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资本论》导读第2卷(1-3篇)
《资本论》第2卷导读导言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论》第2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流通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资本运动的总过程。
资本的运动总是首先采取货币形式,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这形成资本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运动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资本也处在流通中。
这个阶段完成后,便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使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结果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再进入流通领域,通过销售行为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取得货币,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包含流通过程。
这种周而复始地不断通过这个过程、三个阶段的循环,形成资本流通。
这样,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资本流通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一种运动。
第1卷考察这种运动背后的经济关系,本卷则考察这一运动所采取的形式和遵循的条件。
《资本论》第2卷所研究的资本同第1卷一样,也是产业资本。
但是,由于已经转入流通过程的研究,资本既作为生产资本出现,又作为流通资本出现,由此引起一系列形式变化。
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不仅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流通过程的结果。
这样,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就被掩盖了,从而预示着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其次,资本在其循环中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阶段,也预示着这些不同形式和不同阶段有分离和独立化的可能。
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在方法上是以矛盾分析为核心展开的。
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首先是把单个资本的循环当作一次过程来考察,而把这一过程的连续性问题存而不论;然后考察资本的连续循环,即周转,考察周转的各种规定性;最后引入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从而揭示它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的内容共分三篇:第一篇研究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研究资本周转;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ppt课件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1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关于这几种积累货币的形式,马克思指出:
“1.银行存款。银行实际支配的,是一个较小的 货币额。这里仅仅在名义上积累了货币资本。实际积 累的,是货币索取权,它们之所以会转化为货币(在 它们一旦转化为货币时),只是因为在提取的货币和 存入的货币之间出现平衡。在银行手中掌握的货币相 对地说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 2.公债券。这根本不 是资本,而是对一国年产品的债权。”(Ⅱ385)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2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3.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 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 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
在所有这些场合,都没有货币的积累,而是一方 面表现为货币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断的实 际的货币支出。至于这个货币究竟由它的所有者支出, 还是由其他人,由他的债务人支出,这并不改变事情 的本质。”(Ⅱ386)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7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公式决定的, 所以,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而来的问题,实际上 是在问流通中用于增加的商品实现的货币从何来。
资产阶级经济学仍在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来 这个提法上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大体有以下几种:
1.认为资本家之间互相购买使他们能把剩余价值 实现为货币。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以这部分货币存在为 前提来说明这部分货币的存在。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8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2. 一部分资本家用自己的消费基金支付另一部分 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这一回答的错误和上一种相同。 3. 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可以帮助其他资本 家的剩余价值实现。马克思指出,作为收入的工资和 剩余价值同在市场上用于消费,这就要求资本家手中 必须已有用于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 4. 还有人认为是购置固定资本的货币存留于流通, 可实现剩余价值。但是购置固定资本就要支付固定资 本中的剩余价值,这笔资金就已经存在。
第7讲 《资本论》第二卷介绍
2. 第二卷的内容结构
第二卷共三篇,其内容结构可概括为: 第二卷共三篇,其内容结构可概括为:“三大理 论,两个再生产”。 两个再生产” A.“三大理论” A.“三大理论”。 (1)资本循环论:马克思在第一篇中, (1)资本循环论:马克思在第一篇中,以货币资 资本循环论 本为中心,分析了单个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经历的不 本为中心, 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 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采取的不同形式和实 现运动条件。 现运动条件。 (2)资本周转论:马克思在第二篇中, (2)资本周转论:马克思在第二篇中,以生产资 资本周转论 本为中心, 本为中心,分析了决定资本周转速度各因素以及资 本周转速度与资本价值增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周转速度与资本价值增殖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1.流通时间 1.流通时间
马克思在这里研究的流通时间, 马克思在这里研究的流通时间,是广义的 资本流通时间, 资本流通时间,即资本在一次循环中所经历的 时间(资本完成它循环的全部时间),它包括 时间(资本完成它循环的全部时间),它包括 ), 生产时间和狭义的流通时间之和。 生产时间和狭义的流通时间之和。马克思的研 究目的, 究目的,是要说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 增殖的不同作用。 增殖的不同作用。 流通时间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还有论述。 流通时间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还有论述。
第8讲__《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二篇“资本周转”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这是本篇第九章的内容。主要讨论:
A.预付资本总周转要用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来计算。
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的计算必须化为货币形式。 C.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公式。 D.预付资本的价值周转是和它的各种组成部分的现实 周转时间相分离的。固定资本的周期性更新是资本
主义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3.流通时间
A.出售时间。 B.购买时间。 其中,对资本周转 速度影响最大的是出售 时间。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本量的影响 2.可变资本的周转 3.剩余价值的流通
1.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马克思的研究结论是: A.为了使资本的一部分能够在其他部分处在流通期
A.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 ⑴固定资本的磨损。 ⑵固定资本的补偿。 B.固定资本的维修费用。 ⑴固定资本维持中劳动力对固定资本的保存力。 ⑵日常的维修及其劳动支出。 ⑶真正的修理或修补劳动需要支出的资本和劳动。 ⑷对维修费用性质的分析。 ⑸保险费用和维修费用的性质完全不同。 C.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
间时不断处在劳动期间,必须把资本分为生产资
本和流通资本两个不同部分。 B.由于资本分成两个部分,在资本周转时两部分有 时交错、交替,必然会有一部分资本游离出来, 形成货币的游离资本。
1.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C.社会总资本也会游离出货币资本,而且随着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游离资本的量还与生产
规模一起增大。 D.如果资本不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生产就不能继续。 E.由资本周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是形成
这一章作为第二篇的总论,界定了资本周转 的含义,阐明了表示资本周转的两个指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资本论》第二卷前四份写于1865-1870年之间,后 四份写于1877-1881年之间。
• 所谓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一系 列形态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研究资本的循环,关键在于说明要使单个资本的生产 和流通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 第一,三个循环过程的前提都表示三个过程的结 果,都表现了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二,三个循环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 点、通过点和复归点。
• 第三,三个循环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第四,三个循环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也就是都 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这 是因为货币资本, 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 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 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最片面是因为 它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 金银数量的增加;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 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 环。
•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能够生产出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 品,也就是通 过生产阶段使生产资本变为具有更大价 值的商品资本。“因此,产品不只 是商品,而且是孕 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 P+M,等于生产这 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 本产生的剩余价值 M。”(第2卷第45页)
• 3、销售阶段
• 资本家把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去 出卖,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其公式 是: W'—G',就是销售阶段。
• 这里的W',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它不仅包 含原有价值的补偿, 还有个剩余价值。“W'这个 价值,等于生产它时保存的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 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 了这个剩余价值 W。”(第2卷第47页)因此,W 代表了预付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也就是包含 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价值关系, 表示商品 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 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构成的。”(第2卷第47页)
资本论》第二卷
扩大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 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 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 规模。相对比的概念是简单再生产:规模 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如上例中我们所举的皮鞋 生产商,如果他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生产流 程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靠增加工具、设备、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 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 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厂房、机器设 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 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 质量等方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
生产性停工时间,包括职工正常的休息、机器 设备的检修或夜间停止使用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指原材料虽已进入生产 领域但未投入生产的那段时间。如原材料在工厂 仓库里的正常贮存时间,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是 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时间比劳动期间要长。劳动期 间始终属于生产时间,但生产时间不一定都是劳 动期间。
G-A
• 2,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根本特征 (13-17)P36 G-A被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因为劳 动力提供剩余价值或工资的不合理形式,而是劳动 力成为商品的事实. G—A被认为是所谓货币经济的特征或标志,是因 为在这里劳动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货币是买 者——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种货币关系(即人类活 动的买卖).但是,货币很早就已经作为所谓服务的 买者出现了,而G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货币资本,经济 的一般性质也没有因此发生变革.
