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长相思》课件
长相思教学PPT课件
![长相思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69b3a43c1ec5da51e27053.png)
了解体裁,认识“词”。
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 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 下片或上下阕。
第2页/共29页
返回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 侍卫。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他的 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 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第13页/共29页
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 声。
“风一更,雪一更”说明夜晚天气变化的更恶劣了。 “故园”故乡。
【意思: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 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 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 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 的。】
心 从下片中,我们发现作者的“ ”又在
第26页/共29页
间
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__落__日___ 、_碧__山_____ 、 ____暮__云__ 。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
“已__恨__碧__山__相__阻__隔__,_碧__山__还__被__暮__云__遮__”。
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 遥远
,表达了
_诗__人__对__家__乡__真__挚__浓__厚__的__思__念_ 之情。
第25页/共29页
间
三、阅读直通车。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①,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②遮。 【注释】 ①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②暮云:傍晚时的云。
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
天尽头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碧山阻隔 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山偏偏又被傍晚 的云气笼罩。
4.身向榆关那畔(pàn bàn)行
√
《长相思》教学课件ppt
![《长相思》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f412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4.png)
诗歌艺术特色赏析
分析《长相思》的艺术特色, 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等。
02
文本解读
《长相思》原文及注释
• 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原文及注释
注释
“山一程,水一程”描述了旅途的艰辛,通过山水的重重阻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 家乡的深深眷恋。
感谢聆听
声调起伏
通过平仄声的转换和押韵 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抑扬 顿挫、起伏跌宕的音韵效 果。
叠词运用
词中运用叠词,如“山一 程,水一程”等,增强了 音韵的悠扬和情感的表达 。
朗诵技巧指导
注意停顿
在朗诵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和重音,以突出词 中的意象和情感。
把握语调
运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词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季节意象
诗人巧妙地运用季节的转换,表现出 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阻隔,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
寓情于景
诗人将离愁别绪融入自然景物之 中,使得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如“身向榆 关那畔行”与“夜深千帐灯”的对 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夸张手法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如“故园无此 声”一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 乡的眷恋之情。
中西方爱情诗对比欣赏
诗歌主题
中西方爱情诗都以表达爱意、思念为核心,但具体表达方式有所 不同。
表达方式
中方诗歌往往含蓄内敛,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西方诗歌则更为 直接热烈,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文化内涵
中方诗歌注重意境营造,体现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西方诗 歌则强调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
部编版课件《长相思》优质教学PPT1
![部编版课件《长相思》优质教学PPT1](https://img.taocdn.com/s3/m/e8aae28743323968001c9216.png)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诵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远离故乡,行军途中
山一程,水一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程,身向榆关那畔
•
4.二 是 全 文 景 物色 调与意 境紧密 ,呼应 第一段 “那青石 桥石板 路小巷 深深的 江南, 那杨柳 岸晓风 残月婉 约的江 南”, 全文结 构严谨 。
行军十分艰难。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一会刮风,一会下雪, 更,聒碎乡心梦不
天气非常恶劣
成,故园无此声。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 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 风更加缠绵。
作者“身”在何方?你从哪里 读出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 他骑马随军奔向山海关,他住在军营的帐篷里。 一身在征途。
长相思
• 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名? • 如梦令,西江月,卜算子,忆江南……
纳兰性德词
——《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其先祖原
满 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兰部,以地为氏,改姓纳
清 兰——即纳兰。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
第
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 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长相思 爱故园,爱家国,字字化做—— 长相思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ab6d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c.png)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长相思》这首古诗。
该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唐诗欣赏》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解析、意境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长相思》,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长相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思乡主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长相思》的情境。
3.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意境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长相思》的阅读理解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长相思》的练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人简介2. 诗句解析3. 意境赏析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长相思》的意境,写一篇关于思乡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内容充实,表达出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思乡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意境赏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诗句解析1. 词语解释: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2. 句子结构:分析诗句的句式、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把握诗句的结构美。
3. 情感表达:深入剖析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长相思》演示课件
![《长相思》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9ae7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02.png)
《长相思》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长相思》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二单元“长相思·其一”篇目。
本课详细内容涵盖了诗歌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意解析、意象探究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相思》的作者背景、词牌特点及词意内容;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词意象,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3. 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相思》的词意、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演示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长相思》课文打印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歌曲《长相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纳兰性德生平,为学生理解诗词背景作铺垫;3. 词牌知识讲解:讲解《长相思》词牌的起源、格律特点;4.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诗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分析诗词意象;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体会作者抒发的思念之情;6. 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特点等方面,分析《长相思》的艺术魅力;7.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问答等题型,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内容:作者:纳兰性德词牌:长相思·其一意象:月、梦、夜艺术特色:修辞手法、用词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长相思》中的意象;分析《长相思》的艺术特色;仿写一首以“长相思”为词牌的诗词。
2. 答案:意象:月、梦、夜等;艺术特色: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用词婉约、含蓄;仿写诗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意象的分析;2. 作者情感体验的引导;3. 艺术特色分析;4. 作业设计。
《长相思》—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长相思》—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8f546ead51f01dc381f1a4.png)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 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 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辑有 《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 书画鉴赏。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 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 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 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 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 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 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 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 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络纬[luò wěi]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 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夜 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 对月徒然独长叹。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àn)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ɡ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
往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 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 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 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cf17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5.png)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长相思》。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修辞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思乡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阅读困难学生。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做好笔记。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讨论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5.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课文内容的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者思乡的原因,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生字词列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思乡的短文。
2. 作业题目:请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比喻句如“月亮如银盘”,拟人句如“夜色拥抱大地”。
这些句子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深,但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思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组织一次以“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教学难点中的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思乡短文创作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0e9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2.png)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相思》。
该诗歌为清朝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分析、诗句解析、意境领略和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相思》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同理心,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朗读、分析、讨论等方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相思》中意境的领略和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朗读技巧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思念主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和《长相思》的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分析诗句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意境领略: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领略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思念之情。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长相思》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技巧。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诗句解析、意境领略和主题探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作者:纳兰性德3. 诗句解析:重点字词、句式、韵律特点4. 意境领略:描绘诗中画面,感受思念之情5. 主题探讨:亲情、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长相思》的鉴赏短文。
答案要求:(1)分析诗句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2)描绘诗中的意境,表达对思念之情的理解;(3)不少于500字。
2.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境领略、主题探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长相思》。
优选长相思PPT课件
![优选长相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c79c39172ded630b1cb6d7.png)
2.辗转反侧的画面 3.抬头仰望的画面 4.孤独沉思的画面
• 词文延伸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 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 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 月?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 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长相思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 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 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此时。
要求: 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的一 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争取把它念 得字正腔圆。
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 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轻重缓 急。
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一)梳理内容
1.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 “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1.山海关 2.山海关那边 3.山上 4.船上 5.营帐里 6.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身在征途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 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 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 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2.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心系故园
联想拓展
• 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 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 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 情景呢?
