事情使我们发生感触,我们看见在这五六年的期间,大家周围的人,有的长大了,有的死了,倘若我们的周围是商店,是工厂,我们又看见它们有的已经倒闭,有的繁荣起来,有的不死不活的支持着门面。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大众哲学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大众哲学心得体会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评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途径。

无论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但目前,大众化却遇到很多困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正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演化困境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现实,最终也要实现现实。

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不仅是马克思的初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要求马克思关注现实,从中学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福利而奋斗的理想,在中学毕业论文中他就写道“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1835年他进入波恩大学,专业是法律,但他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哲学的学习上。

马克思一开始就反对宗教神学,肯定人的作用,他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根本的否定,使批判从天国回到尘世。

这奠定了其哲学为大众服务的最根本基础。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工作,在这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反对普鲁士王国限制人民的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公开揭露封建势力对劳苦大众的剥削,为劳苦大众申辩,批判封建国家的本质。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哲学一开始就有服务大众的取向。

在后来的斗争中,他支持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认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将会开创一个新世界,而这个新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届时剥削被消灭,人们克服异化实现真正地复归。

“不消灭哲学,就不能使哲学成为现实,同样“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消灭哲学。

而最好实现哲学的途径就是哲学的大众化。

不仅在理论上,在现实活动中,马克思也积极参加各种工人运动,在晚年的著作中,也始终贯穿大众解放这条线。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演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无论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2)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2)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2)大众哲学心得体会篇二浅谈哲学大众化问题【摘要】哲学从它传入中国之初就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文章从哲学开始对中国大众产生影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点入手,分析哲学本土化和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这种关联中探索哲学本土化和大众化的核心。

试图论证哲学大众化的核心在于:哲学精神必须同儒学精神存有内在共性。

【关键词】哲学大众化科玄论战哲学实践性193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以阐述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认识论内容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范畴为主要任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然而至今,哲学这个词汇及其基本精神究竟是什么,大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其原因是缺乏对哲学精神的领会,这使得哲学大众化必须开拓新的途径。

哲学大众化的问题即哲学本土化的问题尚庆飞认为,哲学大众化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哲学“化”大众;一是大众“化”哲学。

①前者是指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大众;后者是指用大众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哲学。

哲学虽然超越现实,但也是基于现实的,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因此,真正的哲学并不是远离大众。

当强调哲学大众化的时候,也恰恰说明哲学同其受众之间存在着思想基础上的距离。

所谓哲学大众化,理应是任何一种形态的哲学同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

但哲学大众化并非让大众性的东西“化”掉哲学的精神内核,故而哲学大众化的任务首先是哲学“化”大众。

哲学大众化的基础是哲学能够适应大众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哲学本土化历程对哲学大众化的启示科玄论战首次使得哲学本土化、大众化。

哲学的大众化始于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思想革新运动和思想论战之中,其中包括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现代中国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文化运动和科玄论战。

科玄论战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场论战波及范围之广泛,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空前的,参加这场思想大论战的主角分别是以弘扬中国传统儒学为特点的“玄学派”,弘扬科学、民主等思想的“科学派”,还有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派”。

