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重返东亚”战略。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缘起分析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缘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22bd5733687e21af45a978.png)
成 ,即使每个行 为体本身的动机并不是要推动均势的 出 现 。但是 ,沃 尔兹无疑也继承 了古典现实主义的见解,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受 约束地无限扩张,就可 能会威胁体系的稳定,所 以,对单个国家而 言 遏制那些过度扩张的国家是维护 自己安全的最重要工作,国际舞 台上 的每个 国家都应该紧盯着大 国实力之间的此消彼长 ,遏制那些实力增 加 的国家 ,与那些相对 衰落 的国家结盟,只有这样 国际体系才能维持 大体的稳定 美国战略家 显然领会到 了均势的逻辑,所 以他们从全球权力格 局 的变化 出发 ,发现对现有世界格局产生最大冲击力 的国家就是中国, 虽然中国比较低调地认为 自己只是金砖 国家 ( B R I C s )之一,实力欠 缺,中国还喜欢强调 自己的经济发展质量并不高,还有很 多人的生活 水平很低 ,贫富差距还很大 ,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 日益增加 。除去所 有保留之 外,中国毫无疑问正以~个独特的角色出现在世界面前 。中 国的经济 实力要远远大于其他 国家 ,中国的发展态势也似乎好于其他 国家,中国的人 口实力在短期 内也大于除经济发展缓 慢的印度之外的
其无 力再 维持 霸 权 ,重返 亚洲 战略 既 无助 于美 国 国际地 位 的维持 ,也无 助于 亚 太地 区的稳 定 。 关键 词 :重返 亚 太; 结构压 力;军 事 一工业 共 同体
2 l 世 纪初当美 国被恐怖主义搅的心魂 不宁时它一度改变了冷战结 束之后的外交战略,那时 的美国 自以为世界己然是单极体系,可以独 享世界霸权 ,可 以在任何地方发挥决定性影响而不承受后果。但是9 1 1 事件彻底改变 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不安全的,需 要 消灭恐怖主义才能为 自己创立和平的国际环 境,但是 ,这注定是不 切实际 的梦 想,因为任 何一个大 国,只要在世界 上处于某种 支配 地 位 , 就会 引起 一 些 国家 的 不满 , 一些 中等 国 家 可 能会 通 过 联 合 的方 式 来制衡大国,而那些过小的国家只能通过极端方式来表达 自己对霸权 的不满,所以它们有时候就会选 择恐怖手段 。恐怖主义,是世界性大 国必然要遭遇到的现象 ,只要这个世 界性大 国有意志继续发挥世界性 影响 ,它就要做 好心理准备接受偶尔的恐怖主义袭击 ,但是恐怖主义 作为弱者 的武器很少能实质性地 改变国际格局。 9 l 1 带来的惊魂未定彻底消 失之后 ,美国才逐渐认识到反恐很难 算的上是合适的全球战略,恐怖主义没有取消大 国之 间均势政治的重 要性 。正是在这失去的近l 0 之 间美国突然发现中国似乎 以势不可挡的 态势成为世界性大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增加 自己的存在并对美国构 成 了挑战 ,很多美国传 统的盟友对待 中国的态度呈现 了较大变化,还 有一些盟友则感觉安全压力大增 ,后者体现在美国的一些亚洲盟友身 上,如 日本 、韩 国、菲律宾及新加坡等 国家 。美国需要抛弃反恐的全 球战略 ,重新思考大国政治,这个转变的结果就是美 国逐渐从反恐战 略中逃离 出来 ,从阿富汗和伊 拉克撤军 。 “ 重返亚洲”战略是这种转 变 的最 重 要 后果 。 具体而言,美国为什么要选择 “ 重返亚洲 ”战略作为其最重要的 战略转变 ?
