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摘要: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演唱艺术歌曲需要演唱者充分把握其作品的内涵,通过声音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和处理,将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

文章以黄自《思乡》为例,首先对作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演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对歌曲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曲式、调式和声等方面内容。

最后结合作品创作风格、演唱技巧和情感的处理上对歌曲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自《思乡》(一)黄自简介黄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他在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自在学习期间就十分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黄自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曲家,他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创作领域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在创作中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复杂多变的情感,还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是中西方风格的结合,且艺术价值极高的经典作品,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黄自在艺术歌曲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他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真挚细腻、意蕴深远绵长。

黄自先生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成为了我国声乐教育中必唱曲目。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初创时期教务和教学。

是当时理论作曲组唯一的专任教员,此外还兼授西洋音乐史和音乐领略法两门课,培养出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等近代音乐先驱。

(二)中国艺术歌曲《思乡》背景介绍《思乡》是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该曲创作于20世纪初30年代,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旋律较为优美动听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人民正在处于痛不欲生地狱般的生活,民族同胞的不幸在黄自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将这些冲击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首借景抒情 的歌 曲 , 表现 的是 诗人独 自在他 乡 , 异乡 的景 物感 见
怀起来“ 不如归去” 的惆 怅心情 。通过 对景物 的刻画抒发 自己心 中深切的思乡之情。在演 唱这 首作 品的时候 , 我从 以下几个方面 来处理的 :
暂的一生为 中国近代 音乐事业 和专业音乐教 育的发展都做 出 了 不可磨灭 的贡献 。钱 仁康先生 曾这 样感慨 的写到 : ……如果 天 “ 假以年 , 他在音乐创作 和音乐教育上 的成就将是无法估量 的。他 的早死令人扼 腕 , 但短暂 的生命能够 发挥 这么 多光 和热 , 则为后
母亲 唱民谣 、 唐诗宋词 , 诵 这样 的环境 给了黄 自良 的传统文化 好 熏 陶。幼年时 的黄 自 就喜爱音乐和古诗词 , 自在《 黄 音乐 的欣赏》

文中曾说过 :我小 的时候最喜欢读 白乐天 的《 琶行 》 “ 琵 。当时
年幼, 连字 的意思都不能完全 了解 , 更谈不到领 略诗 中深 意。我
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 了, 但其艺术歌曲的魅力却丝毫未减。 抒情 性艺术 歌 曲是 他声 乐作 品中最具 有艺 术价值 的部分 。 这类歌 曲多抒发 内心情感 ,表现一种对 生活 的美好 向往和淳朴 的情感 。注重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 , 通过钢琴伴奏与声 乐演 唱 并 的配合来 刻画形象 、塑造 意境 。通过 演唱黄 自抒情 性艺术歌 曲 《 乡》 思 的心得感 受 , 浅谈对 演唱黄 自这首抒 情性 艺术歌 曲演 唱
什 么 , 结束 的感 觉 。“ 如归去” 如” 未 不 中“ 字要 强 出来 一些 ,归 “ 去” 要将声 音保 持在共 鸣位置上 , 渐减少气 息 , 逐 并在 高 的声音
位置上收音 。进入第二部分 睛绪 比前段有所变化 , 因为伴奏 的音

艺术歌曲《思乡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

艺术歌曲《思乡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

艺术歌曲《思乡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艺术歌曲《思乡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来源于《声乐助手》《思乡曲》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采用传统技法的经典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相比声乐中的其它歌曲类型有许多不同之处,它讲究“音中带诗,诗中含音”。

音乐与文学,特别是诗歌文学的高度完美结合是艺术歌曲的完美体现,正如古人所云:“红花虽好,尚需绿叶陪伴”,贵在二者融为一体。

抗战时期的艺术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依托抗日战争的时代大背景,借景抒情,深刻反映当时背景下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从而产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并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斗志。

抗战时期的歌曲曲调各有特点,曲风也不尽相同,有的曲调优美、抒情,如《长城谣》、《歌唱二小放牛郎》;有的曲调刚劲、坚定,如《游击队歌》、《歌八百壮士》;有的节奏分布均匀,进行曲曲风,歌词通俗易懂,易被大众接受,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也有的曲调柔弱中带着壮烈,诉泣中藏着愤恨,如《松花江上》、《风云儿女》等等。

抗战艺术歌曲的伴奏形式多为钢琴伴奏,有的曲式较复杂的也需要交响乐伴奏的介入,进而烘托出歌曲的氛围。

声乐曲《思乡曲》是夏之秋先生于抗日战争初期途径澳门为抗战募捐时所创作的抗战艺术歌曲,在抗战歌曲中极具代表性,尤以丰富的情韵著称。

1997年7月1日首都北京喜迎香港回归的主会场上,由6000人组成的合唱团,在1500名乐手的伴奏下,演唱了这首《思乡曲》,然而在如今和平年代的大背景下,听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在欢呼雀跃之余,铭记那段饱含血泪的屈辱历史。

《思乡曲》是一首经久不衰、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被作为必修曲目记录修订在了全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声乐演唱的教材当中。

