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毒物泄漏及扩散模型-第四次
有毒物质泄漏及中性浮力扩散模型
情况1: 地面瞬时点源的烟囱,坐标系固定在 释放点,风速u恒定,风向仅沿x方向
2 Qm 1 x-ut y2 z 2 C x, y, z, t exp 2 2 3/2 2 y z 2 X y z X *
情况4:位于地面Hr高处的瞬时点源的烟团, 坐标系位于地面并随烟团移动
2 2 2 z-Hr z+Hr Qm 1 y 1 1 (5-17) C x, y, z, t exp exp exp 2 (2 )3/2 x y z 2 2 z z y *
1 y Qm Dtid x, y, 0 exp y z u 2 y
* 2 2 1 Hr (5-20) 2z
情况5:位于地面Hr高处的瞬时点源的烟团, 坐标系位于地面的释放点
1 x-ut 2 C x, y, z, t 使用移动坐标系的烟团方程[式(5-54)式( ~ 5-56)] exp 2 X
*
Dtid x, 0, 0
Qm*
(5-7)
y y
C 2 ln C
x, 0, 0, t x, y, 0, t
(5-8) 过程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情况2: 地面上的连续稳态源的烟囱,风向沿x轴,风 速恒定为u
1 y2 z 2 Qm C x, y, z exp 2 2 y z u 2 z y
①F.A.Gifford,”Use of Routin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for Estimating Atmospheric Dispersion,” Nuclear Safety(1961),2(4):47. ②F.A.Gifford,”Turbulent Diffusion-Typing Schemes;A Review,” Nuclear Safety(1976),17(1):68. ③强烈的日光照射是指英国盛夏正午期间的充足的阳光。弱的日光照射是指严冬时 期类似的情况。④夜间是指日落前1h至破晓后1h这一段时间。⑤这些数值是作者自己 补充进去的,以使该表格完整。⑥对于白天或夜晚的多云情况以及日落前或日出后数 小时的任何天气情况,不管风速有多大,都应该使用中等稳定的等级D。 注:稳定度等级 A-极度不稳定;B-中度不稳定;C-轻微不稳定;D-中性稳定;E-轻 微稳定;F-中度稳定
毒气扩散模型
液氨储罐泄漏事故后果模拟一只液氨储罐发生物理爆炸,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计算情况如下:液氨储罐内液氨的质量W=49.41kg氨气的分子量M=17.03。
液氨的比热C=4.6(kJ/kg ·℃)液氨的沸点t 0=-33.5℃,液氨的汽化热q=1166.68(kJ/kg)介质温度常温取t= 25℃,吸入5~10min 致死的浓度为C 1=0.5%,吸入0.5~1h 致中毒的浓度C 2=0.073%。
全部液氨所放出的热量为:Q = W ·C(t -t 0)=49.41×4.6×[25-(-33.5)]=13296.23kJ其蒸发量为:W ´= Q/q =13296.23/1166.68=11.4kg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 22.4 W ´(273+t 0)/273M=22.4×11.4×1000×(273+(-33.5)/(273×17.03)=16834.73m 3储罐破裂后,氨气扩散半径为:A .5~10min 氨气致死的浓度扩散半径为:π3421Vg/C R 13⨯=0944.2Vg/C 13==117.15m若液氨储罐内液氨全部泄漏,静风状态下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5~10min 会中毒致死。
B .吸入0.5~1h 氨气致中毒的的浓度扩散半径为:π3421Vg/C R 23⨯=0944.2Vg/C 23==222.47m 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222.47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0.5~1h 会中毒致重病。
通过液氨泄漏中毒事故后果模拟评价得知:一个液氨储罐若发生物理爆炸,液氨迅速挥发成氨气,在无风的情况下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5~10min ,可导致人员死亡;在扩散半径117.15m ~222.47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0.5~1h ,可导致人员中毒致重病。
对毒气泄漏扩散事故中人员疏散的研究
近几 年来 , 国内外对危 险化学 品泄漏扩散 突发性事故的
研究 较为重视 , 出了不少扩 散的计算 模 型 , 提 同时也进 行 了
许多大规模试验 , 了危 险化学 品泄漏扩 散 的研究 , 促进 具体
研究框架如图 1 所示【 引。
* 基金项 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 目“ 城市危险化 学品突发事故应急疏散研 究”J 01 ) ( 87 。 C
・
2 ・ 3
