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 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
交流讨论:
为什么不同的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 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二、酸的用途
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一、酸的化学性质
1. 酸与指示剂作用
点滴板
优点: 显色明显、 便于对比、 节约药品 。
稀盐酸 稀硫酸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一、酸的化学性质
2.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共同现象是:金属___逐__渐__溶__解____,并产生___气__泡____。
注意:铁与酸反应还会看到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为
一、酸的化学性质
(2)酸与氧化铜反应
现象: ① 黑 色的氧化铜逐渐 消失 ;
溶液中含有Cu2+呈蓝色
②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为 蓝 色。
反应方程式:
CuO + 2 HCl = CuCl2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一、酸的化学性质
4.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 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对常见金属能否与 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1.【学习目标集成】
1.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以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概念: 酸与碱作
用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 叫做中和
反应。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2.反应实
质: 酸溶液中的
H+和碱溶液中
的OH-相互
“中和”生成了。
九年级化学第7章第3节第2课时课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练习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
A. ①NaOH+H2SO4— ② CaCO3+HCl—
C. ① AgNO3+NaCl— ②AgCl+Na2CO3—
B.① FeCl3+NaOH— ② Cu(OH)2+FeCl3—
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金属氧化物 酸
金属 盐
非金属氧化物 碱
盐
复分解反应包括: 酸 + 碱 —— 盐 + 水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那么酸碱盐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H2SO4+Na2CO3———— Na2SO4+ CO2↑ + H2O
H+、SO42- Na+、CO3 2 - Na+、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练习1:完成下列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BaCl2+H2SO4= BaSO4↓+2HCl 2.Na2CO3+ 2HCl= 2NaCl+H2O+CO2↑ 3.K2SO4+HCl= 4.FeCl3+ 3NaOH= Fe(OH)3↓+3NaCl 5.KCl+AgNO3= AgCl↓+KNO3 6.K2SO4+NaNO3= 7.Fe(OH)3+3HNO3= Fe(NO3)3+3H2O 8.Ba(OH)2+2 HCl= BaCl2+2H2O
初中化学碱跟酸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碱跟酸反应教案主题:碱与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碱和酸反应的基本规律;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1. 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2. 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观察和记录碱和酸反应的释放气体等现象;2. 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酚酞指示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试剂瓶等;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准备;3. 液晶投影仪、蓝牙音箱、平板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碱?什么是酸?碱和酸之间有哪些反应?引导学生思考碱和酸的性质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碱和酸反应的基本规律;2. 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碱和酸的反应过程和释放气体等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释放气体和颜色变化的现象;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碱和酸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碱和酸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并选择实际例子展示碱和酸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碱和酸的反应特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题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重点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浓盐酸、浓氨水、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pH试纸、玻璃棒、滴管、烧杯、玻璃片、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在上一课题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碱以及它们的性质,了解了酸和碱各自具有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了解酸碱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酸和碱在水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中和反应阅读书本60-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认真观察图10-1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所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写出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在水中解离的离子化学方程式。
3.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仔细回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如书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1.现有二氧化碳、铁丝、氧化铁、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烧碱,写出它们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一、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反应实质:酸+碱→盐+水二、盐知识目标:1.了解食盐、纯碱、胆矾的化学成分、化学式学名及色、态特性和用途。
2.了解结晶水、结晶水合物,介绍风化、潮解概念。
3.掌握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理解结晶水合物属于化合物。
教学重点:NaCl、Na2CO3及CuSO4的有关知识,CO32-的检验。
教学难点:结晶水合物是化合物的理解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盐?2.尽可能多的列举我们知道的盐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盐是无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类物质,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食盐、纯碱、胆矾等几种重要的盐,了解结晶水合物的概念,掌握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及CO32-检验方法。
[讲授新课]几种常见的盐:1.氯化钠(1)介绍氯化的化学式及俗称(食盐)(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溶液的有关知识及阅读的有关内容,了解食盐的重要用途、NaCl 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海水晒盐的一般原理,搞清“盐”与“食盐”的关系。
2.碳酸钠(1)介绍碳酸钠的化学式名称(纯碱)(2)指导学生阅读书籍及注释,了解纯碱的水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3)介绍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及结晶水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例:求Fe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4)常识性介绍风化和潮解的概念。
(5)共同总结出CO32-的检验方法。
(6)介绍纯碱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及重要用途。
(7)介绍侯德榜对制碱工业的贡献。
3.硫酸铜(1)介绍硫酸铜的简单知识及胆矾的化学式(2)介绍实验得出:CuSO4·5H2O──→CuSO4+5H2O蓝色白色介绍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用于检验气体或液体中是否含有水份。
