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两种创作思路初探
《2024年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范文
《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篇一一、引言在华语电影界中,宁浩以其独特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风格,成功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界的认可。
他的电影不仅充满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同时也展示了深厚的艺术技巧。
本文将针对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进行深度剖析,从解构与建构的双重角度,探索其电影高质量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
二、宁浩电影的解构性宁浩的电影常常以荒诞的情节和角色设定来解构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他通过夸张、讽刺、反差等手法,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解构性的表现手法,使得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对电影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宁浩电影的建构性在解构的同时,宁浩的电影也展现了强烈的建构性。
他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构建了一个充满荒诞现实主义色彩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观众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多元以及生活的无常。
同时,宁浩的电影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构建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既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四、宁浩电影的高质量表现宁浩的电影之所以能获得高质量的评价,除了其独特的解构与建构手法外,还在于其出色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
他的电影情节紧凑、节奏明快,角色形象鲜明、性格丰满,视听语言独特、富有创意,叙事方式多样、层次丰富。
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得宁浩的电影既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又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五、宁浩电影的社会影响与价值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他的电影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深思。
同时,他的电影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为华语电影界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因此,宁浩的电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六、结论总的来说,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解构与建构手法、出色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业界的认可。
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中的荒诞艺术
创作 者 们的 重视 , 对 中国 当代喜 剧 电影 的发展 产 生 了有 益的 影响 。文 章试 图通 过 荒诞 艺术 、 中国 当代 电影 呈现 出来的 面 貌、 喜 剧 与荒诞 艺术 的 关 系以及 荒诞 艺术在 当代 喜剧 电 影 中的表 征 这 四个 部 分 来论述 中国 当代喜 剧 电影 中荒诞 艺 术 的
作 品。事实上 , 荒诞 与现实 之 间 、 荒诞 与荒诞 之间有 可能是
一
致的, 也 有 可 能 不 是 一 一 对 应 的 二、 当 代 喜 剧 电影 所 呈 现 出来 的面 貌
喜 剧 电 影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由来 已 久 , 到 目前 为 止 已 经 经 历 了 多 种 模 式 的 推 陈 出 新 。 中 国 当 代 的 喜 剧 电 影 虽 然 数 量
手法 既可以是荒诞 的 , 也 可 以是 不 荒 诞 的 。而 用 荒 诞 的手 法 所表现 来 的现实既可 以是荒诞 的 ( 如李 大为 的电影《 走 着 瞧》 ) , 也 可以是不荒诞 的( 如 冯 小 刚 的 电影 《 非诚勿扰 2 》 ) ; 同 样, 用 非 荒 诞 的 手 法 所 表 现 的 现 实 也 可 以存 在 荒 诞 ( 如 管 虎
随笔《 西西 弗斯 的神话》 巾说 道 : “ 一 个 可 以 用 说 理 来 解 释 的 世界 . 无 论多么不 完 善 , 总是 一个 熟 悉 的世界 , 但 是 在 一 个
突 然 失 去 了幻 想 和 光 明 的 宇 宙 巾 ,人 感 到 自 己是 一 个 陌 生
不 同层 面与现 实的结合 的 荒 诞 性 的感 知 所 带 来 的 形 而 上 的 痛 苦 之 感 是 可 以
众多, 但 多为小 成本 制作 的影 片 , 质量 上也 是 良莠 不齐 , 因
《疯狂的石头》荒诞喜剧的中国式解读
《疯狂的石头》荒诞喜剧的中国式解读电影《疯狂的石头》是一部享誉国内外的荒诞喜剧电影,由许诚毅导演,刘德华、郭涛、刘烨等人主演。
本片通过描绘几位城市底层人物为了寻找宝藏而展开的一系列离奇冒险,展现了中国式荒诞幽默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该电影展开中国式解读,分析荒诞元素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一、荒诞与社会现实在《疯狂的石头》中,导演将荒诞性质的元素融入了城市底层生活的描绘中。
主人公们频繁面临的拮据生活、失业的压力、房子买不起的无奈等社会现实问题,与他们之间所展现的出人意料、滑稽可笑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对现实的夸张处理,既是对黑暗社会现象的嘲笑,也是对人们对困境的无奈的戏仿。
二、荒诞与反讽《疯狂的石头》中的人物形象多为社会底层或游走在社会边缘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往往较为荒谬、古怪,同时也透露出种种对社会体制的讽刺。
比如,剧中摩托车上市场女人无视交通规则,强迫一切汽车停下;角色玉凤的身份尴尬,既是黄牛又隐瞒自己偷运走的补贴猪腰子;九剑的团队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屡屡犯错,常常为他们的失败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些反讽暗示了社会中权力与利益的扭曲,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无力与挣扎。
三、荒诞与情感表达《疯狂的石头》通过荒诞喜剧的手法,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兄弟情感。
他们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独特而荒诞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考验着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电影中通过一系列语言上的误解、争吵和特立独行的举动形成一种荒诞的感觉,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四、荒诞与中国式幽默荒诞喜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而《疯狂的石头》则是这一类型的经典之作。
电影充满了中国人独特的幽默感,其中一些荒唐搞笑的情节,或通过语言的滑稽应用,或通过角色形象的古怪展现,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笑料。