空军坎布里奇研究实 验室 的 O / G模型 、 国 E voo 公 BD 美 ni sf r t
司的 SIL模型 、 PL 我国化工 劳动保护研究所 的 H Y模型等。 L
研究毒气 泄漏扩散 规律
国内关于危 险气体在大气 中的扩散研 究报导 较 少 。我 国对泄漏扩散及其重 大事故后 果仿 真方 面的研 究始 于二十 世纪九 十年代初期 。“ 五” 间 , 八 期 化工部劳 动保护研 究所承 担 了国家攻关课题 , 进行 了泄漏 扩散模 型研究 , 开发 了泄漏 危 害分析 的仿真软件 L 。另外 , 4 J 北京城市危 险源 控制技术研
况 , 论是建筑 火灾 的灾后 调查研究 , 是计 算机模拟研究 , 无 还 均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 是专门针对毒气泄漏扩散事故 的应 但
急疏散方面 , 研究成果 比较缺乏。
2 研 究 思 路
Hale Waihona Puke 包含 内容 的主要方 面见图 3 J I。 s 对 于问卷调查 , 可采用 SS 统 计分 析软件对 其结果 进 PS 行分析 , 讨论疏散人员在毒气泄漏扩散事故 中的心理特征及
泄漏源与扩散模式
u C0
2 Pg
2gz 2 Pg 2gz
(6.9) (6.10)
7
Q uA AC0
6.3储罐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2)
由式(6. 9) 和式(6. 10) 知,随着泄漏过程的延续,z , u Q 。如果储罐通过呼吸阀或弯管与大气连通, 则 ΔP=0 。
Q uA AC0 2gz
u C0 2 RT0 1 M P 1 1 ( ) P0 2 RT0 1 M
(6.32)
Q uA C0 A 0
P 2 P 1 ( ) ( ) (6.33) P0 P0
14
6.5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4)
Q uAC0 AC0 2P 1
(6.7)
6
6.3储罐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1)
图 6.4 所示的液体储罐,距液位高度 Z 0 处有一小孔 ,在静压能和势能的作用下,储罐中的液体经小孔 向外泄漏。 P 2 P gz F C0( gz) (6.8)
将式(6.8)代入式(6.3),得
dp
F C
2 0
dp
(6.29)
将式(6.29)代人式(6.28) ,忽略气体或蒸气的初 始动能,得到:
2 C0 p
dp
p0
u2 0 2
(6.30)
13
6.5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3) 由式(6.27) 得到:
1 p ( ) 0 p0
(6.31)
将式(6.31)代入式(6.30),积分 得:
4
6.2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2)
液氨储罐事故性泄漏扩散过程模拟分析术
液氨储罐事故性泄漏扩散过程模拟分析术液氨是化工企业常用的原料,用途广泛,而每年因为液氨的泄漏造成的事故也十分频繁,由于其毒性很大,吸入毒性指数(Index of Potential Inhalation Toxicity,Prr)<300,危险等级2,属于高度危险物质,一旦泄漏极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
决定液氨泄漏状况的因素多而复杂,与其理化性质、闪蒸系数、泄漏源的压力和几何形状、泄漏地的地貌情况和气象条件、储存运输的操作程序等都有密切关系。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液氨泄漏和扩散膜性,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其泄漏和扩散的规律,对于救灾、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事故预案以及对新建项目进行危险性预评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1 数学模型通常情况下,液氨在常温下加压压缩,液化储存,一旦泄漏到空气中会在常压下迅速膨胀,大量气化,并扩散到大的空间范围。
1.1泄漏模型对于灾难性破坏引起的液氨泄漏,可保守地认为容器内所有的贮存物质瞬间全部泄漏,全部泄漏时一般有爆炸发生,对其发生爆炸后的状况再运用数值模拟进行预测意义不大。
因此,文中所研究的是液氨储罐连续性泄漏的数值模拟。
通过对建国50年以来我国化工系统所发生的重(特)大、典型事故性泄漏的统计分析表明[1],阀门或法兰处的密封失效及阀门或管道断裂是造成事故性泄漏的主要原因,因而可以确定液氨储罐下方的液氨出口接管、储罐上方的气氨出口接管以及安全阀为主要泄漏源。
1.1.1液氨泄漏模型[2]·液氨通过其出口接管泄漏可等效为液体通过受压储罐上的孔洞泄漏。
虽然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但是由于泄漏发生在液相空间,流动阻力较大,故系统内压下降缓慢,不会发生因大量液氨闪蒸而造成的蒸气爆炸。
另外,由于泄漏路径较短,来不及形成汽化核心而使部分液氨在池漏管道中汽化而形成闪蒸两相流。
