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一课: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变化规律- 内容:1. 物质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3. 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4. 物质的变化类型和规律第二课: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3.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4. 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的符号- 目标: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表示物质- 内容:1. 元素符号的命名和规则2. 化合物分子式的命名和规则3. 元素符号和化合物分子式的应用第四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内容: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定义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4.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应用第二节: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6课时)第五课: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目标:熟悉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表示2. 化合物离子的正负电荷表示第六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不平衡第七课: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特征2. 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3. 掌握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应用第八课: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与解答- 目标: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应用2. 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3. 化学方程式应用与解答的综合例题第三节:物质的三态和分子热机械理论(8课时)第九课:物质存在的三态- 目标: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相应的转化规律- 内容:1. 固态的特征和性质2. 液态的特征和性质3. 气态的特征和性质4.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第十课: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 目标:了解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内容:1. 分子热机械理论的基本思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十一课: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 目标:掌握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和条件- 内容:1. 物质三态的转化条件和规律2.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规律3.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4. 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规律第十二课:气体实际状态方程- 目标:了解气体实际状态方程和气体的特性- 内容:1.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区别2. 气体实际状态方程的表示和推导3. 气体特性对比和应用的实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以上内容不完全,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的详细内容安排。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K层排起,当一层排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个。

二、电子层的表示方法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阳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__〉__核电荷数.1.正误判断(1)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 )(3)M层为最外层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不超过8个()(4)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答案](1)×(2)×(3)√(4)×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 ( )A.3 B.7 C.8 D.10[答案]C3.下列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1)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3)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4)氟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4)正确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本章说明 (1)教学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第三节化学键 (6)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本章说明 (14)教学建议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教学资源 (3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本章说明 (42)教学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3)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0)教学资源 (51)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9)本章说明 (59)教学建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4)教学资源 (67)第一障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共价键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共价键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 共价键1.理解共价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形成原因及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一、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分类共价键⎩⎪⎨⎪⎧ 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间成键→共用电 子对不发生偏移(5)存在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O2、N2、O3等。

②共价化合物,如H2O、CO2等。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等。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如:H 2: H H、N2N N、H2S:、CO2: 、CH4。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形成过程(3)用结构式表示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

书写时,未成键的电子对应略去。

如:HCl:H—Cl、N2:_______、CO2:O===C===O、CH4:___________。

二、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化学键。

2.分类与成因化学键⎩⎪⎨⎪⎧离子键——原子间电子的得失共价键——原子间电子对的共用 3.化学反应本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

2.氢键在H 2O 、NH 3、HF 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一般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叫做氢键。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1 甲烷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1 甲烷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1 甲烷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教材整理1有机物与烃1.有机化合物(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

2.烃(1)定义: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典型代表物: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3.甲烷的存在和用途教材整理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1.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

2.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为中心,氢原子为顶点,其中4个C—H 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其角度为109°28′。

3.甲烷的分子模型为球棍模型,为比例模型。

⇓⇓小球表示原子,棍表示共价键。

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更能反映分子的结构。

特别说明:可利用CH4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为109°28′且相同,说明CH4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正方形。

[题组·冲关]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B.烃属于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少有机物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C.有机物都不溶于水,如CCl4、CS2等D.有机物有2000多万种,所以在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第ⅣA 族【解析】大多数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但有一部分有机物溶于水,如乙酸、乙醇等,所以C项错。

第ⅣA族的元素中,硅是地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所以人们称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碳是有机物必含的元素,所以人们称碳是有机界的主角,故D 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导学号:30032048】Ⅰ.结构示意图 Ⅱ.电子式 Ⅲ.球棍模型 Ⅳ.比例模型 A .ⅠB .ⅡC .ⅢD .Ⅳ 【答案】 D 甲烷的性质教材整理 甲烷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1)稳定性通常状况下,CH 4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反应。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2 苯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2 苯

课时2 苯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重点)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苯的组成和结构1.发现苯是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来自于煤。

2.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比例模型C6H6(1)分子构型: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面。

(2)化学键: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4.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苯环的化合物。

其中芳香烃属于芳香化合物。

教材整理2苯的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在水中的溶解性 熔、沸点 密度(与水相比)无色 液体 特殊气味 有毒不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2.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不能(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燃烧现象: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化学方程式: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2)取代反应①苯的溴代——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

②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温度:保持在50~60 ℃。

化学方程式:。

(3)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化学方程式:。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 苯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溴水,充分振荡。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酸性KMnO 4溶液,充分振荡。

请思考探究(1)实验1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橙红色,下层几乎为无色,说明苯分子结构中不含,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

(2)实验2中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仍为紫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