关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些许看法
![关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些许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f0b810a8114431b80dd803.png)
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结构下人为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下,双方存在沟通和信任上的鸿沟,所以苏联无法准确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目的准确转达给美国,而美国也难以取信苏联。
美国无法预知前苏联意图和目的,于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下,美国只得采取积极的预防围堵战略。
无论苏联在中东、非洲、远东甚至是中美洲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渗透,都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甚至为此不惜以核战争为要挟(古巴导弹危机),甚至直接介入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美国所有的努力,就是将“不确定性”的威胁掌控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确定范畴之内。
时下,美国在处理所有现实威胁依然以此为纲。
例如,最近,美国对伊朗内贾德的“隔空喊话”,尽管阐明了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所能承受的“底线”,但并不意味着仅凭伊朗的自控意愿就能让美国安心,而是美国需要通过一种确定的机制来实际掌控伊朗不会触碰到这一“底线”。
这一确定性的机制最好是,伊朗能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通过国家治理的内部机制来约束其国家行为,使其符合美国利益。
次之则是,伊朗能产生一个尊重美国所主导下国际秩序的政权,通过外部机制来约束伊朗的举动。
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具体形势分析
![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具体形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b57c345a8102d276a22fdf.png)
美国“回归亚洲”战略的具体形势分析布什任总统的美国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中东,核心是反恐,经济利益在于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
奥巴马任总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了亚洲,尤其是东亚。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共和党政府的中东战略的失败,二是美国有失去对东亚影响力的危险。
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削弱了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影响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使美国打的台湾牌难凑效;日本实现“正常国家”战略导致美国在日本军事存在的质疑,美军基地的搬迁问题就是集中表现;朝鲜的核问题久拖不解,韩国人失去了耐心,对美国的能力产生怀疑。
中日韩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日韩与东盟经济一体化,这些地区制度安排正在使美国成为局外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就实施其重返亚洲的战略。
最初,美国希望先把中国纳入其重返亚洲的战略,所以奥巴马任总统开始就出访中国,但是奥巴马政府非常清楚,中国不可能成为其重返亚洲的帮手,因此把中国变成使其重返亚洲的借口。
美国对中国采用了“先礼后兵”的战术,先故意讨好你,为之后的发难找借口。
美国同时向日本政府施压,迫使具有脱美入亚倾向的鸠山由纪夫下台,菅直人上台后,日本政府180度的大转弯,投靠美国。
但为了给撑面子,为了给选民交代,日本挑起了钓鱼岛的撞船事件,得到的好处是换来了美国对钓鱼岛安保条约的承诺。
但中日关系大倒退。
美国又利用“天安号”事件离间中国与韩国关系,利用南海争端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发展印度的关系制衡中国。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重返亚洲的战略初见成效,中国面临周边环境的恶化。
美国的软实力到底能走多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但可以预料的是,美国采取孤立中国的重返亚洲战略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终必须走上与中国合作的道路。
美国“回归亚洲”在中国引发不满,有人认为美国在挤压中国,围堵中国。
美国在主观上有此目的,尤其是明年是大选之年,各路候选人纷纷表示对华强硬姿态,更是引起中国民众的不安或愤怒。
关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点思考
![关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23fd508a6c30c2259019e29.png)
关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点思考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给中国造成了心理和现实的发展困境。
西方人做事有突出的计划性、目标性和结构性。
重返亚洲战略可以看作是美国在亚洲做的一个大项目。
西方人做发展项目喜欢强调partnership,强调participation和local contribution。
可以大胆猜测,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后肯定有这么一份文件作为指导,在一个大的programme的下面,由几个project组成。
Project one:政治,project two:经济,project three:安全,project four:外交,project five:文化。
中国应对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中国同样需要自己的亚洲战略。
我称之为“和平与繁荣的亚洲战略”,内容同样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外交、文化等项目。
总是猜美国有这样的意图或者没有这样的意图,是徒劳无功的,是永远掌握不了主动权的。
冷战思维也只会误导我们的思维,延误时机。
和平的政策不等同于和平的心理,不争霸、不称霸的政策需要转化成具体的、可以执行的战略目标。
外界给一点刺激,中国做出一点反应,这种应对模式是缺乏效率的。
唯有主动建构,才能破除困境。
中国的眼光不应该局限于自身,焦点不应该长期放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本身。
中国的亚洲战略,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亚洲人的自信,强调亚洲事务由亚洲人主办、反对大国主宰地区事务。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是由美国一家制订、以美、日、澳为核心的,中国的亚洲战略则应鼓励所有亚洲国家(应该包括日本、菲律宾等)共同参与制订,真正体现所有国家平等尊重、坦诚相待的精神。
中国亚洲战略的目的不是中国要来领导亚洲秩序,而是由亚洲国家共同缔造亚洲秩序。
通过推动亚洲人自己的亚洲战略,借助战略结构的力量,限制各方在海洋问题上的挑衅行为,有利于降低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同时达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目的。
这里的亚洲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东亚地区。
关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分析
![关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557d77168884868762d65e.png)
关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分析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和具体行动力度明显加大。
在2009年7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各国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且高调宣布“美国已经重返东南亚”。
其实最近几年来,美国战略东移表现的十分明显,从在APEC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到在澳大利亚驻军,再到奥巴马正式参加东亚系列峰会,大谈中国领海安全问题,这都表现了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强烈关注。
那么美国为何重返亚太,原因何在,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详细分析美国重返亚太的种种原因1)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投入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以及经济力量的逐渐增强,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尤其是亚太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等大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而且经济发展的非常好。
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都是越来越重要。
2)搭乘亚太经济发展的顺风车,维护和扩大在亚洲的经贸利益从经济角度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一直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而且这种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在世界贸易方面,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高居榜首。