这种幽默感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观众们带来了别样的视觉盛宴。
五、荒诞与视觉呈现《疯狂的石头》中的荒诞并不仅仅停留在剧情和人物描绘上,导演在视觉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现实焦虑及情感诉求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现实焦虑及情感诉求作者:陆蓓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3期随着基层民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各种媒体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作为长期被道德压迫的一种艺术形式,喜剧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上述多种社会现象为喜剧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随着2006年经典喜剧《疯狂的石头》出现,在之后的几年中喜剧得到了快速发展,之后涌现的喜剧形式也极为丰富,其中包括爱情、古装以及黑色等多种喜剧形式,随之出现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喜剧形式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喜剧作为一种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其不但能够反映出当前时代发展的社会精神特征,更能够准确反映出广大社会群众的心理变化和感情诉求。
一、社会底层存在的焦虑和显著的社会现实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极为轻松的艺术形式,喜剧能够准确表达出现实社会对于实践的肯定。
在戏剧表演中,不能将通俗、娱乐和庸俗、浅薄划等号,而喜剧艺术的精髓在于通过深入浅出和欢乐的氛围展现出电影的真实思想。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只有将现实社会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作品联系在一起,才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共鸣,进而形成深刻的影片思想。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喜剧电影中展现出大量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述,在搞笑中展现出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辛酸和不易。
在《光荣的愤怒》一片中,通过对恃强凌弱的恶霸行为的描写,展现出弱势群体在遭受压迫时所展现出的挣扎、焦虑以及悲壮的实际生存状态。
而讲述开封古城中豫剧演员实际生活的电影《鸡犬不宁》,则通过对主人公下岗失业、婚姻危机等多种日常生活的描述,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产生极大的认同感。
根据真实新闻改编而成的电影《落叶归根》讲述了主人公背尸回乡路途中的种种遭遇,而形形色色小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的多种焦虑和感情诉求。
发生在东北工业老区的电影《耳朵大有福》和《钢的琴》,主人公都是工厂职工,其在改革开放之前都以工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为最高信仰,但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却不得不面对各种挫折和无奈。
《2024年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范文
《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篇一一、引言宁浩,一位在中国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导演,以其独特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娱乐性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更在解构与建构的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的高质量特征,分析其如何在解构与建构的双重语境下进行电影创作。
二、宁浩电影的解构特质宁浩的电影作品常常以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现实,这正是一种解构的表现。
他的电影通过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进行颠覆和反叛,使得观众能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这些社会现象。
解构不仅是对于既有秩序的质疑和颠覆,更是对现实生活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揭示。
三、宁浩电影的建构努力在解构的同时,宁浩也在电影中进行了积极的建构努力。
他通过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电影风格。
这种风格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建构的过程中,宁浩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观众能够在欢笑中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四、宁浩电影的高质量特征宁浩的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其高质量特征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宁浩的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具有极高的巧妙性和趣味性,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度。
其次,他的电影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外,宁浩的电影在画面、音效、配乐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水准,使得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观影体验。
五、宁浩电影的社会意义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电影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反思,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同时,他的电影也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人性的探索,使得宁浩的电影具有了较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六、结论综上所述,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在解构与建构的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高质量特征。
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作者:赵艺红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4期【摘要】自荒诞主义于西方诞生、兴起、发展,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人们从开始时将对生活的孤独幻灭之感寄托在荒诞主义作品中抒发、宣泄,到现在慢慢将其引申到戏剧作品、影视作品之中来诉说。
从西方到东方,自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从戏剧作品到影视作品,荒诞派艺术以这样一种亦步亦趋的态势生存着、发展着。
