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中形态知觉与心理

合集下载

视觉艺术基本要素与审美原则上

视觉艺术基本要素与审美原则上

毕加索《梦》
圆形的隆起的曲线, 象征着优雅、色情、 成长和丰产
毕加索在画一幅牛的时候,
十一次易稿,待到第十一 稿时,原先比较写实的牛, 只剩下寥寥几根线,《牛 的变形过程》。但这几根 线不仅表现了牛的形态, 而且更富有情趣。
中国国际小提琴 比赛徽标
• 激琴飞扬 • 该徽标以高音符号幻化为
• 观察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和莱歇的《三个女子》它们的主题不同, 表现方式上也隔着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巨 大鸿沟。米开朗琪罗笔下人物巨大的感情 力量,与莱歇笔下漠无表情“机器般”的 人适成对比。有趣的是,他们在追求体积 感这一细节上,却不谋而合。
此款企业LOGO设计在创意设计方面 一目瞭然,直接采用了管道的截面造 型,来表现市政管道制品方面的科技 与环保。这款企业标志设计简洁,构 思巧妙,和行业贴切
墨西哥水上运动中心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阿根廷航空
挂 毯 图 案
伊夫圣洛朗与蒙德里安

• 体是三维形象。与点、线、面相比,体更具有冲实感、量感。 艺术家在体的处理中,反映了不同的追求。古代宫殿庙宇为 了表现神或君主的威慑力,常将体量感强化。古埃及金字塔、 太阳神庙中柱林,便是典型例子。现代,也不乏用体量感表 示雄伟、庄严、稳重的例子。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体量的 表现并不始终有利。现代建筑中,常用削弱体量感,追求轻 松、亲切、和谐。体不仅是建筑、雕塑等三维艺术中重要语 言,在绘画中,也要考虑视觉形象的体量感。
• 情绪。红、黄、橙等鲜明的暖色,使人兴奋。青绿、青蓝、青紫等冷色,使 人安静。
• 错觉。同样大的色块,暖色、亮色给人感觉比实际的要大,有向前感;冷色、 暗色感觉比实际的小,有后退感。
• 软硬。纯度低、较浅淡的颜色给人以柔软温和的感觉;纯度高、较深暗的颜 色给人以坚硬刚强的感觉。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一、癫狂状态: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便出现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其心理特征:一、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激情,是一种迅猛勃发,激烈而短暂的情感,它往往是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这种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是有主客观条件基础的: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宜刺激。

另一方面是自身的适宜刺激(这主要指创作主体的“情结”)。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答: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痴如狂,而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或癫狂。

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再则,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的,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精神病患者的癫儿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二、沉思状态艺术沉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在沉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哲学沉思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是概念的碰撞、组合与逻辑的沟通。

艺术沉思本质上并不是思考而是体验,它的对象不是理性观念而是情感。

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像、情感四方面)一、美感的本质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理解美感的概念,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美感是一种“感动”,在美感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脱离了情感,就不会有美感。

2、美感不是任意的情感或感觉,比如它不是痛感、不是悲伤感、不是愤怒感,也不是冷暖寒热等感觉,而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感觉。

3、这种美感中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体现了人对事物的认识。

但是,这种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

在引起美感的过程中,没有一般科学认识所必需的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审美的趣味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在这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认识活动是潜藏在情感活动之中的,知觉、想象、理解等认识因素暗含在对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感受之中。

因此,对美的事物的理性认识常常是不自觉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1)美感形象直接性的内涵与特点:美感的形象直接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以其具体可感、富于感染性的形象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美感活动始于这些形象特征的直觉并始终不脱离这些生动的直觉。