因此,其泄漏速率可采用式(1)计算[3]:Qm=PACo[2 (P0/p+ghr)]1/2 (1)式中:Qm为质量泄漏速率,kg/s;Co为泄漏系数;A为裂口面积,㎡;PO 为储罐内压,Pa;hr是泄漏处与液面之间的距离,m。
泄露扩散模型
Q AC0 2 gz0
2 pg
gC02 A2
A0
t
储罐
(2.15)
根据式(2.15)可以求出不同时间的泄漏质量流量。 【例 3-2 】如图 3-7 所示为某一盛装丙酮液体的储罐,上部装有呼 吸阀与大气连通。在其下部有一泄漏孔,直径 4cm,已知丙酮的密度为 800kg·m-3 (1)最大泄漏量; (2)泄漏质量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最大泄漏时间; (4)总泄漏量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图 2.7
附件 弯头 90° 附件描述 标准(r/D=1)的,带螺纹的
K1
K
0.40
800
7
标准(r/D=1)的,用法兰连接/焊接 长半径(r/D=1.5) ,所有类型 斜接的(r/D=1.5) :1. 焊缝(90°) 2. 焊缝(45°) 3. 焊缝(30°) 4. 焊缝(22.5°) 5. 焊缝(18°) 标准(r/D=1)的,所有类型 45° 长半径(r/D=1.5) 斜接的:1. 焊缝(45°) 2. 焊缝(22.5°) 标准(r/D=1)的,带螺纹的 180° 标准(r/D=1)的,用法兰连接/焊接 长半径(r/D=1.5) ,所有类型 标准的,带螺纹的 长半径,带螺纹的 作弯头 用 标准的,用法兰连接/焊接 短分支 带螺纹的 用法兰连接/焊接 短分支 附件 闸阀、 球 阀、 旋塞 阀 球心阀 阀门 隔膜阀、 蝶阀 全尺寸, 1.0 缩减尺寸, 0.9 缩减尺寸, 标准的 斜角或 Y 形 Dam(闸坝)类型 提升阀 止回阀 回转阀 倾斜片状阀 附件描述
Pg
10m 4m A0
储罐上的小孔泄漏
3)液体经过管道泄漏的泄漏量计算 如图 2.8 所示,在化工生产中,通常采用圆形管道输送液体,沿管道的压力梯度是液体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
常见的泄露源: 常见的泄露源: 爆炸形成瞬时泄露——烟团 爆炸形成瞬时泄露 烟团
扩散过程研究
不同性质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 的特征 观察者对过程特征的选取
重气扩散过程
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物质从容器泄漏出,形成气云后在本身的惯性力和外界风速的作用下,上升变形;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 物质从容器泄漏出,形成气云后在本身的惯性力和外界风速的作用下,上升变形;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当气云初始动量消失后,重力占主导地位。由于云团与周围空气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 重力沉降阶段和空气卷吸阶段 当气云初始动量消失后,重力占主导地位。 间的密度差,导致重气塌陷,沿地表面拓展,引起云团厚度的降低和径向尺寸的增大, 间的密度差,导致重气塌陷,沿地表面拓展,引起云团厚度的降低和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在大气湍 流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云团,即空气卷吸,云团被稀释, 流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进入云团,即空气卷吸,云团被稀释,同时由于初始泄漏云团与周围环境的温 度差异而进行热量交换; 度差异而进行热量交换; ★非重气扩散转变:随着云团的稀释冲淡,重气效应逐渐消失,重气扩散转变为非重气扩散; 非重气扩散转变: 非重气扩散转变 随着云团的稀释冲淡,重气效应逐渐消失,重气扩散转变为非重气扩散;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被动扩散):即大气湍流对云团的扩散起支配作用。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 大气湍流扩散阶段 被动扩散) 即大气湍流对云团的扩散起支配作用。
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
华东理工大学 沈艳涛
2006.8.31
第一部分 扩散过程与模型分类介绍
相关背景——污染性泄露 污染性泄露 相关背景
大气污染性泄露的形式: 大气污染性泄露的形式:
– 自然方面:火山喷发的有害气体,某些物质自 自然方面:火山喷发的有害气体, 燃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气体, 燃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气体,环境微生 物产生的某些气体 – 日常生活方面:生活用煤产生的含氮硫氧气体 日常生活方面: – 石化燃料动力的交通车辆产生的尾气将在一定 气候下生成光化学雾 – 工业用气体的泄漏,特别是化学工业用到的大 工业用气体的泄漏, 量的有毒有害, 量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气体 – 其他方面产生的一些气体及烟尘