用哲学智慧感悟人生ppt课件

用哲学智慧感悟人生ppt课件
用哲学智慧感悟人生
哲学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
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 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 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 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 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 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 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 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问底,是哲学的另一个学科特点。
当然,作为爱智的哲学,它不
仅仅说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智慧,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它表明了人类对智慧的一种态度,
一种立场,一种爱的立场。
黑格尔:
“如果你想把葱皮剥开看看葱的本质是什么, 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即使你把整个葱都剥 光了,也不会看到葱的本质…”
哲学家通常思想的都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思得 也很“根本”,于是就把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到了极端, 后人若要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再走老路,因为那条路已经被 前人走“绝”了,他只好换一条路走。所以,哲学并不只有 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 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 整的哲学图画。换言之,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 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具体的鸡
PK
抽象的鸡
1.作为爱智慧的哲学之“爱”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Philia、 Eros、Agape,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
1 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情怀
2 Agape,代表博爱,也是宗教里边所讲的无私的爱。
3
Philia则是友爱,它理性、温和、不思占有。和Philo是同一个字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习和研读时 ,总被其吸引 ,不知不觉 中读完一章又一章 内容 ,也就是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大家解开了马克思 主义 的神秘面纱 ,掌握 了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吸 引力 和影响力 。不 仅如此 ,通过学习 《 大众哲学》 所掌握的思考问题、分 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方法 ,既能用于统筹安排好各科课程 的学习 ,研究谋划 学 习方 法和学习策略 ,也能应 用于 日常 生活 ,包 括处 理好跟 老师 同学 关系 等 ,对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 、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百 科 论 坛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化 j 的 典 范
— —
读 艾 思奇 《 大众 哲 学》
辽宁 北镇 1 2 1 3 0 0 )
范乃心 ( 北镇市高级中学
摘 要 :艾思奇是我 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 育家和革命 家。《大众哲学》 为艾思奇 的代表 作,是 马克思主 义中 国化、大众化 的经 典文献 ,影响一批 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当前 ,青年学生研 读 《 大众哲 学》,不仅要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 本理论 ,J E-  ̄, v , 中理 解、感悟和践行 艾思奇忧 国忧民的爱国情 怀。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哲 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艾思奇 ,原名李生萱 ,是我 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教育 家 和革命 家。《 大众哲学》 为艾思奇 的代表作 ,该书是我国上世纪 3 O年 代传播 马克思 主义最通俗 的理论著作之一 ,至今仍 多次再版 ,对广 大 青年了解 马克思主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 、研究 马克思 主义发挥 了重要 作用 ,产 生 了极 大 影 响 。
《 大众哲学》 赞誉有加 ,1 9 3 7年 l 0月 艾思奇 奔赴延 安时 :毛 主席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考——读艾思奇《大众哲学》

路 。正是 由于《 大众 哲 学》的 出现 , 一种 全 新 的 方 用 式 开启 了高深 莫测 的神 圣 的哲 学殿 堂 大 门 , 把哲 学
推 向了人 民 , 燃 了无 数 人 尤 其 是 青 年 们 心 灵 的 火 点
神 圣 的学术 研究 成 为 自己挣钱 的工 具 , 得 搞研究 、 使
国 的确 起 到 了 “ 众 ” 的作 用 , 初 版 后 的 1 大 化 在 0年 间再版 3 2次之 多 , 见 其 影 响 力 之 深 , 受读 者 喜 足 深 爱 ,大 众哲 学 》 《 真正 地让 “ 学 ” 种 以往 只在 书 斋 哲 这 里 的貌 似深 不 可测 的抽 象物 走进 了广大 人 民尤其 是 青 年们 的现 实 生 活 中。从 《 众 哲 学 》 版 的背 景 大 初 来看 , 当时正值 抗 日战 争 前 期 , 日民族 矛盾 尖 锐 , 中 国难 当头 , 匹夫 有 责 , 是 由于 当时 没有 科学 理论 的 但
[ 中图分 类号 ]B 7 [ 献标 识码 ] [ 章编 号 ]62— 43 2 1 )4— 0 1 O 2 文 文 17 37 (02 0 0 1 一 4


前 言
放区投身革命的, 由此可见《 大众哲学》 的影响是何 等 的 巨大 。
《 大众哲学》 是艾思奇 同志在 2 0世纪 3 0年代 写 成 的一本 哲 学读 物 , 正如 它 的名字 , 在 当时 的中 它
冢 口 吧入 . r U
厶 l 卜 -蒯 ~ u 厶上 t 瓜
Jr , -加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大众 化 的思考
— —
读 艾 思 奇《 大众 哲 学》
肖 霜
( 中共广 东省 委 党校 , 东 广 州 5 0 5 ) 广 103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大众哲学》读后感从前哲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深奥,使人太难以理解。

中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

可是当时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

慢慢的到了高中我们开始接触到了所谓的哲学,当时政治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深奥,让人感觉很难理解,有时书中的一句话都要反反复复思考好几遍才能够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象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

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大众哲学》也称《哲学讲话》,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通俗的笔法,运用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从一件件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语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学知识。

这样使人很易懂,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

例如作者在关于唯心主义的议论中,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导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其荒谬性显而易见!以前教科书只教给我们唯心是错误的,但是为何错误?曾听说唯心主义最后都会导向宗教,其原因何在?现在我找到了答案。

哲学不仅是为了看清世界,更是为了改变世界,在改变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发展的科学。

可是中国有个可怕的倾向,就是把什么都形式化,如政治课。

其创新从何谈起?尤其是哲学。

2018-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9页)

2018-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9页)

