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2021国开形成性考核00915《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2021国开形成性考核00915《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教育事业B. 政治体制C. 法律体系D. 社会伦理2. 教育法规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教育的法律主体,主要由国家机关发布。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高等教育法规的最高制定机构是()。
A. 国务院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 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 教导公民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B. 发展公民的智力和个性C. 培养公民的健康体魄D. 培养公民的劳动精神4. 我国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义务教育童书免费制度主要针对()。
A. 小学阶段B. 初中阶段C. 高中阶段D.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5. 我国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一般中等教育水平,其属于继续教育的是()。
A. 技工学校B. 中等职业学校C. 成人中等专科学校D. 普通高中二、简答题1. 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10分)教育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教育法律体制、教育法规、教育事务、教育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
具体来说,就是以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涉及的法律规范及其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考察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探讨法律与教育的关系及其互相作用的机理,进而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学支持。
2. 教育法规中规定的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10分)我国教育法规规定的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包括以下方面:(1)受教育权利:所有具有我国国籍的小学入学年龄的儿童和初中入学年龄的青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义务教育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一般为九年。
(3)学校网络覆盖率: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应当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全部实行寄宿制学校,并给予生活费补助。
(4)学费与杂费: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禁止收取学费和其他杂费。
(5)教科书、学用品实现免费。
(6)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应当配备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任教师,教师队伍应当稳定,教师的待遇应当与国家规定保持一致,教师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2课时。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一、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教育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错误2.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B.正确3.无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的解释,教育法的适用都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B.正确4.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B.正确5.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错误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正确2.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 正确4.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5.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公民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B. 正确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B. 正确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
A. 错误3. 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错误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5. 《教育法》中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教育法学》形成性02任务BCD答案完整版

一、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教育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错误2.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B.正确3.无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的解释,教育法的适用都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B.正确4.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B.正确5.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错误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正确2.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 正确4.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5.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公民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B. 正确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B. 正确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
A. 错误3. 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错误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5. 《教育法》中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教育法学》01任务 05任务参考答案

《教育法学》01任务 05任务参考答案《教育法学》01任务--05任务参考答案01任务_a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0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一、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10分后。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错误b.正确.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步入了一个代莱阶段。
a.错误b.恰当.政府规章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错误b.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非政府和个人严禁利用宗教展开阻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此项规定为义务性规范。
a.错误b.恰当.学校教育权属于国家教育权的范畴,学校教育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放弃和转让。
a.错误b.正确01任务_b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0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一、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10分后。
).依法治教就是指教育部门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去管理教育事业。
a.错误b.恰当.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部门规章。
a.错误b.正确.假设、处置、惩罚三个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就是教育法律规范的三个共同组成要素。
a.错误b.恰当.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a.错误b.正确.教育权与受到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之一为:二者都就是教育法所证实和确保的一定主体所拥有的利益。
a.错误b.恰当01任务_c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0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一、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10分后。
).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教育法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能对不符合教育法及教育规律等教育法律现象运用法律展开表述的自学方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本科《教育法学》网上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学》形考任务二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请点击你所选项目或该项目前的小圆圈,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选择一项:
A.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题目2
2. 从教育法的价值的功能出发,可将教育法的价值分为教育法的目标价值和()价值两大类。
选择一项:
A. 形式
B. 公平
C. 正义
D. 实质
题目3
3.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在平等基础上所发生的()关系与人身关系。
选择一项:。
《教育法学》形考作业——整理版

