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图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的机制和流程,以便相关部门或机构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能够及时、有序地采取应对措施。
1:紧急事件管理部门1.1人员组成:确定责任人,包括紧急事件管理部门主管、协调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
1.2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区域,指定职责,并确保紧急事件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1.3应急计划制定:编制紧急事件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包括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措施、信息收集和传递方式、资源调配等。
2:资源调配与调度2.1信息收集与评估:及时收集有关传染病爆发或聚集性症候群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和判断。
2.2资源调配:根据事件规模和需求,调配足够的人员、物资和设备。
确保紧急救援队伍配备适量的医疗设备、药品等急需物资。
2.3调度与协调:协调相关部门或机构的行动,确保资源调配的高效与协同作业。
3:沟通与信息发布3.1信息收集:与相关部门或机构及时获取事件的最新信息,包括病情报告、疫情数据等,用以判断态势与应急措施。
3.2信息传递: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包括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对外发布。
3.3对外宣传: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向公众传递信息,消除恐慌和误解,保持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4:防控措施及变异监测4.1传染源的封闭:根据疫情的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封闭病源、隔离患者等。
4.2个人防护:提供相关人员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使用,防止疾病传播。
4.3疫苗研发与生产:加强疫苗研发,并与相关机构紧密合作,确保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4.4病例监测与分析:对病例进行密切监测,并进行疫情数据分析,以便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4.5变异监测:密切关注病原体的变异情况,及时更新预防与控制策略。
5:法律法规与措施5.1紧急状态宣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确定是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采取措施。
5.2边境检疫与隔离:加强边境检疫力度, strictly carry out isolation measures, and ensure the timely reporting and transfer of suspected cases:5.3社会隔离与封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实施必要的社会隔离和封锁措施。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暴发疫情是指在某一地区或特定人群中突然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
针对暴发疫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调查处理流程,以便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并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以下是针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流程图:1. 接到疫情报告- 收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 部门负责人召集紧急会议,组织调查处理工作。
2. 疫情确认与初步调查- 调查组成员前往现场,与病患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疫情情况。
- 收集病患的个人信息、病例报告、就医记录等相关资料。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 对疫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疫情报告与通报- 将疫情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
- 及时通报疫情信息给社会大众,提醒公众注意防护措施。
4. 疫情控制与隔离- 对已确诊的病患进行隔离治疗,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 对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封控,限制疫情的蔓延。
5. 病原学分析与疫苗研发- 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病原学特征。
- 开展疫苗研发工作,加快疫苗的研制和生产。
6. 信息发布与宣传-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公众提供防护指南和预防措施。
-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7. 疫情监测与评估-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确保控制疫情。
8. 疫情后续处理- 疫情得到控制后,对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 形成疫情处理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应对提供参考。
三、流程图解释以上流程图是针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流程,从接到疫情报告开始,经过疫情确认与初步调查、疫情报告与通报、疫情控制与隔离、病原学分析与疫苗研发、信息发布与宣传、疫情监测与评估等环节,最终完成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
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1、引言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传染病暴发处理的流程,旨在帮助相关人员在传染病爆发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早期预警和监控2.1 活动设立- 成立传染病暴发事件响应小组,包括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相关部门的代表,明确职责和权限。
2.2 疫情监测- 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各类传染病数据,发现异常情况。
2.3 信息报告-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机制,确保监测到的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报告。
3、紧急响应和控制3.1 疫情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疫情评估,确定传染病种类、传播途径、感染范围等关键信息。
3.2 紧急响应措施- 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启动紧急响应措施,包括封锁疫区、隔离感染者、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
3.3 传染源控制- 追踪和隔离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4、治疗和医疗保障4.1 医疗资源调配- 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4.2 疫苗和药物研发- 加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
4.3 患者隔离和治疗- 对患者进行隔离,给予相应的治疗,确保他们得到最佳的医疗保障。
