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合集下载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2007-11-23 13:33: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世世代代先民留下的建筑,饱含着逝去的岁月传来的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见证。

沧海桑田,荣辱兴衰,承载着多少光荣与梦想……华夏文明之绵长,长安古都之辉煌,古迹遗址之珍贵,保护遗址之迫切,一字一句无以表达,留住我们的根与来时的路……西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方位图古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3个皇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城市。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博导孙福喜长安区文物局局长田小玲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包括西周都城丰京、镐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和早期秦都城栎阳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

这四大遗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西安最早的都城位于西安户县的周文王之父周王季陵位于咸阳周陵乡的周文王、周武王陵(考古未确定)西周终结者——位于临潼区的周幽王陵丰镐是西周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区沣河两岸,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

丰在西岸,镐在东岸,之间桥舟相通,实际上是一个都城的两个分区。

丰镐的建立,揭开了我国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的历史。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作丰邑,周武王作镐京,至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东迁洛邑止,近300年间,丰、镐两京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烽火台遗址二、秦阿房宫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遗址阿房宫是秦朝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建于惠文王,扩建于秦始皇,遗址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南。

大殿遗址现有夯土台基长1300米,宽500米,高20米,高出地面部分达10余米,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大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

隋大兴唐长安城

隋大兴唐长安城
第六节 隋大兴、唐长安城
• • • • • • • (一)长安沿革 (二)研究简史 (三)布局特点 (四)城市演变与重要遗迹的考古工作 (五)两市、里坊制度及其破坏 (六)圜丘与寺院(青龙、西明、法门寺) (七)离宫(华清、九成、玉华、翠微)
• (一)沿革
• 隋初以汉长安旧城为都,582年营建新都,设计 师宇文恺等曾考察邺(南)城和北魏洛阳。新都 在汉长安东南的龙首原。依宫-皇-郭城的顺序营 建,面积84平方公里。 • 大兴的含义。唐改名为长安,但城市布局结构基 本无变化。 • 904年朱全忠挟唐昭宗移都洛阳,拆毁宫室,材 木筏运洛阳,长安遂成废墟。元代的奉元城建在 唐长安的皇城上,明代又扩建了奉元城的东、北 两面,同时在奉元城的东北角建秦王府。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 长安城西市遗址发掘,《考古》1961:5,248— 250。 • ——,唐青龙寺遗址踏查记略,《考古》1964:7, 346—348,354。 • ——,唐青龙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5, 322—327,321。 • ——,陕西唐大明宫含耀门遗址发掘记,《考古》 1988:11,998—1001。 • ——,唐长安青龙寺遗址,《考古学报》1989:2, 231—262。
• 2、宫城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是皇 帝正衙,东部为太子东宫,西部为掖庭宫 (宫女居处)。宫城南门承天门、皇城南 门朱雀门、郭城南门明德门构成了唐长安 城的中轴线。 • 3、皇城(子城)北与宫城以横街相隔,朱 雀门是正门。皇城内有“皆广百步”的街 道12条,各街间设置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 构。
主要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大明宫》,科学 出版社,1959。 • ——,《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发掘队,唐代长安城 考古纪略,《考古》1961:11。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中国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1960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考古》 1960:1,214—21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唐长安 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1,33— 39。