另外由于亚洲较高的回报率,越来越成为美国投资者的首选对象。
因此说美国的财富和经济发展与亚洲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运用各种外交资源在亚太地区进行外交活动,很大程度是要维护其在亚洲的经济利益。
新世纪以来,亚太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的全球力量架构,加之美国近年来国内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因此说美国把亚太战略作为其恢复国内活力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
3)保证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安全在亚太地区,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外,还贪心朝核、伊核问题以及印巴拥核等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问题;南亚和东南亚伊斯兰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中国对策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中国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0c542caf45b307e8719774.png)
“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挑战。 区域国家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将加剧。东亚、 东南亚国家之前存在的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 上仰仗美国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美国将进一 步遏制地区国家倒向中国的趋势,并试图构建地 区性、区域性框架应对中国崛起。
“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重返亚洲”战略的提出原因
1、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 东亚既有美国的传统盟国韩国、日本等,也 有实力日益增强的中国,为了加强在东亚的话 语权,美国必须更多的加入东亚地区经济政治 各个方面,加入重塑东亚秩序的过程中。
“重返亚洲”战略的提出原因
2、地缘经济 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 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 的,中国贡献很大。东亚地区成为金融危机后 第一个恢复过来的地区,这里充满了活力,市 场广阔,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 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重返亚洲”的战略意图
1、维护在亚洲领导地位,确保地区主导权 2、应对“权力东移 ”的战略选择 3、平衡中国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
“重返亚洲”战略的评价
美国其实从未离开过亚洲,所谓“重 返”,指的是美国对亚洲的重视愈加明确,美 国要重新确立、维护并提升其在亚洲的领导地 位。总的来说,美国重返亚洲,其目的就是遏 制中国的崛起,以确保美国在亚洲及全世界的 利益。美国顺应亚洲崛起进程,其全球战略重 心东移正在变成现实。
THANK YOU
经济上——推动建立和扩大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 伴关系协定”(TPP)。
随着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加速,“10+1”、“l0+3”、 “10+6”等诸多合作机制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则是这些 机制的引领者。美国对只有亚洲国家参与的亚洲一体化 深感忧虑,唯恐被逐出亚洲。为此,美国试图以“跨太 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突破口,建立由美国主 导的亚太合作体系。2006年正式生效的TPP成员目前只 有新加坡、文莱、智利及纽西兰4个创始国,在美国推动 下,作为唯一覆盖太平洋两岸经济体的自贸协定,已有 扩大为由8个经济体组成的自贸区的潜力。参与谈判的8 个国家的人口共计4.7亿,GDP约为16万亿美元。
浅议美国战略重点东移
![浅议美国战略重点东移](https://img.taocdn.com/s3/m/561d47d5c8d376eeaeaa3155.png)
浅议美国战略重点东移作者:吴建民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年第03期自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
就在这一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的口号。
2011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密集的访问,发表了一系列讲话。
克林顿国务卿明确指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011年11月19日,奥巴马总统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
美国总统出席东亚峰会,这还是第一次。
今年1月5日,美国发表了新军事战略报告,进一步显示了要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意图。
美国的上述行动,引起了国际舆论广泛的重视。
美国和国际舆论纷纷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其矛头是针对中国的。
有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十分悲观,甚至断言:中美关系正在恶化,“共赢的世界结束了!”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点东移?这是摆在中国、亚洲和世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是必然的。
美国的战略重点是追随国际关系重心所在地的。
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
二战后,世界所经历的四十多年冷战,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国的战略重点在大西洋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来,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潮流,这就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这是400年来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变化。
导致重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亚洲在崛起。
美国战略重点当然要追随国际关系这个大趋势。
其次,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尚处在初期阶段。
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这个过程远远没有完成。
2010年,全球GDP总量为63万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加在一起超过33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一半以上,而东亚13国加在一起才15万亿美元,仅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试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东亚安全前景
![试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东亚安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942d4318da38376bae1fae27.png)
试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东亚安全前景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在全球建立霸主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新时期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出现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但亚洲却在不断崛起,国际关系的重心转向亚太。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为了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开始调整战略,把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东亚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美国的重返亚太必然会使东亚安全问题进一步升级。
东亚各国特别是我国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美国的战略东移,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标签:美国;战略重心;东亚安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并没有随着苏联威胁的解除而放松对亚太地区的控制,而是不断强化对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
对美国来说,在所有可能的威胁中,必须把防止在长远的未来一个崛起的大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看做是最重大的威胁,必须作为国防战略的重点来加以考虑。
