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从军行(其四)学习教案

从军行(其四)学习教案
第10页/共23页
第十一页,共23页。
欣赏品味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的乌云一片(yī piàn)连着 一片(yī piàn),遮住了雪山
遥望(yáo wànɡ)远处的孤城玉门关
黄沙百战(bǎi zhàn)穿金守甲卫,边疆的将士们在大沙漠里打了
不破楼兰终不还。
许多仗,铁片做的战衣都磨穿了 不打败敌人决不回家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huánɡ shā)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第9页/共23页
第十页,共23页。
边塞诗歌(shīgē)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
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 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等。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 用典。烘托。
第11页/共23页
第十二页,共23页。
欣赏品味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用暗色弱光来渲染边塞的荒凉艰 苦,写景(xiě jǐnɡ)壮阔悲凉.
青海湖上的乌云一片连着
一片,遮住了雪山
孤城遥望(yáo wànɡ)玉门寄关托。(jìtuō)了远戍将士思乡盼归
的情怀
遥望远处的孤城玉门关
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7页/共23页
第八页,共23页。
从军行(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Hànzú)。唐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丞,后贬龙 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故后世称王 江宁或王龙标。
擅长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王江宁”。
第8页/共23页

《从军行(其四)》《出塞(其二)》《塞上曲》《春望》《送董判官》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出塞(其二)》《塞上曲》《春望》《送董判官》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出塞(其二)》《塞上曲》《春望》《送董判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把握古诗的内容,读好古诗的停顿。

2.继续感受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

3.积累优美古诗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古诗接力。

游戏规则:一人说出诗名,其他同学每人一句古诗接力。

过渡: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成为谦谦君子。

为了你的腹中有更多的诗书,赶快读读下面的诗文吧。

(二)用法学文
1.出示自读篇目。

2.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首展开学习、批注。

(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读好诗文的停顿。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下来。

3.自主学习。

4.简单交流汇报,汇报交流时,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运用
试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这些古诗名句。

三、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借助注释
1/ 1。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边塞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3
教学反思
亮点与收获
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入与边塞、战争相关的历史故 事和背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音韵美,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不仅对诗歌进行表面的解读,还引导 学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 人性内涵。
持续进行教学反思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够主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们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且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大 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作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自身发展的评估
教学能力的提升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 不足之处,寻求改进和提 升的方法。
知识储备的更新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 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 高专业素养。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风格的完善思考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 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反馈与建议
希望增加课堂互动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增加更多 的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 论和交流。
希望拓展课程内容
希望改进教学方式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从军行其四》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从军行其四》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从军行其四》优秀教案(精品)《从军行(其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2.注意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家国矛盾时所表现出的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注意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边塞诗歌中音乐的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让学生回忆背诵王昌龄作品。

《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新课学习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

盛唐诗人。

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

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最为人称道的是边塞诗,名作有五言古诗《塞下曲》四首、《塞上曲》、《少年行》二首、《代扶风主人答》;七绝《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

笔力雄劲,气势飞动。

此外宫怨。

闺情诗也颇佳,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采莲曲》、《闺怨》等。

寄赠、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送姚司法归吴》等也都是深情之作。

解题:“行”是一种文体,如《短歌行》(曹操)、《长歌行》。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绝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赏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优质教案三篇《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从军行》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从军行(其四)_教案

从军行(其四)_教案

从军行(其四)【教学目标】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诗歌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注解长云:连绵不断的云。

雪山:指现在甘肃的祁连山,终年积雪。

穿:磨破的意思。

楼兰:汉代时西域的国名,在现在的新疆。

后来楼兰成了外族敌人的代名词。

这里指吐蕃。

三、交流1.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暗”“孤城”体会诗的前两句。

(出示:战争阴云图与玉门关图片)讨论:长云为什么会使雪山显得暗淡?玉门关看上去为什么会像是“孤城”?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通过讨论,体会战争的惨烈,对故乡的思念。