泄漏源及扩散模式汇总
第六章泄漏源及扩散模式很多事故是由于物料的泄漏引起的。
因泄漏而导致事故的危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的泄漏速度和泄漏量。
物料的物理状态在其泄漏至空气中后是否发生改变,对其危害范围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泄漏物质的扩散不仅由其物态、性质所决定,又为当时气象条件、当地的地表情况所影响。
6.1常见泄漏源泄漏源分为两类:一是小孔泄漏:通常为物料经较小的孔洞,长时间持续泄漏。
如反应器、管道、阀门等出现小孔或密封失效;二是大面积泄漏:在短时间内,经较大的孔洞泄漏大量物料。
如管线断裂、爆破片爆裂等。
为了能够预测和估算发生泄漏时的泄漏速度、泄漏量、泄漏时间等,建立如下泄漏源模型,描述物质的泄漏过程:1.流体流动过程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2.储罐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3.液体经管道泄漏的源模式;4.气体或蒸汽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5.闪蒸液体的泄漏源模式;6.易挥发液体蒸发的源模式。
针对不同的工艺条件和泄漏源情况,应选用相应的泄漏源模式进行泄漏速度、泄漏量、泄漏时间的求取。
6.2 流体流动过程中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式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流体流动的不同能量形式遵守如下的机械能守恒方程:(6—1)式中:P——压力,Pa;ρ——流体密度,kg/m3;α——动能校正因子,无因次;α≈1U ——流体平均速度,m/s;g ——重力加速度,g = 9.81 m/s2;z ——高度,m;F ——阻力损失,J/kg;W s ——轴功率,J;m ——质量,kg。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密度ρ恒为常数,有:(6—2)泄漏过程暂不考虑轴功率,W s =0,则有:(6—3)液体在稳定的压力作用下,经薄壁小孔泄漏,如图6.1所示。
容器内的压力为p1,小孔直径为d,面积为A,容器外为大气压力。
此种情况,容器内液体流速可以忽略,不考虑摩擦损失和液位变化,可得到:式中,Q为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任一截面的质量,称为质量流量,其单位为kg/s。
泄漏和扩散模拟
泄漏和扩散模拟一、训练目的1.通过训练,了解PHAST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会使用PHAST软件解决石油化工装置泄漏、扩散等问题,掌握使用PHAST软件建立相关模型,模拟分析气体获液体泄漏扩散后浓度的变化。
2.掌握气体扩散的模拟分析方法。
二、训练内容要求气体或液体泄漏扩散过程模拟三、训练仪器本训练所用软件为PHAST6.7四、训练方法和步骤:1 学习使用软件,了解软件的界面及输入和输出数据2 选择Vessel/pipe source 模型3 输入相关参数(甲烷储罐数据)4 对结果进行分析五、气体泄漏扩散浓度的计算1.泄漏量的计算气体从容器的裂缝或者小孔泄漏时,其泄漏速度与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因此,首先要判断泄漏时气体流动属于亚音速还是音速流动,前者称为次临界流,后者称为临界流。
满足下列条件时,气体流动属于亚音速流动:而当满足下列条件时,气体流动属于音速流动:上面两式中,P0---环境压力,PaP---管道内介质压力,Paγ---比热比,γ=CP /CV,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之比(1)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泄露速率Q(2)气体呈音速流动时,泄露速率Q上面两式中 Cd-气体泄露速率,泄露裂口为圆形时取1.00 Y-气体膨胀因子,对音速流动,Y=1-气体密度,kg/m³R-气体常数,R=8.314472J/(K*mol)T-气体温度,K2.射流扩散及气团扩散模型气体泄露时从裂口射出形成气体射流,一般情况下,泄露气体的压力将高于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力,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在进行射流计算式,应该以等价射流孔径来计算,等价射流的孔径按下式计算:其中,—裂口直径,m—泄露气体的密度,kg/m³—周围环境条件下气体密度,kg/m³射流气体泄露出来之后,在大气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下,在泄露上方形成气团,气团在大气中进一步扩散,影响范围广。
