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认识知识讲解
糖尿病知识汇总
糖尿病知识汇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为您汇总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简称“糖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导致的高血糖症。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2.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这是一种常见的成年人病症,常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3.妊娠糖尿病:特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胰岛素抵抗,通常在分娩后自行恢复。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疾病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减少饮酒和戒烟:过度饮酒和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该适度饮酒并尽量戒烟。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5.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尿糖检测和血压检测,以及视网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口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要的。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着越来越高的患病率。
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容易引发许多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 糖尿病的分类和症状糖尿病根据其起因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胰岛素产生不足导致,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2型糖尿病则与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则是孕期患上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和视力模糊。
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规律的体检是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会对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首先,糖尿病会导致眼底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视网膜病变和失明。
其次,糖尿病会导致肾脏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此外,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
另外,神经系统受损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问题,这会导致感觉异常、消化系统问题和性功能障碍等。
最后,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发糖尿病足并最终需要截肢。
3.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正确认识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
遗传、肥胖、不良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是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保持合理的体重,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中的蔬菜和全谷类食物,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管理血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通常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的目标是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进行眼科、肾脏和心血管方面的专科检查,都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服药时间:诺和龙应在餐时服(服药后必须 吃饭,服了药不吃饭起不到降糖的作用)
B、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 1、双胍类
• 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
(格华止)
• 特点: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围组织对葡萄
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 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强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不引起低血糖反应。
• ③根据肝肾功能选药:肝功能不全者特别
禁忌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其他口服降 糖药也要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可选格列喹 酮(糖适平);肝肾功能均不全者用胰岛 素治疗。
④根据Ⅱ型患者有合并症时的选药
• Ⅱ型糖尿病合并肝脏疾病:此时不宜选用
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宜 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 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因为此类 药主要在肠道被细菌或消化酶降解,主要 经粪便排泄,小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对 肝脏影响较小,中成药糖脉康、参芪降糖 颗粒也可使用,如血糖不能降,则改用胰 岛素注射。
阿卡波糖 拜糖平
100~300, 分3次用
抑制α葡萄糖苷 吃第 酶(如麦芽糖酶,一口 淀粉酶等),延 饭的
胃肠道反应、 与磺脲类或 胰岛素同用
苷
缓葡萄糖吸收。 同时 时,发生低
酶 抑 制
伏格列波 糖
倍欣
200~900, 分3次用
可单独用或与双 胍类合用。
服本 品
血糖
剂
七、糖尿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新进展
适用患者:Ⅱ型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明 显增高者,可单独用也可双胍合用。
不良反应: ① 胃肠道反应 ② 和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 可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类型:有两种常见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产生不足。
3.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渴、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小于100毫克/分升。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5毫克/分升。
5.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育锻炼和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管理血糖水平。
6. 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7.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8.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9.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0.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11.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穿戴合适的鞋子等。
12.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请注意,以上只是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高。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1. 类型: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
由胰岛素生成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需要外源胰岛素的注射。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患的是2型糖尿病。
2. 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有多种因素可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包括遗传因素、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等。
3. 症状: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疲劳、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容易感染、以及伤口不易愈合等。
4. 风险并发症:长期不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下肢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预防或早期发现这些并发症。
5.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有规律地进行体力活动、避免烟草和过度饮酒、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6. 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等方式来管理血糖水平。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及早发现糖尿病症状,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血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由胰岛素调节。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使血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或储存。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时,血糖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而导致的,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而导致的,通常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测量血糖水平来确定。
血糖水平通常在饭前应该在3.9-6.1mmol/L之间,饭后2小时应该在7.8mmol/L以下。
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治和控制,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症状1.多尿:由于血糖升高,肾脏会过滤更多的血糖,导致尿量增多。
2.口渴:由于多尿,身体失去了大量水分,导致口渴。
3.饥饿感:由于血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饥饿感。
4.疲劳:由于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疲劳。
5.视力模糊:由于高血糖导致眼睛的水分流失,导致视力模糊。
6.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导致皮肤瘙痒。
7.感染容易:由于高血糖导致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容易。
糖尿病的并发症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2.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肾脏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肾炎、肾衰竭等。
3.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患神经病变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
4.眼部疾病:糖尿病患者患眼部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等。
5.足部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足部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两到四倍,包括足部溃疡、感染等。
