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教学大纲2-推荐下载
高中化学有机结构总结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结构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主链选择和取代基的命名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案、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图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和有机结构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介绍(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脂肪族化合物、环烷烃、苯、烯烃等。
三、有机结构基本组成(20分钟)
1. 碳的价层结构;
2. 主链选择和碳原子编号;
3. 取代基的位置和命名规则。
四、实例分析(30分钟)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进行学生互动讨论和思考。
五、课堂练习(20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总结反馈(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馈,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七、作业布置
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有机结构的掌握。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有机结构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拓
展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有机结构的总结教学,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规则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以后的有机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3. 熟悉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1 有机物的定义和分类1.2 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理论1.3 分子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2. 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和机理2.1 加成反应2.2 消除反应2.3 取代反应2.4 重排反应3.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3.1 基本实验器材和操作技巧3.2 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3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技术3.4 有机物的鉴定和表征技术4. 有机化学的应用4.1 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4.2 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4.3 有机物在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定期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成绩。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3. 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有机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3. 电子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2. 第二学期: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的深入讲解,实验操作的进一步提高。
3. 第三学期: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的介绍,学生实验课题的设计和完成。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有机化学专业教师承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2024版《有机化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不对称合成策略简介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
解释不对称合成在有机合成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手性催化剂的应用
介绍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原理及实例。
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阐述生物催化(如酶催化)在不对称合成中的独特 优势和应用前景。
08
实验部分:基本操作与技能培 养
Chapter
实验安全须知及仪器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的 重要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有 机化学1》中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
拓展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更多有机合成方法、 反应机理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为后 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胺类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伯胺、仲 胺和叔胺等,以及相应的命名规则。
了解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 性等,并能够根据结构预测其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掌握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碱性、亲核 性、氧化反应等,并能够解释其反应机理。
熟悉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氨的烷基化、 酰胺的还原、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等,并能够 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 稳定性等。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熟悉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等,并 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合成设计。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 溶解性等。
分子性质的影响。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专科)使用范围:前言《分析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根据中药专业的特点,涉及的分析对象以有机化合物为主,内容包括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重量分析、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吸收光度分析(可见、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经典液相色谱法、气机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近代各种测试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了解分析测定成分的一般方法。
在实验技能方面,应掌握天平的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各类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与测试;柱层和薄层色谱的分析方法。
有条件的学员应进行实验的操作练习,通过学习注意培养学员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中药化学、炮制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剂学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册学习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发展趋向。
【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包括定性和定量及其结构解析等部分。
在中医药领域中,如中药的采集、鉴定、炮制、制剂特别是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其重要作用。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与发展趋向按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法。
根据测定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法——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的需要,分析化学正向着快速、灵敏、自动化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用等方向发展。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要求】1.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及其应用。
2.熟悉误差产生的原因,种类及其表示法。
3.掌握定量分析结果的处理。
【内容】一、概述 定量分析是对化学体系某一性质进行测量的方法学,任何性质的测量均受到人、仪器和体系三方面的影响,使测量值偏离真实值。
《有机化学(二)(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CHET2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课程授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开课学期:2-3学分:5=3+2指定教材:史达清、赵蓓,《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一、教学目的:有机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按官能团顺序,系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和光谱性质、制备、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结构。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掌握有机化学的命名、结构物理和光谱性质的基础知识,能够辨识各类有机化合物,并可以分析其基本性能。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建立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知,分析、判断影响有机化合物基本反应性质、相互转化和应用性能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3.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和工程问题,并能借助文献调研,比较、分析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改善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或者实现绿色制备的方案。
4.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知识,能够认识、分析和预测有机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并能借助文献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在后续课程中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基础知识的储备。
课程的达成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有以下能力:课程目标对应学期目标要求课程目标1 有机化学二上CHET2039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理论等知识点。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等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合成方法。
掌握对映异构知识。
有机化学(2)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二)》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061中文名称:《有机化学》(二)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授课专业:化工、轻工及临床医学各专业总学时:99 理论课 57学时实验课 42 学时学分: 5.5 上机课时:预修课程: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问题的学科。
工科类有机化学(包含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工、轻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3.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初步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重要的反应历程。
