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内容简要
体育保健学
一.名词解释: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2.运动缺乏:运动缺乏的含义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应激刺激、不运动或很少运动。
每周运动不足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分钟,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min,则为运动缺乏。
3。
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
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
4.医务监督:运用医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的内容和方法,对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包括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观察,评价其发育水平,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5.哈佛台阶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所能持续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的速度来评定心肺耐力的实验。
6。
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简单易行的医学检查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7。
运动性蛋白尿:因运动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8。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具有携氧功能的含铁蛋白质。
9.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以至于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10.完全蛋白质:是指蛋白质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它们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也称为优质蛋白质11.合理营养膳食:是指对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
12.运动性中暑:由于体温过高(40。
C~42.C),身体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身体虚脱直至衰竭.13。
运动性低血糖症: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血糖降低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冷汗等不适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死亡,常见于长跑、马拉松、长距离滑雪、滑冰和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以女性多见。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绪论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2、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
3、我国体育保健学课程建立于1982年。
第一章4、1984年制定了第一部部颂《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从此确立了体育保健学的学科体系。
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给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6、1968年:社会幸福感、社会属性;1978年:基本人权;1989年道德健康7、三维健康: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
8、健康可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9、人具有双重属性,即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说自然科学的体育观主要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的话,那么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观主要是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
10、适量运动标准:运动时的平均心率在120~150次/min之间波动,锻炼时间达到20~60,每周至少运动3~5次,才能取得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
11、运动缺乏:每周运动不足三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min,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mi n,则为运动缺乏。
1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急、慢性中毒(2)致癌作用(3)致突变作用(4)致畸作用(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3、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1)热环境: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佳体温是37.2℃,骨骼肌的温度是38℃14、简答题:冷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优点:坚持在冷环境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提高耐寒力,有利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进一步加强。
缺点:经常在冷环境中锻炼可以加速机体对寒冷的适应,但如果长时间曝露在寒冷的环境,低温的刺激也会使机体发生损伤,这种损伤包括局部性损伤(冻伤)和全身性损伤(冻僵)。
13、填空题: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包括运动场馆修建时位置的选择、坐落方向、采光和照明、通风、采暖和降温等。
体育保健学
五、学习要求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正确理 解人体结构与机能之间,有机体局部与整体之间是统 一的,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 响的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影响结构。体育锻 炼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的。
越高,被机体吸收也越多,营养价值就越高。
3.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相互间的比例
从食物中摄取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 比例越接近人体需要模式,愈容易被人体所利用。
4、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的生物价指表示食物蛋白质在机 体内真正被利用的程度。它是评定蛋白质营 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当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 食用时,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相互 配合、补充,改善了氨基酸的比例,从而使 混合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这种现象称蛋白 质的互补作用。
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意义在于掌握体育保健学 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在体育专业学习期间 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以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教 学和运动训练水平
三、体育保健学的任务
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卫生学、 养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
1、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 练水平,为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 科学依据,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4、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多种功能 (1)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缺乏 时会出现发育水平低下、皮肤水肿和湿疹等;