唐城绿带建设与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

唐城绿带建设与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

左右 .总长约 Ik 7 m的城 市公共绿地,这就是
众所周知的 “ 唐城绿带”i ( I 围叭 )。
唐城绿带建设与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
Th e Con t uc i fT qc s r ton O an heng
唐城绿带的规划是我 国城市总体 规划层 面实现 大遗址保护的典型案例之一 .也开创
西安 牡丹嚣 段
西 安矗新 区段
31 . 明德 门社 区唐城绿 带建设
西安 市政府于 19 年5 9 5 月启动了西安市 安 居工程 .其 中明德 门小区是西安市最早进 行
规划设计及 实施 的安居工程 ,目前 已发 展成 为明德门社 区,是西安市规模比较大的居 住
片区 .园与 隋唐 长安城 的正南门明德 门遗址 毗邻而得名 。明德 门社区内的唐城绿带 从杜 区 中间穿 过.面积约为47 2 hm .最初设 计 目
攀囊 蚕 一 薰
2唐城绿带与隋唐长安城外郭城考古
15年至16 年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 97 92
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现称 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西安唐城 队对庸 长安城 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局部 的考古发 掘工作 ,其
中包括对隋唐长安城外郭城 相关遗址 在内进
行过考古勘探 .对隋唐 长安城外 郭城的范围 和各城 门的位置等做了详细勘察和探测 。正 I 是这次考古所据供的资料 为之后 的唐城绿带
嘲oI 城 绿 带 规划
安城高度叠压,给隋唐长安城保护带来巨大的 困难 .唐城绿带的规划更显出其深远的意义 ,
为今天的西安创造更多隋唐长安城外郭城考古 研究与遗址保护与展示研究的机会。
3唐城绿带建设典型案例比较研 究
2 世 纪9 年代 ,西安城 市建设 进入到 0 O 快速 发展 的阶船 .在唐 城绿带 周 围发展建

西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构置于3间大木硬山式殿内。面宽3间,小木雕,高约6米。每间外檐 置六抹透花隔扇门,门额上筑斗拱重楼,门内为天宫楼阁,阁顶为斗形八 角藻井,次间为方形天宫建筑;有重檐三滴水,楼角及各种精巧复杂斗拱 出檐。天宫下部有佛道帐3间,内置佛像,殿堂全部精绘、沥粉、贴金。 为中国罕见的大型木构宫殿式建筑模型,小木作之精品。
2001年6月25日,西安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城隍庙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创建到迁建于今址,屡屡修建。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开始屡次修葺与增建。清雍正元年 (1723年),城隍庙毁于一场大火。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原名清修寺,因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化觉 巷内,故名。
水陆庵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 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个院落显 得清幽古朴。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隋唐时,水陆庵本是的 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唐朝时,水陆庵达鼎盛时期,最多有1000僧众。宋代 至元朝,水陆庵悟真寺开始走向衰落。明代嘉靖年间,秦藩王朱怀埢用五 年时间修复,水陆庵被评为圣地,出现大量彩塑。水陆庵彩色泥塑有较高 的美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1957年,公输堂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2001年6月25日,公输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输堂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于右任题签的《重修户县志》记载: “(祁村南堡)有工师堂,俗称鲁班所修,雕刻极其精巧。
西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国家文物局关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824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824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824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大纲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68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同意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和你局意见。

二、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联合专业考古研究机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有关规定,开展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应从整体保护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出发,以加强现有城市建设控制为重点,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统筹考虑文物本体保护、管理体制理顺、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问题,明确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与规划范围内其它文物保护单位的关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请你局指导专业考古研究机构抓紧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搞清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范围、布局和内涵,明确保护对象,进一步深化价值和现状评估,科学分析影响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同时,加强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四、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切实做好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加强专门管理机构建设、日常巡查和看护,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此复。

国家文物局2013年06月07日。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址————————————————————————————————作者:————————————————————————————————日期: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

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

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

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

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

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

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

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

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

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唐两京城坊考》。

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

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

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京师,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其遗址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

关于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之简介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宏伟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

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古罗马城也只是她的五分之一,此后几千年间,她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

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

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

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西安唐朝的历史资料之建造背景公元581年2月,杨坚受禅代周称帝,国号大隋。

由于杨坚是以北周旧臣取而代之建立的新王朝,故隋初仍以汉长安城为都。

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这座自汉兴以来已历780年之久的旧都城已不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首先,汉长安城历时已久,城中宫宇朽蠹,供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以至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

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由于渭河不时南北摆动,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

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图)2007-11-23 13:33: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世世代代先民留下的建筑,饱含着逝去的岁月传来的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活的见证。

沧海桑田,荣辱兴衰,承载着多少光荣与梦想……华夏文明之绵长,长安古都之辉煌,古迹遗址之珍贵,保护遗址之迫切,一字一句无以表达,留住我们的根与来时的路……西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方位图古都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3个皇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城市。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博导孙福喜长安区文物局局长田小玲西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包括西周都城丰京、镐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和早期秦都城栎阳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

