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 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 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 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 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 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遗传平衡状态
计算:
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亲代基因型 的频率 配子的比率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
中性学说:
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大多是中 性的,这些中性突变逐渐积累导致种群间遗 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异而使生物进化。
根据许多物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
有人得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 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猕 猴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 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某种兰花和专门 给它传粉的蛾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时 原始大气中 是没有氧气 的,但是随 着光合细菌 的出现,使 得大气中有 了氧气。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120 = 60% A的频率= 200
____________
80 a的频率= 200 = 4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
PA=2nA2An+AAn+Aan+Aanaa×100%=2×12
000+26 4002×30 000
Pa=1-0.64=0.36。
知识点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 称“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的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原始类型――突―变―、重―组―→变异类型―隔―离→变异积累形成新物种
被调查的种群中,Xb:5%+1%×2+7%=14%;XB+Xb +43%+5%+1%×2+7%=150%。所以,Xb的基因频率=X 14%/150%×100%=9.3%。
〔变式训练 1〕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
人群中,蓝眼中有3 600人,褐眼的人26 400人,其中褐眼纯合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
3.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 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_地__理___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__基__因__重 种群之间不发生__基__因__交__流__。
(2) 外 因 : 不 同 岛 屿 上 的 __食__物__ 和 __栖__息__条__件__ 互 不 相 同 , _基__因__频__率___发生的变化起的作用不同。
?思考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一个池塘中的鱼包括多个品种,而种群是同 的总和。 2.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产生经秋水 了不同的物种。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

(2)F1代的基因型频率? (3)F1代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精子 卵子 A(20%) a(80%)
F1代
F1代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A (20%) AA 4% Aa 16% AA %=4% A%=20%
a(80%)
Aa 16% aa 64%
Aa%=32% a%=80%
aa%=64%
(4)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想一想, F2代、 F3代以及若干代 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改变吗?
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11
第1年 第2年 第113+年22+第634年 ……
AA 10% 11.5%
基因型 频率
Aa
20%
aa 70%
基因 A 20% 频率 a 80%
验证假设:数学建模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 ; Aa20%; aa 70%,在树干变黑的环境条件下,使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 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几年内,桦尺蠖种群 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
2、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 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19 世纪中叶 )
(20 世纪中叶 )
种群是生物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突变
基因重组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 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 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理想条件:
①该种群非常大; 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 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无自然选择的作用; ⑤不发生突变。
(三)生物进化实质与方向

生物必修2-(推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必修2-(推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基因(S)频率为95%, 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 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 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 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 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30%) A( 30% ) a( 30%) a( 10% )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 36% )
例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 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 型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100%
=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探究活动
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 有,许多浅色个体能可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因型频率遵循哈迪---温伯格定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100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100张PPT)

一.物种的概念: 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 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 “种”。 一个生物 “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 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 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即交配、繁衍,使基 因能够世代传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 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骡子
马 驴
马和驴是不是一个物种?
1.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
2.在此之后的大约20亿年的漫长岁月 中,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蓝藻。他 们都是原核生物。
细 菌
3.前寒武纪生物
寒武纪之前(前寒武纪),地球上的 生命都是非常低级的,主要是一些单细 胞生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
前寒武纪地层
在距今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 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 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 了基因的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 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亲代
基 因 型 频 率 基因 频率
AA Aa aa A
子一代
子二代
子三代
30% 60% 10% 60%
a
40%
36% 48% 16% 60% 40%
36% 48% 16% 60% 40%
36% 48% 16% 60% 40%
( 5 )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 件的基础上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 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特别是如果第⑤点 假设(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即没有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成立,这与前面我们 所学的基因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3.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 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word教案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基因频率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新课改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动身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学生差不多明白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还明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这些差不多上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依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摸索与讨论部分,充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因频率的明白得与应用。

教学中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故。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说明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进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阻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差不多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把握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同时,学生在前面差不多全面学习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差不多把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关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也已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事例,利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能够对未知进行探究,归纳出所要获得的知识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紧内容2.教师的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教学设计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目的1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运用数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5了解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教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教用具1.非洲野牛迁徒生活的录像片断。

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浅色型和黑色型桦尺蠖数量变化的AI课件。

3.加拉帕克斯岛地雀演化的AI课件。

教方法教师讲述,生归纳,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

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灭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板书)设问: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生物进化有什么规律?讲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生物的发展,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仍以达尔文进化理论为框架,但达尔文原的思想却被大大改进和扩展了。

关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了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说为基础的现代进化理论。