2018-大众哲学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有些哲学是抽象的,有些并不是,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众哲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大众哲学读后感【1】
在外祖父的极力推荐下我买了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并带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开始了对哲学的学习。

没想到这本书很快就打动了我,并深深的吸引了我。

作者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让人很轻松地就能读懂。

原来,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哲学思想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学习哲学能让我更好地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一、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

201X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李姓学生驾车撞死人后不但不慌张,反而叫嚣“我爸是李刚”。

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有感

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有感

龙源期刊网 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有感作者:杨敏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摘要:《大众哲学》作为艾思奇众多哲学著作之一,在中国的30年代引起了剧烈的轰动。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初步探索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不朽之作,该书以生动活泼的风格拉近了生活和哲学的距离,让哲学融入了大众。

《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的老百姓起着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哲学研究与宣传中,《大众哲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艾思奇;《大众哲学》;通俗化;大众化艾思奇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伟大的哲学理论宣传事业。

虽然他已经逝世多年,但是他却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一直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中我们的哲学事业继续前行。

一、家学渊源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出生于1910年祖国的南疆—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早期元老,参加孙中山同盟会,策动了辛亥革命的滇南起义,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战争。

早在1905年的时候,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期的学生,研修过中国哲学,很早就教艾思奇读一些哲学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等,父亲曾经对他说:“哲学是一切学术的概括,欲研究事物至理,宜都些哲学著作为宜。

” [1]艾思奇的哥哥李生庄曾经就读于东南大学,学的是西洋哲学,经常像艾思奇介绍从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使艾思奇很早就知晓了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之名。

这些无不影响着少年时期的艾思奇。

父亲和哥哥耳濡目染的影响,使青年的艾思奇很早对哲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也为他在以后进一步探索哲学道路引领了方向。

艾思奇的父亲一生勤奋正直,爱国爱民,而且对自己子女及其严格,他曾说:“从政宜勤,理财以清,对己以苦,待人以诚。

”[2]良好的家风,父亲的严格要求和博学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艾思奇日后的勤俭节约,兢兢业业,关心穷苦大众的品质,也为他以后写下《大众哲学》等不朽之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新大众哲学》有感

读《新大众哲学》有感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易懂的例子回答了这个当今大众困扰
敏感的时代问题。后面接着引用了邓 小平的一段话,把矛盾问题的普遍性
解释得通俗易懂。
紧扣中国特色 接地气
二是结合毛泽东理论思想及结合老祖宗留下的古代文化思想。
例如: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节时,形象地采用了毛泽东的一分为二
的观点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还通过《三国演义》里面的“天下
读 书
信念+能 量
——读《新大众哲学》有感
Part
1 2
《新大众哲学》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rt
读《新大众哲学》感受
Part
3
对实际工作的启示
读 新大众
哲学
Part One
《新大众哲学》简介
《新大众哲学》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 长、党组书记王伟光 主编,多位哲学家历 时4年通力合作完成的, 于2014年9月26日正式 出版。 《新大众哲学》这套书共7 语言通俗简洁凝练,每 本,近80万字,分为总论 个哲学问题都是用浅显 篇、唯物论篇、辩证法篇、 生动的故事非常透彻地 认识论篇、历史观篇、价 进行讲解。 值论篇和人生观篇。
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读 新大众
哲学
Part Two
读《新大众哲学》的感受
紧扣中国特色
新 大众
哲学
1
接地气
聚人气
紧贴大众人心
2
彰显自信包容
3
增底气
1
紧扣中国特色
接地气
紧扣中国特色接地气
一 是 从 革 命 话 语 权 到 建 设 话 语 权 的 转 换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

大众哲学心得体会篇一:大众哲学读书心得二《大众哲学》读书心得二哲学并不神秘提起哲学,有的人会想到旧社会大学校教室里的一种难懂的课程,也有的人会想到算命先生。

许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或者是一种谈命运说鬼神的思想,以为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远,普通人绝难过问。

其实,哲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太习惯了,太觉得平淡了,因此即使有哲学,如果不仔细反省和体会一下,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

例如你有一个朋友,抗日战争以后和你分别七八年,现在又相见了。

这时你作何感想?你首先就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不同,你觉得他的面容多少有些苍老了,但是,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磨折,你会看出他的思想知识更进步,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了。