(板书:暗孤城悲凉的场面)2.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百战”“穿”“终不还”体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板书:豪迈的决心)3.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么关系呢?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4.诵读[设计意图:抓住“暗”“孤”,想象丰满画面,探究原因,感受战争的惨烈;抓住“穿”“破”,进行对比,体会不灭外患不返家园的坚强决心;通过诵读,升华感情,进一步体会将士们忠勇爱国的气概。

]5.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前两句叙述,后两句直接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边塞诗的一般特点,进行总结与提升,也为学生的课外拓展打下基础。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在我们背诵过的古诗里,还有不少是边塞诗。

你能想起来吗?根据学生背诵,出示,并简单理解。

2.刚才我们背诵阅读的边塞诗都是绝句,只有四句,其实,在唐诗中,最出名的边塞诗并不是绝句。

让我们来听听。

出示并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从军行七首(其四)》设计2

《从军行七首(其四)》设计2

《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准确理解诗意,体会景物描写,反衬、用典等手法的妙处。

(2)体味戍边将士高尚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着重体会“暗”“遥”“穿”“终”等重点词的表达效果及所用手法的作用,准确把握诗意和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惧艰难困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语及表现手法,体会所抒发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不惧艰难困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锤炼字词、巧用手法来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小组讨论【教学准备】1.搜集作者资料。

2.结合注解初步理解诗意、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战争不断,有战争就有流血牺牲,如果你是一位战士,面对国家被侵略的现实,你会不会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豪情壮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充满着豪情壮志读之荡气回肠的边塞诗。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2.重点字词解释从军行:乐府旧题《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

青海:指青海湖一带,古称西海。

雪山:甘肃的祁连山。

玉门关:汉武帝时的设置,甘肃敦煌市西北,是通西域的要道。

穿金甲:磨穿了的金甲。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羌县、罗不泊一带,这里泛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政权。

三、赏析诗歌师:哪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师:请大家按老师标注的语音和节奏再读一遍。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统编五下《从军行 其四》教学设计

统编五下《从军行 其四》教学设计

统编五下《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的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以诗会友,激情导入。

1、今天很高兴能和咱们同学一起学习,在这堂课上,我既是你们的老师,还是(学生说),你们的朋友,那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对对子”也就是“以诗会友”,老师来说上句学生们对下句。

(师生接对子游戏)(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太棒了,孩子们,你们的表现,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们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呀,相信你们在这节课上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3、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

爱国和责任也是我们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里面的第四首。

让我们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爱国之情的吧。

(学生轻声读题目)板书从军行【唐】王昌龄(大家伸出你的金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解诗题,知诗人。

(一)1.读懂古诗的题目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解题你读懂了什么呢?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书上注释说:“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那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是什么呢?(二)1.作者以前我们也学了很多关于王昌龄的诗,所以对他并不陌生。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从军行其四》公开课学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从军行其四》公开课学案

《从军行(其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
1.注意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边塞诗歌中音乐的表达作用。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了解王昌龄吗?将你所了解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2.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将它们写在下面。

四、参考资料
1.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2.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
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课题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品味文章中运用绘景抒情的写法描绘边塞的写作方法。

2.过程方法: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学习文章中运用绘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感悟古代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法参与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边塞诗教师: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5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1.导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指名背诵边塞诗《出塞》引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学法导航)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边塞诗歌两首的学习重点是朗读、翻译和背诵。

同学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含义。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学习内容及任务要求:(一)学习《凉州词》1.看课下注释和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2.反复朗读诗歌,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重音突出,读出感情。

3.先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弄不懂的勾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赏析诗歌,品析诗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5.熟读成诵,并默写诗歌。

(二)用学习《凉州词》的方法步骤学习《从军行》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一)《凉州词》1.王之涣,盛唐的著名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今甘肃武威。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1.师生共同背诵边塞诗《出塞》引入。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第一篇:《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详见《学海导航》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从军行其四教案

从军行其四教案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一、作家作品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江宁县丞,龙标县剧等职。