美感之所以有这种形象的直接性特征,一方面是由美的特征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长期的审美实践决定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论自然形态及心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论自然形态及心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是被包 围得 比较小的对 象, 背景则是包 围着 的比较大 的对象 。 在室 内设计中 , 巧妙地设 计形态与 背景 ,可达到奇妙 的艺术效果。
2 . 1 有 机 形 态
由于 每个人 都有他 不 同的生活 经验 和 文化积累,对每样物体形态完全可能得 出不 同的心理 体会 。 原 创者与观 众有时会有 着不
彤 态心理 的发展孕育着宣 内设计 的审芙6 1 - /  ̄和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 生活 中,形 态心理的品质能营造人类情感世界和精神 家园中的一方绿洲 。
关键悄 :形态心理 自然 态 室 内设计
形态心 理是设计 者 与观众 的情 感交流 的表现形态和价值体现 , 室内 设计 中的情感
文史艺 术 2 0 1 3年 8期 ( 中)
论 自然形态及心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陈艳 莉
( 广州大学华款软件学院数码媒体 系 广东 从化 5 1 0 9 9 0 )
摘 鬟 :形态・ 理是 设计 者与观众 的情感交流的价 值体现和表现形 态,室 内设计 中的情感是 以形态为其中一种栽体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类情感世界和精神 家因。
分解 的方法 ,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形态都是 由
类动物之所以能承受强大的水压 , 是其 曲面 形壳体的造就。
室内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 有机 形态能使室内空间充满生命力和张力 。如图 l 在大堂设置绿色植 物 。 不单具有生气 ,而 且使 中部空间有向上延 伸的感觉。在心理上 给人带有无限的生机感 ,同时也为空间制造 了一定的神秘 、隐蔽感 。 2 . 2 元生命的有机形态 自 然界还有一些 并无生命 的无机形态 , 却表现 了有机形态的特征。如卵石 , 呈现光
有机形态 的另一特性 , 就是与外界环境 相适应 。 有着相互制约 、 相互联结 的关系。 如《 类之所以 自由地畅游在水 浪的冲击 中,

形态知觉的名词解释

形态知觉的名词解释

形态知觉的名词解释形态知觉是指人类对于物体形状、大小和结构的感知能力。

它是我们通过视觉系统对物体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轻松地辨认和区分不同物体的形状,比如识别一个圆形的篮球和一个长方形的书籍。

这种对形状的感知能力是我们能够正常生活和进行认知活动的基础之一。

形态知觉的过程涉及多种感知机制的协同工作。

早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就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形态知觉。

研究表明,形态知觉不仅依赖于视觉系统的底层处理,如光线的感知和视网膜上的图像处理,还涉及到高层认知过程,如记忆、经验和推理能力。

在形态知觉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特征检测”来识别和理解物体的形状。

特征检测是指我们对于物体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边缘、角度、曲线等进行感知和提取。

这些基本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对物体形态的认知。

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在处理形态知觉时,采用了一种“分级处理”的机制。

这意味着我们会先从物体的整体形状入手,然后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加细节化的特征上,从而完成对物体形态的理解。

不过,形态知觉并不仅限于视觉领域。

近年来,研究者们也开始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其他感知维度上,比如触觉和听觉。

我们在触摸物体时,通过对物体质地、形状和温度的感知,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形态。

而在听觉领域,我们通过声音的频率、音调和音色等特征,也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这些研究表明,形态知觉对于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形态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物体,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功能和用途。

当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按钮时,就能够联想到它的按压功能。

当我们看到一个方形的电视屏幕时,就能够想到它是用来观看影视内容的。

这些都是形态知觉为我们提供的信息。

形态知觉还广泛应用于工程和设计领域。

在产品设计中,形状设计的合理性和美感往往取决于人们对于形态的感知。

正是通过对形态的准确感知和理解,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够创造出用户友好的产品和精美的艺术品。

艺术与视知觉名词解释

艺术与视知觉名词解释

艺术与视知觉名词解释
艺术与视知觉是一个涉及艺术和视觉感知领域的概念。

它主要探讨了艺术作品如何影响和引导观众的视觉感知,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如何与观众的视知觉相互作用。

视知觉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

在艺术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创造出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作品。

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会通过自己的视知觉系统对这些视觉元素进行感知和理解。

艺术与视知觉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艺术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激发观众的感知和情感反应,以及观众如何通过视觉感知解读和理解艺术作品。

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过程,也有助于提高观众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对艺术与视知觉有着重要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会根据整体特征来理解和解释各个部分的关系和意义。

在艺术中,艺术家会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合理安排视觉元素来构建具有整体性和和谐性的艺术作品,以引导观众的感知和理解。