荒诞派电影的生存现状如何,荒诞派电影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反响以及荒诞派电影如何发展下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荒诞派;荒诞派电影;现状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84-02一、荒诞派的形成与发展“一个能合理地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个熟悉的世界。
可是一旦宇宙中的幻觉和光明消失了,人便感到自己是个陌生人。
他成了一个无法救赎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关于失去的家乡的记忆,同时又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的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布景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
[1]这是加缪在《西叙福斯的神话》,对于荒诞感的解释。
他说明了荒诞感的产生来自于宇宙中人们对于光明和幻觉的消失,这样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构成了荒诞感。
荒诞主义艺术流派最先兴起于西方。
从战争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在废墟上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反思。
并尝试着以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即人产生的原因于活着的本质问题。
随之而来的便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
同时,在人类社会上产生了荒诞感,而这种荒诞感,使得一些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探究与创作。
由此产生了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早期荒诞戏剧作品主要以贝克特、尤内斯库为代表。
他们不用传统的戏剧模式讲述他们的作品,表达观点。
所以,在他们的戏剧舞台上常常出现让传统的戏剧家无法理解的场面,架空整个戏剧故事,传统戏剧中的核心即具体的故事情节被清空,自然,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再存在,传统戏剧中的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
《2024年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范文
《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篇一一、引言在华语电影界,宁浩的名字与他的作品已经成为当代电影创作的一块瑰宝。
以其独特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宁浩成功地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议题融入其中,展现出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本文将从解构与建构的角度,对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二、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的解构1. 主题解构:宁浩的电影往往以荒诞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这种荒诞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并非简单的无厘头搞笑,而是通过解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揭示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2. 叙事解构:宁浩的电影在叙事上常常采用非线性结构,通过时空跳跃、多线索交织等手法,打破传统叙事逻辑,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
三、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的建构1. 人物建构:宁浩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他们既是个体,又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
2. 情节建构:宁浩的电影在情节建构上既荒诞又现实,通过夸张的情节和意想不到的转折,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残酷。
这种情节建构方式既符合喜剧片的风格,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宁浩电影中的艺术特色与价值1. 独特的艺术风格:宁浩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视觉效果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和音效等手段来营造氛围和情感共鸣,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2. 深刻的现实意义:宁浩的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通过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种深刻的现实意义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五、结论综上所述,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在解构与建构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他通过解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揭示出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通过建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残酷。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使宁浩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独树一帜。
《无名之辈》荒诞主义与现实的错位与和解
|RADIO &TV JOURNAL 2021.5电影《无名之辈》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使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将保安马先勇的寻枪之路、劫匪胡广生与李海根的乌龙抢劫与逃亡、房地产商高明和情妇的跑路与回归、高中生高翔和马依依的青春线这四条故事线在同一时空中交错穿插。
每个人物都是各自故事中的主角,每一个故事都相对独立,每条故事线各自独立又潜移默化产生着照应、对立、递进的关系,最终在故事的结尾支撑起同一个主题:小人物的尊严守护。
一、现实的残酷与生存的荒诞有学者总结现实的荒诞化喜剧特点包括三个方面:1.现实化的时空环境,荒诞喜剧电影的时空环境设置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因而显得更有现实性,由现实性产生电影的真实感;2.荒诞感的故事逻辑,与现实化的时空环境不同,这类喜剧电影的故事逻辑主线通常是荒诞的,具有强烈的“假定性”;3.人物性格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主题的暧昧性和多义性,荒诞喜剧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在《无名之辈》中,主要故事线一是胡广生和李海根二人有着“完美”的抢劫计划,甚至准备好了摩托车、头盔、枪等道具,还精心地进行了伪装,却在抢劫过程中失误连连。
先是因为银行有保安而将目标转移到隔壁手机店,却没砸开手机店展示柜。
开枪胁迫店员打开展示柜后,却稀里糊涂地抢走了一堆手机模型。
最后在逃跑时,因为驾驶问题把摩托车开到了树上。
这一系列荒谬的行为在现实化的生活场景中看起来幽默搞笑,实则给影片带来一种荒诞的凄凉无助之感。
主要故事线二是马先勇给破产的房地产公司老板做保安,只为要回自己买房的钱;他竭力制止来公司暴力讨债的债主,却在警察来的一瞬间倒地,骗取医药费;他借钱买水果送给老师,只是为了让女儿的学费晚交几天;他不断地冒充警察,寻找丢失的枪支。