从曾经的抗日战争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思乡曲》的歌曲价值没有因时间的洗礼而“褪色”,《思乡曲》的教育意义没有因岁月的考验而减损,而是在广为传唱的过程中历久弥新。

一、写作特色1.创作背景之所以说《思乡曲》创作背景独特,其创作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浅析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浅析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浅析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发表时间:2019-08-13T16:26:58.7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孟晓宵[导读] 从歌曲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伴奏艺术性、作品美学特征等角度出发,重点阐述《思乡》演唱把握,以此作一粗略探讨和分析。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抒情性艺术歌曲是他声乐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

这类歌曲多抒发内心情感,表现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淳朴的情感。

艺术歌曲《思乡》作为其中一首经典之作很好的体现了创作风格和创作特点。

下面结合自身演唱实践,从歌曲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伴奏艺术性、作品美学特征等角度出发,重点阐述《思乡》演唱把握,以此作一粗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黄自;抒情性;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把握住作品内容及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抓住作品风格,再现作者的原作,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演绎。

而不同时代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演唱中还要根据时代性特点,赋予作品与时俱进的演唱风格,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一、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艺术歌曲《思乡》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创作于1932年,词作者韦瀚章。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年代,而满怀爱国情怀的黄自先生在这个阶段感慨万分,把他的希望寄托在音乐创作上,希望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并号召激励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日,黄自采取的爱国行为受到当时某些学院派人士的指责,黄自无奈的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和无法挽回大局,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经典作品,它将黄自的忧国忧民、无奈感伤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谱写出来。

这首歌曲风格雅致,结构规整,用和声和独到的伴奏生动的刻画了黄自的心情,表现了一种思乡之情,怀着满腔愁离别恨,要随流水一同归去。

《思乡》这首作品是b E大调,4/4拍,速度行板,二段曲式,歌曲表达了作者独自在异乡,睹物而深切思乡之情。

二、作品《思乡》演唱分析这首作品采用二段曲式、b E 大调、4/4 拍,速度为行板。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技巧探究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技巧探究

要求把每个字都放到共鸣腔体里演唱,保证每个字都在腔体里“竖 起来”,这样咬字发音就不会使人听起来有懒散的感觉,从而达到 “字正腔圆”的效果。
(二)气息的控制 歌唱中气息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说能否唱好歌便取决于气 息运用的熟练程度。以《思乡》中第二乐段第一句“惹起了万种闲 情,满怀别绪”为例,演唱这句时气息要平稳通畅,不能唱着唱着 气息就“浮起来”,这样才能为下一句高潮“问落花随渺渺微波 是否向南流”做好准备,在演唱最高音“问”时,气要想象吸得更 深一些,因为深呼吸与高位置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呼吸,就 不会产生高位置的声音。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一个 好的共鸣音响,声音里面总是有混着气儿的感觉,音越高,气越 通。”由此可见呼吸的良好运用在歌唱中至关重要。 (三)音色的把握 歌唱者是否能演唱出优美动人的声音,其中音色的好坏占据了 很大的比重,音色好的声音听起来会让人如饮甘泉,久久难忘。好 的音色与声带震动的频率、腔体打开的大小、气息合理的运用和形 体规范的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这写都需要歌唱者勤学苦练,能拥有 好的音色绝非一日之功。除此之外,在演唱不同的歌曲时音色的把握 也不尽相同,大调的歌曲在演唱时大多要求共鸣腔体不能开的太大, 以此保证音色集中明亮。小调的歌曲一般强调打开共鸣腔体,使音色 稍稍偏暗,来迎合音乐情绪。以《思乡》中“我愿与他同去”。 (四)情感的表达 情感的准确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在此笔者也 不过多赘述。歌唱中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在本文中我们主要 说一下形体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声乐演唱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演员站在舞台上, 其形体表演一定是落落大方,精气神十足的,一定要杜绝在表演中懒 散,随便的作风,要时刻注意肢体语言要符合情感表达的走向,不能 做无意义的肢体动作,因为手势是情感表达的“无声语言”。除此之 外,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要做到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根据塑造不同的角 色,不同的心理状态,面部表情要有“春、夏、秋、冬”之分。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各种细微和复杂的感情都 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在表演中,不同的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著名的京剧大师侯喜瑞先生说过:“眼是心中苗”, 歌唱演员要通过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 近,用眼神拿捏情感变化,这样才能把歌唱活,使人感动。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演唱黄自先生的作品《思乡》的一些浅薄认识, 希望能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最后,愿大家在艺 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创造辉煌。■

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

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

04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思乡》是其众多音乐作品中的代表,内容主要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重点分析这部作品中的演唱技巧。

[关 键 词] 黄自;《思乡》;演唱技巧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张新悦黄自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音乐家,其创作的《思乡》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声乐作品。

本文主要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思乡》的词作者韦瀚章是我国第一代现代歌曲优秀词作者。

《思乡》也是韦瀚章的首部词作作品。

黄自与韦瀚章是音乐挚友,更是非常默契的词曲搭档,黄自十分欣赏韦瀚章在声乐方面的优秀能力,对其作品十分欣赏,对韦瀚章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十分认可其在声乐领域的创作能力。