(3)苯的分子结构用或表示,哪种更科学?【提示】(4)与是同一物质吗?说明什么?【提示】是同一物质,说明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精品讲义 第28-29讲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精品讲义 第28-29讲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师版)

第28-29讲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知识导航模块一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知识精讲一、化学品的分类生产精细化学品已经成为当代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

二、化肥的合理施用1.合理施用化肥的目的:保证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

2.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肥氮肥铵态氮肥:NH4HCO3、NH4Cl、(NH4)2SO4、NH4NO3等;尿素CO(NH2)2磷肥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重过磷酸钙3.合理施用化肥应考虑的因素:(1)土壤酸碱性;(2)作物营养状况;(3)化肥本身的性质,如:①硝酸铵含氮量高,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经撞击易发生爆炸,因此必须作改性处理,使其失去爆炸性后才能施用;②草木灰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时会产生氨气,从而导致铵态氮肥的肥效降低。

4.不合理施用化肥的危害(1)水体污染:由于很多化肥易溶于水,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而且部分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

(2)危害土壤: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三、农药的合理施用1.农药的概念: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2.农药的发展及种类农药向着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方向发展。

3.农药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农药可能会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一些害虫还会产生抗药性;(2)蜜蜂等传粉昆虫对农药很敏感,大量用药如不注意就会引起这些昆虫的大量死亡;(3)农药施用方法、用量和时机不当,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四、施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利①提高农产品产量;②与有机肥料和天然农药相比,化肥和合成农药用量少、见效快;③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弊①滥用药物会破坏生态环境;②研究和施用杀虫剂等农药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③影响食品品质。

题型一:化肥【例1】下面有关化肥与环境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B.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没有污染C.绿色植物都能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生物固氮D.过多的尿素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答案】D【变1-1】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说法正确的是()A.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C.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D.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答案】C【变1-3】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田间一次施用过多会使植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植物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经典例题C.植物的根系不能将养分向上运输了D.根系的呼吸作用加剧、释放的能量过多了【答案】B题型二:农药【例2】市场上出售的紫葡萄,表皮上常附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防治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糖类 Word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糖类 Word含解析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

3.能够设计实验确定淀粉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

4.了解糖类物质的用途。

一、基本营养物质1.营养物质的种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其中,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的组成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是C、H、O,蛋白质除含有上述几种元素外,还含有N、S、P等元素。

二、糖类1.分类及代表物(1)特征反应①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新制Cu (OH )2△砖红色沉淀(Cu 2O) 葡萄糖――→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光亮的银镜(Ag)(也称银镜反应)以上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②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2)水解反应①蔗糖的水解反应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蔗糖 葡萄糖 果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反应(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医疗输液中用到的糖类物质是葡萄糖。

(2)食用白糖、冰糖等的成分为蔗糖。

(3)用来生产葡萄糖和酒精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4)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其含量丰富的物质可以用来造纸。

1.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 .糖都能水解C .纤维素没有甜味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析:A 、C 、D 三项正确;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 项错误。

答案:B2.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C.它们是同系物D.葡萄糖是单糖,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蔗糖是双糖,不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解析: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二者分子式不同,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蔗糖是双糖能发生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项正确;葡萄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二者分子间相差C6H10O5,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葡萄糖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蔗糖不能与Cu(OH)2悬浊液反应,D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教师用书教案推荐

高中化学教师用书教案推荐

高中化学教师用书教案推荐
教材名称:《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对象:高中化学教师
推荐教案范本:
教案名称:单质与化合物
教学内容: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区分它
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学重点: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及区别。

教学难点:混合物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及其性质。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对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概念讲解:介绍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例
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

3.模块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拓
展他们的视野。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留下思考问题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
解力。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a%+B×b%+C×c%…(a%、b%、c%为原子个数百分比,A、B、C为各
)
[板书]三、核素
、核素
、同位素
知识拓展]1、天然同位素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变。
、同位素原子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例如:12C+O
: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全面,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它
n表示电子层,n=1、2、3、4……7或者用K、L、M、N、O、P、Q表示。
表示第一层;L表示第二层……
[多媒体播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O反应,与Cl2相似,但毕竟不同,要注意
B。
2】(1996年上海,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溶、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教师精讲] 本题考查的是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递变规律熟悉,即可顺利作出正确判断。
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
Na、K等。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论 从F
→I2与H2化合越来越困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苯 Word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苯 Word含解析

第2课时 苯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一、苯1.分子结构或(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3)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3.物理性质(1)氧化反应: ①燃烧: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化学方程式: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①与溴的反应:苯与溴水不发生反应,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的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②硝化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也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芳香烃1.概念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2.苯的同系物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都可以发生与苯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关于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苯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苯中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苯中的含碳量高,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黑烟解析:A、B、D三项正确;苯可与H2、Cl2发生加成反应,如,C项错误。