气团在大气中的扩散情况与气团自身性质有关,甲烷相对密度约为0.55,比空气的密度低,甲烷将向上扩散。
【重要参考文献】有毒物质泄漏及中性浮力扩散模型25页PPT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51、 天 下 之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化学品泄露与扩散模型
• 解:(1)通过孔的最大流量在塞流情况下发生。管道的横截面
积是:
πd2 3.14 × 26.6 × 10−3
=
=
4
4
2
= 5.55 × 10−4 2
• 氮气源的绝对压力:p0=1378+101.3=1479.3kPa
• 对于双原子气体,塞压:pchoked=0.528╳1479.3=781kPa
③上支路限流电阻R4 把上支路的工
作电流限定在4mA。
④滑线电阻 RP 仪表的示值误差、
记录误差、变差、灵敏度以及仪
图4-4 XW系列电位差计测量桥路原理图 表运行的平滑性等都和滑线电阻
的优劣有关。
R2—冷端补偿铜电阻;RM—量程
电阻;RB—工艺电阻;RP—滑线
⑤量程电阻RM 决定仪表量程大小的
电阻;R4—终端电阻(限流电
电阻。
阻);R3—限流电阻;RG—始端
电阻;E—稳压电源1V;I1—上
⑥始端(下限)电阻RG 大小取决于
支路电流4mA;I2—下支路电流
测量下限的高低。
7
2mA
➢测量桥路
第一节 模拟式显示仪表
4.自动电子电位差计的结构
➢放大器
➢可逆电机
➢指示机构
➢记录机构
图4-5 电子电位差计方框原理图
8
第一节 模拟式显示仪表
第一节 模拟式显示仪表
3.自动电子电位差计的测量桥路
图4-3 电位差计测量桥路原理图
图4-2 电子电位差计原理图
(1)冷端温度补偿问题
举例
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其热端温度不变,
而冷端温度从0℃升高到25℃,这时热电势将降
运送有毒物泄漏造成水体污染的扩散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
关键 词 : 交通 污 染事故 ; 对流 弥散 方程 ; 数值 解 法
中 图分类 号 : O2 4 1 .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3 9 8 4 ( 2 0 1 3 ) 0 6 — 0 0 1 3 — 0 3
St u dy o n t he Di f f u s i o n Mo d e l a nd s o l u t i o n o f Wa t e r Po l Tr a n s p O r t a t i 0 n wi t h t he Po i s o n t o Le a k Ca u s e s
运 送 有 毒 物 泄 漏 造成 水体 污染 的 扩 散 模 型 及 求 解 方 法 研 究
闰 欣 荣
( 武 警 工 程 大 学 理学 院 ,陕西 西 安 7 1 0 0 8 6 )
摘
要: 运送 有毒 物发 生 交通事 故 , 导致 有毒物 泄 漏 引发 水 体 污染 , 会 造成 严 重影 响 。在 分 析
po l l ut e d r i ve r . Fi na l l y,a n e x a mpl e i s q i v e n f o r t he s i m ul a t i o n. Ke y wo r ds : t r a f f i c p ol l ut i o n i nc i de nt s;c on ve c t i on d i f f us i o n e q ua t i o n;n ume r i c a l s o l ut i on
2 01 3正
1 1月
武 警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AP F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5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一、熟悉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关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此标准自2001年4月1日实施。
三、了解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一)评价单元的划分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
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
(三)数学模型现实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如下:B23——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四)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1)爆炸性物质。
(2)气体燃烧性物质。
(3)液体燃烧性物质。
(4)固体燃烧性物质。
(5)自燃物质。
(6)遇水易燃物质。
(7)氧化性物质。