(板书)设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提问: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呢?种群的定义是什么?讲述:请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种群的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如果该绿色个体(Aa)已经很好的生活下来,它体内 的A基因怎样才能遗传给后代?请写出遗传图解。
(1)P: Aa
绿翅
X
AA
绿翅
(2)P: Aa X Aa
绿翅
绿翅
配子 A a
A
配子 A a A a
F1: AA
Aa
绿翅
绿翅
(3)P: Aa X aa
绿翅
绿翅
配子 A a
a
F1: Aa
aa
绿翅
灰翅
F1: AA Aa Aa aa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2、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 因传给后代。
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 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亲代基因频率
A(60% )
a(40% )
F1代基因型频率 AA(36% )
Aa( 48% )
a( 16%)
F1代基因频率
A ( 60%)
a( 40%)
如果F1个体再自由交配,产生F2呢?
亲代
பைடு நூலகம்
AA
基因型 频率
Aa
aa
30% 60% 10%
2、种群的特点:
(1)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 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 传给后代。 (3)一个种群中应包括各年龄阶段的个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课件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作用)
⑤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假设:A%=p,a%=q ……基因频率 由于:p+q=1,(p+q)2=p2+2pq+q2=1 则有:AA%=p2,Aa%=2pq,aa%=q2 ……基因型频率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10%+1/2 ×60%=40%
例3 :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 调查时发现,女色盲5人,女性携带15人。男 性色盲11人,求XB 和Xb 的频率?
注意:红绿色盲属于伴X遗传,Y染色体上没 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解: Xb%=
5×2 +15 +11 200×2 +200
×100%= 6%
XB%=1—6% = 94%
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亲代基因型频率 配子的比率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子一代基因频率
子二代基因型频率 子二代基因频率
AA(30%)
Aa(60%)
aa(10%)
A( 30%) A( 30%) a( 30%) a( 10%)
AA( 36%)
A ( 60%) AA( 36%)
Aa( 48%)
aa( 16%)
a( 40%)
Aa( 48%)
aa( 16%)
A ( 60%)
a( 40%)
哈代-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在世代繁殖中保持不变。
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必须满足的5个条件:
①种群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随机交配)并能 产生后代;
蝗虫的交配
蝗虫的产卵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判断下列所述情况是否是一个种群。 ①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 ) ②甲地池塘中的鲤鱼和乙地池塘中的鲤鱼。( × ) ③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成年鲤鱼。( × ) (2)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 ) (3)所有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 (4)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 (5)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 (7)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 环境。( √ )
二、隔离与 物种的形成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 ) (2)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一个新物种。 ( × ) (3)存在生殖隔离的种群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 √ ) (4)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 是有差别的。( √ ) (5)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 ) (6)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7)地理隔离导致的结果是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 ) (8)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9)生殖隔离一定来自地理隔离。( × )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的生存。( × )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3)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 (4)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的厌氧型生物。( √ ) (5)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 )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已经完善,不再发展。( × )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
积累 地理隔离 导致 基因库的差别
扩大
导致
种群间的生殖隔离
标志着
物种形成
时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小结: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含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1、假设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 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 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 产生突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
(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4)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 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是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人教生物必修2导学案: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第7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知识点教学突破策略学习技巧点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采取层层设问和结合实例的方法让学生辨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借助实例理解概念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由亲代基因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讨论亲子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1)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①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a.是②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③全部个体所含有的④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⑤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⑥基因重组⑦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⑧突变2.可遗传变异是进化原材料的原因 (1)可遗传变异的形成 a.基因突变产生⑨等位基因。

b.通过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2014年沭阳期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叙述中不是..修改内容的一项是(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只要生物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在进化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联系结合起来2.(2014年遵义期中)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该种群中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是( )。

A.30%、20%B.45%、55%C.50%、50%D.55%、45%3.(2014年重庆期中)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例2 (易错题)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效果会越来越差,可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杀虫剂来避免这个问 题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②类个体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已经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杀虫剂在此只起 选择作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来源于遗传或基因突 变,A正确、B错误。若连续使用该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故杀虫剂 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虫剂效果较好,C正确。使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 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 。
例3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 中纯合子有12 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4%和36% B.36%和64% C.50%和50% D.82%和18%
【解析】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 000人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个,蓝眼(aa)的有3 600人,含a
03
的辨析
题型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计算、隔
离与物种的形成、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物种与种 群的区别
04
高考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 物多样性的形成
05
巩固练
重难斩
例1-1 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进化理论的核心为用进废退和获得 性遗传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是他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用进废 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让虎和狮杂交的做法,有专家认为这在科学研 究上价值不大,但是在商业上具有一定价值。有专 家认为,对待野生珍稀动物,人类最应当做的是进 行保护,让它们自然繁殖,而不是人为改变其自然 繁殖体系。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达尔文发现:一种兰花长着 细长的花矩,花矩的顶端贮 存着花蜜,可以为传粉的昆 虫提供食物。某种蛾类昆虫 长着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 器,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
在自然界里还 存在另一种物种形 成方式,它往往只 需要几代甚至一代 就完成了,而且不 需经过地理隔离。 例如,多倍体植物 的形成就是如此。 自然界里几平将近 一半的被子植物和 某些栽培作物就是 这样形成的。
AABBCC普通小麦 × DD黑麦
配子 ABC
D 配子
ABCD (不育)
秋水仙素处理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 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 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可能不一样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 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
种群间不能够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间存在什么隔离?
地理隔离
马和驴之间存在什 么隔离?
生殖隔离
(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P119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理分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页 1 第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