总之,艺术与视知觉是一个涉及艺术学、心理学和视觉科学的交叉领域,旨在深入探讨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视觉互动和感知过程。

1.构成的基本概念

1.构成的基本概念

Page
14
平面构成
3、造型(形)的形式:
(2)非再现性的——抽象的、构成的、想象的——超现实主义的。 主要特点: 一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之上,在更高和更深的层次上表现自然的 客观规律,表现生命的本质。 二是通过感受、联想和想象,包括融合所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来表 现自己的体验、情感和观念。
它打破一切时空和领域的界线,为创造新的形态拓展所有可能性 ——是开放的、多元的当代造型观念。
1)形式基因——力象 物质 世界
同构关系 物我合一
内心 世界
之所以不以外形的真实而以力象真实来把握对象,是人类知 觉的本能作用。从力象的角度认识形态是人类知觉的本质。
各部分的模式不变,组成部分发生变化,整体 的力象(动势和相互关系)仍然可以保持不变。
平面构成
2.1形态的知觉和心理 形式的心理
2)、空间的层次 交搭:当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遮挡住另一个图形(或形体)的一部分,或 是被嵌入另一个图形(形体)的内部时,叫作交搭。
Page 3
平面构成
2、形态与构成
形状、形象、形态
形状,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
形象,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 在艺术创作中,常指生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 形象的形容词:大义凛然、两袖清风、冰清玉洁 举例:模特的形象 同一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Page 4
平面构成
2、形态与构成
形状、形象、形态
形态,物体外形于内在神态(观者所赋)的结合。 形,物体的外在体貌特征;态,关照主体对“形”的心理复写。 举例:故宫午门 “凹”字形的平面 和高磊的城墙是它 的外在形状,而高 大城墙所构成的围 抱之势,给人以威 严、宏伟的神态, 这就是它的内在寓 意。

艺术知觉的名词解释

艺术知觉的名词解释

艺术知觉的名词解释艺术知觉,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艺术知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表面感受,还包括对作品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和情感的把握。

艺术知觉是一种主观的认知过程,它由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和感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和塑造。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经常使用非常规的形式和符号来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艺术知觉能力的培养需要人们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独特的想象力。

一位具备艺术知觉能力的观众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进而与作品进行共鸣和对话。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线条、构图、空间、形态等视觉元素以及音调、节奏、韵律等听觉元素都是艺术知觉的重要内容。

观众需要通过感知和辨识这些元素的组合和运用,从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意象和情感。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运用这些元素来构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以引发观众的共鸣。

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知觉要素是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

不同的文化会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产生影响。

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经验的观众,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幅作品,并赋予其不同的解读与价值。

因此,艺术知觉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观众可能有不同的领悟和解释。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众的情感体验也是艺术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共鸣传递出深层的意义。

一个艺术品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它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感动。

观众可以通过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建立起与作品的心灵纽带,从而与艺术家在情感上产生联系。

艺术知觉也与审美价值的形成密切相关。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和价值观。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广泛接触和深入研究,还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尤其是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市场中,观众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知觉的运用来进行选择和评判。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知觉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设计心理学——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是 音 乐 还 是 玻 璃 , 其 中 的 知 觉 由 观 者 来 体 味 , 感 受 !
存按 在照 一视 个觉 或流 两程 个的 焦设 点计 或, 中设 心计 。一 般 只
研究知觉与色彩的关系,应把重点放在色彩的生理学特性和知觉效应 上,而不是放在色彩对主观的象征性经验的潜在可能性上。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从表现意义上说,是 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一切造型都离不开色彩。正如美国蓝多公司总裁 蓝多先生所说:“世界上的设计师都说一种语言,都通过视觉来传达。” 色彩对人的感官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并能引发人的人的各种联想,想象 和情感,对人的情绪,性格,气质,行为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 看不同的色彩,血液循环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刺激反应。
可以说,在一切设计元素中,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色彩不仅可强 化造型的效果,而且它本身就具很高的审美价值。
色化 色 彩属 彩 就性 具 有( 有 联色 自 觉彩 然 效情 属 应感 性 。) 和 ,文
知觉的整体性