这些片段化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前后呼应,配合主人公荒诞的解决方式,让本来平常的事情变得富有戏剧性,增添了荒诞感,而且每一个小故事的冲突所产生的情感,又增加了很多现实意义。
荒诞现实主义21世纪乡土喜剧的银幕抒写
692020中国电影有着绵延深厚的乡土想象传统。
在百余年影像链条中,“农村是一个永远的景观,农民是一个写不尽的形象……如果对中国电影史作一个纵向考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真正标示社会文化转型特征的几乎都是农村题材作品”[1]。
不过,以乡村为主要叙事空间的乡土喜剧电影,似乎由于喜剧外衣之下缺乏深层的文化意涵,而在电影史研究中长期处在较为冷落的位置。
回望新中国乡土喜剧电影史,“十七年”时期,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五朵金花》(1959)、《李双双》(1962)等为代表的影片实践与建构着新中国的歌颂喜剧范式;进入新时期后,以《月亮湾的笑声》(1981)以及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1981)、《咱们的牛百岁》(1983)、《咱们的退伍兵》(1985))为代表的影片,持续以歌颂喜剧范式论证新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与彼时第五代导演以乡土进行文化与历史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区隔;而在大众文化与城市文化初兴的1990年代,尽管尚有《秋菊打官司》(1992)这类荒诞喜剧色彩的乡土影像出现,但城市喜剧的全面统治已是自不待言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影创作涌现了越来越显著的荒诞喜剧创作潮流,其中尤以乡土题材为荦荦大端,代表作品有《光荣的愤怒》(2006)、《落叶归根》(2007)、《斗牛》(2009)、《Hello!树先生》(2011)、《杀生》(2012)、《一个勺子》(2014)、a 17世纪以来,随着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降临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西方社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
科学与理性的大举而入,在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使得个体被物化与异化。
20世纪以后,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情境中,宗教的衰微、科技膨胀与战争频发,令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的阶段,尤其是二战之后,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弥漫,使得荒诞感更是大行其道。
因此可以说,荒诞产生的根源是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荒诞感所表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的荒诞与荒诞中的现实
现实中的荒诞与荒诞中的现实摘要:与陈铁军的原著小说《设计死亡》相比,管虎的电影《杀生》实现了审美上的“创造性的背离”。
原著中客观、疏离的现实主义风格经由导演的艺术转换,呈现出截然有别的荒诞之感。
原著止于叙述一段离奇故事,电影则以风格化、寓言性的影像语言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探讨。
关键词:《杀生》原著电影审美嬗变管虎导演的电影《杀生》改编自陈铁军的中篇小说《设计死亡》,讲述了封闭空间中以话语杀人、驱逐逾矩者的离奇故事。
与原著小说相比,影片《杀生》实现了审美上的“创造性的背离”,不仅形成了充满隐喻与象征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风格,也在主题蕴含上更进一步,不满足于原著止于叙述故事的格局,而是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对人性、历史等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质询。
如果说小说《设计死亡》以客观化、写实的笔触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与离奇,那么影片《杀生》便以主观化、夸张的影像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党同伐异、打压个性的普遍现象,实为一则荒诞的现实寓言。
一、风格:由写实到荒诞“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这一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这也正是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
”[1]可以说,影片《杀生》之所以取材于《设计死亡》这篇中篇小说,正是看中了小说中所叙述的离奇故事。
但是,如果将影像文本同小说文本加以比较,便会发现,除了牛结实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方式被村民“杀害”这条最基本的故事链条之外,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电影与小说在时空背景、叙事手法等方面上的共通之处。
电影在这些方面对原著的改头换面以及影片本身所营造的独特的直观视像,彻底将原著的现实主义风格转化为诡谲与幽默混杂的荒诞主义风格。
在《设计死亡》中,作者陈铁军颇为幽默地将小说归结为“开头有点儿悬念,中间情节多拐几个弯儿,结尾出人意料就行了”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这部问世于1999年的小说,将故事发生地定在90年代城市大规模扩张背景下的城乡结合部,颇有时代气息。
[谈,国产,喜剧电影,其他论文文档]谈国产喜剧电影的思考
谈国产喜剧电影的思考
喜剧精神有学者对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特点
对于这类变形的喜剧,也许称之为“嬉具”更为贴切,因为它们仅仅承担了“嬉戏工具”的功能。。其实,喜剧的创作基于幽默的规律,而不是基于笑,喜剧是由整体的幽默构思和局部的幽默构思组成的艺术作品,缺少了幽默,喜剧片便陷人滑稽和讽刺的误区。因此,喜剧电影应该在喜剧情境中融进一定的喜剧精神,在嬉笑怒骂的姿态中,使“笑”具有社会意蕴和审美意蕴。这种社会意蕴和审美意蕴来自于创作者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对历史或生活进行个体性的反思与观照,来自于创作者以一种透彻的洞察力对历史或生活中矛盾性、局限性的敏锐察觉,也来自于创作者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心态的捕捉、挖掘、鞭挞、嘲讽、赞颂。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喜剧电影的喜剧精神就是能够“接地气”。“接地气”不是要求所有喜剧电影都去表现现实题材,而是说喜剧电影中的人物应该具有生活真实感,事件具有现实逻辑性,情感能契合观众的价值立场,并能对观众产生一定的触动、反思、共鸣。正如有论者指出,不接地气非不用流行词语,而是不去表现当下最流行的喜怒哀乐,不接触人们今天的快慰、喜欢、思考、情绪、选择、习惯、纠结、伤感、积怨、痛苦、幽默、自嘲等等。你的题材、故事、人物、情感、价值观都远离这一切,仿佛天外来客,对这一切毫无所闻或者不痛不痒。这就叫远离地气。。这时,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及《疯狂的石头》所体现出的“诚意”以及对“地气”的捕捉。影片不仅通过重庆方言理语的使用和本土环境的出彩描写,使影片的喜剧效应具有中国社会真实的底色,并把很多常见的不平现象通过巧合与黑色幽默表现出来,可以说,《愤怒的小孩》和当下的社会心理和心态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观众的心声,是一部具有“喜剧精神”的喜剧电影。再以上述观点来分析《泰日》,我们会发现,《泰日》的成功并非如其编剧之一束焕所认为的那样,“喜剧有它的模式和套路,无论如何要将喜剧性放在第一位,如果时长有限,情怀可以不要,讽刺现实可以不要,但喜剧片中笑点不能少。”@因为,《泰日》的成功不完全在于其“喜剧片的模式和套路”,而是它除了讲了一个好故事之外,它的主流价值体现了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其主题是与现实生活有呼应的,与观众的潜意识向往是有勾连的。缺乏“喜剧精神”的喜剧电影,只能是一堆“搞笑素材”,或者说“小品碎片”,可能会令观众在某个时刻狂笑、苦笑或冷笑,但不能以一种整体的效果令观众进人戏剧情境,对人物产生认同,并在“笑”过之后留有一定的回味。因此,媚俗和迎合大众趣味不是当下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发展趋势,更不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只有关注社会现实,把真实地展示当代的社会文化、社会现象,客观地描写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作为自己影片的主旨的时候,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才能迎来真正的腾飞之日。