你们再攀谈攀谈,把七八年来各人的经历再叙述一番,就会使你有更多的感触。

你会觉得一切都不同了。

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

希特勒没有了,墨索里尼没有了,在中国的领土上也没有日本军队横行霸道了。

中国有很大的地方成了解放区,广大的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翻了身,另外的地方却仍在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之下,在那里,美帝国主义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位,蒋介石的国民党代替了汪精卫的国民党的地位,广大人民遭受着比以前更厉害的压迫和痛苦,也更加积极更加团结地要起来反对这种压迫。

就你们以前的朋友亲戚的情况来说,变化也很多。

有的由小孩变成了青年,有的由衰老而死亡了。

有的参加过抗战成了英雄,有的成了牺牲者,有的发了国难财或者胜利财,有的穷困失业。

总之,你们会感到一切和以前都有不同,你们会觉得在七八年的时间过程中,有的事物新生出来,有的事物毁灭了,有的事物正欣欣向荣,成为新世界的主人,有的事物衰老没落,或者奄奄一息地进了坟墓,或者正在做疯狂的临死挣扎。

这一切现象会使你们感动、叹息、兴奋,并且在你的头脑里,深深的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大众哲学》也称《哲学讲话》,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大众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大众哲学读后感篇一在外祖父的极力推荐下我买了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并带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开始了对哲学的学习。

没想到这本书很快就打动了我,并深深的吸引了我。

作者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让人很轻松地就能读懂。

原来,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哲学思想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学习哲学能让我更好地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一、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

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李姓学生驾车撞死人后不但不慌张,反而叫嚣“我爸是李刚”。

这一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现象是对正义的公开宣战,是对道德的公开藐视。

同时,我们在网上也时常看到某某学生开着豪车上学,某某学生的官儿父母开着公车接送小孩等新闻,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透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一些实质的东西,它是官位思想的副产品,更是有权集团利益受保护的具体表现。

二、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形式和内容的内在关系,首先表现在内容的优越地位和决定作用上。

因此一定的内容要求一定的形式,并且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它所要求的形式。

三、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四、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ppt精品课件24PPT23页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ppt精品课件24PPT23页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 题ppt精品课件24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பைடு நூலகம்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众哲学》读后感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

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

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

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

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

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使一般人很难以理解,这样自然就会感觉哲学很深奥了。

艾思奇作为一位革命战士,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方面,其历史地位,应该说巳得到了公认。

尽管,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然而这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他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也难以取代他的历史地位。

艾思奇并非没有弱点和不足,人无完人。

然而,我们同样应当指出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艾思奇,他的历史地位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大众哲学》时期就已经奠定。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群众哲学读后感1看了敬一丹的《那年那信》后购置了艾思奇的《群众哲学》,书中的内容正如所说有些陈旧,有些观点也是不完备的,也是有缺点的,但是我们读书要看主要思想,取其精华。

记录几点主要观点,待将来消化汲取,由于读起来很费劲,这本书读了三天了。

阳光明媚,一杯茶,一本书,生活如此美妙。

一、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熟悉或根本看法,也就是世界观二、哲学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思想方法。

讨论哲学就是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正确的哲学思想,是要能够正确的反映整个世界进展的总规律。

四、各种人之所以有不同的世界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每个人的来时路不同〕五、唯物论把主观精神放在其次位,认为人的心愿假如违反物质规律,就没有丝毫作用。

但是,并不是说人的心愿的作用完全要被否认了。

人的思想假如能够与事物的规律全都,假如能熟悉这规律,适当的利用这规律,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气,利用这些规律学问,去转变世界上的事物,就能制造很多新的事物—P70〔和如今大家常常提到的风口是不是有些关联〕六、凡事必需认真调查,仔细讨论,才能熟悉事物规律,正确地解决问题〔下一些苦功夫调查讨论〕七、反映论:这种反映,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熟悉事物的全部,每一次熟悉,都有肯定的限制,都只能熟悉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的面貌。

这样一步步到达把握全部的熟悉。

〔人的熟悉可能发生错误,避开错误,必需有正确的方法、观点和阶级立场〕八、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感性熟悉:由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熟悉。

〔阅历主义〕理性熟悉:了解、理解来熟悉。

〔教条主义〕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有亲密的联系,不能分开,不能偏废。

把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对立,不留意事物中间的联系,这种看法在哲学上叫做形而上学的方法。

感性熟悉的积累,是理性熟悉的桥梁。

不能说很多感性熟悉积累起来就成为理性熟悉,需要思索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概括作用〕在实际行动中,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感性熟悉和正确的理性熟悉,哲学上叫做“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