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材理解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693b39e31433239689348.png)
类文阅读-23海底世界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䲟鱼。
䲟鱼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天生旅行家”。
䲟鱼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的过程中,遇到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所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等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它便继续吸附在新“船”上。
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在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笨拙—()长久—()2.按短文填空(分)。
䲟鱼的体型,行动,性格,尾巴。
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一举两得”指的是什么?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䲟鱼喜爱旅行,所以被称为“天生旅行家”。
()(2)䲟鱼的“船主”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等。
()(3)䲟鱼有时候离开“船主”是为了得到休息。
()1.敏捷短暂2.苗条匀称敏捷活泼细长3.画: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4.(1)×(2)√(3)×大海的呼吸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海底世界》说课稿
![《海底世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d5ae1281c758f5f61f67fd.png)
《海底世界》说课稿《海底世界》说课稿1一、说教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至五自然段,是__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二、说教法、学法1、激发兴趣《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
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1)观察训练。
小学语文_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2a1a1b767f5acfa1c7cd94.png)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读“窃窃私语、单细胞海藻”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写清楚的。
3、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重点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指生说)2、(出示地图)这幅地图上蓝色的部分都是海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知道大海最深的地方在哪吗?(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对比珠穆朗玛峰8844米。
)3、齐读课题23《海底世界》。
二、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词语)指3生领读(重点讲解多音字“差”)2、词语你们都读准了,生字能不能读准呢?小鱼游戏(开火车)。
三、学文(一)理清课文脉络1、同学们,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指生读,齐读)这篇课文的开头跟我们原来所学的开头有什么不同吗?(问句)课文用一个问句作为开头,你有什么感受吗?(指生说)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当中哪一句话可以回答课文开头的问题,找到后请你用直线画下来。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中心句、首尾呼应。
3、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指生说。
(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那么海底究竟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光线1、指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海底的景色很奇异?(自由回答)(1)(出示“海浪图片”)海面上的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呢?(依然很宁静)谁来读一读?(2)这是为什么呢?(指生说)2、现在你们就是潜水员,穿上潜水衣潜到海底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f43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7.png)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题目言简意赅,概括性很强。
【教学目标】1.认识“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意思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窃、私”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理解并积累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用词语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大海?生:学生可能会说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等词语。
(二)揭示课题: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大海。
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
那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3课,去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感受一番吧!(三)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23 海底世界)(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海面出发,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并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一)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
字词掌握得怎样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词语关(1)带拼音读词语。
生根据读音,自由读词语。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理解词语“细胞”和“窃窃私语”的意思。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谁能用“窃窃私语”说句话?生进行说话练习。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666期:海底世界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666期:海底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2bae11ada8956bec0875e343.png)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666期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中三下七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说明文。
文章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第一段用了一个设问句“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引出下面的说明内容。
教学时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从文中找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最后一段就是答案。
然后再读课文,画出关键句,从各段中概括一两句话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海底是个宁静黑暗的世界,发光的鱼像闪烁的星星,动物们不时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比较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明确: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从写法的角度品析课文,首先把有数字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准确的语言(五个句子);再把感觉有趣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十个句子)。
语用训练:可以把第1、3、4段的首句都改成像第2自然段那样的设问句。
如第1段可以改成“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是否也是一样呢?不是的,海底很宁静。
”第3段可以改成“海底的动物,活动方法是否一样呢?不是的,它们各有各有活动方法。
”“海底的植物,都长得一样吗?不是的,它们差异也很大。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参赛无声课堂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参赛无声课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8a131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参赛无声课堂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的参赛无声课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洋深处的奥秘,激发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地形、气候、植物、动物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地形、气候、植物、动物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海底世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2.实验器材:展示海洋生物的实物或模型。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图片或播放一段精彩的海洋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海底世界。