这四大遗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西周都城丰镐遗址—西安最早的都城位于西安户县的周文王之父周王季陵位于咸阳周陵乡的周文王、周武王陵(考古未确定)西周终结者——位于临潼区的周幽王陵丰镐是西周的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区沣河两岸,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

丰在西岸,镐在东岸,之间桥舟相通,实际上是一个都城的两个分区。

丰镐的建立,揭开了我国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的历史。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作丰邑,周武王作镐京,至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东迁洛邑止,近300年间,丰、镐两京一直是西周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烽火台遗址二、秦阿房宫遗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遗址阿房宫是秦朝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建于惠文王,扩建于秦始皇,遗址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南。

大殿遗址现有夯土台基长1300米,宽500米,高20米,高出地面部分达10余米,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大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

陕西部分遗址

陕西部分遗址

1.杨官寨遗址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

遗址北临雷村,东接徐午村,南距泾河约1公里,面积80余万平方米。

针对杨官寨遗址的发掘面积已达1648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49座、灰坑896个、壕沟9条、陶窑26个、瓮棺葬33个、墓葬45座、水井5口,出土各类可复原的器物7000余件。

杨官寨遗址对于研究仰韶文化的发展和仰韶文化的社会发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二里头遗址目前只是假说,也有学者提出,石峁遗址应该是夏代的都城遗址“夏都”。

展阶段,乃至文明起源的研究都非常重要。

2.石峁遗址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二里头遗址目前只是假说,也有学者提出,石峁遗址应该是夏代的都城遗址“夏都”。

3.周原遗址周原遗址是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

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

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是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在全国西周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已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且精品最多,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或是遗址性质而言,周原遗址都是周文化的核心。

4.丰镐遗址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周礼的诞生地。

丰镐遗址面积总计近17平方千米,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

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古遗址

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古遗址
1996年,雕龙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月,入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50项名录。
1957年,雕龙碑遗址在湖北省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雕龙碑遗址正式发掘。
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古城路与京开大道交汇处西南角, 据文献记载,东周戚邑为春秋时期卫灵公外孙孔悝的封邑,故又名孔悝城。 遗址东西长约42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近17万平方米(含城垣),地 表现存晚期城址一座。
1996年11月20日,灞桥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柳巷村村民在灞河河道挖沙, 在2米深处发现石刻龙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前往勘察、发掘。
北庄遗址
北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大黑山岛 北庄村东北部,它北依峰台山,南接一季节性小河,东临大海。峰台山为 一盾型山包,海拔高70米,其南麓地势平缓,周围的沟壑及南部海岬地带 大多发育着第四季中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形成多级台地。遗址及现代北庄 村均分布其上。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40米,总面积约2.24万平方 米。
北庄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历经北庄一期、北庄二期和 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前后延续数千年之久。在各期文化遗存中,以北庄 一期、北庄二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包括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及大量的 石器、骨器、陶器等实物资料。北庄遗址的发掘,开创了胶东考古工作的 新纪元。
1996年11月20日,北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阳秦长城遗址
固阳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97千米处的固阳县,地处 阴山山脉。1962年,翦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时发现。

隋朝都城大兴城,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的市集是

隋朝都城大兴城,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的市集是

隋朝都城大兴城,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的市集是隋大兴城,即唐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

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50万。

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

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

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隋炀帝继位后,开凿运河连接大兴和扬州。

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

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在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得十分迅速。