糖尿病(消渴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消渴病)科普知识(一)了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范畴,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在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对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为后世防治消渴病提供理论基础。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性糖尿病,其中T2DM 最多见,约占90%-95%。
遗传因素慢性 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各种器官并发症 血糖升高 糖尿病 全身性 代谢疾病(二)糖尿病症状(1)典型表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基本临床表现;(2)非典型表现:皮肤瘙痒、视力模糊、伤口不容易愈合、四肢出现麻木刺痛等典型表现:三多一少非典型表现:(三)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学早在《皇帝内经》中就已提到五脏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与消渴病(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导致糖尿病的病因有以下几点:(1)五脏虚弱,素体阴虚。
这是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因素,肺脾肾的亏虚在糖尿病发病中起决定作用;(2)饮食不节,如长期过时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精,发为消渴。
《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3)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两者互为因果。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糖尿病,又称“高血糖病”,是一种以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但患者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科普知识。
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这种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大,主要特征是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妇女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糖尿病,多在孕晚期出现。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比较微弱,一些人可能并不感觉不舒服,但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外,病人还可能会感到口渴、口干、疲劳、皮肤干燥等现象。
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会导致多个系统器官受损,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
经过长时间的高血糖影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等并发症。
此外,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比较多。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等方式实现血糖的控制。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控制饮食和运动,必要时可以使用胰岛素注射。
五、预防糖尿病注意饮食习惯,多吃粗细粮食和蔬菜水果,少饮酒,戒烟;多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受力;保持正常的体重,不过度肥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诊治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治疗和控制需要严格的生活维护和医学指导。
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并尽早发现病情、控制病情,以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健康。
糖尿病科普小知识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生活。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这使得研究和了解糖尿病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糖尿病的科普小知识,包括定义、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过高。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荷尔蒙变化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
二、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既涉及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则更多地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
胰岛素抵抗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三、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其他一些症状可能包括容易疲倦、视力模糊、瘙痒和愈合缓慢的伤口等。
一些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特别是早期的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测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大于等于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限制糖分摄入、控制饮食总量和均衡膳食。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个体防控和公众教育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包括疾病介绍、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症引起的疾病,它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相关。
根据疾病的特征,糖尿病可分为类型1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类型1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类型2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而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
二、预防与治疗方法1. 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类型2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1.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限制。
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非常有益。
3.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指标。
准确的记录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对于个体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小讲课糖尿病
小讲课糖尿病小讲课: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
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及其管理方法,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类型、病因、症状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一、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期或年轻成年人身上。
它是由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
2型糖尿病则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
二、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而多样化。
对于1型糖尿病,目前认为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进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停止。
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则涉及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三、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食、多渴、体重减轻、乏力、容易感染以及伤口不易愈合等。
这些症状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血糖过高和胰岛素不足所引起的。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来确诊。
四、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并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其次,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方面。
减少食用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规律的体育锻炼也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益。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血糖,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五、糖尿病的管理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管理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是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另一方面是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和体检,以及遵循医生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此外,与医生和其他病友保持沟通和交流,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 年龄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
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 儿史(出生体重>4Kg)等
糖尿病的警示灯
有糖尿病家 疾病和生活压力
肥胖
族史
不良的饮食及 生活习惯
适当锻炼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尤其对1
型糖尿病。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
糖尿病代谢控制目标
理想
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空腹
非空腹
4.4—6.1 4.4—8.0
HbAlc(%)
<6.2
血压(mmol/L)
<130/8 0
体重指数(kg/m2)
M<25
F<24
总胆固醇(mmol/L)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 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 分泌。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 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磺脲类药物分类
第一代磺脲类 甲磺丁脲 氯磺丙脲
第二代磺脲类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奇特(达美康) 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
继发口服药失效的诊断标准
口服药治疗一年以上,血糖控制尚可 最近2-3个月内,口服药使用量已达到
日最大剂量 在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治疗下 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 体重没有明显增加 没有感染等应激因素
预见继发性口服药失效
空腹血糖越高(﹥12mmol/L)的患者口服药失 效的可能性越大
二甲双胍
