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概论1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 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 “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理想
sublimed adaptation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它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 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今明,P4)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第一部分 翻译概论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目的 3 翻译的意义 4 翻译的条件 5 翻译的分类 6 翻译的方法 7 翻译的步骤(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
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张柏然、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P17)
6 翻译的分类
工作方式 ●笔译 translation ●口译 interpretation ●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机助翻译 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内容题材
●文学翻译 literary translation: 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着重情感内容、修辞特 征以及文体风格的传达
lecture_1__翻译概论
3) In terms of the media by which translation is done: oral, written and machine 从翻译的手段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口译(oral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4) In terms of the subject matter: 从翻译的题材来分类,翻译可分为专业文献翻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practical writing translation); 5)In terms of the manner: 从翻译的处理方式来分类,翻译可分为全译(full translation)、 摘译(partial translation)和编译(translation plus editing)。
E-C and C-E Translation Basics
英汉-汉英翻译基础
Lecture 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I. What is Translation?
1. A story of translation in Bible Long long ago, all the peopl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 When they transferred to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and then lived there. They decided to build a tall tower, so that it can stretch to the heaven and they can live in the heaven. When Jesus saw this, he was afraid that if all the peopl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hey can do everything they want. So Jusus went down from the heaven and confused their languages so they couldn’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didn’t finish the Bable Tower. Since then, people lived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spoke different languages. Hence comes the translation.
许钧——翻译概论
第二章 翻译是什么?
•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由来已久。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 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的。 • 不论是翻译的过程还是翻译的结果,都有着丰富的形态和各种特点。 翻译活动的丰富性,为我们采用多重视角考察“翻译是什么”问题提 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把翻译从经验主义中解放出来,为翻译研究打开了 科学的大门,在历史上第一次赋予了翻译研究以科学的性质。 •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翻 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翻译活动在各种文化 理论的观照之下,呈现出多个不同的侧面。 • 当各种学科的理论介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后,翻译研究的领域看似在不 断扩大,却又潜伏着一步步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险,面对这一危险,我 们不能不清醒地保持独立的翻译学科意识。 • 翻译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等本质特征 。它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 随着人们对翻译的形而上思考的进一步深入,翻译的本质将会得到更 全面、更深入的揭示。
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
• 正确认识翻译过程中矛盾的各种因素,从主要方面入手加以解决,对于译者采 取可行的方式,尽可能克服翻译障碍,在两难的处境中权衡得失,实现翻译目 的,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是可行的,但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翻译者看来,不可译因素的存在并不 意味着翻译在根本上就“不可能”。只要存在翻译的需求,就得通过各种方法 将翻译进行下去。 可译性限度包括由语言因素造成的可译性障碍以及由文化因素造成的可译性障 碍,其根源在于文化传统、社会风俗、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次差异。 从“异”与“同”,到“他者”与“自我”,再到“异化”与“归化”,译者 在面对不同文化差异时,需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努力促进本土文化与异域文 化沟通与交流。 在“形”与“神”这对矛盾中,译者要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语境以及各种因 素所提供的可能性,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在翻译活动中,“可译”与“不可译”、“异”与“同”以及“形”与“神” 的矛盾分别是其在哲学、文化和诗学层面上体现。
翻译学概论复习提纲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学概论(许钧翻译论丛)
第一节翻译学传统与语文学翻译研究 第二节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第三节多元系统 第四节翻译研究的哲学途径 第五节翻译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比较翻译学概说 第二节中西翻译理论的总体比较 第三节中西翻译理论的相似性 第四节中西翻译理论的相异性 第五节中西翻译传统的文化烙印 第六节中西翻译理论比较的几点结论
第一节翻译的哲学研究 第二节翻译的美学研究 第三节翻译的认知思维研究 第四节翻译的解释学研究 第五节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第六节翻译的伦理道德研究 第七节翻译与意识形态
目录分析
翻译的价值是无可估 量的——“许钧翻译
