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邯郸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包括水源、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使学生了解邯郸市给水厂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给水厂相关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对给水厂进行深入了解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邯郸市给水厂进行设计,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引出给水厂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水资源与人类社会》2. 理论知识:(1)水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

(2)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其作用。

(3)水质处理技术及其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给水与排水》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邯郸市给水厂,实地了解工艺流程。

(2)进行水质检测实验,掌握水质分析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水质监测与评价》4. 案例分析:(1)分析邯郸市给水厂在供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探讨城市给水厂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给水厂的管理与优化》5.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关联,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符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徐州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水厂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供水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技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学生通过了解给水厂相关知识,认识到科技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给水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供水系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供水等环节;2. 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 给水厂运行原理及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4. 水厂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5.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水质级别划分;6. 给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水源污染、设施老化、管理不当等;7. 实地考察:参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8. 探究性学习:分组讨论,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9. 报告撰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给水厂的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七章《生活中的水》相关内容,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与给水厂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各环节的关键作用。

3. 掌握给水厂水质监测的基本指标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获取、整合给水厂相关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就给水厂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探究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生活中的给水厂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直观、易懂为主,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地考察、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 给水厂的组成与功能- 给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给水处理技术- 混凝、絮凝与沉淀- 过滤与吸附- 消毒与氧化- 膜处理技术3. 水质监测与评价- 常用水质指标及其含义- 水质监测方法- 水质评价标准4. 给水厂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的识别与解读- 各处理环节的作用及关联-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给水厂- 水质监测实验-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给水厂概述第二课时:给水处理技术(混凝、絮凝与沉淀)第三课时:给水处理技术(过滤与吸附、消毒与氧化、膜处理技术)第四课时:水质监测与评价第五课时:给水厂工艺流程第六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水质监测实验、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给水厂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

南阳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南阳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工艺流程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南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提出优化建议;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提高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用水习惯;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介绍我国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节约用水和给水厂的作用。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一章2. 给水厂基本概念与组成:- 给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二章3. 南阳给水厂工艺流程:- 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环节;- 南阳给水厂的实际情况介绍。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三章4.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南阳给水厂,了解实际工艺流程;- 观察给水厂设施,分析其工作原理。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实践环节5. 小组讨论与报告:- 分组研究南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提出优化建议;- 撰写考察报告,分享学习成果。

相关章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实践环节6.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厂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了解给水厂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措施;4. 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并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运行维护方案,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4.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厂进行智能化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给水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课程针对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厂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厂工艺流程3. 水质指标与检测: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余氯等,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质分析与检测4. 给水厂运行管理及维护: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措施、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分析智能化管理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厂运行管理与维护5.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探讨给水厂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

8万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与给水厂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处理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给水厂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究性学习课程,结合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引入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其功能、分类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教材章节:《水资源》第二章第一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详细讲解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环节。

教材章节:《水资源》第二章第二节“给水处理技术”3. 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教材章节:《水资源》第一章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4.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给水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水资源》第二章第四节“给水厂的运行与管理”5. 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给水厂处理工艺的理解。

教材章节:《水资源》实践活动“参观给水厂及实验”6.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引入给水厂概念,了解其发展现状。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给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给水处理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给水厂相关的数据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

2.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厂相关知识,增强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尊重。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给水厂为背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发学生对给水厂的探究兴趣。

2. 教学内容:a.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输水、配水。

b. 给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c. 给水厂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泵站、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

d.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主要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

e.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教学大纲:a. 第一节课:介绍给水厂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b. 第二节课:讲解给水处理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分配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描述不同水质问题的成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我国饮用水标准。

3. 学生能掌握给水厂主要设备的功能、操作原理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水质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和处理。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工艺流程,优化水资源利用。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给水厂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针对给水厂的实际工作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与性质:讲解水源的分类、分布及特点,分析不同水源对给水厂的影响,关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水质标准与检测:介绍我国饮用水标准,教授常见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关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给水厂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水源取水、水质预处理、深度处理、消毒等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三章。

4. 给水厂设备与操作:介绍主要设备类型、功能、操作原理及维护方法,关联教材第四章。

5. 水质问题与处理技术:分析常见水质问题及成因,探讨相应处理技术,关联教材第五章。

6.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节约用水和环保措施,关联教材第六章。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课程涵盖给水厂工作原理、设备操作、水质处理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观念。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施和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

(3)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运行状况。

(2)能够评估给水厂的水质指标和处理效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水厂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工作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关注水环境,提高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给水厂建设和管理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给水厂在供水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给水厂的处理技术:详细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各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调度、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等方面,强调运行管理对保证水质的重要性。

4.给水厂的水质保障:讲解给水厂水质保障的措施,如混凝、絮凝、过滤、消毒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5.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给水厂案例,分析其处理工艺、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给水厂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障措施。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了解给水厂的设备和运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给水水厂课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给水水厂应运而生。

