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7张PPT)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7张PPT)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预防犯罪
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分类
思考探究: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犯罪的含义?特征?
思考探究:试说明什么是犯罪?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3年12月17日,在某校园, 陈某某与王某发生争执,王某用铁制利器将陈某某的胸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犯罪时十五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年龄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D
A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②犯些小错不必紧张,但不能犯大错 ③有错不改,终铸成大错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5.2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 2.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
1.自我防范 1.不良行为
重点:刑法的作用、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 本课重难点:
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请查询相关资料和案例,完成表格。
答案与提示: 旷课,原因:厌学、交友不慎;整改:改变学习方法,不交损友; 抽烟,原因:盲目从众;整改:杜绝不良诱惑; 打架斗殴,原因:沾染不良习气、冲动。整改:调节情绪,自觉 遵纪守法。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 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有什么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 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 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 “《刑法》修正案”: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修正案(十),将侮辱国歌行为写入其中,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难点:拘留一定是行政违法吗?
醉驾和酒驾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违法?
《刑法》中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
练一练:请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这则案例:
二、加强自我防范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嫌疑人家属拒绝配合
根据受害人姑姑王女士提供的信息,在案发当晚, 警方根据监控证据前往嫌疑人张某家进行询问时, 对方家属以“不想让他们来问孩子,怕把孩子吓到” 为由拒绝配合警方调查,直到当地村支书上门调解, 警方与受害人家属才得以进行问询。案发后,据王 女士说明,嫌疑人家属们至今并未出面致歉,并且 “其中两户人家已经人去楼空了”。
01 被掩埋的他
犯罪过程
根据当前警方调查以及受害人家属提供的信息:3名嫌疑人 先使用受害者的手机通过微信将其账户余额内的191元人 民币转至其中一人账户内,而后其中2人留下看守受害人, 1人返回家中取得铁锹;之后,3名嫌疑人使用铁锹对受害 人进行殴打,造成多处致命伤,随后选择“埋尸”,将受 害者埋入一个废弃蔬菜大棚内(据发掘后估算,坑深约1米, 长约1米,宽约60厘米),该地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仅有约 百米的距离。 埋尸完成后,三名嫌疑人将受害人的手机丢弃至附近的沼 泽当中销毁证据。
3月10日晚间,家属因无法找到受害人,于晚10点,选择报案。警方通过调取附近监控 发现,3月10日下午3点多,小光与3名嫌疑人在一起,并且他还坐在张某的电动车后座 上。
3月10日晚间至3月11日凌晨,警方对3名嫌疑人进行询问,但三人均表示不再见到过受 害人。
01 被掩埋的他
事发经过
3月11日
3月11日凌晨,受害人父亲王先生在补办受害人手机卡后重新登录受害人 微信账号,并发现受害人曾进行过微信转账。将该信息告知警方后,警方 再次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同日,邯郸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布公开寻人启事, 其内容称3月10日下午1点多,小光去找同学玩,随后被一名年龄相仿但不 是同学的人带走。警方第二次盘问过程中,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 下,有犯罪嫌疑人推翻先前口供并交代案发经过,透露埋尸地点。随后, 受害人家属收到了肥乡区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案由为“故意杀人”。警 方在得知埋尸地点后于当日开始遗体挖掘工作,并在当地北营村南的废弃 蔬菜大棚内,掘出受害人遗体,受害人舅舅参与了遗体辨认。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1张PPT)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犯罪
严重社会危 违反刑法 刑罚处罚 害性
犯罪的三个特征
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2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3 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必然结果)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 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 罪”
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
一万元。
莫焕晶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受到的处罚是 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二、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 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 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


为主要内容。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刑 刑刑
附加刑
剥 夺没 驱 罚政收 逐 金治财 出 权产 境 利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
纠集他人结伙滋 事,扰乱治安
吸食注 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 社会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
进行淫乱或 者色情、卖 淫活动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违 法 行
按违反的 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为 按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的轻重 和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自学指导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
1.杨勇被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杨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杨勇的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4.杨勇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5.杨勇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犯罪的含义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一、了解罪与罚
好学生
1
2
杀人犯
3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知识点三:犯罪的特征
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标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一、了解罪与罚
4.分析案例中杨勇(14岁)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有期徒刑

5.2预防犯罪课件(26张幻灯片)

5.2预防犯罪课件(26张幻灯片)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 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上与人发生 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行政 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的合法财产,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 预防犯罪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 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 上与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 处罚法》,构成行政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在与两个“朋友”去网吧时被网吧老板拒绝入 内,几人便对老板大打出手,殴打网吧老板致使老板重伤入院,陈某因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犯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处 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 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合作探究
加强自我防范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 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 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5.2-预防犯罪-课件(31张ppt)

