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是大多数本科生第一次独立综合运用知识,提炼观点,组合成文字和图像等表达对现象和事物的认知过程。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优秀,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遇》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小说之一,评论者多将他的中国题材小说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的中国观的重要性。小说《奇遇》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以及与其中国之行的关联性,可以看出小说处在芥川“文艺中国”和“现实中国”的中国观的临界点,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显示了芥川 ___既敬仰又睥睨的双重目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文艺中国现实中国幻象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被日本文坛称之为短篇小说巨擘,其小说名作《罗生门》《鼻子》等作品,于1921年最先由鲁迅译介到中国,1927年,芥川自杀后,中国文坛还掀起了翻译芥川作品热,xx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芥川龙之介全集》(五卷),芥川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总观芥川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芥川的小

说有许多以中国为题材的,并且是以中国古典为蓝本的翻案小说。对于许多大正作家来说,中国文学是一件装饰性的衣裳,而对芥川龙之介来说,中国诗歌是“自己构筑的文学世界的相反的一极,是与扭曲的西洋那种近代相对峙的及其自觉的艺术”{1}(日本文学评论家三好行雄)。由此表明芥川将中国古典视为自己文学的支撑和价值观。芥川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中国为舞台,借用中国的传奇抒发自己的心绪,并加以理性的诠释,与现代人的生活生出干系来,很好地体现了新思潮派的特点。中国文学给予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不仅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濡养了他东方文人的气质,可以说芥川是最熟稔中国文学的日本近代作家之一,以往的学者多将芥川视为东亚文学的一员,将他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 ___文化的态度及其中国观的重要性。其中一篇名为《奇遇》(1921)的小说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如果芥川的中国观以中国之行为分水岭的话,可以分为文艺中国和现实中国,而《奇遇》写在芥川中国之行的前夕,可以说是在二者的临界点上,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本文试图通过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及其与中国之行的关联性,以期进一步认识芥川 ___既敬仰又睥睨的矛盾态度,以及中国之行对其中国观变迁的影响。

一、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濡养的文人作家,他自小在养父的家中长大,养父喜爱南画、俳句,颇具江户文人气质,芥川从少年起就喜爱读汉文学作品,他虽不懂汉文,但通过日文的译本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剪灯新话》《新齐谐》《志》《聊斋志异》及其他汉诗文,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2}在芥川的“中国题材的作品群”中有九篇出自于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仙人》(1915)、《酒虫》(1916)、《掉头的故事》(1917)三篇取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英雄之器》(1917)取材于《两汉通俗演义》;《尾生的信义》(1919)取材于《庄子·盗跖篇》;《黄粱梦》(1917)和《杜子春》(1920)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杜子春》;《秋山图》(1920)取材于《瓯香馆集补遗画》;《奇遇》(1921)取材于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可以看出,芥川在选取中国题材再创作时,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取向,即 ___的传奇、志怪、感,而中国的事件几乎没有进入他的视野。{3}这是由芥川的创作本身的需要的,也是他借古喻今的写作策略。评论家们都注意到芥川的历史小说是借神话般的奇异事件,表现了对日本近代社会的思考,对普遍人性的哲学叩问。例如,《酒虫》取自于《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其情节与原作基本相同,而在小说的结尾,芥川就蒲松龄所发的议论,“或曰: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否欤?”提供了三个正反合三个答案,指出“酒虫”就是刘氏之所以为刘氏的独特个性,杀死酒虫就是扼杀

人的个性就等于扼杀人的生命。{4}芥川在《骨董羹》中对《聊斋志异》专有一评:“聊斋志异与剪灯新话一样,在中国小说中都是谈鬼说怪的。由青灯寒光所带来的怪异达到了极点,这是普遍为人所知的。然而作者蒲松龄不能勇敢面队朝廷,便借助 ___之谈讽刺朝廷的行为,有时为了本国的读者,不无遗憾而舍之。”{5}由此可见,芥川是很懂中国古代作家说鬼谈怪的别有用心,而他也很好地学用了这一写作策略,并用这些中国古典的阅读经历接通了现实人生。日本评论家吉田精一这样评价芥川的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几乎是扩大的解释,唯有文学的趣味性、故事的离奇性这一点是他的特色”。这类中国传奇、志怪类的小说既契合芥川的“野性的美”审美取向,又符合他表达自己思想主题的需求,通过对这些古代材料的理智诠释,芥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对接。而芥川的中国之行,则让浪漫中国、文艺中国,在现实的观照下,成为了虚幻的美、虚假的美。小说《奇遇》刺穿了文艺中国、浪漫中国的泡影,自此,芥川看待中国的目光开始改变,以往对神秘中国的景仰已开始变作冷静的审视和睥睨。

二、古典中国、浪漫幻象的解构

《奇遇》(1921)的主要情节取自《剪灯新话》之《渭塘奇遇记》,但在结构上却比原作复杂得多,完全颠覆了中国古典“才子

佳人”的模式,具有某种后现代元小说的特点。原作写元至顺年间,南京有一王生,容貌俊秀,神色清朗,人称“奇俊王家郎”,一次,王生去松江收秋租,乘船经过渭塘时,在一酒家小酌,邂逅店主十八岁的女儿,二人眉目传情,后王生离开酒家怅然若失,当晚,他就做梦到了酒家,与女子相会,以后每个晚上都在梦中与女子相会,一晚,王生梦见女子把紫金碧甸戒指赠送给他,王生自己解下水晶双鱼扇坠回赠给她,等到醒过来,发现戒指确实戴在手中,而再看自己的扇坠,却没有了。王生大为惊奇,于是仿元稹的诗体,赋《会真诗》三十韵来记载这件事情。第二年,王生再往松江收租,又经过酒家,被店主请入,老翁述说,小女自那日见到王生后相思成疾,昨晚,忽然说:明日郎君要来,果真小郎君来此,正是老天爷显灵。{6}而在芥川笔下的《奇遇》中,瞿佑的《渭塘奇遇记》原典则被他改写并镶嵌在现代小说的框架中,成为了一篇从结构到主题、人物都颇具现代解构意识的小说。

首先,小说《奇遇》 ___古典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进行了颠覆和解构。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在这类小说中“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7}。原作《渭塘奇遇记》可以说是一个不太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中融入了志怪小说的特点,属烟粉灵怪类小说。其小说情节基本符合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