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发展(3篇)
第1篇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成果。
本文将从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源、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源与发展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罗马时期,工程师们就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逐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亨利·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20世纪50年代,美国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成立,标志着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开始。
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如关键路径法(CPM)、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
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如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等。
90年代,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21世纪初,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完善:国外工程项目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项目规划、项目组织、项目控制、项目评估等方面。
(2)项目管理方法多样化:国外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多种项目管理方法,如敏捷项目管理、精益项目管理等。
(3)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高: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如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
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项目管理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项目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资源和任务进行有效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下面将对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20世纪初期,施工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依赖工地现场主管对工程的积极管理和控制。
管理方式主要以经验和个人能力为基础,缺乏科学化的方法和系统,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施工管理进入了较为系统的阶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筑项目更加有效、快速和高效地完成,施工管理开始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其中,关键路径法(CPM)和项目评估与审批技术(PERT)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计划和时间控制,提高了施工进度的管控能力。
20世纪70年代,施工管理逐渐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工程和施工管理体系。
这一时期,施工管理开始注重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管理,强调项目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此外,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也使得施工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施工管理开始借鉴和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概念和方法逐渐应用于施工管理中,使得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同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划(CPM),实现了施工项目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21世纪以来,施工管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迈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
建筑信息模型(BIM)、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逐渐融入施工管理中,提高了施工行业的环保水平。
总之,施工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系统管理、工程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管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史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是指项目建设的基本组织模式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各参与方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合同关系。
由于项目管理模式确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总体框架、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义务和风险分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合同管理方式以及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造价,所以它对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项目管理逐渐独立出来而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并在服务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演化形成了多种模式。
对于投资人而言,项目管理模式选定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投产时间和效益;对于工程咨询单位,了解与熟悉各种项目管理模式才可能为委托人做好顾问,协助其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对于承包人,了解与熟悉项目管理模式才能在建筑市场处于主动,若项目涉及分包,不少项目管理模式也可用于分包工程。
(一)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经历了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演变历程,即从最初的业主建管一体方式发展到专业分包实施方式,再发展为逐步集成化的模式。
演化至今,形成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
如图1所示。
由业主直接雇佣工人进行工程建设营造师管理工匠并负责设计建筑师负责设计营造师负责施工分阶段分专业平行承发包模式设计、施工咨询、监理进行分离施工总承包设计总承包项目管理总承包DBB CM DB EPC 图1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演变(二) 业主自行管理阶段当社会经济和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时候,社会上没有设计、建造等专业分工,项目的设计、建造和项目管理基本上都由业主自己来运作,或者仅仅雇佣工匠来完成;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一门专业尚未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和协作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建筑业的分工也开始逐步细化。
最先是业主从项目建设具体任务中脱离出来,开始由工匠负责设计和施工。
但业主仍主要依靠自己对工程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尚未被业主所认识,如图2所示。
图2 业主自营模式(三)设计与施工专业化阶段的项目管理件随着业主从工程建设具体工作任务独立出来的同时,一批从事设计又懂施工的工匠逐渐分化,成为专门进行工程设计并负责管理施工的营造师,如图3所示。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
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
“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预算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主要以人工经验为基础,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 信息化预算管理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开始逐步实现信息化,提高了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的效率。
3. 现代预算管理阶段:目前,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和项目管理的需求。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1. 预算编制方面: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逐渐增强。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如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等。
2. 预算审核方面:企业对预算审核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审核不严格、审核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审核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审核的监督作用。
3. 预算执行方面:企业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4. 预算调整方面: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预算调整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调整缺乏合理依据,导致预算调整频繁,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5. 预算信息化方面: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预算管理信息化效果不佳。