〔1〕美国为了加大对东亚事务的参与,将战略重心向东方转移,进一步控制整个东亚地区,给本来就非常敏感的东亚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其目的就是防范并遏制亚太地区强国的崛起,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霸权地位。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一、美国战略东移(一)美国战略东移的表现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冷战结束以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解除,美国开始推行“国际新秩序”战略,利用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优势来推进世界自由和民主化进程,以单边主义和军事为战略手段维护其霸权地位,发动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使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9·11”事件以后,美国安全战略开始转变,重要目标就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国际恐怖主义,美国利用反恐和加强国际合作来加大对亚洲的军事部署,但重点在中东地区。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经济。
从2008年开始,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后,高调宣布“返回亚洲”并加快了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利用各种经济、军事、外交手段,力图巩固美国的主导格局。
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5dfcd55312b3169a451a411.png)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介入南海争端,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同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一改往日中立的态度,高调介入中 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争端,并宣称“在南海自由航行、亚 洲海上事务保持开放状态、在南海地区尊重国际法,这些关 乎美国利益”。一些小国对美国的到来欢呼雀跃,认为终于 有了靠山,为美国军队大开国门,夹道欢迎,殊不知,请神 容易送神难,美国不可能全心全意去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 战斗,他们只会消耗这个国家的资源,使原有的国防体系崩 溃,让这个国家依赖于美国,最终不得不听命于美国,成为 美国遏制中国的一颗棋子。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 响
霍卫光 物理实验班12
一.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原因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三.中国的对策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原因
1.世界力量中心东移趋势加快,制约中国迅猛发展。
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地区,与美、欧金融债务 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形成强烈对比。亚太新兴国家蓬勃发展,使 美国进一步认识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力图打造“美国 的太平洋世纪”,把巩固并维护美国在亚太的霸权地位作为维 护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关键环节。
TPP,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 定》,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3国领导 人, 最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贸易组织,可 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被美国看中,成为美国 重返亚太、建设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的重要 一环。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 利用汇率问题打压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
•
一.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原因
2.亚洲部分国家的骑墙政策,给美国重返亚太提供 了便利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70e869320912a2161479299d.png)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
中国似乎成为继苏联之后美国“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逐渐开始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但由于“911”事件发生,美国在近十年内不遗余力地将战略锁定在阿富汗和中东。
当美国从中东的泥沼中拔出脚后,便又将目光重新放回到了亚太地区。
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目的有四个:其一,正如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
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
其三,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
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
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
尽管一些美国政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宣称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欲盖弥彰。
放眼看去,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与五大军事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事演习,谁能相信你不是针对中国?特别是,美国最近刚刚颁布的“海空一体”战略,提出要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
试问,你凭什么介入?你如果不介入,哪里来的“反介入”?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实际上就是试图军事强行介入亚太,就是霸权重返亚太,就是冷战思维回归。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入侵”战略,涉及了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
论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论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7d72f1d581b6bd97f19ea57.png)
论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及其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了威胁,为了抑制中国发展,美国采取了重返亚洲的的战略政策。
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太好的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抓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
对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
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他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
近些年的中国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南海问题上与越南,菲律宾的对立不断地加深,2009年撞船事件后日中关系恶化,去年几乎没任何改善。
中国渔民刺杀韩国海警事件使中韩关系变冷。
另外,深受中国影响的缅甸接近美国,金正日的突然去世,都使中国周边环境变得不稳定。
随着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被推到六方会谈前台,国际压力加大。
美将力促“大中亚”计划落实,诱导中亚国家向南发展,企图将其从上合组织剥离出去;日推动“日本+中亚对话活动计划”,加强对中亚渗透,试图弱化中俄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东盟借美平衡对华关系倾向加强,“10+3”也在向美敞开胸怀;另外,东盟各国竞争加剧,他信倒台后泰国在东盟的招牌地位迅速降低,越南代表后加入东盟的四国正在加重分量,印尼作为东盟发起者极力恢复影响力。
东盟内部意见不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中国外交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与美国重回亚太的战略密不可分。
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很多,主要是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周边其他的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好的时期,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同盟关系,的确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压力。
美国重返东亚的战略企图?