《思乡》这首歌曲是韦瀚章于1932年在上海的春日时节创作。

当时韦瀚章在上海教书,日子简单清苦,内心十分孤寂,对远方的亲人产生了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思乡》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932年,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中,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的困境让当时的黄自内心产生无限的忧思与哀愁。

也正是在韦瀚章创作《思乡》这一年,他为这首作品进行了谱曲。

黄自将内心对于祖国的情感深深寄托其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危急存亡的担忧以及对国土沦丧的哀痛。

与此同时,更希望人们都有这种民族觉醒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爱国救亡中,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拼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自的爱国情怀不只体现在声乐作品中,他还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带领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救国音乐会,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救亡。

但是黄自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学院派人士的认可和理解,所以他内心感到十分无力与难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自将内心的诸多情感融入《思乡》这首声乐作品中,将自己内心五味杂陈的感情揉碎进歌曲中嘶声呐喊。

二、《思乡》的演唱技巧(一)对作品内容深入理解,充分把握作品创作风格在歌曲演唱之前,首先要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只有了解词作者和曲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历史背景、创作目的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在演唱时掌握好演唱的情绪,代入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感情。

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

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摘要: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更多积淀于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的文化背景以及深厚的风土人情,并且,具有显著的地方、地域特色。

很多作品也将中国的诗歌文学相结合,形成了多彩绚丽的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特点的中国艺术歌曲,这篇主要是对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黄自;《思乡》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更多积淀于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的文化背景以及深厚的风土人情,并且,具有显著的地方、地域特色。

很多作品也将中国的诗歌文学相结合,形成了多彩绚丽的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特点的中国艺术歌曲。

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而言,就有青主、赵元任、黄自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曲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精品之作,例如,《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教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玫瑰三愿》、《点绛唇》、《思乡》、《抗敌歌》等。

其中,黄自先生的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更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黄自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1916年开始接触音乐,1924年赴美学习,1938年病逝于上海。

在他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作曲人才,而且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声乐作品,特别是艺术歌曲是最能代表他的作曲风格和成就的创作题材。

其中1933年出版的黄自独唱歌曲集《春思曲》——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最能体现他的创作特点及风格。

其中《思乡》由韦瀚章作词,1932年创作完成。

描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从不同方面分析《思乡》的创作特点:一、对18、19世纪传统的和声和调性运用的恰到好处,简洁而有效果传统和声的音高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以主和弦为核心,以协和和弦为主体框架,不协和和弦、不稳定和弦表现出一种依附性和必须解决的倾向。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摘要】艺术歌曲《思乡》是作为声乐方向学习者提升艺术修养的经典曲目,它是我国著名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黄自先生创作的歌曲。

在我的专业学习中学习了这首艺术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黄自先生这首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和成就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本文简单地介绍黄自先生的生平及该歌曲的创作背景,并从该歌曲的词、曲及演唱方面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黄自;歌词;曲调;演唱一、黄自及其艺术歌曲概述(一)黄自创作《思乡》的社会背景。

《思乡》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这时我国正处于内战时期,中华民族处于半封建半殖民时期,政府腐败,军阀混战,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灾难中。

九一八事件的爆发,中华大地民不聊生,这些外部环境都给黄自先生带来了思想上极大的冲击。

黄自先生满腔热血,他用音乐当作自己手中的武器,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他还不断鼓舞身边的人们,同仇敌忾、抗日救国。

《思乡》的词作者韦瀚章先生当时就任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他目睹着侵略者侵犯自己的家乡,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思念家乡和亲人,孤身一人在他乡。

后来,他灵感顿发,与黄自先生首次合作,便创作出了《思乡》这部经典的艺术歌曲。

随后两人继续合作,一起创作了像《旗正飘飘》、《九一八》等这样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这些歌曲中都包含着抗日仇恨、家国情怀。

(二)《思乡》艺术风格与特点。

《思乡》这首艺术歌曲融入了中国诗词的吟诵风格,它是由诗歌吟唱而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曲调模式,这种调式强调平仄声调,对比度非常明显,并且强调节奏的紧急缓慢,抑扬顿挫。

黄自先生一直致力于创作这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古典诗词的谱曲。

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儿时的黄自先生虽然连其字面意思也不大懂,但创作出来的这首诗词的音节铿锵有力,具有十足的韵律感。

吟诵调基本都遵循着“平长仄短”的一般规律。

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偶尔夹杂着半吟半诵的方式,就像是向着观众诉说着自己内心的话,使整首歌曲的音乐效果与感情表现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思乡曲作品鉴赏及表达感情

思乡曲作品鉴赏及表达感情

思乡曲作品鉴赏及表达感情《思乡》一曲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是黄自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年,这个时期正值旧中国黑暗腐败,外族入侵、内忧外患之时。

歌曲前半段为景物描写,后半段主要为抒情,作者从歌词内容出发,结合歌曲的意境以及音乐的各种要素,在浅吟低唱中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