答案:C2.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A.苯和溴苯B.苯和硝基苯C.水和苯D.苯和液溴解析: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液体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水和苯不互溶,故选C项。

答案:C3.(2018·玉溪第一中学月考)下列现象中,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解析: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被氧化,A错误;苯通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属于萃取,B错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的是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C正确;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属于甲烷的取代反应,D错误。

—人教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 烷烃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 烷烃 含答案

第二课时烷烃一、烷烃1.分子结构(1)结构特点(2)分子通式: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

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与甲烷类似)(1)稳定性: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不反应。

(2)可燃性:烷烃都能燃烧,C n H 2n +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3)取代反应:烷烃都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C 2H 6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6+Cl 2――→光C 2H 5Cl +HCl 。

4.习惯命名法(1)碳原子数不同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同系物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1.正误判断(1)烷烃的分子通式是C n H2n+2(n≥1),但符合通式C n H2n+2的不一定是烷烃()(2)烷烃的特征性质是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3)烷烃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5)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也可能互为同系物()[答案](1)×(2)√(3)√(4)×(5)×2.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的是()A.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它们不溶于水C.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它们密度都较小[答案] C3.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答案] C4.下列各物质:①O2和O3②12C和14C③C2H6和C3H8(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

(3)同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

(5)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②(2)①(3)③④(4)④(5)③知识点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烷烃的组成与结构特点(1)单键:烷烃分子里只有两种化学键:碳碳单键和碳氢键。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1)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2)化石燃料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1)实验(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1.正误判断(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3)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4)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5)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1)×(2)×(3)√(4)×(5)√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A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答案]C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用书简介本教师用书是为高中化学必修二课程编写的辅助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

本用书结合教材内容,提供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理解。

内容概述本教师用书按照课程要求,对每个单元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元素的发现与认识-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发现历史和重要科学家2. 单元二: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 解释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提供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3. 单元三:化学键与物质的变化- 探讨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机理4. 单元四:溶液与电解质- 讲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5. 单元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供相关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感受能量转化的过程6. 单元六:离子反应与电化学- 着重讲解离子反应和电化学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资源和活动方案本教师用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资源包括课堂讲义、实验指导和答案解析,活动方案包括小组探究、实验设计和课堂互动。

结语本教师用书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希望教师们能够灵活运用本用书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注:本教师用书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化学全册教学教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和 中子) 核外 电子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特 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和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推荐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推荐下载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4 本章说明………………………………………………………………………………………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7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2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31 教学资源………………………………………………………………………………………36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0产中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2负料,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3试时23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55工且22作尽2下可护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5试技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4置管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3技试资件且、术卷料拒管中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目标导航]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组成与结构分子模型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 6H 62.结构特点(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3)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议一议如何证明苯的分子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答案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这些都说明苯的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有特殊气味;状态:液体;毒性:有毒;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与水相比)比水小。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由于苯分子中,碳原子间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而苯兼有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1)氧化反应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够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2)取代反应①与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硝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醒制取溴苯时应用液溴而不是溴水。

3.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分子式C7H8,结构简式,二甲苯的分子式C8H10,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甲苯和二甲苯都可发生上述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议一议(1)如何证明苯与溴单质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2)苯与溴的取代产物溴苯为无色、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油状液体,而实际实验中得到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黄褐色,如何提纯得到无色的溴苯?答案(1)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HBr,若发生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本章说明 (1)教学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第三节化学键 (6)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本章说明 (14)教学建议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教学资源 (3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本章说明 (42)教学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3)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0)教学资源 (51)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9)本章说明 (59)教学建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4)教学资源 (67)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简单、基础,较系统地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

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继续学习。

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

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性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教科书章图中选用的原子球塔,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西北,为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3.内容结构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课时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课时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3 课时第三节化学键 3 课时复习和机动 2 课时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 小结。

说明:实践活动(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

讲授──可采取制成Flash动画形式,每一版块点击出现,增加周期表结构的动感,加深记忆。

课堂开放性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如从密度、放射性等角度)。

评价方式──优秀成果以墙报形式展出,进行相互交流并评价。

2.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理论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原子结构特点、规律)→实验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得出结论。

说明:问题创设──(1)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

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

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流程: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

说明: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

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

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

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

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1-1】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① 向U形管中加入约2 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 mm×150 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 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

③ 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蓝色出现。

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习下一节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四、习题参考4.(1)(2)甲与乙:C+O2CO2乙与丙: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5.不可以,113种元素并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原子的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要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列出理论研究的要点→应用实验或资料,分析阐述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结合新的事实,检验、应用得出的结论。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只要求学生熟悉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会应用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