(2)促进脂肪运输和代谢,对预防 脂肪在体内 堆积和冠心病有积极作用; (3)与精子形成、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5、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二)游泳池(场)
池水卫生是游泳池(场)卫生的关键,池水卫生 要求与饮用水基本相同,为使池水达到以下要求,就 应经常换水、消毒和清洗泳池。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病灶或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预防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自我监督: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运动性脱水:是指人们由于运动而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的现象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代谢状态,即身体完全安静、松弛、无体力、脑力劳动和在室温18-25℃状态下的代谢状况。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休息和调整后可以恢复到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引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临床上将二者合称为心肺复苏术。
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一级危险因素,包括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应急刺激,不运动或很少运动。
即每周运动不足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0分钟,运动强度偏低,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每分钟,则为运动缺乏。
运动应激综合症: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营养:是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中水”: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
能量:指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各部分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一个量的渐变过程。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名词解释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纵歌行的应用科学2.健康管理:对于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促健康咨询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4.运动缺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级危险因素5.按摩:又称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李勇专门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体表部位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已达到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防止伤病和增进健康的自然物理方法6.医务监督:运用医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的内容和方法,对从事体育运动的人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观察评价其发育水平,训练水平,健康状况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7.运动性疾病: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异常,常见的有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某些心律失常运动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运动性贫血、运动性高血压、低热、运动员肝脏疼痛综合症及停训综合症等。
8.食物的生热效应:进食后数小时内发生的超过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几千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9.运动处方: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的锻炼的一种方法(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填空题1. 缺乏各种维生素容易引起什么问题?(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合理化行是不同,使其各具特色的生理功能),唐亮补充不超过8%.2. 按摩的作用是什么?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的状况,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提高肌肉收缩能力,改善关节的灵活性3.急性闭合性软组织的处理方法?早期: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中期:热疗和按摩;晚期: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4.环境的构成:热环境,冷环境,高原环境5.高血压,低血压的许定标准有哪些:6.营养素包括哪些:蛋白质,之类,碳水化合物(糖类)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有水,纤维等7.肌肉痉挛的发病机理:寒冷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舒缩失调,疲劳8.出血量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保健 总
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3.基础心率:安静、室温条件下,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4.过度疲劳: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5.运动性血尿:是指健康人在运动过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单找不到其他原因。
6.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7.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食物混食,由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互相补充,而能更接近人体需要量的比值,使生物价值得到相应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必需脂肪酸:有几种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实物供给,称必需脂肪酸。
10运动性脱水:指人们因为运动而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的现象。
11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12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不相适应,以至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絮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13运动性冻伤:当外界温度过低时,由于身体内支配和控制体温的中枢功能降低,引起体温的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局部冻伤。
14运动性猝死: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 内意外死亡。
16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和医疗体育。
17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18.WTO在1989年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19.中暑的一般类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20.冻伤按轻重程度分为三度一度冻伤(红斑级),二度冻伤(水泡级),三度冻伤(坏死21.三良好: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体育保健学
一.名词解释1.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2.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3.第一状态:健康状态4.第二状态:疾病状态5.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6.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7.体适能:是指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如温度、气候变化获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是指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运动锻炼获得的。