《2024年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范文
《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篇一引言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过程中,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宁浩导演以其特有的叙事手法、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将荒诞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在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分析其高质量的原因与特征。
一、宁浩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的解构性特征1. 解构传统故事情节: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往往打破了传统的故事情节结构,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情节、角色和主题进行重新组合,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思考。
2. 解构社会现实:宁浩的电影作品往往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困境,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解构,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荒诞性。
二、建构努力——宁浩电影的高质量因素1. 角色塑造的生动性:宁浩的电影作品中,角色形象鲜活、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角色的深入挖掘,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心理。
2. 情节设计的巧妙性:宁浩的电影情节往往具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和惊喜,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时,情节设计也紧扣主题,使电影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3. 叙事手法的创新性: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使电影更具观赏性和思考性。
这些叙事手法也使得电影在解构传统故事情节的同时,实现了建构性的创新。
三、宁浩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的审美价值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解构和对人性的探讨,电影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生活、反思社会。
这种审美风格也使得宁浩的电影作品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四、总结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以其解构性特征和建构努力的高质量因素,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通过对传统故事情节的解构、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角色塑造、情节设计和叙事手法的创新,宁浩成功地将荒诞与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
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84赵艺红: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浅析荒诞派电影的现状和发展赵艺红(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作者简介:赵艺红(1991-),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硕士研究生,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
【摘 要】自荒诞主义于西方诞生、兴起、发展,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人们从开始时将对生活的孤独幻灭之感寄托在荒诞主义作品中抒发、宣泄,到现在慢慢将其引申到戏剧作品、影视作品之中来诉说。
从西方到东方,自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从戏剧作品到影视作品,荒诞派艺术以这样一种亦步亦趋的态势生存着、发展着。
荒诞派电影的生存现状如何,荒诞派电影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反响以及荒诞派电影如何发展下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荒诞派;荒诞派电影;现状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84-02一、荒诞派的形成与发展“一个能合理地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个熟悉的世界。
可是一旦宇宙中的幻觉和光明消失了,人便感到自己是个陌生人。
他成了一个无法救赎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关于失去的家乡的记忆,同时又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的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布景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
[1]这是加缪在《西叙福斯的神话》,对于荒诞感的解释。
他说明了荒诞感的产生来自于宇宙中人们对于光明和幻觉的消失,这样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构成了荒诞感。
荒诞主义艺术流派最先兴起于西方。
从战争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在废墟上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反思。
并尝试着以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即人产生的原因于活着的本质问题。
随之而来的便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
同时,在人类社会上产生了荒诞感,而这种荒诞感,使得一些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探究与创作。
由此产生了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早期荒诞戏剧作品主要以贝克特、尤内斯库为代表。
他们不用传统的戏剧模式讲述他们的作品,表达观点。
荒诞的现实,现实的荒诞——中国小成本电影2015
