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中诗歌教学
摘要: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诗歌是中外文化的艺术瑰宝,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02年始,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这样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很明显,《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鉴赏目标,另一个是鉴赏的能力层级。这是关于诗歌鉴赏的一个综合的总体要求。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只得用死记硬背(背内容、背注解)来应付考试,甚至有的学生对诗歌采取拒绝的态度。正因为这样,改变诗歌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美与善的殿堂,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要引导学生重视诗歌知识的积累
古诗词中有很多妙言佳句,往往含蓄蕴藉,非调动自己所有知识储
备来解决不可。例如,2002年普通高考的诗歌鉴赏试题,就涉及到鉴赏的知识储备问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 2002年普通高考的诗歌鉴赏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这一意象难倒了许多人,有些考生想当然的理解为“折断柳枝发出的声音”,“风大吹断柳条”等。答案是:“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虽然已学过不少古诗,但对于一些诗词中常出现的古代文化赋予了特定内涵的意象,积累的还不够。还以“折柳”为例,古代写离别思念的诗的意象大多取自于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送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因而杨柳常和惜别连在一起。如:
“昔我往已,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做一个有心人,多积累多归纳,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加强朗读体味。“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吟读。诗歌的特点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要依据诗的个性来吟读,依据诗意有重点地朗读,并力求学生当堂掌握名句。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在读的时候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三、教会学生鉴赏、分析的方法
1.扩展延伸法。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想象,扩展成一篇与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面看都是一些物象的组合,但这些物象的组合,又产生了一种不平凡的效果,我们在深刻领会了本曲的意境后,一定会有许多的话要说。
2.字斟句酌法。诗歌的艺术,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文字经
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大都是比较妥帖、精当的,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传世。但一首诗,选择这个“字”或“词”,是不是一定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是否还能找到更好的“字”或“词”来代替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寻找相近或相似的“字”或“词”来代替,看看哪一个效果更好。
3.模仿再造法。诗歌里有许多使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的。例如: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偶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我们不仅可以模仿诗歌中的这些修辞,更可以模仿诗歌本身,再造诗歌意境。
四、教会学生评价鉴赏
从文本的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获得到领悟文意,这应是每一个学生需要经常不断地攀登的阶梯。在学习诗歌后,决不能浅尝辄止,依据斯金纳的强化律,还应基本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专项手法训练。结合已学的各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从课外诗歌中分门别类进行训练,以做到触类旁通;第二,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写鉴赏文章,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因特网查找资料,动手动脑写成诗评,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提高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诗歌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是适合于所有教学的。无论那种方法,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陶冶学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整个学习涵盖“自学、求教”的统一,缺少
其中哪一环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