8.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身体的高度、宽度和重量的逐渐增加。
9.发育:是指人的各组织器官及系统的不断分化,形态逐步完善,功能逐渐成熟,包括心理和智力的变化,是一个质的渐变过程。
10.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中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1.营养素: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营养素。
1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
13.关节脱位:凡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
14.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人员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伤病者的自主呼吸,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
15.休克:使人体遭受体内外各器官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
16.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体操、足球、垒球和棒球等运动中,也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常见损伤。
17.完全再生:损伤组织的愈合是通过组织再生来实现的,再生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原来的组织完全相同。
18.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由肉芽组织代替,最后形成瘢痕。
19.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20. 麦氏征: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拇指及食指放于患膝内、外侧关节隙内,另一手握住部,将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并将膝由极度屈曲缓慢伸直,如果关节间隙处有弹响或患者感觉疼痛即为阳性。
体育保健学第一章
(二)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志为:精力充沛 ,能从容不破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世乐观, 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善于休息,睡 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对 一般感冒和出染病有抵抗力;体重适当,体态匀称 ,头、臂、臀比例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 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 正常,无出血;头发光洁,无头屑;肌肉、皮肤富 有弹性,走路轻松。
4、运动缺乏易导致肥胖 缺乏运动可使成人和儿童体内储存过多的脂肪,导 致肥胖或超重,还可发生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 抗、高血压、高甘油三脂、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及糖耐量降低等症状,引起代谢紊乱综合症。 5、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 运动缺乏导致骨质酥松,使骨量降低、活动功能下 降。 6、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久坐不动者胃肠蠕动慢。 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状态 运动缺乏可使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不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多梦、疲劳、情绪 不稳定等亚健康状态。
(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适度运动可增强机体对运动应激的生理性 适应,表现为机体免疫力功能增强,不易 感冒,抵抗病毒的能力增强。 (六)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适量运动可使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改 善,消化液分泌加强,营养物质转化与吸 收加快。适量运动对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 增强,膈肌活动范围加大,对腹壁胃肠起 按摩作用,从而促进消化吸收ຫໍສະໝຸດ 二、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量运动可以使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重量和容 积都增大;心肌收缩性增强,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具有 较高的心肌耗氧效率和能量节省化能力;心肌ATP酶活性 提高;左心室压力最大升降加快;对钙的摄取和释放速率 加快;促进心肌的收缩和舒张,使每搏输出量增加。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 力,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 效率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组织的氧利用率提高,因 而吸氧量也随之改善;可以使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提高、对 膈肌的控制稳定,从而式呼吸运动的调节能力提高。
体育保健学第一章健康概述
通过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预 防疾病并改善社交互动。本章将探讨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无疾病、功能完好和心理平衡。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实现长期的健康。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提高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有氧 操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 脏和肺部的健康。
减少慢性病风险
通过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 善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降低慢 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 压的风险。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减轻压力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 张情绪,帮助我们放松身心。
提高注意力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供 应,改善集中力和注意力。
1 身体健康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减少慢性病的风险。
2 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注意力,增强幸福感。
3 社交健康
通过参加团队运动、健身活动和社交运动,我们可以建立社交关系,增强社交能力和信 任感。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增强肌肉和骨骼
通过力量训练和重量承载运动, 我们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密 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增强幸福感
参加团队运动和社交运动可以增 加社交互动,提高自尊和幸福感。
运动对社交健康的重要性
建立社交关系 通过团队运动和社交运动,我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建立社交关 系,并增强社交能力。 增强社交能力 通过合作与协调,我们可以培养团队精 神,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增加信任感 通过共同目标和彼此的支持,我们可 以建立信任关系,增加社交圈的互动和分享。
运动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指运动训练和体育保健中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侧重于了解人体生理、生化、心理、运动适应、运动损伤以及运动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体育保健学不仅有助于体育运动员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还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保健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一、运动适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适量、科学的体育训练过程中,逐步适应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