续原则

组合原则
听觉作为人类知觉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设计中进行充分 的挖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 果。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经过选择,组 织,解释等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实现映像的 过程,知觉过程是积极的能动的认识过程.知觉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 础. 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在多种分析器官活动 中,总会有一或两种分析器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知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 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等。 视知觉,视错觉,色彩知觉等特殊知觉形态对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与感觉相比,知觉有自己的特性,其中包括: 1.整体性,即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应,而不是各种感觉信息的简 单相加。 2.组织性,即知觉具有将各种相互接近、彼此类似的或前后连贯的 元素进行归纳、概括和分类的能力。 3.封闭性,即知觉具有将不完全刺激归纳、补充为完整刺激的能力, 如将一个有缺口的圆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圆形。 4.选择性,即知觉具有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在设 计中是出来图底关系的基础。图是设计的重点,底是辅助性的构件。 知觉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对于艺术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如本章开头所指出,审美意识作为广义的美感,包括了审美意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态、各种审美形式。

但是,审美意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则是审美感受(或称审美情感),即狭义的美感。

审美感受是其他审美反映形式的基础。

不但象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是直接在大量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经过逐渐概括和集中而形成的,就是文艺批评、艺术理论也与人们对一定的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有关,经常是对这种审美感受的理论分析和说明论证。

所以,审美意识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本质特征,主要是由审美感受的本质特征所规定和制约的。

对审美意识的反映特征和心理形式的研究,可以说主要是对审美感受的研究。

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由于审美主体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由于审美主体本身受着种种个体的特殊条件(例如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所制约,因此这种心理活动的结果,便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机械的复写和模拟。

关于审美感受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限于心理学的科学发展水平,现在还很难作出十分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论证。

一般说来,可以肯定的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心理因素。

下面将对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其在审美感受的过程中的关系加以考察。

一感觉审美感受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

因此,首先要考察审美主体通过什么来与审美容体发生联系。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

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1)审美感受和其他形式的认识活动一样,必须以对审美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可能引起审美感受。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视觉艺术语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视觉艺术语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线 对 视 点 具 有 心 理 导 向作 用 .
线具 有方 向性 . 同方 向的线 不仅 会反 映 出不 不
同的感 情 性格 , 对 视点 具 有 导 向作 用 , 人 产 生 并 使 不 同 的心 理 联 想 。 水 平 线具 有 开 阔 、 定 的特 性 , 人联 想 到 风 稳 使 平 浪静 的水 面 , 方 的 地平 线 等 等 , 利 于表 达 深 远 有 远 、 阔、 和 、 广 平 寂静 的意境 , 人 产 生 自如 、 容 、 使 从 松 弛 的心 理感 受 ; 直 线有 生 长 感 、 心稳 定 的特 垂 重 性 , 人联 想 到 高大 的 树木 与 高 耸 的建 筑 物 , 一 使 有
2 2年 9月 01
安 阳工 学 院学 报
J u a f y n n t u e o e h oo y or l n o An a g I si t f c n lg t T
S p .01 e t2 2
第 1 1卷 第 5期 ( 总第 5 9期 )
Vo.1No5 Ge . o5 11 .( nN .9)
( ) 与 心 理 二 线
概 念 的 线 在 视 觉 关 系 中是 视 点运 动 的 轨 迹 . 只具有 位 置及 长度 , 没有 宽度 和厚度 。从 造型 要 而
收 稿 日期 :0 2 0 —0 21— 6 4
种 庄 重 、 高 、 直 的感 受 , 人 产 生 庄 严 、 崇 强 使 肃穆 、 傲 慢 等心 理 暗示 ;斜线 因其 不确 定 性 ,给人 以运 动 、 安 定 的感 觉 。从 心理 学 角 度 观察 , 条 自左 不 一 下 角 伸 向右 上端 的斜 线 。 有 一 种 飞跃 、 具 向上 或 冲 刺 前 进 的感 觉 , 给人 带 来乐 观 的 感受 , 宝 马 汽车 如 广告 设 计 利 用 了 向上 斜 的线 表 现 了一 种 速 度 感 . 给人 奋发 、 战的积 极 美感 ; 左 上 端 伸 向右 下 角 挑 从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一切以色彩‎为表现手段‎的创造活动‎,其意义都在‎于沟通某种‎色彩组合的‎视觉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的关‎系与共鸣。