6. 预算与项目管理融合方面:企业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的现象。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未能有效结合,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三、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趋势1. 预算管理精细化:企业将更加注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2. 预算管理智能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 预算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企业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实现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同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介绍(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在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顺利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1. 传统项目管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经验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组织、协调和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程项目管理开始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如美国学者哈罗德·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等。
3. 综合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工程项目管理进入综合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更加丰富,如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
同时,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4.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1世纪以来,工程项目管理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如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理论和方法1.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将工程项目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收尾。
这一理论有助于项目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规划、实施和监控工程项目。
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MBOK是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知识体系。
它涵盖了项目管理的10个知识领域,包括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
epc发展历程
epc发展历程EPC发展历程EPC(工程采购施工)是一种以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实施的方法。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下面将从EPC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EPC的发展历程。
一、EPC的起源EP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970年代,美国石油公司开始尝试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集成在一个合同中进行管理。
这种集成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
随后,EPC模式被逐渐引入到其他行业,如化工、电力、建筑等领域。
二、EPC的发展1.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EPC模式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鼓励采用EPC模式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项目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EPC模式也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2.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EPC模式逐渐传播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开始引入EPC模式,并在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进行应用。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采用EPC模式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3. 21世纪至今:EPC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EPC模式成为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采用EPC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三、EPC的应用EPC模式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能源领域,EPC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项目。
在化工领域,EPC模式被用于炼油、化肥、乙烯等工程项目。
在建筑领域,EPC模式可以应用于公路、桥梁、高楼等项目。
四、EPC的优势EPC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整体管理:EPC模式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集成在一个合同中进行管理,减少了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
2. 质量控制: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负责,能够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_[全文]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回顾我国最早的大型项目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万里长城,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项目管理的里程碑工作,是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和钱学森教授分别倡导的统筹法和系统工程。
华罗庚也是我们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创始人,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他的工作。
华罗庚教授于1964年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Overall Planning Method),1965年华罗庚著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以及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
1964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部分老师和学生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推广应用统筹法,在修铁路、架桥梁、挖隧道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成功。
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3月18日给华罗庚的信上鼓励他:“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再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1970年5月,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鼓励,带领陈德泉、计雷两位助手到上海炼油厂蹲点,在“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上应用统筹法。
该设备每天产值20多万元,原计划需停工一个多月的扩建改建工程,应用统筹法后实际只用了5天便完成了。
其后的十多年中,华罗庚带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到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双法。
各地在建筑工程、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生产运作流程重建等诸多领域很快地创造了数以千计的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期间开发出了数以百计的作业流程,为进一步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后,华罗庚和他的助手们开始将统筹法应用于国家特大型项目,例如1980年中国科协联合5个部委、7个学会启动的“两淮煤矿开发”项目(涉及投资60亿元);1983年启动的“准噶尔露天煤矿煤、电、运同步建设”项目(涉及投资120亿元)。
项目管理
第1章项目与项目管理1.1 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2 项目的定义及基本特征1.3 项目生命周期1.4 项目管理概述1.1 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项目管理的产生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最早出现于美国,起源于建筑行业,它是伴随着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型项目的需要而产生,是工程和工程管理实践的结果。
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概念是美国在二战后期实施曼哈顿项目时提出的。
云南鲁布革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聘用外国专家采用国际标准应用项目管理建设的水电工程项目。
二、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项目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潜意识的项目管理: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项目管理的形成: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50年代初期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总的来讲,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发展归结起来,可以参见图1-1图1-1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三、项目管理科学的展望实践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
理论方面:有了广泛的实践基础,完整、系统的基础项目学和应用项目管理学有望较快形成。