2.探究新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地形、气候、植物、动物等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海底世界的了解。
3.实验操作: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4.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关于海洋的手工制品,以增强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和热爱。
5.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交流本课的收获和感受,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科普知识的传授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科学知识。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拓展延伸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d25c653169a4517723a3d9.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海底世界》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我会写:宁níng(宁静、宁日、安宁、鸡犬不宁)官guān(器官、五官、做官、一官半职)汪wāng(汪洋、汪汪、姓汪、一汪水)险xiǎn(探险、危险、保险、险阻)参shēn(人参、海参、洋参、党参)攻gōng(攻势、攻击、攻打、以守为攻)推tuī(推车、推荐、推广、推辞)迅xùn(迅速、迅捷、迅疾、鲁迅)速sù(快速、速度、迅速、速战速决)退tuì(后退、退步、退化、进退)煤méi (原煤、煤渣、煤炭、煤油、煤田)铁tiě(钢铁、铁路、铁锹、铁观音)多音字:宁níng(宁静)nìng(宁可)参cān (参加)cēn (参差)shēn(人参)他参(cān)与到购买的人群中,可看到参(cēn)差不齐的人参(sh ēn)时,他只好放弃了购买的愿望。
近义词:依然——仍然宁静——安静闪烁——闪耀危险——凶险攻击——攻打突然——忽然迅速——快速差异——差别清楚——清晰稀有——稀少奇异——奇妙反义词:宁静——热闹黑暗——明亮危险——安全迅速——缓慢后退——前进清楚——模糊丰富——贫乏稀有——常见波涛澎湃——风平浪静理解词语: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波涛澎湃: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
打鼾:熟睡时发出粗重呼吸声。
窃窃私语:指背地里小声说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课优质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课优质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17ae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5.png)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课优质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与生活》,详细内容为《海底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海底生物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海底世界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海底世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生物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海底生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海底生物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画笔、水彩颜料绘制海底生物,强调绘画技巧。
3. 幼儿创作(10分钟)(1)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几个典型作品,让幼儿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幼儿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海底世界生物特点: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绘画技巧: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2. 优秀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底世界”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2)作品提交:下节课前提交,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海底世界的生物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绘画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8edc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9.png)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精选8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想象脑海中浮动的画面,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设计理念1.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2.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3.资源的拓展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4.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5.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三.教学目标1.会认读"澎湃"等17个生字,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3.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奇妙: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悟1.2自然段,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喜欢它吗谁能简单地说说你所了解的大海是怎么样的 (交流,自由反馈信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怎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着手让他们谈谈对大海的了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对大海产生整体的了解,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学生读书,老师巡回指导)检查自学情况:这些字你们会认吗同桌互相考一考.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学习过渡段a.海底世界是怎样的请你快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概括的一句话b.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c.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文章的大体轮廓,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学习"景色奇异"(一)情景设计:现在我就来当当船长,你们是潜水员,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奇异景象,发现了情况立即向我报告(预设)1.生·发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平静"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做一做"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依旧.仍然.仍旧.照样)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旧很宁静,哪位潜水员知道为什么 (因为海底是非常深的,而海面上的波涛只能影响大海几十米,所以海底是宁静的)2.好,我们继续往下潜,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四百米……请报告生:我发现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3.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时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报告: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那点点光亮像什么许多光亮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四百米,五百米,这时候,光线越来越暗,再往下潜,我们的眼前一片黑暗,然而,令我们惊奇的是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却有许许多多的光点,他们好象天上闪烁的星星,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耀眼!那是什么呢哦,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呢!你们想象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了吗海底暗中有光,真是奇异啊!(二)导语: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大家带上水中听音器再次潜入海底,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1.发现海底并不是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什么是"窃窃私语" 人们在偷偷地说话,这里指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请你和同桌窃窃私语一下2.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3.动物发出的声音小,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把它读轻一些,也可以读出动物在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听老师读一遍(范读)谁能模仿老师的样子练读一下(指读,齐读)海底动物的声音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可是为什么经作者一写,就感觉这么熟悉呢作者写得怎么样4.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像我们所熟悉动物发出的声音呢谁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动物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发出---遇到危险还会发出----海底声音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海底简直在演奏一首奇妙的乐曲!5.