![美国重返东亚的战略企图?](https://img.taocdn.com/s3/m/70a06e26a5e9856a561260a5.png)
美国重返东亚的战略企图?一、美国真的想打中国(主意)吗?有人曾经在网上发帖子说,一旦美国占领朝鲜,辽宁危机,东北危机,全中国危机,颇有当年抗日战争的气氛。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你真的相信美国敢打中国吗?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是哪个外敌说灭就能灭的了吗?罗援将军有句话:“中华民族不自侮,谁能侮之?”中国往往在国家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时,外敌才有入侵的机会,而在国家内部统一、上下同心的情况下,谁敢染指我们!别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对外战争中,保持全胜!中国是现代史上唯一两次(朝鲜和越南)打败美国的国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依靠外力无法征服的,那只有三个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
中国打败过强大的美国、苏联、日本;俄国打败过盛极一时的拿破仑和希特勒;美国打败过强大的英国、德国和日本。
而这三个国家之间谁也无法征服谁!这句话至少还管用100年!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中国人缺乏大国的心态,有些人不服气,你看,面对美国、日本的频频挑衅,俄罗斯表现出的是不屑和嘲讽,而我们表现出的则是愤怒!俄罗斯虽然现在经济不景气,但人家是从大国过来的,不屑和嘲讽的后面,是自信、睿智和从容。
它根本不相信美国能把它怎么样!而我们呢?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不焦虑,不害怕?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缺乏俄罗斯那种大国心态:对自己国家的实力不够自信,因而也就不够睿智和从容!二、美国想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吗?美国一直在强调:如果朝韩开战,美国一定会参战!美韩能否打败朝鲜姑且不论,中国能否出兵姑且不论,你真的相信美国会有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的意愿?仔细想想,为什么美国在钓鱼岛上采取模糊政策,为什么不直接承认钓鱼岛归日本!为什么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因为钓鱼岛、台湾是美国手中的两张牌,这两张牌不出手,它就有无限的操作空间,而一出手这两张牌就失去了了价值。
借用这两张牌,美国就可以制约中国、日本和台湾,想什么打,就什么时候打,每打一次,就能为美国多捞取一次战略利益(卖武器),相当于给美国养两只会下蛋的鸡!由此推论,朝鲜半岛南北对立,对美国的价值也就在这里。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756fd92e3169a4517723a333.png)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从2009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
首先,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今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
其次,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
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
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强调在朝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弃核措施、或者就“天安”号事件公开道歉以前,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
第三,利用今年3月24日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
“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
而美日在去年10月宣布了要在12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在10月24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8a6a0f02020740be1e9bb3.png)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作为一种政治宣传,“美国重返东南亚”的表述存在着为奥巴马政府强势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辩护的成分,并不是对冷战后美国东南亚政策的客观描述。
在此基础上衍生而出的表述——“美国重返东亚”,承袭了为美国干涉东亚事务辩护的成分,有利于奥巴马政府借助论述的“软实力”弥补自身硬实力的下滑。
盲目使用他人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表现出中国对国际事务表述能力的缺陷,迷失自身立场。
只有认真分析美方的政策文本,并从自身角度加以客观论述,才会正确地理解国际力量的变动,有利于中国利益的长远护持。
关键词:美国;重返东亚;论述能力2010年美国借“天安舰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利用美韩、美日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事务,以求稳固其全球霸权。
部分研究人员将2010年美国的亚洲政策描述为“美国重返东亚”,从而陷入了论述中的困境,无法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维持美国优势的实质。
只有通过细致地剖析美国官方的表述原文,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加以客观论述才能正确地认识奥巴马政府的区域政策,护持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美国“重返东亚”表述的溯源2010年东亚安全局势的恶化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的积极介入使“美国重返东亚”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相关论文多达十余篇。
该表述来源于2009年7月希拉里国务卿代表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所发表的演讲,她宣称“美国正在重返东南亚,奥巴马总统与我相信该地区对于全球的进步、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我们正在全面开展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应对共同的一系列挑战,从地区到全球的安全,从经济危机到人权问题以及气候变化。
”[1]需要认真剖析的是“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的客体、主体,以及“重返”中隐藏的意义。
就客体而言东南亚与东亚是两个具有重叠意义的概念,狭义的东亚仅指中、日、朝、韩、蒙五国;而广义的东亚则是对狭义的东亚与东南亚的总括。
部分美国外交人士、战略分析家将1992年美国被迫将苏比克基地交还菲律宾政府,视为美国从东南亚的“离去”。
浅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浅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0058e12eff9aef8941e0643.png)
浅谈“重返亚太”战略2010年,国务卿希拉里于夏威夷发表了题为《亚洲的地区性架构: 原则与重点》的演说,她说: “毫无疑问———如果本届政府开始执政时,有怀疑的话———美国已经重返亚洲。
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重返,而且会留下来。
”。
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而这篇演说也成为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
“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是一种必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亚太地区的高速发展。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亚洲地区的经济在人口红利的有效带动下正在不断加速,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2050年亚洲经济将达到17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将翻倍至52%。