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适应期是必须经历的阶段,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随着运动负荷的逐渐增加,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以便适应训练的需要。
运动的适应期主要包括初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稳定期。
1、初始阶段:又称为适应期,通常为2~3周。
在此阶段,人体内各个系统的能力均处于正在调整的状态。
在运动中,肌肉容易出现疲劳,有时还会出现急性损伤等情况。
此时,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时长要逐渐增加,以便适应身体的负荷。
2、中期阶段:中期适应期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一般为几周到几个月。
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各个系统逐渐调整到新的运动状态。
肌肉耐力、心肺功能、骨骼肌力量和弹性等都会逐渐增强,运动负荷也会相应地增加。
此时,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应逐步加大,以进一步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3、稳定期:这个阶段通常为数月到数年。
在此期间,人体各个系统的能力已经适应了运动负荷的需求,身体逐渐进入了稳定状态。
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各项指标能够保持长期稳定,但不应降低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免失去所建立的适应性能。
二、运动损伤体育训练和锻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拉伤、扭伤、韧带损伤等。
运动损伤给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身体上的疼痛、困难和障碍,还有心理上的焦虑和压力。
因此,在体育运动中需要注意到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1、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通常是由于体育训练中强度突然增加、肌肉营养不足、肌肉疲劳或缺氧等原因导致的。
肌肉拉伤的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健康:不仅仅是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营养:使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4.营养素:是食物中对机体有机生理功效的成分。
5.医务监督:运用医学的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观察从而保证健康,预防伤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6.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人工呼吸代谢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因此,临床上将二者合称为心肺复苏术。
7.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复苏综合征中的主要矛盾。
8.运动处方:医生、康复治疗师、体育工作者用处方的形式,制定病人、运动员过健身活动参加者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方案。
9.晕厥:是由于一时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暂时性意识丧失的现象,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10.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11.髌骨劳损:是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
简答1.运动脱水的预防:①提高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
②进行补液,防止和纠正脱水,及时的补液,使机体水分达到平衡。
2.运动补液的方法?①原则:遵循预防性补充的原则和少量多次的原则。
②运动前补水:运动前2小时饮用400—600ml的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也可以运动前15—20min补液400—700ml,要少量多次摄入。
③运动中补水:每隔15—20min可补水150—300ml含碳水化合物和氯化钠。
④运动后补水:少量多次,宜饮热水、热茶或饮料。
补充含电介质的饮料,以促进血容量的恢复。
3.比赛期的饮食营养原则和措施⑤食物应满足能量和体液平衡的需要。
⑥选择食物应当是运动员喜爱的,应考虑每个运动员的心理需要。
体育保健学
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亚健康:第三健康,作为非健康非疾病状态。
4、影响健康的因素:①先天形遗传因素;②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和卫生服务的获得性。
5、适量运动:指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6、环境:(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因子,人为因子以及各类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讲,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急、慢性中毒;(二)致癌作用;(三)致突变作用;(四)致畸作用;(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六)其他8、从事体育运动的最佳体温是37.2℃,骨骼肌的温度是387℃。
9冷环境和高原环境:10、田径场的卫生要求:11、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12、营养素: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养分称为营养素。
13、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作用:①供给能量;②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③为机体进行正常代谢提供所必需的物质(参与代谢)。
14、蛋白质的分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15、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16、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17、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18、矿物质的分类:常量元素(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9、水的生理功能:①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②体内吸收、运输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最重要的载体;③维持正常体温;④润滑功能;⑤维持脏器的形态及功能。
(简化为:①人体的组成部分;②参与物质代谢过程;③维持体温的稳定;④润滑作用;⑤维持脏器的形态和机能)20、能量:指的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体育保健学重点总结
1.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 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2.自我监督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3、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 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病灶或穴位), 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止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4.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及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5.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渡牵伸, 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 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6、拔罐疗法是以杯罐为工具, 利用火的燃烧排除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 吸附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7、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早期在24h-48h内, 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应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中期在损伤发生24-48h以后, 该期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加速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 促进再生修复, 防止粘连形成。