在盛唐年间,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人口约有50万。

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

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

至此,有着325年历史的隋大兴唐长安城便宣告废弃。

布局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

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

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中国考古全集-1999年前十大考古

中国考古全集-1999年前十大考古
意义:马坝人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8、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
地理位置: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的集安市。
年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发掘年代:1930年起。
简介: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墓葬遗址,共有墓葬1万余座,又被称为"洞沟古墓群"。古墓分为石坟和土坟两类。石坟年代较早,规模宏大。土坟以石块构筑墓室,外封黄土。许多墓室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壁画。墓内出土了大批各种质料的随葬品。
意义: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集中表现。
2、龙泉青瓷窑址
地理位置:南宋时期瓷窑址,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龙泉县。
年代: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发掘年代:1959年。
简介:龙泉青瓷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的著名青瓷窑址,主要分布于浙江省丽水地区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其中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已发现有300余处。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龙泉窑发展至元代,开始普遍烧制大件器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龙泉窑开始走向衰落。
发掘年代:1975年至今。
简介: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房址、墓葬、陶窑、水井等遗迹和大批陶、石、铜、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除陶寺类型的遗存外,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迄今为止,在山西临汾盆地已发现与陶寺遗址面貌相同的遗址70余处。

长安城变迁——精选推荐

长安城变迁——精选推荐

长安城变迁曾⼏何时,⼀直觉得现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断翻新翻盖⽽成。

后来翻阅⼀些关于古代城市的书,让我吃惊的发现并⾮如此。

虽然古城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虽然有的古城离原址并不远。

⽐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名城——长安。

西安,古代称为镐京、长安,它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西周以丰、镐为都,秦以咸阳为都,均在西安附近。

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

东汉、曹操、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这与西安的地理形式有关。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候温和,⼟地肥沃。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代张良对西安的赞誉:“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守,独以⼀⾯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下,⾜以委输,此所谓⾦城千⾥,天府之国也。

”咸阳紧邻西安,秦朝建都咸阳。

咸阳在九?⼭南、渭⽔北,⼭⽔俱阳,故名咸阳。

秦朝修建咸阳,运⽤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屏藩帝都的格局,体现了“万世⼀系”的秦帝国都城的宏伟和尊严。

隋朝⽴国后,放弃了原来的长安城,在东南另建新城,《隋书⽂帝纪》记载:“此城从汉以来,凋残⽇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谋筮从龟,瞻星揆⽇,不⾜建皇王之⾢。

”于是,选择了“⼭川秀丽、卉物滋⾩、⼘⾷相⼟”的龙⾸⾼原建新城。

长安新城对终南⼭及⼦午⾕,北临渭⽔,东有沪、灞⼆⽔,城西⼀⽚平原。

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宫殿坐北朝南,“南⾯称卫”。

当时称为⼤兴城。

. 唐代改⼤兴城为长安,并且增修宫殿。

唐朝皇帝认为隋朝的宫城建筑所处地势便低,便在东北龙⾸塬⾼⾩上新建了⼤明宫,⼜在城内修建了兴庆宫。

整个长安布局⼯整,它以南北御道——朱雀⼤街为中轴线,东西两边各有54个坊和⼀个市,表现出对称美。

长安城的格局对北京城的建筑形式是有影响的。

隋唐长安城遗址的空间展示体系

隋唐长安城遗址的空间展示体系

U |兴宁坊E l mUI S长安城遗址与西安城市叠合示意隋唐长安城遗址的空间展示体系文图/王璐岳圆邸玮奢长安城:ili大城市的格局利Z为目史条件下,以整体保护为在眉睫,且极具挑战性。

FEATURE 49隋唐两代为西安留下来的大型都城考古 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作为 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文明黄 金期的象征,也是现代西安城市发展巨大的物 质与精神资源。

如今,近90平方公里的城址已 与西安城市建成区完全重叠,并与西安城市建 设互为背景、相互融合。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 段历史时期内(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西安 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开发热潮带来的人地矛盾,遗址也受到极大冲击,这也使得虽有保护对象 的不断发现与累积,但与其巨大规模相比仍是 寥若星辰。

昔日辉煌的都城遗址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 牵动社会大众,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 视。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对其保护规划编 制提出了相关要求,明确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 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特别强调其作为国家记忆、社会焦点的電要意义,提出应形成整体保护思 路,妥善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切实指导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可分区、分批予 以实施。

阐P与雨生隋唐长安城既是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的 标志,又是里坊制城市的极致和礼乐文明的反 映。