五、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
通过有效的宣教,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的高血糖疾病。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患者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药物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高血糖疾病。
二、糖尿病的危害与常见症状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其中包括心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病变、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
高血糖对血管壁和神经系统产生了直接损伤,长期积累会导致多种并发症。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饮、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皮肤感染等。
但是并非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一些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管理措施:1.合理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饮食总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饮食。
2.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适量增加肌肉活动能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3.保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减轻体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4.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是发现糖尿病早期迹象的重要途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5.遵医嘱服药: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按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定期检查血糖并调整用药。
高二生物糖尿病知识点
高二生物糖尿病知识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二生物学科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糖尿病时,应该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异常而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期,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异常。
2. 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等。
长期不加控制的糖尿病会引发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3. 糖尿病的诊断和检查糖尿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
这些指标的异常值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心电图、肾功能等检查来了解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4.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膳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定期监测等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食物等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方面。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对控制疾病有帮助。
5.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确饮食习惯、适量的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不过度饮酒和避免吸烟都能够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应注意避免长期处于高压、高糖、高脂肪环境,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二生物学科学生应该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以便增加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学习糖尿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为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提供有力支持。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V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V1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又称为“高血糖”症,是由于胰岛素在体内不足或无法起到正
常作用导致的一类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下是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1.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1型糖尿病又称儿童型糖尿病,多
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开始可能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等方
法控制血糖,但后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2.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感染性
皮肤病等。
在一些患者中,糖尿病可能会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长期存在,因此,建议有家族糖尿病史或其他潜在风险因素的人员定期进行
血糖检测。
3.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饮食管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应避免高糖、高
脂和高能量的食物,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3.2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可以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
糖,同时提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等。
3.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服药
物和注射胰岛素等,但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3.4 定期检查:还需要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检查,防止糖
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糖尿病的分类、症状、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对于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需要重视和加强相关宣教。
糖尿病科普小知识简述
糖尿病科普小知识简述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点是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这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对重要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公众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常见的症状和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当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糖尿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的产生和利用有关。
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β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前者是由于自身免疫攻击破坏了胰岛中的β细胞,使其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后者则是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加,使得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能力降低。
3.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除了1型和2型糖尿病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等。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它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一定的风险。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和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糖尿病,这些糖尿病类型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与1型和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
4.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
长期高血糖还会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
5.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等,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糖监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法测血糖时
对发现低血糖
可采用进行自
我监测
作为血糖监测
没有帮助
的补充
肾糖阈增高
控制目标:
(如老年人)或
阴性
降低(妊娠)时, 没有意义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尿酮体
尿酮体 阳性
鉴别 方法
血糖测定
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饥饿性酮体: 人体在饥饿情况下由体内脂肪大量 分解而产生
糖尿病性酮体: 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拮 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造成酮体 在体内堆积;病情多危急
第一时相
80
60
第二时相
40
20
0
0
30
60
90
时间 (分钟)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5.
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 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减少肝糖输出 ·激活外周组织
摄取葡萄糖
抑制胰高血 糖素分泌
减少脂肪分解 和游离脂肪酸 释放
↓ 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 血糖升高持续时间 (—) 后期高胰岛素血症
餐时胰岛素的分泌呈双时相
• 第一时相: 快速分泌相
– 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 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 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 分钟后下降
• 第二时相: 延迟分泌相
– 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 持久的分泌峰,位于刺激后 30分钟左右
血浆胰岛素 mU/L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
100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血糖 下降
胰岛素 分泌减少
胰岛素
血糖
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mu/L) 葡萄糖(mmol/L)
进餐
餐时
80
胰岛素
8
葡萄糖
6 25
0 8
基础 胰岛素
16
24
时钟时间(小时)
Duckworth WC. Endocrine Rev 1988;9:319-45.