晚期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 但可能有瘢痕和粘连形成, 该期是恢复和增强肌肉、关节的功能。
8、运动员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常用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措施: 一是控制饮食量, 限制水分摄入并加大运动负荷, 以增加体能的能量消耗;二是加大排汗量, 或者内服利尿剂促使大量排尿注意事项:适宜的减体重速度是每周1kg, 适宜的减体重重量以不超过3kg 为限;减体重期间的饮食应是高蛋白、低热能, 并有充足的维生素和必需的无机盐;注意水盐代谢平衡, 一日水分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ml左右, 不吃或少吃含糖和脂肪的食物或饮料;运动员不宜采用腹泻药、食欲抑制剂、以及自我催吐等方法减轻体重;运动员减体重期间要加强医务监督9、什么事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 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指肌10、腓肠肌痉挛的处理方法可伸直膝关节, 同时用力将踝关节充分背伸, 拉长痉挛的腓肠肌, 同时在痉挛肌肉部位做按摩, 手法以揉捏、重力按压为主。
体育保健学
1适量运动:是指运动者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是运动的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2 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3 中暑: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4 保健:对个人或集体采取预防疾病,保护并增进健康的综合性措施5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6 发育:是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7 体适能: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有足够的精力处理突发状况8 生活方式:广义(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狭义(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9 晕厥: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雪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10 运动性病症:由于运动训练或避灾安排不当而出现的疾病或机能异常。
1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卫生条件答:1循序渐进原则 1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 系统性原则 2运动后做好放松整理活动3 全面性原则 3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4经常性原则 4 剧烈运动后不要游泳或冷水浴5 区别对待原则 5 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大量的饮水或吃冷食6进食与运动的时间应相互适应7不要在污染的环境下锻炼8注意外界的环境变化9做好自我监督2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中期的分期·表现·处理原则及方法答:早期表现:伤后24或28小时之内,组织出血,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急性炎症反应处理原则:止血防肿镇痛减轻炎症应急处理rice原则:r(rest)制动 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压(包扎)e(elevation)抬高(伤肢)中期表现:伤后24或48小时后,局部淤血,肿胀疼痛处理原则: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防止粘连促进愈合处理方法:热疗按摩药物针灸辅助康复锻炼3 肩关节·肘关节的解剖特点·脱位原因·征象和急救处理肩关节:解剖特点:肩关节由大而圆的肱骨头与小而浅的肩胛盂构成。
体育保健学。(1)
五、体育保健学概念-------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运用医学、生理学、解剖学、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进行保护和指导,使其能正确地进行锻炼,尽量避免运动伤害,同时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伤病进行治疗的一门科学,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伤、病,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其内容包括运动卫生常识、体育运动保健指导、体育运动医务监督、体育运动营养需求、运动伤病的防治和运动创伤及意外的急救。
第一章运动卫生常识一、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饭后不宜立即进行运动。
因为运动时主管骨骼肌、心肌运动的大脑皮质中枢处于一种相对兴奋状态,而其他部位则处于一种相对的抑制状态,大量血液分布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血液较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功能下降,即便停止了运动,在短时间内仍会保持以上状况,所以运动后立即进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身体不利,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肠胃疾病。
饭后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妨碍膈肌活动,呼吸受到很大影响,这不但不利于运动,而且还容易牵扯肠系膜,造成腹痛和不适,甚至会出现胃下垂。
正确的方法是:在运动后休息半小时进食,饭后1.5小时以后进行运动。
二、早晨空腹不宜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
长时间剧烈运动要消耗大量能量,而能量主要来源于体内血糖的氧化。
早晨空腹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无充足的血糖补充,易发生低血糖症状。
另外,空腹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可使胃发生痉挛性收缩,出现胃痛,久而久之会产生胃炎疾病。
正确主方法是:晨起空腹运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强度不宜过大。
三、刚睡醒后不宜做大强度的锻炼人在刚睡醒时,高级神经中枢的抑制过程才过去,内脏活动趋于缓和,各器官呈隋性,全身肌肉还处于软弱无力的松弛状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大强度的锻炼,不仅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还可能因用力过急、过猛,超过身体所承受的负荷量,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发生损伤。
体育保健学
体育保健学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
是医学的一个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健康的标准包括肌体健康(五快)和精神健康(三良好):“五快”指①吃得快、②便得快、③睡得快、④说得快、⑤走得快;“三良好”指①良好的个性人格、②良好的处世能力、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4.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先天因素的影响——遗传(二)后天因素的影响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生物学因素:生理和心理3、生活方式因素:营养不足、卫生、运动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4. 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作为非健康非疾病状态。
5. 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病(指一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一级危险因素。