它以《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城市图式 为原型,象天法地、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 局井然,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均衡 对称,坊里排列如棋局。

无论是其与山水形胜 的关联,还是格局中的天下观念,都映射出一 个大国制度骨架、文化观念、生存哲学。

唐末战乱,长安居民“按籍迁居”,这座辉 煌壮丽的城巾'终被遗弃,渐废为郊野。

北宋时期,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这些古迹吸爿丨了文人的 目光,产生了宋敏求的《长安志》、吕大防的《长 安图》、张礼的《游城南记》,激发了文人群体 对散落在废墟中的碑石等古迹进行考定、研究的兴趣。

再现辉煌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粹

再现辉煌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粹

特別策划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考古发掘场景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私文图/龚国强/- ^大兴唐长安城(582 — 904年),习称力“陪丨安城”,是隋唐两代沿用 F3的伟大都城,也是当时世界最为繁 华的东方大都市,是人皆仰望和向往的理想之 地。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曾经有这么 -说,假如让他再活•次,重新选择出生的城市,他会舍弃20世纪的伦敦,而选择7世纪的长安。

一千四百年以后,昔日辉煌的隋唐长安城早已被今天西安城市建筑覆盖于地下,仅有慈 恩寺塔(大雁塔)、荐福寺塔(小雁塔)、小段 夯土城墙等遗迹存留于地面之上,供今人追忆。

隋唐长安城遗址的科学考古始于1956年,迄今已历六十余年,可谓成果丰硕,渐展都城 轮廓面貌。

有道是:茫茫古都今何在?街区巷尾隙中寻。

衣鞋磨破手茧厚,探铲手铲磨砺新。

2〇特别策划安城区主要位于明清老城,也就是唐代皇城及 向东扩大的区域范围内。

隋唐城址的大部分位 于当时的西安郊区,部分城墙段落地面之上尚可见到。

故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至关重要,主 要是通过大规模的考古勘探、测丨卩:、发掘,基 本完成了对外郭城的城墙街道、里坊市场、皇城、 宫城禁苑等范围和格局分布的实测和核实,绘 制出了唐长安城址平面分布实测图和初步复原 图,为以后的城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钻探,隋唐长安城城墙均为板筑夯土墙, 仅城门两侧砌有城砖。

城墙大多埋在地表下 0.5 —1.5米处,露出地表的城墙一般高出地面 0.7 —1.5米,最高的地方达3米。

城墙基部一般 宽9一 12米,而在与城门相接之处则宽达20米。

城址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较长,南北略窄, 方向用磁针测得为略北偏东2;。

考古实测数据 与《长安志》所记有些出入,但当以前者为准。

隋唐长安城周边有八水(渭、泾、沣、涝、 滴、漓、炉、灞河)环绕,城内由外郭城、皇城、 宫城等部分组成,并穿有淸明渠、永安渠、黄渠、 龙首渠等供水渠道。

外郭城周有12城门,各面均3个城门。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城墙遗址保护管理要求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城墙遗址保护管理要求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城墙遗址保护管理要求咱先来说说这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城墙遗址,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疙瘩呀!这城墙见证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多少的故事都藏在它的一砖一瓦里头。

保护这城墙遗址,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你想想,要是不好好保护,就好像把自家传了好几代的宝贝给弄碎了,多让人心疼呀!这保护管理得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咱不能随便在这城墙上乱涂乱画。

这城墙可不是你的涂鸦板,你要是在上面乱画一通,那不是毁了它的历史风貌嘛!就好比一个漂亮姑娘的脸蛋,你给她乱涂一气,能好看吗?也不能随意破坏城墙的结构。

这城墙就像一座坚固的房子,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

你要是随便拆一块、搬一块,这房子不就摇摇欲坠了吗?还有啊,不能在城墙周边乱搭乱建。

你想想,好好的一个古迹,周围却盖满了乱七八糟的棚子房子,那得多煞风景啊!这就好比给一位穿着华丽古装的美人,配上了一双破草鞋,多不协调呀!而且,对于城墙遗址周边的环境也得重视起来。