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安史之乱期间,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他是开元、天宝期间颇负盛名的诗人,被称作"诗家天子王江宁"。

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人常将他的七绝与李白的七绝并提,称之为"七绝圣手"。

他的七绝多用乐府旧题,或描写塞外风光、军旅生活,或表现宫女、思妇的愁怨,都能以自然清新的语言,表达深婉蕴藉的情致,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从军行》共七首,这是其中第四首。

为乐府旧题,多用以描写军旅生活。

文体:歌行体七言古诗二、背景简介王昌龄在中进十前后这段时间里,曾到过西北边搴,这个时期,他年轻气盛,事业心强,功名心切,自许很高。

他曾以班超、傅说自期,以诸葛亮自比,渴望有一番大作为,他曾到过西北的萧关、临洮、碎叶等地,亲临战场。

他那些身临其境,绘吉绘色的边塞诗作,正是他西北之行的忠实记录三、疑难词句1、暗雪山,使雪山暗淡无光。

玉门关:唐代通往西域的要道2、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磨穿、磨破。

)3、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故址在今新疆自治区罗布泊西)。

唐代已无楼兰之称,这里代指入侵的外四、结构层次分析前两句写景,境界阔大,展示了西北边地的辽阔与萧条。

浩翰无垠的青海湖,绵延不绝的祁连山,弥漫天际的浓云,孤立无依的城堡,远处可见的玉门关..。

画面的辽阔和湖山的雄壮,给人以博大宏伟的美感,而风物的萧条和色彩的暗淡,又给人以家寥悲凉的感觉,无论是博大还是悲凉,对唐军将士不辞艰危,守卫理土的志气都是有力的烘托。

后两句叙事兼抒情,情调悲壮。

第三句叙事,既写了环境恶劣,又写了战争频等不断,同时还体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

在这样恶劣、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作战,将士的心情如何呢?第四句作出了回答,表现了将士的豪气干云的壮志雄心和英雄气慨,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五、思想内容主旨:表现成边将士征战于荒漠孤城,环境条件恶劣,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不畏艰险,仍然满怀报国御敌的壮志豪情。

从军行其四 教案

从军行其四 教案

从军行其四教案教案标题:从军行其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从军行军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分析《从军行其四》这首古文诗的结构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从军行其四》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古文诗的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从军行其四》的复印件;2. 教学PPT或者白板;3. 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从军行其四》的印象;2.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古代从军行军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吗?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者白板,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从军行军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分析《从军行其四》这首古文诗的结构和意义: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等;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进一步理解诗的主题。

三、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课堂笔记本上作诗歌鉴赏笔记,记录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学生自主阅读《从军行其四》;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从军行其四》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作品;3.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强调学习古文诗的重要性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文诗和写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文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2.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比赛或者写作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3. 推荐相关的历史和文学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案撰写完毕后,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满足教学实际需要。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创新杯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创新杯

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创新杯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纷纷举办教学设计创新竞赛。

本文将以“从军行其四教学设计创新杯”为题,分析教学设计创新杯的重要性,并探讨教学设计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意识。

一、教学设计创新杯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创新杯是对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具有以下重要性:1.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创新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设计的舞台,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设计创新杯的举办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

通过评比和交流,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设计创新杯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活动性的教学方案。

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设计创新的方法和策略要获得教学设计创新杯,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关注学科前沿:教师要及时关注所教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的最新发展。

2.注重学生参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如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评价反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给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从军行.其四》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从军行.其四》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从军行.其四》导学案
教学内容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新增古诗《从军行.其四》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背诵、默写古诗。

学习步骤
1.自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古诗意思。

3.了解古诗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到网上查找优质资源,用于学生学习。

2.老师利用乐教乐学app布置打卡作业。

学习安排
1.抄写古诗《从军行.其四》
2.观看老师发布的《从军行.其四》的学习内容。

3.背诵、默写《从军行.其四》并在乐教乐学上打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

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详见《学海导航》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

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

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

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

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

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

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

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

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

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

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
道。

六、重难点分析: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