乐曲由3小节带弱起的前奏引入。

在前奏当中,出现了一个贯穿全曲的、最重要的动机ⓐ。

该动机由三个连续上行的八分音符和跳进之后反向级进的两个四分音符组成,是带有较强的抒情性质的。

在引子的部分里,和声在正格进行上确定了调性,并回到了主和弦上。

乐段A可以分成两个乐句。

乐句a从第4小节开始,一共4个小节,中间经历了向下属方向的转调,并停在了f小调主和弦上。

乐句a中的旋律发展较为清晰。

(谱例二)乐句b从第8小节开始,长度同样为4个小节。

在调性上转回♭E大调。

b句中旋律只采用了一次对动机ⓐ发展,之后,在材料上进行了出新。

相比之下,b句与a句是一个同头换尾的关系。

之后,第12-14小节是一个连接句。

连接中的旋律全部由动机ⓐ的溯型重复发展而来。

从整体上来看,乐段A中的旋律偏重于对景物的描写。

而到了B 段,则主要通过抒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

在B段中,作者用了一个4拍的引子来承接A段与B段之间的过渡。

在B段中,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大跳的音程,并大量运用了附点节奏,使音乐充满了动力。

在B段中,除了第20小节以后的一个乐句之外,其他各个乐句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思乡》这首歌曲运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将自然风光与思乡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歌曲散发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同时,这首歌曲也充分展现了黄自先生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华,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思乡歌曲分析

思乡歌曲分析

思乡歌曲分析
《思乡》一曲由韦瀚章作词,是黄自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 年,这个时期正值旧中国黑暗腐败,外族入侵、内忧外患之时。

歌曲前半段为景物描写,后半段主要为抒情,在浅吟低唱中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思乡》一曲的力度范围较大、力度区分较明显,但并不夸张。

音乐主要用到的力度层级只有简单的f与p,但乐曲的渐强与渐弱符号运用得极多,力度时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之中(谱例二、三等)。

乐曲在第18小节达到了高潮。

在23小节虽然又一次出现了与18小节相同的力度标记,但从结构上看18小节更接近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从音乐上看也是18小节之前有明显的情绪与力度上的推动,故23小节的力度应不比18小节更强。

音乐主要存在着两个主要动机。

动机ⓐ是较为抒情的,其向上的跳进更是表达了对家乡浓厚地怀恋(谱例一)。

而动机ⓑ则是宣叙式的同音反复,连续上行的同音反复使音乐在这里的情感愈加强烈(谱例五)。

到达了高潮之时,咏叹调式的旋律让情感全部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谱例五)。

作曲家凭着如此精妙的设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批作曲家,黄自将其对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学的热爱,运用到了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当中。

他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的作曲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谱写出这首
经典的作品。

除了在形式上作曲家选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以外,《思乡》一曲在音乐上也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这首艺术歌曲虽以抒情性为主,但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低沉、惆怅的情绪,反而强调情感的节制与和谐,使得这首歌曲融入了“哀而不伤”的中庸之美。

浅谈黄自《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歌曲演唱

浅谈黄自《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歌曲演唱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谈黄自《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歌曲演唱成晓东(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思乡是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艺术歌曲。

作品中和声与曲式的精湛运用,一级柔和婉转的曲调,完美地描绘了歌词中所描写的思念远方故乡亲人的孤寂心情。

本文主要从客观上分析了整首作品,从作者本身以及创作的背景出发,对和声、曲式结构和词韵进行分析,结合笔者个人的声乐学习,从气息、吐字、换气、声韵及其风格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黄自;音乐分析;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4-0110-02【本文著录格式】成晓东.浅谈黄自《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歌曲演唱[J].北方音乐,2020,07(14):110-111.引言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和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教务主任一职,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的音乐作品在30年代大多属于高水平的层次,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性,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黄自先生的代表作《思乡》研究分析,在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手法之后,对于该作品的演唱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一)歌词创作背景韦瀚章(1905-1993),祖籍香山县翠微(今属珠海市),是我国的第一代从事现代歌词创作的歌词大师,一生共创作了500多首歌词,在当代属于高层次的创作,并且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韦瀚章在作词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而黄自在作曲方面显示出了高水平的能力,两人合作,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如《旗正飘飘》《春深几许》《思乡》《思乡曲》等。

《思乡》的歌词创作于1932年,那时正值沐春时节,阴雨天气不断,韦瀚章久居上海,过着单调清苦的教学生活,思念起了远方故乡的亲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作品。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把握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把握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把握作者:袁峥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6期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

其中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影响、数量最多、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部分。

艺术歌曲的特征是运用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手法,是艺术性非常强的歌曲形式。

本文对《思乡》这首作品从作品的曲式、钢琴伴奏艺术特点、演唱情感处理和演唱技巧的把握几个方面来分析。

《思乡》为艺术歌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是声乐学习者必唱的曲目。

关键词:创作背景;演唱把握;技巧分析一、黄自生平简介及歌曲《思乡》创作背景黄自先生是中国近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民族资产阶级家庭。

1924年赴美国学习音乐理论、作曲、钢琴等,1929年他回到祖国投身到音乐教育事业中,到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在国立音专的教学中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