《教育法学》形考作业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A)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其他教育法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教育法的(A)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 体系B. 渊源C. 规范D. 原则3、学习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法治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学习方法,被称为(B)。
A. 自学法B. 调查研究法C. 比较研究法D. 系统思考法4、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D)的权力。
A. 监督B. 领导 C. 管理 D. 领导和管理5、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B)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A. 目标B. 调整对象C. 义务D. 环境6、颁布于(B)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A. 2006 B. 1986 C. 1980 D. 19947、下列方法中,(B)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要素或某些侧面加以比较,确定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间的关系或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运行规律的学习方法。
A. 调查研究法 B. 比较研究法 C. 系统思考法 D. 文献阅读法8、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D)。
A. 工作准则B. 法律条文C. 基本要求D. 行为规则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A)有权制定法律。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 国务院10、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B),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xx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xx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xx年9月版)作业1自主学习(答案自由发挥,此处略)作业2阶段练习与综合测试阶段练习一(总论,第1—5章)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1、在教育法学的学习方法中,( C )是学习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法治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学习方法。
A、自学法B、比较研究法 D、系统思考法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D )A、法律B、行政法规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有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规定,属于( D )性规范。
A、义务B、法定C、平等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不满( C )周岁的公民是无行为能力人。
B、14C、16D、185、在教育法学的解释中,( C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A、官方解释B、立法解释 D、法定解释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0分)1、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C D )B、教育事实规律2、教育法的效力包括( ABC )A、时间效力B、空间效力C、对人的效力D、对具体时间的效力3、公民的受教育权正向着保障( B D )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方向发展。
A、未成年人 D、残疾人4、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 A D )关系。
B、数量相当C、功能互补 5、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 BCD)是正确的。
A、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B、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三、判断题(对者在括号内打对号,错者打叉号,每题2分,共10分)1、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权力。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网上下载整理,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作业11、教育法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一、填空题:ﻫ科。
2、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三个层面。
3、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三种规范。
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授权人们在法定条件下,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规章几种。
5、教育权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四种教育权。
其中,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育活动的权利。
6、受教育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二、选择题:1、1957年,德国学者(C)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ﻫA.高尔克B.约翰逊ﻫC.黑格尔D.克莱因2、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其中,纵向比较是对同一教育法或教育法律现象在(B)的特点进行比较。
A.不同发展方向B.不同发展时期ﻫC.不同发展领域D.相同发展时期ﻫ3、《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属于(B)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ﻫ D.规章4、(D)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教育法的渊源ﻫB.教育法律关系C.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D.教育法的体系5、我国(B)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6、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从横向A.教育法ﻫB.宪法ﻫC.义务教育法ﻫD.未成年人保护法ﻫ上一般分为三种,下列哪一个不是其中之一?(D)A.教育立法权B.教育行政权C.教育司法权D.教育执法权ﻫ三、简答题:ﻫ1、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法制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制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
2.教育法律是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教育法律分为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
3. 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 与教育法律、行政法规相比,地方性教育法规有三个特点:从属性、区域性、更强的操作性。
5. 按法律规范中行为模式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6. 按法律规范指出的“法的后果”,可以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7.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依据教育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以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
8.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
9.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包括物、行为、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
二、判断题1 .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中国共产党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错2.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的。
错3.一个国家除了极特殊情况,只能有一个教育法体系,但可以存在几种不同的道德规范。
对4.后果模式是法律规范主体发生了行为模式的行为后应获得的某种结果,这种规范不是每部法必不可少的。
对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而制定的。
错6.我国教育法渊源的特点是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
错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法的涵义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任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
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教育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A.错误2.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B.正确3.无论是广义的解释还是狭义的解释,教育法的适用都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B.正确4.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
B.正确5.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
A.错误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即要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 正确2.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3.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B. 正确4. 《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5.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公民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B. 正确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B. 正确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
A. 错误3. 法律草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错误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错误5. 《教育法》中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A.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B.教育部2.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D.学生受教育权3.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国家机关4.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
D.公布5.《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
B.国务院6.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D.国家司法机关7.非正式解释又称为()解释。
C.学理8.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159.从()年实行的《学位条例》开始,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
B.198110.()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综合性评估。
A.水平评估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 C )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C. 教育社会关系2. 学生的肖像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B )。
B. 客体3. ( D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D. 教育法律意义的行为4.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 D )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D.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5.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 D )制定。
D. 教育部6. 教育法的(D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D. 遵守7.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B )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专门8.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B )义务教育”。
B. 按时入学接受9. ( B )证书是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B. 学历10. ( C )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是政府对教育机构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C. 教育评估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 D )关系。
D. 权利与义务2. 下列各项中,(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D. 学生的受教育权3. ( A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护的权利。
A. 请求权4. ( C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C. 行政解释5. 下列各项中,( C )属于国家监督。
C. 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6. 下列各项中,( B )由国务院制定B. 《教师资格条例》7.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凡年满( B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B. 68.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 D )的教育。
D. 操作技能9.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D )个学科门类授予。
D. 1210. 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 A )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 新建学校三、多项选择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B.智力成果C.土地2.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
A.不作为B.积极作为 D.接受国家强制3.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C.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D.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4.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
A.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B.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C.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D.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5.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只有()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
A.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 D.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BD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2. 下列各项中,(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B. 社会团体C. 教育机构D. 学生上课3.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AB )。
A. 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B. 教育法律事实的存在C. 教育法律现象的出现D. 教育法律规律的产生4. 社会监督包括(AD )等。
A. 人民政协监督B. 卫生部门监督C. 司法机关监督D. 民主党派监督5. 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ABC )几个级别。
A. 学士B. 硕士C. 博士D. 博士后1. 下列各项中,(AD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的权利B. 教学设施C. 学生的身份D. 教师的义务2. 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BCD )是正确的。
A. 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B.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C.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D.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3.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ABCD )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A. 创制B. 修改C. 补充D. 废止4. 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AD )A. 教育法的适用B. 教育法的补充C. 教育法的解释D. 教育法的遵守5. 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AD )为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教育。
A. 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B.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C. 对已经就业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D.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4分。
)1.简述教育立法权限的划分。
答:教育立法权限主要有四个主要级别和范围的划分:(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2)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4)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规章的权限。
2.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答: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亦称学校教育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由此形成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层次结构,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其中,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阶段。
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学习年限为5至6年,其任务是对6至12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基础教育。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学习年限各3年,或初中4年高中3年。
教育对象主要是12至18周岁的少年和青年。
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机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初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更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及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公民(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法人);三是国家。
(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和人身利益。
(4)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