5.各种功能团的特性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的规律。
———————————————————————————————————————————————《有机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化工、轻工及临床医学各专业总学时数:99 理论课 57 学时,实验课 42 学时总学分:5.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有机化学是化工、轻工类及临床医学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学时)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结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结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38英文名称: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基地班)选修制药工程专业选修3.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1)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产生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种光谱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3)可综合运用波谱学知识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物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二版).常建华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 宁永成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2年(2)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第九分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3)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5th Ed.).R. M. Silverstein 主编 John Wiley & Sons7. 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以采用多媒体教为主(2)实验教学以综合性实验为主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课堂出勤、课堂表现(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自学《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宁永成主编)中的有关内容,鉴定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电磁波与波谱(2)分子不饱和度基本要求:(1)理解电磁波的性质(2)掌握分子能级与电磁波的关系(3)掌握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4)了解波谱学实验样品的准备过程教学重点:分子能级与电磁波的关系第二章紫外-可见光谱法基本内容:(1)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3)计算λmax的几个经验规则(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基本要求:(1)掌握紫外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掌握谱带的分类(2)了解紫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3)掌握各类化合物能产生的电子跃迁的种类,会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4)掌握各类共轭体系λmax的计算方法(5)掌握利用紫外光谱鉴定简单化合物结构的方法教学重点:各类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各类共轭体系λmax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利用紫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三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基本内容:(1)红外光谱的发展历史、红外光谱法的特点(2)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红外光谱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4)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5)各类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吸收(6)无机及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7)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8)红外定量分析※(9)红外光谱图的解析(10)拉曼光谱※基本要求(1)理解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范围(3)掌握影响各类基团特征吸收频率的因素(4)熟练掌握利用红外光谱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5)了解拉曼光谱的特性及其特征谱带教学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吸收;准确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并据此推测化合物结构教学难点:利用红外光谱图解析较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四章1H核磁共振基本内容:(1)NMR的基本原理(2)核磁共振仪(3)化学位移(4)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5)核的自旋偶合(6)核磁共振图谱的类型※(7)1H NMR若干实验技术问题(8)1H NMR图谱解析步骤(9)1H NMR的应用基本要求:(1)理解NMR的基本原理,理解原子核的自旋现象及旋磁比的概念(2)掌握化学位移的概念,理解化学位移与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关系(3)大致掌握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范围(4)理解核的自旋偶合现象,并会运用这一现象解析质子的类型(5)熟练掌握运用1H NMR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重点: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的大体分布规律,准确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1H NMR图谱,并据此推测化合物的结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1H NMR数据,并结合13C NMR信号特征,解析较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五章13C核磁共振与二维核磁共振基本内容:(1)13C NMR产生的基本原理(2)13C NMR测定方法(3)13C NMR参数(4)各类碳的化学位移(5)13C NMR的图谱解析、计算机模拟及标准图谱的网上查对(6)二维核磁共振※基本要求:(1)理解13C NMR产生的基本原理,理解1H NMR和13C NMR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几种常用的13C NMR测定方法,如质子宽带去偶、偏共振去偶、质子选择去偶、门控去偶、反转门控去偶、极化转移技术和DEPT谱等(3)掌握13C NMR化学位移的意义及影响因素(4)掌握各类碳的化学位移在图谱上的分布规律(5)熟练掌握运用13C NMR解析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熟练查阅标准图谱库(6)了解二维核磁共振产生的原理及其在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各类碳的化学位移的在图谱上的大体分布规律,准确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13C NMR 图谱,并据此推测化合物的结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13C NMR数据,并结合1H NMR信号特征,解析较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六章质谱法基本内容:(1)质谱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质谱裂解的表示方法(3)质谱裂解方式及机理(4)质谱中离子的类型(5)各类化合物的质谱(6)质谱图的解析基本要求:(1)了解质谱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的离子源(2)掌握几种常见的质谱裂解方式,理解丰度的概念(3)理解质谱中常见的几种离子类型,准确理解同位素离子的概念及其在结构解析中的意义(4)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5)能运用质谱图推测化合物分子量并解析特征峰教学重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方式;同位素峰的意义及其在结构解析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寻找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信号第七章综合解析基本内容:(1)各种图谱解析要点(2)波谱解析的一般程序(3)化学方法与其他经典方法的应用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运用UV、IR、NMR和MS谱学知识,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掌握结构解析的一般步骤(3)了解在结构解析过程中,波谱学方法与化学法及其它经典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重点:UV、IR、NMR和MS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限的信息,挖掘出更多的对解析结构有意义的信号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16学时。
有机化学(二)教学大纲
自考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有机化学(二)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二)课程编号:02066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有机化学》(贺红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有机化学与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各方面的密切联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0 绪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特性,有机化学的发展。
0-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0-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0-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0-4有机化合物的来源0-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0-6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作用第一章饱和烃---烷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命名,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了解:烷烃的结构,来源,制法与用途。
1-1 烷烃的结构和同分异构1-2 烷烃的命名1-3 烷烃的物理性质1-4 烷烃的化学性质1-5 烷烃的来源、制法及重要的烷烃第二章不饱和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掌握: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通式,同分异构及命名,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了解: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来源,制法与用途。
2-1烯烃2-2 二烯烃2-3炔烃第三章脂环烃掌握:脂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脂肪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脂环烃的分类,结构,来源,制法与用途。
1-1脂环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1-2环烷烃的物理性质1-3环烷烃的化学性质1-4环烷烃的来源、制法及重要的脂环烃第四章芳香烃掌握:单环芳烃的结构及命名,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定位效应。
了解:芳香烃的分类、来源和用途,稠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4-1苯分子的结构4-2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4-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4-4单环芳烃的化学反应4-5苯环上的取代定位规律4-6稠环芳烃4-7重要的单环芳烃4-8芳烃的来源第五章卤代烃掌握:卤代烷烃和卤代烯烃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结构分析》课件
晶体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有机 物的晶体结构和空间排列。
色谱分析
使用色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有机 物的混合物
物的结构?