5、社会宣传和教育5.1 传染病知识宣传- 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2 社区动员和参与- 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共同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6、归档和总结6.1 档案整理- 对整个传染病暴发处理过程的相关文件和数据进行整理归档,保留档案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6.2 经验总结- 对传染病暴发处理的经验做出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6.3 评估和回顾- 对传染病暴发处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附件:各类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表、病例报告表格等相关文档。
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指由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传染源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一、目的及时有效处理、控制院内出现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范事件扩大与蔓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柳桑田副组长:罗茂林周思军刘金莲文磊成员:张文崇胡时友闵道泉刘霞黄艳辉易清香甘莎莉郭娇彭生凌黎明漆军2、技术专家组,对异常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文磊张文崇胡时友闵道泉黄其萍刘小卫李华珍黄辉刘勇刘绍梅胡冬梅卢惠平聂江艳许瑜黎勇吴兴全荣联果何全国疫情报告管理组:刘霞黄艳辉医技组:缪海斌黎艳萍黄鼎阳建华荣涛刘秀萍(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1、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根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死亡。
3、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及时报告请示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部门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的情况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4、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预防性措施,切断一切传播途径1、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例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图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其他未达到突发事件 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载文档可编辑
站领导、 区 CDC、区卫生局
其余散发传染病
立即报卡 立 即
立即通知 立即防核保实科 并通知
排除,按实 际处理
确诊或无法排除
立即通知
站领导 区 CDC、区卫生局
同时组织报疫告情处理、病人治疗
本站诊断后报南 石头中心 24 内 完成网络报告
石岗社区卫生服务站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图
病人
首诊医生、疫情处理员
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暴发疫情)、 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新发传染病
通知
通知
立即通知
站领导、防保科
立即组织会诊
重点病种(包括登革热、乙脑、流脑、狂 犬病、炭疽、百日咳、白喉、新破、布病、 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AFP 等)确诊或疑似患者
区 CDC、区卫生局 (xxxxxxx)(xxxxcccc)
有需要时
联系市八医院转 院(xxxxxxc0)
2h 内填写传染病 卡,报南石头中心 网络直报 2h 内填写突发事 件报告卡传真到 区 CDC 完成网报
联系市八医院转院 中心
诊断后 24h 内填卡、报 南石头中心网报
有需要时
本站诊断后规定时限内 填卡、报南石头中心网报 (若达突发标准 2h 内, 其余 24h 内)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SARS、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可能的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机制与流程图
可能的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机制与流程首诊医生发现多起传染病或感染病例在医院内发生多起感染病例
报告预防保健科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核实其聚集性和相同症候群特点,判断、核实其流行或爆发
报告院领导、上级有关卫生部门和辖区疾病控制机构
协调专家组查找传染源或感染源,病原学检测
初步判定疫点和疫情或感染区域,做区域隔离、消毒,必要时区域封锁
查找传染或感染微生物和因素,做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
制定控制措施
观察控制效果
控制不良,返回继续调查原因;控制势头良好,继续观察,并分析总结病例与控制过
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上报
总结经验,制定今后但预防措施
备注:“症候群"一般来讲,症候群主要是指相对固定的几种症状的组合。
“聚集性症候群”的描述,一般在传染病疫情判定上经常使用。
聚集性讲的是其集中发病的特点,症候群讲的是临床症状表现的相似性、多样性。
传染病暴发事件 、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一、目的及时有效处理、控制院内出现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范事件扩大与蔓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技术专家组,对异常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疫情报告管理组:医技组:㈡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1: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根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死亡。
3、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及时报告请示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4、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三、采取预防性措施,切断一切传播途径1、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例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2、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3、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
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4、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朝阳县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医院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
门诊、住院部首诊医师发现多例传染病病例或多例聚集性症候病例时,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防保科,并同时通知医院办公室。
防保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科室核实情况,把核实的情况向院办公室汇报,并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情况,医院办公室接到防保科核实后的报告立即电话报告主管院领导。
县疾控中心到现场调查确认,县疾控中心把确认传染病暴发事件或聚集性症候群异常情况反馈医院防保科,直报员将事件网上直报。
【VIP专享】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和流程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图
xx社区卫生服务站
病人
首诊医生、疫情处理员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暴发疫情)、重点病种(包括登革热、乙脑、流脑、狂其他未达到突发事件其余散发传染病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犬病、炭疽、百日咳、白喉、新破、布病、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AFP等)确诊或疑似患者立即通知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新发传染病病、丝虫病、立即报卡防保科立即通知通知防保科立即核实并通知