• 固定资本的流通和周转,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就 是价值与物质相分离。固定资本的价值运动并不 同它的物质运动相一致。它从开始周转的时候起, 价值便分割为二:一部分留在自身的物质形态上, 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前者随着磨损程度而 逐次减少;后者经过生产和流通,以折旧形式逐 次提取折旧费,以货币形式收回。直至前者减为 零,全部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经过流通领域购买 新的同类物资,来替换已经磨损报废的固定设备, 完成它的一次周转,重新进入下一次周转。
推荐-资本论 第二卷 讲义第二部分 1 精品
数额巨大
簿记就是记帐、算帐。耗费在簿记上的费用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
簿记的费用
劳动时间 劳动力 劳动资料
1.簿记这种职能的非生产性质 的不变性. 2.单纯买卖时间的费用与簿记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区别:
(1)买卖时间的费用只是由于社会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条件下才存在的;
(2)它是作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在于一切社会生产形式之中的。
(2)目的不同:这些费用的目的的本身不是价值的形式转化,而是价值 的保存。
5.变贵的原因: (1)保存和保管这种商品储备而耗费的资本和劳动力总是从直接的生
产过程抽出来; (2)这里使用的资本必须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
保存了价值
6.保管
使用价值减少了
. 7 储备的三种形式:
(1)生产资料;(2)个人消费基金;(3)商品储备。
. 3 两个重要的公式:
(1)运输追加到商品中的绝对价值量
/ =常数*其他条件 运输业的生产力
(2)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的相对价值部分
/ =常数*体积*重量 价值
. 4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由于运输积聚 (规模扩大),使单个商品的运输费用减少,它使耗费在商品运输 上的那部分社会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增加。
(1)只是同一储备的形式变换; (2)一个过程的产品能够以什么样的速度作为生产资料进入另一个
过程,取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这方面,运费低廉就有很大 的作用; (3)信用制度的发展也有影响;
、 (4)许多原料 半成品等等需要有较长的生产时间,农业提供的
一切原料,尤其是这样。
11.如果在产业资本家手中这种储备减少了 ,那表明在商人手中以商品 储备的 形式增加了 。这只是储备形式的变换,而就社会资本来考 ,储备形式的产 品量不变。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
• 二、产业资本总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 (一)资本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种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同时并 存于三个阶段并各自执行其职能。 • (二)资本的每一个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 不断交换其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 (三)要以价值(从而价格)的变动得到克服和抵制为条件。 • (四)要以理顺产业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为条件。 • 三、批判德国历史学派以交易方式作为划分经济时代标志的错 误 • (一)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不代表经济上相应的三个 发展阶段。 • (二)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不是按生产方式划分经济时期。 • (三)上述观点抹煞了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之间的本质区别。 • 四、关于W 中的m 由谁实现的问题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 分析生产资本的性质和职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商品生产 的内在联系。 • (一)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阶段。 • 1、G-W 的直接结果是货币资本价值流通的中断。 • 2、处在Pm 和A 实物形式上的资本价值只能进入生产消费。 • (二)生产资本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 义形式。 • 1、划分不同经济时期的标志。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 • 3、生产资本作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 (三)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 1、第二阶段表明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2、资本生产过程的结果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 三、第三阶段W—G • 揭示商品资本的职能特别是实现这种职能的意 义。 • (一)商品资本的含义及其职能。 • (二)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重要意义。 • (三)作为第三阶段终点的G 表明一种质的关 系。 • (四)小结: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只发生价值形式 的变化,资本价值的增殖只发生在生产过程之 中;商品只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的 时候,才成为商品资本。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这个结合进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任何商品生产的 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 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 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第2卷第44页)
•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 剥削方式。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 主义结合,由于劳动组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 成就, 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并且 大大地超过了以前 任何社会。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第9讲 《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导言
在“导言”中,马克思分析了本篇的研 导言” 究对象, 究对象,并通过讨论货币资本在社会总 资本运动中和在单个资本运动中所起的 不同作用,强调了本篇研究的必要性。 不同作用,强调了本篇研究的必要性。 1.研究的对象 1.研究的对象 2.货币资本的作用 2.货币资本的作用
1.研究的对象 1.研究的对象
A.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A.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统一。 增殖过程的统一。 ⑵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 程的统一。 程的统一。 ⑶社会总资本运动是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B.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B.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比较说明本篇的研究对象 ⑴第一、二篇的研究对象是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二篇的研究对象是单个资本的流通过程。 ⑵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 本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5.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A.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通过七个流通行为完成 A.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通过七个流通行为完成 整个交换过程完成了, 的。整个交换过程完成了,谁预付在流通中的 货币又流回到谁的手中。 货币又流回到谁的手中。 部类资本家预付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⑴第Ⅰ部类资本家预付1000镑货币购买劳动力。 工人用这1000镑工资向第Ⅱ 1000镑工资向第 ⑵工人用这1000镑工资向第Ⅱ部类资本家购买生 活资料。 活资料。 部类资本家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 1000镑货币向第 ⑶第Ⅱ部类资本家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购 买生产资料。 买生产资料。 部类资本家预付500镑货币向第Ⅰ 500镑货币向第 ⑷第Ⅱ部类资本家预付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购 买生产资料。 买生产资料。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的关键
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本的形式 相结合
■ 结合的前提:必须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高度发 展为前提 。具体包括:
■ 资本家不仅是货币所有者,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 者 。因为他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取的更多的货 币,而更多的货币的取得只有依靠商品生产实现价 值增值。这就需要商品生产的广泛和高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 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 段的相互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 资本的形式相结合→生产资本的职能
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相互 关系
■ 货币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 产资本,资本价值取得了A和Pm的实物形式,这种 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必须进入生产阶 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一定 时间内的使用权,而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资本 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卖,而劳动力的使用 权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同时,资本家购买的 生产资料也只是作为劳动吸收器来使用,而不是 为了转卖。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 段,即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劳动力与生产 资料的结合,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
四、货币执行资本职能的前提基础
■ 对货币资本理解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把货币 资本采取货币形式而执行资本职能,理解是由资 本性质产生的;第二,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执行资 本的职能理解为是由货币的本性决定的。这两种 错误既平行地谈资本与货币,又是交叉地谈它们 的职能。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供需不匹配上,即生产的产品不符 合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导致市场销售不畅。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但 如何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2
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它决定了生产的规 模和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
3
资本家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价格 变动、产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能 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生产阶段
01
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 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新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资本家组织生产,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形 成剩余价值。
销售阶段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增值,并回收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的必要性
资本循环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循环,资本才能不断实现价值的增 值。
资本家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价格策略等因素,以 确保销售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04
资本循环中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过度生 产,导致产品过剩,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
消费不足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导致有 效需求不足,消费者无法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循环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循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等环节得以相互连接和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 本章在全篇中具有导论的地位。主要是规定资本周转的 概念及其同资本循环的关系、周转时间的界限和周转次 数的含义。 • 一、关于资本周转 •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目的是预付价值的增殖。 • (二)考察资本周转要采用以预付价值为起点的资本循环 公式。 • (三)生产资本循环公式P…P 是考察资本周转的合适形式。 • (四)资本周转的含义及其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 二、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指标 • (一)资本周转时间及其界限。 • (二)资本周转次数及其计算方法。
• 三、第三阶段W—G • 揭示商品资本的职能特别是实现这种职能的意 义。 • (一)商品资本的含义及其职能。 • (二)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重要意义。 • (三)作为第三阶段终点的G 表明一种质的关 系。 • (四)小结: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只发生价值形式 的变化,资本价值的增殖只发生在生产过程之 中;商品只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的 时候,才成为商品资本。
• 二、产业资本总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 (一)资本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种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同时并 存于三个阶段并各自执行其职能。 • (二)资本的每一个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 不断交换其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 (三)要以价值(从而价格)的变动得到克服和抵制为条件。 • (四)要以理顺产业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为条件。 • 三、批判德国历史学派以交易方式作为划分经济时代标志的错 误 • (一)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不代表经济上相应的三个 发展阶段。 • (二)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不是按生产方式划分经济时期。 • (三)上述观点抹煞了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之间的本质区别。 • 四、关于W 中的m 由谁实现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第二篇 资本周转 本篇仍然以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第一篇侧重从质的规定方面考 察资本运动的形式,本篇则侧重从量的规定方面来考察资本运动本身,考察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即资本周转。 因此,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而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诸种 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是本篇考察的问题。 本篇由十一章组成,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周转时间、周转次数以及它们的 具体形式:周转周期和预付费本的总周转。(第七章和第九章) 第二部分:考察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首先是固定资本然后是流动资本, 它们各自的构成、周转的特点、周转的时间以及对它们产生影响的诸种因素。 (第八、九、十二、十三、十四章) 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可 变资本周转的性质和作用,揭示流通在资本增殖过程中的真正地位。(第十五、 十六、十七章) 本篇重点章节是第七、八、九章和第十六章的第Ⅰ节。第十二、十三、十四、 十五章对实际考察资本周转和经济实际有很大意义,综合起来扼要说明。
• 四、总循环 • 在前三节的基础上,概述资本循环的全过程, 明确货币资本循环不仅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 特殊形式,而且是产业资本的一般形式。 • (一)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 • 1、货币资本循环与资本总公式的异同。 • 2、产业资本的含义。 • 3、资本循环是资本价值不断运动与资本形式 相对固定的矛盾的统一。 • 4、资本的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 统一。
• 一、第一阶段 G—W • 需要把握第一阶段的性质、货币资本的职能以及对第一 卷中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深化分析。 • (一)G—W 作为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不在于货币购买商 品的行为,而在于它的物质内容。 • 1、它的物质内容表现为 • G—W(A+ Pm)即G—A 和G—W(A+ Pm)。 • • 2、G—W 除了表示货币所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质的分割之 外,还表示一种最Pm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 • • 3、G-W 行为的实质在于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向生产形 式的转化即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