一、色调------色彩视觉与‎心理的沟通‎1、色调与色彩‎心理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避免色彩感‎觉上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

色彩心理是‎人对所看到‎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

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们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素雅质感,混入黑色和‎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的感觉。

不管是色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弱与强、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通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感‎觉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物象‎,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

色彩与形状‎的关系:色彩学家通‎过测试发现‎色彩以纯色‎出现时会和‎人的许多感‎觉发生联想‎,其中造型因‎素有不少联‎系。

当某一形状‎与某以色彩‎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他们就构成‎了表现方面‎的对应关系‎;比如:红色的稳定‎、重量和不透‎明性给人一‎种静止、厚实、强烈、大方的感觉‎,被认为具有‎正方形的特‎征;黄色则被认‎为同三角形‎有关,是人们把改‎色相明快、敏锐、活跃、爽快、利落、刺激的特点‎同三角形的‎尖锐感以及‎好斗和进取‎的精神结合‎在一起;蓝色的轻柔‎、柔和、寒冷、通透、飘渺,被联想为海‎洋或天空之‎色,他给人们的‎感觉是浮动‎不定的、变化万千,因此,能滚动的圆‎球则成了他‎的造型代号‎;橙色的安稳‎、敦厚、温和、不透明,使其具有长‎方形的特征‎;绿色的冷静‎、清凉、自然、宽坦,对应了六角‎形;紫色的温和‎、虚无、变换、神秘同椭圆‎形的特征相‎对应。

从形态与色彩到互动和感知——teamLab_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从形态与色彩到互动和感知——teamLab_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蒿亚楠Hao Yanan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402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Tianjin 300402摘 要:teamLab 新媒体数字艺术中运用了丰富的形态与色彩,这些视觉形态和色彩成为沟通作品与观众的桥梁,由此引发的多种互动更激发了观众从本能、到行为、再到反思层面的深刻认知。

本文旨在从设计心理学的视角对teamLab 的艺术创作进行研究,探索他们如何通过多元形态的建立,并借助声光电、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和多种行为互动方式,让人们感知作品背后的东方美学,获得超乎想象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teamLab;新媒体艺术;形态与色彩;互动与感知;设计心理学Abstract: TeamLab's new media digital art uses rich forms and colors. These visual forms and colors become the bridge between the works and the audience, and various interactions triggered by them stimulate the audience'sprofound cognition from instinct, behavior, and reflection.Keywords :teamLab;new media art;form and color;interaction and perception;design psychology 2001年,日本著名艺术团体teamLab 由猪子寿之创立,这是一个汇集了各领域专业人士的跨学科创意团队,团队致力于实现艺术与技术、科学与创意的平衡,旨在利用科技力量创造一个让人深度沉浸的艺术体验世界。

作为近几年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 的艺术创作将结合声光电等展示效果的各种形态与色彩作为重要的艺术语言符号,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联想,激发人们的探索好奇心和共创参与度,更成为人们与作品互动的途径与媒介。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心理特点如下:1、感知动作阶段:0-2岁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发展,处于感知动作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他认为有趣的事物,并用涂鸦、触摸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符号认知阶段:2-7岁儿童处于前操作阶段,也属于符号认知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涂鸦活动,并开始表现出对不同美术作品的兴趣。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简单的绘画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写实阶段:7-9岁儿童处于写实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尝试用更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们开始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开始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引导儿童观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自然、实物、美术作品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激发儿童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自由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欣赏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美术活动,让儿童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4、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可以让儿童通过观察和感知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让儿童通过自由创作和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儿童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艺术概论视觉艺术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视觉艺术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视觉艺术名词解释一、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和艺术表达来呈现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以图像和形态为基本元素,通过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艺术语言来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特定表现方式和方法,包括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空间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和情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三、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艺术家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和技巧来呈现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感情的过程。

它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表现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审美体验。

四、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塑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它可以是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意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审美体验和思想感情的物化形式,是观众感知和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

五、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它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创作技巧。