论丛”总序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当代中国翻译 理论研究
第三章当代西方翻译 理论
第四章中西翻译理论 比较
第五章哲学与翻译研 究
第六章语言学与翻译评 第九章翻译教学研究
第十章信息技术手段 与翻译
附表国内语料库建设 一览表
附录一本书参 1
考文献
附录二重要的 2
中外翻译理论 参考书目
3 附录三术语汉
英、英汉对照
4
再版后记
5
注释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翻译本质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翻译的策略、方法与单位 第四节翻译的价值 第五节翻译学的缘起与体系 第六节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第七节翻译与翻译学的区别 第八节翻译学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有关翻译学的讨论 第二节当前理论研究的范围 第三节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翻译批评的本质与价值 第二节翻译批评的主体 第三节翻译批评的原则 第四节翻译批评的标准
第一节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第二节翻译教学的层次 第三节翻译教育的体系 第四节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节翻译教学的主要方面 第六节翻译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第一节机器翻译概述 第二节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翻译概论课(作者、译者、读者和委托者之间的关系)
原作者的作品通过译者的翻译,委托 者的加工处理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原 本的内容与文化得到读者的欣赏与接受, 使得文化得以进行跨国、跨语言的交流, 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多样化融合发 展。
由于读者与作者之间在语言、文化、 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的差异,使得读者在 读译作时,会吸收到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 有译者的风格,也有读者的自己理解,从 而丰富了原作的内容。
责任与义务
作者根据一定的环境创造出原本,而译者需要在读透 原文的基础上,更要通透文字背后的蕴意,还要结合目 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既有忠实于作者原本,又有 译者本身的主体创造性。
译者与读者 的关系
译者
阅读原作的桥梁
读者
发布译文所面对的对象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一部作品要靠读者来 最终完成。不能只看原作者意图或译者的意图, 不能只管少数批评家满意不满意,也要看读者 接受的怎么样。”
作者
对潜在阅读者 的思考
传播原作
读者
翻译应用的 丰富 对象,译本调整
的来源
制约 调整翻译适应目 的语读者
译者
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 在本土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或发挥特定的作 用,他在原文的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就必须 关注其潜在读者的期待,从而决定相应的翻 译策略,所以说读者对译者的翻译也有很重 要的制约作用。
謝 謝 觀 賞
译者作为原作信息的发布者,他所面对 的对象就是译文的读者,所以他在翻译时 也必须文·沃尔夫(Erwin Wolff)提出了“意 向读者”(intended reader)概念,即作者对 其作品所设想的读者。
特雷·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也提出了 类似的“落在读者”(implied reader)之说。 他解释说:“接受是作品自身的构成部分,每 部文学作品的构成都出于对其潜在可能的读者 的意识,都包含着它所写给的人的形象,作品 的每一种姿态里都含蓄地暗示着它 所期待的那 种接受者”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中国翻译文学史概论
一、近代翻译文学(1897-1920) 二、现代翻译文学(1921-1950) 三、当代翻译文学(1951-1978)
一、近代翻译文学(1897-1920)
第1章 概论 第2章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 第3章 近代翻译文学倡导者梁启超 第4章 “译泰西过百种”的林纾 第5章 近代翻译理论首创者严复 第6章 翻译文学的近代终结与现代开启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家——李之藻
李之藻(1565—1630),杭州人,有“江南才子”之称,明 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和译著家。
历任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译述了 大量西方科学名著,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水利等方面。
1628年,编辑刊刻了欧洲科学入华后第一套丛书“天文初 函”,收有天文历书《浑益通宪图说》2卷、几何学书《圜容 较义》l卷及数学书《同文算指》l0卷(均由利玛窦口授、他 编译)。
王徵(1571-1644),陕西人,中国士大夫中最早接受西方科技 的人物之一。
出身儒士,但对机械制造有很大悟性。信奉天主教,自称“关 西景教后学”。
在北结识庞迪我(1571-1618,西班牙)、金尼阁(1577-1628, 比利时)、邓玉涵(1576-1630,瑞士)等传教士,接受了许多西 方科技知识,尤其对机械工程学感兴趣。
为了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进行斗争,林则徐组织翻 译了《国际法,或运用在国家和主权的行为和事务上的自然 法原则》(1758年瑞士人滑达尔著),成为近代汉译国际法 的最早主持者。
墨海书馆与翻译家李善兰
墨海书馆:1843年成立于上海,中国近代重要的翻译机构,为 麦都思(1796-1857)开办。
《同文算指》在1614年刻印,影响巨大,欧洲笔算法就是从 这时在中国日渐普及并一直沿用至今的。
翻译概论
目录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翻译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次序,把中国翻译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清末的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 • 三、“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的引进及俄苏等新文化、新思想 的翻译; • 四、建国后翻译事业的全面发展。
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
• 意大利比较文学窳梅雷加利认为“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 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 本质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 的桥梁”;
•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 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 的语言活动”; • 中国翻译家张今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 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 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 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 字翻译活动。从东汉开始到唐宋时期,历经发生、发展到鼎 盛的过程,历时一千多年。
早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时(公元148年),波斯帝国(今伊 朗)的安世高来到中国,开始了较大规模地从事译经活动。他
翻译了三十部四十卷佛经,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般守意经》。
二、翻译的类型