这黑暗却有光点,宁静却有声音的海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神奇.奇异)你们喜欢吗向往吗那么我们要怎样处理这两段的朗读才能表现出你们喜爱.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这两个段落,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指名学生读,并说说是如何处理这两段的朗读的,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深处进行实地考察向船长(老师)报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通过表演,语言描述,比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四,激趣拓展海底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我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课内外的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对海洋的热爱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海底景色奇异暗中有光静中有声世界物产丰富(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教学反思:成功之举1.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确立了"朗读感受――品味体验――美读感悟"的语言学习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读,学会了思,学会了想,使教材变成了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2,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通过自读,齐读,指读,互听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3.课上得较扎实,词语.朗读比较到位,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学到点东西.4.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说说你对大海的了解"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消除课堂伊始的紧张感,如"波涛澎湃"一词的教学,能联系一文,让学生温故而知新.5.设计富有情·趣,激发学生想象设计了"潜水员潜入海底汇报情况"这一极富情·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动物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呢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激·活学生思维.二,"败笔"之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打算创设一种很好的氛围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进入海底世界,但收到的效果并不尽人意,情境创设有始无终,在教学最后没有及时地进行总结.想要通过资料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但不合时宜.由于课上得匆忙竟把重要的板书也给遗忘了.三,心得体会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得到一些启示.课堂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必须认真备好每个环节,做到精细化.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二),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三),教学难点: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教学对象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海洋中的鱼类都会有所了解,但由于年龄及知识面的关系,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为此,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教学策略】1,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来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多功能作用,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光,色,声再现,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2,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为主,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理解掌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3,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优美的意境中美文美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教学媒体设计】1,海底录像2,综合字理识字幻灯片3,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录音4,朗读配乐教学过程一,学生课前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2,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3,重点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思考题.(1)完成下面表格动物活动方法例: 海参伸缩爬行…………(2)查一查资料,看看海底动物还有哪些活动方法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启发学生说一说大海给自己的印象.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大海给你们的印象吗学生说师:好,就让我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员的衣服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旅游吧!2,师:到海底世界去旅游,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说.3,学生观看海底景色录象并说一说观看后的体会.三,检查预习提纲一(课件:结合字理识字幻灯片)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查生字(出示课件)学生看屏幕上的字,以不同的方式认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归纳整理能力,弄清句与句的紧密关系以及学会分析句子逻辑,争取能运用到写作中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景的体验,感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多媒体运用分析:多音字:"参"的记忆主要通过象形字来了解."峡谷"用会意字了解.这些生字的教学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第一印象.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口头造句,老师描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四,课文学习,实施问题教学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检查预习提纲二.2,研读课文(学生喜欢哪部分教师就相应先教学哪部分.)一)学习景色奇异部分(1),学习第二自然段.a,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海底是不是完全黑暗深水鱼为什么会发光这些深水鱼还会发出哪些光亮呢c,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2)学习第三自然段.①,同桌对读,想想同桌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吗②,检查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理解词语"窃窃私语")③,师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呢 (课件出示声音,学生听)⑤,你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吗(课件演示)二),学习物产丰富部分(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2)检查预习提纲3并结合课件演示.(3)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活动方法吗(4),教师小结.(5),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五,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六,简结转新1,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配乐朗读.(音乐课件)七,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一段说明文字.2,读一读《海底漫步》.(音乐课件)板书设计:海底世界波涛澎湃宁静景色奇异黑暗光点闪烁动物窃窃私语动物种类多物产丰富植物多矿产丰富教学流程图: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声象效果,学习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课文,配乐练习朗读和背诵喜欢的自然段设计意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意图:采用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配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书中的句子指导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多媒体运用意图:学生对海底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声是一个难点,为此,课件设计的数十种声音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为下一个环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造句做准备.设计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要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向更深的层面发展.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文本对话的平台,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课文的内涵.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意境中美美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识.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ff5c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第【1】篇〗《海底世界》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本节课的主备人xxx,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还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
