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注意事项
高考诗歌、古文、科技文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NO.1 诗歌鉴赏答题主要注意事项1.明白诗歌体裁的基本特点。
1)音乐性。
古代诗歌的写作讲究韵律,因此古诗往往具有较强的音乐性。
在试题中往往以考查叠词或其他节奏感明显的词语的运用理解的形式出现。
2)跳跃性。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往往只是把现象摆出来,让读者阅读想象补充。
往往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3)内容高度集中性。
古诗能够以一个景象就表达出许多情感。
在试题上往往体现为对意象或意境的考查。
4)抒情性。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或表达技巧的理解与鉴赏。
5)哲理性。
在试题中以对诗歌鉴赏的形式出现。
2.答题时要有观点、有分析,语句简洁。
除非是填空题,或者一两分的题,否则,都应该有观点、有分析。
尽可能分点答题。
如:“×××××;×××××。
”,“首先,×××××;其次,×××××。
”,“①×××××;②×××××。
”等。
3.不脱离诗句答题。
不等于把原诗句照抄一次,但要点明是哪一句或者哪一词具有某种效果、作用。
4.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答题专业术语。
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直接描写、直抒胸臆、雄浑豪放等。
5.注意诗歌阅读答题的步骤。
1)读诗歌标题。
标题往往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写什么,除了少量诗歌是“无题”,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文题对应的。
2)读作者。
作者信息便于我们理解掌握诗歌相关信息,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别经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
一般来说唐代作者的诗歌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宋代作者则侧重于写景说理。
3)读注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
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
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
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
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
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
“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
“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1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一、理解诗意: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明确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方法——圈点批注法粗读诗歌,圈点表层信息:圈点出时间、地点、人物、行为、景物基本理解大意。
精读细品,批注深层意思,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批注出意境、情感、思想、手法等,全面读懂诗词。
二、分析语言:1、炼字题: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解句:句义+手法效果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2、语言风格类题:点特色+析特色+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3、语言风格积累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4、语言风格详解沉郁: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凝聚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委婉:不直接写出,通过写看似无关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洗练:语言表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平淡:朴素,不求辞藻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
三、分析形象:1、答题步骤概括形象: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物、景)分析形象:解诗句,重点分析主观词在诗中的表现联情旨:形象对主旨情感的作用。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解读现代诗歌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解读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语文课中的重要内容,学习现代诗歌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就解读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进行论述。
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自由,意境更加深邃。
因此,学习现代诗歌首先要了解其特点。
现代诗歌常常使用自由诗体,注重感情、意境的表达,更加注重语言的音韵和多义性。
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二、阅读课文前注意事项在阅读现代诗歌课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比如,课文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外,在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全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情节,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审视诗歌的字面意思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首先审视诗歌的字面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要仔细分析诗句中的每一个词语,思考它们的具体含义。
有时候,现代诗歌的字面意思并不容易理解,需要我们动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揣摩诗歌的含义。
四、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现代诗歌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是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
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寻找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并思考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有时候,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并不容易辨认,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品味和思考。
五、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现代诗歌在音韵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节奏和韵律的运用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因此,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尝试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六、比较不同诗歌作品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现代诗歌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比较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诗歌欣赏能力的一种锻炼。
七、参与诗歌创作和分享最后,我们可以尝试参与诗歌创作和分享。
诗歌鉴赏分析和评价诗歌思想感情
温庭筠《菩萨蛮》
1、依依不舍的留恋
(
如:柳永《雨霖铃》
四
)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长 亭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 别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五
3、仕途失意的苦闷
) 人
如:白居易《琵琶行》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 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 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 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 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四、留意诗歌中所用典故
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 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 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伤春之愁、 家国之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 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 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 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 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意象类答题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意象类答题注意事项(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例题1: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古诗鉴赏要求
古诗鉴赏要求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鉴赏作为一种古文化传承和审美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欣赏古诗,我们可以品味到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古诗鉴赏的要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作品。
一、细读原诗,捕捉核心意境在进行古诗鉴赏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原诗,全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要注意把握核心意境,即诗人想要通过诗歌表达给读者的主题或情感。
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笔触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才情和创造力。
二、注重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在鉴赏古诗时,我们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以及押韵的形式和排列顺序。