不能乱扔垃圾,不能排放污水。

这周边环境要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城墙也会跟着遭罪呀!咱每个人都得有这个意识,保护城墙遗址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儿,是咱们大家的责任。

你说,要是咱们的子孙后代看不到这完整的城墙遗址,该多遗憾呀!这城墙遗址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它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咱们得用心去呵护它,让它继续见证岁月的变迁。

难道咱们不应该这么做吗?难道咱们要让它在咱们手里变得破败不堪吗?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按照要求好好保护这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外郭城城墙遗址,让它永远屹立在那里,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
西安关于隋朝的景点是: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天坛遗址(西安)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为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包含范围非常广。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修建。

大兴城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所建,故其规格、轮廓、不觉都与洛阳城很相似,但是更为规整。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现存玄武门遗址、青龙寺遗址、明德门遗址、大明宫、兴庆宫等,散步在西安市内各处。

隋唐天坛遗址(西安)初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唐时期共沿用了314年,先后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等19位唐朝皇帝(顺宗和哀宗除外)在此圜丘祭天。

北大考古学试题,带答案,很有用

北大考古学试题,带答案,很有用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北大1993-2006专业题及答案,耸哥去年提供,今泽被后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Oct 10 21:44:58 2006)1993年考题名词解释1直立人: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

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2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

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

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

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

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

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不仅仅是红铜,还有黄铜、青铜,只是后二者较少。

4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5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

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

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

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

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晚期有少量二次葬和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流行生前拔除侧门齿的风俗。

隋唐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遗产保护利用策划

隋唐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遗产保护利用策划

隋唐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遗产保护利用策划发布时间:2022-03-25T06:17:49.196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25期作者:周卫玉[导读] 在西安市中心城区发展版图中,以“唐城绿带”“遗址公园”周卫玉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在西安市中心城区发展版图中,以“唐城绿带”“遗址公园”“文化博物馆”等形式,已逐步恢复了隋唐长安城西、南、东南、东北等多个方向的格局轮廓,但是,北侧重要门户玄武门及北段城墙遗址仍被现代城市建设覆盖。

规划遵循“原真性、完整性、可还原性、活化性”等基本原则,划定玄武门遗址的保护区划,研究其保护方式、保护措施、活化利用模式等,逐步对玄武门及北段城墙遗址作出整体保护和充分展示,为城市打造特色文化节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构建全域唐文化旅游大格局,不断促进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相互依托和谐共存,为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踵事增华。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文物活化、环境改善一、基本情况隋唐长安城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均提出沿外郭城城墙遗址向两侧外扩总宽约100米的“唐城绿带”,用以“显现唐城的宏大规模”。

截至目前,南段、西段、东南段城墙遗址、大明宫、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明德门等已陆续保护利用,而北段城墙连同玄武门遗址,均未开展考古发掘保护工作。

玄武门是隋文帝杨坚营建大兴宫(唐沿袭隋制,改称太极宫)北宫墙北门,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屯防禁军、宴请皇家的重要政治场所,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盛衰败,承载了隋唐两代的礼制文化,蕴藏了城郭建设的科学价值,积淀了西安城市的文脉格局。

研究推测,玄武门遗址本体为地下遗存,位于今自强西路以北、工农路以东的某技术学校内,被临时低层建(构)筑物叠压,周边现状建设以仓库、菜市场、车辆修理厂、老旧小区为主。

因此,玄武门的保护发掘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建筑制度、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的必要举措;是与正南门(明德门)南北呼应,重塑中轴线盛景的特定元素;是以点串线推进北段城墙保护进度,再现隋唐长安城完整尺度及宏大规模的关键步骤;是塑造西安城市特色、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必然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

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

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

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

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

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

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

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

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

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唐两京城坊考》。

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

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

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

20世纪初,足立喜六曾对长安城进行了研究,著有《长安史迹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7年对城址进行了初步勘探;195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大兴唐长安城进行了全面勘查和部分发掘。

从而对城址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别是通过勘测所得的有关都城布局上的许多关键性的数值,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

