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要求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z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v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 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是指所有药物
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版
物 使 用 率
急诊患者 急诊患者使用 =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使用率 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使用 =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 同期出院总例数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100% 同期急诊总人次 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次 ×100%
≤ 40 % ≤ 60 %
每月接受 处 1 方 1 点 例 评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 50 份处方(或 50 条医嘱) 的医师比 的医师比率 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人次 处方点评 100% ≥25%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 =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人次 ×
说明: 1. 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办法》办理。 2.表格中的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定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 个/低倍视野) 、肺泡 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防用抗菌药物比 例
抗菌药物百分率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总例数
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 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I 类 切 口 手 6 术 预 防 使 用
Ⅰ类切口手 术预防用 抗菌药物 疗 程 ≤ 24 小时的百 分率 Ⅰ类切口手 术预防用 抗菌药物 I 类切口手术前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 0.5-1.0 小时内给药例数 用药时机合理率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100% 100% 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疗程≤24 小时百分率 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24 小时的例数 同期 I 类切口手术预防 用药总例数 ×100%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评估是否根据具体病原体的特征和抗菌谱选择了适当的抗菌药物。
这包括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局部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患者特定的因素。
2.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用于正确的适应证。
抗菌药物应仅在经临床判断或实验室检测证实存在感染或合理怀疑感染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用于预防或无必要的情况。
3.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否根据具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类型和患者特点进行了合理调整。
剂量应足够高以达到疗效,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点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在合适的时间点开始使用。
应尽量避免无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治疗,并在临床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使用。
5. 抗菌药物使用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例如病原体的根除、炎症的缓解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从而促进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耐药的风险。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抗菌药物是当前医疗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一、消耗量抗菌药物的消耗量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每个科室或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的数量,可以了解到不同医疗机构和个体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进而针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管理。
二、DDD值DDD值(Defined Daily Dose)是一种定量指标,表示患者在一天内应该使用的标准剂量。
通过DDD值可以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避免过量或过少的使用,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耐药监测耐药监测是抗菌药物监测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监测不同类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估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定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四、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适、皮肤瘙痒、过敏等情况。
及时监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五、抗菌药物消耗结构抗菌药物消耗结构的监测可以了解到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包括广谱抗菌药物、狭谱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等。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消耗结构,可以评估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监测指标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的重要工具,可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按照监测指标进行用药监测和评估,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一种抗菌药物使用评价指标,该指标可以定量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评价和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DDD值作详细的解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人口中使用抗菌药物的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反映某个区域、医院或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越高,表示该地区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越严重。
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需要被评估和监测的,以便发现并纠正存在的不足之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单位通常是每百或每千人口年使用剂量。
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科室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关研究表明,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区或偏差,比如抗菌药物任意使用、长时间使用、大剂量使用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从而增加抗菌菌株的产生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导致一些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失效,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健康状况。
抗菌药物DDD值抗菌药物DDD值又称为抗菌药物日剂量,是指一种抗菌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标准日剂量,通常以mg或g为单位。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会随着患者的疾病状况和治疗反应不断调整,因此抗菌药物DDD值仅能作为一种参考值来衡量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抗菌药物DDD值的计算方法是:DDD = (总卖出量/总疗程)x (1000/规定日剂量)。
其中,总卖出量包括抗菌药物的零售量和批发量,总疗程是指所有服用该药物的患者的疗程总和,规定日剂量是指该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标准日剂量。
抗菌药物DDD值能够有效地衡量某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它既反映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关注程度,也反映了患者的实际需要。
抗菌药物DDD值还可以用来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比较,以评估其使用强度和合理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当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内容:一、指标1.临床应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等。
临床应用指标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
临床疗效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包括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能够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4.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预防措施等。
不良反应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
二、要求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应以靶向治疗为原则,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
应根据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确定使用途径,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3.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时调整临床应用策略。
应建立完善的细菌敏感性监测系统,进行定期的药敏试验,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4.严格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监测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了解和处理不良反应。
5.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具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于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和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24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24版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是针对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对于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减少耐药菌株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于2024版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解读。
一、评价指标:1.抗菌药物使用率:对医疗机构内开展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计算出抗菌药物使用率。
该指标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治疗原因和抗菌药物选择情况: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治疗原因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情况。