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 应,比对已知有机物的 特征,推断未知有机物 的结构。
2 有机结构分析的应
用领域有哪些?
包括有机化学研究、药 物设计、环境监测和食 品安全等领域。
有机结构基础知识
有机物的定义
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产物中。
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官能团是有机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定原子或原子团,键的性质可以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和性质进行分类,例如醇、酮、醛等。
有机结构分析方法
《有机结构分析》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有机结构分析的基础知识、方法和实例分析,以及解答常见问 题。让我们一起探索有机结构的奥秘!
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你将深入了解有机结构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为你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 础。
课程目标
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和分析技术,能够独立进行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并解决相关问题。
1
色谱分离
2
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吸附、分
配和亲和性差异,实现有机物的分离
和纯化。
3
光谱分析
使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 术检测和鉴定有机物的结构。
金属有机化学
通过合成和反应实验,研究金属有机 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
实例分析
反应分析
观察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 件,推断反应机理和有机物的 结构。
3 如何解决结构分析
中遇到的困难?
多进行实验验证,借助 专业设备和技术,与同 行交流和合作等。
《有机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即熟悉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得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特点和异构现象;正确写出常见有机物的名称和构造式;应用化学键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物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方法;理解典型反应的反应历程;初步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物结构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醇、醚、酚和醌1. 醇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结构和性质(掌握)2. 消去反应历程的应用(理解)3. 醇、酚的制法(掌握)4. 硫醇的制法和性质(了解)5. 醚的分类;掌握醚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了解)6. 酚的命名、结构和性质掌握酚的制法(掌握)难点: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二)醛和酮1. 醛和酮的分类;掌握醛和酮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了解)2. 醛和酮的制法(掌握)3. 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掌握)4. 重要的醛、酮(掌握)难点:亲核加成反应历程(三)羧酸和羧酸衍生物1. 羧酸的分类;掌握羧酸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了解)2. 羧酸的制法(掌握)3. 重要的一元羧酸(了解)4. 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制法(了解)5. 羟基酸的性质;了解重要的羟基酸(掌握)6.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及其性质(掌握)7.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理解)8.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知道)难点: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四)β-二羰基化合物1.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掌握)2. 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了解)3.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4. 麦克尔反应(掌握)难点:碳负离子的反应(五)含氮化合物1.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命名(了解)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3. 胺的分类;掌握胺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了解)4. 胺的制法(掌握)5. 季铵盐和季铵碱的重要性质(掌握)6. 腈的制法和性质(了解)7. 丙烯腈、异腈及异氰酸酯(了解)8.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难点:重氮盐的性质和应用(六)杂环化合物1.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方法(了解)2.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掌握)3. 五元杂环化合物和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4. 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的(了解)难点:杂环化合物的反应性质(七)碳水化合物1. 单糖的结构(了解)2. 单糖的性质和反应(掌握)3.二糖和多糖(了解)难点:单糖的性质(八)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1. 氨基酸的结构、命名方法和性质(了解)2.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了解)3.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难点:蛋白质的结果和性质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和大学物理等。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Structural Analysis
Chapter 4 Mass Spectrometry
Chapter 5
Nuclear Magnetic
1
Resonance
Spectroscop
y
Chapter 6
Single Crystal X-
2
ray
Crystallogr
aphy
3
Chapter 7 Integrated
Spectroscop
谢谢观看
4.1 Introduction 4.2 Ionization Methods 4.3 Mass Analysers 4.4 Base Peak,Molecular Ions,Fragment Ions and Metastable Ions 4.5 Recognition of the Molecular Ion Peak 4.6 Determination of a Molecular Formula 4.7 Fragmentation 4.8 Rearrangements 4.9 Fragmentation Modes of Various Classes of Organic Compounds
7.1 Introduction 7.2 General Procedures 7.3 Examples References Problems
读书笔记
这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英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 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英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 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应用实验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应用实验教案教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应用实验引言: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较少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生物学、药学、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教授学生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1.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常用实验方法;2. 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主要通过物理性质测试、化学反应以及仪器分析等方法实现。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子量、官能团等关键信息,从而帮助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三、实验步骤1. 理论课学习: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应参加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理论课程,了解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背景。