4 08
什么是糖尿病
遗传因素
共 同 作 环境因素 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
高糖升高 为特征
全身性
各种器官 并发症
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糖尿病常用检测指标
常用检测项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科普版), P18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
糖代谢分类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FPG)
糖负荷后2h血(2hPPG)
正常血糖(NGR)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
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
<7.0
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 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妊娠前已经被诊断的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 糖尿病
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 胰腺外分泌疾病 • 内分泌疾病
•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 • 感染 •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 其他糖尿病相关遗传综合征
睡前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
夜间血糖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动态血糖监测 (CGMS)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可提供血糖波动幅度和漂移情况,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基础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
• 抑制肝糖的产生和释放入血,使人体在基础非进餐状态 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75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50
胰岛素水平 µU/ml
25 4:00 8:00
基础胰岛素
12:00
16:00 20:00
时间
24:00 4:00 8:00
陈家伦主编.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1062.
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胰岛细胞抗体 (ICA)
协助分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必要依据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IA-2)
如:T1DM、LADA和部分 T2DM自身抗体可出现阳性
迟家敏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年龄≥40岁
有糖调节受损史
超重、肥胖
静坐的生活方式
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巨大儿生产史或 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 还包括:
– 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特点
1型糖尿病12-14岁
多> 40岁,高峰60-65岁
起病体重 起病情况 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 胰岛素/C肽
抗体
正常或消瘦 多数起病急,症状典型
酮症倾向大,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低下或缺乏
ICA、GAD、ICA512 阳性
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食物中的 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非糖物质
转化
血糖
4.4~6.6mmol/L
>8.8mmol/L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变
CO2+H2O +能量
肝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尿糖
胰岛素和血糖的关系
•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 激素,正常情况下:
血糖 升高
糖尿病分型(WHO 1999)
临床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机制/特点
• 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以遗传为基础、环境为诱因,诱发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 • 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 遗传易感性、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 • 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失去平衡所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
认识糖尿病
本次课程内容简介
1 正确认识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检查,诊断及分型 3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管理
什么是血糖?
•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 •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一般在
3.9~6.1mmol/L之间, 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7版),P378.
6am 10am
餐时胰岛素
健康对照 2型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
2pm
6pm
10pm
2am
时间 6am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 334: 777-83.
本次课程内容简介
1 正确认识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检查,诊断及分型 3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的综合管理
250
200
2型糖尿病肥胖者
150
100
正常人
50
1型糖尿病
0 15 30 45 60 90 120 150 180 min
时间 口服100g葡萄糖
图:胰岛素释放试验中正常人、T1DM与
T2DM肥胖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比
廖二元等主编.内分泌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测定
7.8~<11.1
糖尿病(DM)
≥7.0
≥11.1
• 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O 1999)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 (mmol/L)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LADA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缓慢,常5-10年
• ICA、GAD抗体阴性 • 治疗:
饮食+运动+OAD, 也需胰岛素
相同点
✓ 发病年龄相似,多45岁左右 ✓ 可伴肥胖 ✓ 起病缓慢,早期通常多无自 觉症状 ✓ 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 发生率早期都很低 ✓ 慢性并发症如眼、肾及大血 管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近2~3月机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多数通过静脉血糖测得,检测时间 无限定
正常值4~6%,达标值<7%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 治疗达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 长期控制血糖最 重要的评估指标
• 指导临床调整治疗 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尿糖
1. 血糖 2. HbA1c 3. OGTT 4. 尿糖测定
检测意义
了解点血糖水平 反映2-3个月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诊断糖尿病或IGR 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
5. 血尿酮体测定
诊断DKA和酮症
6.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
7. 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
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8. 胰岛自身抗体(ICA/IAA/GAD) 辅助判断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