不同的艺术家和流派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六、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一群有着共同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的艺术家所形成的团体或派别。

不同的艺术流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它们反映了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创作活动和思想倾向。

七、艺术史艺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艺术作品、艺术家、流派、风格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艺术史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八、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批评对于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理解作品具有重要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我们一般都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

阿恩海姆在书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

但是,我们综观阿恩海姆美学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以及对其理论核心概念转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视觉艺术中的视知觉活动的完形倾向被转换成了一种具有思维性质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视知觉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

那么也就意味着“动力”是“完形”的动力机制,视知觉形式动力的本质就是“完形力”或“格式塔力”。

关于视觉艺术生命形式的生成条件,苏珊・朗格有过精彩论述:“总之,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

换言之,它那持续稳定的式样必须是一种变化的式样。

第二,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的构成成分并不是互不相干,而是通过一个中心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

”我们可以用苏珊・朗格在这里所陈述的思想,来揭示阿恩海姆之所以强调“动力”的重要意义。

在阿恩海姆看来,苏珊・朗格上述四个关于形式成为生命形式的条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也就是说,阿恩海姆强调视知觉形式形成中的“动力”,实际上是想确立一种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动力机制,以便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能够在视知觉内部来完成或生成。

“至于知觉对象的生命――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知觉力的活动来确定的。

”“在一件艺术品中,不仅需要包含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动力关系,而且这样一些关系还能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平衡。

这种特殊的平衡,早先曾被人们作为一幅画的内容或主题看待,而我却认为,只有意识到这些视觉力的式样是如何反映内容的,才有助于评价一幅绘画的卓越艺术性。

”可见,只有“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或活动,即动力,才能使视觉艺术成为生命形式,艺术形式也才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与视知觉》课件

《艺术与视知觉》课件
详细描述
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冷色包括蓝色、绿色等,暖色包括红色、橙色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 受和情感反应,如红色可以让人感到热情、兴奋,蓝色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冷静。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整个作品 的情感和氛围。
明暗
总结词
明暗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05
视知觉与艺术创作
视知觉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中的视知觉
探讨如何运用视觉感知来创作出更具表 现力和吸引力的绘画作品。
色彩与调子
分析色彩和调子如何影响观众的视觉感 知,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元素来 表达情感和主题。
构图与空间
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和空间布局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 技巧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4
艺术与视知觉的案例分析
蒙克的《尖叫》
总结词
蒙克的《尖叫》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引发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
详细描述
蒙克的《尖叫》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夸张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一种极度的痛 苦和恐惧。这幅画作运用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和形状,来引发观众的感官和情感反应,使观众感 受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作品。
02
构图与画面布局
分析如何通过合理的构图和画 面布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以 及如何在摄影中运用这些技巧
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3
色彩与调色
探讨色彩和调色如何影响观众 的视觉感知,以及如何在摄影 中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情感和
主题。
04
光影与质感
研究如何在摄影中运用光影和 质感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以 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吸引观
细节与表现力
研究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增强绘画的 表现力,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视觉感 知的原理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视觉形态

视觉形态

一、视觉形态的语义生成在几千年视觉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努力寻求准确表达形体、空间关系的方法,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积淀。

作为从事艺术设计和视觉传播的设计艺术家们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形态慢慢形成了这种文化积淀,并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媒介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视觉形态是指眼睛对外界光刺激物的知觉描述。

眼睛是一个光感受体,对光源与物体的反光有感知能力,能够区别光的强弱和光的色彩。

因此,眼睛能在光源作用下辨别出物体的形状、体态和物体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关系。

构成视觉形态的点、线、面、色、形、肌理等都是我们视觉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

这些物质形态根据我们的意图在平面空间上建立一种相互关系,形成了我们可以认知的图形,由于我们文化惯约的影响,这些视觉形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特定意义。

二、作为视觉传达媒介的视觉形态视觉作为认识过程,作为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视觉过程中对各种视觉形态的主动把握上,表现在对蕴藏视觉形态背后自然的、文化的意义理解上。

