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三:宋元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三:宋元的美术
以书法入画,画上题字做诗。 • 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
润。
元代绘画
3 花鸟画
院体水墨花鸟
钱选 • 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
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 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 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桃八枝花松图鼠图钱选钱选元

元代绘画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墨竹图 文同 宋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枯木怪石图 苏轼 宋
宋代美术 宗教人物画
4 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宋元美术
宋代美术
1 概述
宋代概况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 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 度繁荣。
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意远,超逸 有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吴镇
• 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题材 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 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 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 劲,墨气沉厚。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一、北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第六章 宋元美术

第六章  宋元美术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 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 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 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 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 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 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 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 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 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 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 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
李唐,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 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 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 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 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 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 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

第六章宋元美术(精选5篇)

第六章宋元美术(精选5篇)

第六章宋元美术(精选5篇)第一篇:第六章宋元美术第六章宋元美术[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 1.宋代山水画 2.元代文人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山水画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

宋初山水画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

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

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

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

李成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

《晴峦萧寺图》【规格】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

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

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

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史话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宋代的商品经济,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相应宋代的商业都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宋代的商品都市已经是近代型的。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干涉和管制减少,主要的是通过行会组织征收赋税和摊派官差。

《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汴梁是北宋都市的代表。

汴梁有许多十分繁华的大街,大街上"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的大商店,而且有晓市、夜市、酒楼、饭馆、货摊、小贩及定期的庙会。

汴梁的马行街的东西两巷称为"大小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

南宋时期的杭州,其繁华又进了一步,"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地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知其数。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妆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每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城市中有普通商店,并有种类繁多的作坊商店,工商业者各有其行会组织。

杭州有四百行,包括商业及各种劳动职业,如瓦匠等。

货物供应,多有从各地贩运而来的,例如汴梁就有"温州漆器铺"。

地方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市镇,是宋代驻军的地点,也往往成为繁华的地方市场。

宋代的对外贸易在范围及贸易数额上都大大超过唐代,陆路北向辽金,西向夏、回鹘的丝织、铁器等交换马匹、牲畜的交易频繁。

南宋和元代的海上对外贸易尤其茂盛,当时造船工业世界上最为先进,可以制作搭乘六七百人至千人并有隔水舱设备的远航大船,广州和泉州都是国际性的大商港,元末马可波罗曾称泉州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海港。

对外贸易的国家为南洋群岛各国,并越过印度洋,远达波斯湾一带,贸易的商品是输出金银、铅、锡、铜器、铁器、丝织,输入各种香料及珠宝,这种奢侈商品的交易也显示了中古海外贸易的特点。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由于两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宫廷组 织了多次创作活动。肖像画的突出成就则表现为宫廷写真高手和民间写真画师 的活跃,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宋元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宋元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 壁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 国绘画的特点。画师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 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 象按不同的年纪、性格和表情,变化多样而 不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 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 果。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 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 的庄严和清静。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八组, 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 作者高妙的构图技巧和匠心。
❖ 张择端:《清明山河图》 图中画宋汴梁的都市生 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 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 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 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
结构严整、笔法细致是历代流传有绪的名画。
❖ 北宋赵佶
❖ 《芙蓉锦鸡图》
“踏花归来马蹄香”。获得第一名者画一群蜂 蝶追逐马蹄。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第一名画春柳掩映的楼头,一女子倚栏而望,
口脂点红。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第一名画 一童子伏卧船尾,横笛其侧,以示野渡无人之
悠闲。 “深山藏古寺”。中选者不画古寺,只在 山溪下画一和尚汲水,以示古寺隐藏其中。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 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 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 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 开的。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 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 同时的济颠和尚。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 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 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

中国美术史 笔记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

中国美术史 笔记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
(二)宋元人物画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盛懋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Leabharlann 》;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张渥的白描人物
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宋元山水画
1、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中国美术史复习纲要 第4章宋元时代的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纲要 第4章宋元时代的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纲要 第四章 1第四章宋元时代的中国美术宋元绘画艺术的繁荣(“院画”与“文人画”)-宋代人物风俗画-宋代山水画(李成、范宽、郭熙、“南宋四家”)-宋代花鸟画(崔白、赵与南宋花鸟画小品)-元代“文人画”的发展(钱选与赵孟,“元四家”及作品)-宋元道释壁画(元永乐宫壁画)-宋代“书法四家”和元代赵孟的书法艺术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院的重要成员。

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

他的山水画有熟练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创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成功地画出了严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土地转暖,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晨雾迷漫的山谷间,溪水在山间奔流,河流解冻,点缀渡船、渔夫和行旅的活动。

