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1.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和兼并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权力集中、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时间线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
分组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特点,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秦朝的法律与制度2.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特点。
理解法律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秦朝的法律制度:法家思想的影响和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特点:严格、明确、普遍适用。
法律在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法家思想对秦朝法律制度的影响。
分组讨论秦朝法律的特点和作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律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秦朝的经济与文化3.1 学习目标:了解秦朝的经济状况和特点。
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经济状况: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经济特点: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管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秦朝的文化成就:文字、度量衡、工程建设。
秦朝文化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秦朝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
分组讨论秦朝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秦朝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运作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率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汉朝的建立与巩固4.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五)份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造纸术的发现改进。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通用4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篇1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七年级历史教案之昌盛的秦汉文化
七年级历史教案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汉代壁画、秦汉建筑、秦汉文学艺术等。
2.难点: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出问题:秦汉时期在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教学新课(1)秦始皇陵兵马俑①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及历史价值。
②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汉代画像石、壁画①介绍汉代画像石、壁画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②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③引导学生探讨汉代画像石、壁画在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3)秦汉建筑①介绍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及代表作品。
②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秦汉建筑的雄伟壮观。
③引导学生探讨秦汉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4)秦汉文学艺术①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辞赋、诗歌、散文等。
②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③引导学生探讨秦汉文学艺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壁画、秦汉建筑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感受到了秦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深入了解,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
2.深入了解秦汉文化,选取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作品欣赏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汉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等方面的史实,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画面“鸡蛋里面挑骨头”: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西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中找出错误之处。
二、导入新课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doc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期间的文化》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一般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期间的文化”。
秦汉期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一致发展期间,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样繁华,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此刻仍有好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期间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文化问题也是简单惹起学生兴趣,培育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资料。
2、教课目的:①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a.掌握秦汉期间文化发展的详细表现,包含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b.掌握秦汉期间文化发展的特色、原由、影响等历史结论c.学习利用历史唯心主义的看法全面剖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a.经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育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b.经过概括、剖析、比较有关历史史实,培育学生的历史思想能力c.经过秦汉文化的特色、发展原由、影响等问题的剖析,提高学生史论联合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课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加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经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课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加,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经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施显现文字资料、图片、议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概括、比较、剖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感情、态度与价值观a.经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可感和民族骄傲感。
b.经过自主概括、显现成就等环节的设置,培育学生踊跃探究和勇于显现的踊跃态度。
c.经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和议论环节培育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3、要点、难点要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色、原由、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二、教课方法剖析本节课的教课主要采纳指导自学法、解说法、议论法。
经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靠,依赖必定的逻辑关系概括、剖析问题。
历史教案-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历史教案-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2.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秦汉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社会背景的介绍;2.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秦汉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秦汉文化的特点分析;2.秦汉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你们知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呢?秦汉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呢?二、讲授(15分钟)1.秦汉时期社会背景的介绍教师简单介绍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秦朝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度,汉朝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
同时也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教师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科技和艺术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例,重点介绍秦汉文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三、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秦汉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等。
同时介绍秦汉时期的名人和学派,如司马迁、司马相如、刘向等。
四、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价值。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并且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加强对秦汉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文化特点的小论文,或者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2.掌握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3.通过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相关文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秦汉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物,引起学生对秦汉文化的猜测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Step 2:学习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15分钟)1.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简要介绍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包括秦朝和西汉初期的繁荣时期,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文化高度发展。
2.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开创了雄伟壮丽的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巧妙精细的冶炼和制陶技术等,体现了崇尚实用、热爱生活的精神特质。
3.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用现代的展示材料和技术,展示秦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兵马俑、汉画等,让学生对秦汉文化的艺术成就有更直观的认识。
Step 3:深入了解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30分钟)1.秦朝的繁荣时期:介绍秦朝的繁荣时期,重点介绍秦始皇的文化建设,包括秦始皇陵的建设、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介绍西汉初期的文化昌盛,重点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修建长城、兴修水利等。
3.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西汉文化的代表作品,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的《七略》等,让学生了解西汉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Step 4:秦汉文化的影响(20分钟)1.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包括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等。