该指标对于评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推广优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进行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
该指标对于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合理推广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4.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和费用占比: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进行统计,以及抗菌药物费用占医疗机构总费用的比例。
该指标对于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求:1.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系统,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耐药菌株监测和感染控制。
2.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和临床效果。
3.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严禁滥用抗菌药物,避免菌株耐药的发生。
4.推广规范化治疗方案:医疗机构应推广规范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的风险。
5.加强抗菌药物费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占比。
6.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自觉性和合理性。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实施,能够帮助医疗机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发展和传播,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精品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3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0%≤20%≤10%≤25%≤5%≤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40%≤50%≤10%≤50%≤10%≤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60%≤70%≤40%≤60%≤5%≤60%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0DDDs≤40DDDs≤40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5DDDs≤40DDDs5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精品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精品.精品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8静脉输液使用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1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5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80%精品11处方点评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说明: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衡量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1.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较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或者患者存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
较大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频繁,需要进一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3.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种类分布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否合理。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应该基于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选择地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而非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
过长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增加耐药菌株的出现风险,应该及时评估并适当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5. 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临床诊断情况。
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
者应该严格遵守指南和规范,基于适当的临床诊断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可以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附件1
抗
说明:
1.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得抗菌药物品种与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走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2。
表格中得空白项,表明该指标未设走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相关指标数据得统计、分析工作。
3 .表格中所称合格标本就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 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 /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与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
4.表格中第8项〃静脉输液使用率**、第9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就是指所有药物得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得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一、背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表是必要的。
二、指标分类为了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我们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是否参考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进行选择?-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基本情况、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选择?2. 抗菌药物的剂量- 是否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剂量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剂量调整?3. 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长-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使用时长?- 是否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相关标准进行使用时间的控制?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使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是否根据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 是否考虑了不同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联合用药的选择?5.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反馈- 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与评估?- 是否及时反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结果给医务人员?- 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三、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审查患者病历与抗菌药物处方记录- 进行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 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的药物流向监测四、结论通过制定和使用本文档中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可以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本文介绍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的指标和要求。
其中包括抗菌药物品种数、品规数量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七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品种数指的是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品种数。
同一通用名称的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两种,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不超过两个,注射剂型不超过两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等可不计在品种数内。
不同级别医院的要求有所不同,XXX、儿童医院和精神病医院要求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要求不超过35种,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普通医院要求不超过40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指的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比。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应该控制在一定比例内,不同级别医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三级医院要求不超过20%,二级医院要求不超过25%,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普通医院要求不超过5%至2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指的是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比。
要求控制在一定比例内,不同级别医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三级医院要求不超过20%,二级医院要求不超过20%,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普通医院要求不超过1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指的是急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比。
要求控制在一定比例内,不同级别医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三级医院要求不超过40%,二级医院要求不超过60%,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普通医院要求不超过40%至6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指的是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比。
要求控制在一定比例内,不同级别医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三级医院要求不超过40%,二级医院要求不超过50%,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和普通医院要求不超过10%至20%。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z.
..
.
..
...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原则上 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 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 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防 Ⅰ类切口
使 手术预防
用袋(瓶)数 接 接受抗菌 受 药物治疗 抗 的住院患 1 菌 者抗菌药 0 药 物使用前 物 微生物(合 治 格标本)送 疗 检率
z.
..
.
..
...
≥30%
的 接受限制 住 使用级抗 院 菌药物治 患 疗的住院 者 患者抗菌 抗 药物使用 菌 前微生物 药 (合格标 物 本)送检率 使 住院用特 用 殊使用级 前 抗菌药物 微 患者病原
%%
≤5%
≤20%
z.
..
