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登金陵凤凰台》)简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登金陵凤凰台》
二、检查学生平时积累
三、介绍诗人李白及本诗写作背景
四、诵读感悟
五、分析鉴赏诗歌
1、翻译诗歌
2、介绍传说
3、提问讨论
4、板书
5、小结
六、比较阅读
崔颢《黄鹤楼》
七、拓展阅读
八、布置作业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翻译诗歌
六、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
1 介绍传说
2 提问: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
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B/“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吴王宫苑的花草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
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1)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2)“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
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
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4分析景情关系:
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纯景含情; 4/先事后景
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结并板书:(1)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
七、比较阅读:崔颢《黄鹤楼》
1、检查预习:
2、写作背景介绍:
。。。。。。
3、朗读:
。。。。。。
4、拓展: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5、分析鉴赏
1/介绍传说:仙人乘鹤
2/提问:(1)开头四句写仙人跨鹤而去,本属虚无,诗中却以无作有,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慨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剩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具有浓郁的飘然之气。
师小结: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笔锋一转,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思乡之情)。
板书:
传说景物情感
(即景…………生情)
触景——————〉抒怀(思乡)
意境渺远
提问:(2)律诗格律的大忌是:在相近的诗句里某一字词重叠出现。为什么我们读崔诗和李诗时对“黄鹤”、“凤凰”的三次出现却不觉拗口?
“黄鹤”、“凤凰”的三次出现,看似诗人随口说出,却是诗人精心构思的。它们的出现,因诗歌的气势奔腾直下,读者并不觉得它重叠滞碍。
(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指导:在比较阅读中,要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
A.内容上的异同
B.结构上的异同
C.语言上的异同
D.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E.风格上的异同
当然,每一次比较阅读,也不必面面俱到,找出最有特点的地方。
参考答案:
A.从韵律上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步崔诗原
韵,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B.从诗的开头看,崔诗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黄
鹤”,李诗也是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凤凰”。
C.从内容上看,崔诗用传说,李诗也用传说。
D.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都抒发
一种愁思。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担心国君被奸邪包围,
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E.从语言上看,也都是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所以古人都认为这两诗“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见
甲乙”。
F.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
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
远。
[拓展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