例如:①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水②检验某气体混合中是否含水蒸气等。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定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请问:为什么?请看大屏幕思考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之旅吧!(二)出示目标,学生自学课本(P60--61)通过预习,我们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三)师生互研,探究新知探究1、操作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现象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探究2、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借助微观示意图和动画图片进行分析反应的实质:过渡:结合酸碱反应实质,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例:Ca(OH)2+2HCl ===2NaOH+H2SO4 ===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1、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学生展示: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探究3、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展示: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 ==== CaSO4+2H2O试写出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 ==== 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展示:蚊虫叮咬涂抹牙膏、氨水;使用皮蛋加醋课堂知识回顾三、课堂练习:1、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备课教案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H-=H2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呢?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H+H2S4 = Na2S4+2H2 a(H)2+Hl = al2+2H2
NaH+Hl =Nal+ H2 Ba(H)2+H2S4= BaS4+2H2
a(H)2+H2S4 = aS4+2H2 Ba(H)2+2Hl= Bal2+2H2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学生练习:Al(H)3+3Hl==All3+3H2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7.3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 ”钠盐教学设计
“7.3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钠盐教学设计作者:***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12期一、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前面刚刚学过常见的酸和碱,一类物质找到它们的共性,也学习一下个性,上一节课时教材从组成的角度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对盐的溶解性也初步学习,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知道盐种类多,用途广,在生活中,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少盐,其中最常见的是食盐,碳酸盐,盐因为种类多,性质各不相同,如果一一学习,学习耗时多,所以教材选取了4种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盐进行学习,学习时重点突出对每一种物质深入研究,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课主要任务是以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3种钠盐为例,以分组实验方法引导,让学生知道物质研究的一般思路,其他物质学习借鉴,形成化学思维,获得知识方法,正所谓“授之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二、学情分析已经是九年级下学期了,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物质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先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再学习化学性质,常规的研究化学性质主要两个思路:加热、与稀盐酸等物质反应等等,本节课图片、实验法研究3种钠盐的性质,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维和特点,增强学生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
三、目标预设(一)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化学视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几种钠盐的性质和用途。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用途,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独立分析化学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学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用途,并能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物质鉴别。
(二)通过探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标签破损和如何确定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15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常见的盐(一)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5课时)常见的盐(一)——氯化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什么叫盐?[回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或)和()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讨论]2.食盐的用途⑴食盐是一种重要的。
⑵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
⑶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⑷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⑸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原理是)[生活小常识]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⑴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⑵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⑶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⑷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⑸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⑹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⑺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⑻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3.食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依托实验 彰显探究——《酸和碱的反应》课堂教学解析
《 学仪 器 与实验 》 2 教 第 7卷 2 1 0 1年 第 2期
・ 3 2 ・
应设 下伏笔 ; 习酸 的化 学性 质和碱 的化 学性 质 , 复
是为 了引 出“ 和碱 能 否发 生化 学反 应 ” 个 问 酸 这
题。
质。
[ 问] 提 难道 不可 能是氢 氧化 钠或 者盐酸 吗 ? 学生 思考 回答 : 过 刚才 的实验 可 以知 道 , 通 滴
固体 学生 也不 易观察 。为 了在短 时 间 内就能 看到 生成 的固体物质 , 以将 演 示 实验 2中的 液体 倒 可 人一 个小 烧杯 中 , 只留下少 量 的液体 在试管 内 , 然
后用试 管 夹夹住 试管 , 直接 放在酒 精灯 上加 热 , 几
秒钟 后 , 白色 固体 就 出现在试 管底 部 , 现象非 常 明
入 的盐 酸 发 生 了 化 学 反 应 。
应, 但是 在 检 验生 成 物 的时 候 , 会有 问题 , 因为氢
氧 化 钠 是 过 量 的 , 生 成 物 的检 验 会 产 生 干 扰 。 对 所 以最好 的方法 还是 把盐 酸加入 到氢 氧化钠 溶液
中。
[ 演示 实验 3 在 氢氧化 钠溶 液 中放 置 一个 温 ]
钠没有 反应 完 , 发后 的 固体物 质 就 无 法 断定 是 蒸
什么 物质 了 。
学 生经 过 思 考 讨 论 后 回答 1 可 以加 入 指 示 : 剂, 然后再将它们混合 。例如在氢氧 化钠溶液 中滴
入酚酞试液 , 变红 , 然后再 加入盐酸 , 看红色是 否有 变化。学生 回答 2 很多 反应都 伴 随放热 和吸 热现 : 象, 能否测量它们混合 前后的温度变化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马荣国
2.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引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 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 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 第二课时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v_show/id_XMzQxMzQ1MDcy.html 【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 P126 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纸上绘出 pH 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生的画图成果投影展示 【启发】根据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生讨论交流】 ①当滴入的 NaOH 溶液不足时, pH<7, 溶液显 酸 性, HCl 剩余; ②当滴入的 NaOH 溶液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时, pH =7, 溶液显 中 性; ③当滴入的 NaOH 溶液过量时,pH>7,溶液显 碱 性, NaOH 剩余。 + 【教师设疑】为什么 NaOH 和 HCl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 pH=7,溶液显中性呢?H 和 OH 哪儿 去了? [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来表示,pH 的范围在 0~14 之间。 [投影]