翻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种类型。 首先,就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种语言 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文本译为白 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等;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 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是一门关于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的范畴包括翻译的定义、原则、方法、技巧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
翻译学概论对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译学概论首先阐释了翻译的定义和内涵。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表达的过程。
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化、思维等多个层面,因此,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进行准确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翻译学概论介绍了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则、流畅原则、传达原则等。
忠实原则要求翻译者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意和风格;流畅原则要求翻译者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易读;传达原则则要求翻译者能准确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和意图。
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等,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翻译学概论还介绍了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翻译技巧包括转换、补充、删节、改写等,翻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选择对应的技巧。
翻译策略包括对难词的处理、对文化差异的处理等,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域知识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此外,翻译学概论还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如语义等效、语言的特点、词汇的歧义等。
翻译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克服这些难题。
总的来说,翻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化、思维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翻译学概论,翻译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一.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二.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在翻译者选择了一个要翻译的文本之后,将该文本由出发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
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1 但凡对“翻译过程”或“程序”特别关注者,一般来说都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对自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翻译程序”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他对“翻译程序”的理解和阐述从狭义的层面来说,狭义的“翻译程序”即他所说的“基本翻译过程”,包括:(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为译语;(3)重新调整原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奈达的论述具体实在,对译者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旅美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的“总论”中,从如何翻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翻译的具体步骤及我们所关心的翻译程序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可资资借鉴的做法。
文学翻译unit 1《概论》
Literary Translation陈水平helen.csp@Lecture One1.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By translation here I specrifically mean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something is translated, instead of the work translated.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的神韵。
(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刘宓庆,1990)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萧立明,2001)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7.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
7.翻译证书
1.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7.翻译证书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7.翻译证书
3.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3. 翻译史简介 4. 翻译的标准 5. 译者的素质 6. 翻译的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What is translation?
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4) 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 【19】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Snell-Hornby, Ma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0】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Baker, Mona. London: Routledge. 1992. 【2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ll, Roger T. London: Longman. 1991. 【2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mark, Peter.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2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Nida, Eugene Alber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第一章 翻译概论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
新英汉翻译课件教程 Chapter 1 翻译概论
• Contrast is the spice of life. There can
be no joy without sorrow, no summer without winter, no love without hate. • 【译文】矛盾是生活的调味品:没有悲伤就 没有快乐;没有冬就没有夏;没有恨就没有 爱。 • 【解析】充满哲理,令人信服。译文和原文 一样挥洒自如,如歌似曲。
课堂互动 1:找找哪个译文正确
• 1.He has a weakness for smoking.