画中充满生机。

画家以多层次的墨色和圆润的卷云皴画出雾气升腾、阳光浮动曲折境蜒的山势,形象地表现出北方山野的初春景色。

作品章法严谨,生动自然,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景,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点缀,却已鲜明地传达出春临大地的信息。

郭熙的绘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

《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

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

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

宋元时期的美术课件

宋元时期的美术课件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巅峰, 印刷术的进步为美术作品的传播和普 及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艺 术创新。
文化交流与融合
宋元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 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外来文化与本 土文化相互融合,为美术创作提供了 新的灵感和风格。
宋元美术的主要特点
写实主义风格
文人画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写实主义风格, 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刻画。
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雕塑风格
宋元时期的雕塑风格对现代雕塑 产生了影响,其注重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的特点,影响了现代雕
塑的审美追求。
雕塑技法
宋元时期的雕塑技法如木雕、石 雕、陶塑等,对现代雕塑技法的 发展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丰富了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
雕塑内容
宋元时期的雕塑内容涵盖宗教、 历史、民俗等多种题材,为现代 雕塑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
饰性强,深受人们喜爱。
金属工艺
01
02
03
金银器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工艺精 湛,其造型别致、纹饰精 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收藏价值。
铜器
宋元时期的铜器工艺也有 着很高的成就,其造型古 朴、典雅,纹饰华丽,给 人以美的享受。
铁器
宋元时期的铁器工艺也有 着不俗的表现,其质地坚 硬、光泽度高,具有很高 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详细描述
宋元时期的石雕作品以细腻的雕刻技艺和富有生活气息的表现手法为特点。常见的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历史故事 和民间传说等。这些石雕作品在技法上追求真实与生动,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姿态,如《昭陵六骏》等作品充 分展现了宋元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
要点一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木雕艺术风格独特,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 新。

五代宋元的美术(新)

五代宋元的美术(新)

春山瑞松园-北宋-米芾-纸本 设色 立轴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千里江山图(局部1)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2) 北宋 王希孟
▪ 到南宋时期,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如果说北宋山水画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那么追求诗意的美便成为南宋山水画的特 质,水墨苍劲,刚健峻锐,构图追求一边 半角,与北宋意趣大有不同。这与南宋的 政治衰弱也有一定的联系。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2.五代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
▪ 五代的花鸟画,适应贵族生活的需要, 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 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 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 两个学派。
▪ 花鸟画自唐代兴起,至五代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黄筌和徐熙两家风格迥异,有 “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之说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2.元代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 呈式微状态。 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
矛盾,使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 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 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 人物画极少。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 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 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元代人物画家中, 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人物、鞍马,师法晋唐 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 设色清雅,格调古朴浑穆,面貌多样。
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之3)-宋-柳宗元
五马图卷(之一)-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二)-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三)-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四)-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五)-李公麟
二祖调心图-北宋-石恪-纸本 墨笔 横幅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的美术五代人物肖像画·宫廷画院画家周文矩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现存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情态,写实技艺超出唐人水平);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五代山水画·北方画家荆浩,字浩然,河南沁阳人,在其重要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伦,他还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提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代表作《匡庐图》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明显提高;关仝tong活跃于五代及宋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描绘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被称为“关家山水”代表作《山谿待渡图》和《观山行旅图》;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江南画家董源的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情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用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沈括《梦溪笔谈》)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具有革新精神,其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代表作《湘潇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郊民图》;董源追随者巨然是金陵开元寺僧人,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五代花鸟画·以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成就最高,黄筌代表院体风格,徐熙开创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例,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二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珍禽图》;徐熙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7
北宋郭若虚把李成、关仝、范宽称为“三家鼎峙”,三家身后,影
郭熙, 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最出色的传人是
二人并称“李郭”,
其画派亦称“李郭派。
。 【名称】《窠石平远图》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精品课件
4
荒寒的原野、 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 ,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 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 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 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 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 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 “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 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精品课件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 时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 进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 艺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 画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 式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精品课件
2
第一节 宋代绘画
盛;
❀宋画的繁荣
❀院画的兴
❀文人画的进展 ❀与唐人异趣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楼 阁结构精密严谨,通过左侧江 水和远处群山映衬,使画面疏 密得当,辽阔深远。郭忠恕所 作屋木楼观皆用木工法则,建 筑比例十分精确。《圣朝名画 评》评郭忠恕画:“为屋木楼 观,一时之绝也。上折下算, 一斜百绝。”