荒诞的现实,现实的荒诞——中国小成本电影2015作者:蔡博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6年第2期蔡博《心迷宫》(2015)这部投资不足二百万元、拍摄周期不到一个月的影片,可谓是标准的小成本电影,却在2015 年上映的国产片当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留下了许久的余味。
说到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习惯了在“第六代”导演开创的电影版图上安营扎寨。
比如贾樟柯。
在贾樟柯电影的延长线上,我们不仅看到过诸如《Hello !树先生》(2011)这样的故事片,甚至一些纪录片也时常让人联想到贾导的电影语法和腔调——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电影《我的诗篇》(2015),即是一例。
而贾导十年前以《三峡好人》(2006)叫板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举,竟也在日后被验证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电影宣发模式;不少小成本影片往往因着“悲情”、“逆袭”之名,也能如愿在电影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换句话说,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功成名就,既为年轻影人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电影经验,同时也为他们打通了一条与观众交流、与市场相处的生存之道。
刚刚三十出头的新人导演忻钰坤,曾在《心迷宫》上映前的一次采访中同样坦言:“有段时间特别迷贾樟柯,他让我看到了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可接着,忻钰坤补充道,“但他拍的是年长于我的那代人的印记,感觉还是有隔阂。
”对于怀揣电影理想的创作者而言,这种隔阂感似乎显得尤为珍贵。
因为它会时刻提醒着你,不要轻易搭上他人电影经验、生活经验的“顺风车”,而错过亲自走进现实迷宫的入口。
《心迷宫》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村子里的一具殡棺,因为各种各样的离奇理由,竟被先后摆在了三户人家的门口;随着剧情的层层发展,观众看到,这具殡棺既隐藏着人心,也拷问着人性。
从题材上讲,这部电影自然与“第六代”导演初出茅庐时纷纷选择的私人经验不尽相同;在手法上,更是和如今早已被中国电影习以为常的“来料加工”相去甚远。
不妨说,是那种迷恋与隔阂并存的感觉,让忻钰坤确定了自己的电影创作方向。
从叙事维度看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精神症结
从叙事维度看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精神症结从叙事维度看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精神症结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一种受众喜爱的电影类型,喜剧片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当下中国喜剧电影也面临着一些症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叙事维度上。
本文将探讨从叙事维度来分析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精神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当下中国喜剧电影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
在追求商业成功和观众票房的压力下,许多喜剧片往往只注重效果,缺乏创新和原创性。
观众很难找到新鲜感和刺激感,大多数电影都在使用相似的桥段和情节,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
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唐人街探案》系列等,都是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复制,造成了电影内容的相似性和缺乏新意的问题。
其次,中国喜剧片在叙事上过于注重搞笑,缺少对深层意义的探索。
大多数喜剧片以幽默、笑料和闹剧为主要手法,但这种短期效果的搞笑并不能满足观众的长期需求。
在叙事过程中,电影刻画的角色缺乏真实感和思想深度,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因此,中国喜剧片在叙事层面上需要更多地思考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
第三,中国喜剧片受限于政治、审查和商业压力,在叙事上往往缺乏大胆、创新的尝试。
由于敏感的社会和政治话题,电影制片人往往要遵守各种限制和规定。
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票房和商业成功,很多喜剧电影都过于商业化,迎合观众口味,并且追求效益最大化。
这种现象导致许多电影在叙事上缺乏挑战性和突破性,无法真正反映社会现实。
针对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精神症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中国喜剧电影需要注重故事的创新和原创性。
只有故事有新意,电影才能赢得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电影制片人应该勇于尝试新的题材、新的叙事方式和新的表达手法,从而打破同质化现象。
其次,叙事上的搞笑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探索深层意义和人性问题同样重要。
中国喜剧电影可以更多地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刻画复杂的角色形象,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更多的人性问题。
《2024年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范文
《解构语境下的建构努力——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篇一一、引言在华语电影界,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无疑独树一帜。
以其特有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电影语言,为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喜剧的视听体验。
本文将从解构与建构的视角,探讨宁浩如何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将荒诞现实与喜剧元素完美结合,创作出高质量的影片。
二、宁浩电影的解构特质1. 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宁浩的电影往往以社会现象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揭示出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矛盾。
他以荒诞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欢笑中反思。
2. 人物形象的解构宁浩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多面性,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冲突构成了电影的主要看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解构,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
三、宁浩电影的建构努力1. 喜剧元素的巧妙运用宁浩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喜剧元素,如夸张的表演、幽默的对话、荒诞的情节等,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与愉悦。
同时,这些喜剧元素也起到了缓解社会压力、释放情绪的作用。
2. 叙事手法的创新宁浩在叙事手法上具有创新精神,他善于运用非线性叙事、多线索交织等手法,使电影的情节更加丰富与复杂。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