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

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外郭城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周长3 6.7公里。

城墙遗迹保存在地面上的,仅北城玄武门附近和南城安化门处尚各有一小段,残高仅1~2米。

其余则仅存城基部分。

城墙全用版筑夯土,仅在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

墙宽一般在12米左右,有的仅存3~5米。

据记载外郭城高一丈八尺(约5米多)。

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

外郭城每面3个城门,除北面的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光化门和西边的开远门已被现代建筑所压或破坏外,其他各门址均已探查清楚。

城门的形制除明德门是5个门道外,其余各门都是3个门道。

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规模宏大壮观。

经发掘实测,门址东西长55.5米,南北进17.5米。

门墩为版筑夯土,表面砌砖壁。

门道宽均5米。

(见彩图[陕西西安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宫城南连皇城,北接禁苑。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周长8.6公里多。

宫城南面正门隋名广阳门,唐改为承天门,北面为玄武门。

承天门遗址东西残长41.7米,进深19米,3个门道,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他门址所未有的设置。

宫城的中部为太极宫(隋名大兴宫), 正殿名太极殿(隋称大兴殿),是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北相对。

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

据记载东宫分中、西、东3部分,依此复原东宫宽度应是830余米。

宫城西部是掖庭宫,为宫女居处,东西宽702.5米。

据记载掖庭宫之北有太仓,南有内侍省。

皇城亦名子城,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无北墙。

东西两墙与宫城的东西墙相接。

平面亦为规整的长方形,南北长1843.6米,东西宽与宫城同,周长9.2公里。

皇城南面3门,西面2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北对宫城的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

东面2门虽未探得,但据西城2门的位置可以确定。

皇城内的街道除北面横街之外,只探得安上门内的南北大街,街宽94米,两侧均有3米宽的排水沟。

据文献记载,皇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街5条“皆广百步”。

各街之间设置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

街道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其中通南面3门及东西6门的6条街,是主干大街。

6条街除南面通延兴门和延平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外,其余5条街宽皆百米以上,特别是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朱雀街宽达150~155米,是现今北京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宽的2倍,这样宏伟的大街在古今世界都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其他不通城门的各街宽在35~65米之间;顺城街宽为20~25米。

各街路面均起拱,两侧建有宽2.5米左右的排水沟,惟朱雀大街两侧沟宽3.3米,深2.1米。

坊是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述南北11条和东西14条的街道,纵横交错,将城内划为110个坊(隋炀帝时称里),其中城东南隅1坊被划入芙蓉园内。

各坊面积不一,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最小,南北长500~590米,东西宽550~700米;在上述4列坊之外至顺城街的6列坊,南北长同前,东西宽1020~1125米;皇城两侧的6列坊最大,南北长660~838米,东西宽1020~1125米。

坊四周都筑有坊墙,墙基宽2.5~3米。

除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只开东西2门、设东西向的一条横街外,其余均是四面开门,中设十字街,街宽皆15米左右。

十字街将一坊划分为4区,据在永宁坊东部的发掘所知,在坊的东北一区内还设十字形小巷,巷道残宽近3米。

可能每个区都有十字巷,则一坊即为16个小区,出入交通比较方便。

这些坊内分布着居民住宅、官衙、寺观等。

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看守,宵禁后禁止开门出入,以便于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在各坊中常发现隋唐时期的遗物,如在启夏门内昌乐坊中出土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鎏金铜佛1铺;在平康坊发现唐大中十一年(857)鎏金茶托7个;在兴化坊发现窖藏1处,其中有造型工艺极为精致的金银器多件。