.
..
...
物 急诊患者 使 抗菌药物 用 使用率
≤≤
≤
40 40
≤10% ≤50% ≤10%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
%%
率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
≤
60 60
≤40% ≤60%
70%
%%
≤5%
≤60%
≤
20DDDs
≤40 ≤40 ≤40
住院患者抗菌药
≤30 (按照成 ≤5
是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
z.
..
品规
注射剂型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表评价指标1.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根据疾病类型和细菌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剂量合理性: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抗菌药物剂量。
3.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性:在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使用的时机。
4. 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性: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清除时间,确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5. 抗菌药物使用途径合理性:根据疾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途径。
6. 患者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合理性:对于需要治疗的感染性疾病,进行敏感性检测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
7.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合理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合理性:对于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监测和处理措施。
9. 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记录合理性: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
评分标准- 每个评价指标根据合理性程度进行评分,分为: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
- 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3分,表示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
- 基本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2分,表示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但还有一些改进空间。
- 不合理:评价指标得分为1分,表示不符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求,需要进行纠正和改进。
总结本评价标准表旨在评价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在医疗实践中起到指导和评估的作用。
通过评价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发现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请让我知道如果您需要任何进一步的帮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
在术前0.5-2小时之内
3
未在术前0.5-2小时之内、术前未用
0
9
围术期(含侵入性有创检查如膀胱镜)给药疗程
清洁手术
10
24小时内
10
大于24小时,48小时内
5
超过48小时
0
清洁--污染手术
48小时内
10
大于48小时,72小时内
5
超过72小时
0
污染手术
3-7天
10
7-8天
5
超过8天
0
说明:
1.将一个用药目的统计为1例次用药,并对每个用药例次进行一次评价打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
序号
评价项目
总分
合理
分值
基本合理(空白处不评价)
分值
不合理
分值
1
治疗/预防是否有指征
10
有指征
10
无指征
0
2
初次开药、改药、停药有病程记录分析或说明
2
有与医嘱相对应的用药、停药、改药的病程记录详细分析或说明。
2
说明不详细或不对应医嘱
1
无分析或说明
0
3
依据病情或药敏结果开药、改药的及时性
2.如评价为无指征治疗或预防给药,其它项目不予评价,该例次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为0分。
3.如果一个病例中出现多例次用药取其评价平均分。
4.评价一个用药例次所涉及的评价项目,未涉及项目直接得分。
2012 7 18
3
所选药物的作用特点与感染、可能感染的病原菌、药敏、病生情况不符合
0
10
治疗或内科预防用药疗程
3
符合病情需要,停药指征明确,依据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
购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
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
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
3 抗
菌
药
物
门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
20
%
≤
20
%
≤
20%
≤10% ≤25% ≤5% ≤20%
使用率急诊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
40
%
≤
40
%
≤
50%
≤10% ≤50% ≤10% ≤20%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率
≤
60
%
≤
60
%
≤
70%
≤40% ≤60% ≤5% ≤60%
4 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强度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
者平均住院天数
≤
40
DD
Ds
≤
40
DD
Ds
≤40
DD
Ds
≤30
DDDs
≤
20DDDs
(按照成
人规定日
剂量标准
计算)
≤5
DDDs
≤40
DDDs
5 I类切口手术预
防用抗菌药物
比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
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
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
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
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 I类
切
口
手
术
预
防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合
理
情
况
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疗程≤
24小时的
百分率
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时机合
理率
100%
Ⅰ类切口
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
物品种选
择合理率
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
8 静
脉
输
液
使
用
率
门诊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急诊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
使用率
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1 0 接
受
抗
菌
药
物
治
疗
的
接受抗菌
药物治疗
的住院患
者抗菌药
物使用前
微生物
(合格标
本)送检
率
≥3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接受限制
使用级抗
菌药物治
疗的住院
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
前微生物
(合格标
本)送检
率
≥50%
住院用特
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
患者病原
学(合格
标
本)检查
百分率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