计算机应用: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迅速,正向集成的方向发展,如项目信息系统(PMIS)、项目决策支持系统PMDS、项目专家系统PMES等。
多学科介入:项目管理向多学科介入的方向发展,将显示出更强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当代的项目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一个专业一种职业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三个热点是:证书制热培训热软件热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三个趋势:项目管理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
项目管理的多元化:行业领域及项目类型的多样性。
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突出表现在PMBOK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竞相发展、项目与项目管理学科的探索及专业项目咨询机构的出现。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前景(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管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现状1. 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项目等层出不穷。
这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统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 管理理念不断更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化、项目团队协作、风险管理等,以提高项目效益和降低成本。
3.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为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同时,企业也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旨在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效益。
三、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技术更新换代加快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
3. 项目风险日益凸显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项目风险日益凸显。
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
4.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项目管理的历史由来及其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的历史由来及其发展趋势一、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1、古代项目管理的认识和实践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实践从人们开始共同进行生产合作,进行社会化的生产活动之日起就开始了。
许多国际项目管理方面的学者都认为,项目管理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长城和埃及金字塔的建设项目,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古代工程项目。
这些工程项目规模宏大,存在的时间久远,并且经受了许多的自然和战争等方面的考验。
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当初为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所开展的项目管理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2、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近代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
近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狭义的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创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20世纪初,美国人享利·甘特就发明了棒图也叫甘特图的项目管理工具。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多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发出来的。
在项目传统管理阶段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同时借用一些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项目管理阶段及主要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现代化,使得现代项目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以后,人们建立起了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沟通管理等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方面新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了项目成本、时间、质量、范围、沟通、采购、人力资源、风险和集成管理等九个方面。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概述
生于制造业环境,特别是制造大型产品的环境。 Association 的缩写,它的成员以代表各个国家 灵活得多。项目组织不是常设组织,它针对特定
但项目管理的真正大发展是在项目管理 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为主,于 1965 年在瑞士注 的客户需求产生,而在项目任务结束以后,项目
的应用范围急遽扩展以后。由于项目管理能够 册,是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它的宗旨是促进全球 组织立即解散。这种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可以迅
处理需要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并能够实现更高 的项目管理的发展。
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在现代社会的激
的运营效率,在 20 世纪 80 年代,项目管理的影
IPMA 和每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组织的分工 烈竞争中获得先机,赢得优势地位。
响扩展到其它许多行业,如电讯业、计算机业、 是:本国项目管理组织负责实现项目管理本地
探讨一下数据怎样准确的审核。
间。
系可以使数据审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级
1 原始数据
4 数据的精密性
数据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
数据记录是监测活动的凭证,是所有监测
为了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的监测结果,必须 强责任心,以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监测环节的
工作的基础。监测数据应由监测人员在现场将 在分析过程中实施各项质量保证和指控措施, 数据才能真正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工作的水
所有观测值和现场实际情况直接计入原始记录 如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有一定比例的样品 平和质量。
表中,如监测信息是监测仪器打印的应将打印 平行双样,密码样等,由质控人员详细审查分析
6 数据审核的意义
记录附在原始记录中。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 人员在分析全过程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并写出
监测数据需要公正权威的向社会公布。为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史(3篇)
第1篇一、引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过程。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方面,探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历史演变。
二、古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 古代建筑工程的特点古代建筑工程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工程,如长城、故宫、金字塔等。
古代建筑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宏大:古代建筑工程往往规模宏大,如长城全长约2.1万公里,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
(2)结构复杂:古代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如故宫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木结构、砖结构、石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
(3)施工技术落后:古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和简单的工具。
(4)管理方式简单:古代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简单,主要依靠经验、习俗和宗教信仰。
2. 古代建设工程管理方法古代建设工程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工匠制度:古代建筑工程主要依靠工匠进行施工,工匠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承担着设计和施工的双重任务。
(2)宗教信仰:古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宗教仪式和信仰,如故宫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祭祀和祈祷。
(3)家族传承:古代建筑工程的技艺往往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
三、近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 近现代建筑工程的特点近现代建筑工程是指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末的建筑工程,如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等。
近现代建筑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进步:近现代建筑工程的技术进步显著,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的广泛应用。
(2)规模扩大:近现代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如纽约帝国大厦高381米,悉尼歌剧院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