届时亚洲将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金融资产,而中产阶级消费占全球比重也将超过60%。
(源: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在新经济思考机构(INET)演讲所用的PPT)所以无论是商业贸易领域还是经济发展领域,亚洲都愈加的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第二、提振美国经济。
由于深陷中东战场,庞大的人力物力支出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另外08年由次级房贷信用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的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虽然目前经济正渐渐向好发展,但是这显然不是朝夕所能解决的。
另外就是民主共和两党存在的政治分歧,“财政悬崖”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为了摆脱经济泥潭,推动美国经济的复兴,那么加强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借助亚太地区的发展,所以“重返亚太”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地区再平衡美国无疑是当前世界唯一存在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科技、国防等各方面,霸权地位也都一时难以撼动,同时也是现有国际体系的维护者。
但是显然世界格局并不会一成不变的按照制定者的想法走。
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总量不仅跃居第二,科技、国防等各方面也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得到强化。
为了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牵制中国的发展,那么对亚太地区实行“再平衡”战略就成为了必然。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bf3105f12d2af90242e648.png)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应对班级:11给水排水工程1班学号:11610108姓名:高峰自二战以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便以不可一世的姿态横行世界。
先是高调入侵朝鲜,随后出兵越南。
而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也因此将触手伸向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利比亚局势到叙利亚局势,美国都一直扮演着一个强有力的搅和者的角色。
说他强有力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确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悍的军事实力,说他是搅和者是因为他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止一次地借助自身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对他国发动变相的侵略战争。
而如今,美国借助去年朝韩“天安号”事件,以所谓的和事佬身份再次插手亚洲事务,企图昭然若揭。
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国务卿希拉里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高调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美国的总统还要当“亚洲的领导”。
从表面来看,美国的高调表态貌似是对亚洲不断发生的利益摩擦的一种表态。
本质上,面对近十几年迅速崛起的中国,不论是经济上的不断赶超,还是军事上的若干进步,美国都已按耐不住了。
因此,这个遭受金融危机摧残后的超级大国决定再次将重心放到亚洲,封锁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面对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我认为中国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应对:其一: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速。
世界各地的战争与冲突,说到底都是由于经济的不景气。
利比亚的动乱,叙利亚的骚乱,都是因为人民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国家内部矛盾逐渐加深。
也就是这样给了美国及北约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最终导致国家政权更迭,民不聊生。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民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工农商均衡发展的产物,既不像美国那样存在大量经济泡沫,也不像希腊那样借债无数。
我们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增速稳定,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种种问题。
例如我们的经济组分中制造业所占比例较大,“中国制造”远远强于“中国创造”,这一方面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
浅析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浅析美国重返亚洲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de887bdb8f67c1cfad6b85c.png)
浅析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作者:朱妍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4期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空前冲击了国际战略格局,加速了国际战略力量的分化、重组,世界主要国家在危机中纷纷对其国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两国作为当今国际政治中具有全球影响的两个大国,在近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中国由于其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
而深受经济、政治、军事等问题困扰的美国则相对得到了削弱。
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应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挑战,美国积极调整其政治及军事战略,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篇文章,高调宣布美“重返亚洲”的战略。
同年的11月10日又在夏威夷檀香山演讲时表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二十一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在中东地区耽搁十年之后,美国政府的重心将向亚洲转移。
”从美国夏威夷的APEC峰会,到正式以成员国身份出席印尼巴厘岛的东亚峰会,短短十天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两次在重要会议上高调谈及美国重返亚太的问题,标志着美国重返亚洲的猛烈势头和插手亚洲事务的野心。
本文将以美国重返亚洲的具体行动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其战略意图,进而论证其重返亚洲战略的影响,为我国如何应对提出政策性建议。
一、美国重返亚洲的行动(一)加强与亚洲传统盟国的双边及多边联系美国一向重视盟国在其推行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形成以美国同各国的双边军事联盟为主要轴线,形成稳固的安全同盟网络。
美国在重返亚洲战略中更多的强调与同盟的关系作为支撑,加强包括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的同盟关系。