他所创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清唱剧,是黄自先生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这部套曲和《思乡》这首歌曲的都是运用韦瀚章先生所做的词。

黄自先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把音乐、诗歌与钢琴伴奏结合起来的新型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性。

二、歌曲《思乡》演唱把握(一)作品曲式分析《思乡》这首作品速度为行板(Andante)。

Andante这一词出自意大利语,是音乐速度术语,指速度稍缓而含又有优雅地情绪,属于中慢板,每分钟66拍。

这首作品是由AB两个不同的两个乐段构成的二段曲式结构。

在和声上,作者借鉴了20世纪的作曲技法,和声、调式、调性变化复杂。

前三小节为引子,A段是从第4小节开始到第7小节为A段中的第一句a,第8小节到第12小节为第一段的第二句a1,这是一个方整的4+4乐段。

第12小节到第14小节是间奏,使用了前面A段伴奏的材料。

B段从第15小节开始进入对比,调式也由降E大调转到它的近关系调降B大调,钢琴伴奏织体改变成柱式的和弦,旋律则变为同音反复,出现了调性的变化,情绪、力度、速度等都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18小节的同音重复将此曲推向了高潮,并且回到了降E大调,钢琴伴奏的旋律也回到了A段的织体。

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作者简介:孙广涛(1978~),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收稿日期:2020-07-11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孙广涛阜阳师范大学,安徽阜阳236000摘要:《思乡》是上世纪30年代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抒情歌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音乐院校的教学之中。

在情感表达层面,《思乡》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蕴含在旋律优美的曲调之中,使作品在特定年代表达出超出词曲所限定的思想情感。

在音乐内涵上,《思乡》将情感与思想进行了巧妙地融合,使音乐作品在呈现作者思想底蕴、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将时代、文化、历史及底层社会所遭遇的不公与挫折,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继而使歌曲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思想特征及人文特征。

结合《思乡》的情感表达与创作背景,探析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其表演技巧,挖掘作者蕴含在歌曲中的思想情趣。

关键词:艺术歌曲;《思乡》;创作特点;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4;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20)05-0071-03《思乡》是我国音乐领域中的瑰宝,通过现代音乐与诗词的巧妙融合,彰显了歌曲的思想意境,给人以不同寻常的音乐艺术享受。

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思乡》的审美意蕴、思想内涵及人文哲理,需要从歌曲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情感表达、演唱特征等角度出发,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探析歌曲的审美特征、艺术架构及情感层次,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挖掘出潜藏在《思乡》旋律背后的人文情怀。

一、情感表达与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思乡》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由韦翰章作词,黄自谱曲。

1932年,韦翰章先生独居上海,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院教员一职,过着清苦单调的教书生活,在孤寂的心情下,对遥远的故乡心生思念,进而创作出《思乡》的歌词部分,以此表达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1]。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国土沦丧,满腔爱国情感的作曲家黄自在阁楼中创作出大量的抗日爱国歌曲,用音乐艺术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感,激励国人众志成城参与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来。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思乡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之情,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也是一种浓厚的文化特征。

思乡主题的艺术歌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其创作和演唱涉及到对故乡情感的深刻把握和表达,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创作和演唱两个方面,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特点和发展。

一、创作方面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创作,首先要从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入手。

思乡主题是中国诗歌文化中常见的题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创作思乡主题艺术歌曲需要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乡愁情感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作词者要有扎实的古诗词功底,对故乡情感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歌词。

作曲者要擅长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将故乡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创作出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创作思乡主题艺术歌曲要注意歌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段。

在歌曲的编曲和演唱上,可以运用一些民族乐器和音乐元素,如二胡、琵琶等,来营造浓厚的乡土氛围。

通过歌曲的节奏、调式、音色等方面的设计,突出思乡情感的深刻和悲壮,使听众产生共鸣和感动。

在演唱方面,歌手要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用声音和情感打动听众,唤起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歌手需要有扎实的声乐训练和较高的演唱技巧,才能把思乡主题艺术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创作思乡主题艺术歌曲要有一定的创新和个性。

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陈词滥调和平庸俗套,要有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和胸怀,结合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元素,打破传统和封建束缚,创作出更加接近当代人生活和情感的思乡主题艺术歌曲,使之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

二、演唱方面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对创作成果的再度呈现和传播,是对作品情感的表达和诠释,因此至关重要。

艺术歌曲的演唱者必须具备优秀的声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才能把创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触动人心。

艺术歌曲的演唱者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声乐技巧的掌握、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等。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思乡主题艺术歌曲是以表达对家乡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的歌曲。

这类歌曲通常以美好
的回忆、乡愁和家乡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歌词和音乐的融合,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带给人们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歌词应富有思乡情怀。

歌词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创作歌词时可以采用一些描绘家
乡景色、回忆往事、思念家人等方式,使歌词贴近人们的真实感受。

歌词也可以适当运用
一些比喻手法或修辞手法,增加歌曲的表现力,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音乐要突出乡土特色。

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音乐应该融入家乡的元素,比如传统的乐器、民歌旋律等,使人们一听就能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风情。