高中语文长相思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长相思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265ef3c281e53a5902ff63.png)
纳兰性德
长相思
•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
• 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 相思之情。
• 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 《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此词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卷一。此调有几种不同格 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36字一体,前后片各四句,句句押平 韵,逢第二句那么叠首旬(或叠其末二字,也有不相叠者)。
•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1676年〔康熙十五年〕 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 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那么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 十首左右。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 本。
• 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 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3]
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 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氏,字容假设,号饮水、 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 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探究词中“故园〞
• 山水风光 • 风俗习惯来自家人亲情 精神皈依• 例子:
长相思
白居易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愁。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 楼。
写作背景
•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 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 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 出山海关。写下了这首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相思》示范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相思》示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f0abb231b765ce040814a9.png)
➢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 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情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 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 之苦(结合内容分析)。
*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 (简要总结),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 挽回,表现了词人的伤心雨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 刻表现了亡妻之痛(结合感情分析)。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诗歌鉴赏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投。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长相思》ppt课件
![《长相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4873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2.png)
积累了比较丰 富的古诗词。
有一定独立思 考和查阅资料的能 力。
能够自主借助 注释、课文插图、 课外资料书等方法 学习课文。
对于古诗词情 感的体会和意境的 感受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 《长相思》并背诵, 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了解“风一更,雪一更” 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 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四、设计思路 学以致用
发挥主动性
突出情感性
五、方法与策略
激趣导入法、自 主、合作、探究法、 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法、课件激趣法、榜 样范读法、对比教学 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 。
读中感悟、悟中 升情、情中升华。
六、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 , 回顾积累
借助注释 ,读懂词 意。
《长相思》说课
目录
教材解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
方法与策略
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自然之趣” 词人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 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 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 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并将他们巧妙地结合 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
叁
思读 乡出 情感 。觉
, 读 出 浓 浓 的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根据注释、 查阅资料、 请教他人、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在吟诵中放飞想象,感悟 征途的艰辛。了解背景,想象 画面,指导情感朗读。
四、展开想象,赏析全词,理解词意
白天艰难行军 无奈
夜晚安营扎寨 相思
【高中语文】长相思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长相思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10c88b9680203d8cf2f241e.png)
(二)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 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 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 它们写下来。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 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 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绩彪炳,其父 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 丹青,又精棋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 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授乾 清门三等侍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 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 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 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 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 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故园的生活,天伦之乐,温馨融融。
……
(三)对比引读
《长相思》读到这里, 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 怎样的心?
赏析下列两首《长相 思》,试比较二者与纳兰 词的情感差异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二)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 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故乡是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故乡的生活是志趣相投朋友骑着骏马到野外打猎的舒畅
──故乡的今晚是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 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 士,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纳兰性 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 之时。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 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康熙十 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 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 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 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 四年患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临江仙》
拓展阅读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 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如梦令》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 皮囊虽为满人,却钟情于中原文化; 骨子里是文人,却从事武将行当;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 身处高门广厦,却常思山泽鱼鸟; 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汉族的 落拓文人; 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 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方法: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知人论世 拓展阅读 反复诵读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小令,模仿创作一首 《长相思》。 2.拓展诵读纳兰性德的词作。
谢谢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分析对比手法对表达情感的好处
时间、空间、 内外、身心、 动静、冷暖、 哀乐、刚柔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
举一反三、比较阅读
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方法
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联想, 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或画面一一再现到 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的特点、组 合方式,欣赏其意境美,根据意境,深 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 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 灯。
风一更,雪 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拓展阅读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 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 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浣溪沙》
拓展阅读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 片帆从此寄天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 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 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 杨花。
【作品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 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 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它最适宜表达缠绵幽怨的情感,具有凄清 绵邈的美感效应,声韵和谐,婉转流畅。
吟咏感知:词人表达的情感
那畔: nà pàn 更:gēng 聒碎:guō suì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二月十五日,玄烨出山海关至 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 《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 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 中。
何处是纳兰的故园?
拓展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 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拓展阅读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 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 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长
相纳
思
兰 性
德
了解词牌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词谱》列白居易词《汴水流》为定式:
汴水流韵,泗水流叠。流到瓜州古渡头韵,吴山点点愁韵。 思悠悠韵字,8 句 8 韵。前 后段起二句, 俱用叠韵,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 思念之情,故名“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