其中“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安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巩固在22课中学习到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阅读方法和文本分析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基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课表对于教师的要求,此次备课我选择以中教云数字平台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1.会认“窃、私”等11个二类字。
2.能说出课文是围绕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说说课文第四、第五段是如何把关键句写清楚的。
4.激发对海底世界的探索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目标。
聚焦语用,学习表达——以《海底世界》教学为例
![聚焦语用,学习表达——以《海底世界》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8e0c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2.png)
聚焦语用,学习表达——以《海底世界》教学为例福建省周宁县狮城一小 黄娟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理念的提出与强调,使“语用”在语文课堂中备受关注,成为语文教师解读文本与设计教学的新视角、新方法。
如何从关注语用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以《海底世界》为例,谈谈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品词句,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基本途径,理解和品悟语言,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词语和句子范型。
语文课应通过课文中丰富且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
《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进行表达说明。
在学生潜心学习后,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作者介绍了几种动物?这些动物又是怎样活动的?体会这四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的不同之处。
(学生完整地读作者描写海参的这句话)师:海参是靠什么前进的呢?靠肌肉伸缩爬行(教师动作演示)。
生:它是一伸一缩地向前——师:你能用一个字形容吗,哪个动词,哪个动作?生:就是——爬。
师:那其他的动物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从课文中找到关键字眼来形容动物的活动方法?(生用笔圈点批注,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师:海参的活动方法是爬,那梭子鱼呢?也靠爬吗?别急,再读读这句话。
生:是游。
师:我们要把话说完整,梭子鱼的活动方法是游。
师:看来你是读书高手,直接抓住关键字眼,请其他同学也完整地说出章鱼和乌贼、贝类的活动方法。
文本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来源。
丰富学生词汇量,引导学生品析语言的准确生动,是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通过以上词语品析,完整语句的表述,学生悟得其中奥妙,入乎其内,化乎其中,以期迁移运用。
二、明写法,习表达“阅读是一种文体意识”。
文体作为文章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其在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皆为学习语用的资料凭借。
小学语文_部编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97828dd15abe23482f4d69.png)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2.知识目标:会写本课12个生字。
明确“波涛澎湃”的读音,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2.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写清楚一件事。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一定在海洋公园或者书本网络上见到过海底的动物,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2.其实,海底的动物远不止这些,你们想不想到海底世界去看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
(板书课题)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学写“参”。
(课件出示)二、初读感知。
1.海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同学们,海底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非常神秘的世界,大家想不想化身为潜水员,到海洋深处去看一看啊?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三、畅游海底世界。
(一)海底动物“窃窃私语”。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仔细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①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②让学生带着理解读“窃窃私语”。
2.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师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海底世界优秀说课稿(5篇)
![海底世界优秀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2286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b.png)
海底世界优秀说课稿(5篇)说课稿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说课稿的主要目的是让听众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底世界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海底世界优秀说课稿(篇1)【说教材】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个问句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针对第一自然段的提问作答,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2——6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产。
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以此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唤起学生海洋环保意识。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学习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并运用对比、拟人、数字说明等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重难点是指导理解三、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说教法、学法】《海底世界》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设计了“激趣、范读、重点指导、示范自学、随文识字”的教法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触类旁通、说说、想想、画画”的学法。
这样设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习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增进学生对海底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向往、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意识。
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案解析
![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教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81a64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e.png)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教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各位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理念概述本教案以《海底世界》为主题,通过展现海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案设计是以《苏教版》为蓝本,考虑到兼顾阅读理解、课文整合观察、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的教育要求。
同时,海底世界是一个让孩子们无比向往的场所,各种动植物的形态、颜色、特性等,甚至是地质构造,都对孩子们的好奇心产生着很大的诱惑。
该教案将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引导,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海洋中的各种鱼类、海草、珊瑚、海藻等,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征。