2. 实验准备:a.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红外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b. 准备实验样品:选择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可靠性。
3. 实验操作:a.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获取红外光谱图谱,并使用图谱解析软件进行分析;b.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中,获取质谱图谱,并使用质谱解析软件进行分析;c.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置于核磁共振仪中,获取核磁共振谱图,并使用谱图解析软件进行分析。
4. 结果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获得的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数据,学生应分析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官能团、功能基团等结构信息,并据此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根据结构信息,还可以分析化合物的性质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正确操作,注意电气安全和设备保养;2. 实验操作时需穿戴防护服和安全眼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有机化合物;3. 实验过程中,严禁尝试品尝或其他不安全的操作方法。
六、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应用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实验:1.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结构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结合结构分析技术,探究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机化学G2理论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G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531008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G2)课程总学时:36 讲课:3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变及其规律。
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基础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烃的各种衍生物的命名及常见化合物的俗名,了解官能团的结构特征;2.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反应具体过程;3.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工业制备方法及这两类方法的异同点,学会用逆合成原理进行简单的合成设计。
4. 掌握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鉴定方法,学习化学方法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
5. 学会分析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能在实际问题时加以应用。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无机化学、有机化学G1(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有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cAna1ysi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0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是有机化学的基础,是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系统鉴定的•门专业课,它包括化学分析法和波谱鉴定法,主要内容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理性质、溶解度分类、官能团的化学测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分析是利用有机化学中的理论及分析化学中的某些方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混合物分离方面的研究,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开设《有机分析》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有机化合物的系统鉴定和有机元素、官能团定量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四大波谱技术,搞清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四大波谱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波谱方法在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方便地解决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为后续的课程、毕业论文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突出重点,把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精讲多练,把现代教育技术(PPt课件或CA1课件)与传统黑板板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王玉枝,陈贻文,杨桂法.有机分析.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陈耀祖.有机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3.宫为民.分析化学.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朱嘉云.有机分析(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教案《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英文名称:Spectrum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课程编号:2712230、2712231开课专业:应用化学开课学期:第7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2学时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任选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有机波谱学》的后续课程,也称有机结构分析,是利用已学过的光谱知识,更进一步的解决复杂有机分子结构的解析和实际工作中图谱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构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素养。
为毕业论文和有机结构分析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进一步学习有机波谱解析的理论,加深理解各类化合物波谱特征,培养学生认识图谱、解析图谱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IR、NMR、MS等标准图谱(或数据)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掌握常见同种类化合物的各种光谱(或数据)对复杂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般程序,能够熟练地运用波谱学知识,掌握有机物进行表征和解析的手段;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未知物进行鉴定并对未知物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对复杂化合物进行解析;利用质谱技术对物质的分子式、结构式进行确定。
以实际工作中为案,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构建有机化学专业能力培养。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有机波谱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这些课程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波谱学中各种波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及如何解析确定结构。
本课程重点在于掌握图谱解析的能力,但内容繁杂、抽象难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环节,具体要求为:着重突出有机波谱学的实用性。
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的数学和物理学原理,一般不予深究。
