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1
合集下载
新教材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1)
![新教材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6293cd45bcd126fff7050b86.png)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提示:经济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沿线 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①增加就业,加快脱贫步伐;②加强西南地区民族 团结;③加强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④巩固国防。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除了对聚落和商业影响较大之外,对 人类其他生产、生活,诸如农业、工业、旅游、人口迁移等的 影响也十分显著。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商业和聚落的影响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某地等高线交通分布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 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 件的差异。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原因。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2019·南京高一期中)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近 50 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部有近 7 千米的海底隧道,其两端各建有一个人工岛。读图,回答 3~ 4 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3.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
A.方便旅客休息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 1~2 题。
1.据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提示:经济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沿线 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①增加就业,加快脱贫步伐;②加强西南地区民族 团结;③加强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④巩固国防。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除了对聚落和商业影响较大之外,对 人类其他生产、生活,诸如农业、工业、旅游、人口迁移等的 影响也十分显著。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商业和聚落的影响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某地等高线交通分布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 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 件的差异。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原因。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2019·南京高一期中)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近 50 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部有近 7 千米的海底隧道,其两端各建有一个人工岛。读图,回答 3~ 4 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3.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
A.方便旅客休息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 1~2 题。
1.据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40a249f111f18582d05a7d.png)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
人口的自
口
然增长
的
数
量
变
化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多种多样的区域(共48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多种多样的区域(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5da50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8.png)
在一个区域内部,也具有地理要素属性的渐变特征。例如,我国南方地区自南向 北,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渐低,生长的常绿阔叶树树种越来越少。从全球来看,纬向自 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以看作是自赤道至极地渐变的结果。
•
行 政 边 界 : 非 常 明 确 , 寸 土 必 争
• 准确识图 规范用图 领土主权 共同维护
(178年),建置乐平县,县城立于银城
堡(今德兴市银城贩)。1992年9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
市。 乐平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是
“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素称“赣剧之
乡”, 是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
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鱼米
之乡”之称。
思考:
以上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区域?
江西省
• 流域边界:以分水岭为界,较为明 确
长江流域示意图
• 文化区边界:边界模糊,具备过渡性质
东
北
黑
土
新疆荒漠
文
绿洲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
化
青藏高原文化
黄土高 原文化
华北平原 文化
四川盆地
文化
江南水
乡文化
云贵高
原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 自然带边界:边界模糊,具备过渡性质
区域的划分类型
(3)客观存在,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
总之,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02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CONTENT
•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 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 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 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 为赣剧。
•
行 政 边 界 : 非 常 明 确 , 寸 土 必 争
• 准确识图 规范用图 领土主权 共同维护
(178年),建置乐平县,县城立于银城
堡(今德兴市银城贩)。1992年9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
市。 乐平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是
“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素称“赣剧之
乡”, 是江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
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鱼米
之乡”之称。
思考:
以上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区域?
江西省
• 流域边界:以分水岭为界,较为明 确
长江流域示意图
• 文化区边界:边界模糊,具备过渡性质
东
北
黑
土
新疆荒漠
文
绿洲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
化
青藏高原文化
黄土高 原文化
华北平原 文化
四川盆地
文化
江南水
乡文化
云贵高
原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 自然带边界:边界模糊,具备过渡性质
区域的划分类型
(3)客观存在,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
总之,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02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CONTENT
•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 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 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 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 为赣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1.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1.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1a03ce852458fb760b564a.png)
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人口密度很大
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
3.天津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
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
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
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
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带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201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城 镇人口83137万人,乡村人口56401万人。
3 析原因
胡焕庸线:中国 地理学家胡焕庸 (1901-1998)在 1935年提出的划 分我国人口密度 的对比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
因最有可能是( )
A.气候凉爽
B.矿产丰富
C.海运便利
D.开发历史早
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 统计方法。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
2.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 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 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 市之一。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 “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 上,深圳位居第二。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政治
资料: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迁都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 历时三年零七个月时间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 建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b7f9707f1922791788e853.png)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
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答案】A
知识点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如何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先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
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的出生率由较高的水平慢慢 下降。如图 1-1-3。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 障、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等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足,青壮年负担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和 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 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农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⑤_加__快___;工业革命之后,人口 ⑥迅__速__增__加__;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⑦_快__速__时期。
(2)地区差异: a.发达国家: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不少国家 采取了⑧____鼓__励__生__育____的政策。
图 1-1-7
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1)构成:图 1-1-1 中 a.⑫__死__亡__率___、b.⑬__出__生__率___
和 c.⑭____自__然__增__长____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类型
出生率
基本特征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⑮___原__始__型_____ 高 B.⑰___传__统__型_____ 高 C.⑳___现__代__型_____ 低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共29张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97b5bc50e2524de5187eea.png)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史记﹒货殖列传》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其它因素:
随着社会生 产力发展, 非农业因素 也影响着人 口分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便利的交通 使得扬州经 济发达,人 口稠密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0-70万中等县
3. 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 的影响。 3.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 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 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 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 文因素。 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 中心。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 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 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 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100万以上人口大县