防保科站领导、防保科
站领导、立即组织会诊立即核实区CDC、区卫生局站领导
本站诊断后报南排除,按实确诊或无法排除
同时报告
石头中心24内际处理组织疫情处理、病人治疗立即通知
完成网络报告区
CDC、区卫生局
有需要时区CDC、区卫生局2h内填写传染病
本站诊断后规定时限内
()()卡,报南石头中心联系市八医院转院
填卡、报南石头中心网报网络直报
有需要时
(xx突发标准2h内,2h内填写突发事
诊断后24h内填卡、报其余24h内)联系市八医院转件报告卡传真到xx石头中心网报院()区CDC完成网报。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
XXXX 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聚集性症候群
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
各科门诊、住院部的首诊医生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按规定需报告携带者的其他传染病,立即在医院内网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性病、艾滋病需报告附卡 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查错、查重、网报、登记) 检验科发现异常结果
发现诊断 每 日 报 告 立 即 报 告
每
日 报 告 甲类以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爆发、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立即报告医务部,请相关部门会诊
确诊为甲类以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
确诊为不明原因的疾病爆发、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T 室、放射科阳性结果
立 即 报 告
每 日 报 告
每 日 报 告 每 日 报 告
发现诊断
发现迟报、漏报通知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需要报告的传染病 对甲类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立即电话报告盐湖区疾控中心 及时完整 准
确
录入
备注:夜间、节假日按规定报行政总值班,行政总值班报预防保健科。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图(卫生服务站)
病人 首诊医生、疫情处理员
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暴发疫情)、 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肺炭组织会诊
排除,按实 际处理
确诊或无法排除 立即通知
其余散发传染病
立即报卡 通知
防保负责人
本站诊断后报金 方街道卫生服务 中心 24 内完成 网络报告
重点病种(包括登革热、乙脑、流脑、狂 犬病、炭疽、百日咳、白喉、新破、布病、 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AFP 等)确诊或疑似患者
立即通知 防保负责人
立即核实 站领导
同时报告
市 CDC、市卫生局 (电话:)(电话:)
有需要时
联系或直接转入 昆钢医院
2h 内填写传染病 卡,报南石头中心 网络直报 2h 内填写突发事 件报告卡传真到 区 CDC 完成网报
市 CDC、市 卫生局
有金需方要街时道卫生 服务中心
有需要时 联系或直接转入昆钢医院
其他未达到突发事件 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
立即通知 防保负责人 立即核实 并通知
站领导、 市 CDC、市卫生局
组织疫情处理、病人治疗
本站诊断后规定时限内 填卡、金方街道卫生服务 中心网报(若达突发标准 2h 内,其余 24h 内)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医院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从卫生主管部门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症候群)等异常情况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
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图1.序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传染病暴发处理流程,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对传染病暴发事件。
该流程图可用于快速了解处理流程,并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导。
2.传染病暴发预警和监测2.1 预警机制制定2.1.1 设定预警指标和标准2.1.2 确定数据来源和监测机制2.1.3 制定预警等级和应对措施2.2 监测和报告机制2.2.1 确定监测和报告点2.2.2 建立流程确保及时传递和处理监测数据2.2.3 确定报告内容和形式3.传染病暴发调查与评估3.1 暴发调查3.1.1 建立调查团队和制定调查计划 3.1.2 收集暴发病例信息3.1.3 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1.4 分析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3.2 暴发评估3.2.1 评估暴发规模和传播速度3.2.2 评估医疗资源和处理能力3.2.3 评估患者病情和病死率3.2.4 制定暴发应对措施4.传染病暴发控制和防止扩散4.1 患者隔离和治疗4.1.1 确定隔离标准和隔离区域4.1.2 提供及时治疗和护理4.1.3 监测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4.2 接触者追踪和管理4.2.1 确定接触者并建立联系4.2.2 进行接触者健康检查和隔离观察4.2.3 提供接触者疫苗和药物预防4.3 环境清洁和消毒4.3.1 制定清洁和消毒流程4.3.2 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 4.3.3 监测清洁效果和消毒剂浓度4.4 公众宣传和教育4.4.1 制定宣传和教育计划4.4.2 发布传染病预防信息4.4.3 组织公众教育活动5.传染病暴发应急准备5.1 危机管理团队组建和培训5.1.1 设立危机管理团队5.1.2 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5.1.3 制定应急通讯机制5.2 应急资源准备5.2.1 确定应急资源需求和来源 5.2.2 组织应急资源采购和储备5.2.3 建立应急物资供应网络5.3 应急预案制定和更新5.3.1 制定传染病暴发应急预案5.3.2 更新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5.3.3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和改进机制6.附件7.法律名词及注释这里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相应注释。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引言暴发疫情是指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远远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针对暴发疫情,及时有效的调查和处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标准流程,以确保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1. 接到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来源: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社区居民等- 报告内容:疫情发生地点、病例数量、病例症状、传播途径等- 接报部门: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中心等2. 组织调查团队- 调查团队成员:疫情专家、流行病学家、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调查团队任务: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样本、分析数据等3. 确认疫情范围- 调查地点:疫情发生地、周边地区等- 调查对象: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 调查内容:病例回顾、流行病学调查、环境调查等4. 收集样本- 病例样本:采集病人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环境样本:采集空气、水、食物等- 样本保存:正确封存、标记和运输5. 实验室检测- 样本分析:采用PCR、ELISA等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 - 检测结果:确认病原体种类、数量和感染情况6. 