能力目标:针对学科语文,此教案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课文整合观察、口语交际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情感目标:在学习海洋知识的同时,本教案也是一次有关环保的启发,让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拓展和人文教育,更好地培养海洋保护的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学生更爱护生命、更加尊重环境。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让老师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海洋的纪录片以及高清图片,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理解环节在阅读理解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口感鲜美和营养丰富的海洋食材所制作出的美食的图片和制作过程。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海洋中具有经济、科研以及美丽价值的特殊贡献与作用。
降低话语难度,让学生阅读中文版海洋科普小故事、英文版科普文章、生动的图片展示等等,是本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3、课文整合观察环节在本环节,我们需要把海底世界的各种动植物按照生活环境、颜色、特征等分类,与我们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结合,寻找相应的联系和差异,充分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
文档:《海底世界》教材分析
![文档:《海底世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40b53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5.png)
《海底世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课文生动具体的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用设问句开头,引起读者兴趣,点明这篇课文要讲的是海底深处的情况。
第二部分(2-6自然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了海底的景象。
从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
(1)海底是宁静的、黑暗的。
有趣的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闪烁的光点,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海底是有声音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声音。
(3)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文中列举了海参、身子像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几种典型的动物,说明他们活动的方式的确不同。
(4)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5)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第2、3自然段侧重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第4-6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
虽然第2、3自然段与4-6自然段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兼容的。
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在丰富的物产中也能看到奇异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到一篇文章,我首先是一个读者,我会去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在字里行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
《海底世界》作为一篇经典的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它曾经被选入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的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的第五册,苏教版的第六册,甚至还飘洋过海,走进了新加坡的教材体系,这也许是当初的作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海底世界》是一篇介绍海底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能够发现这样一篇好文章,带领大家学习这样的好文章,也确实是三生有幸了。
所以,在对教材进行解析时,我们还要做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面对文本,我更要成为编者,看到这样一篇历久弥新的文章,把它选入我们的教材,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结构相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
长春版语文教材编排以主题式明线结构,“三维”结合的暗线结构,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
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而在本册教材中又进一步提出来.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
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所以,面对这样一篇几代教育者传承下来的文章,我还应像贾岛写诗一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因为面对文本,最根本的我还是一名教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通过我的教授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呢,这其实就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内容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
2.基本阅读技能目标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3.高级智慧技能(或策略)目标懂得阅读一般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的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4.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
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像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
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师生共读第三自然段——独立学习第四自然段的迁移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说明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的阅读方式。
②对于长句的教学采用了“读范句——照句式写分句——连起来变长句”的训练方式。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和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
……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段练习,实现学写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通过一找、二划、三读、四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后五句是围绕第一句“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来写的。
然后再请同学们围绕“保持卫生,大家各有各的办法。
”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其实,面对文本,我们还会产生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寂寞,因为,即使是面对一篇文章,也会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面对文本,我还应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审视,去理解文章。
在课堂上做到有备无患。
学生的起点能力指他们在学习新课时,他们带到新学习任务中决定新学习任务成败或快慢的原有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海底世界》前,他们已经学会通过查字典,自学生新词(包括熟练的利用拼音符号正音)。
这种原有的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方面的准备,属于支持性条件。
它们决定新的学习的快慢。
三年级学生到过水族馆,见到过海洋中的物植物。
这些原有知识对于学习新技能来说,也是支持性条件,同样也是决定新的学习的快慢。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共500余字。
学生见到该课文,发现生字新词很少。
学生已经掌握的字词这一起点能力则是新课文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决定新学习的成败。
因为不掌握字词便不能学习句子、更不能学习段和篇,所以分析学生的起点应着重分析这些语文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必要前提条件。
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孩子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海底世界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适当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海底世界》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自然段针对这一问题,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提出“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人以一个整体的印象。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如第2自然段,先讲海底是宁静的,再提出问题:“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然后回答:“也不是。
”并且运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反映出海底的奇异。
所以说,教材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语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海是很陌生了,教学中若只让学生借助书中的文字,就在脑海中形成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景象是有难度的。
因此课堂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海底世界的录像,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在感观上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