音乐的节奏、编曲和和声等也
需要注重情感的传达,既能表现出思乡的忧伤,又能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盼。

表演者的演唱要有情感投入。

思乡主题艺术歌曲需要歌手能够充分理解歌词所表达的
情感,并将其通过声音的渲染和表演的方式完美呈现出来。

歌手的声音要真实、感人,能
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歌手在演唱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情感表达的技巧,诸如音色的变化、音高的处理等,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舞台演出要注意舞台效果的营造。

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演出不仅仅是歌手的演唱,还
需要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运用来增强演出的视觉效果。

舞台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如摆放一
些与家乡相关的道具或景物,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家乡的存在。

灯光也可以通过变
换颜色和亮度等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增加演出的氛围。

论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技巧和风格把握

论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技巧和风格把握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论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技巧和风格把握董超(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525000)摘要院黄自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影响显著,不论是作曲还是音乐理论,或是音乐教育,都对我国音乐起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对我国的音乐乐坛起到了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其中他的一曲《思乡》,深刻的对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进行了情感上的细致描绘,一曲《思乡》不仅是对游子心里的描写,同时还是对我国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挖掘和探究,因此本文针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要探讨,同时对黄自先生的作品《思乡》的演唱技巧何风格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分析,以此来对声乐学者促进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前进的关键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进一步提高我国音乐乐曲的影响力的发展。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思乡》;演唱技巧;风格中图分类号:J614;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48一、引言在18—19世纪,随着欧洲声乐艺术表演的振兴,以及声乐艺术表演的进一步发展,声乐表演这种新型歌曲演唱形式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热爱,以及以声乐艺术为创作灵感的艺术作品也逐渐走向繁荣。

声乐艺术歌曲的歌词不仅广泛运用了著名的诗词,同时还对诗词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促进著名诗词广泛流传的同时,进一步为声乐乐曲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声乐表演在运用大量著名诗词的同时还对钢琴等伴奏元素进行了相应的融合处理,在通过诗词来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背景下,他们通过乐曲和节奏来控制人的情感传达,以此来作为媒介,给作品传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提供通道,通过作品帮助人们舒缓内心的浪漫情感。

其中,以黄自的《思乡》为例,在他的艺术歌曲《思乡》中,通过对《思乡》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歌曲对情感淋漓尽致的宣泄。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思乡》演唱美学思维分析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思乡》演唱美学思维分析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思乡》演唱美学思维分析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狭义的界定是20世纪初“西乐东进”时期以中国审美标准界定的诗·歌·乐三位一体的歌曲体裁。

本文从狭义的中国艺术歌曲视角出发,对中国近现代初期代表艺术歌曲《思乡》展开演唱的美学思维分析。

关键词:《思乡》演唱美学思维《思乡》由黄自、韦瀚章先生创作于1932年,1933年首版发行于《春思曲集》中,本文对其演唱美学思维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歌唱中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

一、演唱美学思维概念演唱美学思维就是依托相关声乐美学等学术理论,从声乐独特视角,对演唱的作品、理论、技巧、方法及规律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恰当的处理。

它也是演唱发生过程中的一种思维状态,是以科学演唱方法为基础的高级声乐艺术表现意识,是展现声乐作品美的思维方式,更是中国声乐艺术展现的重要手段,在演唱中占有主导地位。

它包括对声乐作品的认知和感知、对作品意象的塑造及从审美的角度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而“字正腔圆,依字行腔,以情带声”则是其基本美学思维原则。

演唱美学思维的理念可以借鉴曾志忞的一句话“音乐者,以器为本(发声器官),以音为用(乐音、节奏、民族性等),音器相合(人声、歌词与伴奏),是为神乐(投入感情)。

”歌者的演唱想要成为“神乐”必定离不开歌者自身的修养,这除了良好的发声技巧之外还包涵对作品演唱思维的解读。

二、曲式结构美分析《思乡》是一首典型的单二部曲式:引子1-3小节、bE大调;A段4-11小节,4-7a段,8-11b段;间奏12-14小节;B段15-26小节,15-17c段、g小调,18-26d段、从bE到bB(21)再回到bE。

研究曲式结构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歌者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意图,整个歌曲被分为几个部分,不同的部分对应不同的情感,情绪也要随之起伏波动。

每一首歌都有作曲家的意图安排,这里并不是否定歌者的二度创作,而是二度创作要以作曲家意图为基础;基本曲式结构的分析能帮助歌者快速了解歌曲的层次美以便于更好的发掘作品美。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简析思乡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
首先,创作思乡主题艺术歌曲需要借助亲身经历或深刻的情感体验。

优秀的思乡歌曲往往能够通过歌词和旋律相结合,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让听众也能感同身受。

例如可以引用自己亲身经历,表达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思念,通过歌曲的形式唤醒人们对家乡的感觉,使其更加珍视故土,更加感悟生命意义。

其次,演唱思乡主题艺术歌曲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毕竟,思乡歌曲作为艺术歌曲,要求音乐和歌词相得益彰,以情感的传递为主线。