同时还要关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反复等,这些手法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哲理。
在鉴赏古诗时,我们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事件和文人名士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四、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联想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联想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在读诗时,我们要用心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如悲、喜、思、怨等,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同时要善于进行意境联想,尝试从诗歌中引发思考,与作者一同感悟人生的真谛。
五、多角度对比鉴赏,培养独特的审美眼光古诗鉴赏需要多角度的对比和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
可以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古诗,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鉴赏要求我们在细读原诗、注重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文化内涵、把握情感表达和意境联想、多角度对比鉴赏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附真题解析及注意事项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附真题解析及注意事项一、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1.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2.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1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2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1,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2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
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诗歌教学注意事项
诗歌教学注意事项
诗歌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意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注重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情感体验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不要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在疏通诗意时,要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对应翻译,更不能要求强记释意,规定标志答案。
这样会阻碍学生对诗歌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逐步学会读诗中的“会意”:读诗不仅仅是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领会诗歌的情韵意味,多少有些感觉与领悟。
只有逐步学会读诗中的“会意”,才真正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诗。
启发学生的“会意”:在“诗教”中要启发学生获取这样的“会意”,这可能是一种模糊的、直觉的、印象式的领悟,不是能说得很明白的,但作为诗歌欣赏,又是很重要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解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诗歌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
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诗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讲解、讨论、写作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注意作品中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和境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境,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那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是什么呢?可以这样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一、诗歌的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如何正确理解诗歌】1、关注诗歌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场合、事件、主旨、感情基调等,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 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评价思想内容。 •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 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 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 别、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四、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 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 •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 诗歌的语言艺术。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 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 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 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 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 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 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 3、写作或者表达技巧(特色)的考查。 •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 (1)问:此诗或某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有时问的委婉一点,如, 此诗或某两句是怎样表现形象或感情的? 此时,一定要答手法)
• (2)答此类题请牢记常用术语:修辞方法——比喻、 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 法——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比、 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 (3)答题步骤:先说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 具体解说,接着说表达了什么感情,产生了什么效 果。
• (2)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了什么意 境?具体分析意境是怎样构成的。解析:第一问简 单,从诗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诗句。 第二问,请积累意境常用词——雄浑壮阔,高远辽 阔,雄浑壮丽,宏阔苍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 冷寂荒凉,清冷寥落;恬静优美,幽美宁谧,自然 和谐,细腻朦胧;热烈高亢,繁丽奇幻,绚丽热烈 等。第三问的格式是此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渲染 了什么环境气氛,映衬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 不可。
诗歌鉴赏语言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3分)
一方面描绘水流 的悠长、江面的 清寂。另一方面 以景写情,烘托 出客子思归的孤 寂心情。
09 年 四 川 高 考 真 题 模 拟
五、考查方向
诗 歌 语 言 鉴 赏
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 推敲字词: 即赏析诗眼 。此外还有题眼。 (也叫练字型) 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 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 语言风格: 情味等 。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 境界、情味等)。
1、 炼 字 型
动 词:雨去花光湿,风归): 全诗的主旨所 在
“诗眼”(2): 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末二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 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这也正 是朱熹读书心得。分析鉴赏时一定要扣 住读书这个主题。含有哲理。
“诗眼”(3): 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 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4、常见诗歌大家语言风格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09 年 北 京 高 考 真 题 模 拟
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 不同的创作特色。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开头两句有问有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 诗人却“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造成悬 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 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 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花流 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 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 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在诗人看来, 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 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 “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全诗用语新 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 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注意事项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
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