第六章-宋元美术

第六章-宋元美术

第六章-宋元美术 《芙蓉锦鸡图》
宋代文人花鸟

北宋中后期绘画形成了独特体系,他们的绘画
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
好水墨写意,爱画梅兰竹菊等题材,以表现高洁品
质,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质,号称“四君子
画”。
❖ 文人画:文人画在传统绘画里是指以水墨为主,讲 究诗书画一体,寄托一定的情操或抒发一定理想的 独特绘画形式。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称他 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画继续发展, 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赵孟坚、郑思肖等。
李公麟《五马图》
❖ 《五马图》介绍: ( 李公麟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 29.3厘米 横225厘米(日)私人藏) 此图画西域进 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 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 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 传世精品。五马名 为:凤头骢( cong )、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 满川花。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李公麟:《五马图四:照夜白》
李公麟:《五马图五:满川花》
梁楷的简笔人物画
❖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南渡后流 寓钱塘,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他善画 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及花乌,性情狂放不羁, 喜爱饮酒。据载,他曾在画院独“金带”而不受, 不辞而别,人称“梁疯子”。梁楷书画风多粗简, 擅长简笔画。
第六章-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董源,字叔达,钟陵人。能作山水、人物、龙水,但是尤以
《潇湘图》
黄筌、徐熙和花鸟画的发展
五代时期的皇族生活以奢丽相尚,殿堂府第、日用器物 皆施以华美装饰,文人士大夫悠游园圃,托物寄情,野增强 了对自然花鸟的兴趣。花鸟画画家中以西蜀黄筌及南唐徐熙 成就最高。具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

黄筌,后蜀画家,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有“六鹤殿”

李成,字咸熙。喜爱山水,“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
之门。”其山水多是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在宋初极有盛名。李成 山水皆是山东平原的特色,其画特点是“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 李成很少用大块的浓墨,可谓惜墨如金。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和 《晴峦萧寺图》。

范宽,字中立。初学李成、荆浩, 领悟到“学李成笔,虽得精妙,尚
出其下”,认为“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于是深入自然山水间, “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出的 代表作。
《读碑窠石图》 《 溪 山 行 旅 图 》
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 全书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 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 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 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角度,气候 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 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 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 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 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 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作品 《早春图》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一、填空题。

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苏汉城),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2、五代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3、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钟《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4、北宋花鸟画家较为重要的是(崔白)和(宋徽宗)。

5、宋代人物画代表成就主要有(武宗元)为代表的宗教画,(李公麟)为代表的白描人物画(梁楷)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以及(张泽瑞)为代表的历史风俗画等。

6、山西永乐宫壁画绘于(元代)。

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8、元代墨梅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冕)。

9、(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最早最大的木结构塔。

10、列举两位“尚意书风”的倡导者(苏轼)(黄庭坚)。

二、选择题。

1、元初画坛提出复古思潮的是(C)A刘松年B马远C赵孟頫D夏圭2、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A)A. 风俗画B. 历史故事画C. 山水画D. 人物画3、下列画家不属于宋代文人画的画家有(D)。

A米芾B文同C苏轼D崔白4、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代表作品有(A)。

A《溪山行旅图》B《富春山居图》C《鱼庄秋霁图》D《柳鸭芦雁图》5、.宋代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文人画理论的重要阐述者是(A)。

A.苏轼B.王维C.米芾D.米有仁三、判断题。

1、北宋画家黄筌和徐熙其作品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错)2、南宋四家发展了以近距离实景为特征的所谓“偏角山水”,刘松年被认为是开创这种新风的宗师(错)3、倪瓒的山水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的风光,意境清幽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错)4、董源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善于水墨山水,如《潇湘图》(对)5、钧窑属于青瓷系统。

(对)四、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2、六要论3、黄家富贵徐熙野逸4、米氏云山5、青山绿水五、简述题。