地级市300万以上
156.6万(2018年, 湖北人口最多的县)
1121万(武汉) 2153万(北京)
深圳市只 有发展40 年历史, 由于发达 的经济吸 引了众多 人口
新疆建设兵团
政策
叙利亚难民 战争
自主阅读
2020 “锡慧在线”开学第一周
三、学以致用:
当时约4%的人口 分布在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64%的西北 地区
课堂小结:
一、世界、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性
1-1 人口分布 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023学年)
![1-1 人口分布 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023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25dcf3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6.png)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 中低纬地区。
人类分布集中区: 气候较为适宜的中、 低纬度地区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地区 面积 人口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48.7 26.9 19.4 38.5 54.9 47.3 45.1 51.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文 因 素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因素 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科技 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文 因 素
生产力水平
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以 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集聚在农业发 达地区。
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 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导致人口向城市集 聚,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形成城市带。
思考: 圆圈范围内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仔细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思考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一般用人口密度作为 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 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km2)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有明显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南美洲 26.8 62.8
大洋洲 44.2 94.3
世界 30.1 50.3
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带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海拔(米) <200
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 的比例
56.2 %
200~50 500~10 1000~15 1500~20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ppt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8f3281f61fb7360b4c65b9.png)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临海,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 口稠密;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人口较稀疏。
答案
解析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3~4 题。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 B.西半球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答案 C
解析 从南、北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 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欧大陆是人口最多的大陆。
( ×)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 √ )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
答案
解析
3.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在热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 气候相对凉爽,降水适中。
答案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 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文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思路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答案
[教材第 6 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据图 1.8a 可知,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匀,南部人口密度大, 北部人口密度小;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2.据图 1.8b 可知,芬兰南部降水较多,气温较北部高,芬兰南部的水 热条件优于北部,比北部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 3.可从地形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4.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可从生产活动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交通、 历史因素、政治等角度分析。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临海,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 口稠密;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人口较稀疏。
答案
解析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3~4 题。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 B.西半球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答案 C
解析 从南、北半球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 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欧大陆是人口最多的大陆。
( ×)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 √ )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
答案
解析
3.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在热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 气候相对凉爽,降水适中。
答案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 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文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思路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答案
[教材第 6 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据图 1.8a 可知,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匀,南部人口密度大, 北部人口密度小;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2.据图 1.8b 可知,芬兰南部降水较多,气温较北部高,芬兰南部的水 热条件优于北部,比北部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 3.可从地形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4.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可从生产活动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交通、 历史因素、政治等角度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10c662ee06eff9aff8072e.png)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1人口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人口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ea4002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近90%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10°N—— 50°N地带最集中.(北半球中低纬度)
2、从距离海洋远近看,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 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概括: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区域?
北半球中低纬度距海较近(沿海)的 低平地区
主要的人口稠密区
(3)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口密度大。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探讨發兰超1/4人口分布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四、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移动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 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 高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
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 如攀枝花、克拉玛依、
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鹤岗等
2.人文因素:
影响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因素
政治、文化、军事
人口分布 农业发达地区
人口向城市聚集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六、影响因素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拉 力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 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2、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大的 原因 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耕地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 发达,城镇多且集中;开发较早;
2、从距离海洋远近看,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 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概括: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区域?
北半球中低纬度距海较近(沿海)的 低平地区
主要的人口稠密区
(3)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口密度大。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探讨發兰超1/4人口分布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四、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移动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 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 高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
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 如攀枝花、克拉玛依、
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鹤岗等
2.人文因素:
影响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因素
政治、文化、军事
人口分布 农业发达地区
人口向城市聚集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六、影响因素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拉 力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微信公众:启迪慧想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 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2、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大的 原因 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耕地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 发达,城镇多且集中;开发较早;
必修二:1.1人口数量的变化
![必修二:1.1人口数量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0e5f2e192e45361066f533.png)
完善养老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三项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 低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特征上区分: (2)数值上区分: ①原始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在3.0%以 上,传统型死亡率相对较低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①
②
③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先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2.②阶段后期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3.人口增长类型的③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 有上升的趋势?