数据分析与报告- 数据整理:收集、整理和清洗调查数据-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传播途径等 - 报告撰写: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结果和建议7. 采取控制措施- 隔离措施: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接触者追踪: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检测 - 疫苗接种:推广疫苗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公众宣传:加强疫情信息发布,提高公众防控意识8. 监测和评估- 疫情监测:持续追踪疫情发展态势- 效果评估: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风险预警:提前预测和预警疫情的可能变化9. 结束调查- 疫情控制:疫情得到控制,病例数量下降- 调查总结:总结调查经验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 报告归档:将调查报告归档保存,备查参考三、结论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是指导疫情调查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步骤,能够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异常信息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图管局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异常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和处理流程图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监测记录宝泉岭管理局传染病疫情信息反应机制数据管理(一)审核各级CDC应在每个工作日至少每两个小时浏览、审核一次传染病个案报告卡片,节假日每天至少浏览、审核两次。
浏览、审核要有记录,填写附表1.审核内容包括:1.有无以下异常情况:(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H1N1流感、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等;(3)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丝虫病、白喉、麻风病、黑热病等;(4)本地罕见的或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恶性疟、登革热、血吸虫病、包虫病等;(5)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以上);(6)在一个自然村、集体单位或局部区域内集中发生多例传染性疾病;(7)本辖区内异常波动的病种.发现以上异常情况时,可按照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疫情网络直报传染病进行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进行处置。
2.县级CDC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卡片质量(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
(二)确认1.对于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H1N1流感、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等),须由有确认权限的单位进行审核确认,然后将信息立即反馈给县级CDC和责任报告单位,由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进行订正。
3.对于常见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由县级CDC审核确认,审核确认后的卡片由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进行确认或订正,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
(三)订正疫情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应当日对数据库中的原报告卡进行修改、订正。
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对调查或审核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上信息有误的要当日订正,经调查排除法定传染病的病例,要及时删除该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为加强对我院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置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努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件进一步扩散,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机制。
一、相关定义
1.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2.传染病暴发: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3.传染病流行: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
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5.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6.罕见传染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7.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包括三类,第一类是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但并未被人们认识为传染病,近20 年来因发现了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才被确认为是传染病,如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突发性玫瑰疹等病。
第二类是疾病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军团菌、莱姆病、人埃里克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肝等
病即是。
第三类是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像艾滋病、O139型霍乱可能就属此类情况。
8.不明原因疾病: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9.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 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处置
1.医技科室
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2.分管院长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
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
3.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接到2.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同时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 小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预防保健科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同时,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
同
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做好实时分析和通报,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信息的网络报告和订正工作。
三、记录
1.初诊医生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登记表格示例见附表3-1:
附表3-1 科异常情况登记表
2. 防保科在异常情况处理过程中应做好的记录有:
①异常情况登记。
防保科异常情况登记表格式见附表3-2:
②会诊记录:科室会诊记录(由具体科室负责记录和保存)、院内会诊记录及上级专家组会诊记录。
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