2.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介绍秦汉文化昌盛时期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包括影响汉字的发展和中医药、陶瓷等传统艺术的繁荣。
Step 5:小结(5分钟)总结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巩固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的昌盛时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秦汉文化昌盛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4
兴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兴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兴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 一、学习目的: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的:1、知识与才能:可以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才能。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1、重点: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传入道路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㈡教材分析:一〕的传入和的兴起:“的传入和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
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的传入”:⑴“传入中国”: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
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在中国的传播”: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
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
使学生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宣传的根本思想”:讨论:为什么可以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借助详细事例,对的思想进展讨论分析,形成认识:宣扬忍受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拟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
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阔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
所以,对于广阔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
所以,的本质是麻木广阔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对中国文化开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A级:知道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开展有深远影响。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秦朝的统一过程学生能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教案二:秦朝的法律制度与焚书坑儒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理解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教学内容秦朝的法律制度:法家思想、法律体系的建立焚书坑儒事件: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分析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焚书坑儒事件对后世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学生能理解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教案三:秦朝的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2. 教学内容秦朝货币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度量衡制度改革:标准器的制定、推广和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度量衡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秦朝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能理解度量衡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教案四: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理解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楚汉争霸、汉朝的建立过程西汉盛世:文景之治、武帝时期的繁荣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分析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汉盛世的原因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学生能理解西汉盛世的特点及其影响教案五:汉朝的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2. 教学内容汉朝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科举制度:起源、选拔机制和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分析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学生能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教案六:汉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边疆政策:设置郡国、开通丝绸之路汉朝与周边民族关系:和亲政策、战争与交流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朝边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理解汉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教案七:汉朝的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理解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文化成就: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汉朝艺术发展:画像石、画像砖、隶书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朝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学生能理解汉朝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八:汉朝的宗教信仰与道教的兴起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理解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宗教信仰:儒家思想、佛教传入道教的兴起:道教的创立、道教经典和教义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分析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教在汉朝时期的发展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学生能理解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教案九:汉朝的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理解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教学内容汉朝农业技术:耕作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汉朝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分析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学生能理解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教案十:汉朝的边疆拓展与丝绸之路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2. 教学内容汉朝边疆拓展:对匈奴、西域的征战和统治丝绸之路:开通过程、贸易和文化交流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汉朝边疆的拓展过程和影响学生能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意义教案十一:东汉的建立与汉末政治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理解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的建立:刘秀起兵、建立东汉汉末政治: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政治腐败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分析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末政治对国家的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学生能理解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十二:东汉的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理解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农业技术:耕作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东汉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分析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学生能理解东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教案十三:东汉的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理解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文化成就:班固与《汉书》、张衡与《浑天仪》东汉艺术发展:画像石、画像砖、隶书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学生能理解东汉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教案十四:东汉的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1. 教学目标了解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宗教信仰:道教的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播途径、佛教在中国的影响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分析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佛教在东汉时期的发展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的宗教信仰及其变化学生能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教案十五:东汉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了解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解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2. 教学内容东汉边疆政策:对匈奴、西域的统治和和亲政策东汉与周边民族关系:战争与交流、民族融合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了解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分析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东汉边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东汉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理解东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2.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4. 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5. 儒家思想与科举制度6. 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7. 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8. 宗教信仰与道教的兴起9. 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0. 边疆拓展与丝绸之路11. 东汉的建立与汉末政治12. 农业技术与经济发展13. 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14. 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15. 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难点:1.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2.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汉朝的儒家思想如何成为正统地位4.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5. 汉朝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6. 汉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7. 汉朝文化成就与艺术发展的关系8. 道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 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0.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1. 东汉的建立过程和意义12. 汉末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3. 东汉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14. 东汉文化成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5.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使国家进入大一统局面。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教材还包括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的开通。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秦汉时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兴趣。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特点。