第四章 宋元美术

第四章 宋元美术
尤其是山水画经过六朝隋唐的蕴育,至宋代达到高峰。
北宋宫廷绘画
宫廷画院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既是创作机构,也有培 养人才的任务。宋代初期,画家的地位渐有提高,按职位设 待诏、画学正、艺学、祗(zhi)侯及画学生等名目。
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设立了画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 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
《千里江山图卷》长达三丈,画中景物丰富,布局严整有序, 以鲜明浓艳的青绿为主调,画出山河锦绣的绮丽风光。山回 路转,江河纵横,渔村山庄,亭桥关隘都布置得合情合理, 并点缀以种种生活景象,用笔工细而不拘板,且辅以水墨渲 染,与唐人仅用勾填的青绿画法相比,技法上已有很大的变 化和进步。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52*1192cm
即位后又大力扩充画院,举办画学,不遗余力地充实宫廷书 画收藏。在宫廷供职的画家奉诏绘制寺观壁画,装饰宫廷的 宠臣府第,还有人为皇帝代笔。赵佶还组织人力对宫廷收藏 进行整理,编纂《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两书。
赵佶在绘画上有很高的修养。流传至今的传为他的绘画作品 约十余件,其中多为花鸟,风格各异,有些可能出自画院画 家的代笔。
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李公麟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他出身于书香 门第,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卓越的代表人物。擅画人 物鞍马,关注构图立意,重视生活观察,善于刻画人物阶层 特征,善于表现人物性格。
李公麟在吴道子的“白画”形式上发展成了“白描”,他的 线描非常简洁优美,有别于吴道子昂扬激越的风格,更着重 表现文人士大夫优雅的韵未。
《芙蓉锦鸡图》和《腊梅山禽图》亦以柔丽的赋彩、精密不 苟的画风中生动逼真的塑造形象,明显地接近黄筌一派
北宋花鸟画
北宋是花鸟画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众多的花鸟画家 十分重视深入自然,对物态进行观察研究,作为构思和创造 形象的依据。他们在描绘上大都做到精密不苟,细致入微。 宋代前期画院花鸟画家主要沿袭五代黄筌画风。黄氏画风也 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宋元山水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采薇图 南宋 李唐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清溪渔隐图 南宋 李唐
梅石溪凫图 独钓寒江图 南宋 马远 南宋 马远 西湖柳艇图 南宋 夏圭 四景山水 万壑松风图 踏歌图 南宋 春 南宋 南宋 马远 刘松年 李唐 天池石壁图 浮玉山居图 秋郊饮马图 葛稚川移居图 鹊华秋色图 春山读书图 青卞隐居图 元 幽涧寒松图 虞山林壑图 元 元 黄公望 元 元 钱选 元 赵孟頫 元 赵孟頫 王蒙 王蒙 王蒙 元 倪瓒 四景山水 夏 南宋 刘松年 雨后空林图 元 倪瓒 窠石平远图 秋江渔隐图 北宋 郭熙 元 吴镇 四景山水 秋 南宋 刘松年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溪山清远图 局部 南宋 读碑窠石图 寒林平野图 雪山楼观图 雪景寒林图 山村图 渔父图 夏圭 元北宋 吴镇 李成 范宽 四景山水 冬 南宋 刘松年
安道帖(左) 黄州寒食帖 松风阁诗帖 蜀素帖 大研贴(右) 宋 米芾 宋 黄庭坚 苏轼 宋 蔡襄 汉汲黯传 千字文 元 宋 赵孟頫 赵佶
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主要指山水画)的高峰在宋元。宋元山水经历了五代至 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 和意境。 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多为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 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强调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没有 直接外露,推崇“无我之境”。李成和范宽是典型代表。一写寒林平远之景; 一写关陕峻岭之态。中期代表人物为郭熙、王希孟等。 南宋随着皇家画院的成熟,追求细节真实与对绘画诗意的极力提倡日益成为 画坛的重要趋向和趣味。代表画家为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与北宋山 水浑厚的、整体的、全景式的山水相比,南宋山水显得更富有精巧的、诗意 的、特写式的特点。北宋山水偏壮美,南宋山水偏优美。 “元代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山水画开始走出深宫内院,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参 与到山水画创作中,强调笔墨意味、文学情趣以及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 与北宋山水推崇“无我之境”相对,元代山水强调“有我之境”。代表画家 有早期的赵孟頫、钱选,中晚期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 镇。同时,元代“文人画”创造性地将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学艺术结合 起来,大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涵。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竹石图 元 柯九思 山桃锦鸡图 元 王渊 墨梅图 元 王冕 果熟来禽图宋 瑞鹤图 芙蓉锦鸡图 柳鸭图 古木怪石图卷 潇湘竹石图卷 枇杷山鸟图 海棠图 宋 赵佶 林椿 宋林椿 宋 赵佶 林椿 苏轼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由于两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宫廷组 织了多次创作活动。肖像画的突出成就则表现为宫廷写真高手和民间写真画师 的活跃,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六、宋元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四美图 宋 佚名 杂技戏孩图 宋 佚名 罗汉图 宋 刘松年 二祖调心图 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石恪 宋 苏汉臣 宋 李公麟 泼墨仙人像 宋 梁楷 秋庭戏婴图 五马图 杨竹西小像 元 倪瓒 元 赵雍 铁拐仙人像 高峰原妙禅师像 颜辉 李白吟诗图 布袋和尚图 宋 梁楷元
七、宋元书法艺术及书法家
宋代的书法是继晋唐以来的又一个发展高潮,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家”为代表的宋代书坛中坚,取法晋韵唐风,精研行、草书体,优游于 法度之外,创造出爽健豪放、洒脱多姿的时代风格,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此外,宋徽宗赵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流传千古。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元代花鸟画在一定意义上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花鸟 画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意义,或者说人格意义。尤其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 题材的士大夫画家逐渐增多,到元代发展达到高峰。元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王冕、柯九思、王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