因此,演唱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和演唱技巧,使得音乐和歌词能够相互融合,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包括声乐基本技巧,音乐表达技巧,乐器基本演奏技巧等。

最后,思乡主题艺术歌曲的表达还需要大量的演绎中的积淀。

演唱者似乎需要更多的心理准备和情感共鸣,以此加深艺术歌曲的表达的真实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表达思乡的主题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的过程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性,需要演唱者在音乐和情感上充分准备,才能真正做好这种类型歌曲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摘要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音乐上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之作,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思乡》是黄自艺术歌曲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在创作上尝试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

诗词和音乐的结合,更突出了诗的意境,音乐又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艺术歌曲突出伴奏与演唱同样重要,演唱者应把握该歌曲的情绪基调以及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点等。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演唱诠释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音乐上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之作,在创作手法上也给予后人一些启迪。

他的音乐创作形式题材多样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他的艺术歌曲也是他创作数量最多、写得最为精致的作品。

黄自的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例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另一类是以现代诗词创作的音乐会上的独唱曲,如:《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

黄自对诗词有很高的鉴赏和理解,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达诗词的意境,在处理诗歌与音乐曲调的关系上都有细致的考虑和处理。

在音乐创作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的构思,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塑造。

他对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谓艺术歌曲就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它区别于歌剧和民歌,它比通俗歌曲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旋律优美动人,感情细腻,有很强的抒情性。

伴奏部分和歌唱表演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艺术整体,强调了伴奏在渲染气氛和刻画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主要用于音乐会上的演唱。

“艺术歌曲”这个名词在我国开始使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作曲家们尝试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

当代作曲家根据古代诗词重新谱曲,在韵律、韵味方面保持诗词原有的韵味。

诗词和音乐的结合,不但突出了诗的意境,还使音乐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艺术歌曲或用中国传统器乐伴奏;或用钢琴伴奏,演唱者可用民族声乐唱法或美声唱法演唱,在吐字、行腔方面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韵味。

中国的艺术歌曲自创作伊始,既借鉴了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又注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

综观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们大多都选择了具有很高文学价值、意蕴深远、清新脱俗的作品,使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从而创作出诗意盎然的艺术歌曲。

一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分析歌曲《思乡》创作于1932年4月,词作者是韦瀚章。

诗词内容大致表达了,初春时节游子在他乡的寂寞之情,忽闻墙外杜鹃的鸣叫好像在说:“不如回家去!”并由此激发出主人翁的万种思绪,问落花是否随微波向南流?我这孤独的人愿与落花一同归去的情感流露。

诗词虽短小但意境深刻,简短的几句话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诗词完满地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触景生情的内心活动等。

黄自根据原诗的含义进行了音乐艺术上的加工处理,使诗词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具有抒情性,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及内在情感的变化。

音乐与诗词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完美贴切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音乐使诗词更趋完美、更加升华、更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这首歌曲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的声调和韵律配合得非常紧密,情绪及语气的处理完全是词曲的高度统一,而且明显带有中国诗词的吟诵风格。

《思乡》在音乐上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色彩变化鲜明,是黄自抒情艺术歌曲的又一力作。

这首歌曲为两段式艺术歌曲,带有前奏、过门和小结尾。

前奏部分是1至3小节,此处出现了第一乐段开始部分的歌腔,这个富有特色的歌腔贯穿全曲。

第一乐段是4至11小节,整个乐段是对春光的描写。

从柳丝飘拂的形象维系着思乡者动荡的心情,柳在古时是表示离别的意思,因此,由柳丝飘拂牵出主人翁的思乡之情非常贴切、自然。

本乐段分为并行句法构成的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是4至7小节,用综合句法构成,第二乐句是8至11小节,开始所用歌腔与乐曲开始处相同,并形成了此乐段的小高潮,下半句的旋律走向符合我国语言的特点,也衬托出了歌词“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的意境,顺应了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

过门是12至14小节,所用歌腔与前面歌声相互呼应,为前面歌腔的变化模进。

第二乐段是15至26小节,一开始引入新的材料,此乐段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为12至21小节,开始处音乐的伴奏织体发声变化,音区变宽,声部加密,织体加厚,分声部的反向进行使得声响渐强,半音的级进形成了调式的变换,g小调到降b大调再到降e 大调的运动使音乐变得动荡不安,使得音乐的情绪越发激动,导致全曲高潮的出现。

“问落花”的强调以及“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的那种读白式的疑问不但使词曲高度结合,而且对于全曲词意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乐句是22至26小节,所用材料为第一乐段第二乐句材料的变化拉宽形成,伴奏出现了全曲开始处的歌腔,具有再现的意义,将思乡者的满怀别绪和归乡的急切心情表现得颇为动人。

最后用不完全终止把情绪引向深远。

全曲进行流畅,和声语言丰富,与歌词结合自然生动,是艺术歌曲的表率之作。

二歌曲《思乡》的演唱分析1演唱情绪的分析黄自先生在创作中十分注意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歌曲中多次出现变化音来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歌曲是情感的艺术。

