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3_4二氧化碳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4节练习以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为研究CO2 与NaOH 是否反应,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C. D.2.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 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C. D.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 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 是酸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酸性溶液的pH 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 小于7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 二氧化碳能使点燃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点燃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6.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研究,以下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有气泡产生B.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 贝壳逐渐溶解D.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7.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
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A. a接cB. a接dC. b接cD. b接d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⑤9.用玻璃管向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吹气,过一会再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A. 紫色→红色→紫色B. 紫色→蓝色→红色C. 蓝色→红色→紫色D. 红色→紫色→蓝色10.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C. 干冰用作致冷剂D. 灯管内充入稀有气体做霓虹灯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12.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 ②④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①③④⑤1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14.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推荐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练习新版浙教版(1)
第4节二氧化碳姓名学号一、我学会了1、二氧化碳在大气里的含量,体积分数约占。
本身没有,但当空气中的 CO2超过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通常 1体积水中能溶解体积的 CO2,增大可使其溶解得更多。
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 CO2这一性质制成的。
二氧化碳固体叫。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也不能。
不能供给。
②. CO2能与石灰水Ca(OH)2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③. CO2能与H2O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①. 原料:,。
化学方程式是:②. 收集方法:。
③.验满方法:。
5、二氧化碳的用途:①. 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的。
②. 工业和食品原料,可用于制、尿素和汽水。
③.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也不支持,密度比空气。
④制冷剂,干冰升华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二、我理解了6、下列哪一个事实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A. 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B. 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没有气味的气体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D.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7、右上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收集、性质的化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8、下列是CO2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9、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C. 主要是为了照明D. 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10、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的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 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B. 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C.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11、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A. 加入澄清石灰水B. 用燃着的木条C. 用紫色石蕊试液D. 用托盘天平称量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主要有------------------------------------------()A. 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B. 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C. 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D. 锥形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13、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八年级科学下册3_4二氧化碳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3.4 二氧化碳(1)1.下列哪一个事实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D)A. 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B. 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没有气味的气体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D.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2.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D) 3.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D)4.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B)A.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C. 主要是为了照明D. 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5.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的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A. 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B. 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C.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解析】 A. CO2不能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B. CO2由液态变气态时要吸收热量;C.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6.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B)A. 加入澄清石灰水B. 用燃着的木条C. 用紫色石蕊试液D. 用托盘天平称量7.某同学设计了一组探究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如图所示)。
(第7题)(1)观察纸花的颜色变化:A.纸花变红;B.纸花不变色;C.纸花不变色;D.纸花变红色。
(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第8题)8.如图,在浮于石灰水上的木块上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点燃后罩上烧杯,过一会儿,两支蜡烛在没有燃烧完的情况下先后熄灭。
则先熄灭的是高(填“高”或“矮”)的蜡烛,此实验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019-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第1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A. SO2B. CO2C. N2D. CH4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B. 因为固体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固体二氧化碳储藏食品C. 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作温室肥料D. 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二氧化碳气体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3.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能供动物呼吸C. 都不溶于水D. 密度都比空气大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②压强越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③二氧化碳本身无毒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干涸的深井和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存在着二氧化碳,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先进行灯火试验,原因是_______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若要从井底处收集一瓶气体,收集的方法是:________。
二、中档题6.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 红色-紫色-红色B. 紫色-红色-紫色C. 红色-紫色-蓝色D. 红色-无色-红色7.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8.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9.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浙教版八年级下 3.4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3.4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72.0分)1.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冒着“白气”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温度﹣74℃)放入气球内,并迅速扎紧气球。