AA、Aa、aa 三种基因型频率和为 p2+2pq+q2=1,即为 (p+q)2=p2+2pq+q2=1。 如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m,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m。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相互交配并 可育后代 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自由交流 基因不能__________的现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 之间 范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 概念 结果: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种群中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各种基因型 频率之和也等于 1。 1 一个等位基因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频率+ ×杂合子 2 频率 1 PA=PAA+ PAa 2 1 Pa=Paa+ PAa 2
(3)X 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B b X X b XB 基因频率= B b,X 基因频率= B X +X X +Xb 不涉及 Y 染色体,XB+Xb=1
[思考探讨] 1.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 些?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吗?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种 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提示: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染色体变异等都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不是,所有鱼不是同一物种。 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判断 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基因库
[思考探讨] 4.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 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 5.如何判断两种动物是否为同一物种? 提示: 4.不一定。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 西瓜的产生经秋水仙素诱导就形成了不同的 物种。 5.两种动物杂交,若产生可育后代则为同一 物种,否则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 . 9/400B . 1/44C . 9/200D . 1/22【考点】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考点】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考点】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 ②④⑤⑥⑦B . ②③④⑥C . ①②⑤⑥D . ①②③⑤⑦【考点】5. (2分) (2019高一下·葫芦岛期末)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B . ②是自然选择C . 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D . ④是物种多样性【考点】6. (2分)(2017·平谷模拟) 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存在竞争关系B . 20%的小种群与原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 . 实验过程中,人工培养20%的小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D . 最后的多刚毛种群和起始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果蝇没有进化【考点】7. (2分)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A .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 .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考点】8. (2分)右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 . ②是自然选择C .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 . ④是指物种多样性【考点】9. (2分) (2020高二上·洮南月考)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 . 调查得知某学校10年内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知该校学生在这10年内发生了进化C .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 .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考点】10. (2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 .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考点】11. (2分)(2017·达州模拟)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且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F区不抗病豹和T区抗病豹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 T区豹种群中抗病基因的产生是病原体诱导定向突变的结果C . 混合后的豹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产生,则不会发生进化D . 与引入雌豹之前相比,F区种群致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考点】12. (2分) (2019高一下·鸡东月考)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占1/9,抗病植株和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 . 1/9B . 1/16C . 4/81D . 1/8【考点】13. (2分)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

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A . 3:2:3B . 4:4:1C . 1:1:0D . 1:2:0【考点】14. (4分) (2017高二下·金华期末) 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鳞蜥和陆生鬣鳞蜊。

他们的祖先均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

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

根据材料回答第(1)—(2)题:(1)下表为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

由表可知,这三个群体表现出()A . 物种多样性B . 遗传多样性C . 生态系统多样性D . 以上三项都是(2)下列关于鬣鳞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雄因频率B . 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莶因突变C .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鱗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 . 海洋鬣鱗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某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考点】15. (2分)(2017·昆明模拟) 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AA占10%,Aa占20%,aa占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10%,隐形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环境条件的改变一点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B .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 . 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60%D . 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不会发生改变【考点】16. (2分) (2020高二上·松江期末) 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 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D . 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考点】17. (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 . 2:1:2B . 1:2:0C . 4:4:1D . l:2:1【考点】18. (2分)(2020·浙江模拟)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査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甲地区7820乙地区6432丙地区8415根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A . 不同类型的家蝇都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 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C . 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丙地区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D . 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考点】19. (2分) (2020高三下·衡阳开学考) 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 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B . 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C . 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D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考点】20. (2分)(2016·乐山模拟) 下列关于变异、育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B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 . 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是因为往往会破坏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D .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提高产量,从遗传的角度是因为人工诱变【考点】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31分)21. (9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___。

A . 0≤N≤100%B . 0<N≤50%C . 0≤N<50%D . 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