(3)施工方式多样化:近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式多样化,如机械化施工、装配式施工等。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向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
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管理的产生(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项目管理的产生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
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
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
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
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成熟度分析扌商要:上世纪50年代末期,项LI管理正式诞生且很快得到推广。
山于它效率高,适用范用广,可用于多个行业,因而围绕其展开的理论研究及实战也越来越多。
自从60年代起,项L1管理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发展,比如航空、航天、化工及财务等,同时在许多新的领域也得到了运用,其实践经验可以说越来越丰富。
迄今为止,许多企业都通过运用项U管理技术获得了成功,同时还有学者根据项口管理自身规律创建了相应的模型,用以评估项U管理的大体状况,通过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项L1管理未来的方向。
是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成熟度模型还能够为项H管理设定一个基准,而组织可以依据基准,为项LI管理设定U标,提高项口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能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最终实现目标。
项U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最恰当的决策,同时已经成为一门学科,隶属于管理学,可以说,项L1管理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多种科学理论的管理方式,其作用已经通过许多企业的实践得到证明,在现代社会中,项口管理在各种企业管理中最为常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与项H管理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同时综合国内外在项U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适合我国企业的项U管理成熟度模型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研究其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及作用。
指出项口管理已经从传统领域拓展至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了相当多的难题。
关键i司:项LI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组织形式Abstract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the end of 50s・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it can be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so it is more and mor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tual combat・ Since 60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uch as aviation, aerospace, chemical industry and finance, and has been used in many new fields, practical experiences can be said more and more rich・ So far, many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successful, as well as scholars according to project management rules create the corresponding modelfor general situation assess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clear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point, maturity model can also set a benchmark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based on the benchmark set goals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1.Project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help enterprise managers to make the most appropriat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become a subject, belonging to the managemen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use of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ect has been proved by the practice of many enterprises, in modern society, project management the most common in all kin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further obtained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Maturity Model and repeated testing in practice, to study its value and eff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traditional domain to every aspec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analysis, organization form目录一、绪论 (1)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基本要概念 (1)(二)国内外发展概况 (1)三、项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3)(-)项目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3)(二)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更新 (3)四、项目管理成熟度 (3)(-)成熟度模型 (3)(二)组织结构 (5)五、项目管理适用领域 (5)(-)项目管理的基本维度 (6)(二).......................................... 项目管理的领域 6 (三).......................................... 项目管理的过程7六. 结语 (7)CataIogFirst, the introduction 1 Two, project management 1 (a) the basic concept of project management 1 (two) th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1 Three,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actual use of modern enterprises・・・ 3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3 (two) the development and updat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3 Four,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3 (a) maturity model 3 (two)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5 Five,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reas 5(a)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6)(two) the field of project management (6)(three) the proc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 (7)Six, the conclusion (1)一、绪论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大,信息对于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
2.新《规范》的定位和几种通用模式介绍
内容上从原来的施工项目管理前伸后延,扩展到建设工程总 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定位于以约束和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和基本做法为重心,不涉 及某一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机制。
建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服务(PM)
设
工
程
项目管理承包(PMC)
项
目
管 理
建设工程总承包(EPC)
规
Facility Management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作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 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服务,代表业主管理,承担管理责任
(2)项目管理承包(PMC) 除PM外还可负责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承担管理风险和经济责任
2.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条例、规定
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 见》、《关于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 格制度过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
2.《规范》修订的重要意义在于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全面规范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为,指导和促进建设工 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国家和建设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以适应世界经 济全球化和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