每类物质根据其总体危险感度给出权重分;每种物质根据其与反应感度有关的理化参数值给出状态分;每一大类物质下面分若干小类,共计19个子类。
对每一大类或子类,分别给出状态分的评价标准。
权重分与状态分的乘积即为该类物质危险感度的评价值,亦即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分值。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细则)
合肥学院教案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编码:120021604总学时(周学时):32(4)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适用年级:2012级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目录第一章概论 (2)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6)第三章源项分析 (10)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19)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29)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33)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39)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49)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学时数:2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风险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④灾难发生的几率;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过程或情况涉及的潜在危害引起的风险在量或质上进行评价的过程。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则是对由自发的自然原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环境产生破坏、损害等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的危害(R)程度的评价;环境风险评价(ERA)是对那些造成生成生态系统、动物或人类威胁的技术所引起的风险进行的考察。
安全系统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1、关于安全的定义很多,请思考什么是安全?答: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
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是什么?请辨析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安全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由安全工程、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机工程等几部分组成,以消除伤害、疾病、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有机整体,它是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区别与联系:系统涵盖的范畴比安全系统广,安全系统是系统的一部分,它又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而安全系统工程是进行安全系统分析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安全系统进行分析和控制,使得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3、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理论的综合性学科,请问你认为安全系统工程的应遵循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全局的观点、总体最优化的观点、实践性的观点、综合性的观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观点4、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本质安全方法、人—机匹配法、安全经济方法、系统安全管理方法5、请简述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系统安全分析:充分认识系统的危险性系统安全评价:理解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和薄弱环节,最终确定系统的安全状况。