奥巴马政府调整与盟国关系主要是调整和加强与日、韩的同盟关系,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美日两国始终坚持日美同盟在日本外交中的基础作用。
美国和韩国在年度安保协议会议时,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实施2009年6月制定的联合愿景战略计划,韩国也将继续支持美军在亚丁湾和黎巴嫩的行动。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d6cc42c850ad02de804185.png)
浅析“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摘要:作为一种政治宣传,“美国重返东南亚”的表述存在着为奥巴马政府强势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辩护的成分,并不是对冷战后美国东南亚政策的客观描述。
在此基础上衍生而出的表述——“美国重返东亚”,承袭了为美国干涉东亚事务辩护的成分,有利于奥巴马政府借助论述的“软实力”弥补自身硬实力的下滑。
盲目使用他人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表现出中国对国际事务表述能力的缺陷,迷失自身立场。
只有认真分析美方的政策文本,并从自身角度加以客观论述,才会正确地理解国际力量的变动,有利于中国利益的长远护持。
关键词:美国;重返东亚;论述能力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36-042010年美国借“天安舰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与延坪岛炮击事件,利用美韩、美日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事务,以求稳固其全球霸权。
部分研究人员将2010年美国的亚洲政策描述为“美国重返东亚”,从而陷入了论述中的困境,无法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维持美国优势的实质。
只有通过细致地剖析美国官方的表述原文,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加以客观论述才能正确地认识奥巴马政府的区域政策,护持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美国“重返东亚”表述的溯源2010年东亚安全局势的恶化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的积极介入使“美国重返东亚”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相关论文多达十余篇。
该表述来源于2009年7月希拉里国务卿代表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所发表的演讲,她宣称“美国正在重返东南亚,奥巴马总统与我相信该地区对于全球的进步、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我们正在全面开展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应对共同的一系列挑战,从地区到全球的安全,从经济危机到人权问题以及气候变化。
”[1]需要认真剖析的是“美国重返东亚”表述中的客体、主体,以及“重返”中隐藏的意义。
就客体而言东南亚与东亚是两个具有重叠意义的概念,狭义的东亚仅指中、日、朝、韩、蒙五国;而广义的东亚则是对狭义的东亚与东南亚的总括。
美国“重返亚洲”――一石激起几重浪
![美国“重返亚洲”――一石激起几重浪](https://img.taocdn.com/s3/m/f927efb1804d2b160b4ec0fb.png)
美国“重返亚洲”――一石激起几重浪“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也是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政策。
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
”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美国“重返亚洲”的种种表现实际上,美国的步伐是日益加快,在2011年尤其是下半年,奥巴马政府外交、军事和经济齐头并进、三管齐下,手法更集中、措施更实在、针对更明确,气势也更咄咄逼人。
“重返亚洲”战略进入实质性阶段,确实是近年中国外交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政治(外交)上,全面参与本地区多边机制和架构,密切与地区国家关系。
美国重返亚洲的背后推手、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2009年就明确表态,目前亚洲地区的主导机制并不明确,但任何涉及安全、经济、商业的重要机制都不应该将美国抛置在外。
几年来,从东盟地区论坛(ARF)到东盟10+3、东亚峰会等区域性多边国际组织和机构,美国不仅要全面进入,而且要强力主导,最终实现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地位。
一时间,美国政府政界高层排队出访、频繁周旋于亚太各国之间。
奥巴马上台后派国务卿首访的是亚洲四国,而不是欧洲,这打破了以往的惯例。
2011年11月在夏威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印尼的东亚峰会上,奥巴马和希拉里两人联袂上演“重返亚洲”的大戏,吸足了全球目光。
美国不仅加强与亚太传统盟友的关系,巩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的盟友关系,而且积极拓展新的伙伴关系,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新伙伴关系火热。
2011年12月初希拉里对缅甸展开“破冰之旅”,进行所谓的“松土”行动,这是美国国务卿近50年来首次对缅甸的访问,象征意义不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
战略
学号 201001045
姓名 白玛玉珍
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 国际金融
时间 2012 年 11 月 28 日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内容提要:当下奥巴马政府亚洲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返东亚”。
当2009年奥巴马在日本首次全面阐述其亚太政策并称自己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
总统”时,相信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这一说法。
然而,这几年间,美
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
法。
关键词:天安号、亚洲战略、均衡战略、钓鱼岛、2012年美国大选
正文:从2009年开始,美国提出重回东亚战略。
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讲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国务卿希拉里更是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中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具体表现是当年在新加坡开的ARF会议,希拉里在上面表示“美国回来了”。
原来这个论坛,美国并不积极参与,中国很受宠。
当希拉里讲“美国回来”后,东盟很多外长很激动,都围着美国转。
2010年美国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南海问题。
去年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有直接对抗的意味了。
美国回归亚太原因比较复杂。
具体原因有五个。
第一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
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个原因是地缘经济。
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原来的四小龙包括现在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小虎”,干劲也都很足,再加上印度,这么十几个国家共同努力,地区经济很活跃。
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第三个原因是内政原因。
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
小布什的错误就是奥巴马的机会。
从第三方来看这种说法是很奇怪的。