有利于全面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应用水平, 加快中国建筑业产业国际化的进程;
前言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起源于学习鲁布革工 程管理经验,进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1984年国家计委提出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行招标承包 制,1986年又提出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特别是 1996年以来,建设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和指导实 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文件和规定,并开始着手项目管理 国家标准的制定。2002年形成了中国第一部《建设工 程项目管理规范》。《规范》颁布以后,在相当长的 时期内对统一项目管理认识;规范、约束项目管理行 为和基本做法;理顺各层之间关系,促进我国施工项 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发展;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组织、计划、调度、控制和监督工程项目的学科。
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工程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书面文件和会议等方式进行的。
工程项目的组织和计划一般由项目经理负责,但缺乏专门的工程管理方法和工具。
这一阶段的工程管理以规划为主,注重工程项目的时间和资源安排。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工程师亨利·加恩特提出了甘特图,这是最早的工程管理工具之一。
甘特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工程项目的时间和进度,使管理者能够更方便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
甘特图的出现标志着工程管理从文件和会议向图形化和可视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为了管理复杂的军事工程项目,研发了计划评审和评估技术(PERT)。
PERT通过网络图的形式展示工程项目的各个任务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帮助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难点。
PERT的引入加强了工程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能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对工程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美国宇航局(NASA)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工程管理方法,即项目评估与审定技术(EVAMS)。
EVAMS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性能控制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方法。
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工程管理开始关注项目的质量和风险。
项目管理学会(PMI)成立,制定了一系列项目管理标准和方法,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风险管理。
这一阶段的工程管理注重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强调项目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应用于工程管理,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此外,敏捷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方法也逐渐流行起来,强调快速响应和灵活性。
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改进的过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一、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
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
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相关利益者的冲突不断增加,降低项目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迫使作为项目业主/客户的一些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作为项目实施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
追溯项目管理制度
追溯项目管理制度一、项目管理制度的产生背景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成项目目标的全部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紧迫的竞争,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企业广泛应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产生也正是由此背景而来。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更加高效、规范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竞争力,而项目管理制度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
因此,项目管理制度的产生是由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
二、项目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逐渐发展,美国的工业企业率先开始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在军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了项目管理理论,最著名的项目就是曼哈顿计划,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了较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后,项目管理理论开始逐渐传入商业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开始受到重视,美国的工程、建筑、航空等行业开始积极引入项目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其他国家也开始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和借鉴,并逐渐将其引入国内的生产经营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项目管理制度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管理模式。
三、项目管理制度的作用与意义项目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管理效率。
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归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提高管理质量。
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行为,强化过程管控,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我们要吃着碗里已经盛好的、盯着锅里 正在煮的、还要想着地里种的。甚至要想到
地里明年种的。——未来的不可易测。
PM兴起的原因
❖ PM已经成为中国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人 们都有在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在做?)
❖ 国家工业部门: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工程.
❖ 国家党政机关:五个一工程.文明工程.凝聚力 工程.百年工程_计划生育。十六大是党建的伟 大工程。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谁是创始人? D·Cleland说:有谁敢说是他发明了项目管理? 最早的文献:
❖ 第一篇引起项目管理圈子注意的综合性文章是由保 罗·欧·伽第斯(Paul O. Gaddis)在《哈佛商业评论》 (1959年5-6月)中出版的。文章的题目是“项目经 理”,论述了个人在发达的技术产业中的角色,从 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让个人有能力进行项目管 理所需要的培训类型。伽第斯提出的几个基本观点 对于项目管理的概念框架有很大的贡献,直到今天 还是正确的.
❖ 教育部门:这个工程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 engineering,而是project 。所以教育部的工程 管理专业是PM。
❖ 全社会在时尚什么?各种PM
企业项目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 趋势之一
❖ 目标导向性解决问题过程 ❖ 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 企业优化自身资源的需要 ❖ 大项目分解为易于管理的小项目群 ❖ 基于项目发展起来的企业 ❖ 研究与发展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 ❖ 组织的灵活性 ❖ 管理责任的分散 ❖ 个人及组织发展的机会
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其应用
❖ 为什么要学项目管理 ❖ 项目管理的历史 ❖ 项目管理的发展过程 ❖ 项目管理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 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1.为什么要学PM 什么知识是可共同分享的
❖ 为什么不提倡政府公务员多学MBA(革命史 与MBA的结果)
❖ 为什么也不提倡商务人员都学MPA
❖ 项目管理的多元化: 行业领域及项目类型 的多样性,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方 法,从而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 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突出表现在PMBOK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竞相发展、项目与项目管理学科的探索及 专业化项目咨询机构的出现。
7.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 三个热点
的。
❖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3.项目管理的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实践
活动Leabharlann 完成任务传统项目管理
方法
新项目管理
学科
满足三重约束
从目标上来讲 是让利益相关 者满意
4.项目管理学科和 其它学科领域的关系
一般公认的 项目管理 知识和做 法
一般管理知识 和实践.