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差异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 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3.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明显加快 加速 缓慢 迅猛增长
4.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1.84 亿 1.84 亿
27.55亿 1.95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CD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 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1.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 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2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 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 中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1:1.1人口分布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1:1.1人口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b56f552fd0a79563d1e727b.png)
2.判读技巧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 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顺藤摸瓜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回 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 和框中提供的已知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 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快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 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新课讲授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经济
新课讲授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文因素
历史
0.97亿
印度13亿、巴基斯坦1.9亿
14亿
新课讲授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政治
军事
人文因素 文化
韩国占总面积0.6%的首尔拥 2012年成立三沙市。 有了全国25%左右的总人口。
温哥华唐人街
活动探究
微专题一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1.常见类型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 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图形。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 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 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 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 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
微专题一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图的判读 交通运输布局的试题常以区域图、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为载体,要求分析影 响某交通线网、场站的区位因素,或对某交通线网、场站以及区域交通发展条件 进行评价。
1.1人口分布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人口分布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607800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9.png)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 稠密。
原因:生活条件、就 业机会、社会配套设施 等比较优越,往往会吸 引人口大量居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开发历史
人口稠密地区是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呢? 为什么有些经济落后地区人口也稠密呢?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战争、政策等
因素
案例
案例 1:我国历史上西晋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金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试从纬度位置、距海远近、海拔高低三个方面说出世界人口分 布有何具体特点?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纬度位置(P4 图1.5)
(1)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就纬度而言的规律是什么?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 球,尤其在北纬10°-50° 中低地带最为集中
(2) 为什么这个纬度人口分 布集中?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 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 决定性因素。例如:大型油田的发现 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 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人口分 布集中。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思考:图中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原因还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社
灭北宋的“靖康之难”,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改变了我国人口
会
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
经
济
案例 2:解放后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建设我国先后成立了新疆、黑龙
因
江、内蒙古等生产建设兵团大量来自东部省区和城市的知识青年和农
素
民等先后加入,总人数近 300 万人,使边疆地区人口密度有了明显变
化。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原因:生活条件、就 业机会、社会配套设施 等比较优越,往往会吸 引人口大量居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开发历史
人口稠密地区是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呢? 为什么有些经济落后地区人口也稠密呢?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战争、政策等
因素
案例
案例 1:我国历史上西晋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金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试从纬度位置、距海远近、海拔高低三个方面说出世界人口分 布有何具体特点?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纬度位置(P4 图1.5)
(1)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就纬度而言的规律是什么?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 球,尤其在北纬10°-50° 中低地带最为集中
(2) 为什么这个纬度人口分 布集中?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 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 决定性因素。例如:大型油田的发现 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 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人口分 布集中。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思考:图中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原因还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社
灭北宋的“靖康之难”,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改变了我国人口
会
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
经
济
案例 2:解放后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建设我国先后成立了新疆、黑龙
因
江、内蒙古等生产建设兵团大量来自东部省区和城市的知识青年和农
素
民等先后加入,总人数近 300 万人,使边疆地区人口密度有了明显变
化。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bded9c1cf84b9d529ea7a55.png)
国际 人口迁移
二
二
战
战
前
后
1、国际人口迁移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
美
东南亚
洲
迁出地: 欧洲 、非洲、亚洲(旧大陆)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
迁入地: 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空间分布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欧 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1)欧洲人迁往美洲: 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主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 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 无靠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 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洲: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隶贸易。在400多 年的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黑人有1200万~3000 万(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 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 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欧洲和北美 亚非拉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力得目
而国前
放家我
宽是国
生否每
育应年
政该新
策因增
?为人
老口
龄仍
化高
、达
600
独
生 子 女 生 存 压
1.1人口的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人口的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adb3ae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b.png)
芬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受西风和北 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和降水大致从南向 北递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 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南部。
3.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 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 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受地形、气候等 因素的影响,芬兰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 的南部。
7.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
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
口密集。原因:西部临海,交通便利;渔
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
方便。东部位于内陆,热带雨林气候,气
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4.分析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 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海岸线漫长,海运 交通便捷,经济较为发达。
我国人口的分布
胡焕庸线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 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 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 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 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资料)。
1.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2. 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此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山麓地带。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塔里木盆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与水源的分布基本一致, 呈线状分布。
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南部。
3.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芬兰人口
3.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 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 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受地形、气候等 因素的影响,芬兰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 的南部。
7.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