[隋开皇四年鎏金铜造像]佛寺和道观几乎遍布长安各坊。

如西南隅的总持寺和庄严寺各占1坊之地,朱雀街左右的兴善寺和玄都观分别占靖善坊和崇业坊的全坊,其建筑均极豪华、壮丽。

慈恩寺占进昌坊的一半,有十余个院,房屋多达1987间,僧人有300之多。

慈恩寺著名的大雁塔(见慈恩寺塔),至今犹为游览胜地。

荐福寺占开化、安仁两坊之地,寺在路北的开化坊内,塔在路南的安仁坊内,当时称为别院,即今之小雁塔(见荐福寺塔)。

著名的密宗道场青龙寺,在东城延兴门里街北的新昌坊内,有塔、殿等遗址多座(见青龙寺遗址)。

(见彩图[陕西西安唐青龙寺3号殿遗址])东市、西市是长安城两个商业区。

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

经过勘查、发掘,已究明其形制和布局,平面均呈长方形,四周有版筑夯土墙,每个市的面积占两坊之地。

西市的范围,实测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

市的北、东两面围墙的基址宽4米许。

围墙内有沿墙街道,宽皆14米。

市内有宽16米的南北和东西向平行街道各两条,各街两端开门。

4条街交叉呈井字形,将市内划分为9区,每区都四面临街,店铺临街而设。

已发掘的店铺面阔4~10米不等。

从出土遗物判断,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

可证当时的商业相当繁荣,所以西市素有“金市”之称。

东市的形制与西市相同,实测其范围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广924米,大小几与西市相等。

部分围墙基址宽6~8米。

街道经勘探仅发现西街的北部和南街的西部各1段,街宽近30米,较西市宽近1倍。

市东北隅有不规则椭圆形池址1处,东西直径180余米,南北160米。

池周岸经夯筑,据发掘所知,池深3~6米。

此池东南80余米处,尚有一较小的椭圆形池址,两池之间有渠道相连。

大池的引水渠道在该池的东北隅,渠道的方向与兴庆宫“龙池”的西南部对照,池水很可能是由龙池引入。

这一池址,当是文献记载中的东市“放生池”。

长安城内的商业大都集中在东、西两市,但在各坊中亦有分散的小饮食业、邸店和手工业作坊等。

大明宫在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上。

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

高宗龙朔二年(662)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终于取代了太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见大明宫遗址)。

兴庆宫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

开元二年(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玄宗即常在此听政。

天宝十三年(754,旧唐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并起城楼。

兴庆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多。

宫城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城偏北部。

宫内南部有东西长915米、南北最宽处214米的水池,名龙池。

龙池以北为宫殿区,南为皇帝宴游之园林区。

著名的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即在宫城的西南隅。

勤政务本楼东西长26.5米,南北宽19米,面阔5间,进深3间。

在发掘中出有琉璃瓦及大量莲花纹方砖等,表明其建筑相当豪华壮丽。

唐玄宗时期除修建兴庆宫外,还先后于兴庆宫东侧附外郭东墙建筑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曲江池的夹城作为复道,以便皇帝往来潜行,夹城的遗迹已勘查和发掘。

渠水通长安城内的主要渠水有4条。

隋建大兴城时,开掘了龙首、清明、永安3条渠,分别从城东和城南引水、水、水入城,以解决宫苑环境等用水。

3渠的部分渠道已探查清楚。

龙首渠从东南引水北流,分为2支,南支至通化门北侧入城,然后南折入兴庆宫注入龙池;北支至郭城东北隅西折入禁苑,注入大明宫东内苑北部之龙首池。

清明渠从城南引水由安化门西侧进城,经大安坊东折,沿安化门大街东侧北流,至太平坊断缺。

据记载,此渠经过皇城进入宫城内注为三海(南、西、北三海)。

永安渠引水从安化门以西1000余米处进城,其断续的遗迹沿大安坊之西的南北大街东侧向北,经过西市以东至北城景耀门东侧入禁苑。

出城后偏向东北行,渠宽10米多,至大白杨村东北分为2支,一支北去入渭河,一支向东从九仙门以北130余米处进入大明宫,然后向东南注为太液池。

在太液池东端引出一渠东出大明宫东墙偏向东北行,可能是流向鱼藻宫内。

唐天宝元年(742)又于西城开了一条漕渠,引水自金光门北侧入城,然后南折过金光门大街再东折,至西市东北隅又沿市之东墙向南,至西市南街东端北侧入市。

在西市内的一段长140余米,宽34米,深约6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