6. 运动缺乏会导致什么疾病?⑴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⑵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⑷运动缺乏易导致肥胖⑸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⑹对胃肠功能的影响7.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外环境和内环境组成的,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8.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9.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食物混食,由于必须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互相补充,而能更接近人体需要量的比值,使生物价值得到相应的提高的这种现象。
10.人体的能量需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⑴能量:指的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⑵人体的能量消耗: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的能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⑶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⑷人体能量需要的确定11.降低肥胖的最好的方法:增加体力活动和适当限制饮食结合(尤其是限制脂肪的总摄入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体育保健学》课程笔记
《体育保健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第一节健康概述一、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个包含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方面的完整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可以具体描述为:1. 生理健康: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包括良好的身体发育、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能力。
2.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绪体验。
3. 社会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道德健康:指个体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二、健康的重要性1. 个人层面:健康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保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2. 社会层面:健康的社会成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
3. 经济层面:健康可以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国家层面:国民健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健康评价标准1. 生理健康标准:- 身体形态:如身高、体重、体型等。
- 生理功能:如心率、血压、肺活量、视力、听力等。
- 免疫力:如抗体水平、白细胞计数等。
2.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状态:如情绪稳定性、情绪调节能力等。
- 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 社会适应:如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3. 社会健康标准:- 社会参与:如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
- 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 社会支持:如获得社会帮助和资源的能力等。
第二节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生理健康的影响1. 心血管系统:- 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提高每搏输出量。
- 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2. 呼吸系统:- 增强肺通气量和肺活量。
- 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增加氧气摄入量。
- 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章节标题
绪论
1.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内容
2.1健康概述
第一章体育运动与 2.2现代体育健康 健康 2.3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3.1个人卫生与传染病预防
3.2 运动环境卫生
第二章体育运动的 卫生要求
3.3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要求
4.1健身运动的医务监督 4.2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
《体育保健学》(专科
9.3.1急性滑囊炎
9.3.2慢性滑囊炎
9.4.1创伤性腱鞘炎的原因与机制 9.4.2创伤性腱鞘炎症状与检查 9.4.3创伤性腱鞘炎处理与预防
9.5.1急性创伤性滑膜炎
9.5.2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9.5.2慢性创伤性滑膜炎 9.6.1急性损伤 9.6.2慢性损伤 10.1.1局部解剖特点 10.1.2颈部肌肉拉伤
10.1.3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肌劳损) 10.1.4急性腰扭伤 10.2.1局部解剖特点 10.2.2肩锁关节损伤
10.2.3肩袖损伤 10.3.1局部解剖特点 10.3.2肘内侧软组织损伤(肘标枪) 10.3.3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 10.3.4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0.4.1局部解剖特点 10.4.2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损伤及脱位 10.4.3腕背部腱鞘囊肿 10.4.4腕软骨盘损伤及下尺桡关节损伤
第三章体育运动的 4.3竞技体育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
第三章体育运动的 4.3竞技体育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
4.4运动性疲劳与疲劳消除
5.1一般营养学知识
第四章运动与合理 膳食 5.2 运动锻炼与合理营养膳食
第四章运动与合理 膳食 5.2 运动锻炼与合理营养膳食
5.3常见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4运动员营养膳食 6.1 运动性应激综合征 6.2 运动性腹痛
12.3.1按摩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应用
12.3.1按摩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应用
12.3.2按摩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12.4.1点穴 12.4.2取穴法
12.4.3取穴
科)课程大纲
考点
1.1.1.1体育保健学学概念 1.1.2.1体育保健学研究任务 1.1.3.1体育保健学研究内容 2.1.1 现代健康观概念
7.10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7.1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8.1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8.2运动损伤的原因 8.3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8.3运动损伤预防原则 第七章运动损伤概
述
8.4运动项目中损伤的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
9.1肌肉拉伤 9.2关节韧带损伤
9.3滑囊炎
第八章常见运动损 伤
9.4创伤性腱鞘炎
7.5.1肩关节前脱位
7.5.2肘关节后脱位
7.6.1人工呼吸 7.6.2胸外心脏按压 7.7.1原因和机理 7.7.2休克的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 7.7.3休克的急救 7.8.1脑震荡病理及损伤机制 7.8.2脑震荡症状及体征 7.8.3脑震荡处理
7.9.1徒手搬运法
7.9.2器械和车辆搬运法
7.10.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分类
11.2.4体疗康复治疗案例
11.2.5体疗康复对老年人的治疗意义 11.3.1安全评估 11.3.2疗效评价
11.4.1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11.4.2不同人群运动处方的实施与制定
12.1.1按摩的概念 12.1.2按摩的分类
12.1.3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12.1.4按摩的要求 12.1.5按摩的注意事项 12.1.6按摩常用介质 12.2.1按法 12.2.2摩法 12.2.3揉法 12.2.4揉捏法 12.2.5搓法 12.2.6运拉法 12.2.7颤法 12.2.8叩打法