因为在整个亚太,美国在战后一直是主导性的力量之一,回溯到鸦片战争时,美国力量一直都在。
现在这么宣称挺奇怪的,但从美国政党政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钟摆回摆,故意要提出“美国回来了”。
就像奥巴马政府现在拼命强调的外交叫“巧实力外交”,布什政府的人听到都很火大,言外之意是他们当年的外交是“愚蠢外交”。
第四个是个人原因。
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2月6日见记者的时候就宣布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
因为美国历届总统都是欧洲背景,而他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尼生活了7年,对亚太有个人的情感和兴趣点。
其次是希拉里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国务卿,想建功立业。
她与赖斯不同,后者是一个俄国专家,个人兴趣点在对付俄罗斯。
希拉里没有这个战略包袱,可以跳出来看,跳出来看就是亚太地区与美国未来的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因为希拉里对外交涉猎不深,她可以比较客观地看美国未来前途,这样就有利于她支持奥巴马的外交战略转移。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具体操盘手,即是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坎
贝尔,他与希拉里的个人感情很好,深受重用。
从总统到部长到局长,恰好串成一个班子。
第五个原因是中国周边的邻国现在都对中国感到担心,要求美国回来以平衡中国,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是很难得的。
比如说A RF,最早是1993年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提出来的,当时的动因就是想把美国弄出去。
觉得美国一直主导东南亚和东北亚,就搞了一个本地区的论坛,把美国排除出去。
有点讽刺性的是,现在他们对中国担心,集体要求美国回来。
亚太格局正在在发生一个非常微妙,非常迅速,同时也是非常长远而深刻的一个变化。
之所以这样说,前几年大家知道中国崛起。
虽然本身中国崛起这个词,中国方面已经不太用了,但是西方国际社会还是愿意用中国在崛起,各方面的崛起,既是经济的,也是国力的、也是军力的,也是其他各方面,国际影响力,包括金融实力,尤其是从过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前后说了好几次,我们回来了。
现在亚太格局在变化当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因素也就是美国重返亚洲。
在重返亚洲,当然美国方面重返亚洲,它一定有它很多战略上的考虑,所以现在新的亚太格局,一方面是中国崛起,一方面是美国重返亚洲。
但是关键问题,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中国来说,其实都要评估这两个东西。
美国要评估中国崛起意味着什么,我重返亚洲是不是一定跟中国崛起相冲撞。
当然这背后一定有很多战略意图,战略上的意图,如果你用阴谋论的思维,一定是围堵中国,围追堵截中国,你看现在做的很明显,访问印度,访问印度尼西亚,访问日本等等,支持印度入常,美日韩的安保条约。
首先,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
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
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
其次,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
2010年“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
奥巴马政府不仅利用“天安”号事件向朝鲜施压,而且全面提升美韩军事同盟关系。
美韩宣布在黄海进行包括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内的联合军事演习,以便向朝鲜释放美韩不会纵容再一次发生“天安”号事件的决心。
当年10月,韩国政府已经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美国在东亚推动数年的导弹防御计划。
第三,当今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地区问题上正在不断的发表自己的声音。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正在酝酿的东北亚自贸区使使得美国感觉中国在东亚越来越弱化了自己的影响。
美国倍感焦虑。
美国正极力借助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围堵中国,日本成了他的最后一个杀手锏。
中日两国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一直存在不同的矛盾与芥蒂,特别是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
美国正是利用这问题调起中日之间的矛盾,阻止地区的一体化。
由于日本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使自己陷入了漩涡之中。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
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今年美国围绕所谓的“中国问题”,在一系列的问题上主动出招,向东盟、韩国和日本等国表达美国可依赖的、强大的军事、外交与同盟责任。
奥巴马政府不仅通过进一步密切与印度的关系、“重启”美俄关系来主导亚太均势格局的重组,更通过一连串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和密切军事关系的举动,来强调美国所谓不会忽视“中国影响力上升”的信息。
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
美国的媒体和美国军方人士,更是高调宣传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以及中国军事实力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战略炒作“中国威胁”,担心东亚国家因为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而出现“战略游离”,但是这一炒作并不会影响中美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
中美关系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相互依存,有着密切而巨大的利益。
与此同时,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中美既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出现严重逆转,对两国而言都是不可承受的伤害,对世界经济也绝非幸事。
再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管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显示出超强的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中东、朝核、气候变化等诸多国际问题上,少了中国的参与,美国将寸步难行。
这一点,美国政坛中人是清楚明白的,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健康发展。
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美关系必须维持稳定,才最符合两国及世界的利益。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每逢大选,共和民主两党
的候选人为了取悦选民,拉抬声势,总爱把中国作为攻击目标,借以引发选民更多的关注。
近期因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低迷停滞,中国更被政客演绎为导致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
这种现象在此次大选中尤为突出。
虽然中美双方在人民币汇率和双边贸易问题上存在争执,但在经济上彼此无法真正决裂。
在美国占据强大军事和战略优势、又通过“重返东亚”的高调行动巩固了其在东亚的外交和政治主导地位之后,美国未来的东亚战略将进入稳定期。
如何推动中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战略关系稳定,是这一战略未来最大的看点。
参考文献:《时事开讲》—邱震海
《大衰退阴影下的美国走向》—国际金融报
《美国为何高调重返亚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