•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商品资本的循环W —G — W…P…W 。重点是概括、对比、说明商品资 本循环与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的差别, 其目的仍然是揭示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由于 商品资本循环是一种综合运动的表现,不仅作 为单个产业资本运动的一种特种形式,而且也 体现了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所以本章为第 三篇阐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打下了基础。概要 说明综合运动的特征。
• (二)货币资本循环作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 式的特征。 • 它最明白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把生 产阶段只表现为流通的两个阶段之间的中断;只表 现从价值生出剩余价值,货币生出货币;而且只包 含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 • (三)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最典型的 形式。 • 1、它突出流通作用掩盖剩余价值来源。 • 2、它把资本增殖的动机和目的直接了当表现在货 币形式上。 • 3、它表明了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完整的营业周期。
• • • • • •
• • • • •
(二)流动资本的形式规定及其周转的特点。 1、流动资本的内容。 2、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 3、可变资本也属于流动资本。 (三)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小结。 ①两者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从而流通方式和周转方式 也不同;②两者的周转时间不同;③ 返回方式和期限不同;④物质更新方法不同。 二、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一)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和损耗。 1、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 2、固定资本的损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 第一章 货币和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货币资本循环G—W—…P…W —G 。货 币资本循环既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是其最一般最典型的形式。首先考察货币资 本循环有利于揭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特征和 实质,也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 本章由一个前言和四个小节组成。前言简述了 本章(实际是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的必要 条件,扼要指出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货 币资本循环公式以及本卷研究的流通与第一卷 涉及到的流通的区别所在;还扼要指出了进行 分析的必要条件。
• 三、提出第八章将考察的问题:生产资本的两种新规定。 •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本章考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以及固定资本的再 生产过程,指出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 • 资本的依据,批判资产阶级的有关错误,明确提出固定 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是影响资 • 本周转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 一、形式区别 • (一)固定资本的形式规定及其周转的特点。 • 1、固定资本的含义及其一般特点。 • 2、固定资本流通的特点。 • 3、对资产阶级关于固定资本的错误观点的批判。 • 4、固定资本周转的特点。
•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 本章是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产业资 本循环作综合性的考察,即从三种循环形式的联系 和统一中去把握产业条件资本循环的内在规定性, 由此阐明产业资本实行正常循环的条件,从而更深 刻地认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进一步理解资本运 动的本质。 • 一、产业资本总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一)三种循环形式的总特点。 • (二)任何单个产业资本循环都是三种循环的统一。 • (三)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 一。
•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生产资本的循环P…W —G —W…P, 即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已经增殖了的资 本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其目的在于从不同于货 币资本循环的角度揭示连续进行的产业资本循 环的特点。本章研究再生产有其独特的视角, 它侧重研究媒介再生产过程的两个流通阶段 W —G 和G—W,重点说明已经增殖的货币 资本G 如何再转化为生产资本,实现简单再 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本章的内容在《资本论》 一卷已有充分论述,勿须重复仅扼要说明本章 的要点。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 分析生产资本的性质和职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商品生产 的内在联系。 • (一)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阶段。 • 1、G-W 的直接结果是货币资本价值流通的中断。 • 2、处在Pm 和A 实物形式上的资本价值只能进入生产消费。 • (二)生产资本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并进行生产的资本主 义形式。 • 1、划分不同经济时期的标志。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 • 3、生产资本作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 (三)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 1、第二阶段表明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 2、资本生产过程的结果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
• (二)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 件。 • 1、货币资本意味着资本价值处在能够执行货 币职能的状态中。 • 2、资本价值执行货币职能即G-W 一经完成, 它就处于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 产资本的状态或形式中。 • 3、资本价值执行货币职能的目的已经在可能 性上潜在地包含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 • 4、G—A 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一个具有 特征的因素。
• • • • • • • •
(三)深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分析。 1、G—A 一般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2、完成G—A 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3、商品生产方式与资本生产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历史条件。 (四)小结。 把握处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上的货币资本的职能, 一方面要把握住它的资本属性以Pm 和A的资本主义 分离为前提,另一方面要把握货币的购买职能和支 付职能;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资本的本质混同于它采 取的形式或者把其形式当作本质,才能使货币资本 的职能与其他形式的资本职能相区别。
• 三、第二卷的意义 • 第二卷是第一卷的续篇,它从内容到形式深化了第一卷对资本本质的 分析;第二卷是第三卷的引言,它为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 生产总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形式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本篇以单个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形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 形式的资本的循环,阐明资本循环的内容及其连续进行的条件,揭示 了资本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 本篇共六章。 • 第一、二、三章分别考察资本三种形式的循环及其特点。 • 第四章综合前三章的分析论述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以及统一的条件和个别资本循环可能遭到中断的原因。 • 第五章分析流通时间。 • 第六章考察资本循环所耗费的流通费用问题。 • 理论的分析主要在第一章到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现实意义明显, 但和本卷的第二篇以及第三卷中的问题有所重复,因此,重点讲学第 一章和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