情感表现的真实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

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摇撼观众的心灵,与观众产生共鸣。

民族声乐演唱中“情”的表现,以民族审美情趣为出发点,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当归于此“情”中。

民族语言不同,“情”的表达也不一样,有的平直坦白;有的大起大落;有的简练;有的花俏。

综合运用“情”和“声”,以“情”去感染听众,借助唱“声”达到唱“情”。

因此,我们在演唱前首先要阅读歌谱,应对该歌曲要表达的情绪基调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该作品表达的是喜;是怒;是哀;还是乐。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演唱作品以及更细致、准确的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做到诗词、音乐、演唱三方面的高度统一。

歌曲《思乡》整首音乐比较抒情,歌曲第一句“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

独自个凭栏无语。

”歌词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音乐旋律跳动较大从柳丝飘拂的形象维系着思乡者动荡的心情为后面的思乡情绪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首歌曲情绪低落但内心活动丰富,在演唱时应注意艺术歌曲内在、高雅、抒情的特点以及表现本曲时应略带淡淡的忧伤之情。

歌曲第一乐句演唱情绪较平稳,内在感情较充分,第二乐句从音乐上音区变宽分声部反向进行的运动使音乐变得动荡不安,表现了主人翁躁动不安的思乡情绪,为后面高潮部分做了很好的情绪铺垫。

2歌曲的演唱风格把握中国艺术歌曲从创作上大都采取借鉴国外的创作手法,并结合中国民族咬字行腔的特点创作而成。

中国诗词的朗读有吟诵的感觉,因此在演唱上应注意民族风格的把握。

中国艺术歌曲不同于西方艺术歌曲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在语言上强调“字正腔圆”。

在歌唱语言方面,我国艺术歌曲的先驱者之一,在探讨如何把西洋唱法与中国语言结合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及“以字行腔”。

他认为歌唱时“咬字”的关键在于字腹以及字与声的结合。

他的这一理论至今对声乐的学习、演唱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歌唱时做到吐字清晰,字调正确,发音圆润,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特色。

歌唱的咬字发音则是表现歌曲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明朝时,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一书中曾写道:“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他把字清列在首位,可见咬字发音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演唱内容的情感需要对字的软硬咬法、发音收音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揣摩,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可以反复念诵歌词,把握诗词的韵味,包括声调、语气、节奏感、气口,等等,用心体会艺术歌曲语言美与音乐美的统一。

艺术歌曲在演唱上对气息的运用有很高的要求,歌唱好坏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对气息的控制,正所谓气是声之源,气息通畅了声音才能圆润自如。

我国自古就要求唱曲时,必须由丹田气托住声音,才能神气足。

用气既稳又灵活,根据唱曲的需要而采用相应的用气技巧,根据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需要来控制使用气息,气少也不弱,气多也不浪费等。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歌唱之本。

戏曲老艺人讲究“丹田运气”,气存于横膈膜以上,运用丹田托气,顶气,利用小腹的收、放、颤动来控制气息。

将“丹田”作为歌唱气息支点,更利于歌唱者来细腻地表现作品的感情,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偷气、提起、歇气、缓气、抽气等运气技巧都离不开丹田的支点作用。

艺谚讲“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讲究的就是气口安排得当,使唱腔中字与字的过渡和转接不露痕迹,以求“如线贯珠”,“玉润珠圆”,这也是民族声乐歌唱在换气时控制气息应遵循的原则,演唱讲究气息必须结合字音、词意、感情表演来融合使用。

民族声乐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韵味,保持了韵味也就能保持民族声乐风格。

如何把诗韵与声韵结合好,这就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演唱者不仅要把节奏、速度、音准、音质、读字、句法、高低起伏、快慢松紧等处理好,并且还要结合具体内容、人物、情景加以润色、装饰,使歌曲的声韵和诗韵相互配合。

例如,演唱《思乡》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韵味,在演唱时还需要一些古朴典雅又不失轻盈飘逸的声音。

任何一种大喊大叫都会破坏诗高雅清幽的意境。

如高潮部分的演唱“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高而不喊,强而不冲,字正而不浊。

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声音技巧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学素养等。

3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结合在黄自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位置与声乐演唱同样重要,两者是互相衬托的完整体。

因此,说一次成功的演唱与他的钢琴伴奏是密不可分的,演绎一首完整的作品需要他们共同来完成,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他们的位置同样重要。

钢琴部分不单单负责伴奏的任务,还承担了声音造型、景色描写等作用,例如,《思乡》整首歌曲的情绪基调抒情委婉略带感伤之情,因此,音乐不是很明快,速度也相对缓慢。

所以要想很好地把握作品就需要台下做大量工作,多和钢琴伴奏两者取得对作品的共同认识,这不仅包括对诗词内涵、历史背景、语言规律、音色特点理解,而且还包括对音乐快慢、强弱、力度、乐句的分句以及音乐层次铺垫高潮的处理等,这都需要他们多交流,从而达到演出的默契共同完成“二度创作”的任务。

总而言之,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是中国声乐作品的典范,因此把握好中国艺术歌曲不仅需要过硬的声乐功底,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在舞台上的成熟表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