四、宁浩电影的高质量因素1. 鲜明的个人风格宁浩的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语言独特、叙事手法新颖、喜剧元素巧妙,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魅力。
这种个人风格使得他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独树一帜。
2. 深入人心的主题宁浩的电影往往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揭示出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矛盾。
这些深入人心的主题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五、结论宁浩的荒诞现实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质量的因素,成为了华语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通过解构与建构的努力,他将荒诞现实与喜剧元素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喜剧的视听体验。
国产荒诞喜剧中荒诞与现实给观众的社会共鸣——以《我是余欢水》和《驴得水》为例
2021/2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国产荒诞喜剧中荒诞与现实给观众的社会共鸣———以《我是余欢水》和《驴得水》为例阴李笑笑摘要:近年来,从《驴得水》到《我不是疯子》再到《一出好戏》等多部电影的成功,使荒诞喜剧的风格蔚然兴起。
文章对《我是余欢水》和《驴得水》这两部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目前对荒诞喜剧概念尚未明确的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
荒诞喜剧之所以能在广阔的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对人类生存哲学有深刻体悟,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环境、社会、家庭等的多重矛盾性。
这种不可复制的经历成就了其不可多得的创意源泉。
关键词:荒诞喜剧反讽现实社会共鸣荒诞与现实荒诞的定义是什么?“一种非理性的、无意义的状态或者情境”,哲学上认为“人生活在非理性、无意义的世界,追求秩序,必然导致他与自己的世界冲突。
”荒诞在这里展现更多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被认为是假的。
现实给予观众的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意义上的真实的东西,二者更多的是对立关系。
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从现实中抽离出荒诞的元素,在荒诞感中寻找现实存在的意义,荒诞与现实又趋于统一。
受此影响,许多作品的风格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模式。
在荒诞开始的地方,也就是人清醒的时候。
在现在的荒诞喜剧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荒诞已经成为喜剧的一个代名词,荒诞并不等于喜剧,喜剧也不等于荒诞,但是在一部喜剧作品中往往更侧重于荒诞而不是喜剧。
这是为什么?或许是现在对于荒诞喜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笔者认为,荒诞的表达意识比喜剧弱,它对这个世界的展现比喜剧更加强烈。
它往往用戏虐的手法在反讽、暗示,甚至反叛这个世界。
荒诞喜剧中的荒诞与现实主人公处于一层接一层的巨大逆境之中。
《我是余欢水》这部网络剧只有短短的12集,主人公余欢水是一个普通不能够再普通的中年男子。
他是幸福的,他的家庭完整,在城市生活中衣食无忧,而他又是不幸的,他的妻子不满于他的平庸,在岳父家还会被自己的小舅子冷嘲热讽,他在公司上下被其他职员无视甚至羞辱,想要回自己的钱却被自己的兄弟推三阻四。
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两种创作思路初探
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两种创作思路初探摘要:喜剧起源于古希腊戏剧。
和歌颂英雄的悲剧不同,喜剧借由对可笑的人物愚蠢行为的讽刺和嘲弄,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思考。
喜剧电影源于戏剧中的喜剧,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愚蠢的、滑稽的”行为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1919年,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独立制作的一系列影片更推动了美国电影的发展,使当时的美国喜剧电影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荒诞现实化现实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两种创作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呈现出较繁荣的景象,其风格样式多样,创作思路各具特色。
总体上,如今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出现了两种思路:其一为荒诞的现实化,此类影片可称为荒诞喜剧电影,是以荒诞架空的故事为基础力图表现其现实主义的价值,代表电影如《让子弹飞》、《大笑江湖》、《武林外传》等;其二为现实的荒诞化,此类影片可称为现实荒诞电影,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转而寻求其故事内容的荒诞性,代表电影如《非诚勿扰2》,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两种创作思路初探文王璐杨璐/Text/Wang Lu Yang Lu提要: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呈现出较繁荣的景象,其风格样式多样,创作思路各具特色。
总体上,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出现了两种思路:其一为荒诞的现实化,其二为现实的荒诞化。
荒诞喜剧是喜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与具有强烈现实性色彩的正剧和悲剧的创作思路完全不同。
荒诞是指虚妄而不可信,可视作“主观的”和“假的”;而现实是指客观的自然的实在,可视作“客观的”和“真的”。
二者在概念上形成对立关系。
而在将其运用于电影创作中时,两种概念却常常能够形成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在荒诞中追求现实性,在现实中寻找荒诞感,这两种创作思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并最终趋于统一。
在它们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喜剧电影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关键词:喜剧荒诞现实电影戏剧《疯狂的赛车》,《人在囧途》等。
研究论文:现实与荒诞之间中国电影“第七代”管窥
63011 电视电影论文现实与荒诞之间:中国电影“第七代”管窥中国电影的代际划分和代际成长有着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独特背景。
观百年六代,代际分界基本暗合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变迁的关键点,也构成了中国电影潮流走向的关键点,因此,代际考量一直是观察和把握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的独特视角。
电影是创作者关于现实世界认识和感悟的外化,创作群体的现实观照,应该是代际特征的主要方面。
沿袭中国电影前六代的代际划分方式,有人用三个关键时间点标识了所谓中国电影“第七代”:“75后”出生,“90后”接受电影专业教育,世纪初(00后)开始拍电影的新生代电影创作群体。
这样,这个群体大致包括了宁浩、滕华?|、徐峥、金依萌、韩杰、张猛、程耳、郝杰等。