安全决策与控制:根据评价结果,对照已经确定的安全目标,对系统进行调整,对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增加有效的安全措施,最后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安全目标所需求的水平。
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1、安全检查表的优点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答:(1)优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坐标变换和积分: C
x,y,z
Qm 4 K*
1 x +y +z
2 2 2
(5-16 )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处理
A:采用湍流扩散系数Kj的情形
CASE-2:无风烟团扩散 ● 一定量 Qm* 的物质瞬间释放 ● 边界条件: r r , c 0;
c c u jc Kt t x j x j x j
3. 地面条件
地面条件:影响地表的机械混合和随高度变化的风速
风速梯度 500
•
400 高 度 M
300
•
•
城市 郊区 光滑水面
200
100 0
地面条件通过对大 气施加曳力(摩擦 力)改变风速分布 及大小。 平坦的地面、水面 等曳力小。 高层建筑、密集建 筑群等曳力、起作 用的范围均比较大。
图5-3 地面情况对垂直风速梯度的影响
•
风
初始 加速 和稀 释
•
内部浮 力占支 配地位
源
, , D
周 转变区 环 湍 占 配 位
围 境 流 支 • 地
图5-6 泄漏物质的初始动量和浮力影响烟羽的特性
喷射气体动量将气 体带到释放点上方 高处,使有效释放 高度更高。 气体喷出后气体物 化性质( ρ,μ,D ) 等导致气体是(上 浮还是下沉)及其 快慢。 经过一定时间在空 气里传播后,释放 的气体被充分稀释 混合,与局部大气 环境物化性质一致, 变为中性浮力气体。
(5-20 )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处理
A:采用湍流扩散系数Kj的情形
CASE-3:无风情况下的非稳态连续点源释放(从开始释放到达到稳态前)
uj 0 ●无风: ● 质量释放速率不变: Qm=常数 ● 湍流扩散系数不变(所有方向上 K j =K* ) ● 初始条件: t 0, C x,y,z 0 ●边界条件: r r , c 0;
●烟团释放, Qm* const ●无风: u j 0 ●湍流扩散系数不同 Kx , K y , Kz ●边界条件: r r ,c 0;
c c u jc Kt t x j x j x j
(5-7)
化简为:
C
c 2c 2c 2c Kx 2 K y 2 Kz 2 t x y z
风速;
大气稳定度;
地形条件(建筑物、地面类型、地面构 筑物); 释放源离地面的高度;
释放的初始动量和浮力。
2. 大气稳定度
•
高 度 M 500 400
300
夜间
昼间
200
100
0 -1 1 3 5 7 9 11
温度 摄氏度
大气稳定度与空气的 垂直混合有关。白天, 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下降,地面处空气受热 密度变小(蒸腾),向 上运动;夜晚,空气温 度随高度增加下降不多, 垂直运动较少。此外, 由于土壤、地表导热系 数大,夜间无太阳辐射, 地面附近空气温度要降 低,空气密度变大,垂 直方向运动较小。
• 考虑固定质量Qm的物质瞬时泄漏到无限膨胀扩张的空气中,坐标 系固定在释放源处。假设不发生反应,或不存在分子扩散,释放所 导致的物质的浓度C可由式(5-1)。
(5-1 )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
• 考虑到湍流的影响,用平均值和随机量来代替速度;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
c c u c K j x t x t x j j j
图5-3,昼间和夜间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温度梯度影响空气的垂直运动
2. 大气稳定度
稳定度划分:不稳定、中性和稳定 划分标准:对地面加热速度与地面散热速度相对快慢 • 1 加热速度>地面散热速度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比高处的空气温度高,地表附近空气 的密度小,上层空气密度大,密度小的空气在这种浮力 作用下上升,导致大气不稳定。[晴天上午9、10点后,肉 眼会观测到地表升腾;春秋早晨水雾消散]。F浮>F重 • • 2 加热速度=散热速度。热量对大气扰动很小,但很难长 久保持。F浮=F重 3 加热速度<散热速度。地面附近的温度比高处空气的温 度低,地表附近空气密度大于高处空气的密度。 F 浮< F 重。重力影响抑制了大气机械湍流。
x , y , z ,t
8t
Qm *
3/ 2
2 2 1 x2 y z exp 4 t K K K KxKyKz x y z
(5-29)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处理