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气球快速鼓起,同时在气球底部的外壁观察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气”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 “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D. 气球鼓起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色火焰3.已知甲、乙、丙、X是4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图。
则甲和X可能是()A. S和O2B. C和O2C. 02和FeD. CO和CuO4.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气:除去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浓硫酸,气体从b端进气,B. 检验:证明O2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澄清石灰水,气体从d端进气C. 集气: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装满水,气体从装置的d端通入D. 病人输氧:瓶内盛放水,再将O2从b端通入,即可加湿氧气又能观察气体速度5.要学好科学,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原理。
下列有关概念、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木材着火可以用水浇灭,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得木材的着火点降低了B.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C. 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现象不明显可能是排水法收集结束时瓶内有水残留D. 选择保险丝时,应使电路中正常工作的电流等于或稍小于保险丝的额定电流6.7.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
八年级科学下册 3.4 二氧化碳习题1 (新版)浙教版
《第4节二氧化碳》习题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一种有毒的气体C.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一种白烟3.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浊的无色气体是( )A.氢气 B.碳酸钙 D.锌 D.铁4.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发生的变化(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D.只是分子本身由大变小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5.二氧化碳的下述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C.二氧化碳气体能制成“干冰”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能把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一一区别出来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C.用紫色石蕊试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B.二氧化碳能供给人类呼吸C.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D.二氧化碳中的碳以游离态形式存在8.如图2—2所示,将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倾到入盛有点燃的蜡烛的烧杯内。
可以观察到烧杯内阶梯上的蜡烛火焰先熄灭,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还可知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9.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能使物体跟隔绝而停止燃烧。
10.通常灭火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来灭火。
泡沫式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H2SO4=Na2SO4+( )+( ) 11.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汽水就是将加压溶解在水里制成的。
12.将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见溶液变色。
这说明①二氧化碳能;②而且能跟水化合有生成。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3.进入干涸的深洞、深井底部的人,常会发生窒息而死的事件。
这是由于深洞、深井底部浓度大,而它不能。
14.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部编版)2020八年级科学下册3.4二氧化碳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37
3.4 二氧化碳(1)A组1.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D)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D)A. 碳单质B.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 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D. 含碳元素的物质3.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D)4.电视综艺节目中,舞台上的白色雾状物是(A)A. 干冰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B. 干冰升华产生的白色雾状二氧化碳C. 干冰吸收四周空气中的热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D. 干冰吸热后变成的水蒸气5.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B )A. 加入澄清石灰水B. 用燃着的木条C. 用紫色石蕊试液D. 用托盘天平称量6.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第6题)(1)甲同学将收集CO 2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Ⅰ.描述产生的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且试管内溶液变红;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O +CO 2===H 2CO 3。
(2)乙同学挤压装置B 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 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体积胀大(2NaOH +CO 2===Na 2CO 3+H 2O),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滴入的NaOH 溶液与CO 2发生反应,CO 2的体积减少,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气球体积变大。
7.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H 2O===H 2CO 3。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
(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 2)2。
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 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高温高压CO(NH 2)2+H 2O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4 二氧化碳(1)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4 二氧化碳(1)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口的合理方向(如图)。
分别向a,b两集气瓶中通入1分钟等流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集气瓶a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从下往上逐渐变红,集气瓶b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基本上是整体逐渐变红。
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B.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口应向上D.集气瓶 b 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比集气瓶a纯2 .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3 . 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温度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4 .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会产生浓厚的白烟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红磷燃烧结束后,可以立即打开止水夹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5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用于作铅笔芯B.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C.氮气用于食品保鲜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6 . 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其中两瓶可能是O2和CO2。
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不可能是O2和CO2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不是O2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7 . 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降雨B.植物光合作用C.制化肥、纯碱D.灭火器灭火二、填空题8 . 有一种无色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生成B;B呈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I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 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B . 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C . 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D . 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2. (2分)下列反应能用如图装置进行,且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 .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 .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3. (2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 . 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 (2分)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 . 