尽管用绝对时间点标识电影创作群体的科学性有待商榷,但时间毕竟连缀着这代人共同的现实经验与创作背景,更重要的是,其创作意识和审美取向中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共同特质,即荒诞审美。
这种荒诞意识和荒诞审美,有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中国社会现实的渊源,代表着新生代电影关于现实的解读方式,也与当下中国观众的现实体验,特别是当代中国年青一代普遍的价值认同和审美情趣相契合。
一、荒诞,作为新生代电影人的集体创作意识荒诞,就汉语的字面义,指荒唐虚妄和不足为信,是与真实对立的概念。
但在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语境中,被汉语译为“荒诞”的“absurd”一词指人的存在的荒诞与虚无,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无法沟通,以及人与世界的敌对状态,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而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荒诞意识是20世纪人类反思自身生存状态的危机意识。
近百年中,这种带有普遍性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的荒诞主题和荒诞审美在包括电影在内的西方文艺作品中一直被延续,包括20年代卡夫卡的小说、30年代出现的荒诞主义文学、五六十年代的荒诞派戏剧等。
20世纪后半叶,荒诞意识进入电影,荒诞作为审美取向和创作手法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科恩兄弟、英国导演盖?里奇、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等执导的欧美电影中均有明显表征。
剧本写作知识:剧本中荒诞和超现实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
剧本写作知识:剧本中荒诞和超现实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剧本作为戏剧创作的一种形式,在表现方式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创作者们不断创新和尝试,剧本中的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并着重讨论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的本质和表现手法。
荒诞和超现实性情节是剧本中用于表达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体验,也带来思想上的冲击。
荒诞情节通常是与现实生活相悖的、不合理的,甚至是幽默诙谐的。
而超现实性情节则更加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刻画出一种可能的幻想世界。
在创作荒诞情节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的人物。
一些荒诞情节的初始点往往是基于现实甚至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这些想法被用来塑造一个荒诞的角色,但通常仍然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让观众看到了某些不同于以往的认知。
这种塑造方式常常会让观众产生共鸣,他们会获得一种新颖的感觉,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一些著名的荒诞情节剧本作品包括《奥斯卡男孩》、《终结者》等。
在《奥斯卡男孩》中,男主角奥斯卡的行为往往是不合理的、荒诞的,这让他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角色,同时也使观众对他的行为感到好奇和期待。
在《终结者》中,电影创作者们将机器人角色的特质刻画的十分细致入微,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深度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种新颖的荒诞情节。
超现实性情节则常常会涉及到精神、梦境等方面,并将观众置于令人摸不透的幻想空间中。
与荒诞情节不同,超现实性情节更偏向于有着彻底的幻想色彩,而且常常不合理,或无法回答基本的逻辑问题。
但是,这种情节也需要与观众建立一种极其强烈的联系,让观众能够加入到这个世界,从而与这个世界产生极强的共鸣,甚至是产生一种对生活的正确性认知的重新思考。
一些著名的超现实性情节作品包括《梦之安魂曲》、《疯狂的麦克斯2》等。
在《梦之安魂曲》中,情节本身就是由一些荒诞的、无法理解的想法构成,并对观众呈现出具有幻想色彩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荒诞的现实化与现实的荒诞化——中国当代喜剧电影
两种创作思路初探
此时人与世界处于敌对状态,人的在方式是荒诞的,人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右,他无力改变自的处境,人与人、与世界无法沟通,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
3)在这种大的时代景下,电影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正是会价值冲突下所产生的会意识,而作品中呈现出诞与现实的对立与统一的本质也正是当今社会中值观冲突的一种写照。
会价值观的冲突产生现实社会中种种真实却具有荒诞感事物。
社会大众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诞事物的影响下,产生了现实的怀疑和对荒的认同。
同样,电影创者们也将对现实生活真实的感受以现实荒诞的冲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电影艺术作品呈现出意识与观众的意识相统一,自然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喜剧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中这些荒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会意识中矛盾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有自,也有自慰。
荒诞本身不是目的,艺术作者通过荒诞这种方式来表达自身观点,其背后折射的是创作者本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看法,同时也侧面折射出观众对社会现实的种心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还催生社会思想的碰撞和转型。
其,创作者大多呈现一种焦虑。
而这种心态上的焦虑最转化为当代人对自价值和处境有自知意识的自嘲。
诞喜剧的描写对象是“不幸而可笑人”,因此喜剧嘲讽的对象由人转为自己。
(4)有人认为,幽的力量有三个层次,
能别人、能对别人做趣思想的属最低或次层次。
而只有能笑自己、能自己做趣味思想的才能达最高、最佳的层次。
(5自嘲从而成为电影创作和电影观众对抗社会现实共同默契,而自嘲的对象此由自己成为当代社会中所有“”的缩影。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种自嘲态度的出现并非独有。
在世范围内的各国经济浪潮中,嘲式的荒诞喜剧都作为意识形态物定格在艺术史长河中。
学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生产群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及各种个人主义哲学的相继破,人越来越充分地认识自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位。
自我中心已为神话,个人被外界抛弃的胁时时存在,出于这种危感和自知意识,人们才在实的矛盾面前采取自的办法来重新调节与自然、与会、与他人的关系。
6)社会意识发生变革的时代往催生艺术创作的繁荣。
当代中国会中价值观的冲突成喜剧电影创作的土壤从而诞生了荒诞喜剧电影,原有的实喜剧电影也朝着荒诞化发展,最形成了相统一的意形态。
诚然,国产喜剧影作品不论是荒诞的现实化的作思路,还是现实的荒诞的创作思路,其本都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后现代语境为电影创作寻求全新的价值。
无之于电影创作者还是之于电观众,荒诞的现实与现实的荒也成为当代中国社意识与价值冲突最真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