•
– A.他有抽烟的缺点。 – B.他有抽烟的癖好。 2.A cat is a cleanly animal. – A.猫是一种干净的动物。 – B.猫是喜爱清洁的动物。
• 3.He is dead,as I live.
•
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 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 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 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上是入于“化” 境了。 谭载喜提出了翻译的“东张西望”法和译学内 容的“瞻前顾后”法。“东张”即发挥自身的 语言优势,做到译文的“信达贴”、“信达 切”、“神似”、“化境”。“西望”则是借 鉴西方译论,立足分析,注重理论,放眼系统。 “瞻前”——放开思路,大胆开拓;“顾 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黄昏的阴影几乎连在一起,不可分别,岁将云暮,终日昏 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 • 【解析】此译文对原文语序略作调整,译文表达忠实、正 确、流畅,符合汉语习惯。但现代人读来文字华丽、感到 过于学究气,和原语文本中所用文字和所表达语气似乎相 悖。 • 【译文】时值晚秋,天气肃杀凄凉,令人伤感,晨日的光 影与黄昏的光影几乎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昏暗的光线 投射到一年的衰败秋日之中,而就在这样的一天,我独自 到西敏寺大教堂散步了几个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lation Theory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the entire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us Popovic defines translation Theory as a “discipline engaged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ranslation”, whose task consists of “modeling the translational process and text”. (Shuttleworth) “The body of knowledge that we have and have still to have about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Newmark)
Key figur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72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James 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Mona Baker/Susan Bassnett in the UK Eugene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alting/Edward Gentzler in the US
Although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is long established,
The study of the field developed into an academic discipline on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late 18th century to 1960s, the translationgrammar pedagogy; 翻译教学vs教学翻译 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I.A. Richard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rastive analysis Linguistic-oriented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in the 195060: E.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The “bibl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What is Translation Studie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discipline which concerns itself with problems raised by the produ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s.’(Lefevere:1978) The term was suggested by the Dutchbased US scholar James Holmes in his key defining paper delivered in 1972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The term translation itself has several meanings: it can refer to the general subject field, the product or the process.(Munday,00) An incredible broad notion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one may talk of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r a product, and identify such sub-types as literary translation, technical transmachine translation; more over , while more typically it just refers to the transfer of written texts, the term sometimes also includes INTERPRETING. (Shuttleworth,97)
Parti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Medium-restricted theories: machine/computer; written/spoken; consecutive/simultaneous Area-restricted theories: specific languages or groups of languages and/or cultures, e.g.,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stylistics Rank-restricted theories: specific level of the word or sentence; Text-type-restricted theories: specific types or genres, e.g., literary, business, legal, technical Time-restricted theories: e.g.,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Problem–restricted theories: e.g., equivalence
Session I Beginning of A Translation Studies Safari
School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GDUFS
Who is the Instructor?
Mr. Junfeng ZHAO(赵军峰) Bsc ( Petroleum Geology, Yangtze University), MA(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MBA ( Gloucestershire Business School, UK), Ph.D in Forensic Linguistics, GDUFS Professor, School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Vice Dean(2001-2005), School of English for Int’l Business Director of MTI Education Centre, GDUFS Tel: 36207376(H) E-mail: benjizhao@
Translation studies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pping of translation studies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ethodologies of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rt or science Translatability Creativity vs conformity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Encyclopedic requirement for a translator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
Examination of: (1) the product (product-oriented DTS): description, analysis, comparison of ST and TT (2) the function(function-oriented DTS): In the recipient sociocultural situation, i.e. context rather than text (3) the process(process-oriented DTS): The psychology of translation, the blackbox, TAP( thinking aloud protocols)
Mapping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oury 1995:10)
Translation Studies Pure Theoretical
General Partial
Applied Descriptive(DTS)
Product Process Function Oriented Oriented Oriented Translator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raining Aids Criticism
Medium area rank text-type time problem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restricted
The Holmes/Toury ‘Map’
The objectives of the ‘pure’ areas of research are: 1.the description of the phenomena of translati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theory) 2.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principles to explain and predict such phenom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