讲授时,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结合典型有机化合物的谱图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谱图信息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间的关系,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谱图信息推导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具体应用上。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第1章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8第2章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10第3章核磁共振二维谱解析6第4章质谱解析6第5章红外光谱解析6第6章谱图综合解析8第7章有机分析简述4合计学时中秋、国庆放假各占6学时48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宁永成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0.2.主要参考书1)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美)西尔弗斯坦(Silverstein R.)等著,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分析部译,《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一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英)施理纳等编,张书圣温永红丁彩凤等译,《有机化合物系统鉴定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孟令芝龚淑玲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第3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于德泉杨峻山《分析化学手册(7)—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1.1课堂讲授,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化,进行思路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2课堂讨论和练习相结合。
讨论题+课后作业,加以巩固。
1.3培养学生会提问题。
2.教学手段多媒体图例分解讲授。
并实时引入如ACDLBS12、ChemDraw等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有效提高课程的信息量,扩充学生知识面。
四成绩考核办法1.总要求重点: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运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的原理,影响有机化合物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的因素以及有机化合物质谱中的碎裂规律。
2.课程考试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考查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知识,章节如下:第1章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第2章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第3章核磁共振二维谱解析第4章质谱解析第5章红外光谱解析第6章谱图综合解析第7章有机分析简述(二)评分办法:(鼓励教师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
平时成绩认定可包括课堂笔记、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平时成绩组成:序号12345评介内容章节作业课堂讨论提问案例分析其它形式比例50%10—20%10—20%10—20%……《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教案双向细目表:Spectrum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教案五教学内容第1章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8学时)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峰面积的概念与产生的原理;2.利用这些参数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峰面积的概念;氢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及各种氢核化学位移的范围;核磁共振氢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移与结构关系原理。
四、讲授要求1.以原理图作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理解。
2.通过化合物的实测图谱,解析化合物结构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见解。
五、讲授要点1.理解氢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及各种氢核化学位移的范围;2、领会氢核发生裂分的机理,掌握裂分峰规律;3、理解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掌握这些参量与分子结构的对应关系。
第2章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10学时)一、教学目的1.懂得碳谱的特点与优点;2.理解并掌握核磁共振碳谱中各类碳的化学位移值;3.懂得核磁共振碳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掌握各种去耦技术及如何利用这些去耦技术、化学位移值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碳核的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2.常见的碳谱实验技术;3.利用核磁共振碳谱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核磁共振碳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四、讲授要求1.多媒体图解知识,增加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2.案例教学。
五、讲授要点1、领会碳谱的特点;2、熟练掌握常见的碳谱实验技术(全去耦碳谱、偏共振去耦谱、选择性去耦谱、DEPT 谱等);3、熟练掌握碳核的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4、掌握利用碳谱解析化合物结构。
第3章核磁共振二维谱解析(6学时)一、教学目的《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教案理解核磁共振二维谱的一般知识,了解同核、异核算位移相关谱;了解长程异核位移相关谱;了解Noesy、Roesy谱、同核总相关谱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各种位移相关谱的认识与解析。
三、教学难点Noesy、Roesy谱。
四、讲授要求多媒体图谱分解讲授,案例教学,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练习。
五、讲授要点1、领会二维谱的基本知识;2、理解各种位移相关谱也结构的关系,与产生原理。
第4章质谱解析(6学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懂得质谱中离子的主要类型,以及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的识别;2.掌握有机化合物质谱碎裂规律,掌握运用质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质谱中离子的主要类型;2.有机化合物质谱碎裂规律;3.质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有机化合物质谱碎裂规律;2.软电离质谱解析。
四、讲授要求多媒体图例分解讲授,案例分析。
五、讲授要点1、领会质谱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分子离子峰的识别方法;3、熟练掌握基本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4、领会同位素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多电荷离子峰的识别及作用;5、领会各类有机分子的裂解方式;6、掌握软电离质谱的解析方法。
第5章红外光谱解析(6学时)一、教学目的1.理解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熟悉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官能团特征频率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运用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官能团特征频率及其影响因素;3.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官能团特征频率的影响因素。
四、讲授要求多媒体图例分解教学,案例分析。
五、讲授要点《有机结构解析及成分分析2》教案1.领会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掌握影响红外振动频率的因素;3.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4.掌握解析红外光谱的要点与步骤。
第6章谱图综合解析(8学时)一、教学目的1.综合运用波谱解析有机分子结构的能力培养;2.能进行有机化合物的IR、NMR、MS等标准图谱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3.掌握常见同种类化合物的各种光谱特征规律,并将这些特征和规律应用于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中,从简单到复杂分子结构解析训练,达到掌握波谱综合解析有机分子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逻辑推理训练。
三、教学难点逻辑推理训练。
四、讲授要求讨论式教学,波谱解析先由学生练习或思考,最后教师总结。
五、讲授要点1、领会四谱联用解析的方法与步骤;2、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四谱有关数据解析一定复杂程度的有机化合物。
第7章有机分析简述(4学时)一、教学目的1.综合运用无机有机化学知识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鉴定的方法及步骤;2.官能团定量分析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点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三、教学难点碳氢氮卤元素定量分析。
四、讲授要求讲授。
五、讲授要点1、定性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