给水水厂是一个专门处理和供应饮用水的地方,其安全性和质量是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提高给水水厂运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给水水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意义重大。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给水水厂运营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介绍。

一、课程设置1.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给水水厂工艺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给水水厂的处理水平和减少工艺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工程计算和建模软件的使用等相关知识。

2.给水水厂水质分析给水水厂的工作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因此,对于水质分析的全面掌握是必要的。

本课程涉及水质参数、检测方法、质量标准等相关知识,学生将在实验室中学习水质测试技术,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3.给水水厂设备维护与管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维护和管理给水水厂设备的能力。

明确学生掌握设备正常运行,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规避措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

学生将通过实践学习检修及设备保养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际工作中常见设备故障处理方法、安全操作知识等。

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因此,下列教学方法将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采用。

1.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是传授理论和概念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等课程中需要采用。

2.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在提高实践性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处于优势,在给水水厂工艺设计的课程中采用此教学方法协助学生理解相关流处理过程、流量关系等方面。

3.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给水水厂水质分析、设备维护等课程中采用实验模拟和实际设备处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水源选择、水质处理和供水系统。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给水厂中涉及的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给水厂运行状况的能力,并能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给水厂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水质问题。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组成、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 水源选择与评价- 水质标准与处理技术- 供水系统及其运行管理2. 水质分析与监测:学习水质指标、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三章。

- 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 水质监测方法与仪器-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3. 给水处理技术:探讨常见的水处理工艺及其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

- 混凝、沉淀与过滤- 消毒与臭味控制- 膜处理技术及应用4. 实践操作与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操作和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

- 给水厂参观学习- 水质分析实验操作- 简单给水处理流程设计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给水厂案例,提出优化方案,对应教材第六章。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分析和解决给水处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给水厂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的重要性。

2. 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厂处理原水的基本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常见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 各类处理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

3. 给水厂运行原理:剖析给水厂的运行机制,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影响给水厂运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4.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实地考察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模拟实验中观察、分析并解决给水处理问题。

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给水厂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典型给水厂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长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长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长春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春市给水厂的基本原理、设施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了解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

3.学习给水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4.能够分析给水厂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方案。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兴趣,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处理工艺、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介绍给水厂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2.处理工艺:详细讲解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给水厂常用处理方法。

3.运行机制:分析给水厂的运行原理,包括水质监测、自动控制等。

4.管理方法:探讨给水厂的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处理工艺和管理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给水厂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厂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厂相关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给水厂领域的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给水厂的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给水厂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水质分析仪、生物处理装置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水厂课程设计12

给水厂课程设计12

给水厂课程设计12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水的净化和分配方法,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意识。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道等;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了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判断给水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如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水处理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组成及水源:介绍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如水源、水处理设施、输水管道等,以及水源的选择和保护。

2.水处理方法:讲解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并通过实例介绍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效果。

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介绍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

4.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阐述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给水厂运行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水处理方法、运行管理等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给水厂运行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水处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原则。

2. 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工艺流程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排水水厂平面图和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给排水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入深,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要求明确,旨在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排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排水水厂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水厂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阐述各单元的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给排水水厂设计原则:介绍设计原则、规范及标准,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给排水水厂工艺流程:分析水厂各处理单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5. 给排水设备与材料选择:讲解设备选型、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设备与材料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6. 给排水水厂平面图与系统图绘制:教授CAD等软件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绘图技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7. 给排水水厂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排水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给排水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给排水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技术;(3)了解给排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排水水厂实际问题;(2)具备给排水水厂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等,进行给排水水厂的研究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水厂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排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2.给排水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3.给排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给排水水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1章:给排水水厂概述第2章:给排水水厂处理工艺第3章:给排水水厂运行管理第4章:给排水水厂设计与优化第5章:给排水水厂行业发展及新技术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技术;2.讨论法:用于探讨给排水水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给排水水厂的设计和优化方法;4.实验法:进行给排水水厂工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给排水水厂相关教材;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4.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给排水水厂工艺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环境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1102班学号:*****学生姓名:xxxxx指导老师:xxxxx设计时间:2013.1.2~2013.1.9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3)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3)1.2 设计原始资料 (3)第二章总体设计 (5)2.1 资料分析与整理 (4)2.2 设计原则 (6)2.3厂址选择 (6)2.4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6)2.5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7)第三章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13)3.1 设计水量 (13)3.2 设计配水井 (13)3.3 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13)3.4混合设施的设计 (14)3.5反应/絮凝设施的设计 (15)3.6平流沉淀池 (26)3.7普快滤池的设计 (27)3.8 清水池的计算 (29)3.9加氯间的设计计算 (32)第四章 .水厂的平面布置 (32)第五章各构筑物的附属装置及其工艺构造 (33)第六章.高程布置 (33)参考文献 (34)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1.1.1 设计题目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1.1.2 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水质工程学Ⅰ》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1.1.3 设计任务完成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即在给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所给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水厂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构筑物的选型,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以及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等工作。