视觉形态是意义的载体,是社会传播的媒介,无论设计者有意或无意,视觉形态总会表达某些意义来引起受众的共识。

1.受众认知的普遍性众所周知,文字是有局限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

但是,视觉形态与语言符号相比具有更强的普遍性。

这些视觉形态因为与其指称对象存在视觉上的相似性,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事物,进而了解这些视觉形态所能包含的意义。

2.形态结构的描述性在特殊环境下,视觉形态具有很强的冲击力,特别是在描述事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尤其是在反映数值关系的比率图中就具有比文字说明更为清晰明了的视觉冲击力,视觉形态中,简洁清晰的图形可以表现出文字无法企及的震撼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视觉形态不仅描述结构关系能力比较强,而且传达信息的速度也比较快,这也正是现代展示设计中图文版面为什么会大量出现说明图表的原因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艺术中形态知觉与心理
张宇1,孟娟2
(1.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710048;2.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710065)
[摘要]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对形态知觉、形态心理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进行抽象的形
态构成练习,促使学生思维的改进,促进新的表现方法的研究。

旨意通过对视觉艺术形态与心理的研究,以期推动设计造型艺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形态;视知觉;视觉思维
中图分类号:B48214;J52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563(2004)04-0203-02
S hap e Conscious ness a n d Ps yc hology i n t he Vis ual A rt
ZHANG Yu 1
,M ENG J ua n
2
(1.X i ′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X i ′an 710048,China ; 2.X i ′an C 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X i ′an 710065,China )
A bst ract :Understanding of shape consciousness and shape psycholog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rt design
can carry on abstract shape form exercise to student ,im pels im provement of thinking of student ,and prom otes the research of the new technique of expression.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esign -shaping art was discussed basing on the research of visual art consciousness and psychology.
Key wor ds :Shape ;Vision feeling ;Vision thinking
收稿日期:2004206228
作者简介:张宇(1973-),男,西安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人的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这种感官的机能不是仅为认识而存在的认识工具,是为生存延续进化出来的生物性器官。

由物理学家们描述的视觉过程是这样的,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而物体将一部分光线散发出来,后由晶状体投射在视网膜上,再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之后形成形象。

然而人们对形象的感知并非这样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人的视觉也不是像照相机一样在机械地复制外物,当眼睛发现事物之后,就会主动捕捉、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与其相对应的心理经验伴随着这种生理活动,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这种积极的探索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是视知觉的真正含义,所谓视知觉,即是视觉思维。

1 形态的知觉与心理
人类或动物如果想要看到物体,首先要将这个物体从周围背景中分离出来,歌德曾说过,“显现与分离是同意词”,分离出的形态是经验中的一种结构,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人们在认识形态时,往往最先捕捉的是它的几个最突出的特征,一个敏捷的漫画家,仅仅通过精心选择出的几笔,便可以把一个人的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

在生活中很远就能认出对面走来的那个人是谁,这种认识不是通过细节,而是通过这个人所具有的那些最基本的动作特征和身体的胖瘦所判定。

只透过几个突出的知觉特征就可以决定对一个形态的认识,诱发记忆,继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形态。

人们对形态的知觉能力就是随着能够逐渐把握外部事物的突出结构而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离开规则的人造形状,去观看纷纭万象的风景,某些树干树枝会显示一定的方向,一棵树的轮廓会类似圆形或锥形,只有感觉到具有一种清晰的方向或形像各种几何形体,形态才被知觉,人们观看任何一件事物总是对其形状和视觉秩序进行积极探索,所以说形态的知觉过程即是形成形态概念的过程。

形状不仅仅是由眼睛当时所捕捉到的信息所决定的,它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这些记忆痕迹在互相类似的基础上相互干扰。

在观看图1a 时,如果被告知是一只站在窗前的长颈鹿,那么眼前的形态就会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人的强烈个人需要也会使记忆痕迹对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人如果是非常焦急的等待,一眼便能分辨出几百人中哪一个是要急于见到的对象。

知觉与记忆之间最普通和最有用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对眼前事物的认识活动中,“过去”获得的视觉认识,能为眼前的事物划定类别,只有当知觉中首先形成被归类事物的概念,这种归类才有可能,这就使得每次知觉都成为把某一特定现象归入到某一视觉概念之中的活动。