【归纳总结】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反应实质:盐酸中的 H 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OH 反应生成了水。 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反应呢? 【感悟探究】屏幕打出探究步骤,学生认真阅读后,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结论】二者也能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归纳总结】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中和反应:酸 和 碱 作用生成 盐和水 的反应。 从微观上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怎样的? 【演示动画】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过程 + 【结论】中和反应的实质:H 和 OH 结合生成 H2O 【反思与交流】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在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方面有什么收获?„„
(完整版)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精品初中化学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案 (1)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教学准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肥皂水,糖水,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中和反应?2.写一个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
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归纳: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①酸性溶液pH<7 pH越小酸性越强②中性溶液pH=7③碱性溶液pH>7 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师展示pH试纸并演示:讲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师问: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老师补充。
【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练习测得相关习题,课后习题【板书】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pH的范围:0---14之间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②中性溶液pH=7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2.pH的测定方法:略3.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也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酸能和多种活泼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那么,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和稀HCl溶液,振荡。
[设疑]:无色的NaOH和HCl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讲解]: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
[设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讨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学生所提出来的各种方案,师生讨论分析,总结。
方案1: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方案2: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NaOH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紫色。
方案3: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稀盐酸,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一一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一一pH的方法。
【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酚酰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等。
【新课导入】【引言】我们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不同用无色酚配试液可以分辨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氨水哪个碱性更强吗?【教师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氨水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酿。
我们发现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酸碱性,不能判断酸碱性的强弱一即酸碱度。
【新知构建】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引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展示】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酸性增强碱性增强【板书】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一一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讲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
【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上列出了1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1〜14之间的pH。
【板书】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o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和碱的反应实验教案
酸和碱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可以发生非常有趣的反应。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份关于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特性、了解它们之间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分别是指具有酸性和碱性的化合物。
酸的通用性质是溶于水后,其溶液会呈现出酸的性质,包括酸味、能与碱中和以及蓝色石蕊试剂变红等一系列性质。
碱的通用性质是溶于水后,其溶液会呈现出碱的性质,包括苦味、具有腥臭味、蓝色石蕊试剂变绿等一系列性质。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表现为中和反应,即酸和碱之间互相中和,达到中性。
三、实验器材1、试剂:氢氧化钠(NaOH)、硫酸(H2SO4)、小苏打(NaHCO3)、氢氧化钙(Ca(OH)2)、酚酞指示剂。
2、器材:容量瓶、量筒、洗耳球、试管、试管支架、移液管、酒精灯、洗耳球、溶液架、石蕊花色比色板等。
四、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称量NaOH固体0.1mol/L的溶液1)取NaOH 固体5克,放入容量瓶中;2)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3)用足够的去离子水至100ml,轻轻摇匀。
步骤二:制备称量H2SO4固体0.1mol/L的溶液1)取H2SO4固体2.5克,放入容量瓶中;2)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3)用足够的去离子水至100ml,轻轻摇匀。
步骤三:制备称量NaHCO3固体0.1mol/L的溶液1)取NaHCO3固体2.5克,放入容量瓶中;2)加入50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3)用足够的去离子水至100ml,轻轻摇匀。
步骤四:实验观察1)将50ml的NaOH溶液和50ml的H2SO4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2)取酚酞指示剂1滴加入到两个试管中;3)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实验观察1)将50ml的NaHCO3溶液和50ml的 Ca(OH)2 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2)取酚酞指示剂1滴加入到两个试管中;3)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
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学习重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
学生: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
复习酸、碱与盐的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二.盐
1.常见的盐:食盐(NaCl)、汉白玉中主要成分(CaCO3)、净水剂明矾含有的[Al2(SO4)3]、小苏打(NaHCO3)、
2.盐的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A n B m==nA m+ + mB n-;
根据盐的组成,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等,或硫酸盐、硝酸盐等。
3.盐的命名:
酸根离子为无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CuS“硫化铜”等,
酸根离子为含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酸某”,如:CuSO4“硫酸铜”,Fe(NO3)3“硝酸铁”等
4.盐的溶解性
(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2)碳酸盐除了K+、Na+、NH4+外,MgCO3微溶,其余都不溶,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
(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
(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其余都可溶;
(5)碱除了KOH、NaOH、NH3·H2O、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
5.盐的化学性质
(1)盐+ 盐→两种新盐
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
(2)金属+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溶液
如:Fe + 2HCl == FeCl2 + H2↑;Cu + 2AgNO3 == Cu(NO3)2 + 2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