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10+M)×104m3/d(M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和主要管网布置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总篇幅1万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100)1张(1#)。

1.2 设计原始资料1.2.1 设计水量满足最高日供水量 11×104m3/d。

1.2.2 原水水质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

原水水质资料1.2.3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最大层厚达9.4米,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的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毫米,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1.2.4 气象水文资料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少。

盛行风向:夏季南风,冬季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4.0℃,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份)27.1℃,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份)-0.5℃,平均日照时数2267.6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14天,年平均降雨量627.5mm,年最大降雨量948.4mm,年最小降雨量248.2mm,年主导风向为NNE风和SSW风。

最大风速28m/秒,年平均风速3.0m/秒,最大冻土深度2l0mm。

1.2.5处理要求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相关要求。

第二章总体设计2.1 资料分析与整理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

给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2 设计原则(1)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必要时可通过计算确定。

(2)水厂应按近期设计,并考虑远期发展。

根据使用要求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对近期工程亦可做分期建设的可能安排。

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并应考虑与原有构筑物的合理配合。

(3)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主要设备应有备用量;处理构筑物一般不设备用量,但可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提高运行负荷。

(4)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5)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

如果采用现行规范中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程实际。

但对与确实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现行设计规范的约束。

2.3厂址选择水厂选址的原则:1.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2.水厂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应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4.水厂应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在一起。

2.4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环境、经济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实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经验,设计出几种可行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结合给水水质的特点,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表。

各净水工艺流程的特点2.5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2.5.1 混凝剂1)混凝剂的选择与投加混凝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混凝效果好;无毒害作用;货源充足;成本低;新型药剂的卫生许可;借鉴已有经验。

(1)精制硫酸铝Al3(SO4)2·18H2O制造工艺复杂,水解作用缓慢;含无水硫酸铝50%—52%;适用于水温为20—40℃。

当PH=4-7时,主要去除有机物;PH=5.7—7.8时,主要去除悬浮物;PH=6.4—7.8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小于30度)的水。

(2)粗制硫酸铝Al3(SO4)2·18H2O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设计时,含无水硫酸铝一般可采用20%—25%;含有20%—30%不溶物,其他同精制硫酸铝(3)硫酸亚铁FeSO4·7H2O絮体形成较快,沉淀时间短;使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1-9.6,混凝用好,但原水色度较高时不宜采用;当PH较低时,常用氯氧化物使铁氧化成三价,腐蚀性较高(4)三氯化铁FeCl3·6H2O不受水温影响,絮体大,沉淀速度快,效果好。

易溶解,易混合,残渣少。

对金属(尤其对铁)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亦腐蚀,对塑料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

原水PH=6.0—8.4之间为宜,当原水碱度不足时应加适量石灰;处理低浊水时效果不显著(5)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浊度高时尤为显著。

温度适应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PH=5—9),因而可调PH值。

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低。

(6)聚丙烯酰胺又名三号絮凝剂,简写PAM处理高浊度水池效果显著,既可保证水质,又可减少混凝剂用量和沉淀池容积,目前被认为是处理高浊水最有效的絮凝剂之一,适当水解后,效果提高,常与其他混凝剂配合使用或作助凝剂,其单体丙烯酰胺有毒,用于饮用水净化应控制用量。

2)混凝剂投加方式选择(1)水泵投加采用计量泵投加,不需另设计量设备。

(2)水射器投加采用水射器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但水射器效率较低,且易磨损。

(3)重力投加将溶液池架高,利用重力将药液投入水泵压水管或混合设施入口处,这种投加方式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较高。

2.5.2 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

混凝药剂投入原水后,应快速、均匀的分散于水中。

混合方式有水泵混合、管道混合、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混合、扩散混合器、跌水混合器等。

各混合方式的特点2.5.3 絮凝设备絮凝池形式的选择和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1)隔板式絮凝池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矾花易破碎。

适用条件: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

②回转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

适用条件: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改建和扩建旧池时适用。

(2)旋流式絮凝池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

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工较困难,絮凝效果较差。

适用条件: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

(3)折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容积较小。

缺点:构造较隔板絮凝池复杂,造价较高。

适用条件: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型水厂。

(4)涡流式絮凝池优点:絮凝时间短,容积小,造价较低。

缺点:池子较深,锥底施工较困难,絮凝效果较差。

适用条件:水量小于30000m3/d的水厂。

(5)网格、栅条絮凝池优点:絮凝池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凝聚时间短。

缺点:末端池底易积泥。

(6)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适用条件:大小水量均适用,并能适应水量变动较大者。

(7)悬浮絮凝池加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较小,造价较低。

缺点:斜挡板在结构上处理较困难,重颗粒泥砂易堵塞在斜挡板底部。

2.5.4 沉淀池选择沉淀池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湿变化、处理水量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沉淀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2个。

经过混凝沉淀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10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湿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

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均匀配水和均匀集水,沉淀池积泥区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