3. 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2. 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3.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权力集中、层级分明、严格执行。
4. 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发展、国家统一与稳定。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展示秦朝统一过程。
2.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法律文献及其内容。
3. 认识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社会作用。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商鞅变法、秦律、汉律。
2. 主要法律文献: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九章律》。
3. 法律制度的社会作用:维护国家秩序、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法律制度的具体运用。
2. 小组讨论,探讨法律制度对社会的作用。
3. 参观博物馆,直观感受秦汉时期法律文献。
教案三: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医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科学技术成果。
3. 认识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地理学。
2.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都江堰、郑国渠、张衡的地动仪、《九章算术》。
3. 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后世科技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
2. 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技术对后世的影响。
3. 实地考察,了解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四: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成就。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需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书本内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某一文化成就的小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一份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注明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从生平、贡献、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4.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就,如科技、艺术、建筑等,拓宽知识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作为讨论主题。
2.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等资料,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繁盛与发展;
2. 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 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 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1. 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2. 秦汉时期文化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笔记和讲义;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引入了解秦汉时期出现的文化繁盛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集中、统一、宏大;
2. 秦汉时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和成就:长安城的建设、兵马俑、《汉书》、《史记》等。
三、学生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秦汉时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和成就,然后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四、课堂示范(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从代表性作品和成就中选择几个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汉文化的精髓。
五、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果和贡献,并以小组形式做一个关于秦汉时期文化的展示。
七上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案例
七上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案例一、主题: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背景:本课主要学习秦汉时期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同学通过课本、电视、网络及其它方式,对秦汉时期的文化进展已有肯定的了解,但初一同学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了解不深化,不系统,对一些历史概念也比较模糊。
为了体现新课程“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前我指导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以备师生共同沟通、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同学多争论、多思索,尽量让同学自己总结、概括,从而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辩证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与点评(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缘由,老师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让一名同学介绍白马寺的由来,由此引出佛教的传入,从而导入新课。
点评:这样支配是让同学明白文化现象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要与政治经济的进展联系起来分析。
在介绍白马寺由来的时候,我提前支配好一个同学做了充分的预备,她绘声绘色的叙述,吸引了大家的留意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教授新课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老师先提出问题:佛教起源于何地,是何时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教义是什么?当时的中国除了佛教还有什么其他宗教吗?它兴起于什么时间?创始人是谁?教义又是什么?让同学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2)同学分组争论:佛教、道教得以传播的缘由及其影响是什么?(提示:传播缘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教义加以分析;影响方面让同学重点举例说出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争论后,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总结小组争论的结果,最终由老师总结宗教得以传播的根本缘由并以列表方式投影总结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进展的影响。
点评:我在讲课时把简洁的问题留给学习成果较差的同学回答,以增加其学习的信念,为了培育同学辩证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力量,我把佛教和道教的传播缘由与影响放到一起让同学争论,最终由老师总结,这两点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教案名称: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发展;2. 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3. 能够比较秦汉时期与其他时期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2.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 秦汉时期与其他时期的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与其他时期的对比;2.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1. 授课法;2. 讨论交流法;3. 归纳概括法。
教学工具: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秦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到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发展,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联系。
二、讲解(15分钟)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a. 铁器和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b. 钟表制作技术的发展;c. 文字书写技术的发展;d.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e. 建筑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2.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a. 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b. 科举制度的推行;c. 道家、儒家和法家的兴起;d.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三、讨论交流(15分钟)分成小组,讨论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与其他时期的差异,然后代表小组进行汇报。
四、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归纳总结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并与其他时期进行比较。
五、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秦汉时期的文物和遗址,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秦汉时期为主题,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总结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教学反思:教案通过讲解、讨论、总结和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并与其他时期进行比较。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文物和遗址,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秦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课前预习题】:一、填空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土于,是时期用做的纸。
时期,宦官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是《》,总结了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东汉科学家制造的。
4.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制成,此人还编制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操。
同朝代的另一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一书,后世尊称他为。
5.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他的主要著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