8.4.1田径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2球类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3体操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4艺术体操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5游泳与跳水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6滑冰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7滑雪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8举重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9摔跤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10柔道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11拳击和散打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12武术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8.4.13射击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 9.1.1肌肉拉伤的原因及机制 9.1.2肌肉拉伤症状与检查 9.1.3肌肉拉伤的处理与预防 9.2.1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与机制 9.2.2关节韧带损伤症状与检查 9.2.3关节韧带损伤处理与预防
6.3运动性中暑
6.3运动性中暑 6.4肌肉痉挛 6.5运动性低血糖症 第五章运动性病症 6.6运动性贫血
6.7运动性血尿 6.7运动性猝死
7.1急救的概述 7.2出血的急救
7.3急救包扎的方法
7.4骨折急救 第六章运动伤害的
现场急救 7.5关节脱位的急救
第六章运动伤害的 现场急救 7.5关节脱位的急救 7.6心肺复苏 7.7抗休克 7.8脑震荡 7.9搬运伤员的方法
9.5创伤性滑膜炎
9.5创伤性滑膜炎 9.6骨骺损伤 10.1颈部和腰部常见运动损伤
10.2肩部损伤
10.3肘部损伤
10.4腕及手部损伤 第九章身体各部位
运动损伤
10.4腕及手部损伤 第九章身体各部位
运动损伤 10.5臀髋及大腿部损伤
10.6膝部损伤
10.7小腿损伤
10.8腕及手部损伤
11.1体疗康复的原则与方法
7.10.2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7.11.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7.11.2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7.11.3常见闭合性损伤的处理 8.1.1运动损伤的概念
8.1.2运动损伤的分类
8.2.1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8.2.2 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 8.3.1加强安全教育
8.3.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8.3.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8.3.4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8.3.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8.3.6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8.3.7加强医务监督
2.2.1.1现代体育健康观念
2.2.2.1现代体育健康管理与健康风险评估
2.3.1.1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3.1.1.1 个人卫生基本概念 3.1.2.1 传染病的预防 3.2.1.1运动与环境的关系 3.2.2.1运动场地卫生 3.3.1.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3.1.2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3.3.1.3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 3.3.2.1女子的生理解剖特点 3.3.2.2女子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3.3.2.3女子月经的体育卫生要求 3.3.2.4运动与妊娠、分娩 3.3.3.1中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3.3.3.2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3.3.4.1老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3.3.4.2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4.1.1.1身体姿势检查 4.1.1.2体质测量与评价 4.1.2.1运动锻炼的内容 4.1.2.2运动量的控制 4.1.2.3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 4.2.1.1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4.2.1.2体育教学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4.2.1.3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定 4.2.2.1早操的医务监督 4.2.2.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4.3.1.1自我监督的意义 4.3.1.2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4.3.2.1脉搏 4.3.2.2血压 4.3.2.3心功指数 4.3.2.4最大摄氧量 4.3.2.5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 4.3.2.6尿蛋白 4.3.2.7血红蛋白
3.3.2 女子的体育卫生
3.3.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3.3.4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4.1.1体格检查
4.1.2运动锻炼的医务监督
4.2.1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4.2.2课外运动锻炼的医务监督 4.3.1自我监督
4.3.2运动负荷的医学监督
4.3.3比赛期的医务监督(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医务 监督)
4.3.4过度训练的诊断与恢复
5.2.4运动锻炼与合理膳食 5.3.1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3.2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3.3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3.4肥胖者运动锻炼的营养膳食 5.4.1运动员的能量需要量 5.4.2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营养膳食需要
5.4.3运动员在比赛期的营养膳食 6.1.1原因与机理 6.1.2 体征与分型、处理与预防 6.2.1 原因与机理 6.2.2 征象和体征、处理与预防 6.1.1原因与机理 6.1.2征象及分型
6.7.1运动性猝死病因
7.1.1急救的目的 7.1.2急救工作内容 7.2.1出血的分类
7.2.2止血的方法
7.3.1绷带包扎法
7.3.2三角巾包扎法 7.4.1骨折的原因 7.4.2骨折的分类 7.4.3骨折的症状与体征 7.4.4骨折的急救原则 7.4.5骨折急救注意事项
7.4.6骨折急救固定法
4.4.1运动性疲劳概述 4.4.2运动性疲劳程度评估 4.4.3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5.1.1 宏量营养素 5.1.2 微量营养素 5.1.3 其他膳食成分 5.1.4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5.1.5人体的能量需要
5.2.1合理营养膳食
5.2.2 运动锻炼与合理膳食
5.2.2 运动锻炼与合理膳食
5.2.3运动锻炼合理营养膳食的要求
6因和发病机制
6.4.2 肌肉痉挛处理与预防 6.5.1运动性低血糖原因与机理 6.5.2 征象与体征 6.5.3处理与预防 6.6.1贫血与运动性贫血
6.6.2运动性贫血原因与机理
6.6.3运动性贫血征象和体征 6.6.4运动性贫血诊断与鉴别 6.6.5运动性贫血处理与预防 6.7.1运动性血尿原因与机理 6.7.2运动性血尿征象和体征 6.7.3运动性血尿处理与预防
10.8.1局部解剖特点
10.8.2跟腱腱围炎 10.8.3跖腱膜损伤 10.8.4足跟挫伤 10.8.5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10.8.5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11.1.1 体疗康复治疗疾病基本原理 11.1.2体疗康复的原则 11.1.3体疗康复的方法及种类 11.1.4体疗康复的发展 11.2.1慢性病患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则 11.2.2体育医疗的适应症 11.2.3体疗康复的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