A:采用湍流扩散系数Kj的情形
CASE-6:有风情况下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湍流扩散系数各向异性 与CASE-4相同,差别在于扩散系数 ●连续释放, Qm=常数 ●风沿一个方向如x方向: u j u x u 常数
主要内容:
• 有毒物质泄漏及扩散模型的意义、步骤、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 •扩散影响参数。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14个例子; Pasquill-Gifford模型
•
• • •
重气扩散
毒性作用标准 释放动量和浮力的影响 释放缓解
前
• •
言
1、有毒物质泄漏扩散模型的意义
事故期间,过程单元或设备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形 成的危险气云可能传播到整个工厂区域和当地社区。 重大化学品事故(如 Bhopal )的发生及后果,使人们 意识到应急计划的重要性,将工厂设计成毒物释放事 故发生最少、事故后果最小化的重要性。 需要毒物释放模型,描述其迁移转化过程规律。
毒物释放和扩散模型是后果模拟步骤的重要部分;是应急管 理、应急响应、应急决策的基础。
•
2、作用
前 言
3、步骤
– – 确定泄漏事件、泄漏源(第4章介绍了7种泄漏源模型) 建立源模型,对事故释放、释放速率、释放量等进行 描述。
–
应用扩散模型估算下方向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并由 此根据一些准则来评估释放的后果及影响。
化工安全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safety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 邹海魁 Email: zouhk@ Tel: 64443134
1
第四章泄漏源模型
一、源模型简介
依据描述物质释放时所表现出的物理化学过 程的理论,或传递过程理论及经验方程而建立。
作用:源模型给出了流出速率、流出总量 ( 总 时间)和流出状态。 二、释放机理
大孔和有限孔
第四章泄漏源模型
三、7个基本模型 液体经孔洞流出 液体经贮罐上的孔洞流出 液体经管道流出 蒸汽经孔洞流出,塞压 气体经管道流出 闪蒸液体 液池蒸发或沸腾
第五章:毒物泄漏及扩散模型
5.释放物质的浮力和动量
释放物质的浮力和动量改变了泄漏的有效高度;释放 物质的物化性质决定了扩散影响的区域和程度。
喷泉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
•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用来估算释放后所释放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导
致混合气体具有中性浮力后下风向各处的浓度;适用于低浓度气体。
• 经常有两种中性浮力蒸气云扩散模型:烟羽(连续源释放)和烟团 模型(瞬时释放)。烟团模型可用来描述烟羽;对涉及动态烟羽的 研究(如风向变化),须使用烟团模型。
Qm 8 t
3 2
r r , c 0;
1 x-ut 2 y2 z2 exp 4t K K K x y z Kx K yKz
4.释放高度
对地面浓度的影响很大,释放高度越大,地面浓度越低。
。
•
H2 H1
L1
L2
随着泄漏高度 的增加,烟羽 达到地面的时 间和距离均增 加;此外,烟 羽到达地面时 的浓度也会更 低,原因是烟 羽被更多的稀 释。
图5-5 泄漏高度增加地面浓度降低
5.释放物质的浮力和动量
释放物质的浮力和动量改变了泄漏的有效高度;释放物 质的物化性质决定了扩散影响的区域和程度。
●无风:
K j =K* )
uj 0
● 湍流扩散系数不变(所有方向上
1 c 2c 2c 2c d 2 dc 2 2 2 r K * t x y z dr dr
C
x,y,z,t
Q m* 8( K t)
* 3 2
x 2 +y 2 +z 2 exp * 4K t
任意点处平均浓度: 沿烟羽中心线
C(x,y,z)
u exp * 2K 4 K* x 2 +y2 +z2 Qm
x 2 +y2 +z2 x (5-24)
yz0
C
x ,0,0
Qm 4 K* x
(5-27)
5.2 中性浮力扩散模型:处理
A:采用湍流扩散系数Kj的情形 CASE-5:无风时的烟团, 湍流扩散系数是各向异性
5.1 扩散影响参数
• 扩散模型用于描述事故释放后由释放源开始向
其他地点及大范围区域的大气输送过程。释放
发生后,大气中的毒害物质在风作用下以烟羽 方式(连续源,图5-1)、或云团方式(瞬时源, 图5-2)带走。
1. 风
物质连续泄漏形成烟羽
风
连续泄漏处
形状与风速有关、与气云性 质有关、地形,释放源位置 及性质有关
● Kx K y Kz ●边界条件:
化简为:
C
x , y ,z
r r , c 0;
c 2c 2c 2c u Kx 2 K y 2 Kz 2 t x y z
u y 2 z 2 Qm exp 4 x K y K z 4 x K y K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