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合作探究(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81页“导入框”以及“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文,观察82页《汉代造纸示意图》,思考回答: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掌握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的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
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
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
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概括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一、制作课堂多媒体教学网页《秦汉文化》栏目介绍。
二、学生自学预习题:查阅工具书,了解名词“汉学”“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阴阳五行”及地动仪的原理等;每人在教材内外寻选一段“汉赋”或“汉乐府诗”,朗诵体会一下。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创新、社会经济、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这些发展培育出丰富的秦汉文化。
与那些在当时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相比,文化方面的成就往往显得波澜不惊,但恰恰是这些成就,也往往是留给后人的最主要遗产,影响深远。
我们首先要掌握秦汉时期中国人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文化成就。
一、知识网络秦汉时期中国先民在科技、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印发空白知识网络表,每人一份,可以在课前填充完成;屏幕显示空白知识网络表,以下依次请学生结合对教材的阅读来概括)1.科技成就(请学生概括天文方面的具体成就后,教师补充)我们的祖先历来关心宇宙形态、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天文历法又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尤其古人相信天象与人世间的事是有联系的,因此对天文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秦汉时期在天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提问:汉初制订的太初历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太初历比以前的历法完整,准确程度提高。
汉代还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屏幕显示材料,教师解释)“(汉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三月己未(十八日),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汉书·五行志》秦汉时期对天文学有重大贡献者首推东汉张衡。
史称他“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约己博艺,无坚不钻”“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教材中提到张衡对月食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屏幕显示史料,教师解释)“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指地球的影子)。
……遇月则食。
”──选自张衡天文学专著《灵宪》张衡还发明了水运浑天仪,通过水动力,模拟天体运行状态。
他已经认识到宇宙的无限,他提出“宇之表无极,富之端无穷”,并且系统地阐明他的宇宙结构理论,形成他的哲学世界观。
他在地学上的贡献,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发明制作了地动仪。
提问:谁能说明地动仪测地震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根据学生对地动仪原理的了解情况,决定是否演示课件“地动仪的原理”)提问:谈谈你对张衡的评价。
张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机械制造家,还是一个闻名当时的思想家、文学家。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数学紧密相关,古代称天文历算学。
张衡就在数学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比如他对圆周率作过推算,著有数学名著《数罔论》(已经失传)。
但是秦汉时期中国数学发展并不在于此,汉代的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九章算术》中。
(屏幕显示“九章算术”内容,教师解释)《九章算术》介绍了246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分9大类,即:一、方田(分数四则算法和平面求面积法);二、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三、衰分(分配比例的算法);四、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法);五、商功(立体形求体积法);六、均输(管理粮食运输均匀负担的计算法);七、盈不足(盈亏类问题);八、方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九、勾股(勾股定理的应用和简单测量的解决)《九章算术》作者已无从查考,其成书虽在东汉,但主体内容在西汉就已经存在,是经过许多人修改补充发展完备起来的。
“粟米”“衰分”“均输”三章中关于比例算法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第七章“盈不足”所讲的算法问题在中世纪阿拉伯算术里被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阿拉伯人把中国叫契丹),说明中国古代数学知识向西传播。
提问:从《九章算术》的内容来看,秦汉数学成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九章算术》是对从周朝一直到汉代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成果的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注重实际应用是它的突出特点。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请学生概括秦汉时期的主要医学成就。
秦汉时期的名医及其著作成就,反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学治疗体系形成了。
秦汉时期又一值得后世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造纸术是汉代发明的,其中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先看一看古人造纸的工艺流程。
(屏幕演示造纸的六个步骤:浸湿原料、舂捣、切碎、晒干、打浆、揭下压平)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造纸术外传示意图》,概括造纸术的外传情况。
提问: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什么说它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在纸没有发明前,我国古代先民曾经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简牍、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
但“缣贵简重”,以往的书写材料存在各种局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材料的局限也成为人们记事交流、保存思想、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限,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新型书写材料。
造纸术的发明适应了这一要求,尤其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后“自是莫不从用焉”,成为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造纸术不仅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也适应了整个人类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
纸的逐渐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提问: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秦汉科技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2.哲学和宗教(学生概括思想方面的主要内容后,教师补充)在思想领域形成两种哲学观点的激烈矛盾斗争。
一种由西汉董仲舒所阐发的唯心主义思想,另一种是东汉王充所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
我们先来看董仲舒的观点。
提问: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宣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这两者联系密切。
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而且天有意志,有感情,皇帝代表天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
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提问: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董仲舒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提问:董仲舒的思想和建议为什么能得到汉武帝的采纳?谈谈你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董仲舒的观点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促进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使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思想趋于成熟,对后世影响深远。
“天人感应”说也助长了宣传神灵怪异之风。
以王充为代表的学者反对“天人感应”说,对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王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概括,教师总结)王充的观点体现了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对立。
在那个迷信思想盛行的时代,他的观点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王充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这一时期,古代宗教形成新格局,即:外来的佛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并存。
提问:秦汉时期古代宗教形成新格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东汉明帝求佛法、建白马寺等说明统治者的鼓励提倡是宗教发展的重要因素;神仙方术和迷信思想是宗教产生的助推器;道教所宣扬的观点对百姓的吸引说明人民的苦难、社会问题是宗教产生发展的土壤。
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问:秦汉时期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儒学经董仲舒阐发,既使儒学神秘化,又使儒学官方化,成为汉代思想的突出特点。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佛道并存的宗教格局开始形成。
3.史学成就汉代的史学成就首推司马迁写的《史记》。
提问:阅读教材史料,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司马迁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教师可作解释)表达了他治史的目的,反映了他气魄宏大的治学理想,也体现了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提问:阅读教材,结合语文课所学《史记》中篇章内容,说明《史记》的主要特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反映了历史面貌,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4.文学新成果(请学生朗诵自己寻摘的“汉赋”和“乐府诗”片段,总结汉赋和乐府诗的文学特点和社会意义。
)5.艺术欣赏(进入“有声有色”,屏幕显示:气势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全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局部;生动活泼的说唱俑;长沙马王堆帛画;汉代的砖石画像艺术,并配有简洁而引人入胜的解说词)提问:秦汉雕塑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总结)除本节所提到的科技成就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科技进步呢?我们此前学习过的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农学研究的新成就、水利工程的修建、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万里长城、灵渠、秦始皇陵等重大工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秦汉科技的进步。
请学生整理知识网络(附后)。
(进入“你说我说”讨论区)二、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经过学习,我们看到秦汉时期在无文、数学、医学、造纸等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在哲学、宗教等思想方面出现了新的体系,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辉煌成就。
那么与以前我们学习的夏商周三代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相比,甚至与世界其他文化相比,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总结秦汉文化特点,并能举例说明论证,然后教师总结)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
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统一持续发展。
儒学独尊加强了秦汉文化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