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现代化农业

作者:

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级。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由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园区坚持科技引领、镇园一体、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园区总体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淮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淮安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提出建设“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想,并以此為载体,集聚农业高新科技资源,加速推进淮安农业现代化进程,辐射带动淮河流域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再以企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来完善科技支撑链。园区把建设特色产业链作为重点,创新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引领和三产融合,实现园城建设结合、产城发展结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和产业支撑。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次布局。核心区位于淮阴区码头镇,面积2.25万亩,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展示平台、农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企业集聚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区等8个功能区。“示范区”分布于淮阴区其他有关乡镇,面积22万亩,主要建设优质稻麦产业科技示范区、特色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区、健康畜禽产业科技示范区、特种水产产业科技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示范区。“辐射区”覆盖淮安市所属县(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并辐射河南、安徽等淮河流域其它地区。

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联创共建机制,由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投资20亿元,资金筹措由财政资金引导和多元投资相结合,2015年园区基本建成,此后不断完善提升。在组织管理上,园区借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经验,实行“1+1+1+N”的组织管理模式。

汇聚特色产业,打造高科技农业产业基地

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位于淮安市淮阴区。近几年来,淮安市以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农业产业化为主题,实施了农业科技4大工程,以此来支撑园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围绕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高效畜禽、特色水产、农产品深加工等5大产业技术重点领域,聚集和整合省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开展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开发等10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淮安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在产业相对集中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县(区),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自2004年来,江苏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以来,5个县(区)先后被列为项目示范区、辐射区,总面积达到180万亩。淮安市通过典型引路、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服务和产业化带动等形式,创新了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促进了园区先进技术与千家万户的对接,提高了科技到位率,有力地提升了淮安市水稻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稻米产业化经营。

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

围绕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淮安市着力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除江苏省农科院淮阴农科所外,还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江苏省饲料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鳌虾培育及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淮安市正在筹备合作建设中国农科院淮安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等合作平台。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将淮安打造成为汇聚省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发展成为全省农业高技术产业高地,为园区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园区除了有农业科学技术支持外,还具有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地理区位上,淮安市淮阴区位于苏北平原腹地,水陆空交通便利。除京杭大运河等水路外,京沪、同三、宁连、徐淮盐等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新长铁路贯通城区,规划中的宁淮、宿淮、淮扬等3条铁路也将穿越全境。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状况方面,淮阴区快速增长的经济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园区农业发展情况方面,淮阴区按照产业化经营思路,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集聚了皇达兰花、台生源菌业等一批台资企业;建成了丁集日光能温室蔬

菜科技园和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园区;开发出了淮阴稻米、丁集黄瓜、苏淮猪3个特色农产品;建成了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特色畜禽、特优水产4大主导产业基地;创建了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棉花庄西瓜产业园、袁集辣椒产业园和凌桥香瓜产业园5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了一批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业发展快速。

此外,园区稻麦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发达。淮阴区是全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优质油料基地,先后3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荣誉称号。“淮稻”和“淮麦”系列品种更是享誉全国。同时,淮阴区蔬菜产业发达。丁集“淮安黄瓜”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授予“江苏省黄瓜产业基地”。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主要发展蔬菜种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此外,园区还有王兴特色产业园、吴城生态产业园、袁集大棚辣椒产业园等,示范推广了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蔬菜有机栽培等新技术,创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多个。淮阴区省级规模猪场22个,市级规模猪场118个;肉禽省级规模养殖场90个,市级规模场169个。有4个良种示范场、1个农牧结合示范场、32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5个畜禽综合利用示范场通过验收。其中,“苏淮猪”位列农业部2012年推介的畜牧类主导品种第1位;“淮阴黑猪”201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刘老庄镇和渔沟镇分别建有“苏淮猪”原种场和保种场,并推广标准养殖技术、规模养殖场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水产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园区特色产业。淮阴区现有淡水养殖面积8.6万亩,其中高效渔业占2/3、高效设施渔业占1/5,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渔业总产值4.04亿元。全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5%,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1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60%,水产品加工率达到10%。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淮阴区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0余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家、市级27家;建成连锁经营网点580个;成立了供销合作经济联合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引导农民经纪人从单纯的农副产品交易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

围绕主导产业,园区还建立了种子加工、环境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植物保护和疫病防治、农业机械、信息管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体系,建立了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农产品信息网络。

自建立以来,淮阴区对照创建标准,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园区科技服务超市、食品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高科技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未来发展中,园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道路上越走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