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C .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 . 石墨可做电极5. (2分)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蒸发),质量会减少的是()A . 浓硫酸B . 浓盐酸C . 氯化钠固体D . 氢氧化钠固体6. (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 . 将木材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坐电梯离开C . 救火时,应该打开所有门窗D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7. (2分)农谚“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钾,雷雨给庄稼施加了()A . 钾肥B . 磷肥C . 氮肥D . 复合肥8.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 . 氧气能够燃烧C . 二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D . 金刚石、石墨都有良好的导电性9. (2分)向滴入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水溶液显红色,将此溶液加热,观察到溶液()A . 由浅红色变成紫色B . 变成无色C . 变浑浊D . 变成蓝色10. (2分)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啤酒是一种常见液体饮料,其成分中不含有机物B . 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要注意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C . 将合成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不易褶皱D . 维生素在人体内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的重要作用11. (2分)正像人需要营养一样,植物生长也需要成分.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A . NH4ClB . KNO3C . CO(NH2)2D . Ca(H2PO4)212. (2分)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A . 观察气体颜色B . 闻气味C .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13. (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一组主要仪器是()A . 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导管、玻璃片B . 长颈漏斗、酒精灯、集气瓶、导管、玻璃片C . 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玻璃片D . 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锥形瓶、玻璃片14. (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B .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15. (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通常情况下,都易溶于水B . 都是氧化物C . 都含有氧气分子D .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16. (4分)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会同类物质间性质的合理迁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4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4 二氧化碳的制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A . 研究宇宙膨胀实验B . 汽油机工作原理C . 甲烷气体燃烧D . 地球形状的研究2. (2分)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 . 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B .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 .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 . 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3. (2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俗称“万能瓶”,有很多用途。
下列使用方法不能达到收集气体的是()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 . 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 . 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 .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4. (2分)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用铜丝网包住石灰石(铜不与盐酸反应)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A . 利用拉动的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才能使实验成功B . 使用浓盐酸,能很快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C . 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不用时向上拉,可使反应中止,方便使用D . 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5. (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 . 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可燃物一定含有H2B . 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C . 在任何实验操作中,绝不可以将滴管伸入盛放被滴加药品的试管中D .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6. (4分)小乐在实验操作考核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现实验室提供如图甲所示药品和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小乐在选择药品时有以下考虑,不合理的是(选填字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二氧化碳(1)
1.下列哪一个事实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D)
A. 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
B. 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D.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2.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D) 3.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D)
4.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B)
A.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
C.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
5.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液态CO2立即变成气态CO2,喷洒在燃烧物火焰上灭火时,对此过程
的有关解释错误
..的是(A)
A. CO2降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B. CO2由液态变气态时,从周围吸热
C.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CO2由液体变气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 A. CO2不能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B. CO2由液态变气态时要吸收热量;C.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6.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是(B)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用燃着的木条
C. 用紫色石蕊试液
D. 用托盘天平称量
7.某同学设计了一组探究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如图所示)。
(第7题)
(1)观察纸花的颜色变化:A.纸花变红;B.纸花不变色;C.纸花不变色;D.纸花变红色。
(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第8题)
8.如图,在浮于石灰水上的木块上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点燃后罩上烧杯,过一会儿,两支蜡烛在没有燃烧完的情况下先后熄灭。
则先熄灭的是高(填“高”或“矮”)的蜡烛,此实验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热的CO2,密度比空气小,自上而下聚集在烧杯中,使高的蜡烛先熄灭;生成的CO2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第9题)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D)
A. ④⑥⑤②⑥
B. ④③⑤②③
C. ④①③①②
D. ④③①②③
【解析】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将石蕊染成的紫色的干纸花放入瓶内,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④③①②③,故选D。
10.【探究课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假设】可能饱和石灰水与CO2反应有明显现象,而NaOH溶液与C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但是饱和石灰水的吸收效果没有浓的NaOH溶液好。
【探究准备】集气瓶2个,针筒2只,气球2个,玻璃管2根,饱和石灰水,浓的NaOH溶液
若干。
【探究过程】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 H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10题)
【收集证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为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是石灰水和CO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现象明显;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膨大,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
【探究结果】饱和石灰水与CO2反应有明显现象,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而NaO H溶液与C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
但是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在吸收CO2时,浓的NaOH溶液吸收的CO2更多,吸收效果更好,所以吸收C O2用浓NaOH溶液。
【进一步思考】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
因此,他认为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虽然从化学反应的质量比看,Ca(OH)2吸收的CO2更多,但由于Ca(OH)2是微溶的,而NaOH是易溶的,所以浓NaOH溶液的浓度远比饱和石灰水浓,因而吸收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