应用领域知识 和实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此图表示学科领域 之间关系的概念, 搭接的范围并非按 比例的.
❖ 项目管理有悠久的实践历史:古代长城、埃及金字 塔、中国的都江堰(256年 B.C建堰至今,巧妙的无 坝引水结构,2000多年,不须替换和改造。恩泽川 西平原上的万里沃野--1000多万亩良田。项目的伟 大意义)
❖ 项目和项目管理起源于工程和工程管理 ❖ 传统的项目和项目管理起源于建筑业 ❖ 现代项目与项目管理开始于大型国防工业
5.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当代的项目管理已发展成为: ❖ 一门学科
广泛开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
❖ 一个专业
在大学开设“项目管理”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 和博士学位
❖ 一种职业
职业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
6.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三个趋向
❖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 主要表现在国际间的 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 益频繁、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
互关系的集合。 ❖ ·项目在时间上是明确的。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 权力和责任的明确定义是必需的。 ❖ ·项目经理是一个行动的人,一个有思维的人,一个站在前面
的人。 ❖ ·项目计划对于项目的成功很重要。 ❖ ·项目经理是个介于管理层和技术专家之间的人。 ❖ ·在项目管理中,沟通受到极大的关注 ❖ ·当项目成员感到项目就要结束时,项目团队开始分解。 ❖ ·项目经理的整合职能应当强化。 ❖ ·状况报告对于项目管理是应当的和有价值的。 ❖ ·多年后项目管理中角色将是有挑战性的、激动人心的和重要
使命 Mission
(企业为何存在?)
企业项目管理是 未来企业管理的 发展趋势之一
价值观 Values
(行为指南)
前景 Vision
(我们想要成为什么?)
方向/目标 (我们想要办成什么事情?) Goals/Objectives
策略/方法 Strategies
项目 Projects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8.国内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 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1991 年成立)。
❖ 中建协的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 ❖ 北航的项目管理研发中心 ❖ 现代卓越管理技术交流中心 ❖ 中科管理研究所等等
9.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动态
❖ 项目管理登陆挑战MBA (北京晨报, 2001.2.15)——PMP是MBA之后又一热点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 这些观点是: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组织单元,它致力于在预算内和事先确定
的技术性能特性下按时进行一个开发项目。 ❖ ·项目团队包括这样的专家,他们提供必要的方法使项目获得
成功。 ❖ ·项目由任务来组织,这些任务需要通过组织的传统职能结构
进行整合。 ❖ ·项目经理管理许多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起来的专家。 ❖ ·上下级关系是可变的,产生一个独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相
❖ 形形色色的证书制热(PMI的PMP.IPMP。中国劳 动部的项目管理师也是四个等级.中建协的项目 经理等等)
❖ 长短有别的专门化与组合式培训热(成为行家)
❖ 面对不同行业项目管理的大小软件热(解放老总 。老总学什么?克利兰观点:干系人管理.授权 .战略.文化_风险例证-贷款.风险转移.美 国老太与中国老太。
❖ 为什么全社会都要学PM--老总也要学. 我接触到的PM学员:
PM兴起的原因
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临时性任务.组织结 构因科技革命引起的变化——扁平化中层管
理层的缺乏;)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个性化后的社会管理 全新的观念.观念得改变是困难的(如人
是吃什么长大的?)草与苗。 需求变化:稳定、单一向多样多变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