5.2-预防犯罪-课件(31张ppt)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情节恶劣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没有责任感、没 有人生理想和目标,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 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
课堂练习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为有( B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共48张PPT)

盗窃罪
(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
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
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
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
活中的“雷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 方面 能谨慎交友等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 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5.2 课堂小结
一次犯罪,影响终生。
刑法的作用
预 防 犯 罪
法 了解罪 犯罪含义、★基本特征 网 与罚 恢 刑罚的含义 刑罚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恢
加强自 我防范
剖析我们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共同 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学校: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增强他 们的法律意识…… 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 家庭: 纠正其不良行为,发现未成年人实施 上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 社会: 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 自觉守法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 预防犯罪 课件 (31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 预防犯罪 课件 (31张)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 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 处罚的想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结合信息一、二,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围绕正确处理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共 同 构相 成互 区联 分系 罪, 与不 非可 罪分 的割 标 准
1、严重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刑罚当罚性
最本质特征 (首要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刑法 规定
犯罪 结果 刑罚
思考: 犯罪要承担的
后果是是什么?
4. 什么是刑罚?(括号,P54第1段第2行后面)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运 只能独立运用 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

加,又可以独立运用
主刑
管制—不关押,只限制一定的行动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 (期 限3个月-2年)
拘役—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由公安机关执行 (期 限1-6个月)
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6 个月-15年)剥夺自由,并实行劳动改 造
无期徒刑—终身剥夺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与社会永久隔离 死刑—剥夺生命,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最严厉)
附加刑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的权利
(如选择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权利;担任 国家机关职务,担任国有公司领导职务等权利) 没收财产—将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收归国有 驱逐出境—强制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只适用于犯罪的外 国人,对本国人不适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严重不良行为 (已属违法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4、多次偷窃;
5、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5、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6、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 6、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进行淫乱
交友 不慎
不良 行为
严重不 良行为
违法
犯罪
不良行为 不加以改正
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不加以改正
犯 罪(严重违法行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说一说
(1) 说说校园里存在哪些不良行为, (2)为了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你有什么好的 建议和措施吗?
不良行为
1.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其中主刑包括( ) ①管制和拘役 ②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③死刑 ④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近年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一些腐败分子纷纷落入法 网,多名领导干部均因犯罪判刑。他们的行为最本质的特 征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触犯刑法 D.刑事违法性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4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4张PPT)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游戏好玩,适可而止。
黄赌毒害,切莫沾边。
正视诱惑,笑对青春。
A 个人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 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 能谨慎交友等
B
家庭方面 家庭的缺失;父 母的溺爱;父母 疏于管教等。
C
学校方面
学校管理不到位, 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D
社会方面
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 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 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 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 不够等。
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喝驴子的血,过会儿又有同伴
飞过来轮换着喝,一只飞去又来一只,不长时间只见驴子 轰然倒地,一动不动,死在了温柔之中了.据解说,这种蝙
蝠不仅能杀死驴子,还能杀死人,所以叫“杀人蝙蝠”。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
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一些不良诱
惑有时像“杀人蝙蝠”,让人舒舒服服 地上当,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学 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 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 出沉重的代价。
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
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 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
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交友 不慎
不良 行为
违纪
违法
犯罪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8 吸食、注射毒品;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的关 系
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 能发展成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已经 是已经是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课件(共31张PPT)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刑罚的含义
法律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 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 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种类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主刑只能 单独使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附加刑 可以同
没收财产
时使用
驱逐出境
2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 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 么?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我国刑法对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 有明确的规定,哪些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 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一受
⑤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 多次偷窃; ⑦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 吸食、注射毒品;
般法 违律 法制 行裁 为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点拨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 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了解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预 防
刑罚的含义、类型(主刑、附加刑)
犯 罪 加强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自我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来自高墙内,
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 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 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 不用“泪水染白发” 、 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 激流”而“不能自拔”, 我们一定要:预防犯罪
1、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 守法的好公民。 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 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 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7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触犯了 刑 法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的区别、联系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 法 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 害性特别大。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赵某违反了
刑法
什么是刑法?(《罪与罚》)
含义:以国家的名义规定 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 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的有力武器。
6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 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 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 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 一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 刑
广州举行公捕 公判大会
犯罪必受惩罚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 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2)上述图片 属于生产销售 伪劣产品罪。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 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 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 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 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 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 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 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 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罚就是刑法Leabharlann ?不是。 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办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有哪些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 4、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内容,增强法治观念,防微 杜渐。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 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 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 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 种罪的处罚。
管制
拘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
的出租车时,向杜某 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 拒绝,王某对杜某实 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杜某逃走,王某趁机 将出租车开走。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