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
口密集。原因:西部临海,交通便利;渔
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
方便。东部位于内陆,热带雨林气候,气
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
4.分析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 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海岸线漫长,海运 交通便捷,经济较为发达。
我国人口的分布
胡焕庸线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 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 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 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 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资料)。
1.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2. 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此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山麓地带。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塔里木盆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与水源的分布基本一致, 呈线状分布。
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南部。
3.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芬兰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区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_不__平__衡__的。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 将人口增长模式与对应的增长特点连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 (2)影响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 _人__口__政策。
力
等问题
【思考·讨论】 为什么现代型的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比传统型的发展 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综合思维) 提示: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往往 导致人口死亡率比发展中国家还要高。
【拓展深化】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不同途径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 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出生率下降来完成。纵 观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其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是多样的,因而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途径。
知识点2 人口增长模式 依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组合,人 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 类型。其特点和利弊分析如下:
类型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
增长 速度
分布 地区
原始型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 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 率
缓慢
迅速
极少数落后 的发展中国 家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该图表示 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 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人口老龄化指的 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
(1)材料中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当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哪一种?(区域认知) 提示: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目前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 模式。
(3)原始型和现代型都是低自然增长率,它们的成因一 样吗?(综合思维) 提示:不一样。原始型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低 自然增长率;而现代型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造成低 自然增长率。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应从人口增长模式入手。 (1)明确题干中“高—低—高”模式的特点。 (2)知道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 丁国人口金字塔图呈下宽上窄,说明人口年龄越小,其 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 然增长率很高,属于“高—低—高”模式。第(2)题,由 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国人口金字塔图呈上宽下窄,说明 人口年龄结构中儿童、少年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 故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乙国人口金字塔图呈上宽下窄
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尼日利亚是非洲的发展中国 家,自然增长率较高,故目前处于②时期的国家可能是 尼日利亚。
【素养探究】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
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到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 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 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 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人口增长 的特点
自然增长 率高,增长 快,占世界 新增人口 的80%以上
原因
今后的变化 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政治上的独立, 民族经济的发 展,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 始趋于缓慢 (由于很多 国家实行控 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
印度、巴基斯 坦、尼日利亚、 孟加拉国等
3.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同期人口自然增长数 ×100%=人口出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生率-人口死亡率
【典例示范】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 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激疑】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种类型呢? 提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缓 慢,属于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不同,其中发达国家已进入 _现__代__型__,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世界处于_由__传__统__型__向__现__代__型__过__渡__阶段,中国 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_现__代__型__的转变。
2.人口金字塔图与人口问题:
(1)A国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重很大,就业人口相对较多, 压力大。 (2)B国中女性人口各年龄段都较平稳过渡,而20~40岁 男性人口比重大,且男多女少,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可能是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3)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 性人口,则可能发生过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 (4)D国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比重小,导致劳动力不足。
【思考·讨论】 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增长快慢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 吗?(综合思维) 提示:不一定。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 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拓展深化】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
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主要突破下面几点 (1)明确老龄化的标准、平均年龄的概念,能区分人 口数量和人口数量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横纵坐标的含 义、不同图例的不同含义、整体统计曲线走向的意义、 特殊曲线坐标点的含义等; (3)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的影响因素。
更明显,说明人口年龄结构中儿童、少年比重更小,而 老年人口比重更大,劳动力比重将减少;丙国人口金字 塔图呈柱状,说明人口年龄结构中儿童、少年比重减少, 老年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减缓,总人口继续增 长,人口规模会扩大;丁国新出生人口中男女比例一致, 性别比例协调。
【补偿训练】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 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 思维) 提示:生育观念的改变,导致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出生率 仍没有大的改观,所以又进行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抚养比会怎样变 化?(综合思维) 提示:少年儿童抚养比增加。
【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图中只能看出自 然增长率,看不出出生率的高低。②处自然增长率最高, 但并非人口最多之时。②到③期间,自然增长率在逐渐 降低,但仍大于0,故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到③时自然增 长率为0,此时该国人口数量最多。③与⑤时期相比, ③人口总数远大于⑤时期。第(2)题,图中②时期人口 自然增长率达2.8%,目前韩国、中国、美国均达现代型,
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 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 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 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医疗水平改善 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引起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
老年人,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 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 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
为:
人口出生率=
同期活产婴儿数
×100%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2)人口死亡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口数
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
同期死亡人数
×100%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
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
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岁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 整体来说平均年龄呈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劳动 年龄人口,是指16岁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 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第(2) 题,由上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 最大的主要是26岁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
【备选要点】 1.不同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1)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左图) 略成三角形,增长趋势明显,对应传统型的高增长阶段。
(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 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中图),略成 钟形,增长模式趋缓,对应传统型的增长下降阶段。 (3)老年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 形下窄上宽(如右图),人口数量下降,对应现代型。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 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 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第(2)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 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素养探究】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