3
02张宇等 视觉艺术中形态知觉与心理
对于形态的认识,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被观察物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

如果我们看到图1b 大部分人会自动把它看成是一个正方形,而不会看成象图1c 所示的那种图形,不仅人的心理活动服从简化律,就连自然事物的外部形状也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高度的简化,这些简单的形状加强与背景的分离,就象桔子是圆形又是橙色的,与树叶的形状颜色不同。

然而,当被感知的图形式样本身的刺激力非常强烈时,知觉的这种倾向就会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器官的作用过程就仅是去组织和接受已有材料,使知觉到的形状尽可能简单。

简化倾向在知觉中占优势,知觉中表现出的简化倾向,是一种以“需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倾向,当视域中出现的图形较对称、规则和完美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

图1 视知觉与大脑中的形象
Fig.1Vision feeling and image in human brain
生活中如果感知的形态重叠,视知觉便不会满足于所看到的局部,而是把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也列入到所见形态的真正组成部分。

假如一只箱子上面放置了一个花盆,即使有花盆遮挡,仍然会看到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只不过感到它的一部分是隐藏的,物体的隐藏部分对可见部分加以补充,才能产生出一个完整的形态,知觉中的组织活动把不完全的变为完全的了。

知觉内的这种完整倾向,也会对形态加以重新组织,如果看到图1d 的排列,会感觉到的是1个方形和1个圆形的重叠,而不是3个相连接的图形。

整体形态是由各部分组成,真正的部分是指那些在一个整体内与整体的其他部分分离的小整体,只有保持某种程度的自我独立,才是形态“部分”的真正含义。

在形态的知觉形式中是有组织原则的,主要是指那些使得某些部分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比另一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的因素,这些原则即是图形的“相似性原理”。

如图1e 形状与空间定向相似,而大小的差别对单位与单位的组合起作用,看上去大的正方形一组,小的正方形成为另一组,证明单位与单位之间可以依“大小相似”的原则组合。

图1f 又是依“形状相似”的原理组合成三角形和圆形组,一个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形状、色彩、明度、空间方向等方面相似,形态看上去就越统一。

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组织或结构,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的形
态伴随不同的感受,心理学家发现感受极为愉悦的是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和最大限度的简单的构成。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被识别事物本身的特性不容许把自己组织得很好,观看者就会表现出改变它的强烈心理趋势,轮廓线上有中断或缺口的图形,会被自动地补足或完结,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也会被看成是标准的形或是由这种简洁完美的标准形而来的变形。

那些看上去不舒服的图形,都会在知觉中产生一种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的结构的倾向。

2 对学生表现性形态的培养和主观形态的保护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抽象的形态构成练习,可促使学生思维的改进,同时也可促进新的表现方法的研究。

作为教师必须强化和解放学生的表现能力,充分表现出人的自然感情,如果在构成一个形态时,手和脑情感达到一致这个形态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如果形态能够把这些内涵传达给观众,就具有了艺术作品的影响力。

另外在对形态的学习中,应该认识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主观性的形态感受,人主观的形态特性是通过自身特有的对比例、形态特征、线条、肌理、色彩的感受所表现出来的,应该增进学生天然纯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原有的创造能力,任何创作只有符合创作者个性气质才是纯真的。

如果不受学校教育的熏陶,
学生的创作总是以他们主观的形态色彩来表现,人与人是不同的,作为教师不必要把自己的主观形态强加与学生,必须认识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主观才能,使他们从那种机械教学中解放摆脱空洞表面的模仿。

至于所要学习的客观的形态规律,是能够强化自身知识,拓展创造才能的。

3 结 语
总之由形状、大小、比例、色彩构成的整体式样是人们观察、识认、记忆时所依赖的全部,是知觉中的理解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对形态的把握能力也是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集团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的,这种区别存在于不同种的动物之间,存在于人和动物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种族的人类之间,受教育的不同也会产生认识上的差异。

那么需感知的对象的构成状态也会影响人们对形态的认识与知觉,所以对形态的理解会有种种复杂的感受,诸如喜悦、郁闷、和谐、紧张、轻松等等。


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4
4
02包装工程 PACK AGI NG E NGI NEERI NG V ol.25N o4.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